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六安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六安市省示范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下表所示为老子、孟子和墨子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道德经》老子“鳏、寡、独、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孟子·梁惠王下》“视人之国,若视其国”“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墨子·兼爱中》A.主张以德治国思想B.体现人文主义的思想C.反映民贵君轻的思想D.强调纲常伦理的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先秦诸子思想。根据材料可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保护弱势群体),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B项正确;ACD项只是儒家的思想,排除ACD项。故选B项。2.《唐律疏议・名例》在谈到立法宗旨时指出,圣人(国家)立法的直接目的是“防其未然”,其深远意图则是“存乎博爱”,而圣王(国家圣主)为此之所以要动用刑罚,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由此可见,唐代法律A.顺应了普通民众的意愿B.体现了“德主刑辅”的理念C.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D.为君主实施仁政提供保障【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唐律疏议・名例》在谈到立法宗旨时指出,圣人(国家)立法的直接目的是‘防其未然’,其深远意图则是‘存乎博爱’,而圣王(国家圣主)为此之所以要动用刑罚,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可得出,唐朝立法的宗旨不是为了“刑杀”,而是“防其未然”,其深远意图则是“存乎博爱”,即追求“善治”,这体现了“德主刑辅”的理念,故B项正确;国家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法律对皇权的制约,故C项错误;“为君主实施仁政提供保障”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3.明朝常熟谭晓、谭照兄弟的家乡“湖田多芜”,乡民弃田不治者数以万计。晓与照“买佣乡民百余人”, 让他们将低洼地凿为池塘,其余地垫高后用来耕种。池塘里养鱼,池上架梁造舍,养鸡、猪等,“鱼食其粪,悉罗取而售之”。上述材料反映出A.商品化农业集约经营B.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C.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D.千耦其耘的劳作方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朝农业的商品化发展。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谭晓谭照兄弟充分改造利用土地资源,并雇佣乡民种植庄稼、养鱼和饲养家禽家畜,然后把产品销售到市场,获取利润。这体现出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集约化的经营模式,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千耦其耘,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故排除BCD项。故选A项。4.据表可知,清代顺治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称号康熙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称号雍正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确立金瓶掣签制度。清政府规定达赖、班禅去世后再选的转世灵童要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从朝廷颁发的金瓶中抽签决定A.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统治B.中央政府对西藏因俗而治C.政府高度关注边疆问题D.君主均重视对西藏的管理【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册封到设驻藏大臣再到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可见中央是在充分尊重西藏风俗的前提下,来加强管理的,故选B项;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是在元朝,排除A项;C项错在把政府关注西藏问题解读为关注边疆问题,排除;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5.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单位:1000海关两)年代各种机器和工具农机具B/A(%)1912—1916159561180.741917—1921392697982.031922—1926430743900.911927—1931551929981.81A.国民政府重视工业,忽视农业机械化B.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机械化低C.受“提倡国货”影响,农民抵制进口农机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抵制了农机具的进口【答案】B【解析】【详解】由表格材料可知,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很低。反映了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但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项正确;政府的政策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农民的抵制,排除C项;中国民族工业在重工业方面较薄弱,因此并不会因为民族业发展而抵制,排除D项。故选B项。6.“第一节:在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政策的同时,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第二节:实行没收汉奸财产筹措经费的政策;第三节:国防经济政策,建立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第四节:建立银行,发行货币;第五节:开源节流,克服财政经济困难;第六节:实行鼓励私人投资、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以上是《抗日根据地经济史》部分目录。据此可知,当时根据地A.得到了多种政治势力援助B.实施多种措施使经济空前繁荣C.实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D.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国防经济……鼓励私人投资、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可知抗日根据地实行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过渡性经济,即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C项正确;材料主旨未提及各方政治势力,排除A项;抗日战争期间,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排除B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7.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美国态度的历史因素是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B.借鉴朝鲜战争的教训C.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D.中美外交关系的改善【答案】B【解析】【详解】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中朝人民共同努力,打败了美国侵略者,因此,借鉴朝鲜战争美国失败的教训,美国在制定越南战略决策时不得不考虑中国对越南战争态度,故选B;60年代中国的综合国力不高,不是影响美国态度的主要因素,排除A;C不是历史因素,排除;70年代,中美外交关系改善,排除D。8.图1、图2所反映的共同目的是A.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掀起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D.促进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和提高民众素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发展注重现实,提高民众素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教育发展,D项正确;A项非图片反映的共同目的,且成立扫盲班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经济建设需要,排除A项;材料所反映的是促进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和提高民众素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掀起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与材料无关,排除BC。故选D项。9.《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希腊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使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这种饮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希腊A.人文主义思潮兴盛B.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C.政治环境民主宽松D.海岛国家地理环境局限【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希腊饮食特点形成与商贸发展之间的关系。由材料可知,这反映出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B项正确;人文主义思潮兴盛,出现在文艺复兴之后,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政治环境民主宽松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海岛国家地理环境局限属于古希腊饮食特点形成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0.三角贸易是指一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名词。根据下图判断A.图1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B.图2标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图3有利于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三者都体现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图1体现了17-18世纪的三角贸易,图2体现了19世纪中期的贸易,图3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初期的贸易,三者都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故选D项;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排除A项;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台,成为世界工厂,排除B项;欧洲对美洲工业原料的掠夺,不利于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1.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下了其死敌一命,战时如此,平时亦然。”其意在说明A.十月革命使颓废的资本主义焕发了生命力B.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启发了欧美制度调整C.苏俄的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了资本主义D.欧美政府干预经济消除了私人生产盲目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苏(联)俄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不仅没有澡后经济危机的摧残,反而 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启发了欧美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故选B;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而“部分地恢复了资本主义”则是苏俄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借鉴,不符合“救下了其死敌(欧美)一命”,排除C;D项“消除了”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12.1959年9月,在第14届联合国大会上,古巴外交大臣劳尔罗亚发表讲话,宣布古巴今后的外交政策既不倾向共产主义阵营,也不倾向资本主义阵营,将古巴定位为不结盟国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古巴导弹危机改变了古巴外交政策B.拉美地区受到不结盟运动的影响C.新兴国家寻求保持独立自主的愿望D.美苏冷战的重心转移到拉美地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宣布古巴今后的外交政策既不倾向共产主义阵营,也不倾向资本主义阵营,将古巴定位为不结盟国家”反映的是以古巴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寻求独立,保持自主的愿望,C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此时尚未开始,排除B项;美苏冷战的重心在欧洲,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材料二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摘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材料三 欧洲的两场大战,都由德国人挑起,而德国人似乎应是最为自觉地捍卫欧洲文明的民族。或许不能不说,在欧洲现代文明内部,本身就蕴涵着一颗毒瘤,它使得欧洲时不时陷入疯颠状态。这个毒瘤,就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在德国发育得最为完整、成熟,并表现出其极端的形态,也许并不偶然。民族主义是后进国家与现代化相伴相生的现象。德国诗人席勒讲过一个比喻:受伤的民族精神就好像压弯的细枝,它可能会因外在的压力过大而被最终折断,但是如果树枝的韧性极大,那么,一旦外力舒缓,树枝就会以极大的力量反弹。民族自尊进发的时候,时常是专横中带着侵略性的。——摘自秋风《民族主义惨剧为何发生在欧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二十世纪末以来“中国民族已经站立起来”的表现。(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答案】(1)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西方“民族自决”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2)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民主制度的完善,社会法制体系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外交上展现大国担当等等。(3)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积极作用表现为:能激发爱国热情,增加凝聚力,有利于维护本国主权、利益和尊严,反抗外来侵略;有利于本民族自身发展进步,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推动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消极作用表现为:自私性、保守性和排他性,把本国本民族利益、价值看得高于一切,排斥外来民族进入本民族地区或国家,对外民族文化采取拒绝、排斥态度;尤其是极端民族主义则会激化矛盾,导致战争爆发和地区动荡,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西方“民族自决”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表现:根据材料“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和所学知识可知,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民主制度的完善,社会法制体系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外交上展现大国担当等等。【小问3详解】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关于积极作用可从激发爱国热情、维护本国主权、反抗外来侵略、利于本民族自身发展进步及推动社会进步等角度进行分析;消极作用可从把本国本民族的利 益看得高于一切、排斥外来民族进入本民族地区或国家、尤其是极端民族主义则会激化矛盾等角度进行分析。【点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列关于欧洲思想的三种观点:观点1:它的思想在任何时期都带有批判精神。康德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要把一切事物、一切问题都摆在理性的天平上加以批判。”观点2:在欧洲的内部,思想之间交流、辐射,是从古到今分不开的;欧洲的思想通过商业、传教、殖民、征服,逐步传到欧洲以外的别的地方去。观点3:对欧洲任何世纪而言,任何一种思想,一个特定的国家,一个特定的民族,特定的思想家,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有一个一贯的东西,它既是断代的又是连贯的。请你任选一观点,运用世界史相关知识加以解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观点1:欧洲思想在批判中发展。论证:在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古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由于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引发道德危机等社会问题。针对道德滑坡等问题,苏格拉底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亚里士多德更是提出了“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否定绝对权威的名言。在近代,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用“因信称义”取代“因行称义”否定了教皇的权威,启蒙运动主张自由平等的人权,彰显出理性主义光芒。综上,要在理性的天平上加以批判才能推动思想的进步,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观点2:欧洲思想在交流中不断辐射。论证:14—16世纪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随后扩展到法国、英国等地,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复兴和思想解放;16世纪从德意志开始的宗教改革波及到法国、日内瓦、英国等地,成为席卷欧洲的反教会压迫的思想解放运动;17、18世纪启蒙运动兴起,从英国、法国扩展到欧洲,甚至影响到拉美和亚洲等地,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亚洲、拉美等地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综上,近代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内部交流、辐射,并传播到其他地方,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观点3:欧洲思想的发展具有传承性。 论证:在古希腊,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孕育出了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并诞生出了一批哲学家,从智者学派到“希腊三贤”,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人是自然界最高级的”等命题。到了近代,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再到启蒙运动,欧洲思想家们从批判神性到崇尚人性、从批判宗教权威到信仰自主、从批判专制王权到主张自由平等的人权等角度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推向高潮,并产生了重要影响。综上,欧洲思想在时代变迁中传承、发展,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仅供参考,不作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它的思想在任何时期都带有批判精神。”可以确定观点一的论题为欧洲思想在批判中发展。可从古希腊人文精神萌芽的表现、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权威等史实进行论述即可;如根据材料“在欧洲的内部,思想之间交流、辐射”“欧洲的思想通过商业、传教、殖民、征服,逐步传到欧洲以外的别的地方去”可以确定观点二的论题为欧洲思想在交流中不断辐射。可从文艺复兴的影响、宗教改革的影响和启蒙运动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论述;如根据材料“这有一个一贯的东西,它既是断代的又是连贯的。”可以确定观点二的论题为欧洲思想的发展具有传承性。可从欧洲在古代有古希腊的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智者学派,希腊三贤;在近代到了近代,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再到启蒙运动,欧洲思想家们从批判神性到崇尚人性、从批判宗教权威到信仰自主、从批判专制王权到主张自由平等的人权等角度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展开论述即可。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9年,在第一轮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材料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表(2001年)年级周课时科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品德与生活22品德与社会2222 思想品德222语文887766555数学554444544外语3333444体育444333333音乐222222111美术222222111科学2233物理23化学3生物32地理22历史222信息技术1111222综合实践活动4444444地方课程与学习课程33周总课时262631303030343434——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甫全《新中国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答案】(1)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旧课程内容存在弊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2)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与国际接轨;有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 【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可从改革开放、国家建设的需要等方面概括得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得出旧课程内容存在弊端;根据所学可得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小问2详解】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表”可得出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根据课改的内容与要求可得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与国际接轨;有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等。【点睛】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根据对朝鲜战场敌情的分析,认为上甘岭地区要加强我方的火炮,遂指示志愿军总部“注意火炮的调配,加强该方面的作战”。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虽然不如美军,但从志司到兵团乃至军、师,都尽了最大努力,将炮兵集中使用到上甘岭战场。而且,凡参战部队炮兵均组织得较好,快、准、狠,不仅本身战术得当,而且炮兵与步兵的协同十分默契。大量炮兵参战,形成准确猛烈的火力,这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上甘岭战役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无论是传统战争还是现代战争,亦或是未来的智能化、数字化、无人化、精确化战争,虽然我们一时改变不了战争力量敌强我弱、武器装备敌优我劣、军事科技敌先进我滞后的客观现实,但我们只要全面进行战略设计和战略运筹,改变军事力量对比,变整个战场的总体弱势为局部战场的相对优势,集中优势军事力量以制数;重视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深海、报地、大空、生物、网络、电子、智能等领域战略技术的持续突破,形成一招制敌的关示铁地,人民战争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发扬我军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战斗精神,就一定能够打赢未未战争,履行好捍卫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上甘岭战役打出了“上甘岭精神”,并且举国传扬,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同义词。——摘编自刘波《上甘岭战役的战略复盘》(《前线》杂志2020年第10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上甘岭战役胜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上甘岭精神”?【答案】(1)全面的战略部署;志愿军的英勇团结作战;重视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战略技术的突破;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2) “上甘岭精神”体现了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奉献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战斗的拼搏精神;英勇顽强,血战到底的胜利精神。推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根据“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根据对朝鲜战场敌情的分析,认为上甘岭地区要加强我方的火炮,遂指示志愿军总部“注意火炮的调配”得出全面的战略部署;根据“但从志司到兵团乃至军、师,都尽了最大努力,将炮兵集中使用到上甘岭战场”得出志愿军的英勇团结作战;根据“上甘岭战役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无论是传统战争还是现代战争,亦或是未来的智能化、数字化、无人化、精确化战争……”得出重视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战略技术的突破;根据“人民战争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得出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小问2详解】根据“并且举国传扬,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同义词。”可得出“上甘岭精神”体现了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奉献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战斗的拼搏精神;英勇顽强,血战到底的胜利精神。推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点睛】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形成了系统的道德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卢梭否认先天道德,认为人的德行是教育的结果。在肯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卢梭主张道德教育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卢梭看来,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自然教育实质上就是自由的教育,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为此,他对经院教育的性质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指出封建专制和教会权威下的教育,是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和摧残。此外,卢梭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在理想社会里,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摘编自倪愫襄《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历史流变》等材料二“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一可以享受”,“自从人们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卢梭的道德教育观念。(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卢梭在构建资本主义理性王国的政治理论上的贡献。【答案】(1)教育观念:突出个性解放(或倡导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突出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人(国民);反对封建道德观念。(2) 自由、平等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主权在民的实质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或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政府是人民行使主权的一种工具等。【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教育观念:根据材料“他主张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可归纳出突出个性解放(或倡导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根据材料“自然教育实质上就是自由的教育,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可归纳出突出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根据材料“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可归纳出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注重培养合格的人(国民);根据材料“指出封建专制和教会权威下的教育,是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和摧残”可归纳出反对封建道德观念。【小问2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7 08:14:03 页数:13
价格:¥3 大小:256.8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