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唐山市2021-202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一、单项选择题1.奥密克戎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种,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首次检测到。世卫组织称,该变异毒株在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可能在世界广泛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B.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与原始毒株相比,变异毒株的RNA由一条链变为两条链D.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可通过核酸检测排查感染者【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B、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但由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中的任何一个,细胞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错误;C、新冠病毒是单链RNA病毒,由于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与原始毒株相比,改变的是RNA的碱基序列,但变异毒株的RNA仍是一条链,C错误;D、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且各种生物的核酸具有特异性,因而可通过核酸检测排查感染者,D正确。故选D。2.1961年英国科学家将磷脂和水混合后,施加超声波处理,获得了由磷脂双分子层包被的封闭型囊泡状结构——脂质体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脂溶性的药物被稳定地包裹在双分子层①中B.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被包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②中C.形成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的疏水端位于膜的内外层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抗体可将药物运送到靶细胞以减少对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作为基本支架。2、细胞膜的功能: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3、分析题图:药物①位于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②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详解】A、药物①位于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A错误;B、药物②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B错误;C、该脂质体含有两层磷脂分子,两层磷脂分子的亲水端位于膜的内外层,C错误;D、脂质体膜上镶嵌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靶细胞,从而将药物定向运送到靶细胞,从而杀死靶细胞,以减少对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D正确。故选D。3.台盼蓝的化学式是C34H2N60O14S4Na4,相对分子质量960.82。使用台盼蓝染色可以简单、快速地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台盼蓝染色的原理是细胞膜的通透性B.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完整被台盼蓝染成蓝色C.台盼蓝属于大分子以胞吞进入活细胞D.台盼蓝染色可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及细胞是否存活【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详解】A、台盼蓝染料不能通过活细胞膜,可通过死细胞膜,所以不着色的细胞是活细胞,着色的细胞是死细胞,该实验的原理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通透性表现的特征,A正确;B、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能被台盼蓝染成蓝色,同时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完整也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B正确;C、台盼蓝属于小分子,不被细胞膜选择,因而不能进入活细胞,其进入死细胞的方式为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扩散,C错误;D、细胞膜不完整或者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都会导致台盼蓝染色剂进入细胞,因而台盼蓝可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及细胞是否存活,D正确。故选C。4.如图的数学模型能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A.植物细胞液浓度随外界溶液浓度变化情况B.H2O2分解速率随H2O2酶浓度变化的情况C.人体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D.小鼠体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该数学模型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因变量,从图中可看出因变量有初始值,并且随自变量的变化是先升高后基本保持稳定,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可能是有某些限制增长的因素。【详解】A、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吸水,导致细胞液浓度变小,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而且随外界溶液浓度增大,失水越多,导致细胞液浓度越来越大,当外界溶液浓度过大时,细胞失水太多而死亡,故该曲线不能反映植物细胞液浓度随外界溶液浓度变化情况,A错误;B、无酶时,常温下,过氧化氢也会分解,加酶时,反应速率先随着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底物的量是有限的,当酶浓度过量时,反应速率不再随酶浓度增多而增大,而是保持不变,B正确;C、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因此它的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C错误;D、小鼠属于恒温动物,随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小鼠体内温度保持相对稳定,因此酶活性也不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B。5.下图表示人体部分细胞变化情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细胞甲与其他四种细胞的核酸有一定差异B.细胞甲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数目加倍C.图中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同与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有关D.细胞乙、丙、丁、戊在体内将保持分化状态直至衰老死亡【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详解】A、图中的其他四种细胞是由细胞甲分裂、分化形成的,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甲与其他四种细胞的细胞核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细胞甲与其他四种细胞的核酸有一定差异,A正确;B、细胞甲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图中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与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有关,C正确;D、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据此可知,细胞乙、丙、丁、戊在体内将保持分化状态直至衰老死亡,D正确。故选B。6.多氯联苯(PCB)是一种致癌物质,工业上常作绝缘油、润滑油等。现有甲、乙两块土地,甲地一直受PCB严重污染,乙地曾受PCB污染,但近2年乙地未检测出PCB。某研究小组试图从两处土壤中分离能分解PCB的微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地微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存在相互作用属于共同进化的范畴B.对同一种微生物来说,甲地与分解PCB的酶有关的基因的频率更大C.对于某种微生物而言,甲地种群基因库与乙地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D.乙地分解PCB酶的基因的基因频率2年前变大,近2年内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3.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3.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迁入与迁出,突变,自然选择,隔离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A、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属于共同进化的范畴,因此,甲、乙两地微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存在相互作用属于共同进化,A正确;B、甲地一直受PCB严重污染,乙地曾受PCB污染,但近2年未检测出PCB,因此,与乙地相比,由于PCB的持续选择作用,对于同一种微生物来讲,甲地的分解PCB酶的基因的基因频率更大,B正确;C、对于某种微生物而言,由于甲地和乙地的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有差异,因而,甲地种群基因库与乙地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C正确;D、由于近2年乙地未检测出PCB,能分解PCB的微生物更少,据此可推测,乙地分解PCB酶的基因的基因频率近2年内变小,D错误。故选D。7.图甲表示果蝇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两图中的字母均表示对应位置上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B.图乙中的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基因突变C.图中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D.图甲中的三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线性排列指的是基因之间没有重复、倒退、分枝等现象。2、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结果是形成其等位基因。3、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重新组合,不是基因的互换。第1种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而导致相应基因互换,其结果是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和排列顺序都发生改变。第2种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这样导致配子中的基因组合多样化。【详解】A、由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A正确;B、图乙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基因变为了d基因,这可能来源于同源染色体间交叉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B错误;C、图甲中的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发生非等位基因的基因重组,C正确;D、图甲中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离,D正确。故选B。8.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为有包膜病毒,其遗传物质是一种单股正链RNA,以ss(+)RNA表示。ss(+)RNA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成蛋白质,下图是病毒的增殖过程示意图。有关该病毒说法正确的()A.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会得到的产物为四种核苷酸B.(+)RNA的嘧啶碱基数与(-)RNA的嘌呤碱基数相等C.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必须携带ss(+)RNA和RNA复制酶D.由于没有核糖体,所以病毒包膜上不存在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是新型冠状病毒增殖过程示意图,ss(+)RNA在RNA复制酶的作用下形成(-)RNA,(-)RNA再作为模板合成(+)RNA,(+)RNA也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成蛋白质。【详解】A、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彻底水解会得到磷酸、核糖、四种含氮碱基(A、C、G、U),A错误;B、(+)RNA与(-)RNA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RNA的嘧啶碱基数与(-)RNA的嘌呤碱基数相等,B正确;C、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必须携带ss(+)RNA,但不需要携带RNA复制酶,图示的RNA复制酶是以ss(+)RNA为模板,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C错误;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病毒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其上存在蛋白质,即病毒虽然没有核糖体,DNA其包膜上依然存在蛋白质,D错误。故选B。9.下图表示植物体内三种激素的合成过程,不同日照长度条件下,不同代谢途径随之发生改变,其中①~⑤表示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苗的①③过程主要发生在幼嫩的芽、叶B.种子萌发时,①②过程增强,④⑤过程被抑制C.秋季短日照,会促进①④⑤过程D.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1、赤霉素: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②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③应用:促进矮生性植株茎秆伸长;接触种子休眠,提高用来播种。2、细胞分裂素: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②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③应用: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3、乙烯:①合成部位: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②作用:促进果实成熟;③应用: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4、脱落酸:①合成部位:根冠、菱蒿的叶片等;②作用: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③应用: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5、生长素: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胚芽鞘;②作用: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已知生长;③应用:除草等。【详解】A、图示①③过程为合成细胞分裂素的过程,植物幼苗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故植物幼苗的①③过程主要发生在根细胞,A错误;B、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而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因此种子萌发时,①②过程增强,④⑤过程被抑制,B正确;C、植物的叶片在秋季会衰老变黄并逐渐脱落,体内脱落酸含量逐渐增多,故秋季短日照,会促进①④⑤过程,C正确;D、春天大多数植物发芽,细胞代谢旺盛,幼嫩植物体内,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含量较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高,抑制生长的激素含量较低,而到了冬天,刚好相反,故植物不同激素可以调节植物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A。10.糖尿病有两种类型——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前者是胰岛B细胞受损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后者是胰岛素的靶细胞膜上胰岛素的受体被破坏引起的。现有一糖尿病患者,欲诊断出属于哪种糖尿病,正确的方法是()A.给患者口服胰岛素制剂,过一段时间后测量其血糖浓度变化情况B.先给患者口服葡萄糖溶液并测量血糖浓度,再口服胰岛素制剂一段时间后测量其血糖浓度C.先给患者注射葡萄糖溶液并测量血糖浓度,再注射胰岛素制剂一段时间后测量其血糖浓度D.先检测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然后口服葡萄糖溶液并再检测尿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缺少胰岛素,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量不足引起,该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受体受损,受体本质是蛋白质,受遗传物质控制,可能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葡萄糖溶液可以口服,但胰岛素是蛋白质,其制剂只能注射不能口服。【详解】A、胰岛素是蛋白质,其制剂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错误;B、胰岛素是蛋白质,其制剂只能注射不能口服,B错误;C、先给患者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溶液并测量血糖浓度,再注射胰岛素制剂一段时间后测量其血糖浓度,看血糖浓度是否下降,C正确;D、先检测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然后口服葡萄糖溶液并再检测尿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此过程不能体现体内是否有足量的胰岛素起作用,D错误。故选C。11.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给予甲刺激,虽然引起Na+通道打开,产生局部电位,但刺激强度过小,无法产生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动作电位B.适当提高细胞外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mVC.t1、t2、t3三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均可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D.t4~t5时间段,细胞K+通道打开,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恢复静息状态【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主要是Na+内流,从而使膜内外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恢复静息电位时,主要是K+外流,从而使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详解】A、t1时刻的甲刺激可以引起Na+通道打开,产生局部电位,但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其属于一种阈下的低强度刺激,A正确;B、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对K+通透性较大,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适当提高细胞外K+浓度会降低K+外流,使测得的静息电位数值变大,绝对值变小,即位于-65~-55mV,B正确;C、由题图可知t1、t2两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由于相隔时间较长无法累加,t2、t3两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由于相隔时间较短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D、t4~t5时间段内是静息电位恢复的过程,此时主要是K+外流,K+外流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D正确。故选C。12.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垂直方向上分层越复杂,植物对环境利用越充分B.受灾的玉米呈斑状的稀疏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水生生物分层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有关D.林冠下光照不均匀,光照强处生长较多阳性植物【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外源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其中外源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空间、人类影响;内源性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等.在多种外源因素、内源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详解】A、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垂直方向上分层越复杂,植物对环境利用越充分,A正确;B、受灾的玉米呈斑状性的稀疏分布属于种群水平的特征,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和温度决定的,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有关,C正确;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阳生植物在强光条件下生长良好,林冠下光照不均匀,光照强处生长较多阳性植物,D正确。故选B。13.近年来人们认识到频繁农业活动,极大地增加了氮和磷向水生生态系统的输入,河流、湖泊和河口富营养化,促进了藻类和蓝藻水华的暴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自养型生物吸收氮源后,生长周期变短B.投放滤食性鱼类或捕食性动物抑制藻类增殖生长C.化学药剂杀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控藻手段D.生物方法可增加湖泊生态多样性,维护水体生态平衡【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详解】A、自养型生物吸收氮、磷等无机盐后,生长发育的速度增快,生长周期变短,A正确;B、投放滤食性鱼类或捕食性动物,增加藻类的天敌,可抑制藻类增殖生长,B正确;C、化学药剂杀藻不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控藻手段,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C错误;D、生物方法是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可以增强湖泊生态多样性,维护水体生态平衡,D正确。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14.下图表示温度与某植物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2、3分别代表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B.A点时吸收CO2的量与释放O2的量相等,不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B点时真正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没有有机物的积累D.白天最好将温室中的温度控制在25℃,此时有机物积累最多【答案】ACD【解析】【分析】根据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知曲线1表示真正光合速率,曲线2表示净光合速率,曲线3表示呼吸速率。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2表示净光合速率,曲线3表示呼吸速率,A正确;B、A点时,净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结合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则真光合速率等于2倍的呼吸速率,说明吸收CO2的量与释放O2的量相等,且需要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故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B错误;C、B点时真正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则净光合速率为0,故没有有机物的积累,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25℃下净光合速率最大,有机物积累速度最快,因此白天最好将温室中的温度控制在25℃,此温度下植物生长最好,有机物积累最多,D正确。故选ACD。15.科研人员在一个远离大陆的荒岛上发现了一种昆虫(其种群的性别比例大致为1:1),研究发现其触角长短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短触角雄虫的数量远多于短触角雌虫数量。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基因D、d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多对短触角雌、雄个体杂交,不能判断短触角的显隐性C.若该昆虫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短触角为隐性性状D.若该昆虫性染色体组成为ZW型,短触角为隐性性状【答案】AC【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判断性状的显隐性的方法:可以利用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表现型杂交,根据后代表现的性状进行确定;还可以利用同一表现型的性状进行杂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杂交性状为显性,若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杂交性状很可能是隐性性状。【详解】A、由题意可知:D、d位于性染色体上,则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就属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多对短触角雌、雄个体杂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短触角为显性性状;若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则短触角很可能为隐性性状,能判断显隐性,B错误;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据题意可知:昆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大致为1:1;假设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短触角为隐性性状,则短触角雄虫(XdY)的数量远多于雌虫(XdXd)的数量,符合题意“短触角雄虫的数量远多于短触角雌虫数量”,C正确;D、据题意可知:据题意可知:昆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大致为1:1;假设基因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若短触角为显性性状,则短触角雄虫的基因组成有ZDZD和ZDZd,短触角雌虫的基因组成有一种ZDW;可见短触角雄虫的数量远多于短触角雌虫数量,符合题意;故短触角为隐性性状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判断性状的显隐性的相关知识。关于遗传的题一般都要用到假设法,并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演绎和推理,判断是否和题意相符合。16.由CSS基因突变所致的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以全身性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为特征。图甲是一个该遗传病家系图谱,对5-10号成员与该病相关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图乙是CSS突变基因表达图,()表示突变位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2、4号与该病相关等位基因均有两种碱基序列C.该CSS基因突变的导致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前移D.3号与4号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2【答案】B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遗传图谱,亲本5和6生出患病个体8、9,说明该基因遗传为隐性遗传,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判断该病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A、由分析可知,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B、题中显示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与该病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说明均为该病携带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者,结合系谱图可推知2号、4号个体也为该病携带者,即2、4号与该病相关等位基因均有两种碱基序列,B正确;C、克里斯蒂安森综合症的病因是CSS正常基因的突变导致DNA上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mRNA上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导致翻译提前终止,形成的多肽链变短,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D、已知4号个体是该病携带者,若用A、a表示,则4号基因型为XAXa,3号基因型为XAY,二者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4,D错误。故选BC。17.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软骨细胞表面具有GH受体也有IGF-1受体B.IGF-1的分泌既存在着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C.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GH含量高于正常小鼠D.GH和IGF-1都是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软骨细胞发挥作用【答案】AC【解析】【分析】分析图中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的调节过程可知: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GH)可以直接促进软骨细胞生长,也可以通过促进肝脏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来间接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同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详解】A、由于GH和IGF-1都可以作用于软骨细胞,促进软骨细胞的生长,故软骨细胞的细胞膜上可能具有GH受体、IGF-1受体等多种受体蛋白,A正确;B、由图可知,生长激素可以通过促进肝脏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来促进肝脏产生IGF-1,同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但无法从图中看出IGF-1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B错误;C、IGF-1负反馈作用于垂体,抑制GH产生,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IGF-1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含量不足,不能抑制垂体分泌GH,所以正常小鼠体内的GH水平比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的低,C正确;D、GH和IGF-1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软骨细胞发挥作用,故并非定向运输,D错误。故选AC。18.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被A吸收转变成其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B.字母D表示大气中的CO2,其含量夏季低于冬季C.碳循环指碳元素在A、B、C之间的循环往复D.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都能自给自足的系统【答案】A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D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E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详解】A、字母D代表大气中CO2,A表示生产者,白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A正确;B、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强于冬季等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低于冬季,B正确;C、碳循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往复,C错误;D、一般生态系统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但是由于能量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必须不断的从外界补充,D错误。故选AB。三、非选择题19.科学家因早期发现凡是耗能多的细胞,线粒体也较多,且线粒体在细胞内耗能部位聚集,故认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将酵母菌破碎后离心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通入18O2,进行以下实验: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试管加入的细胞成分加入的反应物各试管变化情况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添加14C标记的葡萄糖葡萄糖的量减少,有1CO2、H218O2的生成2细胞质基质添加14C标记的葡萄糖葡萄糖的量减少,有14C标记的丙酮酸、[H]的生成3线粒体悬液添加14C标记的葡萄糖葡萄糖的量②4线粒体悬液添加①反应物的量减少,有14CO2、H218O的生成(1)本实验中利用___________方法追踪物质的运行。(2)表中①加入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3号试管中葡萄糖的量②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3)比较2号和3号试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3号和4号试管,说明___________。通过上述分析与推理,据此推断有氧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发出荧光。若1、2、3号试管中添加等量的葡萄糖,再分别加入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其中发出荧光较强的是___________号试管。【答案】(1)同位素标记法(2)①.14C标记的丙酮酸②.不变(3)①.葡萄糖可在细胞质基质分解,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内分解②.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内分解,丙酮酸可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③.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1【解析】【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发生细胞质基质中。由表格可知,1试管含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进行了有氧呼吸,2试管只有细胞质基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CO2,3试管中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所以不能进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行呼吸作用,4试管加入线粒体,线粒体可以将丙酮酸氧化分解,所以物质①是丙酮酸。【小问1详解】实验用了14C标记的葡萄糖和18O2,所以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小问2详解】线粒体可以分解丙酮酸,获得了14CO2、H218O的生成,所以①是14C标记的丙酮酸;线粒体不能够分解葡萄糖,所以葡萄糖的量不会减少,即不变。【小问3详解】2号和3号试管,自变量是加入的细胞成分,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减少,线粒体中葡萄糖不会减少,所以比较2号和3号试管,说明葡萄糖可在细胞质基质分解,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内分解;3号和4号试管,自变量是加入的反应物,在线粒体中加入丙酮酸,有CO2的产生,说明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内分解,丙酮酸可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由此有氧呼吸的场所由细胞质基质(分解葡萄糖)和线粒体(彻底分解丙酮酸)。【小问4详解】1号试管进行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2号试管进行无氧呼吸,3号试管不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产生能量最多的是1号试管,其产生的ATP最多,因此1、2、3号试管中发出荧光较强的是1号试管。【点睛】本题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重在考查细胞呼吸过程、条件、原料及产物及实验分析能力,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0.已知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植物的宽叶(A)与窄叶(a)、红花(B)与白花(b)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不确定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某研究人员用宽叶白花与窄叶红花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不论雌性还是雄性均为宽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窄叶白花=1:1:1:1.请回答以下问题(不考虑交叉互换)(1)若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该研究人员的实验___________(能、否)判断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等位基因Aa在常染色体,等位基因B/b在X染色体上,则亲本宽叶白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1中窄叶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3)为了进一步确定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现将F1中宽叶红花随机交配,然后观察并分析F2中窄叶和白花的性别。预测实验结果: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等位基因Aa和B/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B/b位于X染色体上;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B/b位于常染色体上。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①.否②.无论两对基因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常染色体上,F1结果均相同,无法判断(2)①.AaXbY②.aaXBXb、aaXBY(3)①.窄叶和白花均既有雄性也有雌性②.窄叶既有雄性也有雌性,白花只有雄性③.窄叶只有雄性,白花既有雄性也有雌性【解析】【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基因位置可以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和Y染色体上以及X、Y的同源区段。【小问1详解】根据题中的实验方法,无论两对基因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常染色体上,如果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不论雌性还是雄性均为宽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窄叶白花=1:1:1:1,结果均相同,无法判断。【小问2详解】若等位基因A/a在常染色体,等位基因B/b在X染色体上,则亲本宽叶白花的基因型为AaXbY,窄叶红花的基因型为aaXBXb,F1中窄叶红花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小问3详解】为了进一步确定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现将F1中宽叶红花随机交配,然后观察并分析F2中表现型与性别的关系,也就是观察分析宽叶和窄叶、红花和白花的性别。若等位基因A/a和B/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即AaBb×AaBb,则后代窄叶和白花均既有雄性也有雌性,与性别无关。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B/b位于X染色体上,即AaXBXb×AaXBY,则后代窄叶既有雄性也有雌性,白花只有雄性。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B/b位于常染色体上,即BbXAXa×BbXAY,则后代窄叶只有雄性,白花既有雄性也有雌性。【点睛】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基因位置的判断实验探究,综合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21.自2019年12月起,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新冠肺炎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新冠疫苗研制更加重要疫苗接种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科学家研发了多种新冠疫苗。(1)人们出门要戴口罩,请从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攻击的角度分析,戴口罩可以___________。(2)SARS-CoV-2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由___________产生的抗体在体液中与SARS-CoV2结合,阻止其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而对于已经侵入SARS-CoV-2的靶细胞,会被___________识别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3)在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当兴奋传到___________时人会产生痛觉。注射疫苗后,部分人出现轻度发热现象,从体温调节角度说明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为了研究国内外甲、乙、丙三种疫苗的效果差异,A、B两个科研小组分别以感染康复者和从未感染者为实验对象,哪一组选材更科学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效阻止病毒从外界与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皮肤、黏膜)相接触(2)①.浆细胞(效应B细胞)②.效应T细胞(3)①.大脑皮层②.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4)要研究疫苗的效果,应该选择从未感染者为实验对象,这样能排除感染康复者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小问1详解】病毒侵入人体,首先需要突破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从外界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相接触,可以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小问2详解】病毒侵入人体后引发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在体液中与SARS-CoV-2结合,阻止其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而对于已经被病毒侵入的靶细胞,会被效应T细胞识别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进而被抗体消灭。【小问3详解】产生感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在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当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时人会产生痛觉。注射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由于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部分人出现轻度发热体温升高的现象。【小问4详解】研究国内外甲、乙、丙三种疫苗的效果差异,A、B两个科研小组分别以感染康复者和从未感染者为实验对象,B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组选材更科学,因为感染康复者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为背景,考查免疫调节、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结合题意答题。22.“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由于培养时间长、计数次数多且耗时长增加了实验开展的难度。某课外小组对培养不同时间的酵母菌先进行固定处理,待培养周期结束后再统一计数,并对不同的固定液和方法进行探索,旨在缩短实验时长实验试剂:酵母菌培养液、无水乙醇、混合固定液(分别量取50mL95%乙醇,50mL冰醋酸1:1混合)等(1)实验步骤①接种培养:将1mL酵母菌母液接种至酵母菌培养液中,制得50mL酵母菌菌液,充分混匀后置于30℃恒温箱培养。②取样固定:每隔2h进行取样。每次取样时,分别吸取1mL菌液于4个已标记的1.5mL离心管。其中1n号管含100μL无水乙醇,2n号管含100μL混合固定液,3n号管为对照组,4n号管不做处理(注:n代表第n次取样);1n、2n、3n号管在室温放置,4n号管放入-20℃冰箱。③镜检计数:CK组(对照)取样后立即滴入___________上进行镜检计数,重复3次,取平均;其余处理组待实验周期结束后进行取样,细胞悬液稀释1倍后镜检计数④结果分析:绘制不同处理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2)①CK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呈现___________型增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据图分析,固定效果较好的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无水乙醇”或“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固定液”或“-20℃处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一般选择酵母菌作为模式生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血细胞计数板(2)①.S②.营养物质有限且代谢废物不断堆积(或资源和空间有限)③.无水乙醇④.无水乙醇组各时间点种群数量的变化与CK组数据基本相似,固定效果良好,酵母菌在室温环境下基本不繁殖,可以作为固定液(3)繁殖快(世代时间短)或实验室里易于观察、培养和计数【解析】【分析】1、为解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过程中培养时间长、计数次数多且耗时长等难题,可采用对培养不同时间的酵母菌先进行固定保存,待培养周期结束后再统一计数的办法;不同的固定液和固定方法对保存效果有影响。2、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到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J”型增长,在有限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S”型增长。【小问1详解】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计数采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因此镜检计数时,CK组(对照)取样后应立即滴入血细胞计数板上进行镜检计数。【小问2详解】①在有限的培养条件下,由于营养物质有限且代谢废物不断堆积(或资源和空间有限),酵母菌增长呈“S”型增长。②据图分析,固定效果较好的处理的方法是无水乙醇处理(室温),因为无水乙醇组各时间点种群数量的变化与CK组数据基本相似,说明固定效果良好,在室温环境下基本不繁殖。【小问3详解】酵母菌由于繁殖快(世代时间短)或实验室里易于观察、培养和计数,因此在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时,一般选择酵母菌作为模式生物。【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有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等;还要求考生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对实验进行修善,并能分析题图中的信息,合理答题。【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23.三孢布拉霉菌能用来生产胡萝卜素,但该菌株的高产性状容易退化,需要定期筛选出高产菌株,研究表明菌体细胞内的可将无色的TTC还原为红色复合物,且菌体细胞内[H]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含量越高,还原能力越强,胡萝卜素合成能力也越强。请结合下列筛选菌株及提取胡萝卜素的流程图回答问题。三孢布拉霉菌液→梯度稀释→涂布到含有TTC的培养基上→挑取单菌落→扩大培养→收集菌丝并处理→萃取→鉴定(1)将菌液涂布到含TTC的培养基上,目的是筛选出___________,对照组需涂布等量的无菌水以判断___________。挑取单菌落时,若菌落周围___________,则菌株合成胡萝卜素的能力较强。(2)从该微生物中提取胡萝卜素时,扩大培养后要收集菌丝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___,以提高萃取效率。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___________。萃取的最佳温度和时间可以通过设置___________来摸索。(3)鉴定萃取物中是否含有胡萝卜素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该方法也可用于分离色素,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合成胡萝卜素较强的菌体(或“高产菌株”)②.培养基是否被污染③.红色较深(2)①.粉碎和干燥②.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③.对照实验(3)①.纸层析法②.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也不同【解析】【分析】三孢布拉霉菌在含有TTC的培养基上,由于菌体细胞内含义[H],可将无色的TTC还原为红色复合物,从而确定三孢布拉霉菌的存在,且红色越深,说明菌体内产生[H]越多,越符合生产提取要求。【小问1详解】由题干可知,三孢布拉霉菌细胞内的[H]可将无色的TTC还原为红色复合物,且[H]含量越高,胡萝卜素合成能力也越强。所以,将菌液涂布到含TTC的培养基上的目的是筛选出合成胡萝卜素较强的菌体,对照组需涂布等量的无菌水。挑取单菌落时,若菌落周围红色较深,则菌株合成胡萝卜素的能力较强。【小问2详解】收集菌丝后要进行粉碎和干燥,除去水分,其目的是提高萃取效率;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同时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需要提取的物质就能够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就好。萃取的最佳温度和时间可以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来摸索。【小问3详解】鉴定萃取物中是否含有胡萝卜素时,类比叶绿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根据不同色素在有机溶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也不同的原理,采用纸层析法,将色素分离出来,并与标准色素带进行对比。【点睛】本题关键要结合题干中有关三孢布拉霉菌的筛选和分离原理,结合小题信息,做出合理答案。【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4.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某品牌香肠动物源性成分,利用猪、牛、羊、鸡、鸭的特异性引物序列,通过PCR扩增进行鉴定。(1)处理香肠待测样品,提取样品DNA做模板,dNTP(dCTP、dATP、dGTP、dTTP)做反应原料,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完成扩增。(2)利用上述5种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待测DNA,哪种引物能够扩增就说明是哪种肉。基因组DNA电泳检测结果如下图,分析可知,此香肠含有___________源成分。若5种引物都无法完成扩增,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该样品中一定不含这5种肉类,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等无关变量影响了实验结果。为排除这些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3)应用此方法还能探究的其他研究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PCR技术与体内DNA复制的异同,相同点是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答案】(1)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2)①.鸡②.不能③.引物的问题(或酶的活性、PCR程序设定的问题等)④.设置对照组(3)烧烤摊中的牛羊肉的真假?果汁是否由真实水果制成?等等(4)①.模板(或原料、均需要引物)②.酶(或解旋方式、场所、温度条件、产物等)【解析】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PCR过程为:变性,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时,氢键断裂,双链DNA解旋为单链。复性,当温度降低到50℃左右是,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延伸,温度上升到72℃左右,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小问1详解】在PCR反应体系中,除具备缓冲液、模板DNA分子和引物外,还应有Taq酶和相应的原料,即在处理香肠待测样品,提取样品DNA做模板,dNTP(dCTP、dATP、dGTP、dTTP)做反应原料,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小问2详解】利用上述5种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待测DNA,哪种引物能够扩增就说明是哪种肉。基因组DNA电泳检测结果中显示,在香肠材料中同时扩增的DNA是鸡的引物,据此可知,此香肠含有鸡源成分。若5种引物都无法完成扩增,不能说明该样品中一定不含这5种肉类,可能是引物的问题(或酶的活性、PCR程序设定的问题等)等无关变量影响了实验结果。为排除这些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设置对照组,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小问3详解】应用此方法还能探究烧烤摊中的牛羊肉的真假,果汁是否由真实水果制成等等问题,从而识别假货。【小问4详解】PCR技术是体外扩增DNA的技术,而体内DNA复制是在细胞中在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完成的,二者的进行均需要模板(或原料、均需要引物),但二者也有差异,主要为酶的种类(或解旋方式、场所、温度条件、产物等)有差别,前者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不需要解旋酶,而后者需要解旋酶。【点睛】熟知DNA复制和PCR扩增的过程以及二者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PCR扩增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第23页/共2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2-16 11:09:02 页数:23
价格:¥3 大小:269.2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