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三)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三)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紫色洋葱是生物实验的好材料,其植株的地上部分是绿色的管状叶,地下部分是鳞片叶和不定根。下列有关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用紫色鳞片叶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B.用无水乙醇提取紫色鳞片叶外表皮中的色素,可探究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C.用低温(4℃)处理洋葱长出的1cm左右不定根,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阳光下剪取洋葱管状叶捣碎,滴加碘液,通过观察是否变蓝色判断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答案】C【解析】【分析】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①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②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A、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B、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详解】A、用紫色鳞片叶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在低倍镜下就能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A错误;B、紫色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提取到叶绿体中的色素,B错误;C、用低温(4℃)处理洋葱长出的1cm左右不定根,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D、洋葱管状叶有颜色,直接滴加淀粉会影响结果,D错误。故选C。2.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离子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其分泌到细胞外,过程如下图,图中、b、c是生理过程,①~⑦是结构名称。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b是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氧仅来自羧基B.细胞内的碘离子浓度远高于血浆中,缺氧时会影响碘的吸收C.甲图所表示的过程在乙图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①③⑤②⑥④D.在上述过程中,膜面积④变大,③变小,②基本不变,但膜的成分均发生更新【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图中a表示碘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b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修饰和分泌过程。乙图中①是核糖体;②是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分泌有关;③是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④是细胞膜;⑤是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⑥是囊泡;⑦是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详解】A、甲图中b是脱水缩合,发生在乙图①核糖体中,产生的水中的氧来自羧基,A正确;B、细胞内碘浓度高于细胞外,说明碘离子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在缺氧时,有氧呼吸受阻,产生的能量减少,因而会影响碘的吸收,B正确;C、甲图所表示的过程为甲状腺球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若发生在乙图中,则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①③②⑥④,该过程中需要⑤线粒体提供能量,C错误;D、在甲状腺球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有②高尔基体膜,④细胞膜的面积增大,③内质网膜面积变小,该过程中③②④膜的成分发生更新,D正确。故选C。3.将若干生理状态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a(对照组)和三种摩尔浓度相同的b、c、d溶液(实验组)中,定时测量每组萝卜条平均长度,记录如图。据图分析,下述错误的是() A.a、b,c三组萝卜条细胞均发生了渗透吸水B.90mim时,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C.40min时,若将萝卜条全移至清水,足够时间后测量,则b、c组长度大于a、d组D.40min后c组的萝卜细胞开始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导致质壁分离复原【答案】D【解析】【分析】在清水中,萝卜条长度先稍微变长点,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吸收了少量的水;在甘油溶液、葡萄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变长,最后保持原来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甘油(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细胞吸水复原;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内,细胞大小保持不变。【详解】A、清水组萝卜条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甘油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组萝卜条先渗透失水后渗透吸水.A正确;B、蔗糖使组织细胞失去水分,所以细胞液浓度变大,甘油组和葡萄糖组由于都吸收了溶质进入细胞,所以细胞液浓度也变大,B正确;C、最初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一致,40min时,将萝卜条b和c吸收了甘油和葡萄糖,导致细胞中溶质多于a和d组,全移至清水,足够时间后测量,则b、c组长度大于a、d组,C正确;D、萝卜细胞一开始就吸收葡萄糖,并非从40分钟开始吸收,D错误。故选D。4.核糖核酸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根据实验结果无法得出的结论是()组别①②③④⑤底物+++++RNA组分++-+-蛋白质组分+-+-+低浓度Mg2++++-- 高浓度Mg2+---++产物+--+-A.酶P在低浓度Mg2+条件下具有催化活性B.酶P去掉蛋白质组分后,无法发挥其催化作用C.蛋白质组分在低浓度和高浓度的Mg2+条件下均无催化活性D.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答案】B【解析】【分析】由表格不同组加入的物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组分、Mg2+的浓度,因变量是有没有产物生成,底物为无关变量。【详解】A、第①组中,酶P在低浓度Mg2+条件,有产物生成,说明酶P在该条件下具有催化活性,A正确;B、第②组和第④组对照,都没有蛋白质组分,但第④组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有产物生成,说明去掉蛋白质组分后仍可发挥催化作用,B错误;C、第③组和第⑤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蛋白质组分,自变量是Mg2+浓度,无论是高浓度Mg2+条件下还是低浓度Mg2+条件下,两组均没有产物生成,说明蛋白质组分无催化活性,C正确;D、第②组和第④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RNA组分,自变量是Mg2+浓度,第④组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有产物生成,第②组在低浓度Mg2+条件下,没有产物生成,说明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D正确。故选B。5.USP30蛋白是去泛素化酶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定位在线粒体外膜,它可对抗由泛素连接酶Parkin和蛋白激酶PINK1驱动的线粒体自噬。研究人员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USP30基因敲除小鼠线粒体的数量减少,结构发生图示中的改变。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上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B.USP30蛋白与线粒体正常结构的形成有关C.SP30基因敲除对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影响较大D.增强USP30蛋白的活性有助于治疗由线粒体受损后清除异常引发的疾病【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详解】A、图示能看到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成嵴,为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亚显微结构,A正确;B、USP30基因敲除小鼠线粒体的数量减少,因此USP30蛋白与线粒体正常结构的形成有关,B正确;C、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因此SP30基因敲除对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影响较大,C正确;D、USP30蛋白可以对抗线粒体自噬,因此增强USP30蛋白的活性不利于治疗由线粒体受损后清除异常引发的疾病,D错误。故选D。6.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图所示,BMI1基因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分裂和分化为成熟红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表明,随着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BMI1基因表达量迅速下降。在该基因过量表达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成熟红细胞的数量是正常情况下的1012倍,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MI1基因的产物可能促进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增殖B.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与BMI1基因表达量有关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执行情况不同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BMII基因的表达产物能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为成熟红细胞,BMII基因大量表达,造血干细胞会大量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详解】A、题中显示,BMI1基因的产物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分裂和分化为成熟红细胞,据此可推测该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促进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增殖,A正确;B、BMII基因过量表达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成熟红细胞的数量是正常情况下的1012倍,推测BMII基因的产物可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为成熟红细胞,B正确;C、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成幼红细胞,而后幼红细胞排出细胞核成为网织红细胞,二者表现出的生命现象不同,因此,这两种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C正确;D、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据此可推测,控制成熟红细胞凋亡的基因在红细胞成熟之前就已经表达,D错误。故选D。7.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2N=16),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为分裂后期细胞,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此时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此时细胞中有DNA分子32个 C.根据图中后期细胞数的比例,不能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后期的时长D.为了能观察到更多时期的细胞,可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培养的根尖【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详解】A、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加倍,有4个染色体组,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B、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6条,核DNA数为体细胞核中DNA数的2倍,为32个,但细胞中的线粒体中也有DNA,且数目不确定,故不能得出细胞中的DNA数,B错误;C、各时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与其在细胞周期中所占时间比例呈正相关,故已知细胞周期时间,根据各时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可计算各时期的时间,但应统计多个视野中的比例,图中只有一个视野,无法计算,C正确;D、为了能观察到更多时期的细胞,应设法增加分裂期所占比例,而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培养的根尖,可增加分裂间期所占比例,故不可用,D错误。故选C。8.新冠肺炎(COVID—2019)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严重时可致人死亡。该病的始作俑者是新型冠状病毒,它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其遗传物质为“+RNA”,繁殖过程如下图。新冠病毒与T2噬菌体比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病毒在入侵宿主时,只有病毒的核酸进入宿主细胞B.遗传物质复制过程中所需的原料相同,均为四种核糖核苷酸C.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均需要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和内质网等结构D.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遗传物质的复制,复制过程中需不同的聚合酶【答案】D【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RNAP)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详解】A、有些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会将其中的酶带入宿主细胞,促进其遗传物质的合成,如艾滋病病毒会将逆转录酶带入细胞,A错误;B、T2噬菌体是DNA病毒,遗传物质是DNA,原料是脱氧核苷酸,B错误;C、T2噬菌体的宿主细胞是细菌,没有内质网,C错误;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的复制需要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过程中需不同的聚合酶,新冠病毒是RNA聚合酶,T2噬菌体是DNA聚合酶,D正确。故选D。9.某实验室保存有红眼正常翅的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现用白眼翅处展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得F1,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眼、紫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白眼、紫眼基因为非等位基因B.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紫眼基因C.F2各表型的比例可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D.F2各表型比例能验证红眼、白眼基因是伴性遗传【答案】A【解析】【分析】白眼翅外展雄果蝇的基因型为ddXwY,野生型纯合子的基因型为DDXWXW,F1的基因型为DdXWXw和DdXWY,两对基因分别分析,翅外展:野生型=1:3;红眼雌:红眼雄: 白眼雄=2:1:1。【详解】A、白眼和紫眼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白眼、紫眼不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白眼、焦刚毛基因与翅外展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控制白眼和翅外展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2各表型间也自由组合,可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F2各表型比例中红眼与白眼的性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能验证伴性遗传,D正确。故选A。10.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B.若后代狭叶个体占1/2,则亲本基因型可能是XbXb×XBYC.若后代雌雄各半,狭叶个体占1/4,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D.若后代性别比例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群体中不会存在Xb类型的精子,因而群体中不会出现狭叶雌株。【详解】A、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XBY,雌性亲本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是XB,因此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雄性亲本只产生Y的配子,又知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因此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Y,A错误;B、若后代狭叶个体占1/2,则亲本基因型应该是XBXb×XbY,不可能是XbXb×XBY,因为该群体中没有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B错误;C、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则后代雌、雄植株各半,且雌株均为宽叶,雄株宽叶和狭叶各半,则狭叶个体占1/4,C正确;D、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则后代中不会出现雌株,因为Xb类型的雄配子不存在,即后代均为雄株,其宽叶和狭叶的比例为1:1,D错误。故选C。11.某细胞中有关物质的合成过程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结构或物质, 蛋白质1和蛋白质2均在线粒体中发挥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Ⅱ是DNA,其上的基因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③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由右向左移动C.线粒体的性状不是全部由其自身DNA控制的D.③过程中tRNA与氨基酸结合需要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DNA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④表示线粒体内转录过程,⑤表示线粒体内翻译过程。Ⅰ表示核膜,Ⅱ表示线粒体内的环状DNA分子。【详解】A、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物质Ⅱ表示线粒体DNA,其上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正确;B、③表示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据图中肽链长短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由右向左移动,B正确;C、线粒体的性状不是全部由其自身DNA控制的,主要受细胞核内的DNA控制,C正确;D、③表示翻译,该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与氨基酸不配对,D错误。故选D。12.为验证对DNA复制方式的三种猜想(如图甲),研究人员将1个含14N-DNA的某细菌转移到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2h后提取子代细菌的DNA。将DNA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两种条带(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结果可推知该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30minB.根据图中条带的数目和位置可以确定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C.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是利用解旋酶破坏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若直接将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也能得到两条条带【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研究DNA的复制利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详解】A、由于14N单链:15N单链=1:7,说明DNA复制了3次,因此可推知该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120÷3=40min,A错误;B、由于DNA经过热变性后解开了双螺旋,变成单链,所以根据条带的数目和位置只能判断DNA单链的标记情况,但无法判断DNA的复制方式,B错误;C、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核苷酸之间的氢键,C错误;D、DNA复制3次,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有2个DNA是15N和14N,是中带,有6个都15N的DNA,是重带,故有两条条带,D正确。故选D。二、不定项选择题13.下图所示为菠菜叶肉细胞内的部分能量转换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类囊体膜上的四种色素都可参与①反应过程B.①②都发生在叶绿体,③④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②储存的能量等于④释放的能量D.ATP的水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答案】AB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②表示ATP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供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③表示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④表示ATP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详解】A、①过程表示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其上含有的四种色素中只有叶绿素a可参与①反应过程,A错误;B、①过程表示光反应,②过程表示暗反应,①②都发生在叶绿体中,过程③表示甘蔗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过程④为细胞中ATP水解供能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耗能的部位,B错误;C、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但②过程储存的能量大于④释放的能量,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并没有转移到ATP中,C错误;D、ATP的水解过程是个放能过程,因此,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而ATP的合成是个耗能的过程,因此,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正确。故选ABC。14.雄性东亚飞蝗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雌性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型。染色体Ⅰ和Ⅱ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研究人员统计了400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同一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发现X染色体与染色体Ⅰ的组合出现198次,与Ⅱ的组合出现202次。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有11个四分体B.上述事实支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雄蝗虫体内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D.雌蝗虫一个卵巢细胞中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4条【答案】C【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研究人员统计了400个细胞在同一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发现X染色体与染色体Ⅰ的组合出现198次,与Ⅱ的组合出现202次,说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详解】A、雄性东亚飞蝗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说明其含22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22条常染色体形成11个四分体,A正确;B、X染色体与染色体Ⅰ的组合出现198次,与Ⅱ的组合出现202次几率几乎相同,说明Ⅰ和Ⅱ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分离后随机移向两极,同时X染色体和Ⅰ、Ⅱ组合的机会均等,因此该事实支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雄蝗虫体内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23条,而后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分别为11和12,此后进入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2或24,C错误;D、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型,且含有24条染色体,其卵巢内的卵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中会出现四条X染色体,即一个卵巢细胞中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4条,D正确。故选C。15.白花三叶草有叶片内含氰和不含氰两种表型,氰的合成存在如下代谢途径,假定这两对等位基因D、d和H、h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D、d和H、h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D、d和H、h的遗传一定分别遵循分离定律C.基因型为DdHh的植株自交后,子代含氰植株和不含氰植株可能为1:1D.基因型为DdHh的植株自交后,子代含氰植株和不含氰植株可能为9:7【答案】CD【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详解】A、D、d和H、h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需要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A错误;B、D、d和H、h为两对等位基因,其遗传一定分别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DdHh的植株可能产生1DH、1dh或1Dh、1dH的配子,子代含氰植株和不含氰植株可能为3:1或1∶1,C正确;D、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DdHh的植株自交后,子代含氰植株和不含氰植株可能为9:7,D正确。故选CD。16.α-Amanitin是一种来自毒蘑菇Amanitaphalloides的真菌毒素,能抑制真核细胞RNA聚合酶II与RNA聚合酶III参与转录过程,但RNA聚合酶I以及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其均不敏感。下表是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的分布、功能及特点,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酶细胞内定位参与转录的产物对α-Amanitin的敏感程度RNA聚合酶I核仁rRNA不敏感RNA聚合酶II核质hnRNA敏感RNA聚合酶III核质tRNA存在物种特异性A.三种酶参与的生理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和翻译过程中的相同B.三种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组成酶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C.使用α-Amanitin会导致链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而影响生命活动D.RNA聚合酶III的活性减弱会影响细胞内RNA聚合酶I、II的合成【答案】ABC【解析】【分析】RNA聚合酶结合在基因特定位置(启动子),随着RNA 聚合酶的移动,该部位的双链解开为单链,催化转录。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题中三种RNA聚合酶催化转录的产物不同,对α-Amanitin的敏感程度也不同。【详解】A、三种酶参与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其碱基配对方式有A-U、T-A、G-C、C-G。翻译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U、U-A、G-C、C-G。A错误;B、三种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B错误;C、链球菌是原核细胞,其RNA聚合酶对α-Amanitin不敏感,不会导致核糖体数目减少。C错误;D、RNA聚合酶I、II是蛋白质,RNA聚合酶III的活性减弱使tRNA减少,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ABC。三、非选择题17.细胞自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它是细胞成分降解和回收利用的基础,是细胞在恶劣条件下确保其生存的基本应激反应,根据底物进入溶酶体腔方式的不同,它可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自噬三种方式,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巨自噬过程中的底物通常是细胞中损坏的蛋白质或______(填结构),隔离膜的形成可来自高尔基体或______。该过程充分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的结构特点(2)微自噬是指溶酶体内陷包裹底物并降解的过程,降解后的产物如氨基酸等可以通过溶酶体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进入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供细胞代谢使用。(3)研究表明,溶酶体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其内的pH为5左右,若有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也不会引起细胞损伤,请推测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4)一些具有一定序列的可溶性胞质蛋白底物经分子伴侣识别后才可进人溶酶体,说明该种自噬方式具有一定的______。从图中可看出,分子伴侣—底物复合物形成后,将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结合,该受体除了能识别复合物外,还能______,以保证底物分子顺利进入溶酶体。【答案】(1)①.线粒体等细胞器(或细胞器)②.内质网③.一定的流动性(2)细胞质基质(3)细胞质基质的pH高于溶酶体,导致酶活性降低(4)①.专一性(特异性)②.(特异性)识别复合物促进底物分子去折叠(改变底物分子结构)【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图1,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器或者一些折叠错误的蛋白质被一种双膜结构包裹,形成自噬小体,接着自噬体的外膜与溶酶体膜融合,释放包裹的物质到溶酶体中,使包裹物在一系列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图2,某些颗粒性物质通过类似胞吞的方式进入溶酶体,然后再溶酶体中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图3,一些具有一定序列的可溶性胞质蛋白底物经分子伴侣识别后才可进入溶酶体。【小问1详解】分析图1,巨自噬过程中的底物通常是细胞中损坏的蛋白质或线粒体等细胞器(或细胞器);高尔基体或内质网都可以形成膜结构,因此隔离膜的形成可来自高尔基体或内质网;该过程存在生物膜的分离和融合,充分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小问2详解】图2中,通过微自噬,分解后的产物如氨基酸等可以通过溶酶体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进入细胞质基质供细胞代谢使用。【小问3详解】研究表明,溶酶体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其内的pH为5左右,若有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漏也不会引起细胞损伤,这是由于细胞质基质的pH高于溶酶体,导致酶活性降低。【小问4详解】图3中,一些具有一定序列的可溶性胞质蛋白底物经分子伴侣识别后才可进入溶酶体,说明该种自噬方式具有一定的专一性(特异性);从图中可看出,分子伴侣-底物复合物形成后,将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结合,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底物就变成了链状物,即该受体除了能(特异性)识别复合物外,还能促进底物分子去折叠(改变底物分子结构),以保证底物分子顺利进入溶酶体。18.衣藻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研究者以衣藻为实验材料,开展CO2影响生长的深入研究。(1)当CO2浓度适当增加时,衣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这是由于在酶的作用下,位于______的C5与CO2结合,生成更多的C3,C3进一步被______,形成更多的糖类。(2)TOR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激酶,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加快代谢和生长。①为确定光合作用与TOR活性的关系,研究者对正常光照条件下的衣藻进行黑暗处理12小时后,接着将衣藻均分为2组,甲组不做处理,乙组加入GLA,再次进行光照处理,TOR活性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光照黑暗12h光照(甲组)光照(乙组) GLA---+TOR活性++++++++注:“+”数量越多,表明TOR活性越强;GLA是一种暗反应抑制剂。据表可推测出光合作用与TOR活性的关系是:______。②如图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及其中间产物形成氨基酸的途径。进一步研究表明暗反应固定的CO2可通过增加谷氨酰胺的含量从而提高TOR的活性。以下能为上述结论提供证据的是______。a.阻断图示中淀粉的合成途径,TOR活性减弱b.阻断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合成,TOR活性增强c.阻断谷氨酸到谷氨酰胺合成,TOR活性减弱(3)请结合上述研究及所学知识,阐述CO2浓度适度增加可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叶绿体基质②.还原(2)①.光合作用可增加TOR活性,且暗反应起直接作用②.bc(3)①.CO2浓度适度增加,使光合作用增强,制造的有机物增多,可用于氧化分解功能及为代谢提供某些原料②.暗反应中间产物转化生成更多的谷氨酰胺,增强TOR的活性,合成的蛋白质增多,生长速度加快【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有光条件) (1)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2)物质变化:水的光解、ATP的合成、NADPH的合成;(3)能量转化:光能转化成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2、暗反应阶段(有无光均可)(1)场所:叶绿体的基质;(2)物质变化:CO2的固定、C3的还原;(3)能量转化: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小问1详解】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CO2的固定是指C5与CO2结合生成C3,C3的还原是指C3在NADPH和ATP提供能量以及NADPH的还原作用下生成糖类和C5,故在酶的作用下,位于叶绿体基质的C5与CO2结合,生成更多的C3,C3进一步被还原,形成更多的糖类。【小问2详解】①由图可知,黑暗条件下TOR的活性明显低于光照条件下,说明光合作用可增加TOR活性;对比再次光照条件下的加入GLA和不加入GLA组可知,加入GLA明显可以降低TOR的活性,结合GLA是一种暗反应抑制剂,所以暗反应起直接作用。②a、暗反应固定的CO2可通过增加谷氨酰胺的含量从而提高TOR的活性,那么阻断图示中淀粉的合成途径,由图可知,谷氨酰胺的含量增加,则TOR的活性应当是增强,a错误;b、暗反应固定的CO2可通过增加谷氨酰胺的含量从而提高TOR的活性,那么阻断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合成,由图可知,谷氨酰胺的含量增加,则TOR的活性增强,b错误;c、暗反应固定的CO2可通过增加谷氨酰胺的含量从而提高TOR的活性,那么阻断谷氨酸到谷氨酰胺的合成,由图可知,谷氨酰胺的含量减少,则TOR的活性减弱,c正确。故选bc。【小问3详解】一方面,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CO2浓度适度增加,使光合作用增强,制造的有机物增多,可用于氧化分解功能及为代谢提供某些原料,从而进植物生长;另一方面,结合图示可知,CO2浓度适度增加,则暗反应中间产物转化生成更多的谷氨酰胺,增强TOR的活性,结合题干“TOR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激酶,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加快代谢和生长”可知,进而合成的蛋白质增多,生长速度加快,促进植物生长。19.研究人员对小鼠(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某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中有______个染色体组,它对应图2中的______类型细胞。(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b,取自精巢,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3)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图2中的______类型细胞,其原因______。(4)将小鼠性腺内的一个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未经复制的DNA分子都用32P标记,然后在普通培养液中进行两次分裂产生4个子细胞。若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有______个子细胞带有放射性,若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带有放射性的子细胞个数是______个。【答案】(1)①.4②.a(2)精原细胞或初级精母细胞(3)①.a②.a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4)①.4②.2个或3个或4个【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为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图2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分裂Ⅱ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小问1详解】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为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含有4各染色体组,该细胞属于图2中的类型a。【小问2详解】若某细胞属于类型b,取自精巢,DNA 复制完成,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也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该细胞的名称为精原细胞或初级精母细胞。【小问3详解】减数分裂中不能出现图2a类型的细胞,该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二倍,只能是有丝分裂后期。【小问4详解】若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I前的间期,DNA分子只进行一次半保留复制,因此经过减数分裂I后,形成的2个细胞均含32P,在减数分裂Ⅱ后,将形成4个精细胞,每条染色体含有32P,故4个细胞均含32P。若进行有丝分裂形成4个细胞,完成了两次分裂,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形成的2个子细胞的每个DNA分子都有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含有31P。在第二个细胞周期中,就一个细胞分析,DNA分子又进行了一次半保留复制,则形成的DNA分子中,有一半DNA分子是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含有31P;另外一半DNA分子都只含31P,而在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随机移向两极,含有放射性的DNA可能进入一个细胞,也可能进入两个细胞,四个细胞综合考虑,在第2个细胞周期后,有2个或3个或4个细胞含32P。20.小鼠毛色的表型主要由毛囊黑素细胞合成的色素所决定,黑皮质素与黑皮质素受体结合,促使毛囊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基因A控制合成的ASP能竞争性地与黑皮质素受体结合,促使毛囊黑素细胞转而合成黄色素。基因型为AA和Aa的小鼠每根毛的末梢附近有一段黄色的环带,使小鼠整体皮毛效果呈现胡椒面色,A基因发生不同的显性突变可产生下表所示两种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黑色。基因类型基因功能及特点AY个体发育过程中持续表达出ASP,纯合致死Avy个体发育过程中持续表达出ASP,碱基序列具有多个甲基化位点 (1)胡椒面色鼠毛色的表型与A基因在毛发生长周期特定时间表达有关,胡椒面色鼠毛末梢附近有一段黄色的环带(如上图所示)的原因是:______。(2)基因a的表达产物为无活性的ASP,Avy能持续表达出有活性的ASP,其碱基序列发生甲基化会使Avy基因的表达受到______,甲基化程度不同对Avy基因表达的调控程度不同,故基因型为AAvy的小鼠表现出介于黄色和胡椒面色之间的毛色,即Avy基因对A基因为______(填“完全显性”或“不完全显性”)。由此可见,显性等位基因与隐性等位基因的差异既体现在基因表达产物是否有活性,也与______有关。(3)已知决定产生黑色素的是与A基因一样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bb表型为白色毛,B基因最有可能是控制合成______(填“黑皮质素”或“黑皮质素受体”)的基因。现有一只白色雄鼠与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黄色雌鼠杂交,F1中出现多只黄色和黑色雌雄小鼠,比例为2:1,则亲代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_。现从F1小鼠中选择1只黄色雄鼠与1只黄色雌鼠杂交,若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产生黄色鼠的概率为______,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互换),则产生黄色鼠的概率为______。【答案】(1)A基因在毛生长周期第4~6天集中表达合成ASP,促使毛嚢黑素细胞转而合成黄色的棕色素,使毛色呈胡椒面色。(2)①.抑制②.不完全显性③.碱基序列是否被修饰有关(3)①.黑皮质素②.AYaBB、AYabb③.黄色:黑色:白色=2:1:1④.黄色:白色=2:1或黄色:黑色=2:1【解析】【小问1详解】A基因在毛生长周期第4~6天集中表达合成ASP,促使毛嚢黑素细胞转而合成黄色的棕色素,使毛色呈胡椒面色。【小问2详解】 基因a的表达产物为无活性的ASP,Avy能持续表达出有活性的ASP,所以是抑制作用;AAvy的小鼠表现出介于黄色和胡椒面色之间的毛色,所以是Avy基因对A基因为不完全显性;题中Avy能持续表达出有活性的ASP是因为碱基序列甲基化。【小问3详解】由于黄色鼠乙(AVY_B_或AY_B_)与白色鼠甲(__bb)杂交,F1中出现白色小鼠(___bb),说明亲本黄色为Bb;F1中黄色(AVY_B_或AY_B_):黑色(aaB_)=2:1,即亲本的基因型为AYabb和AYaBb。F1中黄色基因型为AYaBb,若控制小鼠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中的黄色雌雄小鼠交配后,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6AYaBb):白(2AYabb+1aabb):黑(3aaB_)=2:1:1。F1中黄色基因型为AYaBb,若控制小鼠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YB,ab或AYb,aB),则子代中黄色(2AYaBb):白色(1aabb)=2:1;或者黄色(2AYaBb):黑色(1aaBB)=2:1。21.云南小香猪有两个突变品系分别患有甲病和乙病,两品系的患病小香猪都能正常生育,且实验前互不带有对方的致病基因。在甲病家系中,一对雌雄小香猪都正常,生下了一只患甲病雄猪和一只正常雌猪,控制甲病的基因用A或a表示,上述四只小香猪含有的A和a经基因扩增后用限制酶处理,再进行电泳,电泳结果如图1所示。在乙病家系中,一对正常雌雄小香猪生下了一只患乙病雌猪和一只正常的雄猪,控制乙病的基因用B或b表示,B和b基因所在的DNA片段可被另一种限制酶处理后得到两种大小不等的片段,B或b既可以存在于长片段中,也可以存在于短片段中,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上述基因均不存在于XY同源区段。(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2)图2中②的基因型是______,若④与乙病基因携带者杂交,子代出现乙病的概率为______。(3)将患甲病的小香猪品系中的雄猪与患乙病的小香猪品系中的雌猪杂交,得到的F1再互相交配,F2表型及比例如图所示(没有基因突变及互换发生)。 F1的基因型为______。研究人员发现F2的个体中存在致死现象,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请你选取F2中个体设计测交实验,探究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预计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伴X隐性遗传病(2)①.Bb②.1/8(3)①.BbXAY、BbXAXa②.BBXAXA、BBXAXa③.F2不患病的全部雌猪与两病皆患雄猪杂交,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④.子代中不患病猪数目:只患乙病猪数目:只患甲病猪数目:患两种病猪数目=5:3:1:1,则致死基因型为BBXAXa;子代中不患病猪数目:只患乙病猪数目:只患甲病猪数目:患两种病猪数目=4:3:2:1,则致死基因型为BBXAXA【解析】【分析】无中生有为隐性,甲病和乙病都是隐性遗传病。图1中3号个体的条带为1500,3号患病且为隐性,说明a的条带为1500,1号无a基因,说明1号为XAY,即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2号为XAXa,3号为XaY,4号为XAXa。图2中①号和②号生下了患病③号,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③号基因型为bb,且b基因对应于10000条带处。【小问1详解】无中生有为隐性,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图1中3号个体的条带为1500,3号患病且为隐性,说明a的条带为1500,1号无a基因,说明1号为XAY,即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无中生有为隐性,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图2中①号和②号生下了患病③号,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③号基因型为bb,且b基因对应于10000条带处,①号和② 号的基因型为Bb,根据题意,B或b既可以存在长片段也可以存在短片段上,所以乙病的①的电泳图的10000条带代表B或b,②电泳图有两种条带,所以8000条带是B,④号个体没有患病,8000条带是来自②,而10000条带来自①,其基因可能是1/2BB或1/2Bb,所以④与乙病携带者(Bb)杂交,子代出现乙病的概率为1/2×1/4=1/8。【小问3详解】只看乙病:由F2雄猪中正常:乙病=6:2=3:1可知,F1基因型为Bb×Bb,且雌猪中正常:乙病=5:2可知,雌猪中存在致死的基因型。只看甲病:F2中雄猪中正常:甲病=1:1,雌猪中均为不患甲病,因此F1的基因型为XAXa、XAY。由此可知,F1的基因型为BbXAY、BbXAXa;观察F2的雌鼠,正常(B_XAX-):只患乙病(bbXAX-)=5:2,说明BBXAXA或BBXAXa致死。为验证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可选取F2不患病的全部雌猪(B_XAX-)与两病皆患雄猪杂交(aaXbY),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致死基因型为BBXAXa,F2不患病的全部雌猪基因型为BBXAXA:BbXAXA:BbXAXa=1:2:2,产生的配子为BXA:BXa:bXA:bXa=5:1:3:1,则子代中不患病猪数目:只患乙病猪数目:只患甲病猪数目:患两种病猪数目=5:3:1:1;若致死基因型为BBXAXA,F2不患病的全部雌猪基因型为BBXAXa:BbXAXA:BbXAXa=1:2:2,产生的配子为BXA:BXa:bXA:bXa=3:2:3:2,则子代中不患病猪数目:只患乙病猪数目:只患甲病猪数目:患两种病猪数目=4:3:2: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2-16 10:53:06 页数:25
价格:¥3 大小:4.5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