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年下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高二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或可看作是直接进入内环境的是()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呼吸酶和氨基酸⑤进入胃中的牛奶⑥肌肉注射青霉素A.①②⑥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详解】①血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错误;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③CO2和胰岛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④呼吸酶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⑤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⑥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⑥正确。故选B。2.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它是从高处通过各种姿势跃入水中或从跳水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一定动作,并以特定姿势入水的运动,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跳水运动员在跳水时相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起跳时深呼吸的完成与脑干密切相关B.跳水时能保持动作平衡与小脑密切相关 C.调节跳水运动完成的低级中枢在下丘脑D.在空中完成特定动作离不开大脑皮层的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是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还能调节生物节律;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详解】A、起跳时深呼吸的完成与脑干密切相关,A正确;B、小脑可维持身体平衡,所以跳水时能保持动作平衡与小脑密切相关,B正确;C、调节跳水运动完成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错误;D、调节人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在空中完成特定动作离不开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故选C。3.如图为神经一肌肉连接示意图,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会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答案】A【解析】【分析】1、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没有传递到大脑,而大脑能感受到肌肉受到刺激。2、根据兴奋传导可知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①和④都有神经节,故①④ 都属于传入神经,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突触间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④⑤⑥或①②③;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⑦③。【详解】A、由题图可知,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⑦③,且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在图中传导途径只能是④⑤⑥,而不能是⑥⑤④,A错误;B、肌肉受刺激后不由自主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脊髓,反射途径应是①→②→③,B正确;C、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图中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C正确;D、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D正确。故选A。4.如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A是神经递质,胰腺是反射弧的一部分B.物质B是促胰液素,其经过血液运输到胰腺发挥作用C.盐酸可以直接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1.激素调节的特点: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②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③作为信使传递信息;④微量和高效。2.反射弧的组成与功能: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详解】A、神经系统释放的物质A是神经递质,胰腺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因此是反射弧的 一部分,A正确;B、盐酸刺激小肠黏膜释放的物质B是促胰液素,其需要经过血液运输到胰腺才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正确;C、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黏膜,不能直接作用于胰腺,C错误;D、据图分析,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D正确。故选C5.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侵染引起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被EBV感染后,人体可通过细胞免疫彻底清除病原体B.细胞免疫过程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EBV侵染的细胞C.抗EBV抗体与EBV结合,可使EBV失去进入宿主细胞能力D.吞噬细胞在对抗EBV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均起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免疫可清除体液中的病原体,细胞免疫主要清除细胞内的病原体。病毒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到细胞内才能进入细胞内增殖,因此清除体内病毒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详解】A、细胞免疫只能将宿主细胞内的病原体释放到细胞外,但不能将病原体彻底清除,A错误;B、细胞免疫过程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EBV侵染的细胞,从而将EBV释放到细胞外,B正确;C、体液免疫中抗EBV抗体与EBV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从而使EBV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C正确;D、吞噬细胞可以将EBV吞噬分解,也可以暴露出EBV病毒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因此吞噬细胞在对抗EBV的特异性反应和非特异性反应中均起作用,D正确。故选A。6.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切除胰腺及垂体可排除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B.该实验没有设置对照实验,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C.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分析:图示为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相关的实验结果,切除垂体和胰腺后,小鼠的平均体重不再增加;单独注射生长激素后平均体重有所增加;单独注射胰岛素后平均体重也有所增加;同时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后,小鼠平均体重大幅度增加。【详解】A、切除胰腺及垂体后,机体自身不再分泌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排除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增强了实验结果的说服力,A正确;B、该实验进行的是前后自身对照,不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B错误;C、该实验结果表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可使小鼠增重,两者具有协同作用,C错误;D、激素在体内过量会影响实验动物正常的生理活动,D错误。故选A。7.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疫苗,人体接种卡介苗后将获得相应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核分枝杆菌入侵后,浆细胞会增殖分化并产生相应抗体B.结核分枝杆菌再次入侵时,抗原呈递细胞会摄取和处理结核分枝杆菌C.注射卡介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内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D.卡介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答案】B【解析】【分析】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淋巴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 产生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2、对于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详解】A、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只能合成并分泌抗体,A错误;B、当结核分枝杆菌再次入侵人体时,抗原呈递细胞会摄取和处理结核分枝杆菌,在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B正确;C、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C错误;D、卡介苗相当于抗原,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寄生菌,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靶细胞(被结核分枝杆菌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卡介苗本身不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D错误。故选B。8.研究植物激素对豌豆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组别操作豌豆侧芽生长长度(单位:mm)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1保留顶芽00002切除顶芽01020403保留顶芽,侧芽涂抹细胞分裂素02040604切除顶芽,侧芽涂抹赤霉素03065100A.比较1、2可知,顶芽对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B.比较l、3可知,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的抑制作用C.比较2、4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侧芽生长D.比较3、4可知,赤霉素的作用效果大于细胞分裂素【答案】D【解析】【分析】赤霉素 作用: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详解】A、比较1、2可知,保留顶芽的组别1中豌豆侧芽生长长度小于切除顶芽的组别2中的豌豆侧芽生长长度,可推知顶芽对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A正确;B、比较1、3可知,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的抑制作用,B正确;C、比较2、4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侧芽生长,C正确;D、组别3中顶芽能合成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侧芽涂抹细胞分裂素,而组别4中切除顶芽,侧芽涂抹赤霉素,它们的变量不唯一,故无法比较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生长的作用效果,D错误。故选D。【点睛】生长素的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9.下列关于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J”型增长的曲线属于数学模型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种群的K值是固定的【答案】D【解析】【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详解】A、种群“J”型增长的曲线属于数学模型,A正确;B、“J”型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正确;C、“J”型增长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所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正确;D、“J”型增长种群没有环境容纳量,因为种群数量可以无限制增加,D错误。故选D。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B.细菌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可能充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蝉→螳螂→黄雀”这句话表明黄雀属于次级消费者D.在复杂食物网的不同食物链中,草的营养级可能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A错误;B、细菌可以作为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分解者(如腐生细菌),B正确;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不是蝉,因此由“蝉→螳螂→黄雀”参与构成的食物链为“树→蝉→螳螂→黄雀”,则黄雀属于三级消费者,C错误;D、草属于生产者,不同食物链中草均为第一营养级,D错误。故选B。11.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选项信息类型来源作用对象举例A细胞因子辅助性T细胞B细胞溶菌酶B神经递质神经元神经元、肌细胞等乙酰胆碱C物理信息某生物同种生物蜜蜂圆圈舞D植物激素特定部位靶细胞2,4-D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 )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溶菌酶不属于细胞因子,A错误;B、神经递质由神经元细胞释放,可以作用于下一个神经或者肌肉细胞,引起其电位改变,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B正确;C、蜜蜂圆圈舞属于行为信息,C错误;D、2,4-D不是植物激素,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D错误。故选B。12.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图中b=h+c+d+e+f+iB.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表示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c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的同化量;d表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表示第三营养级的摄入量;f表示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h和i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g表示分解者同化量。【详解】A、由图可知,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h+c,A错误;B、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兔的同化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d,C正确;D、图中b表示次初消费者的摄入量,c表示次初消费者的同化量,a表示生产者的同化量,所以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D错误。故选C。二、选择题:13.组织液也称为细胞间隙液,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细胞间隙可引发组织水肿。水肿的形成与内环境液体交换异常以及全身多个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组织水肿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蛋白如血清白蛋白等合成减少时,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可引发组织水肿B.淋巴管发生细胞癌变引起淋巴管占位性堵塞可引发组织水肿C.当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细胞间隙的量增多,且组织液回流至毛细血管的过程受阻时,可引发组织水肿D.局部炎症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到组织液可引发组织水肿【答案】ABCD【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A、血浆蛋白如血清白蛋白等合成减少时,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血浆中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多,可引发组织水肿,A正确;B、淋巴管堵塞,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增加,可引发水肿,B正确;C、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且组织液回流至毛细血管的过程受阻时,可引起组织液和血浆的液体交换失去平衡,组织液增多,引发水肿,C正确;D、局部炎症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到组织液,组织液渗透液升高,相对吸水增多可引发水肿,D正确。 故选ABCD。14.如图为某种植物的根和茎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可说明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B.b和e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对根茎表现出的效应是抑制生长C.图示可体现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D.若甲为双子叶植物,则可用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杀死小麦田中的甲【答案】A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种植物的根和茎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由于根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甲曲线代表根,乙曲线代表茎。【详解】A、图示可说明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A正确;B、甲曲线代表根,乙曲线代表茎,因此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茎表现出的效应分别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而e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茎表现出的效应分别是抑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B错误;C、图示可体现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如b点和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对茎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C正确;D、若甲为双子叶植物,则可用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杀死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D正确。故选ACD。【点睛】15.下列图示中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的是() A.B.C.D.【答案】AC【解析】【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增长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稳定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稳定,而衰退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详解】A、由图可知,种群中幼年个体数>成年个体数>老年个体数,故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A正确;B、由图可知,种群中个体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加后逐渐减少,即幼年个体数量较少,老年个体数量较少,故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B错误;C、由图可知,种群中不同生长期的个体幼年个体数>成年个体数>老年个体数,故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D、由图可知,各年龄期的个体比例相当,为稳定型,D错误。故选AC。16.格陵兰岛年均气温在0℃以下,常年冰封且日照时间很短,除了一些苔原植物,几乎没有树木能在这里生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格陵兰岛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差B.格陵兰岛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C.格陵兰岛的苔原群落不具有垂直结构D.格陵兰岛的苔原群落能演替成森林【答案】BCD【解析】【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2、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A、格陵兰岛生态系统组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差,A正确;B、格陵兰岛年均气温在0℃以下,常年冰封且日照时间很短,由于环境恶劣,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差,B错误;C、格陵兰岛的苔原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只是分层不够明显,C错误;D、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制约,格陵兰岛的苔原群落不能演替成森林,D错误。故选BCD。三、非选择题:17.如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c]表示______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的调节机制下进行。(2)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某人因新冠肺炎导致该气体的排出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呈_____________趋势。此时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等。(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症而死亡。乙醇乙醛乙酸→CO2和H2O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_____,再以__________运输方式进入肝细胞被解毒。 【答案】(1)①.泌尿系统②.神经-体液-免疫(2)①.[a]呼吸②.下降③.HCO3-、HPO42-(3)①.组织液②.自由扩散【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通过系统a与外界完成气体交换,则a是呼吸系统;通过系统b养料进入循环系统,则b是消化系统;通过c排除代谢废物,则c是泌尿系统。【小问1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c表示泌尿系统。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小问2详解】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通过a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形成碳酸,会造成pH下降。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HCO3-、HPO42-。【小问3详解】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膜进入组织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肝脏,被肝细胞解毒。【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各组成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答题。18.抗体可分为中和性表面抗体和非中和性表面抗体,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非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吞噬、清除病毒。下图表示新冠病毒侵染人体肺部上皮细胞的过程,请同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入侵人体时,首先起抵抗作用是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这属于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2)由图可知,抗体1可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这种抗体属于________抗体;ACE2是一种跨膜蛋白,据图分析其作用是________。(3)已知新冠病毒可被某活性荧光染料(可进入活细胞)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发出红色荧光的新冠病毒。现要验证新冠病毒需通过与ACE2结合来感染细胞,请根据所给材料,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材料:表达ACE2的HeLa细胞(科研上常用的一种可在体外大量培养的细胞),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新冠病毒,荧光染料,荧光显微镜等。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一②.非特异性(2)①.中和性表面②.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内(3)①.实验思路:先用荧光染料对病毒进行染色,之后用染色后的病毒分别感染表达ACE2和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一段时间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荧光情况②.预期结果: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能观察到红色荧光,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观察不到红色荧光【解析】 【分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2)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分析题图信息可知,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非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吞噬、清除病毒。图中抗体1可与新型冠状病毒颗粒表面的S蛋白结合,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这种抗体属于中和性表面抗体。【小问1详解】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当新冠病毒入侵人体时,首先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起抵抗作用,由于第一道防线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抗体1可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据题干信息“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故可知这种抗体属于中和性表面抗体;据图分析ACE2作用是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内。【小问3详解】要验证新型冠状病毒需要通过与ACE2结合来感染细胞,根据实验目的可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ACE2的有无,因变量为细胞中是否出现新冠病毒,可通过用表达ACE2的HeLa细胞和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来控制自变量,通过显微镜检查细胞中是否出现红色荧光表示新冠病毒是否进入细胞,实验设计时注意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故实验思路为先用荧光染料对病毒进行染色,之后用染色后的病毒分别感染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表达ACE2和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一段时间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荧光情况。新冠病毒通过与ACE2结合感染细胞,故预期结果为:能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能观察到红色荧光,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观察不到红色荧光。【点睛】本题考查人体的免疫调节和实验设计,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和实验设计和分析的能力。19.为研究生长素类似物(如α-萘乙酸)对黄瓜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α-萘乙酸(NAA)喷施黄瓜幼苗,两周后对黄瓜的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进行测定,结果如表。测定项目NAA浓度(×10-4mol/L) 010203040未知浓度的NAA(X)主根长度(cm)12.114.312.810.58.6未测侧根数目(个)6.68.710.57.85.28.9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结果表明,α-萘乙酸(NAA)对黄瓜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的生长均表现出________,其中,________(填主根或侧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2)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上述实验,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原因是________。(3)欲测定待测NAA浓度(X)的大致范围(10~20×10-4mol/L之间或20~30×10-4mol/L之间),提供浓度为X的NAA溶液、若干黄瓜幼苗和必要实验器具,请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答案】(1)①.两重性②.主根(2)①.会②.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合理即可)(3)①.实验设计思路:取浓度为X的NAA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1/2,重复上述实验,两周后测定黄瓜幼苗侧根数目,求平均值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侧根数目小于8.7个,说明浓度X介于10~20×10-4mol/L;若侧根数目大于8.7个且小于10.5个,则说明浓度X介于20~30×10-4mol/L【解析】【分析】据表分析:α-萘乙酸用量为0的一组为对照组,其余均为实验组。随着α-萘乙酸浓度的升高,两周后黄瓜的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都是先增多后减少。【小问1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与α-萘乙酸用量为0的一组比较,一定浓度的α-萘乙酸(NAA)可促进主根长度增加和侧根数目增加,而较高浓度的α-萘乙酸可抑制主根生长和侧根数目增加,因此α-萘乙酸(NAA)对黄瓜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的生长均表现出两重性。在α-萘乙酸浓度为30×10-4mol/L时,主根生长受到抑制,而此浓度下对侧根的生根为促进作用,因此主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小问2详解】 由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因此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上述实验,会由于能量供应不足,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进而影响对主根和侧根的生长。【小问3详解】若X介于10~20×10-4mol/L,则随着NAA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加强,若浓度X介于20~30×10-4mol/L,则随着NAA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因此该实验的设计思路为:取浓度为X的NAA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1/2,重复上述实验,两周后测定黄瓜幼苗侧根数目,求平均值;若侧根数目小于8.7个,说明浓度X介于10~20×10-4mol/L;若侧根数目大于8.7个且小于10.5个,则说明浓度X介于20~30×10-4mol/L。【点睛】本题考查了萘乙酸的两重性和探究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黄瓜主根和侧根生长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0.鬼箭锦鸡儿(灌木)和紫羊茅(草本)是高寒草甸系统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见下图。据图回答:(1)CO2浓度和温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________和________中的重要作用。(2)本研究中,仅CO2浓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个实验的C2T2组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不同。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在群落水平,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为验证该推测是否成立,应做进一步实验。请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影响群落________的速度与方向。【答案】①.物质循环②.能量流动③.促进两种植物生长④.抑制鬼箭锦鸡儿生,促进紫羊茅生长⑤.将紫羊茅与鬼箭锦鸡儿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相对生物量的变化⑥.演替【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在鬼箭锦鸡儿实验和紫羊茅实验中,无论是在常温还是高温条件下,高CO2浓度组比常态CO2浓度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在鬼箭锦鸡儿实验中,无论是常态CO2浓度还是高CO2浓度条件下,常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高温组,而在紫羊茅实验中,无论是常态CO2浓度还是高CO2浓度条件下,高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常温组,据此分析。【详解】(1)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分别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2)据图可知,相同条件下,提高CO2浓度,都可以提高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相对生物量,故仅CO2浓度的升高,都可以促进两种植物的生长。若仅提高温度,在鬼箭锦鸡儿实验中,相同条件下常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高温组,而紫羊茅实验中,相同条件下高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高于常温组,因此,仅提高温度,会抑制鬼箭锦鸡儿的生长,而促进紫羊茅的生长。(3)根据题意,在群落水平上,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比例发生变化,即导致群落发生了演替。若要验证该推测,则可将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种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该区域两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的变化。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对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产生影响。【点睛】本题以温室效应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实验分析和设计、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功能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1.为治理城市水体污染,科研人员通过引进河水、设计湿地景观、优化植物种植等,建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如图),其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折水涧为阶梯式进水道,河水由此引入该系统。一段时间后,不仅污染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而且对引进的河水也有了一定的净化作用。请回答: (1)设计湿地景观生态公园应遵循________等生态学原理。(2)在该湿地景观公园中,A区域中以挺水植物芦苇为主,B、C区域以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为主,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3)A区域种植芦苇能通过三种途径净化水体:①通过阻挡、吸附等使污染物沉降;②通过增加水中______,使微生物分解增强;③通过减弱______,抑制水体中藻类繁殖。(4)从净化水体、维持生态稳定的角度分析,水质较清的B、C区域种植沉水植物的作用有_________(答两点)。(5)若该湿地公园对引进的河水有净化作用,则与进水口水样相比,出水口水样中________。①总氮磷含量下降②浮游生物数量较多③有毒物质减少④溶解氧上升【答案】(1)自生、循环、协调、整体(2)水平(3)①.溶氧量②.水体中的光照(4)有效吸收矿质营养或增加水体含氧量或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等(5)①③④【解析】【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小问1详解】设计湿地景观生态公园应遵循自生、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原理。【小问2详解】在该湿地景观公园中,A区域中以挺水植物芦苇为主,B、C区域以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为主,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小问3详解】种植芦苇能通过三种途径净化水体:①利用芦苇的身高阻挡污染物、并吸附污染物,使其沉降;②通过增加水中溶氧量,使微生物分解增强净化水体;③ 通过减弱水体中的光照,抑制水体中藻类光合作用,进而抑制藻类繁殖。【小问4详解】水质较清的B、C区域,种植沉水植物的作用有:有效吸收水体中的矿质营养或增加水体含氧量或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等【小问5详解】若该湿地公园对引进的河水有净化作用,则与进水口水样相比,出水口水样中总氮磷含量下降、浮游生物数量较少、有毒物质减少、溶解氧上升。故选①③④。【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掌握人工湿地的作用,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2-16 11:08:09 页数:21
价格:¥2 大小:1.1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