首页

重庆市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线上定时练习(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2024届语文阶段练习答案1.D【详解】A.“但其观点完全一致”错误。根据材料一可知,先秦诸子的言论所表达的观点不完全一致,如老子认为,“知足之足,常足矣”,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二者强调幸福的角度不同,但追求精神快乐的本质是相同的。B.“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错误。根据材料一“《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论证的是“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并没有说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C.“后者危害程度大于前者”错误。根据材料二“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可知,原文只说后者更为流行,没说危害大于前者。2.C【详解】C.“必然会导致心理上的恶性循环”错误,扩大了范围。根据材料二“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可知,只有“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才会必然导致心理上的恶性循环。3.B【详解】B.此人的幸福观强调的是物质条件的满足,与作者提倡的“通过努力奋斗而获得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幸福观不符。4.B【详解】A.“可见这样痛苦的生命,毫无价值,无足可观”说法有误。小说表现了个体的消亡,梦想的毁灭,而“我”的自由追求、道德执念却启迪人们向善、爱美、有追求,应是对“善”的同情及对“美”被无情毁灭的反思,即使是这样痛苦的生命也自有价值。C.“‘我’感到绝望”说法错误,“我”并未“感到绝望”,文中写到“这里的一切与我格格不入”时,随即写道:“然而,当我抬头仰望天空,这一念头又很快消失”,所以“感到绝望”的说法不准确。D.“导致‘我’最终不幸的根本原因”错。文中导致“我”不幸的根本原因应是社会性的,个人的行为差错只是表面原因。5.D【详解】D.“本篇小说按照这样的叙事结构顺叙展开”错。本篇小说的第一段始于奔跑,然后第二段就进入倒叙结构,直到“所以,我还得拼命地奔跑”才衔接上第一段的叙述,所以不是顺叙展开。6.(1)身份的悲剧:作为一个非法移民,没有身份,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保障。(2)性格的悲剧:痴迷云彩,无可救药的乐观;钟爱金钱,无法自拔于金钱梦想。(3)命运的悲剧:为人正直,遭遇坎坷;遇人不善,被人误解;渴望和解,却沟通乏术;挣扎抵抗,徒劳奔逃,加剧误解。(4)社会的悲剧:社会体制不能善待弱势群体,执法者滥用暴力,以致于“我”走投无路,终于中弹。7.(1)认为题目《我的梦应声而碎》更好。 ①题目置疑,引发阅读兴趣,能真切地表现小说细节:“我”正是随着枪声应声倒地,“我”的梦也随之破灭;②在情节方面,能更好地表现情节主线,可以较好地概括“我”作为一个非法移民如何由怀揣美梦而最终梦想破灭的故事主线;③在人物塑造方面,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以小说主人公“我”的主观视角加以表述,强化了人物的悲剧性,心地纯良却最终被无情毁灭;④在主题的展示方面,这一题目能激发同情,引发对社会更深层次的思考。(2)认为题目《那是你们的世界》更好。①在表现小说环境方面,以此为题,能更直接地揭示出造成悲剧的根源:与“我”格格不入的环境。②在人物塑造方面,通过小说主人公“我”作这样的表达,将“我”置于“你们的世界”的对立面,既表现“我”对梦想破灭无可奈何的自伤自嘲,也是“我”对纯真美梦不见容于世的反讽揭露。③在主题的表达方面,愤激之情表达更加充分,凸显出对不公平、不公正社会体制更强烈批判。④这一题目在小说最后一句得到回应,首尾扣合,结构巧妙,表达圆融。8.D【解析】喧宾夺主,指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此处应为“急于求成”。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望文生义。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9.C【解析】舞文弄墨:歪曲法律条文作弊或玩弄文字技巧。此处望文生义。为虎傅翼: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感情色彩不符。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10.D泣:眼泪、泪水。11.C【解析】C项都为代词,他(们)。A项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相当于“而”,连词,表顺承。B项第一个“其”,语气副词,应当、一定;第二个“其”,代词,他。D项第一个“于”,介词,表被动;第二个“于”,介词,和、跟。12.D。【解析】A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齐国的田文、赵国的赵胜、魏国的魏无忌和楚国的黄歇。B西周的都城在河南东部旧王城,东周的都城在都巩。C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13.(1)秦始皇去世以后,他余留下来的威势震慑着边远的地方。可是陈涉只是个用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扇(做门栓)的穷人,是地位低贱的百姓,而且是被征发去守边的戍卒。(一句1分,“既”“殊俗”“瓮牖绳枢”“氓隶”“迁徙”各1分。)(2)砍下树木作为兵器,举起竹竿做旗帜,天下的人就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和他,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随他。(“兵”“揭”“云集响应”“赢”“景”各1分)(3)秦国有了剩余的力量来利用他们的弱点制服他们,追逐失败逃跑的士兵,杀死百万的人,流的血能使盾牌漂浮起来。(“制其弊”“追亡逐北”“伏”“漂”“橹”各1分) (4)当他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子装着梁王、臣子的头颅,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用成功来祭告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组”、状语后置、“函”“矢”“告”各1分)14.C【解析】C项,“大相径庭”错误,下阕“当年燕子知何处”暗用刘禹锡《乌衣巷》句意,道出江山易主之恨。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表现对世事多变、荣辱无常的感叹,揭示豪门大族的荣耀难以持久。两者表达的情感有相通之处。15.①“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原来这样的良辰美景,却已是接近尾声了,再能游览几番?就要等到明年此时才能重睹芳春!一种惜春之情油然而生。此一问句由先前晚春时的莺歌燕舞,春意浓厚的愉悦之情转为惜春之情,推动了词人的情感发展。(2分)②“当年燕子知何处?”下阕中问句则化用刘禹锡诗歌,写出了昔盛今衰的兴亡之感,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由上阕中的惜春之情转为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将词人的情感推向高潮。(2分)③两处问句使得整首词在严整的章法中又不失自然流动之势。(1分)16.(1)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2)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17.A【详解】第一空,得天独厚: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而言。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此处主要写西湖是杭州山水最佳处,用“得天独厚”恰当。第二空,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此处是说对岸的景色都能看到,使用“一览无余”恰当。第三空,绵亘不绝:接连不断(多指山脉等)。绵延不绝:连续不断,一直延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此处是写西湖三面的山体,连续不断,因此要用“绵亘不绝”。第四空,疏落有致:指布局参差不齐,但使人看了有好感的意思。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参差不齐:原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此处形容长长的柳丝进入水中的样子,结合“风拂过,缥缈若约,这时的湖面,会更显迷蒙”可知这里主要描写了这种景象的美,使用“疏落有致”恰当。18.B【详解】原句有两处语病:(1)成分残缺,“杭州有‘三面云山一面城’”缺少宾语,应改为“杭州有‘三面云山一面城’之说”。(2)不合逻辑,从句子的表达上来看,“与人类的审美最佳值高度契合”的是“湖面的大小,山峦的高低”,“由于”的出现使句子强加因果,应将“由于”去掉。只有B修改正确。19.D 【2详解】文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反语。C.表示着重强调。D.表示引用。20.①春暖花开②从冬眠中渐渐苏醒③"惊蛰"是春耕的开始(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21.惊蛰是一个每年3月5日或6日开始的(1分)表明春天真正到来(1分),农耕由此开始的(1分),因蛰虫从冬眠中苏醒而命名(1分)的节气(1分)。(意思对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8 10:02:01 页数:12
价格:¥2 大小:2.1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