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3
2
/23
剩余2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洛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遗传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萨顿和摩尔根分别用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果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C.用卡诺氏液对低温处理的洋葱根尖进行固定后,可直接制作临时装片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可以选择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作为调查对象【答案】D【解析】【分析】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2、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实验结果可以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由于缺乏对照,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C、用卡诺氏液对低温处理的洋葱根尖进行固定后,需要用酒精冲洗后才可制作临时装片,C错误;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可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作为调查对象,D正确。故选D。2.双眼皮是由人类常染色体的单基因所决定,属于显性遗传。甲、乙分别代表双眼皮、单眼皮的男性,丙、丁分别代表双眼皮、单眼皮的女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双眼皮B.若乙与丁结婚,生出的所有孩子一定都是单眼皮C.若甲与丁结婚,生出的孩子是单眼皮的概率为50%D.若乙与丙结婚,生出一个单眼皮的女孩,则丙的基因型是杂合的【答案】C【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题意分析,若控制眼皮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则双眼皮的基因型为A_,单眼皮的基因型为aa。【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甲为双眼皮男性,基因型为AA或Aa,丙为双眼皮女性,基因型为AA或Aa,若两者均为Aa,则生出的孩子基因型可能为aa,表现为单眼皮,A正确;B、乙为单眼皮男性,基因型为aa,丁为单眼皮女性,基因型为aa,两者结婚,生出的孩子基因型均为aa,表现为单眼皮,B正确;C、甲为双眼皮男性,基因型为AA或Aa,丁为单眼皮女性,基因型为aa,生出的后代可能为双眼皮或单眼皮,由于不知道甲是AA或Aa的概率,因此不能确定子代是单眼皮的概率,C错误;D、乙为单眼皮男性,基因型为aa,丙为双眼皮女性,基因型为AA或Aa。两者婚配,生出一个单眼皮的女孩,则该女性基因型为Aa,D正确。故选C。3.甲、乙、丙分别代表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的3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白花品系。甲分别与乙、丙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组别杂交组别F1F21甲×乙红花899红花,701白花2甲×丙红花486红花,666白花A.若用组1中F1进行测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3B.若用组2中F1进行测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7C.组1中,F2的白花植株有3种纯合体D.组2中,F2的红花植株有7种纯合体【答案】D【解析】【分析】据表可知:甲×乙产生F1全是红花,F1自交产生F2中红色∶白色=899∶701≈9∶7,说明该植株花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甲×丙产生F1全是红花,F1自交产生F2中红色∶白色=486∶666=27∶37,说明该植株花色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综合分析可知,红色为显性,红色与白色可能至少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假定用A/a、B/b、C/c,则甲和乙 之间含有一对相同的纯合基因,甲和丙之间三对基因各不相同,甲、乙、丙的基因型可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只写出一种可能情况)。【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组1杂交得到的F1为AaBbCC,与aabbcc杂交后代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AaBbCc为红色,其余基因型为白色,因此后代中红花∶白花=1∶3,A正确;B、甲、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组2的F1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杂交,后代中表现为红花A-B-C-的占1/2×1/2×1/2=1/8,因此后代中红花∶白花=1∶7,B正确;C、组1中,F1的基因型为AaBbCC,F2中白花植株有AAbbCC、aaBBCC、aabbCC共3种纯合体,C正确;D、组2中,F1的基因型为AaBbCc,F2中红花植株A-B-C-纯合体只有AABBCC一种基因型,D错误。故选D。4.马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64条,下列有关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动物的精原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不能进行有丝分裂B.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6对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128条姐妹染色单体D.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32个四分体,可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该动物的精原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也能进行有丝分裂产生更多的精原细胞,A错误;B、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成对的染色体,B错误;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还没有形成染色体,染色体复制后呈染色质状态,所以在显微镜下不能看到128条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D、马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64条,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故会形成32个四分体,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互换,可发生基因重组,D 正确。故选D。5.如下图所示为染色体上的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M和R是DNA的片段,基因和DNA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B.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4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b链中C.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由GUC变为UUCD.基因M和R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为染色体上的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起始密码子均为AUG,所以起始密码子对应的基因序列为TAC//ATG,所以基因M模板链为b链,基因R模板链为a链。【详解】A、基因M和R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和DNA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A错误;B、若该个体基因型为RR,则细胞分裂时经过DNA复制后,细胞内含有基因R最多有4个,根据分析可知,R基因转录的模板在a链,且从右侧开始,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基因M的模板链为b链,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由GUC变为UUC,C正确;D、基因M和R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故选C。6.下列遗传系谱代表的遗传方式一定不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是()A.B. C.D.【答案】B【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根据A图只能确定其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根据B图可确定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B正确;C、根据C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D、根据D图能确定该病不是伴Y遗传病,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但不能确定该病一定不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D错误。故选B。7.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让一只纯合的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得到F1,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为了确定W和w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需要对F2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雄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B.雌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C.红眼与白眼果蝇的比例D.白眼果蝇中雌性与雄性的比例【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W、w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性染色体X上,若在常染色体上,F2代雌雄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是相同的,都是3:1,若在X染色体上,则雌性全部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详解】A、若W、w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二代雄果蝇红眼:白眼=3:1;若W、w位 于X染色体上,则子二代雄果蝇红眼:白眼=1:1,可以达到目的,A不符合题意;B、若W、w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二代雌性果蝇红眼和白眼都有,比例为3:1;若W、w位于Ⅹ染色体上,则子二代雌果蝇只表现为红眼,可以达到目的,B不符合题意;C、若W、w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二代果蝇红眼:白眼=3:1;若W、w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红眼:白眼=1:1,所有子二代果蝇中红眼:白眼也是3:1,因此无法区分W、w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不能达到目的,C符合题意;D、若W、w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二代白眼果蝇雌雄都有,比例相同;若W、w位于Ⅹ染色体上,则子二代白眼果蝇只出现在雄果蝇中,可以达到目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C。8.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去掉DNA片段,研究其表现型的效应B.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现型的效应C.设法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DNA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答案】C【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9.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被解开后就无法行使正常的功能B.A与T、C与G的配对使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C.四分体时期中的1条染色体含有4个双链DNA分子D.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n/2个【答案】B【解析】 【分析】染色体没有复制时,一条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而复制后,一条染色体则含两个DNA分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被解开后可完成DNA复制或转录过程,因此仍可行使正常的功能,A错误;B、DNA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使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B正确;C、四分体时期中的1条染色体含有2个双链DNA分子,C错误;D、由于转录时只是转录基因的一条链,而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且基因中含有部分序列不能翻译形成氨基酸,因此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远远小于n/2个,D错误。故选B。10.2020年,世界多地出现了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引起该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合成相应物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的+RNA与-RNA的碱基序列相同B.-RNA复制出的子代RNA具有mRNA的功能C.过程①②③④的进行都需RNA聚合酶的催化D.过程③④可在该病毒的核糖体上进行【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以病毒+RNA为模板可直接表达出病毒蛋白,病毒+RNA还可做模板翻译形成RNA聚合酶,RNA聚合酶可促进RNA复制,+RNA为模板可形成-RNA,以-RNA为模板可合成子代+RNA,+RNA和病毒蛋白可组装形成新的病毒。【详解】A、+RNA为模板可形成-RNA,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因此+RNA与-RNA的碱基序列互补,A错误;B、-RNA复制出的子代RNA为+RNA,可作为模板翻译形成RNA聚合酶,因此+RNA具有mRNA的功能,B正确;C、③④过程为翻译,不需要RNA聚合酶催化,C错误;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D错误。故选B。11.研究发现,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而其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膨大形成可食用部分,因此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B.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C.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说明农杆菌侵入番薯,且部分基因进入了番薯细胞;“而其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膨大形成可食用部分”,说明农杆菌的部分基因在番薯细胞中得到了表达;“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说明转入番薯的部分农杆菌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转入番薯的部分农杆菌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即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A正确;B、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的化学本质都是DNA,都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组成的,但是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错误;C、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说明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D正确。故选B。12.我国大面积栽培的水稻有粳稻(主要种植在北方)和籼稻(主要种植在南方)。研究发现,粳稻的bZIP73基因通过一系列作用,增强了粳稻对低温的耐受性。与粳稻相比,籼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个脱氧核苷酸不同,从而导致两种水稻的相应蛋白质存在1 个氨基酸的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ZIP73基因的1个核苷酸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B.bZIP73蛋白质的1个氨基酸的差异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C.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一定会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失去活性D.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对现有环境中的生物体都是有害的【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粳稻相比,籼稻的bZIP73基因中有一个脱氧核苷酸不同,导致两种水稻相应蛋白质存在一个氨基酸差异”可知,粳稻和籼稻的差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详解】AB、与粳稻相比,籼稻的bZIP73基因的一个脱氧核苷酸不同是碱基对替换的结果,属于基因突变,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正确,B错误;C、由于密码子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蛋白质结构可能不变,因此不一定会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失去活性,C错误;D、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D错误。故选A。13.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不需要氨基酸甲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要的酶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答案】B【解析】【分析】由于突变型的大肠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突变型的大肠杆菌不能合成氨基酸甲,但突变型的大肠杆菌需要氨基酸甲,基本培养基上没有氨基酸甲,所以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详解】A、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A正确;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需要氨基酸甲,虽培养基中没有氨基酸甲,但是野生型的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B错误;C、由于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才能生长,所以突变型菌株不能合成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C正确;D、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也会导致氨基酸甲无法合成,D正确。 故选B。14.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可导致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 )B.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D.杂合的高茎豌豆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可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详解】A、基因重组可导致出现不同基因组合的配子,可使兄妹间出现遗传差异,A正确;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B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非等位基因),C正确;D、基因重组适用于两对以上基因,而杂合的高茎豌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D错误。故选D。15.某雌雄同株植物(二倍体)的花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控制红色,a控制白色)。某杂合的红花植株,经射线处理后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若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下列有关出现上述性状分离比的解释,正确的是( )A.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正常发育且缺失的片段上含A基因B.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正常发育且缺失的片段上含a基因C.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不能正常发育,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且缺失的片段上不含A基因D.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不能正常发育,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且缺失的片段上不含a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的花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正常情况下,经减数分裂可产生A和a两种配子,自交后代中红花(AA、Aa):白花(aa)=3:1;由于植株经射线处理后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 ,说明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或雌配子不能正常发育。【详解】A、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正常发育,且缺失的片段上含A基因,则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配子a,后代不会出现红花,A错误;B、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正常发育,且缺失的片段上含a基因,则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配子A,后代不会出现白花,B错误;C、若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缺失的片段上不含A基因,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不能正常发育,则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能正常发育的雌配子a,与雄配子A和a结合后,子代中红花:白花=1:1,C正确;D、若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缺失的片段上不含a基因,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不能正常发育,则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能正常发育的雌配子A,与雄配子A和a结合后,子代中只有红花,没有白花,D错误。故选C。1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关于该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所以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A正确;B、由于在“染色体桥” 的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能移到细胞两极,所以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B正确;C、“染色体桥”结构是由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所以其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上不会连接非同源染色体片段,C错误;D、由于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桥”后,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所以该细胞基因型为Aa时,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D正确。故选C。17.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环境因素诱发的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B.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C.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D.单倍体高度不育可能是因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答案】D【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详解】A、由环境因素诱发的变异如果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则为可遗传变异,A错误;B、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中缺失某一片段引起的,B错误;C、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改变,但可能基因的数量和种类不变,如倒位,因此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一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C错误;D、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高度不育,是因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或(染色体组只有一个时)不能联会,而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一般是可育的,D正确。故选D。18.某同学用大小一样的红豆(代表基因B)和绿豆(代表基因b)建立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豆和40颗绿豆,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B.甲容器模拟的可能是该病占36%的男性群体C.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亲代的等位基因数D.重复100次实验后,Bb组合约为16%【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用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个容器内的豆子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豆子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据题意可知,其中雌雄配子中B配子概率为20%,b配子概率为80%。【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A错误;B、若甲容器模拟的是该病(B_)占36%的男性群体,则该群体中正常人(bb)占64%,即b=80%,B=20%,与题意相符,B正确;C、由分析可知,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的是雌性或雄性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C错误;D、重复100次实验后,Bb的组合约为20%×80%×2=32%,D错误。故选B。19.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单基因隐性遗传病)会对婴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突变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导致婴儿患苯丙酮尿症B.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C.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D.禁止近亲结婚可杜绝该遗传病患儿的降生【答案】C【解析】【分析】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导致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使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而患病。【详解】A、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导致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成酪氨酸,因此苯丙酮尿症的突变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调节代谢,进而间接导致婴儿患苯丙酮尿症,A错误;B 、苯丙酮尿毒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原理是基因突变,通过染色体检查无法确诊,B错误;C、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以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C正确;D、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该遗传病患儿的降生,但不能杜绝,D错误。故选C。20.某地一种蟹的深体色(D)对浅体色(d)为显性,若体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该蟹深体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不同区域频率深色表现型D基因浅色A区0.180.1浅色B区0.360.2深色区0.950.7A.浅色A区的隐性纯合子频率比B区高B.浅色A区深色蟹的基因型为DdC.深色区该蟹中,基因型DD的频率为0.45D.深色蟹与浅色蟹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据表可知,浅色A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18,D基因频率为0.1,则d基因频率为1-0.1=0.9;深色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95,D的基因频率为0.7,则d的基因频率为1-0.7=0.3;浅色B区的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36,D的基因频率为0.2,则d的基因频率为1-0.2=0.8。【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浅色A区的d基因频率为1-0.1=0.9,则隐性纯合子频率为0.9×0.9=0.81,浅色B区的d基因频率为1-0.2=0.8,则隐性纯合子频率为0.8×0.8=0.64,A正确;B、浅色A区D基因频率为0.1,则d基因频率为1-0.1=0.9,深色蟹DD所占比例为0.1×0.1=0.01,Dd=2×0.1×0.9=0.18,所以浅色A区深色蟹的基因型为Dd,B正确;C、深色区该蟹中,D基因频率为0.7,则基因型DD的频率为0.7×0.7=0.49,C错误;D、据图可知,蟹的深体色在深色区环境中表现型频率高,而在浅色A区和B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低,说明深色蟹与浅色蟹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的影响,D正确。 故选C。21.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下列对于遗传平衡种群所符合条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足够大且雌雄个体间能随机交配并产生后代B.不存在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现象C.没有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变异的发生D.自然选择对相对性状没有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平衡定律: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是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则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种群足够大且雌雄个体间能随机交配是遗传平衡群体的特征,与题意不符,A不符合题意;B、不存在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现象是遗传平衡群体的特征,与题意不符,B不符合题意;C、无基因突变是遗传平衡群体的条件,而基因重组任何一个有性生殖的群体一定具备的特征,该特征不是遗传平衡群体的必备条件,C符合题意;D、无自然选择也是理想的平衡群体的具备的条件,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理论上,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小于致病基因频率的是(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常隐)在人群中的发病率B.软骨发育不全(常显)在人群中的发病率C.红绿色盲(X隐)在男性中的发病率D.抗维生素D佝偻病(X显)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答案】A【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小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A正确;B、软骨发育不全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发病个体基因型为AA和Aa,基因A(致病基因)的频率为p,a的频率为q,p+q=1,其发病率=p2+2pq=p(p+2q)>p,可见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于致病基因的频率,B错误;C、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只要有一个致病基因即发病,因此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错误;D、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显性基因(致病基因)频率为p,隐性基因频率为q,p+q=1,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p2+2pq=p(p+2q)>p,则女性中发病率高于此病致病基因频率,D错误。故选A。23.1859年,24只原产于英国的某种野兔被带到澳大利亚,结果在澳大利亚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对生活在两国的野兔种群,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A.两者的外部形态有明显差别B.两者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C.两者之间已经出现生殖隔离D.两者尚未形成两个物种【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两者的外部形态是否有明显差别,A错误;B、由于两地的环境选择的方向不同,因此两者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B正确;C、两者具有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已经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两者是否具有生殖隔离,因此不能判断是否形成了两个物种,D错误。故选B。24.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稳定的环境中生物不会发生进化,更不会形成新物种B.如果没有突变,基因重组也就没有意义,生物就不可能进化C.有性生殖通过提高繁殖速率来加快生物进化的速度D.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就越强【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环境条件保持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如基因突变等原因,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稳定的环境中生物会发生进化,也会形成新物种,A错误;B、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如果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B正确;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基因重组,增加变异的多样性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C错误;D、越高等生物,适应能力不一定越强,D错误。故选B。25.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至今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详解】A、生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A正确;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错误;C、生态系统最初是由分解者和生产者等组成的两极生态系统,现在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C错误;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不仅仅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26. 某一年生植物开两性花,其花非常小,杂交育种时去雄困难。其花粉可育与不育由细胞核基因A/a(A、a基因仅在花粉中表达)和线粒体基因N、S(每一植株只具其中一种基因)共同控制,花粉不育的机理如下图所示(P蛋白的存在是S基因表达的必要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1)线粒体中的基因在遗传时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2)植株的基因型可用“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型)”的形式表示,如植株N(aa)、花粉N(a)。现有植株N(AA)、N(aa)、S(AA)、S(aa),要培育出植株S(Aa)。①如果选用母本的基因型是S(aa),则可选用的父本的基因型有________。②植株S(Aa)产生的花粉中不可育花粉的基因型是________,该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答案】(1)不遵循(2)①.N(AA)、S(AA)②.S(a)③.S(AA):S(Aa)=1:1【解析】【分析】a基因表达出P蛋白,可促进线粒体基因S表达出S蛋白,存在S蛋白使花粉不育;如果存在A基因,花粉最终可育。【小问1详解】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核基因,不适合细胞质基因,线粒体中的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所以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小问2详解】现有植株N(AA)、N(aa)、S(AA)、S(aa),其中S(aa)的花粉不育,要培育出植株S(Aa)。①如果选用的母本的基因型是S(aa),花粉不育,要培育出植株S(Aa),细胞质基因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不论正交还是反交,Fl性状总是受母本细胞质基因控制,母本线粒体基因是S,所以无论父本线粒体基因是S还是N,后代均为S,细胞核遗传,后代是Aa,母本是aa,则父本是AA,是则可选用的父本的基因型有S(AA)、N(AA)。②植株S(Aa)产生的花粉有S(A)、S(a),不可育花粉的基因型是S(a),其中可育花粉S(A)占1/2,植株S(Aa)自交,母本产生S(A)、S(a)两种配子,由于S(a)花粉不可育,因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S(AA):S(Aa)=1:1。【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7.下图甲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图乙表示该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纵坐标的数值表示细胞中________数量的变化;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段。(2)图甲中,CD段对应于图乙中的细胞________;H→I段表示发生了________作用,之后主要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可对应图乙中的细胞________。(3)图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细胞C的名称为________。【答案】(1)①.核DNA②.CD(2)①.A、D②.受精③.B、E(3)①.A、B、D、E②.次级精母细胞【解析】【分析】分析甲图:AG表示减数分裂过程,C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分析乙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F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小问1详解】图甲中,AB段为斜线上升,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为2a→4a→2a→a→2a,表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CD的后半段。【小问2详解】图甲的CD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图乙中的细胞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因此CD段对应于图乙中的细胞A、D。H→I段表示发生了受精作用,DNA数恢复为体细胞数量,受精后的细胞为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图乙的B、E为有丝分裂过程。【小问3详解】同源染色体存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有丝分裂中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有丝分裂后期。根据图A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则C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 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8.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红眼、灰体、长翅。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表现型基因所在染色体甲白眼X乙黑体Ⅱ丙残翅Ⅱ(1)请利用甲和乙两种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来验证控制果蝇体色和眼色这两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思路、结果,不需要书写基因型)______________(2)请利用乙和丙两种果蝇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控制果蝇体色和翅型这两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答案】(1)(2)①.让乙和丙两种果蝇为亲本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杂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②.预期结果:F2出现三种表现型或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不接近于9:3:3:1【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红眼、灰体、长翅都是显性性状,甲果蝇的性状为灰体、长翅、白眼,且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乙果蝇的性状为黑体、长翅、红眼,且控制灰体和黑体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丙果蝇的性状为灰体、残翅、红眼,且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假设红眼、白眼基因分别用A、a表示,灰体、黑体基因分别用B、b表示,长翅、残翅基因分别用D、d表示。【小问1详解】 由于控制果蝇体色和眼色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上和X染色体上,因此可利用甲和乙两种果蝇进行正、反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若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均表现为灰体,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对于眼色来讲正、反交结果不同,则说明控制眼色的就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具体遗传图解为:【小问2详解】实验思路:由于控制体色和翅形的基因均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因此可利用乙(bbDD)和丙(BBdd)两种果蝇为材料,让乙和丙两种果蝇为亲本杂交得到较多的后代F1(BbDd),让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若F2出现三种表现型(1/4bbDD、1/2BbDd、1/4BBdd)或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不接近于9:3:3:1,则可证明控制果蝇体色和翅型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能正确分析题中信息并能合理运用。29.现有小麦种子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三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①②品种间杂交并连续自交筛选可获得稳定遗传的品种a,但是该育种方法所需要的年限很长,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可将其杂交产生的F1的花粉进行________,然后经人工诱导使________,最后筛选出高产抗病植株a。(2)若采用诱变育种获得品种b,需要用γ射线处理大量的③品种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和多害少利性这三个特点。(3)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________品种中可获得品种c;该技术的操作一般要经历四个步骤,其最后一步是________。【答案】(1)①.花药离体培养②.染色体加倍(2)低频性、不定向性(3)①.③②.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给材料和培育的新品种推测:品种a(高产、抗病)可以通过①和②杂交育种获得;品种b(高产、早熟)可利用③诱变育种获得;品种c中抗旱性状是所给品种没有的,因此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 【小问1详解】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可将①②品种杂交产生的F1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然后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加倍,最后筛选出高产抗病植株a。【小问2详解】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等特点,因此若采用诱变育种获得品种b,需要用γ射线处理大量的③品种的种子,然后从中筛选符合要求的个体。【小问3详解】c是高产、抗旱的品种,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高产品种细胞内(①易感病,不适合做受体细胞),经组织培养可获得c高产、抗旱品种,转基因工程的四步包括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即最后一步是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变异的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0.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下表为2005~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年份2005200620072008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0.0740.120.140.19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2.66.1110.925.5(1)细菌中的耐药基因最初大多是因______而产生的,其耐药机制有多种,有的是耐药基因通过______过程产生蛋白酶直接降解抗生素;有的使细胞壁的渗透性发生改变,阻碍抗生素进入菌体;等等。(2)这种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存在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耐药率升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答案】(1)①.基因突变②.转录和翻译(2)①.正相关②.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角度看,细菌中本来就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抗生素的作用是对细菌进行自然选择,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经过长时间的变异、自然选择,使病菌的抗药性逐渐升高。【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小问1详解】细菌中的耐药基因最初大多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耐药基因,其耐药机制有多种,有的是耐药基因通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蛋白酶直接降解抗生素;有的使细胞壁的渗透性发生改变,阻碍抗生素进入菌体等等。【小问2详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05-2008年,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人均使用量逐年增加,某种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年增加,故这种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存在呈正相关。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角度看,细菌中本来就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抗生素的作用是对细菌进行自然选择,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经过长时间的变异、自然选择,使病菌的抗药性逐渐升高。【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生物进化的原因及过程的理解,把握知识间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2-16 11:08:03
页数:23
价格:¥2
大小:259.1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