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年秋季高一12月联考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中,有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议题频现。无论是人大代表建议设立“汉服日”,还是政协委员建议建立“成人节”“拱手礼取代握手礼”,以及“两会”的议案提案都折射出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十足关切。“传统文化”到底是指什么,在如今是否还有生命力?现代化与西方文明是否在扰乱它的根基?面对如今的社会问题,我们是否能在传统中找到解答?南风窗记者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的许纪霖,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南风窗:西方文化的核心关注神与人,中国文化的核心关注天与人。从文化的角度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似乎都首先关心自己与“神秘力量”的关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类似的文化心理?许纪霖: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是不一样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呢?我们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叫“祛魅”,除去魅力。魅力是什么?来自哪里?来自另外一个世界,这叫超越世界。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人很难想象,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以外,还有一个世界。但是古代人一定有。在西方,是“上帝的世界”;在中国,是“天道、天理”。越是往远古,人的理性能力就越弱,越容易产生无法把控自己命运的恐惧:飓风来了,把部落所有的帐篷都吹走;庄稼种得好好的,冰雹、洪涝来了一下子毁掉。越恐惧越崇拜,比如蒙古人的狼图腾,也是一个证明。从这种共同的“恐惧”“崇拜”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平常一讲到中西文化,更多的是讲区别,好像这两种文明只剩下差别。但事实上,中西文明之间的差距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南风窗:“孟母三迁”“孤儿寡母出人才”这样的传统文化故事,总会让人想到近来对于学区房、“鸡娃”的探讨和焦虑。对于后代成才的企盼与不计代价的付出,是一种文化传统吗?为什么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生活在比较与压力之下?许纪霖: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儒家文化的传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解释,我这里举一个我的好朋友、知名人类学家阎云翔的解释。我们都知道,所谓近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有一个是追求“个体化”——个人主义,个人从家庭网络中脱离出来。 从文化的角度看,这和中国人对自己的生命理解有关。不同于西方人“孩子是上帝的礼物,我把他培养长大,再还给上帝,让他独立”的想法,中国文化里没有上帝,每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理解都放在血缘关系之上,以这个脉络来理解生命:父母辈没实现的愿望,儿子女儿可不可以实现?老一辈的遗憾,年轻人能不能补偿?所以中国的孩子属于家庭、血缘,承担了很多的期望,这种潜意识的文化很强烈:父母是奉献的、无私的,只要稍微有点良心,孩子就会有压力。这不能说好与不好,但它形成了中国文化自身的传统,只有放在这个文化背景里,才能理解它。南风窗:就像最近《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引发的集体感动一样。许纪霖:对。《你好,李焕英》这个电影一开始没人看好,但没想到现在如此大热。为什么?不能说仅仅是营销的好或者时机好,这背后我们恰恰可以看到,《你好,李焕英》代表了很多年轻人内心的愧疚感。中国人再怎么现代,他依然是中国人,个人的完整性无法由个人完成,他依然要在家庭关系的血脉相连里来理解自己的人生意义。南风窗:每年在全国“两会”,几乎都会出现对“弘扬传统文化”的讨论。比如今年,有委员提议设定“成人节”,行古代成人礼,或规定以拱手礼取代握手礼等。你怎么看待这些讨论?它们可以对传统文化的普及起到作用吗?许纪霖:我个人不太赞成用法的方式来创造一种新的礼仪。更好的方法,是通过社会的试点,让好的东西慢慢推广,而不是患上“法的膜拜症”,一切都交给法处理。法律是什么?法律背后是国家意志,但是除了国家意志以外,我们更需要社会的日常秩序﹐自发的日常文化秩序。(摘编自《对话许纪霖:把握传统需要建立文化自觉》,《南风窗》2021年第7期)材料二:2022年2月4日20:00,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出席开幕式。让世界惊叹和国人自豪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与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古谚语融为一体,将神州大地的锦绣山河与冰雪健儿的飒爽英姿次第呈现,以全新的表达方式,惊艳亮相在全球观众面前。独特而巧妙的开场,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风格、中国浪漫和中国气质。(摘编自人民网)材料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 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摘编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次访谈的背景是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的设立“汉服日”和政协委员建立“成人节”“拱手礼取代握手礼”等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提议。B.许纪霖认为,古代人以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但是人们理解的“神秘力量”是一样的。C.在许纪霖看来,中国人对自己的生命意义的理解都放在血缘关系上,因此作为下一代,孩子身上就会承担很多期望,形成了生活的压力。D.《你好,李焕英》由不被看好到取得巨大成功,其中原因是电影反映的个体生命在家庭关系的血脉相连中体现的生命意义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2.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议题在2021年的“两会”中频现,折射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十足关切;“传统文化”的概念、存在、发展和时代价值,是这次访谈的主要话题。B.谈论中西方文化中人与神、人与天的关注差异,以及对后代培养的重视,都是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很好的角度。C.许纪霖不同意动辄将传统文化的一些礼仪形式用“法”来规定的做法,他认为好的东西可以慢慢扩大,而不是一切都交给法律。D.作为一次访谈,虽然文本节选部分的几个片段逻辑关联不紧密,但也展示了许纪霖对访谈的话题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3.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是一则消息,报道了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的简况,重点报道了开幕式独特而巧妙的开场倒计时。B.材料三是一段精要的论述,主要论述了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价值和传承之道。C.从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来看,材料二的内容并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中的观点。D.材料三的论述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先从文化的一般概念谈起,然后论述中华文化的特点,进而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4.《南风窗》记者的采访很成功,你觉得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请结合材料 简要分析。5.请根据三则材料,围绕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你的宝贵建议。【答案】1.B2.D3.C4.①记者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广博的见识,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独到的理解;②访谈时提问角度新颖且有价值。③例如,从古代“孟母三迁”等传统文化故事,到现实生活中学区房、“鸡娃”,记者信手拈来,据此提问,将问题引向深入;④又如,用当时热播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善于抓住人们的关注点,提问具有现实针对性。5.①做好保护、宣传和学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②做好传承和创新,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当今时代的需求有机融合,以全新方式呈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但是人们理解的‘神秘力量’是一样的”错误。由原文“西方文化的核心关注神与人,中国文化的核心关注天与人。从文化的角度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似乎都首先关心自己与‘神秘力量’的关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类似的文化心理”可知,中西方文化中对“神秘力量”的理解有差异,西方理解为“神”,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为“天”。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D.“虽然文本节选部分的几个片段逻辑关联不紧密”错误。文本节选的几个片段看似不很紧密,但都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认识展开的,是统一在这个话题的几个层面,所以说逻辑关联不紧密不恰当。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材料二的内容并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中的观点”错误。材料二所报道的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巧妙设计为倒计时器的新闻事件,正是材料三中“必须结合新的时代 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的具体实践。因此,材料二的内容完全适合作为有力论据来支撑材料三中的观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记者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广博的见识,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独到的理解;结合“‘孟母三迁’‘孤儿寡母出人才’这样的传统文化故事,总会让人想到近来对于学区房、‘鸡娃’的探讨和焦虑。对于后代成才的企盼与不计代价的付出,是一种文化传统吗?为什么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生活在比较与压力之下”可知,从古代“孟母三迁”等传统文化故事,到现实生活中学区房、“鸡娃”,记者信手拈来,据此提问,将问题引向深入。访谈时提问角度新颖且有价值。结合“南风窗:就像最近《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引发的集体感动一样”可知,用当时热播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善于抓住人们的关注点,提问具有现实针对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知,做好保护、宣传和学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可知,做好传承和创新,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当今时代的需求有机融合,以全新方式呈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树下铁凝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 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嘛,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老于家中没有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副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吗?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 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节选自《铁凝作品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困顿的生活中,优秀的儿女使老于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为供儿子念大学戒烟,看到成绩优异的女儿多处冻伤,他硬着头皮去找老同学“找两间有暖气的房”,体现他深沉的父爱。B.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特意早些上班”,电话联系项副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想掩饰有求于人的心理。C.老于既自尊又自卑,在项副市长面前大谈文学,显示文学功底,总开不了口求人,体现他的自尊。面对房子问题,谈到“利”时却感自卑,努力恪守人格的清高。D.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是寻求精神自足的做法,也是对当今项副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的直接批评。7.下列有关老于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于身上有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意识,举止自制又有傲骨,但这又导致他遇事迟疑多虑,该出口时难出口。B.看到项副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老于为项副市长重视自己而暗自高兴,为了迎合项副市长喜好,他就与其大谈文学。C.老于“越想说房子却越说不到房子上去”,一方面急切地想提出请求,一方面又碍于脸面难以启齿,集中展现了冲突下老于在世俗与精神之间的左右徘徊。D.老于半夜回到家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与香雪用鸡蛋换铅笔盒那晚走山路时的心理描写一样,充满了对家人的愧疚,内心犹豫不安,都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痛苦。8.老于的心理随着他找老同学项副市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答案】6.D7.B8.①找项副市长前:从妻子提出找项副市长解决暖气房子时的心酸无奈,到下定决心找项副市长时遮遮掩掩的羞愧慌张。②找项副市长时:与项副市长谈论文学来掩盖自己有求于人的痛苦矛盾,最终没有提出请求的自尊沮丧。③找项副市长后:出门后将重负倾诉给大树的无奈释怀,却又发现回家将面临新的重负的内疚无力。9.①从环境角度,树是老于真实生存状态的见证者。“树”是龙盘槐,在这棵树下,有着知识分子清高的人格。老于面对说出请求的矛盾与痛苦以及知识分子在灵魂深处的自卑与自尊,与龙盘槐有机地融为一体。②从情节角度,龙盘槐是老于的倾诉对象。在老同学面前,老于没有诉说的勇气,他必须卸下内心的重负,因此“龙盘槐树”成为了他发泄自己无望、 无助请求的倾诉对象。③从人物角度,树是老于“请求”的对象,有“遮蔽”“庇护”的作用。像老于这样自尊心极强的知识分子,物质匮乏给他的心灵带来冲击,伞状的树冠能给他们“遮蔽”“庇护”。树不仅能遮蔽物质世界的伤害,还能满足精神上的自尊。④从主旨角度,树有“权势”的象征意义。老于“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像项副市长一类的政府官员,应该更多地关爱、关怀这些普通知识分子,为他们造就一棵浓荫的“大树”,使他们在“树下”生活得更好。(答对三点即可)【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也是对当今项副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的直接批评”于文无据,老于最后没能说出他的诉求是因他的自尊。从文中“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吗?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可知项副市长有关切老于之心,却怕伤害他的自尊。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老于为项副市长重视自己而暗自高兴,为了迎合项副市长喜好,他就与其大谈文学”分析错误。根据文章第四段内容可知老于并不关心室内摆设布置。“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老于大谈文学也不是为了迎合项副市长的喜好,而是从中能获得尊严感。老于是在谈文学后通过项副市长的神态感觉自己受重视的,“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老于的心理的变化,可以从找项副市长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在找项副市长前,“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嘛,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但在看到女儿“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后,他决定去找项副市长。而在给项副市长打电话时,“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从中可以看出老于的心理是从妻子提出找项副市长解决暖气房子时的心酸无奈,到下定决心找项副市长时遮遮掩掩的羞愧慌张。在项副市长家里时,“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 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从中可以看出老于与项副市长谈论文学来掩盖自己有求于人的痛苦矛盾,最终没有提出请求的自尊沮丧。在离开项副市长家后,老于“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可以看出,老于出门后将重负倾诉给大树的无奈释怀,却又发现回家将面临新的重负的内疚无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物象作用的分析能力。要探究“树”的深刻意蕴,必然离不开对作品主题的挖掘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本小说刻画了一个既自尊又自卑的、物质困顿而精神富足的底层知识分子形象,借此表达对保持清高人格的知识分子的赞扬,也委婉地表达了社会应该给予底层知识分子帮助和关怀的期待。首先,“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老于面对说出请求矛盾与痛苦以及知识分子在灵魂深处的自卑与自尊,树是一个无言的见证者,老于骨子里的知识分子的清高,也只有这可树是理解的。其次,从“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可知,对于愿意一直保持清高人格的老于而言,只有树才能成为他的诉说对象,在项副市长面前无法出口的话,只有向树来倾诉,所以“龙盘槐树”成为了他发泄自己无望、无助请求的倾诉对象。而树也见证了老于的物质困顿和精神富足。在某种意义上,树是像老于这样自尊心极强的知识分子的“庇护”物,“树”的高大的形象,给人以庇护感,它们能够减少物质匮乏给老于一样的知识分子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冲击,能够让他们的精神自尊得以某种程度上的满足。最后,树也是一种象征,老于“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所以作者借树的形象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期待:如果社会像树一样,给予更多底层知识分子以帮助和关怀,那么清朗之气定然可以蔚然成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既才高数 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执政览之,奇其才。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呗,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曰:“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若不即加禁遏,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自是潮无鳄鱼患。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乱既平,愈归来,帝大悦。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谥曰文。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代女子15岁男子20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取一与本名意思相关联的别名以表其德。B.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与《师说》中所言六艺不同。C.宫市,本指宫中市场,此处指中唐时宦官在民间市场以宫市名义贱价强买的弊政。D.佛骨,即佛舍利,佛教的高僧死后火化留下的遗骨,在佛教中受到尊敬和供奉。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B.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他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C.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D.韩愈关心民生,关爱百姓。韩愈被贬潮州后,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解除了潮州的鳄鱼之患;为袁人七百多奴仆赎身,将他们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4.唐宪宗派使者迎请佛骨一事,王公贵族和士大夫都奔走膜拜佛骨,歌颂佛的功德,而韩愈却很厌恶这种行为,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D11.B12.C13.(1)(韩愈)已经很有才干,却屡次遭贬谪,官职又被贬,就写了一篇《进学解》来表明自我心迹(或自我安慰)。(2)不通晓句读,向老师学习;不能解决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14.①韩愈认为佛教是外民族的一种宗教,是远古所从来没有的;②如果不立即加以禁止,(盲目崇拜)恐怕会败坏风俗;③还会被四面八方的人耻笑。【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愈说我信奉佛教过分了,还可以宽容。至于说自东汉信奉佛教以来,天子都寿命短,这种话多么荒谬?“愈言我奉佛太过”,“太过”补充说明“奉佛”的程度,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东汉奉佛以后”是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而且“天子”是下一句的主语,主语前面要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与《师说》中所言六艺不同”说法有误。这里的“六经”和《师说》中的“六艺”都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说法错误。由原文“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可知,穆宗也后悔,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由此可知,穆宗只是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并没有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故选C。【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数”,屡次;“黜”,贬谪;“下迁”,贬官;“乃”,于是,就;“谕”,表明心迹。(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都为宾语前置,“不知句读,不解惑”;“不”,同“否”;“小”,形作名,小方面;“大”,形作名,大的方面。【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韩愈反对迎请佛骨的原因,可从他上奏皇帝所说的话中找到相关信息。“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若不即加禁遏,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意思是佛教,本是来自外民族的一种宗教。从东汉时才传入中原,是远古所从来没有的。如果不立即加以禁止,恐怕会败坏风俗,被四面八方的人耻笑,这不是小事情。由此可概括出:韩愈认为佛教是外民族的一种宗教,是远古所从来没有的。如果不立即加以禁止,(盲目崇拜)恐怕会败坏风俗,会被四面八方的人耻笑。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他跟随大哥韩会贬官到岭外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韩愈考中了进士。韩愈操行正直,直言无所顾忌。上疏竭力讨论宫市问题,德宗震怒,贬官为阳山令。爱护百姓,百姓生的孩子大多用他的姓氏取名。韩愈已经很有才干,却屡次遭贬谪,官职又被贬,就写了一篇《进学解》来表明自我心迹。宰相看到这篇文章后,为他的才能感到惊奇。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请佛骨进入皇宫禁苑,三天后,才送到佛寺中供养。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诵经,路上纷至沓来人流不断。韩愈很厌恶这种行为,就上书朝廷说:“佛教,本是来自外民族的一种宗教。从东汉时才传入中原,是远古所从来没有的。如果不立即加以禁止,恐怕会败坏风俗,被四面八方的人耻笑,这不是小事情。”韩愈的奏章送上去,皇上大怒,拿着奏章给宰相裴度看,要将韩愈处死。裴度进谏说:“韩愈上书触犯皇上,治他的罪确实应该。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心里怀有极大的忠诚,怎么能这样做呢?希望皇上稍微宽恕他,以招引群臣进谏。”皇上说:“韩愈说我奉侍佛教过分了,还可以宽容。至于说自东汉信奉佛教以来,天子都寿命短,这种话多么荒谬?韩愈,只是朝廷一个臣子,胆敢狂妄若是,坚决不可以赦免!”于是被贬为潮州刺史。当初韩愈到达潮州后,询问百姓的疾苦,都说:“恶溪中有鳄鱼,几乎吃光百姓的家畜﹐百姓因此贫穷。”几天后,韩愈亲自前往视察,命令他的属官秦济将一只羊一头猪投到溪水中,并向神灵祷告。祷告的当晚,溪水中刮起了狂风,伴随着电闪雷鸣,几天后溪水完全干涸,从此潮州人再没有遭受鳄鱼的祸害。袁州人为了借钱将儿女抵押给人作奴隶,过期无力赎回,就归债主所有。韩愈到任后,计算出全部费用赎回已经归债主所有的人,还给他们父母的有七百多人。镇州动乱,士兵杀了田弘正,立王廷凑做节度使,皇上下诏让韩 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元稹说:“韩愈可惜了。”穆宗也后悔,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动乱已经平定,韩愈回朝报告皇上,皇上很高兴。长庆四年韩愈去世,享年57岁,谥号文。韩愈经常说文章自从汉代司马相如、司马迁,刘向、扬雄以后,后世再没有这样的作者,因此韩愈深入探究根源,卓然树立,自成一家之言。(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①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注】①张炎,南宋末年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因不愿北向俯首事敌,长期寓居临安(今杭州)。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③西泠:西湖桥名。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时韦氏世居此地,因名韦曲。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暗用了辛弃疾的“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自在的鸥鸟也生了新愁。作者想象白鸥全身发白皆是因愁而生,借沙鸥之白头来写自己之深愁。B.“当年燕子知何处”化用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C.在“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中,“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照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飞花飘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D.这首词围绕“西湖春感”描写西湖春景,婉言游湖之感,缘景明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且议论深刻,章法谨严。16.这首词具体表现了词人哪些愁绪?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惜春伤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西泠桥畔只留下一抹荒烟。(或答“感叹物是人非,时光流逝”)②漂泊羁旅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③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怕见到落花,怕听杜鹃啼叫。【解析】【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且议论深刻”说法错误,此诗重在写景抒情,并无深刻议论。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本词上阕起句写春深美景“接叶巢莺,平波卷絮”,从写景起笔,用平缓的笔调写出了春深时景。在密密麻麻的叶丛里,莺儿正在以歌表意。“平波卷絮”写轻絮飘荡,被微波卷入水中,“断桥斜日归船”交代出抵暮始出的“归船”的意象。游船如旧,而心情已不再,“能几番游”笔锋一转,“春逝”的哀感弥漫于胸,只好挽留春天。“东风且伴蔷薇住”,意思是说:东风呀,你伴随着蔷薇住下来吧。而蔷薇花开,预示着春天的即将结束。“到蔷薇、春已堪怜”,春光已无几时,转眼就要被风风雨雨所葬送。感叹时光易逝,写到“东风”“蔷薇”等暮春之景,体现惜春之情。结合诗歌注解“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因不愿北向俯首事敌,长期寓居临安(今杭州)”可知,作者“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的原因还有漂泊在外的孤独与失落,表达了作者的羁旅愁思。“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句,写出尽管春天尚未归,西泠桥畔,却已是一片触目惊心的荒芜。笔意转为伤悲。西泠桥是个“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现在只剩下“一抹荒烟”,今昔对比之强烈,已触着抒发亡国之痛的主题了。下阕“当年燕子知何处?”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在这种情怀下“写到怕见飞花,怕听啼鹃”,为何?因为“飞花与杜鹃”容易勾起故国之思,而且作者是处在南宋灭亡之际,故抒发了强烈的国破家亡的哀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与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相似,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通过描写声音营造出静谧闲适,充满田园生活气息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青②.取之于蓝③.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④.岂无山歌与村笛⑤.呕哑嘲哳难为听⑥.狗吠深巷中⑦.鸡鸣桑树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蓝”“嘲哳”“吠”“颠”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连日来,各地博物馆为了“揽客”各显神通。“声声慢,心弦动——古代音乐文物展”“且闻鸟鸣,静待花开——馆藏花鸟画作品展”……一个个展览的名字,听着就让人心动,“跃跃欲看”。尽管①,但琳琅满目的博物大餐,总有一款打动你。由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很多人无法线下参观博物馆,“沉浸式”的体验效果无疑打了折扣,这就要求各家博物馆推出的线上展览要更有特色,让观众欣欣然主动“走”进博物馆。如果②,观众进了博物馆也会旋即走出去。这种“云游”博物馆活动的持续开展,线上线下结合将会是博物馆展览旳常态。然而文化供给越发充足,人们欣赏文化产品越来越容易,导致的结果是不愿意选择,比如对送上门来的文化餐饮兴趣不高。博物馆再降低姿态,哪怕把文化佳肴夹到嘴边,若观众不张口,那也③。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的力量应该是文明的力量,是观众吸引到历史情境中的力量。随着博物馆越来越多,展览也越来越多,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就成了当务之急。双向奔赴,共同发力,博物馆才能越来越有力量。18.请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19.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你找出病句,并试着改一改。(1)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疫情期间,长沙马王堆汉墓将举行线上“云游”博物馆活动,请你设计一句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内容恰切,句式对称,不超过30个字。【答案】18.①众口难调②生拉硬拽(生拉硬扯)③无济于事19.①.病句:是观众吸引到历史情境中的力量。②.修改后:是把观众吸引到历史情境中的力量。③.病句: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就成了当务之急。④.修改后: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就成了当务之急。20.漫步云端,重现汉墓文化之奇;梦回汉代,再寻辛追不朽之谜。【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结合后文“但琳琅满目的博物大餐,总有一款打动你”可知,此处与后文构成转折关系,内容上还要与饮食口味有关,是说很难让所有人满意,所以此处可以填写“ 众口难调”。众口难调:吃饭的人多,很难适合每个人的口味;比喻不容易使所有的人都满意。第二处,结合前后文“这就要求各家博物馆推出的线上展览要更有特色,让观众欣欣然主动‘走’进博物馆。如果……”“观众进了博物馆也会旋即走出去”,此处假设的情况与前文“让观众欣欣然主动‘走’进博物馆”相反,是强迫观众进入博物馆,所以此处填写“生拉硬拽(生拉硬扯)”。生拉硬拽(生拉硬扯):按主观愿望办事而不管别人的意愿或客观的条件是否允许。第三处,结合前文“比如对送上门来的文化餐饮兴趣不高,博物馆再降低姿态,哪怕把文化佳肴夹到嘴边”,此处是说“若观众不张口”也是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此处可以填写“无济于事”。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解决不了问题。【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语病有:①成分残缺,要在“观众”之前添加“把”;②不合逻辑,要把“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改成“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宣传语的能力。考生要明确宣传语对应开展的是“云游”博物馆活动,宣传语中要涉及到游览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内容。可以先写运用了“云游”的方式游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博物馆,后写在博物馆中体会到的传统文化。比如“漫步云端,重现汉墓文化之奇;梦回汉代,再寻辛追不朽之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公共场合如何应付“熊孩子”,是社交媒体上永远热闹的话题。有人主张严厉对待,让“熊孩子”在路人社会上学些教训;①,孩子毕竟是孩子,管不住自己的行为是常情。作为成年人,因为陌生儿童的行为导致自己行为失控,才更不得体。双方都有道理,在现实中,狭路相逢勇者胜,就看当事人的决心有多大,气场有多强了。公共空间中的儿童扰人,其实绝大部分情况下,路人并不是要跟扰人的孩子过不去,②。如果父母表现积极,道歉及时,旁人大多会谅解。让人生气的是孩子一直左冲右突,尖声怪叫,家长就在旁边,却木木然毫无知觉,仿佛在等孩子自己跟别人协商。殊不知,疲惫的父母早已习惯了儿童噪音的频率和分贝,③,可是路人却受不了。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B.张书通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呜呜”哭了起来。 C.美国对华“援助”帮助蒋介石杀死几百万中国人,算一项“友谊”的表示。D.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的这层“厚壁障”太难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D22.(1)也有人主张多多包容(宽容/理解/体谅/谅解)(2)而是对纵容孩子的父母生气(3)可以做到充耳不闻(无动于衷/不闻不问)【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熊孩子”中引号作用为特殊含义。A.引号作用为直接引用。B.引号作用为标明句子中的象声词。C.引号作用为讽刺,反语。D.引号作用为特殊含义。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前文“有人主张严厉对待,让‘熊孩子’在路人社会上学些教训”可知,这是人们的一种态度。下文是人们的另一种态度,从后文“孩子毕竟是孩子,管不住自己的行为是常情”可知,这是主张对孩子要宽容,给予一定的包容。故可以填入“也有人主张多多包容”。第二空,从前文“其实绝大部分情况下,路人并不是要跟扰人的孩子过不去”以及后文“如果父母表现积极,道歉及时,旁人大多会谅解”可以推知,路人不是跟孩子过不去,而是对父母的态度不满,故可以填入“而是对纵容孩子的父母生气”。第三空,从前文“疲惫的父母早已习惯了儿童噪音的频率和分贝”可知,父母对孩子的吵闹已经习惯,可以对这种吵闹毫无反应,故可以填入“可以做到充耳不闻”。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候鸟迁徙,需要参照山川、阳光、风向等来确定飞行方向和栖息地;大海航行,需要参照航海图和天气等来选择航线与进程。判断是非、进退、优劣、美丑,总要依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青年成长也需要寻求并建立起人生的参照系,才能找到前行方向与适时坐标。蓄势待发的你,准备以什么为参照来构建自己有意义的人生呢? 复兴中学的心理健康中心拟招聘一名学生助理心理咨询师。请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提取立意关键词,向心理健康中心的杨主任写一封自荐信。要求明确收信人,且统一以“白帆”为自荐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从自然现象候鸟迁徙、人类活动大海航行切入,引申到人生是非、进退、优劣、美丑的判断标准,提出“青年成长也需要寻求并建立起人生的参照系,才能找到前行方向与适时坐标”,这对青年成长颇具启示意义。材料关键词为“人生参照”或“人生坐标”。人生参照不同于借鉴、“照镜子”,而是指人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乃至审美观、情爱观等时用来比对的外在客观标准。作为一道典型的情境驱动型作文,以下两个情境,都要充分考虑。写作情境一:“蓄势待发的你,准备以什么为参照来构建自己有意义的人生”,提出写作切入身份应为“青年”,应当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达空间很广阔,但必须“有意义”,即要积极向上。写作情境二:“复兴中学的心理健康中心拟招聘一名学生助理心理咨询师”“向心理健康中心的杨主任写一封自荐信”,要求写作要关注与青年成长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求考生联系现实实际与自身实际,写成“自荐信”(自荐信:这是自我推销采用的一种文体形式,是推荐自己适合担任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活动,以便对方接受的一种专用信件)。写作过程中,要把材料和两个情景任务结合起来,既要表明对人生坐标重要意义的认识,谈自己对人生坐标的选择,同时,又要注意自己是在应聘复兴中学的学生助理心理咨询师。因此,我们应该写的中心是:我对以什么为参照来构建自己有意义的人生有着深刻的认识,我有能力帮助同学们解除这方面的困惑。本文要求写一封自荐信,一是要注意格式,二是要亮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与理想,并阐明树立这样的人生理想的缘由。所以,在信的开端,应该自信地表明自己的应聘意愿。然后,可以简洁地介绍自己应聘优势: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接受过心理辅导训练,有服务的热情。接下来,重点介绍自己对寻找人生坐标、建立人生参照系的深刻的认识,明确指出自己认为应以什么为参照,并阐述为什么要以此为参照。在分析建立人生参照系的时候,可以把格局打开:谈个人价值坐标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之间的关系。另外,考生应注意,不要离开材料的含意、情境和任务要求,孤立地论述“创新”“ 奋斗”“初心”“青春”等主题。观点及论证均应与材料内容及含意有关联。避免忽视任务指令,另起炉灶。立意:1.以民族复兴事业为参照,人生之舟不迷航。2.人生有坐标,青春不迷茫。3.建立坐标指方向,愿为同学做导航。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8 09:57:07 页数:19
价格:¥1 大小:47.8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