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第二学年开学摸底考试一、单选题1.枪乌贼的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时,可记录到一次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如图甲所示;用Na+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TTX处理后,刺激神经纤维记录到的电流变化如图乙所示;而使用K+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TEA,则记录到的电流变化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的神经纤维没有检测到电流,说明不存在离子的跨膜运输B.图甲中,在0.7ms后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开始变小C.TEA处理后,给予适当刺激,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呈现内正外负的状态D.实验结果说明,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均是由Na+内流和K+外流共同引起的【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图1可知,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为钾离子外流。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详解】A、由于K+内流形成静息电位,所以静息状态下也存在离子的跨膜运输,A错误;B、图甲中,在0.7ms后,内向电流减小,但Na+还在继续内流,所以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增大,B错误;C、TEA阻断K+通道,给予适当刺激,Na+内流产生的动作电位,但由于K+通道受阻,不能恢复静息电位,所以呈现内正外负的状态,C正确;D、内向电流是Na+内流引起,外向电流是K+外流引起,D错误。故选C。2.独脚金内酯(SL)是具有调控植物分枝发生的一类植物激素,SL合成受阻或SL信息传递缺陷的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现有拟南芥SL突变体1和SL突变体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为研究SL的调控机理,研究者在幼苗期进行以下嫁 接实验,培养后观察植株形态。①突变体1上部+野生型根部,植株上部具有顶端优势;②突变体2上部+野生型根部,植株上部顶端优势缺失;③野生型上部+突变体2根部,植株上部具有顶端优势;④突变体1上部+突变体2根部,植株上部具有顶端优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施加SL,SL突变体1应能表现出顶端优势B.SL突变体2顶端优势缺失的原因是SL信息传递缺陷C.该实验说明野生型的地上部分和根部均能产生SLD.SL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作用减少分枝的发生【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野生型的拟南芥SL合成与SL信息传递均正常,拟南芥的SL突变体1和SL突变体2均表现为顶端优势缺失,但生长素水平正常。四组嫁接实验的结果对比说明,野生型根部能产生SL,突变体1是由于SL合成受阻导致的,突变体2是由于SL信息传递缺陷所致,野生型上部具有顶端优势。【详解】A、突变体1表现为顶端优势缺失,突变体1上部与野生型根部嫁接后,植株上部具有顶端优势现象,说明突变体1是由于SL合成受阻导致的,而野生型根部能产生SL,若施加SL,SL突变体1应能表现出顶端优势,A正确;B、野生型根部能产生SL,SL突变体2表现为顶端优势缺失,突变体2上部与野生型根部嫁接后,植株上部仍然表现为顶端优势缺失,说明SL突变体2顶端优势缺失的原因是SL信息传递缺陷,B正确;C、对比四组嫁接实验的结果,该实验能说明野生型上部具有顶端优势,但不能说明野生型的地上部分能产生SL,C错误;D、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而顶芽部位低浓度的生长素则促进顶芽的生长,SL是具有调控植物分枝发生的一类植物激素,SL合成受阻或SL信息传递缺陷的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说明SL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作用减少分枝的发生,D正确。3.为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经等量适宜浓度的放射性碘溶液处理后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成年狗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假如放射性碘均被细胞所利用,四天后给甲组狗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乙组狗注射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给丙组狗注射等量的甲状腺激素,且给三组狗正常饲喂食物,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这三组狗的甲状腺中放射性碘的含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中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为实验组B.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会通过体液运输至组织细胞C.实验中,乙组狗的甲状腺中放射性碘含量的变化趋势比丙组狗慢 D.与甲组狗相比、丙组狗的甲状腺中放射性碘的含量下降得更慢【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实验中甲组狗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乙组狗注射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丙组狗注射等量的甲状腺激素,可知甲组设置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设置为实验组。【详解】A、根据实验中甲组狗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乙组狗注射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丙组狗注射等量的甲状腺激素可知,甲组设置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设置为实验组,A正确;B、给三组狗注射等量放射性碘溶液,碘会用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会通过体液运输至组织细胞,B正确;C、由于甲组狗为对照组,乙组狗被注射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后,会促进其不含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因此,乙组狗的甲状腺中放射性碘的含量下降较快;丙组狗被注射甲状腺激素后,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及垂体的活动,使得不含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故丙组狗的甲状腺中放射性碘的含量下降较慢,C错误;D、由于甲组狗为对照组,乙组狗被注射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后,会促进其不含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因此,乙组狗的甲状腺中放射性碘的含量下降较快,丙组狗被注射甲状腺激素后,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及垂体的活动,使得不含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故丙组狗的甲状腺中放射性碘的含量下降更慢,D正确。故选C。4.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增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作为血清学诊断标准。下图曲线表示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阻断新冠病毒传染上,核酸检测比血清学检测更有优势B.新冠病毒侵入机体后,可被内环境中的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识别C.新冠疫苗接种后首先进入血浆,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D.某人核酸检测为阴性,但血清学诊断存在IgG抗体,最可能是采集呼吸道标本过少【答案】A【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人体感染病毒后一周左右即可检测出核酸阳性;两周潜伏期之后,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才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多,此时才能检测出抗体;在病毒被清除后的一段时间内,IgG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检测受测者体内是否有新冠病毒的核酸(RNA);不同的病毒核苷酸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使得每种病毒都具有特异性。血清学抗体检测:血清中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即人体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或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树突状细胞是机体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它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接种疫苗时一般进行肌肉注射,疫苗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详解】A、根据题图分析可知,人体感染病毒后一周左右即可检测出核酸阳性,两周潜伏期之后才能检测出抗体,所以在阻断病毒传染上,核酸检测比血清学检测更有优势,A正确;B、新冠病毒侵入机体后,可被内环境中的树突状细胞识别,但不具有特异性,B错误;C、接种新冠疫苗时一般进行肌肉注射,接种后首先进入组织液,C错误;D、根据题图分析可知,人体在感染病毒后经过两周的潜伏期,IgG和IgM含量逐渐上升,在病毒被清除后的一段时间内,IgG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此时核酸检测为阴性,所以出现题述情况最大可能是新冠患者被治愈后,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要求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和题图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对各选项进行推理判断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γ-氨基丁酸经突触间隙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受体,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该种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一致C.该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和与辣椒素混合使用效果相同D.该种局部麻醉药作用于Na+通道,阻碍Na+内流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1可知,γ-氨基丁酸由突触前膜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进入细胞内,导致静息电位加大,不利于产生动作电位,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根据图2可知,某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某种局部麻药不能通过细胞膜,不能起到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作用;某种局部麻药与辣椒素混合使用时,某种局部麻醉药在辣椒素的作用下打开通道并进入细胞膜内,从内部阻碍Na+通道,使Na+不能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而发挥抑制兴奋产生的作用。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A、根据图1分析可知,γ-氨基丁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通过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错误;B、根据图1分析可知,γ-氨基丁酸是促进CI-内流,加大静息电位来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而发挥抑制兴奋产生的作用的;根据图2分析可知,某种局部麻醉药则是抑制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而发挥抑制兴奋产生的作用的,所以该种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一致,B错误;C、根据图2分析可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不能起麻醉作用,而与辣椒素混合使用则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与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起麻醉作用,所以该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和与辣椒素混合使用效果不相同,C错误;D、根据图2分析可知,局部麻醉药与辣椒素混合使用,从内部阻碍突触后膜的Na+通道打开,Na+不能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结合题图信息进行推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6.适宜条件下农田被弃耕以后可能会逐渐成林。这现象属于()A.初生演替B.次生演替C.初生和次生演替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农田被弃耕后还保留了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故适宜条件下农田被弃耕以后可能会逐渐成林属于次生演替。故选B。7.下列有关以种群和群落为研究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只是用时不同B.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只含有一个物种C.森林群落中仅大部分山毛榉和五针松被砍伐,降低了群落丰富度D.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2、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丰富度是描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指标。【详解】A、自然条件会影响群落的演替,只有在适宜条件下,才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A错误;B、一个物种可以生活中不同的地域中,从而形成多个种群,而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正确;C、大部分山毛榉和五针松被砍伐,说明该群落还剩余山毛榉和五针松,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变,C错误;D、稻田生态系统的群落中也存在如水稻-杂草的垂直结构,只是不如森林生态系统分层明显,D错误。故选B。8.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调查及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片草原中跳蝻的密度B.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区松鼠的种群数量C.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调查某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D.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培养液加入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答案】D【解析】【分析】样方法常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的密度调查。由于跳蝻的个体较小,数量较多,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应该 采用样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详解】A、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数量,A正确;B、松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B正确;C、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调查某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C正确;D、对酵母菌计数时,先盖盖玻片,再将培养液加入计数室,D错误。故选D。9.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③代表有氧呼吸B.①~④过程伴随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C.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CO2D.CO2在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交换有利于调节大气中碳含量【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④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碳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详解】A、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代表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A错误;B、①~④过程表示能量的流动过程,伴随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B正确;C、碳进入生物群落是以CO2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也是以CO2的形式,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CO2,C正确;D、CO2在大气圈与水圈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相互交换,从而完成碳循环的自我调节,D正确。故选A。10.有关“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可表现出结构、功能和收支上的平衡B.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平衡的重要调节机制D.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比冻原生态系统慢【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详解】A、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应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等特征,A正确;B、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正确;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它是是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平衡的重要调节机制,C正确;D、同等强度干扰下,由于冻原生态系统环境比较恶劣,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比较弱,所以草原生态系统比冻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D错误。故选D11.配置好的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是(  )A.灼烧灭菌B.紫外线C.干热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答案】D【解析】【分析】灭菌,是指杀灭或者去处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孢在内,常用的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等。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细菌芽孢和非病原微生物可能还是存活的,常见的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等。【详解】A、灼烧灭菌:在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迅速彻底的灭菌,如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瓶口,A错误;B、紫外线消毒,一般不能灭菌,B错误;C、干热灭菌:工具为干热灭菌箱,如培养皿、试管、吸管等耐高温、需保持干燥的物品,C错误;D、高压蒸汽灭菌:工具为高压蒸汽灭菌锅,如培养基、无菌水,此法能留住培养基的水 分,D正确。故选D。12.统计菌落数目范围是(  )A.300~400B.30~40C.30~300D.200~300【答案】C【解析】【分析】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方法:用计数板计数;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操作: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同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详解】统计菌落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显微镜计数法或间接计数法,设置重复,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ABD错误,C正确。故选C。13.尿素在(  )的作用下水解成氨气A.脲酶B.纤维素酶C.淀粉酶D.葡萄糖水解酶【答案】A【解析】【分析】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详解】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氨气,BCD错误,A正确。故选A。14.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  ) A.水,琼脂,碳源B.水,碳源,氮源,C.水,碳源,氮源,无机盐D.水,无机盐【答案】C【解析】【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详解】培养基的成分为水、无机盐、碳源、氮源,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5.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参与的微生物分别是(  )A.酵母菌,毛霉B.酵母菌,醋酸菌C.醋酸菌,毛霉D.大肠杆菌,蓝细菌【答案】B【解析】【分析】1、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2、醋酸菌为好氧菌,当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能将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则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酒精;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ACD错误,B正确。故选B。二、多选题16.生长在光下的幼苗进行光形态建成;黑暗中幼苗生长会进行暗形态建成,呈现茎细而长,叶小而黄,某些双子叶植物顶端会呈钩状弯曲特征等(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顶端弯钩可保护幼苗的顶端分生组织,避免在破土时受到伤害B.暗形态建成可以看成是植物寻找光源的一种适应性反应C.幼苗破土受光照后,发育方向从暗形态建成向光形态建成转换D.通过比较暗形态建成与光形态建成可知光照促进下胚轴生长 【答案】ABC【解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形态植株相比更矮小,但有枝叶,根的数目更多,而暗形态下胚轴更长,茎细而长,叶小而黄,某些双子叶植物顶端会呈钩状弯曲特征。【详解】A、弯钩的形成防止了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在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直接触碰而造成的机械伤害,即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A正确;B、与光形态相比,暗形态更高,有利于其接受光照,所以暗形态建成可以看成是植物寻找光源的一种适应性反应,B正确;C、由于生长在光下的幼苗进行光形态建成,所以幼苗破土受光照后,发育方向从暗形态建成向光形态建成转换,C正确;D、光形态和暗形态相比,胚轴更短,所以黑暗条件下促进下胚轴的生长,D错误。故选ABC。17.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原理如图所示。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表示促进,“-”表示抑制)A.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内相关细胞合成并分泌B.过量饮酒可使水的重吸收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C.机体大量失血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以应对不良反应D.抗利尿激素可同时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以实现反馈调节【答案】ABD【解析】【分析】1、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①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②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2、抗利尿激素能增强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详解】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内相关细胞合成并分泌,由垂体相关细胞释放,A错误;B、过量的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对水的重吸收减弱,血浆渗透压降低,B错误;C、机体大量失血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增加,维持外周阻力,使血压不至于下降太多,C正确;D、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没有反馈调节,因为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合成的,暂时储存于垂体内,其释放多少的原因由于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而不是抗利尿激素直接作用的结果,D错误。故选ABD。18.研究人员调查某种群数量变化,调查期间无迁入、迁出,结果如下图所示(λ=当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1时,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B.0~t2时,该种群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C.t3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t3之后,该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答案】BC【解析】【分析】种群增长的类型有“J”形和“S”形两种。“J”形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S”形增长为自然条件下的实际增长情况,由于空间和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分析题图可知,λ=当年种群数量/前-年种群数量,当λ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当λ等于1时,种群数量保持不变;当λ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多。 【详解】A、由分析可知,t1时,λ=1,该种群数量保持不变,其增长速率为0,A错误;B、0~t1时,λ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t1~t2时,λ大于1,种群数量增多,故0~t2时,该种群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B正确;C、t3时,λ大于1,种群数量增多,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正确;D、由图可知,t3之后,λ值围绕1.5上下波动,该种群数量持续增多,D错误。故选BC。19.下图中甲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的部分操作,乙是平板划线法的操作结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中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接着涂菌液B.甲、乙操作中只有甲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C乙中接种环需要灼烧5次D.乙中的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答案】AC【解析】【分析】1、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纯化细菌,但平板划线法不能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能使细菌分离成单个,便于计数。2、关于平板划线法中灼烧接种环的次数,接种前灼烧一次,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 的杂菌污染菌种,以后每次接种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时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划线结束时灼烧接种环,是为了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详解】A、为防止杂菌污染,题图甲中的涂布平板操作,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冷却8~10s后才能进行涂布,若灼烧后立即涂布,则会将菌体杀死,A错误;B、甲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通过统计菌落数,可以推测出菌液中微生物的数量,乙是平板划线法,接种环在划线前后都要灭菌(杀死残留在接种环上的菌种),平板划线法能用于菌种的分离纯化,无法计数,因此只有甲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B正确;C、乙是平板划线法中,在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乙总共划线5次,接种环需要灼烧6次,C错误;D、乙中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这样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得到由单个活菌繁殖而来的菌落,D正确。故选AC。20.如图为烟草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过程①获取的根组织块应做较彻底的灭菌处理B.过程②应根据要求使用适宜的培养基,在避光的环境中进行C.过程③发生脱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定向诱导X细胞可得到有利的突变体【答案】A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烟草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流程图,其中①表示获取外植体,②表示脱分化,③表示再分化,④表示从愈伤组织中获取细胞X,⑤表示进一步发育形成幼苗。【详解】A、对过程①获取的根组织块应进行消毒处理,如果采用灭菌技术,会使根组织块失去活力,无法进行组织培养,A错误;B、过程②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需要在避光的环境中进行,B正确;C、过程③发生再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D、可以通过诱导使细胞产生突变,但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ACD。三、综合题21.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据图回答:(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______,该物质通过_______方式进入突触间隙。(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____________。(3)图中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这主要与_____离子的___________(填“外流”/“内流”)相关。(4)据图可知,BDNF具有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神经递质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前膜b物质的释放量____________。【答案】(1)①.神经递质②.胞吐(2)表达(或转录与翻译)(3)①.负→正②.Na+③.内流(4)①.促进②.减少【解析】【分析】由图可知,b为神经递质,运动应激会促使调节因子与DNA结合,进而促进BDNF基因的表达(a过程),表达产物BDNF一方面可以促进神经递质b的释放,另一方面可以激活突触后膜的受体AMPA,进而促进神经兴奋的传导,产生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小问1详解】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神经递质,该物质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此种运输方式需要由ATP提供能量。【小问2详解】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表达,即转录和翻译。【小问3详解】当b物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d处电位由外正内负转 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细胞膜内电位变化为负→正,这主要是由钠离子的内流引起的。【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抗BDNF的抗体与BDNF特异性结合,将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处的传递方式和特点,能准确辨识图示各结构和物质的名称,并理解图示信息,明确体育运动对兴奋传递的影响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准确解答问题和作图。22.竞争和协同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个体或种群之间的两种表现行为。大量实验和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和水平上,竞争的结果有利于生物形态,生理特征及生活方式等适应策略的进化;协同能够使生物以最小的代价或成本实现自身在自然界的存在与繁殖(最大适合度)。回答下列问题:(1)协同进化,即共同进化,是指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协同进化与竞争进化中,_____________更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和多样性。(2)竞争关系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竞争关系通过改变种群的出生率和存活率,最终影响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____________。(3)生物在竞争或协同过程中释放的总能量是一定的,这使其形成了一定的能量投资策略——“生态成本”权衡策略,即投入某一方面的能量多,必然会影响投入另一方量。一般生物在以下方面需要有能量的投入与消耗:①生长、_____________;②抵御不良气候等。(4)竞争会导致物种的形态、生理特征发生改变,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从器官形态层面分析,动物群落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的“军备竞赛”式的竞争结果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不同物种②.生物与无机环境③.协同进化(2)①.相互抑制,有时也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②.种群密度(3)发育和繁殖(4)捕食者的攻击器官更发达,而被捕食者的防卫器官更发达(或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共同进化)【解析】【分析】1、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小问1详解】共同进化包括两个方面:不同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能够使生物以最小的代价或成本实现自身在自然界的存在与繁殖(最大适合度),因此,协同进化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铸造了生物的多样性,也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小问2详解】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其竞争的结果通常是相互抑制,有时也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小问3详解】“精明”的生物擅长于能量投资,但生物会有必要的能量投入与消耗,例如用于生物体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以及抵御不良气候等。【小问4详解】动物群落通过竞争会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因此,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的竞争好比“军备竞赛”,这种竞争会使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实现共同进化,从器官形态层面分析,“军备竞赛”式的竞争结果是捕食者的攻击器官更发达,而被捕食者的防卫器官更发达。【点睛】本题考查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概念,再根据题干的情景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23.微生物具有繁殖速度快、易变异、适应性强和分布广等特点,人类对微生物进行实验室培养,并应用于生产生活。回答下列问题:(1)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消毒是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而灭菌是杀死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其中“121℃维持15~30min”是_____________(方法)中的灭菌条件。(2)纯化微生物的原理是在培养基上将稀释的细菌分散,使单个细菌长成_____________。既能实现纯化,又能对微生物计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3)在寻找微生物的过程中,可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中含有KH2PO4和Na2HP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答案】(1)①.芽孢和孢子②.高压蒸汽灭菌法(2)①.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③.甘油管藏(3)①.刚果红②.是否产生透明圈③.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盐;作为缓冲物质维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的稳定【解析】 【分析】1、微生物的纯化原理: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长成单个的菌落,这个单个菌落就是一个纯化的细菌菌落。2、菌种保藏的目的是保持菌种的纯净,以免被杂菌污染,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采用的方法是甘油管藏,一般是放在-20°C的冷冻箱中保存。【小问1详解】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操作分为消毒和灭菌,其中消毒只是杀死物体表面的微生物,而灭菌是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和灼烧灭菌,其中“121℃维持15~30min”是高压蒸汽灭菌法中的灭菌条件。【小问2详解】纯化微生物的原理是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长成单个的菌落,这个单个菌落就是一个纯化的细菌菌落。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实现纯化,又能对微生物计数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菌种保藏的目的是保持菌种的纯净,以免被杂菌污染,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采用的方法是甘油管藏,一般是放在-20°C的冷冻箱中保存。【小问3详解】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从而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04,其作用有:KH2PO4和Na2HPO4可构成缓冲对维持培养基中的pH稳定,同时可作为无机营养提供给细菌(或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种类及作用;掌握无菌技术,能对消毒和灭菌进行比较;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4.无菌技术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_________________。(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__________________。(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_______附近进行。(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______________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____________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答案】(1)清洁和消毒(2)灭菌(3)酒精灯火焰 (4)①.消毒②.灭菌③.芽孢和孢子【解析】25.如图所示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1)由A、B两种细胞人工融合成C细胞的过程中,常用________作为诱导剂融合过程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2)若A、B细胞为植物细胞,那么这样的细胞已经用酶降解掉了________,这种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酶,由此处理A和B细胞生成的结构称为_____________。(3)若由D细胞培育成植株,可用______________技术,这一培养过程要经过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阶段。(4)若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B细胞为B淋巴细胞,那么D细胞称为________细胞,由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____过程。【答案】①.PEG(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②.膜融合③.核融合④.细胞壁⑤.纤维素酶和果胶⑥.原生质体⑦.植物组织培养⑧.脱分化⑨.再分化⑩.杂交瘤⑪.克隆【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高等动、植物细胞融合的部分过程,A和B→C过程为诱导细胞融合的过程,对于植物细胞可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对于动物细胞还可以采用生物法;C→D过程一般为筛选杂种细胞的过程,需要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2、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1)由A、B两种细胞人工融合成C细胞的过程中,常用PEG(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融合过程包括膜融合和核融合两方面。(2)若A、B细胞为植物细胞,那么这样的细胞已经用酶降解掉了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这种酶可能是纤维素酶和果胶,由此生成的A和B 细胞生成的结构称为原生质体。(3)若由D细胞培育成植株,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一培养过程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4)若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B细胞为淋巴细胞,那么D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由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克隆过程。【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等技术,解题关键是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应用、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26.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请据图中信息分析回答:(1)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辣椒组织培养中细胞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过程。(2)图中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中常用的凝固剂是____________。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____________(填“高”或“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对培养基彻底灭菌时,应采取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外植体的消毒所需酒精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_。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____________和纤维素酶。【答案】①.脱分化(或去分化)②.再分化③.琼脂④.低⑤.高压蒸汽灭菌法⑥.70%⑦.果胶酶【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其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芽、根或胚状体,进而形成完整植株。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能调控脱分化与再分化。【详解】(1)由图可知,①和②分别表示辣椒组织培养中细胞的脱分化(或去分化)和再分化过程。(2)培养基中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对培养基彻底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3)外植体的消毒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2-17 08:08:09 页数:21
价格:¥2 大小:1015.7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