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试卷(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宣城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一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该图表明A.中国考古发掘技术领先世界B.长江流域文明发祥早于黄河流域C.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D.中国早期国家形态已经基本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黄河流 域、长江域、辽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多地均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分布,这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与世界其他的区进行比较,无法得出“中国考古发掘技术领先世界”,排除A项;仅从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情况无法得出“长江流域文明发祥早于黄河流域”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与“中国早期国家形态已经基本形成”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下表是史籍中记载的春秋时期发生的政治事件。据此可知,春秋时期政治事件出处周平王死后未葬,王室派武氏子去鲁国“求赙”(乞求丧葬的费用)。《左传》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左传》楚庄王北上征伐“陆浑之戎”,打到周天子疆域以内,向周大夫王孙满问鼎的轻重。《史记》A.王室衰微、诸侯纷争B.分封制已完全崩溃C.民族交融、华夏认同D.各诸侯国和谐相处【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政治特征是礼崩乐坏,权力下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因此材料中的政治事件反映的是王室衰微、诸侯纷争,A项正确;B项错在“完全崩溃”,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排除C项;当时各诸侯国处于争霸的状态,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3.据《史记》记载:“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为改变此种社会状况,西汉初年奉行的治国思想是A.为政以德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以法为教【答案】C【解析】 【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可知,《史记》记载了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状况。结合所学可知,为改变此种社会状况,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役,提倡节俭等,使得经济得到恢复,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C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排除B项;以法为教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4.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将“尚书”的职能范围进一步扩大,发展为“尚书台”。尚书台各级官员的官阶虽然很低,但是,朝廷之上,事无巨细,无所不掌,权力极大。东汉尚书台“官小权大”的制度设置A.扩大了丞相权力B.加强了皇权专制C.杜绝了外戚专权D.导致了军阀割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但是,朝廷之上,事无巨细,无所不掌,权力极大”可知尚书台的权力很大,但是受制于皇权,说明了这是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尚书台权力的扩大,没有反映丞相权力如何,排除A项;尚书台权力的增大,和外戚专权没有实质联系,排除C项;军阀割据和尚书台权力的增大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5.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战于淝水,前秦军多系强征北方各族丁壮组成,本无斗志,前锋既败,后军竞相奔逃,南征遂告失败。战后,前秦征服的鲜卑等族纷纷起兵,前秦亡,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据此可知,前秦败亡的重要原因是A.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治国失当B.东晋开发江南实力强大C.北方各族尚未实现充分交融D.北民南迁北方兵源不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前秦征服鲜卑等族纷纷起兵,前秦亡,北方重新陷入分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各族尚未实现充分交融,C项正确;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治国失当、东晋开发江南实力强大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B项;北方兵员不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6.在敦煌莫高窟445窟(唐代)农作图中清晰表现了曲辕犁的使用;唐代陆龟蒙《耒耜 经》记载,江东曲辕犁为铁木结构,由犁评等11个部件组成,使用轻便,回转灵活,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唐朝地区之间农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B.曲辕犁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耕犁C.唐朝时曲辕犁在全国得到大规模推广D.曲辕犁促进唐朝农业的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使用轻便,回转灵活,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和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调节耕土的深浅,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定型,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与地区之间农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同其它地区之间的对比,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其它地区使用曲辕犁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7.下表是西汉、唐、北宋时期南北方户口数量的统计。这说明西汉至北宋期间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A.南方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经济重心逐步南移C.北方农业发展水平落后D.城市商业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自唐朝以后,南方户口数量显著增加,北方相对下降,这主要和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得到开发有关,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南方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排除A项;北方农业发展水平落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与城市商业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8.宋朝法律规定:租佃土地与买卖一样,须订立正式契约,办理法律手续……佃农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材料表明宋朝租佃制 A.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B.有助于佃农人身束缚的松弛C.淡化了社会门第观念D.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品商品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租佃契约关系下,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有助于佃农人身束缚的松弛,B项正确;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不能说地主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排除A项;材料与社会门第观念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农业产品商品化,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9.下列史实与如图所示朝代相符的是A.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两税法B.王祯编撰出《农书》C.重修长城,加强北方的防御D.沈括著《梦溪笔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瓦剌、鞑靼、奴儿干都司”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朝的疆域图,其中明朝为了防止蒙古族南下,重修长城,加强北方的防御,C项正确;两税法是在唐中叶后开始推行的赋税制度,排除A项;王祯编撰出《农书》是在元朝,排除B项;宋朝沈括著《梦溪笔谈》,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10.奏折制度是指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的秘密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中转、收发环节。该制度形成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奏折制”,再结合所学可知奏折制起源于清朝,D项正确;宋朝、元朝、明朝均无奏折制,排除ABC项。故选D项。11.中国古代文学成就辉煌且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代表性文学形式先后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A.政治制度变革B.民族交融C.经济社会发展D.中外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特定时代的文学都是特定时代经济的产物,都是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导致的,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古代文学由楚辞到明清小说,体现了逐渐世俗化方向发展,这主要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是政治制度的变革,排除A项;民族交融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文学的逐渐发展得益于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外交流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2.据统计,英国输华商品总值1843年增加到145.6万英镑,1845年达到239.4万英镑。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度下降,基本维持在150万英镑左右。造成英国商品滞销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通商口岸较少限制了进口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作用C.农民起义造成政局的动荡D.白银的大量外流导致购买力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产品在华滞销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经济的抵制,B项正确;ABC项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B项。【点睛】 13.1837年,清政府中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到了1864年,在清政府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担任过巡抚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这一变化说明清朝A.地方权力发生了结构性变化B.军阀割据局面开始出现C.满清贵族失去政治经济特权D.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削弱【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1864年,在清政府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担任过巡抚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体现的是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清朝地方权力出现结构性的变化,A项正确;材料与军阀割据无关,排除B项;清朝贵族此时并未失去政治经济特权,排除C项;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削弱是在东南互保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4.胡绳先生认为:“租界”的统治权属于外国人,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而孙思芳先生认为:“租界”是近代文化推进者的避风港,戊戌期间的报业就得到租界的庇护,与此同时,章炳麟、蔡元培等人利用租界逃避清政府的迫害,出版进步刊物,发表民主言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评价角度不同导致结论存在差异B.两种评价并无本质上的区别C.后者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界限D.对历史事物的评价难有定论【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租界’的统治权属于外国人,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租界’是近代文化推进者的避风港”体现的是胡绳先生和孙思芳先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租界进行评价,导致结论存在差异,A项正确;二者的评价角度不同,有着本质的区别,排除B项;二者的评价角度不同,非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排除C项;历史事件可以形成准确的定论,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5.下表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相关条款及内容。据此可知,该法案的颁布旨在条款内容第四章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五章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A.确立责任内阁,维护民主共和B.实行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C.扩大总统权力,确保自由平等D.突出人民主权,实现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国务员于临时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体现的是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A项正确;材料与三权分立体制无关,排除B项;责任内阁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总统的权力,排除C项;材料与突出人民主权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6.美国学者柯伟林指出:“在1910年到1920年,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认为中国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文化。这些知识分子坚持中国要向西方学习以重塑中国。”为了“重塑中国”,这些·知识分子主张A.“变者天下之公理”B.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在1910年到1920年,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认为中国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文化。这些知识分子坚持中国要向西方学习以重塑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学者柯伟林所述的事件是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的盛行,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他们认为政治革命的方法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民主化问题,主张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说、进化论等作为理论工具和政治动力,在思想领域重塑中国。知识分子们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科学两位先生,能救治中国的黑暗,为此,1915年,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变者天下之公理”是维新派梁启超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革命派孙中山的主张,排除B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卫生院的时期的口号,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7.《中国年鉴》记载,1914年8月前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约四千万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工业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一亿多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据此可知 A.清末新政取得显著成效B.中国革命转变具备一定阶级基础C.北洋政府重视改善民生D.民族工业实现了独立自主的发展【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工业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一亿多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进入“短暂春天”时期,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革命转型壮大阶级基础,B项正确;此时清朝早已灭亡,排除A项;材料与北洋政府重视改善民生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受制于中国的特殊社会性质,民族工业难以实现独立自主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8.毛泽东指出:中国人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遵义会议以前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如何将共产国际实际上也就是苏联共产党的指示贯彻实施的历史。这说明遵义会议A.彻底的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使中国革命完全摆脱苏联的影响C.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成熟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革命道路中出现的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C项正确;八七会议纠正的右倾错误,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9.观察下面知识结构示意图,按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处应填入的是A.伪满洲国建立B.七七事变C.百团大战D.一二·九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因 此“?”处事件应该在二者时间范围内容,其中一二·九运动发生于1935年12月9日,D项符合题意;伪满洲国建立于1932年,排除A项;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排除B项;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0.中国共产党在非凡的一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和培育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其中符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这一内涵的是A.五四精神B.井冈山精神C.抗战精神D.长征精神【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精神主要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因此根据材料信息可知C项正确;五四精神指的是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排除A项;井冈山精神指的是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等,排除B项;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1.地图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左图到右图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A.中国革命道路的变化B.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C.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D.红军活动区域的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体现的是国共对峙状态,这主要是因为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右图体现的是国共合作,这主要是因为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图中的变化受到国内主要矛盾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与革命道路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此时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变化,排除C项;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2.毛泽东1948年3月曾对某军事行动高度评价:“从去年夏秋起渡河南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左右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获得全国人民的称赞。”据此判断,该军事行动是A.孟良崮战役B.渡江战役C.刘邓大军挺进中原D.淮海战役【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C项正确;孟良崮战役孟良崮战役是一场山地运动歼灭战,该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排除A项;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B项;淮海战役属于 战略决战的组成部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3.20世纪50年代留苏学生的选派工作是一种经过层层选拔的“国家行为”。在专业选择上,80%以上的留苏学生选择的都是理工科,征询专业栏中大都写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20世纪50年代中国留苏学生选派工作A.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方针B.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提升了新中国整体教育水平D.有利于“一五”计划的实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家行为”、“80%以上的留苏学生选择的都是理工科,征询专业栏中大都写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可得出在20世纪50年代选派留学生主要是为了国家建设,再结合“一五”计划的内容,可得出这样的选派工作有利于“一五”计划的实施,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选派留学生是为了国家的建设,没有体现外交方针,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选派留学生的目的,没有涉及抗美援朝内容,排除B项;这样的选派工作只是体现选派的目的,没有结果,没有体现是否提升教育水平,排除C项。故选D项。24.198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40多年来,厦门创造了许多的全国第一。如在全国率先建立经济特区金融体系,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国际银行,成立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航空公司,在全国率先推进税利分流改革等。这说明厦门经济特区是A.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B.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C.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D.连接中国和世界经济的“桥梁”【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充当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创造了许多的全国第一,起到“试验田”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与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打开中国市场无关,排除C项;仅厦门一个经济特区是无法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5.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它是继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后的又一重要决议。党的这些决议旨在A.引导广大的党员传承红色基因B.告诫党员要牢记党史不忘初心C.增强党员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D.统一全党思想建功历史新征程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不断对历史成就及经验的总结,是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建功历史新征程,也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高标准要求自身发展,D项正确;引导广大的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告诫党员要牢记党史不忘初心及增强党员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的说法均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8分,第28题20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对于统治者来说,保持一姓专制政权的统一和安定是最高的政治目标,因此其统治政策必然趋向高度的中央集权。但当内乱或外部侵略爆发时,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下放一定的权力于地方政府平定内乱或外侵以维持王朝的生存。然而权力的下移又有可能带来地方分权的过重,从而导致国家的分裂和王朝的崩溃。于是新的统治者接受前代教训,致力于追求更佳的中央集权方式,但其选择的结果仍然是跳不出高度中央集权的藩篱。因此,我们看到,一部中国古代政治史就在外重内轻和内重外轻的两端往复摆动,同时又一步紧似一步地走向极端的中央集权。——周振鹤著《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材料二地方权力在宋元以后则基本丧失殆尽,因此自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但这样一来,地方长官因无权力,大多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消极推诿,行政效率大大降低。地方政府的无权,还直接影响了地方社会经济与区域文明的发展进步。例如,宋代以后朝廷尽收地方之财,地方政府无以为计,不仅无力举办公益事业,诸如兴水利、办学校、恤灾荒,甚至连官俸有时也不能自给,结果自然阻滞了地方的正常发展。而更加严重的是造成国家或地方积贫积弱,从而失去抵御外侮的能力。元明清三代中央地方关系与宋代一脉相承,宋一亡于女真,再亡于蒙元,明亡于满清,而清几乎亡于东西列强。——周振鹤著《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制度根源。(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以来中央集权加强的历史影响。【答案】(1)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制度。(2)影响:有效防止了内部动乱,维护了国家统―和稳定;降低了行政效率;不利于地方治理及发展;导致国家或地方贫弱,失去抵御外侮的能力。【解析】 【小问1详解】趋势,根据材料“其统治政策必然趋向高度的中央集权”“致力于追求更佳的中央集权方式”“同时又一步紧似一步地走向极端的中央集权”等信息可得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制度根源,根据材料“对于统治者来说,保持一姓专制政权的统一和安定是最高的政治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基本政治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对于统治者来说,保持一姓专制政权的统一和安定是最高的政治目标,因此我国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制度根源是君主专制制度。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自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可知,宋代极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这有利于减少地方叛乱的因素,维护了国家统―和稳定;根据材料“地方长官因无权力,大多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消极推诿,行政效率大大降低”可得出降低了行政效率;根据材料“直接影响了地方社会经济与区域文明的发展进步”可得出不利于地方治理及发展;根据材料“更加严重的是造成国家或地方积贫积弱,从而失去抵御外侮的能力”可得出导致国家或地方贫弱,失去抵御外侮的能力。【点睛】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关于1793年马戛尔尼觐见乾隆时的礼仪,乾隆年间官方的记述含义模糊,民间记述各执一端。英国使团成员的记述也有矛盾之处,各执一词。史学界对马戛尔尼觐见礼也多有讨论和不同意见。有人认为英使行三跪九叩礼;有的主张马戛尔尼在呈递国书时双膝下跪;有的主张未叩头;有的认为是行九次单膝跪地礼,但不曾叩头;还有的则结合中英图文材料,提出中西两种礼仪在不同场合均有所损益使用。——摘编自刘玉《论清代有关乾隆朝英使觐见礼的记述变化》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新世界观的引领下,中国对外交往不断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时间对外交往的主要代表性事件1979年中美建交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恢复WB.IMF成员国身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为G20创始成员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 2016年签署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生效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根据材料一,从中可以确认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清政府秉持的世界观及其危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在新世界观的指导下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表现。【答案】(1)可以确认的信息是①乾隆皇帝接见了英国使节②双方就觐见礼仪存在分歧。秉持天朝上国的观念(华夷观念、宗藩观念)。危害:造成统治者骄傲自大,故步自封,对世界形势缺乏了解;错失了中国近代化的良机。(2)表现:①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交往,加强和扩大对外合作(答具体内容亦可,如构建大国关系框架,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形成于非洲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增强了同欧洲、拉美之间的关系。);②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变成更具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③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可以确认的信息:根据材料“关于1793年马戛尔尼觐见乾隆时的礼仪,乾隆年间官方的记述含义模糊”可知,乾隆皇帝接见了英国使节;根据材料“有的主张马戛尔尼在呈递国书时双膝下跪;有的主张未叩头;有的认为是行九次单膝跪地礼,但不曾叩头”可知,双方就觐见礼仪存在分歧;从清政府的态度来看,秉持天朝上国的观念(华夷观念、宗藩观念)。危害: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造成统治者骄傲自大,故步自封,对世界形势缺乏了解,错失了中国近代化的良机。【小问2详解】表现:从材料中的中国对外交往的情况来看,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交往,加强和扩大对外合作;从材料中的中国参与程度来看,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变成更具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从材料中的中国贡献来看,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点睛】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雍正帝屡次强调“天下一统、华夷一家”,自认对臣下“推心置腹,满汉从无异视”。这种思想认识对清朝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清帝以天下之主自居,不容忍任何 分裂割据现象,因而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在清朝前期空前地巩固了中国的统一,奠定了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摘编自刘泽华《中国古代的“大一统”论与“正统”观念》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大致经历了四次民族意识觉醒,民族意识的觉醒成为了近代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不竭动力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撑。——郭金鑫《浅论近代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何以浴火重生》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材料四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对党章作出部分修改,增写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各民族智慧和力量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内容,为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张来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经营管理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民族意识觉醒的主要代表性事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的历史性巨变。(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答案】(1)作用:维护国家统一;疆域稳定,奠定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2)事件: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3)历史巨变: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各民族传统文化繁荣。(4)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在增强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 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独立、自强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凝聚起各民族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作用:根据材料“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在清朝前期空前地巩固了中国的统一,奠定了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维护国家统一、疆域稳定,奠定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事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抗争的表现进行列举,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小问3详解】历史巨变:根据材料“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可归纳出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和民族团结;根据材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可归纳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当家做主;根据材料“……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可归纳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根据材料“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可归纳出各民族传统文化繁荣。【小问4详解】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认识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在增强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独立、自强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凝聚起各民族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点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7 08:11:05 页数:17
价格:¥2 大小:3.5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