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湖北省十堰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十堰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联合体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命题学校: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学考试时间:2022年11月15日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5.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总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盲人乐师师旷对晋悼公说:“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材料表明()A.春秋时期君主的权力逐渐加强B.原始民主传统对春秋各国政治有一定影响C.春秋时期君主对臣子赏罚分明D.春秋时期各国士大夫能够左右君主的决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上天为民众设立君主,让君主替代上天管理民众,不让民众失去天性;又为君主设置了辅佐,让君主行事不要过度;自天子以下的诸侯、卿大夫等也都各自辅佐,奖励他们的善行,国正他们的过失。这段话当然不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中的实际情况,只是他想用古老的原始民主传统,劝诚晋悼公要做一个好国君,B项正确;材料的意思无法反映出春秋时期君主的权力是否加强,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部分内容反映出君主要对臣子赏罚分明,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春秋时期士大夫也不能左右君主的决策,更多是对君主的建议,排除D项。故选B项。2.如表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大致轨迹。这一历史演变体现了()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初期唐宋元朝明清层级郡、县二级制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二级制道(路)、州、县三级制省、路、府、州、县多级制省、府、县三级制A.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的日趋严密B.地方行政效率的不断提高C.中央对地方管理模式固定不变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更严密【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历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区划更加细化、层级更多,而县一级始终没变,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加严密,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地方行政层级演变与官员考核制度无关,排除A项;地方行政层级演变无法说明地方行政效率是否提高,排除B项;材料中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以都县制为基础,但各朝代根据其国家治理的需要有所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3.下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柱形图。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B.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C.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D.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可知,北魏前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主要为漠南燕北地区,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多为河南河东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都城由平城到了洛阳,北魏政权中心区域向南推进,因此中枢机构长官籍贯也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权力机构调整不会影响其长官籍贯的构成,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是唐朝开始的,排除C 项;北魏孝文帝引进南朝的门阀制度,分定姓族、推泰门品,以门第作为选官用人的标准,这无法解释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为河南河东地区多于漠南燕北地区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4.南宋理学大儒朱熹,一生致力于讲学、授徒、著述颇丰。在其著作中,儿童启蒙读物较多,如《论语训蒙口义学》、《四书集注》等。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此后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材料表明()A.宋代理学成为主流思想B.宋代儒学向基层渗透C.理学重点研究儿重启蒙D.宋代官方对教育重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此后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说明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和普及化,即宋代儒学向基层渗透,B项正确;理学成为主流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理学重点研究儿童启蒙错误,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排除C项;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此后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说明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和普及化,并不能展示重视教育,排除D项。故选B项。5.(明)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年,都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万历三年,中丞刘尧诲请税舶以充兵饷,岁额六千……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材料中反映明朝对民间海外贸易政策是()A.实行海禁政策B.局部开放,严格管控C..积极发展海外贸易D.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明朝开放海禁后,向下海贸易商船发放“商引”,征收“引税”,以进行严格管控,B项正确;A项实行海禁政策与材料“请开海禁”相反,排除A项;C项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与材料中向下海贸易商船发放“商引”进行严格管控不符,排除C项;D项是清朝的对外贸易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6.据统计,康有为在百日维新期间草拟的诸多奏折中,废八股为中心的文教改革建议最多,涉及政治制度变革的折子最少,而康有为最具宪政意义的主张却在奏折中未见踪影。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宪政直接损害了士人利益B.维护皇权独尊的需要 C.政治改良的时机尚不成熟D.民主革命浪潮的压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涉及政治制度变革的折子最少”可知,维新变法中,康有为关于政治改革的主张被接受程度最小,说明当时政治改良的时机还不成熟,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士人群体利益的损害,排除A项;戊戌变法主张进行改良,并不是维护皇权独尊,排除B项;百日维新是改良运动,不是民主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7.从1905年到1911年,关于留学生的洋科举,清朝举办了6次,录取了1388人。被录取者除了有老的科举称号外,还会因所学专业被冠以新的称号,比如“工科举人”“商科进士”等。这说明这一时期晚清选官制度()A.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B.保留科举取士模式C.具有新旧并存的特点D.侧重选拔留学人才【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05年清廷诏命废除科举,兴办学堂。但同时科举的影响仍然深入人心,为了吸收归国的海外留学生透过考试进入政府,清朝举办了针对留学生的洋科举,仍然采取科举制分科考试的基本办法,被录取者被授予老的科举称号,但考试内容是新式的西学,还会因所学专业被冠以新的称号,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清朝选官具有新旧并存的特点,C项正确;洋科举只是当时选拔官员的方式之一,仅凭此不能得出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排除A项;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后,不再进行科举取士,排除B项;科举制被废除后,清朝选官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学堂选官,二是留学毕业生选官,材料无法体现侧重选拔留学人才,排除D项。故选C项。8.1928年10月3日由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的《训政纲领》规定: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词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这体现了国民党政权()A.一党专政B.人民主权C.三权分立D.个人独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在调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 闭会期间,把政权托村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搅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可得出这一时期的训政则国民党一党操控,体现了一党专政的实质,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民主权,排除B项;三权分立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个人独裁,排除D项。故选A项。9.1949年7月,毛泽东在给邓小平的指示中说:“‘一边倒’是以外交关系上互相尊重、平等和独立自主为前提的。中国以一个主权国家的姿态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之中,并非是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中共领导人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决不含糊”由此可知,“一边倒”政策()A.是根据意识形态来制定的B.能够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C.是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D.体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一边倒’是以外交关系上互相尊重、平等和独立自主为前提的……”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国际形势处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中,以美国为首的费本主义陈营对中国进行包围封锁,“一边倒”政策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外交选择,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旗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D项正确;选择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就是考虑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从国家利益角度,排除A项;20世纪50末到60年代初,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排除B项;C项是一边例阵营的内容,不能通过材料的出,排除C项。故选D项。10.图1、图2分别为1954年完法和1982年宪法的日录,与1954年宪法日录相比较,1982年宪法结构的变动表明()A.我国宪法结构处于不断完善之中B.我国宪法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C.我国宪法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D.我国宪法可以根据民意进行修改【答案】C 【解析】【详解】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结构”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表明我国对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高度重视。从法理上讲,先有公民的权利,然后根据公民权利的授权产生国家机构,我国的一切权力来自人们,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C项正确;A项只是材料的概括,不能说明宪法结构变动的理由,排除A项;B项宪法结构的变动无法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排除B项;D项宪法结构的变动无法体现宪法可根据民意进行修改,排除D项。故选C项。11.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职权都集于一身。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是()A.民主政治B.寡头政治C.贵族寡头政治D.君主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屋大维将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职权都集于一身说明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D项正确;古代雅典是民主政治,排除A项;斯巴达是寡头政治,与罗马无关,排除B项;罗马共和国的政体是贵族寡头制,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材料反映了基督教()A.影响了欧洲社会生活的各方面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C.不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教会法是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定源泉【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中世纪基督教控制欧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政治、法律,还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受到基督教的影响,A项正确;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是宗教改革之后的新教,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基督教是否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的源泉,教会法只是对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有一定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3.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 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材料反映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权力制衡、三权分立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C.程序公正、无罪推定D.强调契约的神圣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法官判决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反映出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程序公正、无罪推定,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权力制衡、三权分立,排除A项;材料是关于司法审判,没有体现保护个人权利,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契约的神圣性,排除D项。故选C项。14.1832年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1867年的第二次议会改革大大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除矿业和农业工人外,工人阶级大多得到了选举权。1884年—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后,英国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材料表明()A.议会改革推动英国文官制度建立B.英国的政治民主范围逐渐扩大C.议会改革推动日不落帝国的形成D.英国议会改革由工人阶级发起【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三次议会改革可以看出英国中等阶级、工人阶级、成年男性获得了选举权,这后面英国的政治民主范围逐渐扩大,B项正确;材料无法表明英国议会改革推动文官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英国议会改革推动日不落帝国的形成,排除C项;工业革命之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需要提高其政治地位于是发起议会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15.1881年7月2日,美国新任总统加非尔德在华盛顿的一座火车站道到一个没有得到满意官职的党内支持者刺杀,身受重伤,两个多月后不治身亡。加非尔德总统的遇刺事件推动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这说明()A.美国原有官员任用制度存在弊端B.美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C.文官制度有利于美国政府的稳定D.美国官员任用制度的改革受民众欢迎【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加菲尔德总统因分官不均遭到刺杀,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随即接任的总统切斯特·艾伦·阿瑟签署了《文官改革法》,美国文官制度由此建立。这也反映了美国原有官员任用制度存在弊端。文官改革势在必行,A项正确;英国才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因家,排除B项;文官制度确实能有利于美国政府的稳定但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C项;美国官员任用制度改革无法看出是否受民众欢迎,排除D项。故选A项。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1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A.国际关系民主化已经实现B.国际法未能解决国际争端C.国际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D.世界各国都禁止战争发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可知,一战后,规定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废弃战争权,1945年的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说明对于战争的爆发的遏制,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国际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C项正确;国际关系民主化已实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国际法未能解决国际争端,在材料中说明的信息不足,排除B项;当今世界各国仍有发生战争,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材料一面对周边众多民族,秦、汉王朝分设典客和大鸿胪,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秦王朝在西北地区设陇西、北地、上郡3郡,汉王朝则在向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酒泉等郡。边疆之郡县,既任命汉族的官员,谓之以流官治其土,又封少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谓之以土官治其民。鉴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边郡之税一般无定制定额,甚至可以减免,蛮夷首领也只需解纳土贡。为充实边郡,秦汉还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并通过联姻等方式与各民族缔结友好关系。——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材料二 《步辇图》唐蕃会盟碑(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片所反映的民族政策及其产生的意义。【答案】(1)①使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②主要采取和平方式治理③因俗因地而治(2)民族政策:和亲、会盟。意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及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社会文化上的交融,增强文化认同感。【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秦汉设机构、任命官员、减免赋税等措施可得出使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主要采取和平方式治理,根据材料“封少数民族首领为王、侯,谓之以土官治其民”可得出因俗因地而治。(2)政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步辇图》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体现了和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唐蕃会盟碑”反映的民族政策是会盟。意义: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反映的和亲以及会盟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及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社会文化上的交融,增强文化认同感。18.[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材料一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色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间、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材料二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 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中国共产党苏区与边区政权建设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共产党苏区与边区政权建设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政权建设的认识。【答案】(1)苏区背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边区背景: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巩固抗日根据地的现实需要。(2)不同之处:苏区政权代表工农及劳苦民众的利益,取消富农等阶层人员的民主权利具有革命色彩;陕甘宁边区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广泛参与的民主协商政权(或各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或社会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方针政策,政权建设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解析】【小问1详解】苏区背景:根据材料时间1934年,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这一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主席毛泽东,定都瑞金(中央苏区-瑞金县),以中国工农红军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被迫放弃中央苏区,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同月,组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统一领导中央苏区留守军民的斗争,可知自1927年起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边区背景:根据材料时间1941年,“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可知这一时期全面抗战爆发,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巩固抗日革命根据地,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 【小问2详解】不同之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次伟大预演。——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所以苏区政权代表工农及劳苦民众的利益,取消富农等阶层人员的民主权利具有革命色彩。自1937年5月起,边区开始进行不分阶级、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信仰、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民主选举,所以陕甘宁边区政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广泛参与的民主协商政权(或各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认识:1935年5月,中共西北特委组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治体制演变为联邦制。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抵达陕甘苏区。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变更对外名义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12月,中华苏维埃政权改国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宣布迁都延安。1937年9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更名“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22日,正式结束苏维埃国家政权形式,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中国工农红军部队相继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参加对日作战。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方针政策,政权建设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19.[现代世界的国际法]材料一《联合国宪章》是二战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宪法性文件,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正常运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保障,大国一致原则一直是维持国际政治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则。美英不顾安理会其他三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单方面对伊拉克动武,令安理会威信严重受损,人们开始怀疑联合国安理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法国、俄罗斯与美英在对伊动武上的分歧严重,安理会面临分裂的危险。——摘编自肖又贤《单边主义战争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破坏》材料二1982年第三次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合约为维护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和各国海洋权益规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改变了之前的海洋法只为少数大国服务的局面。1994年包括中国在内的近百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公约建立的国际合作机制将有利于推动防治荒漠化领城的国际合作,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防治荒漠化方面的国际法依据。——据王铁崖《国际法》、李铁成《联合国简明教程》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宪章的主要内容及其面临的挑战。(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法有何发展。【答案】(1)内容: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赋予安理会制裁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挑战:一些大国为了一己私利,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2)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解析】【小问1详解】内容:根据材料“《联合国宪章》是二战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宪法性文件”可知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根据材料“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正常运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保障”赋予安理会制裁权力;根据材料“大国一致原则一直是维持国际政治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则”可知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挑战:根据材料“美英不顾安理会其他三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单方面对伊拉克动武,令安理会威信严重受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些大国为了一己私利,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小问2详解】发展:根据材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分析国际法的内容变化及其作用可知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材料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选官制度变化与古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论题:中国古代的社会变迁推动选官制度的变化。论述:西周到春秋时期为奴隶社会,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采用世官制;春秋战国 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争霸战争的需要,形成了举荐、军功爵制的选官制度;汉朝大一统王朝建立并巩固后,举荐及军功爵制这种官员选拔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了,于是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应运而生。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魏晋时期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等级。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力量壮大,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为适应这一社会阶级的变化,隋唐统治者将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的新制度,宋元明清随着国家治理的需要对科举制不断完善。总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选官制度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随时代需要而变化。其他观点,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即可。例如:选官制度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中国历代极为重视官员的选拔,选官制度的变化既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又深刻地影响着时代。【解析】【详解】结合题目“就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古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可知论题的拟定要贴合材料和题目问法,可将论题设置为“中国古代的社会变迁推动选官制度的变化”。在进行论述时,要结合材料考虑,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和选官的制度。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标准及方法途径不尽相同(主要有德才、门第之分),但它们有相同的历史作用,即对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封建社会发展有着巨大作用。两汉时期,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实现,迫切需要一种使中央集权正常运作的选官制度,两汉时察举制度应运而生。但由于两汉时期尚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阶段,察举制作为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很不完备的。在经历了长期的分裂以后,隋唐统治者为了统治的长治久安,推行科举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选拔人才,并为以后历朝所沿袭。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宋元时期得到发展;明清时各种弊端日益显露。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度消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成 为一项愚民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写总结上,要使用唯物史观来来看待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选官制度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随时代需要而变化。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北省十堰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5 15:13:03
页数:14
价格:¥2
大小:2.9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