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六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的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围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抑,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中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似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扢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这自是"土气"的一种特色。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陌生人对于婴孩的话是无法懂的,但是在做母亲的人听来都清清楚楚,还能听出没有用字音表达的意思来。(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提炼出的一个理想型概念,是为了回答“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后乡土中国"是基于乡土中国理论和中国乡村转型与发展经验而提炼的一个理想型概念,并不是说乡土的完全终结,而是指乡土性特征部分维续的情况下,乡村社会结构所发生的转型。有学者用"新乡土中国"来描绘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的形态,我用"后"字,主要是因为"新乡土中国"并没有对费孝通"乡土中国"理论加以发展,尤其是把乡土本色与新乡土相提并论,存在着逻辑悖论,将乡村社会变迁与发展经验概括为“新”的,难免有价值倾向和政治性意义。"后乡土中国"是家庭农业、村落和熟悉关系的存在和维续,使得乡村社会保留着部分"乡土性"特征,而没有彻底转型为城镇化的社会。不流动的乡土演变为大流动的村庄。在城镇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乡村社会结构正在分化,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角度看,乡村社会空间的公共性越来越强。如今的乡村为越来越多的公共力量和公共活动提供了空间,乡村已不只是村民自己活动的空间了。"后乡土中国"是乡土中国变迁和转型后的一种状态,两者处于历史发展的因果链上,而不是彼此对立的两个社会类型。(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材料三:“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经历经济转型、社会与文化变迁之后,乡村社会中诸多微观结构与行动都可能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变化。然而,村落共同体的地方性以及共同体的整体性特征依然留存。在村落共同体中,村民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熟悉的关系并非指具体的两个个体间的交往情况和熟知程度,而是指村落社会关系是相互熟知的。熟悉的社会是一种信息非常对称的社会,也是一种信息透明的社会。信息对称指的是自我与他人是知根知底的、相互能达成默契的。不论两个村民个体之间是否有直接的交往和互动,也不论一个人对其他个体具体情况的熟知程度如何,人们都能达到相互熟知或知根知底,因为村落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透明的社会。在一个国定的场域里,个人及其社会关系的信息其实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人们的行动信息也容易被村里人知晓,并不一定需要专门的努力就能达到。熟悉关系仍代表着乡村社会的一种特质,因为这是与城市社会关系有着本质区别的。尽管在城镇化扩张和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冲击下,乡村社会熟悉关系也处于变迁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体依然存续的情况下,基于地缘和血缘而形成的熟悉社会关系的特征也就继续留存。(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社会的乡民组成村落。他们平时接触的多为域内人,生活隔离,固守乡土,一般保持着孤立的圈子。B.乡土社会的不流动性,让乡人之间很熟悉,人们在熟悉中产生信任,在这样的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C.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以亲情为组带,以乡土圈子为核心,和谐相处,即使受城镇化、市场化冲击,社会结构仍保持不变。D."熟悉的社会"不是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而是一种信息非常对称且信息透明的社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熟悉是经过多方面的、经常的接触而发生的,这过程可用《论语》中的“习”字概括。B.材料一在论述乡土社会的信用时,用母亲能听懂自己婴孩的话来进行对比论证。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认为城镇化、市场化等正在冲击着乡村社会的熟悉社会关系。D.三则材料都是以“乡村社会”为话题而展开的,但是三则材料论述的重心又各有侧重。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B.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C.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D.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4.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5.有人说,我们当前经历了转型的乡村社会仍然是一个“熟悉的社会”。请结合材料三对此进行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野荆花胡炎日光真好,铺在山野上,不燥不烈,是那种绵软的暖。野荆繁茂,荆花星星点点,素素的,艳而不妖,像山里大姑娘似的。老林只身上山,走走,停停,喘喘。上到最高处,汗已浸湿了衣衫。小风吹来,说不出的舒坦。跳望山下,蜿蜒的新柏油路,古朴而整洁的村合、生态园、农家院……心里像一汪潭水漾着,幸福感像小白链一样,轻盈地跃出水面,绽开一圈圈连漪。身边,一丛野荆仲着懒腰,荆花招来了好多只蜜蜂,飞舞着,吸吮着。老林瞧着蛮蜂,便笑了。笑过,习惯性技起腰,朝着山下自语:“老林,行,是个人物!”话落,摇头,那笑竞有了些自嘲。日光落在荆花上,忽而就潮湿了:“小荆啊,还记不记得,当初我第一次上山,说的就是这句话。”花香淡淡,却直入了心魂。老林盘腿坐下,把一段荆枝扯在胸前。他称野荆为“小荆”,这名字亲切,就像他的女儿。“今天我来,谁都不知道,就为和你好好说话。”野荆在风里点头,好像在说:“好啊,我早就想你了。”老林沉吟一会儿,就想起三年前,单位派他来这个深度贫田村任驻村书记。说实话,刚开始他真不想来。年纪不小了,就想图个安稳。可老婆老嫌他窝囊,还笑他:“就你,还当书记?别去去人了!”“我偏要赌这口气,”老林脸有些热,“站直了,咱也是个人物!”一只蜜蜂飞过来,嗡嗡的,不知是赞许还是咖笑。例是荆花做静,只默默地举着花瓣,匆他微笑。“论头脑、我老林谁也不输!”老林的话音里一下子有了底气,“过去没机会,现在机会来了,是骡子是马,咱牵出来遛遛!”这话还真不是吹的,老林心中有盘棋。上项目,这是头等大事。入村不久,他就有了规划:村中民居多为清末建筑、原汁原味,还是省级传统文化村落,加之山色湖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但是,要想富,先修路,解决交通问题,更是迫在眉睫。村委会上老林把思路讲了,村主任老菜却灰着脸,说:“好倒是好,可这不是一句话的事,还是给老少爷们找个实实在在的门路要紧。"说着,嘿嘿一笑,"老林你别见笑,咱山里人没见过世面,就讲个实际。"老林心里发凉,原本以为话出口,就是根火柴,"平"一下,把大伙儿心中的火点着了,没想到却碰了个不大不小的壁。短期见做的门路,还真不好找。心中烦闷,就一个人上山,背着手想心事。“找不到门路,我这张老脸往哪儿搁?”老林对别花说,“巧了,我遇到了你。”老林把鼻子凑近荆花,深深地吸了一口,“以前。我还以为你们只能当柴烧呢。”这么说着,自己笑起来。山风猛地一大,野荆摇曳,沙沙作响,好像埋怨他有眼无珠。 荆花是宝。那天老林才发现,这满山野荆,是天然的聚宝盆。查了资料,荆花宝是我国大宗蜜源中最稳收的蜜品之一。老林一拍大腿:“养蜂!”这事成了。有政策扶持,有熟人提供市场,一户带一户,大户带小户,村里的荆花蜜叫响了品牌。打那儿起。老林在乡亲们跟里,是活菩萨、亲兄弟,山货、蔬菜、散养蛋,送到他屋里,不要都不行。“就是从那时起,我不跟自己赌气了。”老林拭了拭眼睛,“老少爷们这么厚道,给他们实打实办点事,该!”风息了一刻,野荆肃立,荆花开得庄重。老林沉默了一会儿,又看山下的路。路像一条油亮的丝带,缠着绿野远山。有骑行的驴友、组团的中巴穿行。老林欣慰地笑笑,目光又回到荆花上。“第一步迈出去,接下来就是修路。”老林说。办手续,跑资金,可资金是难题。虽说有扶贫专项资金,但狼多肉少。老林脸皮薄,不爱找领导,可那时他横下心,要找第一书记的娘家——组织部。野荆在风中点头,似乎在说:“这招真灵,高!”老林抬头看天,几朵闲云游弋。日头亮得晃眼,好像一个哲人,把他看穿了。老林突然低下头,长长地叹息一声。“多好啊,生态旅游也发展起来了,这是我的梦,可这梦不是我圆的。”老林鼻子有点酸,连记忆都散发着潮湿的酸味。其实,路没修好,他就病倒了,没辙。接任他的那个年轻人,办法多,魄力大,能跑能熬能吃苦,说话间就把他的梦圆了。“不好意思,我好多次把他想成我,”老林说,“我觉得他就是我梦里的样子。有时候,我都分不清他是我还是我是他。”失落,能不失落吗?他到底没能理直气壮地说出那句话:老林,行,是个人物!但他现在想通了,不管是谁,心里装着老百姓,真干了,干好了,都是好样的!老林舒了口气,这话在心里憋了两年多,终于一吐为快。身上有了四意,便躺下来,不知不觉睡着了。恍惚间,他感到自己全身长出枝条,开满小花,变成了一丛野荆。“做一棵野荆,挺好的。”老林在梦里咂咂嘴,对自己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旧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从天气和野肘花写起,日光不燥不烈,十分温暖,则花艳而不妖,既紧扣标题,又为下文奠定了情感基调。B.老林来到这个深度我国村工作,你,你因有三,一是单位安排,二是妻子的激将法,三是他想证明白己有能力.C.老林人村不久后做的规则具十分美好,但遭到了村主任老梁的反对,主要是老梁认为老林没有进行实际调研。D.小说所写乡村拣兴之事,反映了广大乡村基层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富有现实生活感。具有时代性。7.关于小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自然段说老林“只身”上山.是因为老林心中有愧,不愿面对村里的乡亲。B.“走走,停停,嘴嘴”看似闹笔,实则与后文“路没修好,他就病倒了“相呼应。C.第二自然段文字写贫困村的深度变化,引出下文老林自述来到贫困村的经历。宽宏D.第二自然段画横线句子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林内心的欢喜与幸福。8.请简要梳理老林扶贫的心路历程。(6分)9.小说为什么以“野荆花”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圣人无常师。孔子师灯子、苌弘、师襄、老聃。邦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助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合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已者,问丙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芜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层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节选自刘开《问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学无以致/账是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合同其买/决焉/B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向/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C.非学无以致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合问其买/决局/D.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合问/其奚决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助,即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B"君子之学必好问"中的"君子"指地位高的人,与"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中的“君子”含义不同。C.《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D.匹夫,文中指平民百姓,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匹夫”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问说》论证“问”的重要作用,指出古人抒人而问,如果问三种人(贤于己者,不如己者,等于己者)就会有收获,问对人,必有得。B.如果不诚心实意地喜爱学习就不能虚心,如果不能虚心就不喜爱问;学“古人之学”和问“古人之问”对于“好问”是很重要的。C.两篇选文都劝说人们要向各种人虚心学习,但论述角度略有不同。《师说》侧重"师"(从师学习)的角度,而《问说》侧重“问”的角度。D.两篇选文语言很有特点,句式上注意整齐的排偶句与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奇偶互现, 错落有致,可以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效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4分)(2)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4分)14.《问说》中批判了今人“所问非所学”的哪几种情况?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感讽五首(共一)李贺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狩色虬紫须。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越妇拜县官:“桑芽今尚小,会待春日宴,丝车方掷掉。”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梁。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注】①合清:今广西合浦县,古代盛产珍珠。东汉时合浦太守贪得无厌,命人大肆开采,使珠贝迁徙,百姓无珠可采。②龙洲:在今湖南汉寿县,盛产古代被称为"千头木奴"的柑橘。③抑掉:批掷织布梭。④踏飧:饱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现实主义叙事诗,一反李贺大部分诗作幻怪诡谲的风格,而以极其平直、质朴的语言进行写人叙事。B.前四句先引用典故,再指出大自然为人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资源,也经受不住"使君"这类贪官无休止的搜刮。C."怀中……行书"两句表明县令的值逼不是个人行动,而是官府规定,从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整个官府机构。D.最后两句以人物行为的对比作结,诗歌戛然而止,这种留白式结尾韵味悠长,耐人寻味,使诗歌更具感染力。16.诗中的县令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歌是怎样从正面刻画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曹操《短歌行》中,“,”两句用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些人才犹豫彷徨,不知何去何从的状况。(2)《劝学》(节选)中,“__,__”两句用“鸳马”的事例来强调人生贵在坚持的道理。(3)韩愈《师说》中,“___,____”两句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不到因林,怎知春色如许……”婉转流丽的昆曲唱腔在__①___的古建筑间萦绕。戏台、廊柱、台阶、包厢等处安装的LED冷光源,藏在戏台上的升降多媒体纱幕投影,增强了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互动,营造出“沉浸式”的观演体验。4月19日晚,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正乙祠戏格以崭新的姿态重张开业,源远流长的昆曲与古色古香的戏楼融为一体,以最具历史感的形式,将昆曲艺术的美学韵味展现得___②__,也将2022年“会馆有戏”京彩西城春季演出季活动推向高潮。正乙祠戏楼坐落于前门西河沿大街220号,是中国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戏楼,保存基本完好,已有3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近百年来,梅兰芳、谭鑫培等名家在此粉墨登台,在中国戏曲演出史上留下___③____的一笔。2021 年,正乙祠正式启动重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留建筑特色和历史质感的同时,对小院进行了彩画补彩和重新粉饰。这里不仅有古朴的青砖灰瓦、粉饰一新的红色游廊、“柿柿如意”“花开富贵”“松鹤延年”的吉祥纹饰,还有清音雅乐。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19.将文中画横线句子变成长句,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她轻轻地咬起了《摇鼓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B.他指着来人向:“这位是……”那人深鞠一躬,答道:“我是赵普。”C.全城的人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D.他对山的那一面喊道:“你好。”那边传来回音道:“你好,你好,你好........”(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点开线上购物App,搜索"护眼灯",出现的产品一定会让家长们挑花了眼。市面上护眼灯的价格从大约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国A级”“国AA级”“无赋光低阴影技术”.....个个陌生的词语,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为孩子挑选护眼灯时,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相关参数要符合国家标准。比如,“国A级"和"国AA级"是根据国标中照度和照度均匀度等指标划分的。照度对儿童视力有一定的影响,_____①______,光线就会比较暗,孩子就看不清东西,需要靠近去看,进而影响视力。而照度不均匀则会导致孩子在看东西时,为了适应这种明暗变化而不停调节膛孔,容易造成视疲劳。同时,宋长在选择护眼灯时,____②____。色温太低,灯光偏暖偏黄,人眼不容易疲劳,但容易催眠;色温太高的灯光偏冷偏蓝,容易造成视疲劳。此外,___③___。每一次的闪烁,孩子的瞳孔都会跟着收缩、放大一次,无形中就会增加用眼负担,眼睛就会感到疲劳。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30余万件包裹,32万公里,零差评、零投诉、容安全事故,这是京东物流快递小哥宋学文从业以来创造的业绩。一辆车、一部手机,接单、发货、配送……日复一日,来去匆匆风雨无阻。11年时光,宋学文从一名普通的快递配送员成长为"最美快递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二十大党代表。对未来,宋学文表示要多学习、思考、总结,“我要以高标准完成每一单快递配送,在平凡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的二十大代表中,还有很多像宋学文一样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凡业绩的基层工作者。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平凡”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8 09:57:09 页数:11
价格:¥1 大小:3.7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