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4
2
/24
剩余2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1-2022学年(上)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一、选择题1.某种农作物是二倍体的两性花(一朵花中有雄蕊和雌蕊)植物,该植物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矮茎对高茎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矮茎植株,已知其中一种为纯合子,若要鉴定和保留能够抗倒伏的纯合矮茎植株,最简单的方法是()A.甲、乙分别自交B.甲、乙之间杂交,C.甲、乙分别与高茎植株杂交D.分别利用甲、乙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答案】A【解析】【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题意分析,该种植物为两性花,高茎与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矮茎对高茎为完全显性,现有甲,乙两种矮茎植株,由于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因此自交方法即可判断其基因型。【详解】A、由于该植物为为两性花,甲、乙分别自交既能判断其是否为纯种,而且自交也能留种,A正确;B、甲、乙之间杂交后代全为矮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也无法判断哪一种个体是纯种,B错误;C、甲、乙分别与高茎植株杂交,根据后代的性状表现能判断是否为纯种,但不能达到留种的目的,且原来的纯种也成了杂种,C错误;D、分别利用甲、乙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单倍体均植株弱小,不能通过观察单倍体的性状确定是否为纯种,D错误。故选A。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因发现野生型水稻中雄性不育的品系(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发育),从而打开了水稻杂交育种的大门,为水稻育种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杂交育种中,以雄性不育的水稻品系作为母本B.杂交育种能够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 C.水稻杂交育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纯合个体D.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杂交育种可以产生新基因型的个体【答案】C【解析】【分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表现出杂种优势,最大的缺点是育种年限较长。【详解】A、因为雄性不育的品系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发育,因此在杂交育种中,以雄性不育的水稻品系作为母本,A正确;B、杂交能将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某一个体上,B正确;C、杂交育种操作比较简单,但是育种年限较长,C错误;D、杂交育种遵循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杂交育种可以产生新基因型的个体,产生新品种,D正确。故选C。3.某种动物的毛色有白色(基因A)和黑色(基因a)两种。现有一白色个体(甲),若要判断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某同学采用的方法如下。不考虑变异,下列对这些方法的评价,错误的是()方法一:让甲与另一白色纯合个体交配,观察和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方法二:让甲与另一白色杂合个体交配,观察和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方法三:让甲与黑色个体交配,观察和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A.方法一的后代全为白色个体,该方法不可行B.方法二的后代中可能既有白色个体,也有黑色个体C.方法二、三的后代中只要出现黑色个体,就说明甲为杂合子D.方法二、三均可行,但方法二比方法三更简便、更可靠【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个体的常用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A、方法一双亲的基因型为A-(甲)与AA,其后代全为白色个体,则无法确定白色个体甲的基因型,A正确;B、方法二双亲的基因型为A-(甲)与Aa,若甲是杂合子,则后代中可能既有白色个体, 也有黑色个体(aa),B正确;C、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若方法二、三的后代中出现黑色个体,则说明双亲均能产生含有a基因的雌雄配子,因此能说明白色个体甲为杂合子,C正确;D、方法二、三均可行,方法三属于测交,方法二不如方法三更简便、更可靠,因为方法三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就是甲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D错误。故选D。4.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了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自然条件下种植的豌豆一般都是纯种B.杂交时需要进行人工去雄和套袋处理C.在进行杂交时不需要考虑雄蕊和雌蕊的发育程度D.对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孟德尔采用了统计学的方法【答案】C【解析】【分析】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要进行杂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因此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为纯种,A正确;B、孟德尔在杂交实验前先去除未成熟花(花蕾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授粉,实现亲本杂交,因此杂交时需要进行人工去雄和套袋处理,B正确;C、在进行杂交时需要考虑雄蕊和雌蕊的发育程度,如去雄时应该在雌蕊未成熟时(花蕾期)进行,授粉时应该在雌蕊成熟时进行,C错误;D、对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孟德尔采用了统计学的方法,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了一般的特征,具有说服力,D正确;故选C。5.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已知显性基因作用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效应可以累加。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红色:红色:中红色:浅红色:白色=1:4:6:4: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后代中所占比例最少的两种表现型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B.若基因型中所含有的显性基因的个数相同,则它们的表现型相同C.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后代的中红色植株中纯合子占2/3【答案】B【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某植物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因为AaBb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之和为16,可知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意,各花色基因型为:深红色AABB,红色AaBB和AABb,中红色AAbb、aaBB、AaBb,浅红色Aabb和aaBb,白色aabb。【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花色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所以后代中占比例最少的两种表现型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错误;B、根据“显性基因作用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效应可以累加”可知,若基因型中所含有的显性基因的个数相同,则它们的表现型相同,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也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后代的中红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1/4+1/4×1/4)(1/4×1/4+1/4×1/4+2/4×2/4)=1/3,D错误。故选B。6.下列与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有核膜和核仁的消失和重建B.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两次,但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C.形成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异常精子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D.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发生一种或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由分析可知,核膜和核仁的消失和重建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共有的特征,A正确;B、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此后停止分裂,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细胞周期,B正确;C、形成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异常精子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的染色体没有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的异常,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属于基因重组,因此,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发生一种或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C。7.人类的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可能是红绿色盲B.该病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C.该病可能是苯丙酮尿症D.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答案】B【解析】【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发病特点:患者多,且表现多代连续得病,且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且与性别无关。【详解】A、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该病的遗传特点可知,父亲患色盲,目前不患色盲的情况下,可以生成表现正常的男孩和女孩,如双亲的基因型为XbY、XBX_,A正确;B、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该病的遗传特点可知,父亲患病,则女儿一定患病,这与题意不符,B错误;C、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亲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bb,母亲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B_,显然二者婚配可以生成正常的男孩和女孩,C正确;D、若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父亲的基因型可表示为Bb,母亲的基因型可以 表示为bb,二者婚配可以生成正常的男孩和女孩,D正确。故选B。8.下图是果蝇的X、Y染色体结构模型,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刚毛对截毛为显性),由位于Ⅱ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雄果蝇的X和Y染色体的Ⅱ区段会发生联会B.雌、雄果蝇的体细胞中,与刚毛和截毛性状有关的基因均成对存在C.刚毛雄果蝇与截毛雌果蝇的杂交后代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与亲代相同D.该果蝇种群中,与刚毛和截毛有关的基因型种类最多有6种【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若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因此雌果蝇有三种基因型:XBXB、XBXb、XbXb,雄果蝇有四种基因型:XBYB、XBYb、XbYB、XbYb。【详解】A、图中Ⅱ区段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雄果蝇的X和Y染色体的Ⅱ区段会发生联会,A正确;B、由于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Ⅱ区段,而Ⅱ区段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因此,雌、雄果蝇的体细胞中,与刚毛和截毛性状有关的基因均成对存在,B正确;C、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XbYB或XBYB,当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时,其与截毛雌果蝇(XbXb)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与亲代相同,但其他的两种基因型个体与截毛雌果蝇杂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与亲代不同,C正确;D、结合分析可知,该果蝇种群中,与刚毛和截毛有关的基因型种类最多有7种,分别是XBXB、XBXb、XbXb、XBYB、XBYb、XbYB、XbYb,D错误。故选D。9.下图是某研究人员在观察蝗虫(二倍体)某组织切片后所绘制的细胞分裂图像(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其中细胞乙由细胞甲分裂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细胞甲时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细胞甲可以表示初级卵母细胞C.细胞甲产生的配子类型有四种,即AB、Ab、aB、abD.细胞甲和细胞乙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图甲中,同源染色体分开,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Bb所在染色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图乙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甲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B、图甲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B错误;C、图甲由于发生了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四种配子,AB、Ab、aB、ab,C正确;D、细胞乙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10.下列与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弗里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导致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B.艾弗里将从R型细菌中提取出来的物质进行分离,并进行实验C.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R型和S型细菌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艾弗里的实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详解】A、艾弗里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导致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因此其实验设计 的思路是将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的各种物质提取出来,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A正确;B、艾弗里将从S型细菌中提取出来的物质分别进行实验,观察它们对R型细菌的作用,B错误;C、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的DNA才是使R型细菌发生遗传变化的物质,即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艾弗里的实验也进行了蛋白质对R型细菌作用的研究,因此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A。11.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的病毒,它必须在活菌内寄生,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这种特异性取决于噬菌体吸附器官和受体细菌细胞膜表面受体的分子结构和互补性。根据噬菌体所含有的核酸种类(含有RNA或DNA),可将噬菌体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噬菌体的增殖特点,噬菌体可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种,毒性噬菌体在宿主细菌体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而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菌后并不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2噬菌体是一种含有DNA的病毒B.受体细菌细胞膜表面受体的成分最可能是糖蛋白C.T2噬菌体是一种温和噬菌体D.温和噬菌体可以作为基因的运载体【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被。糖被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详解】A、T2噬菌体是一种含有DNA的病毒,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B、受体细菌细胞膜表面受体具有识别作用,其成分最可能是糖蛋白,B正确;C、T2噬菌体能在细菌内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是一种毒性噬菌体,C错误;D、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菌后并不增殖,其可携带外源基因转入宿主细胞,可以作为基因的运载体,D正确。故选C。12.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下图是该实验的部分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噬菌体进行32P标记需要先利用含有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B.该实验为对比实验,另一组实验是利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作为实验组C.保温时间的长短对,上图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强度不会产生影响D.该组实验上清液具有一定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有少数噬菌体还没有侵入细菌【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对噬菌体进行标记时,需先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或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带有35S或32P的大肠杆菌,再用其培养T2噬菌体,不能同时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A正确;B、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35S标记的噬菌体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两组实验是对比实验,都是实验组,B正确;C、图中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C错误;D、如果保温时间过短,则少数噬菌体还没有侵入细菌,造成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D正确。故选C。13.DNA复制始于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置(复制起点),即启动蛋白的靶标位点。启动蛋白识别富含A—T碱基对的序列,一旦复制起点被识别,启动蛋白就会募集其他蛋白质一起形成前复制复合物,从而解开双链DNA,形成复制叉。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点通常为一个,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启动蛋白识别富含A—T碱基对的序列有利于将DNA双螺旋解开 B.在复制叉的部位结合有解旋酶、RNA聚合酶C.DNA复制过程中,细胞内会发生ATP→ADP的转化D.真核细胞的DNA分子上可能有多个富含A—T碱基对的区域【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条件:1、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2、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3、能量:(ATP);4、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条件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1、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2、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A、已知启动蛋白识别富含A—T碱基对的序列后,其会募集其他蛋白质一起形成前复制复合物,从而解开双链DNA,故启动蛋白识别富含A—T碱基对的序列有利于将DNA双螺旋解开,A正确;B、DNA聚合酶参与DNA复制过程,故在复制叉的部位结合有解旋酶、DNA聚合酶,B错误;C、DNA复制过程消耗能量,ATP水解转化成ADP会释放能量,C正确;D、真核细胞的DNA分子上可形成多个复制叉,故可能有多个富含A—T碱基对的区域,D正确。故选B。14.新冠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肺部细胞,它是一种正链RNA病毒。新冠病毒的正链RNA侵入宿主细胞后,首先作为模板合成病毒的蛋白质,然后在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负链RNA,进而以负链RNA为模板合成正链RNA,最终组装成子代病毒颗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病毒的正链RNA具有mRNA的功能B.在宿主细胞内,子代新冠病毒是由有关蛋白质与负链RNA组装成的C.通过抑制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的活性可阻止新冠病毒在人体内的增殖D.新冠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能够合成自身的蛋白质依赖于密码子的通用性【答案】B【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新冠病毒的正链RNA具有mRNA的功能,能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A正确;B、在宿主细胞内,子代新冠病毒是由有关蛋白质与正链RNA组装成的,B错误;C、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通过抑制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的活性可阻止新冠病毒在人体内的增殖,C正确;D、密码子的通用性使得病毒RNA在宿主细胞中能合成自身的蛋白质,D正确。故选B。15.SSU蛋白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关键酶的重要组成蛋白,长波光(尤其是红光)对SSU蛋白的合成会产生影响。下图表示红光对植物体内SSU蛋白合成的影响机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红光的作用下,RP蛋白的空间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B.RP与启动子结合可能有利于RNA聚合酶发挥作用C.红光促进光合作用的机理仅是由于红光能够促进SSU蛋白的合成D.该实例说明环境条件可以影响植物体内有关基因的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在红光照射下,无活性的RP转变为有活性的RP,有活性的RP进入细胞核,与SSU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促进SSU基因的转录,转录形成的SSUmRNA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完成翻译过程,形成SSU蛋白体。【详解】A、图中显示,在红光的作用下,RP蛋白由无活性状态变为有活性状态,该过程中其空间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A正确;B、图中显示,RP被激活后进入细胞核中与图中的启动子结合,促进了相关基因的表达过程,据此看推测,RP与启动子结合可能有利于RNA聚合酶发挥作用,B正确;C、红光促进光合作用的机理不仅是由于红光能够促进SSU蛋白的合成,红光还能被光合色素吸收作为光反应的能量,C错误;D、红光诱导下,相关物质被激活从而对相应基因的表达过程进行调节,该实例说明环境条件可以影响植物体内有关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C。16.酪氨酸酶又称多酚氧化酶,是一种结构复杂的由多条肽链组成的含铜的氧化还原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动植物和人体中。在人体内酪氨酸酶是调控黑色素生成的酶,若人体内酪氨酸酶缺乏,则可能导致白化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白化病是细胞中的酪氨酸酶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B.该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组成酪氨酸酶的化学元素至少有C、H、O、N、CuD.1分子酪氨酸酶中含有的游离氨基的数量不止1个【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含有该个体全部的基因;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详解】A、白化病是由于细胞中缺乏酪氨酸酶引起的,据此可推测,患者细胞中的酪氨酸酶基因发生突变进而导致酪氨酸酶无法合成引起的,A正确;B、白化病的致病机理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C、酪氨酸酶是一种结构复杂的由多条肽链组成的含铜的氧化还原酶,其组成元素至少有C、H、O、N,C正确;D、酪氨酸酶是由多条肽链组成的,由于每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因此,1分子酪氨酸酶中含有的游离氨基的数量不止1个,D正确。故选B。17.下列与基因突变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工诱导下可以使基因朝一定的方向突变B.基因突变会导致生物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C.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D.植物体内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原因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3)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不定向性;③突变率很低;④多数有害。【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人工诱导下不可以使基因朝一定的方向突变,A错误;B、基因突变实质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所以基因突变必然会导致基因中遗传信息的改变,B正确;C、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也可能不变,C错误;D、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中,D错误。故选B。18.皱粒豌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而淀粉分支酶的缺乏又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游离蔗糖的含量升高。淀粉能吸水膨胀,蔗糖却不能。当豌豆成熟时,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B.与圆粒豌豆相比,皱粒豌豆的味道更甜C.组成淀粉、淀粉分支酶的单体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D.某豌豆植株发生该变异后,所结种子都为皱粒豌豆【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控制生物形状的途径:(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详解】A、插入的外来DNA序列虽然没有改变原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双螺旋结构),却使淀粉分支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由于该变异发生于基因的内部,因此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B、与圆粒豌豆相比,皱粒豌豆中游离的蔗糖含量更高,且蔗糖比淀粉更甜,因此皱粒豌豆味道更甜,B正确;C、淀粉属于多糖,其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淀粉分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因此,组成淀粉、淀粉分支酶的单体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C正确;D、豌豆植株发生该变异后,如果是杂合子,则所结种子不都为皱粒豌豆,D错误。 故选D19.下列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B.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不改变该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答案】C【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基因重组可通过有性生殖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也可通过基因工程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A错误;B、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倒位、易位和重复,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错误;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进而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为生物的变异提供原材料,C正确;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没有经过减数分裂过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可能发生,D错误。故选C。20.人群中,猫叫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1/50000,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猫叫综合征和21三体综合征都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猫叫综合征和红绿色盲都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对孕妇做羊水检查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D.通过基因治疗不能达到治疗该疾病的目的【答案】B【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猫叫综合征和21三体综合征都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前者是染色体结构异常,后者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都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正确;B、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其在群体中的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错误;C、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据此可知,对孕妇做羊水检查(从羊水中获取胎儿细胞进行镜检)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C正确;D、猫叫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因此,通过基因治疗不能达到治疗该疾病的目的,D正确。故选B。21.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诱变育种是农业生产上改良作物品质的常规方法B.在操作上,单倍体育种比多倍体育种更加复杂C.单倍体育种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单倍体植株的过程D.通过基因工程获得抗虫棉,该育种方法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分析】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锤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基因工程育种原理:DNA重组技术(属于基因重组范畴)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 遗传性状。举例: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获得,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详解】A、杂交育种是改良作物品质的常规方法,A错误;B、多倍体育种不需要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技术,单倍体育种常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技术,因此,在操作上,单倍体育种比多倍体育种更加复杂,B正确;C、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该育种方法的操作流程为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因此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是正常倍性的纯合体,C错误;D、通过基因工程获得抗虫棉,实现了对原有品种的定向改造,该育种方法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22.菜油(油菜籽油)中含有芥酸,在烹调时芥酸常可挥发成具有辣嗓子味道的气体,使人难受。如果芥酸含量过高,则可能使婴幼儿、青少年发育迟缓,危害人的心脏,甚至造成心脏坏死与心脏脂肪沉积等疾病。基因G和g控制油菜籽中芥酸的含量,下图是科研人员利用高芥酸的品种培育能稳定遗传的低芥酸抗病品种(基因R为抗病基因)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往往需要使用γ射线处理大量实验材料B.过程②采用的是DNA重组技术,过程③采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C.过程②与③操作顺序互换,对育种进程和结果没有影响D.若要缩短育种年限,在过程②之后可进行单倍体育种【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过程1表示运用γ射线处理得到低芥酸品种Gg,过程2表示导入外源基因R,得到的低芥酸抗病油菜品种基因型为GgR,过程③表示经多代自交筛选,得到纯合的GGRR新品种,该过程运用了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诱导突变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克服物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详解】A、由于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过程①往往需要使用γ射线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才有可能得到所需的性状,A正确;B、过程②是将R基因导入低芥酸个体内,属于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过程③是通过自交筛选最终得到低芥酸抗病品种,采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B正确;C、若过程②与过程③操作顺序互换,先经多代自交筛选得到GG品种,再导入R基因,得到的品种为GGR,不能稳定遗传,C错误; D、杂合子运用单倍体育种,可缩短得到纯合子的年限,在过程②(基因型为GgR)之后可进行单倍体育种可得到纯合的GGRR新品种,D正确。故选C。23.杂种优势是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杂种子一代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但杂种子一代再互相交配,这种优势将减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杂种优势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的B.与在生产上种植纯种不同,种植杂种一般需要年年制种C.杂种子一代互相交配后的优势减弱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D.通过杂交选育的月季新品种可采用扦插的方式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杂种优势是指杂种子一代在体型及行为特征方面均比纯合亲本优越的现象。具有杂种优势的个体间杂交,子代杂种优势个体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称为自交衰退现象。【详解】A、杂交可以集中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故杂种优势可通过杂交育种获得,A正确;B、纯种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农民收获的种子可来年再种,但杂种自交后会发生性状分离,子代的基因型也会存在多种类型,因此需要年年通过不同类型的纯种间杂交获得杂种,B正确;C、据题干信息“杂种子一代再互相交配,这种优势将减弱”可知,杂种优势减弱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重组,C错误;D、扦插属于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无性繁殖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利于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D正确。故选C。24.下列与生物进化理论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积累和保存B.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进化C.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 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生物进化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A错误;B、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的产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但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B正确;C、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不再是同一个物种了,而分别属于两个物种,C正确;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为共同进化,D正确。故选A。25.稻飞虱食性单一,是一种主要危害水稻的昆虫。农业生产上一般采用农药对稻飞虱进行防治,扑虱灵、叶蝉散是防治稻飞虱的常用农药,其中扑虱灵是防治稻飞虱的特效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增加特效药扑虱灵的施用量可减缓稻飞虱耐药性的进化速度B.扑虱灵、叶蝉散可能会诱导稻飞虱发生耐药性变异C.在使用扑虱灵过程中,稻飞虱种群的耐扑虱灵的基因频率先下降后上升D.若长期使用扑虱灵防治稻飞虱,可能会导致防治效果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特效药扑虱灵的施用量增加可加快稻飞虱耐药性的进化速度,因为通过选择保留了更多抗药性强的个体,A错误;B、稻飞虱耐药性变异的发生是自然状态下就存在的,不是扑虱灵、叶蝉散诱导的结果,B错误;C、在使用扑虱灵过程中,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稻飞虱种群的耐扑虱灵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C错误;D、若长期使用扑虱灵防治稻飞虱,随着扑虱灵使用次数的增加,稻飞虱抗药性越来越强,则可能会导致防治效果下降,D正确。 故选D。二、非选择题26.某种植物是雌雄同株的多年生植物,其雄花位于植株的顶部,雌花位于植株茎秆中部周围,该植物籽粒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易感病(E)对抗病(e)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呈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红褐色。现有一植株Q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糯性易感病:非糯性抗病:糯性易感病:糯性抗病=6:3:2:1。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植物的雄花位于植株顶部的意义是________,该植物花着生位置的特性是________的结果。(2)植物Q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不存在的基因型为________,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3)若要确定F1中某非糯性抗病植株的基因型,请设计快速检测的实验方法,实验的思路是_________。【答案】(1)①.有利于传粉②.长期自然选择(或长期进化)(2)①.AaEe##EeAa②.6③.AAEE、AaEE、aaEE④.基因E纯合时致死(或含有基因E的花粉和含有基因E的卵细胞不能完成受精作用)(3)待该植株开花后,分离花粉,对花粉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观察花粉的颜色,(或统计呈蓝色和红褐色花粉的数量及比例)【解析】【分析】植株Q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糯性易感病∶非糯性抗病∶糯性易感病∶糯性抗病=6∶3∶2∶1,F1中非糯性∶糯性=3∶1,易感病∶感病=2∶1,所以Q的基因型是AaEe,且EE致死。【小问1详解】雄花位于植株的顶部,有利于花粉的传播,也有利于植株传粉,着花的位置是长期自然选择或长期进化的结果。【小问2详解】根据分析,Q的基因型是AaEe,由于EE致死(基因E纯合时致死),所以F1基因型有3×2=6种;不存在的基因型有AAEE、AaEE和aaEE。【小问3详解】由于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呈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红褐色,非糯性抗病植株基因型有AAee或Aaee,因此待该植株开花后,分离花粉,对花粉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观察花粉的颜色。如果花粉全为蓝色的,则是AAee,如果既有蓝色又有红褐色,则基因型是Aaee。【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根据题干的比例判 断出基因型,和致死的基因是该题的难点。27.RNA干扰是指小分子双链RNA(dsRNA)可以特异性地降解或抑制同源mRNA表达,从而抑制或关闭特定基因表达的现象,下图是其作用机制,其中Dicer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质,RISC是一种复合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双链RNA的两条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形成dsRNA分子中嘧啶和嘌呤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填“不相等”“相等”或“不一定相等”),图中具有这一数量关系的分子还有_________。(2)RISC能够识别靶序列,这一识别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中的一条链与特定基因表达的________片段结合,这种结合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3)Dicer和RISC断裂的化学键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RISC能够将mRNA剪切,最可能依赖于RISC中的________。(4)RNA干扰是在________(填“转录”或“翻译”)水平上对特定基因表达的抑制。【答案】(1)①.相等②.siRNA(2)①.siRNA②.mRNA③.siRNA中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与mRNA的某一片段的碱基序列互补(3)①.相同②.蛋白质(4)翻译【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RNA干扰现象示意图,Dicer能特异识别双链RNA,切割产生的siRNA与一种蛋白质结合形成RISC复合体。Rl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干涉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最终将mRNA降解,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小问1详解】由于双链RNA的两条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形成dsRNA分子,配对方式为A—U、U—A、C—G、G—C,所以dsRNA分子中嘧啶和嘌呤的数量关系是相等的。由题可知,siRNA是dsRNA被Dicer切割断开磷酸二酯键产生的,故siRNA中嘧啶和嘌呤的数量关系也是相等的。【小问2详解】RISC是由siRNA与一种蛋白质结合而成,图中RISC识别靶序列时siRNA的两条链分 开,其中一条链与特定基因表达的mRNA片段结合,二者之所以能结合是因为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即siRNA中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与mRNA的某一片段的碱基序列互补。【小问3详解】Dicer将dsR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形成多个siRNA,而RISC是识别mRNA序列后将其降解成多个片段,故RISC也是将磷酸二酯键断开,Dicer和RISC断裂的化学键相同。RISC是由siRNA与一种蛋白质结合而成,其能够将mRNA剪切,最可能依赖于RISC中的蛋白质。【小问4详解】RNA干扰使mRNA被降解,而mRNA是翻译过程的模板,故RNA干扰是在翻译水平上对特定基因表达的抑制。【点睛】本题以RNA干扰为素材,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和题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28.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蜜蜂群体中有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雌蜂(由受精卵发育形成,分蜂王和工蜂,其中蜂王具有生育能力,工蜂高度不育)。下图为雄蜂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雄蜂和蜂王来说,它们的1个精原细胞和1个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数分别为________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雄蜂体细胞内,任意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__________(填“不相同”或“可能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与蜂王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雄蜂的________(填“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之不同,其特殊性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受精卵发育的过程中,多数雌蜂在幼虫时期,仅有最初几天可食用蜂王浆,之后改 喂食一般的蜂蜜,因而无法完成生殖能力的发育,最后便会发育为工蜂;若能持续食用蜂王浆,最后将发育为蜂王。这一事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1、1②.雄蜂的1个精原细胞和蜂王的1个卵原细胞均只能产生1个配子(2)①.不相同②.雄蜂的体细胞内只有1个染色体组,1个染色体组内的任意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均不相同(3)①.减数第一次分裂②.雄蜂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16条染色体同时移到细胞的一极(4)生物的表现型受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或环境条件会影响生物的表现型)【解析】【分析】据图可知:雄蜂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为间期DNA复制后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所有染色体都移向细胞的一极,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最终形成一个无细胞核的细胞(退化)和含有16条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两个染色体数目相同的细胞,小的细胞退化,大的精细胞将来能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小问1详解】据分析可知,雄蜂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1个精细胞,而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也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因此对雄蜂和蜂王来说,它们的1个精原细胞和1个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数目都是1个,种类数只能是1种。【小问2详解】雄蜂的体细胞内只有1个染色体组,1个染色体组内的任意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均不相同,因此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雄蜂体细胞内,任意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不相同。【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雄蜂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与蜂王的减数第二次分裂都是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两者是相同的,但与蜂王的减数第一次分裂相比,雄蜂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虽然也是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但16条(所有)染色体同时移到细胞的一极,而蜂王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时32条(所有)染色体平均移到细胞的两极,即蜂王的减数第一次分裂与雄蜂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是不相同的。【小问4详解】据题意可知,工蜂和蜂王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形成的,只是后来的食物条件不同导致发育不同,说明了生物的表现型受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或环境条件会影响生物的表现型)。【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 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9.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与生物遗传物质有关的问题:(1)20世纪20年代,人们推测蛋白质可能是遗传物质,作出这一推测的依据是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形成的生物大分子,各种氨基酸___________,形成不同的蛋白质,但后来证明这一推测是错误的。(2)下图是艾弗里及其同事的部分实验过程,图中两组实验相互对照,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还应设置一组实验,即________________,增设该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3)某女子体内发现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大肠杆菌变种,目前全球没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抵抗。①T2噬菌体对大肠杆菌的寄生具有________性,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②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上述大肠杆菌的变种是由________(变异)导致的。【答案】(1)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2)①.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各自的作用②.在R型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或在R型菌的培养基中加入用DNA酶处理的S型菌的DNA)③.可以更进一步地证明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是S型菌的DNA(3)①.专一(或特异)②.相同③.基因突变【解析】【分析】1、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2、T2噬菌体的特点:①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②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内含有DNA,③ 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进行繁殖,原料来自大肠杆菌,④子代噬菌体从宿主细胞内裂解释放。【小问1详解】20世纪2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各种氨基酸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形成不同的蛋白质。这就使人们很自然地想到,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当时对于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还没有发现与此类似的结构特点。因此,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但后来证明这一推测是错误的。【小问2详解】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于R型活菌混合培养,即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各自的作用。图中两组实验相互对照,能证明S型菌的DNA能将R型菌转化形成S菌,如果将S型DNA水解,应该不能转化,为了更进一步地证明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是S型菌的DNA,该实验中还应设置一组实验,即在R型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或在R型菌的培养基中加入用DNA酶处理的S型菌的DNA)。【小问3详解】①T2噬菌体属于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必须寄生在大肠杆菌中才能生存,且寄生具有专一性,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遗传物质都是DNA,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因此基本组成单位是相同的。②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因此大肠杆菌的变种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探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2-16 11:08:04
页数:24
价格:¥2
大小:604.1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