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芜湖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高三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1世纪以来,伴随国际博物馆界“由物到事”策展思路的革新,“叙事型展览”应运而生。“叙事型展览”的出现,不仅有助于我国各地方博物馆走出展览同质化的困境,更可增强博物馆教育传播的功能。“叙事型展览”将信息而非物件视为展览传播的最基本层面,将展览策划的实质理解为讲述藏品的故事。因此,它需要策展者能从叙事要素的角度把握叙事概念,依据叙事要素完成藏品故事讲述。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叙事转向”思潮,引发了人们对叙事本质要素的讨论,最终由基于符号学立场研究叙事议题的广义叙述学将人物、事件、因果界定为叙事的本质要素。这为展览中叙事提供了理论思路,也为策展者在展览中依据人物、事件、因果三大要素完成藏品故事讲述提供了可能。展览中叙事有利于从情与智两方面推动博物馆实现其教育传播的核心任务。当今博物馆界普遍认为,展览承担着博物馆教育传播的核心任务。但任务的达成度与展览方式有很大关系,“叙事型展览”最利于教育传播任务的达成。从叙事与共情的关系看,叙事通过表现必要而精确的人物经历(冲突),揭示正负转变的故事价值,引起观众自然生发情感,从而“建构记忆、促进认同。从叙事与知识传播的关系看,恰切的叙事能激发人的学习热情与潜力,从而“寓教于乐、传播知识”。认知科学认为:叙事是人类对一系列事件建立因果意识的自然本能。但由于真实世界纷繁复杂而个体在因果关系的识别与推理方面能力有限,所以简化因果而叙述成的故事更受人们的欢迎。人们把这样的故事视作现实生活的一种模拟或隐喻,从中洞见生活的意义。故事中蕴含的事物因果一旦契合了人的心智特点与现实需求,就可以激发出人们学习的热情与潜力,从而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因而,博物馆展览恰切地叙述藏品故事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展示目的。需要指出的是,并非博物馆所有的展览都适于“叙事型展览”,一般以出土文物为核 心展品的陈列性展览更适于用“叙事型展览”。我国出土文物众多,展品资源非常丰富,“叙事型展览”有着广阔的运用空间。只是目前我国考古学仍保留着显著的历史主义特征,即注重考证式的研究方法与宏大的历史视角,考古研究本身并不以叙事为目的,而注重复原、再现人类过去的成果,这对展览叙事带来不利影响。一方面注重考证的态度会加剧展览中展示重点的转移,使得展览更侧重于描述而非叙事;一方面宏观视角中的人物往往是脱离了人性欲望的抽象整体存在,这不利于对冲突、价值要素的挖掘,同时宏观视角往往会拉长研究时段,这或增加因果的复杂性,或淡化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但无论哪一种都与故事讲述所要的简化因果不甚相同。扼要言之,展览设计者不太容易在现阶段的我国考古研究成果中找到建构叙事所必需的若干要素。“叙事型展览”在我国发展程度还不高,我国文博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摘编自赵祎君《出土文物展示中的叙事之反思》)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叙事型展览”出现之前,我国各个地方博物馆展览同质化的现象是比较突出的。B.“叙事型展览”中,物件展示被信息展示取代,展览主要依靠策展者讲述藏品的故事。C.展览中叙述的故事契合人的心智特点与现实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展览的预期目的。D.注重考证式的研究方法与宏大的历史视角,是目前我国考古学仍保留着的显著特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提出问题,再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叙事型展览”的作用与不足,论证富有思辨色彩。B.文章提及广义叙述学对叙事本质要素的界定,是为了阐明该界定对“叙事型展览”发展产生的影响。C.文章第三段,在论证恰切的叙事能激发人的学习热情与潜力时,采用引用论证法,增强了说服力。D.文章指出“叙事型展览”适于的展览性质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叙事型展览”。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叙事型展览”的策展者,如果不能从叙事要素的角度把握叙事概念,是很难恰切地完成藏品故事讲述的。B.真实的世界纷繁复杂而个体把握因果关系的能力有限,所以展览中的叙事越淡化因果关系越受人们的欢迎。C.“叙事型展览”在增强博物馆教育传播功能上颇有优势,但它只适于以出土文物为核心展品的陈列展,发展受限。D.“叙事型展览”目前在我国发展程度不高,这与展览设计者不擅于在我国考古研究成果中寻找叙事要素有关。 【答案】1.B2.A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物件展示被信息展示取代,展览主要依靠策展者讲述藏品的故事”错,根据“‘叙事型展览’将信息而非物件视为展览传播的最基本层面”“博物馆展览恰切地叙述藏品故事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展示目的”可知:不是信息展示取代物件展示,只是展览中把信息传播作为最主要的层面;展览也不是讲述故事,而是说策展者应让观众获取展品背后的故事。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分析‘叙事型展览’的作用与不足”说法错误,没有分析“不足”。文中只是指出我国在叙事性展览方面还要走很长的路,“‘叙事型展览’在我国发展程度还不高,我国文博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叙事越淡化因果关系越受人们的欢迎”错,原文表述是“简化因果而叙述成的故事更受人们的欢迎”“或增加因果的复杂性,或淡化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但无论哪一种都与故事讲述所要的简化因果不甚相同”。C.“只适于……发展受限”错,原文表述是“并非博物馆所有的展览都适于‘叙事型展览’,一般以出土文物为核心展品的陈列性展览更适于用‘叙事型展览’”;“只是目前我国考古学仍保留着显著的历史主义特征,即注重考证式的研究方法与宏大的历史视角,考古研究本身并不以叙事为目的,而注重复原、再现人类过去的成果,这对展览叙事带来不利影响”可知,发展受限的原因并不是“叙事型展览”适用性问题。D.“这与展览设计者不擅于在我国考古研究成果中寻找叙事要素有关”错,原文表述“展览设计者不太容易在现阶段的我国考古研究成果中找到建构叙事所必需的若干要素”。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传来好消息,2021年12月30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 这是目前世界的最高水平。太阳之所以能持续释放光和热,是因为它的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核聚变反应,“人造太阳”就是模拟太阳核聚变原理,开发一种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但在地球上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非常困难。上世纪50年代,苏联科学家发明了托卡马克装置,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托卡马克的运行需要超大电流、超强磁场、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等极限环境,学科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我国科学家经过六十多年的不懈探索,在国际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了EAST装置主机的总体工程,自主研发了超导磁体、氦低温系统等关键技术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还衍生出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推动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实现转化。目前,地铁车厢里用上了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质子刀”正成为一项重要的癌症治疗手段,太赫兹、磁悬浮列车、核磁共振等方面的应用正在开展。(摘编自《1056秒!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实验时长再次打破世界纪录》,2022年1月1日《今日头条》)材料二:原子能的利用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核裂变是将较重的原子核分裂为较轻的,并释放出能量。受控核裂变技术已实现了商用化,如核电站,只是裂变需要的铀在地球上含量稀少,且裂变反应会产生放射性较强的核废料。核聚变则是将较轻的原子核聚合生成较重的,并释放出能量。维系聚变的燃料是氘和氲,氘在海水中有极丰富的蕴藏量,1升海水所含氘产生的聚变能等同于300升汽油所释放的能量。重要的是聚变产生的废料为清洁安全的氦气和中子。上世纪50年代氢弹成功爆炸,人类就实现了核聚变,但那是不可控的瞬间能量释放。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条件十分苛刻,首先要把燃料加热到10万摄氏度,成为等离子体,然后继续加热到上亿度,才能使原子核聚合,但极端高温下的聚变燃料无法用普通固体容器来盛装,只能用强磁场的方式来约束;为避免在瞬间产生巨大的能量,等离子体的密度必须维持在合适的水平;此外,这些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必须在足够长的时间里“老实待着”,使聚变反应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摘编自段旭如《人造太阳,点亮人类能源梦想》,2021年9月14日《人民日报》)材料三:2021年,一场全球性的能源危机爆发。多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供应短缺,价格创历史新高,导致电价持续上涨,对钢铁、化工、食品、畜牧业造成了冲击,影响到全球无数人的工作与生活。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工业与服务业受到巨大打击,能源需求量下降,引发能源行业整体收缩;2021年世界主要经济体逐渐复苏,经济恢复的速度和规模超过预期,客观上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普遍减少高污染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向新能源转型。但当前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产能占比还很低,远不足以弥补传统能源供应缺口。同时,这些可再生能源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储能系统较为薄弱,调频、调峰功能受限,2021年全球极端天气频现,让能源危机雪 上加霜。(摘编自《全球能源危机,人类要打开新“门”》,2021年12月2日《新民周刊》)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EAST是我国科学家在国际核聚变磁约束研究的基础上,加入自主研发的超导磁体、氦低温系统等技术设计出的“人造太阳”装置。B.裂变和聚变技术商用化目前均已实现,但原材料有限和不够安全等因素限制了裂变能发展,聚变能暂未完全受控但研究前景更广。C.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条件十分苛刻,在强磁场环境下聚变燃料的温度、密度以及聚变反应持续的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数值。D.2021年能源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影响下供需失衡,调整后的能源产业结构尚未健全,以及频现的极端天气等。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EAST实现千秒以上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提高了核聚变可控性参数,意味着人类正一步步向着无限能源迈进。B.可控核聚变研究需要诸多尖端技术的支持,中国自主研发的多项关键技术和重大成果,展现了强大的国家综合科技实力。C.能源危机给经济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冲击,但也是能源结构和能源利用方式加速转变的重要契机,将加快新能源研究进度。D.人们一旦完全掌握了可控核聚变应用技术,就能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能源,人类的文明发展也将不再受到制约。6.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大力开展可控核聚变研究的意义。【答案】4.B5.D6.(1)能源危机日益突出,核聚变能拥有资源丰富、无污染和安全性强等优势,是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2)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核聚变能是解决人类社会能源与环境矛盾的有效途径。(3)核聚变研究衍生技术能够从多方面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社会发展。【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裂变和聚变技术商用化目前均已实现”错误,根据原文“核裂变是将较重的原子核分裂为较轻的,并释放出能量。受控核裂变技术已实现了商用化”可知,受控裂变技术商用化已实现,聚变还在实验探索中。故选B。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D.“人类的文明发展也将不再受到制约”错误,过于绝对化,原文表述有“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条件十分苛刻……”,并未表达出选项的意思。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能力。依据“模拟太阳核聚变原理,开发一种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核聚变则是将较轻的原子核聚合生成较重的,并释放出能量。维系聚变的燃料是氘和氲,氘在海水中有极丰富的蕴藏量,……重要的是聚变产生的废料为清洁安全的氦气和中子”可知,核聚变能源丰富,是清洁能源;根据“2021年,一场全球性的能源危机爆发”“2021年全球极端天气频现,让能源危机雪上加霜”“但当前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产能占比还很低,远不足以弥补传统能源供应缺口”等内容可知,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核聚变能有效解决能源问题;依据“同时,还衍生出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推动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实现转化。目前,地铁车厢里用上了等……”可以概括出,核聚变研究衍生出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可以从多方面改善民生和人类生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满分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法完成的画像刘建东1944年,我十五岁,我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到人家里去画。一天,我和师傅到一户人家画像。那家主妇拉着一个女孩,对师傅说:“这是我外甥女,小卿。三年前,她娘不知去哪儿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现在我们不抱希望了,就当是死了,想请您给她画一张像,算是有个了结。”师傅说:“你找几张她的照片,我挑一挑。”她拿来一张全家福,指着一个年轻姑娘说:“这就是小卿娘,我只找到这一张。”师傅盯着照片,似乎在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舅妈焦急地问:“行不行啊?您给个准话。”师傅再次端详着照片,“就它吧。”他平静地说。那张照片清晰度已大打折扣,色彩饱和度明显减弱,边际的灰色调已经退化。我有些奇怪,师傅对照片一直是很挑剔的。 我把背包打开,拿出素描纸、炭精粉盒、画笔盒、放大镜。师傅起身,净手,擦干,端坐在桌前,开始画头像轮廓。小卿舅妈不住地数落:“兵荒马乱的,一个女孩子,天天在外面疯跑,净和一些来路不明的人打交道,也不知道她找的那个男人是干啥的,都不让我们见上一面。后来连她也不见了,再出现时,怀里抱着个女娃,就是小卿。”师傅紧皱眉头,手中的笔越来越慢。天擦黑的时候,铅笔稿才画完。第二天,画像的过程延续着昨日的艰辛。平时师傅一般从眼睛画起,而这次却从鼻子起笔。当师傅用炭精粉擦出第一笔黑色线条时,像是广阔的平原上,吹来一股春风,等风慢慢地吹遍了平原,黑色线条铺满了整张白纸,人物浮现了,春天也就到来了。过去,师傅画一幅人像需要一天,可今天,他只画了鼻子和嘴巴。即便如此,当那秀气挺拔的鼻子和有些倔强的嘴巴,以黑白灰搭配的形式,逐渐变得立体,也足以令小卿舅妈不住地赞叹。第三天,师傅画了脸部、耳朵和头发。第四天,他才开始画眼睛,这是肖像的魂魄。傍晚,还剩一只眼睛,他再也画不动了。那一小块空白,像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突兀刺眼。师傅疲惫不堪地说:“明天早晨收尾。”我把画用宣纸蒙住,镇尺压住,一再嘱咐她们别动。第五天一早,我们就赶到小卿家。我掀开宣纸,发现桌面是空的,惊得大叫一声。师傅跑过来,看着空空的桌面,一下子愣住了。舅妈跺着脚吼道:“一定是小卿,前两天把她娘照片烧了,这次不知又把画像弄到哪里去了!这可咋办?”师傅淡定地说:“我重新画。”师傅最忌讳的就是重画。他曾说,重画是对自己的否定。不出所料,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每一天他都疲惫不堪,返回的路上,他两只脚几乎是拖地行走。我难过地说:“师傅,要不放弃吧?”师傅说:“不。”又过了五天,除了几处细节需要修正,画像即将大功告成。那幅画深深地吸引了她们,舅妈变得沉默,小卿盯着画像,趴在桌子上放声痛哭。她的哭声嘹亮而尖利,像是色彩浓烈的炭精粉,把没有点灯的房间染得漆黑。回到店里,把画夹放在柜台上。黑夜像流动着的炭精粉,我躺在黑暗中,似乎听到炭精粉流动的沙沙声,一粒粒一颗颗,互相拥挤着,成为磅礴而密集的黑色力量,吞没了一切。暗夜中传来窸窣的响声,我爬起来,摸向柜台,画夹不见了。我惊出一身冷汗,循着声音而去,看见淡淡的月光下,一个人正在烧什么东西,火映照的区域越来越大,我的视 线顺着火光向上移动,我惊呆了,那个人竟是师傅。画像的事就此结束。一年后的某一天,师傅突然失踪。我传承师傅的技艺,渐渐成了有名的炭精画画师。又过了一年,枪炮声终于来到了城外,清晰而响亮。1951年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年轻姑娘,看起来有些眼熟,她面色凝重,写满哀伤。“我是小卿。”她说。往事像洪水从记忆的闸门中倾泻而出。小卿克制着悲伤的情绪,对我说:“邯郸解放后,我一直在寻找我娘。一天舅舅突然来学校,把我带到刚落成的烈士陵园,让我看一张照片。一张模糊的合影,上面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其中一个很像我娘。这时一个女人走过来,舅舅让我叫她黄姨,说她是我娘当年的战友。她怔怔地看着我,突然把我揽在怀里,泪流满面。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另一个女人,这是他们当年分别时的照片。她指着左边那个男人问,你知道他是谁吗?是你爹。”此时的小卿,脸上除了哀伤,还有几分自豪:“我想请你给我娘画一张像。”我跟着她来到烈士陵园,小卿指着那张照片说:“你看,我娘,还有我爹。”小卿爹看上去刚毅英武,似曾相识。我紧紧盯着那个男人,使劲揉了揉眼睛,惊呼道:“师傅!”来到一个墓前,她告诉我说:“这是我爹的墓,里面埋着他一顶帽子,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开了一家画像馆。”(有改动)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时间跨度从1944年至1951年,将故事和人物置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使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显得更加突出。B.小卿舅妈提供的照片很不清晰,师傅仔细地进行辨认,并平静地回答“就它吧”,这体现了他的从容和技艺的高超。C.小说多处以“炭精粉”设喻,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中切换,用语贴合“我”作为炭精画画工的身份特点。D.小说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文末对小卿父母身份的揭示,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颇有“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8.小说以“无法完成的画像”为题,有什么用意?9.评论家评价本文“以隐形书写方式为革命塑形”。请结合文本,简述你的理解。【答案】7.B8.(1)题目总领全文,两次画像是小说的核心事件,因为各种原因,画像最终没有完成。(2)题目奠定了小说的感情基调,“无法完成”,于遗憾中见伟大,于悲壮中见崇高。 (3)题目中“无法完成”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探究其原因,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4)题目也含有“完成不了”之意,以小卿母亲为代表的革命者的精神品质是无法通过一张画像表现出来的。9.(1)小说没有正面描写小卿母亲和师傅的革命行动,但通过先后两次未完成的画像过程,巧妙地塑造了革命者形象。(2)小说表面上看是一个普通的小故事,而实质上反映的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一群革命者为革命事业舍家报国、英勇牺牲的大事件。(3)小说以师傅为妻子画像过程中的用心和疲惫,含蓄地表现出他内心难以言说的悲痛,凸显了革命者的坚毅品格和奉献精神。【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这体现了他的从容和技艺的高超”错误,“师傅仔细地进行辨认”后认出了照片里的人,“平静地回答”是借此掩饰心底的波澜,不是“体现了他的从容和技艺的高超”。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题目含义和作用的能力。题目“无法完成的画像”对应的内容为小说的核心事件,两次画像,一次被拿走,一次被烧掉,画像最终没有完成。题目总领全文。“无法完成”,没有办法完成,虽是遗憾,但画中人物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是永远不能被忘记的;同时因为对爱人牺牲的伤怀而不能再完成,这于悲壮中见崇高。题目奠定了小说的感情基调。题目中“无法完成”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探究其原因,“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为什么会无法完成”,这些都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无法完成”也含有“完成不了”的意思,画像最终没能完成,人物的牺牲与奉献不是一张画像就能代表的;以小卿母亲为代表的革命者的精神品质也是无法通过一张画像表现出来的。【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把握主旨的能力。“三年前,她娘不知去哪儿了”“兵荒马乱的,一个女孩子,天天在外面疯跑,净和一些来路不明的人打交道,也不知道她找的那个男人是干啥的”“邯郸解放后……把我带到刚落成的烈士陵园,让我看一张照片……其中一个很像我娘”“这是我爹的墓,里面埋着他一顶帽子,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开了一家画像馆”,小说都是侧面阐释小卿母亲和师傅的革命行动,没有相关的正面描写,是通过先后两次未完成的画像过程及最后的交 代,巧妙地塑造了革命者形象。“无法完成的画像”,小说表面上看是一个关于画像的普通小故事,一个失踪的母亲,一个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孩子,一个画匠,一幅没能完成的画像……背后是师傅和他的妻子为革命事业舍家报国,一个牺牲,一个潜伏,亲生女儿不能相认相养……反映的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一群革命者、英勇牺牲的大事件。“师傅紧皱眉头,手中的笔越来越慢。天擦黑的时候,铅笔稿才画完”“第二天,画像的过程延续着昨日的艰辛”“每一天他都疲惫不堪,返回的路上,他两只脚几乎是拖地行走”……师傅为妻子画像过程中用心而疲惫,这些描写含蓄地表现出他内心难以言说的悲痛,悲却不言,凸显了革命者的坚毅品格和奉献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雍熙元年六月,诏求直言。知睦州田锡上疏言:“时久升平,天下混一,故左取右奉,致陛下以功业自多。然临御九年,四方虽宁,而刑罚未甚措,水旱未甚调,陛下谓之太平,谁敢不谓之太平?陛下谓之至理,谁敢不谓之至理?”帝韪其论。淳化二年,帝以旱蝗,召近臣问以得失,众以天数对。寇准独曰:“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帝怒,起入禁中,顷之,复召准问不平状,准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之,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帝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以准可大用,遂自枢密直学士拜枢密副使。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请复坐事决乃退帝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时王禹偁上言,请自今庶官候谒宰相,并须朝罢于政事堂,枢密使预坐接见,将以杜私请。诏从之。左正言谢泌疏驳曰:“伏睹明诏,不许宰相、枢密使见宾客,是疑大臣以私也。书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今天下至广,万机至烦,陛下以聪明寄辅臣,自非接下何以悉知外事?若令都堂候见,则庶官请见咨事,略无解衣之暇。幸今世道清明,朝廷无巧言之士,方面寡姑息之臣,奈何疑执政为衰世之事乎?”帝览奏,即追还前诏,仍以泌所上章付史馆。(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赞曰:帝以慈俭为宝,服浣灌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游之非。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恒,勤以自励,日晏忘食。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卒有五兵不试、禾稼荐登之效。是以青、齐耆耋之叟,愿率子弟治道请登禅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帝之谓乎?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节选自《宋史·太宗本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请复坐/事决乃退/B.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请复坐/事决乃退/C.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请复坐/事决乃退/D.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请复坐/事决乃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皇,此处指唐太宗李世民,“文皇”是他生前臣下对其称呼,“太宗”是他的庙号。B.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孔子编定,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C.赞,史书的一种体裁,一般附在史传后,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D.五兵,本来指五种兵器,文中泛指各种兵器。“五兵不试”意即天下太平,没有战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锡认为,虽然边境安宁,但天灾人祸依然存在,作为一国之君,需要居安思危,谨防臣下曲意逢迎,宋太宗对此表示赞同。B.寇准尖锐指出,同是受贿,数额小的祖吉被杀,数额大的王淮反而轻判;还官复原职,是因为皇上看在他是参政之弟的份上。C.谢泌对王禹俐的上奏不以为然,认为皇帝既然依仗辅臣,就要用人不疑,不能有过多的限制和防范,太宗即时悔悟,收回成命。D.《宋史》认为,宋太宗之所以被称为贤君,能够实现国无战事、粮食丰收,这与他勤俭自律、仁慈爱民、鼓励进谏是分不开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久升平,天下混一,故左取右奉,致陛下以功业自多。(2)幸今世道清明,朝廷无巧言之士,方面寡姑息之臣,奈何疑执政为衰世之事乎?【答案】10.D11.A12.B13.(1)如今太平日久,天下统一,所以左右侍臣都迎合奉承您,以致陛下夸耀自己的功业。(2)幸好当今世道清明,朝廷中没有花言巧语之人,地方上也少有得过且过的大臣,为何要猜疑宰相做那些在衰败末世才做的事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寇准曾在殿中奏事,因言语不合,皇帝生气地站起身来,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请他再坐下来,事情决定了才退朝。“殿中”作“奏事”的后置状语,后面断开,排除AB;“帝”作“怒起”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C。故选D。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生前”错误,太宗谥文武大圣皇帝,故称“文皇”。所以“文皇”应该是死后称呼。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是因为皇上看在他是参政之弟的份上”错,从下文“帝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可知,皇上询问并斥责王沔,皇上并不知情。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混一”,统一;“左取右奉”,左右侍臣都迎合奉承(您);“多”,夸耀。(2)“幸”,幸好;“巧言”,花言巧语;“方面”,地方上;参考译文:雍熙元年六月,皇帝下诏书让臣下直言国事。睦州知州田锡上书说:“如今太平日久,天下统一,所以左右侍臣都迎合奉承您,以致陛下夸耀自己的功业。然而陛下君临天下九年,四方虽然安宁,但是刑罚实施还不太妥当,水旱也不怎么调和,陛下说天下太平,谁敢不说天下太平?陛下说天下治理得很好,谁敢不说治理得很好?”皇帝认为田锡奏议是对的。淳化二年,皇帝因为大旱蝗灾,召集近臣询问治国理政的得失,众人回答说这是天命。只有寇准说:“大旱表明,刑罚有不公平之处。”皇帝恼怒,起身进入内宫,不久,又召见寇准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寇准说:“不久前,祖吉、王淮都违法受贿,祖吉贪赃少,竟被诛杀;王淮因为是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守财自盗多至千万,仅仅受到杖责,接着官复原职,这不是刑罚不公平又是什么?”皇帝拿这件事询问王沔,王沔叩头请罪。于是皇帝严厉斥责了王沔,并认为寇准可以重用,就把他从枢密直学士升至枢密副使。寇准曾在殿中奏事,因言语不合,皇帝生气地站起身来,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请他再坐下来,事情决定了才退朝。皇帝称赞他说:“我有寇准,犹如唐太宗有魏征一样。”当时,王禹偁上书说,请从今往后,众官员拜访宰相,必须于散朝后在政事堂,枢密使列座接见,这样可以杜绝私人请托。皇帝下诏听从。左正言谢泌上书反驳道:“我看到诏书,不许宰相枢密使私下接见宾客,这是怀疑大臣有私心。《尚书》说‘任用贤臣不要三心二意,铲除邪恶不要犹豫不决’,如今天下无比广大,各种事务特别繁多,陛下依仗宰相才能耳聪目明,如果宰相不接见下属又怎能完全知晓外部事务?如果让在都堂等候接见,那么众官员请求接见咨询事务,将没有一点闲暇。幸好当今世道清明,朝廷中没有花言巧语之人,地方上也少有得过且过的大臣,为何要猜疑宰相做那些在衰败末世才做的事呢?”皇帝阅过奏章,便追回前面的诏书,又把谢泌的奏章交付史馆存档。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评论:皇帝以慈爱俭约为贵,穿着洗过的旧衣服,捣毁奇巧器物,摒弃女乐献舞,省悟游猎危害。通过讲学而求见多识广,对狂悖之徒也不治罪,以此来鼓励进谏之人,同情怜悯,勤奋自励,日晚忘食。甚至想要自焚来回应上天的谴责,想要完全免除天下赋税来纾解民困,最终有国无战事、庄稼连年丰收的成效。因此,青州、齐州的老人中,希望能率领子弟,清理道路,请求皇帝登泰山封禅的人接连不断地到来。君子说,得民心的人可以成为天子,说的就是太宗吧?所以,太宗的功德,足以光耀青史,号称贤君。(节选自《宋史·太宗本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①苏轼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②。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③。注释:①上党,地名,今属山西;学官,负责地方文教。②弹铗: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嫌生活清苦,弹剑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③鲁连书:战国时鲁仲连曾射箭书助齐收复聊域。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两句交代送别时的环境,并想象友人于别去途中,回首三吴,依依不舍。B.“上党”句强调梅庭老赴任之所虽然偏远,但地势险要,不必有怀才不遇的感叹。C.“先生”句盛赞友人本就像古之大儒,才华满腹,现在暂时屈就,未来前途无量。D.本词语短情长,虽只区区六句,但寓意曲折深远,既同情又开导,态度真诚恳挚。15.学者叶嘉莹认为,苏词“以超旷为主调”,试结合本词作简要分析。【答案】14.C15.(1)此词写送别,却不做惯常悲伤之语,“东风雪洒”“山头回首”,意象鲜明,境界阔大,格调高亢。(2)友人赴远任职,本令人同情,但作者却以“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劝慰友人当有所作为。(3)友人所任之职官小位卑,但诗人却能于旧典中翻出新意,加以劝慰,颇为通达超然。【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C.“现在暂时屈就,未来前途无量”分析错误。此处主要强调梅庭老有古之儒者知书达礼兼济天下的胸怀,不必为职位不高而介怀。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写作风格的能力。本词为作者送别友人之作,但其中却不见常见的送别悲伤的话语,而是以意象鲜明,境界阔大的意象相代替。如上阕中“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两句,“东风雪洒”“山头回首”都体现了意象鲜明,境界阔大的特点。在词中充满着作者对友人的安慰之情,上党是当时的边疆偏远之地,到当地任学官相当于被贬谪,但作者却劝慰朋友说“上党从来天下脊”,说明此处雄踞西北边疆险要,地处要冲,而梅庭老则是“先生元是古之儒”,是有抱负的读书人,所以在当地应有所作为。虽是劝勉,却格调高远,毫无伤感之情。作者之友只是去边疆做一个官小位卑的学官,但诗人却运用典故,将其比作怀有大才的冯谖和鲁仲连,于旧典中翻出新意,显示出通达超然的意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同是借头发表现愁绪,李白充满激情地高唱“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而杜甫在《春望》中则沉痛地低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逍遥游》中宋荣子之所以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因为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3)明末陈洪绶画三闾大夫屈原的形象是峨冠博带、长剑陆离,其依据极有可能就是《离骚》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白头搔更短②.浑欲不胜簪③.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④.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⑤.高余冠之岌岌兮⑥.长余佩之陆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注意下列字的写法:搔、簪、沮、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果蔬的成熟,立秋后便进入了晒秋的最佳季节。晒秋是典型的一种农俗现象,生活在江西、安徽等地的山区村民,由于当地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成为架晒或挂晒农作物的好地方,,晒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这里的村民们日出晾晒,日落收藏,赶上什么就晒什么,山里种的、地里长的,可谓。红的辣椒,黄的玉米,绿的豆角,紫的茄子……(),它们构成了一幅年丰岁稔的图画。不管这张图画中有什么,晒出来的都是收获和幸福的味道,这是的。晒秋,多么温暖的词语啊!那些鲜活的色彩和味道,沉淀在一个个的簸 箕里,在天地间坦然呈现,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安然自适、怡然自得。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久而久之应有尽有毋庸置疑五颜六色B.久而久之一应俱全毋庸置疑五光十色C.长此以往应有尽有千真万确五颜六色D.长此以往一应俱全千真万确五光十色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晒秋是典型的一种农俗现象,生活在江西、安徽等地的山区村民,由于当地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B.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生活在江西、安徽等地的山区村民,由于当地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成为架晒或挂晒农作物的好地方C.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生活在江西、安徽等地的山区村民,由于当地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D.晒秋是典型的一种农俗现象,生活在江西、安徽等地的山区村民,由于当地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于是把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当作架晒或挂晒农作物的好地方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变的是青灰色的屋顶,不断变化的是晒匾里的主角B.晒匾里的主角不断变化,不变的是那青灰色的屋顶C.虽然晒匾里的主角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那青灰色的屋顶D.虽然青灰色的屋顶是不变的,但晒匾里的主角是不断变化的【答案】17.A18.C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此处是说晒秋形成的过程,用“久而久之”;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一应俱全:所有一切齐全。此处强调晾晒的东西之多,且“赶上什么就晒什么”强调的并非是“所有一切齐全”,用“应有尽有”;千真万确:形容非常确实,不容置疑。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根据语境“不管……都是……”的句式,可知,这里强调的是“没有怀疑的余地”,用“毋庸置疑”;五颜六色:形容颜色或品种繁多。五光十色:形容色泽艳丽,花样繁多。语境强调的是“颜色多”,用“五颜六色”。故选A。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1)语序不当,应将“一种”移到“典型的”之前;(2)中途易辙,“生活在江西、安徽等地的山区村民”这句话没有说完就另起一句“房前后……好地方”,可将“房前屋后……好地方”修改为“只好利用房前屋后……挂晒农作物”。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C项。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括号前的“红的辣椒,黄的玉米的豆角,紫的茄子……”都是晒匾里的主角,所以应先说“晒匾里的主角”,承接上文,故排除AD两项。BC两项中,C项强调“但”之后的内容,B项中不断变化的“晒匾里的主角”和“不变的青灰色的屋顶”两者并重,共同构成“一幅岁丰年稔的图画”,与后文衔接更好。排除C项。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夏季,被蚊子叮咬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人们通常认为,①,只有雌蚊会吸食人体或动物血液,而雄蚊子则吸食植物汁液。其实不然,科学家研究发现,蚊子不分雌雄,都会吸血。那么,蚊子是如何找到叮咬目标的呢?蚊子寻找猎物不是依靠眼睛,②。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流扰动时,蚊子身上的二氧化碳感受器便能捕捉到,它们便会向这股气流飞去,并精准地降落到人体皮肤上。蚊子在叮咬过程中会分泌一种抗凝剂以阻止人体血液凝固。③,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一种叫“组胺”的化学物质,组胺能召唤各处的免疫蛋白来消灭抗凝剂中的抗凝血酶。有的人在被蚊子叮咬后自身免疫系统反应不强烈,皮肤表面无症状。大多数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但很快会消退。而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在被叮咬后免疫反应比较强烈,皮肤表面会出现瘀斑、肿痛等症状,并且持续很长时间才能消退。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表达顺畅,不超过40个字。【答案】20.示例:①并非所有的蚊子都会吸血②而是依靠二氧化碳感受器③为了抵抗这种抗凝剂21.因为自身免疫系统反应的强度不同,不同的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表现出的症状不同。【解析】 【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此处和后面内容为解证关系,结合“只有雌蚊会吸食人体或动物血液,而雄蚊子则吸食植物汁液”可知,此处是说不是所有的蚊子都吸血。故应填“并非所有的蚊子都会吸血”;②对应“不是依靠……”,此处句式为“而是依靠……”,结合后面“蚊子身上的二氧化碳感受器便能捕捉到”,应填“而是依靠二氧化碳感受器”;③结合“召唤各处的免疫蛋白来消灭抗凝剂中的抗凝血酶”可知,人体免疫系统释放“组胺”是为了抵抗前面提到的蚊子分泌的抗凝剂,故填“为了抵抗这种抗凝剂”。【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文段主要说不同类型的人被蚊子咬后的不同反应。有的人自身免疫系统反应不强烈——皮肤表面无症状;大多数人——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免疫反应比较强烈——皮肤表面会出现瘀斑、肿痛等症状。据此分析出自身免疫系统反应的强度不同,被蚊子叮咬后皮肤表现出的症状不同。整合为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因为自身免疫系统反应的强度不同,不同的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表现出的症状不同。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末,多家媒体评选“当年十大流行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居榜首。世界急剧变化,矛盾丛生,机遇频现,每一个个体都裹挟其中,身为高中生的你也不例外。请结合过去一年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写一篇文章,思考我们该如何看待大变局、看待自己,又该如何审视“我”与周围这个激荡变化的世界的关系。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笑看巨变,砥砺前行2021年才刚过去,但已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以至于我们可以确定地说:若干年后,当我们回望,2020年有着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经济衰退、国际关系变局等在内的醒目标签。从未来看现在如是,但从现在望向未来,不确定因素太多,难免让人迷茫。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感觉迷茫而不思考,浅层思考却不明辨。苏格拉底说,未经审 视的生活不值一提。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力量,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时代,青年学生尤其应当学会审视世界的巨变,思考如何在巨变面前承担自己的责任,如何改变自己走向未来。这就是一代青年的时代必答题。如何作答,既与青年自身前途息息相关,更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怎样审视世界的巨变,怎样思考人作为个体在巨变中应该怎么办,历史的眼光尤为重要。历史本身由一个又一个的变化组成,连绵不断。浩瀚的历史知识是前人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我们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历史眼光既是“顾后”的眼光,又是“瞻前”的眼光。用历史眼光审视世界,就是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从历史中引出对现实的分析,从现实中展开对未来的设想。哲学层面上说,这就是唯物辩证的眼光,即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认识和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以历史的眼光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本质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发展史上,国家之间的力量此消彼长,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永远走在最前面。不同的国家国力强大或衰退有着不同的原因,但共同的决定因素有三点:开放、创新、科技进步。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瞩目成就的主要原因。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持续努力,那么不管外界如何打压,我们终将抵达目标。当然,这是一场持久战,就像徒手攀岩到山顶,需要信心,需要勇气,更需要毅力。以历史的眼光看巨变当前的个人选择,应以长期主义来对冲世界的不确定性。未来的不确定,来源于当前的危机,但在长期主义看来,无论哪一种危机,一定都会结束,这是历史的规律。人是历史的继承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历史。坚持长期主义的人往往是创造历史的人,不会等一等、看一看,不会等着危机过去才行动,他们更有胆识更有能力于“危”中抓住机遇。先例很多,上世纪战火纷飞时代,中国大批知识分子虽颠沛流离,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坚持学术研究,成就非凡,至今为人敬仰。个体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前途紧密相关的,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超强行动力,厘清历史的底层逻辑,理性地判断形势,把时间和信念投入到对自己和国家有价值的地方,持续而系统地提升自己。几十年前,邓小平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接受教育,就是要拥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拥有超前的视野和科学的判断,以历史眼光穿透当下的迷茫,应对挑战,我们才能无惧未来。就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青春的奋斗中梦想成真,让我们用奋进之笔、奋进之举、奋进之功谱写新时代最壮美的青春之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准确理解材料内容,首先,要弄清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这个流行语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从国内层面来说,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从国际层面来说,大国战略博弈加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持续高企,我国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这一变局,试题要求我们思考“该如何看待大变局、看待自己,又该如何审视‘我’与周围这个激荡变化的世界的关系”,也就是要我们思考我们在这一变局中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在写作时,可以根据材料内容及自己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理解,指出这一变局赋予我们的时代机遇和时代使命。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着重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应当怎么做——面对这样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青年大有可为,我们要勇敢地站上时代潮头,把握航向、搏击风浪、报效家国、实现自我。立意: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有之机遇。2.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亦是百年未有之时代使命。3.站上时代潮头,掌舵变局之航向。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7 08:39:09
页数:19
价格:¥3
大小:47.6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