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学年第一学期嘉兴市八校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大致同一时期,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根据考察发现,两地出现了不同的栽培作物,分别为()A.小麦玉米B.玉米水稻C.小麦粟D.粟水稻【答案】D【解析】【详解】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大致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D项正确;从考古发现来看,距今4000年(一说在5000年)以前,小麦传入中国,所以A项中的小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玉米1531年传入中国。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中国的是广西,所以B项中的玉米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B项;从考古发现来看,距今4000年(一说在5000年)以前,小麦传入中国,所以C项中的小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并拥有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B正确;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排除;分封制的对象主要分为王 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因此C错误;周朝存在时间是前1046年—前256年,D排除。故选B。3.荀子说:德行必须与职位相称,职位必须与俸禄相称,俸禄必须与作用相称。从士以上就必须以礼乐制度去节制他们,对百姓就必须用法度去统制他们。这表明荀子A.强调社会等级和谐B.要求重构社会秩序C.注重维护伦理纲常D.主张实行礼法并施【答案】D【解析】【详解】“从士以上就必须以礼乐制度去节制他们,对百姓就必须用法度去统制他们”,这表明荀子礼法并施的思想,故D正确;社会等级和谐、重构社会秩序、维护伦理纲常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C错误。4.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图园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素朝()A.社会治安混乱B.刑罚严酷,人民摇手触禁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D.国民素质低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可得出秦朝以法家治国,主张严刑峻法,因此很多人成为囚犯,B项正确;从材料不能得出社会混乱,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法制观念程度,排除C项;材料与国民素质高低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司马迁的《史记》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B.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C.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D.《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著作,C项符合题意,选择C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是《黄帝内经》,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短暂实现全国统一的政权是()A.西晋B.东晋C.前秦D.北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A项正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短暂实现全国统一的政权是西晋,B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7.古代朝鲜的政治制度、日本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越南的科举制度多以唐制为蓝本。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唐人的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这反映出唐朝A.文化影响广泛B.民族政策开明C.政治制度先进D.崇尚阳刚力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的政治制度、服饰、体育活动等文化深深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可见唐朝文化影响广泛,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唐朝政府的政策,排除B项;政治制度只是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文化的影响力,而不是其文化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8.钱穆指出:元朝“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并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的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旨在说明A.行省官员由中央官担任B.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行中书省总揽地方政务D.行省推动了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并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的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可得出行省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的权力,故B项正确;AC项不是其主旨,排除;行省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皇权,排除D。 9.阅读下表,以下对郑和下西洋评价不正确的是()人物郑和哥伦布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航海次数7次4次每次航海的船只数最多时有船200多救,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最少3艘,最多17艘每次航行人数约2.7万-2.8万人最少90人,最多1500人A.时间长B.次数多C.促进了明朝经济的发展D.船队规模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内容只反映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不能体现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且郑和下西洋是朝贡贸易的内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有限,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0.清中期,出现了反对八股文和科举制,讽刺士子醉心功名的讽刺小说。其代表性作品是A.《水浒传》B.《西游记》C.《儒林外史》D.《红楼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中期的《儒林外史》,出现了反对八股文和科举制,讽刺士子醉心功名的讽刺小说,如选自其中的《范进中举》等,C项正确;《水浒传》是反映宋朝时期农民起义的小说,排除A项;《西游记》是反映玄奘西游求佛法的神话故事,排除B项;《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揭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二、选择题1(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样式多样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最主要的货币形式:还有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诗的刀币,以及受秦国影响铸造时间较晚的圆钱。这反映了当时赵国()A.手工业技术很发达B.具有工商立国思想C.积极从事争霸活动D.积极开展商贸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得出,赵国为了开展与其他诸侯国的商贸往来,铸了很多不同形制的货币,以满足对外商贸活动的需要,说明赵国积极开展商贸活动,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手工业发达,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工商立国的主张,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外贸,而不是争霸,排除C项。故选D项。12.秦权秦量是秦朝的权衡器和量器实物,出土地点分布极广,除秦国故地陕西、甘肃大量出土外,在山东、山西、江苏等地都有出土。秦权质地有铜、铁、陶三种,秦量有铜方升、铜椭量等,在其上有大量的秦朝诏令。秦权秦量的大量出土,反映了秦朝A.推行郡县制效果明显B.颁布律令长治久安C统一度量衡措施得力D.修筑驰道沟通南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权秦量是秦朝的权衡器和量器实物,出土地点分布极广”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秦权和秦量分布广,说明使用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力度大,C项正确;郡县制属于地方制度,秦权秦量属于统一度量衡的实物,排除A项;秦朝短暂而亡,而不是长治久安,排除B项;修筑驰道沟通南北强调交通的作用,但材料强调秦权秦量出土范围广,排除D项。故选C项。13.西汉前期,诸侯王掌握着封国内征收赋税、任免官吏、铸造钱币等政治、经济大权。贾谊主张“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得到汉文帝的重视,“分齐为六国,尽立悼惠王子六人为王;又迁淮南王喜于城阳,而分淮南为三国,尽立厉王三子以王之”。汉文帝的做法A.解除了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B.改变了汉高祖确立的地方制度C.为王国问题的解决积累了经验D.为诸侯叛乱的发生提供了借口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而推恩令的主要内容便是将原来诸侯国分为多个诸侯国,而材料中“分齐为六国”“分淮南为三国”措施,明显为推恩令积累了经验,C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贾谊的主张以及汉文帝的具体行动,汉文帝的具体行动仅涉及两个诸侯国,不能得出解决了王国问题的结论,王国问题的解决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排除A项;汉文帝的做法也并未改变汉高祖确定的“郡国二制并存”的地方制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景帝时期出现“七国之乱”,与汉文帝的举措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4.《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洛阳号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A.士族制度在洛阳地区得到了充分发展B.孝文帝改革推动洛阳经济文化的繁荣C.因洛阳长期处于战乱,人口被迫南迁D.孝文帝下令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结合所学,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都城迁到洛阳,并积极学习汉文化,使洛阳重新繁华起来,故B项正确;士族制度主要是在南方得到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未说明洛阳当时处于战乱之中,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孝文帝变革服饰,排除D项。故选B项。15.《元和郡县图志》载:“炀……通济渠……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河道的开通()A.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C.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D.淡化了社会门第等级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隋炀帝时期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唐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排除B项;京杭大运河需要大规模征调民夫服徭役,会激发社会矛盾,排除C项;科举制淡化了社会门第等级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16.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古代科技成果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孙思邈《千金方》②郭守敬《授时历》③李时珍《本草纲目》④裴秀《禹贡地域图》A.①②④③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孙思邈《千金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②郭守敬《授时历》是由我国元朝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等人编制而成的历法,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一大成就;③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④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为中国传统地图(平面测量绘制的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故④①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7.唐朝初年,尚书省的地位明显高于中书、门下两省,其实际最高长官尚书仆射为群相之首。贞观年间,唐太宗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的工作,又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长官同堂议事。这一调整()A.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B.扩大了任用宰相的范围C.充实了封建统治基础D.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太宗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的工作,又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长官同堂议事”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趋势,D项正确;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排除A项;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充实封建统治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8.金朝猛安谋克制规定,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凡猛安谋克户,平时从事“畋渔射猎”等生产活动,战时自带器甲,以猛安谋克为单位,编成军队,应征出战据此可知,这一制度()A.具有兵民合一的特色B.沿袭了唐宋政治制度C.有利于金朝统一全国D.不利于金朝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平时从事‘畋渔射猎’ 等生产活动,战时自带器甲,以猛安谋克为单位,编成军队”可知,金朝推行的猛安谋克制度规定平时从事捕鱼打猎活动,在战争时期编成军队,应征出战,这体现了猛安谋克制度具有兵民合一的特色,A项正确;金朝猛安谋克制度是兵民合一的制度,在唐宋时期没有该制度,排除B项;金朝并没有统一全国,排除C项;这一制度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金朝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9.下列关于辽宋夏金元的统治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辽的建立者契丹族与女真同族B.西夏的制度与北宋的制度保持一致C.金世宗在位时金朝进入鼎盛时期D.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天元,建立元朝【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时,金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大定之治”,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而不与女真同源,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夏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模仿北宋,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排除D项。故选C项。20.11世纪,宋王朝推行了一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选人用人等各个方面的社会变革运动。这场变革()A.缓解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B.强兵效果明显C.达到了富国的目的D.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1世纪,宋王朝推行了一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选人用人等各个方面的社会变革运动。”可知,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的信息,联系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达到了富国的目的,C项正确;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排除A项;通过“强兵之法”的推行,积弱局面得以缓解,北宋国力有所增强,但其强兵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北宋积弱的表现并未真正得到改变,排除B项;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免役法引起了扰民、损民的后果,并未真正减轻人民的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21. 新疆(古称西域)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13世纪晚期时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A.宜政院B.安西都护府C.西域都护府D.北庭都元帅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13世纪处于元代,根据所学,元朝在西北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西域军政事务。D项正确;A项管理西藏,排除A项;B项唐朝设立,C项汉代设立,排除BC项。故选D项。22.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由此可见,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君主专制C.改革中枢机构D.借鉴历代经验【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等信息可以看出,朱元璋认为宰相的存在威胁到皇权,从中可以看出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故答案为B项;从材料看不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改革中枢机构是朱元璋的措施,不是目的,排除C项;D项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借口,不是目的,排除。23.乾隆曾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然为之计及久远,非野无旷土,家有赢粮,未易享升平之福。”这反映了当时A.人口增殖带来社会危机B.土地兼并引发民众贫困C.中央集权激化社会矛盾D.自然经济出现解体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可知随着人口增多,有可能带来“非野无旷土,家有赢粮,未易享升平之福”的后果,说明人口增殖过多隐藏着社会物资不足的社会危机,故选A;根据“食之者众”可知乾隆皇帝担忧的是人口的增殖过多,而非土地兼并、中央集权,排除BC;自然经济出现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故选A。24.下表为明代经济发展简表(节选)。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史料出处明中叶以后“夏税一概征银,实起于隆庆中”赵翼《陔余丛考》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胡我琨《钱通》A.白银的货币地位被政府认可B.赋役征银加重了百姓负担C.银贵钱贱成为社会普遍现象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了松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简表可知,明中叶以后在征税、买卖当中,白银已经成为官府确定的主流货币,这表明白银的货币地位被政府认可,故选择A项;简表只是叙述了“夏税一概征银”这一现象,没有反映其影响,排除B项;银贵钱贱是指银两与制钱并行流通下,银与钱在流通中的比价失衡,导致人民手中的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商业的态度的变化,只是在规范货币的使用,排除D项。25.一位理学家说:“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面能,所谓良知也。”这位理学家是()A.黄宗羲B.王守仁C.顾炎武D.李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谓良知也”可得出是心学的主张,代表人物是王阳明,主张致良知,B项正确;ACD项是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批判理学,排除ACD项。故选B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小题15分,第27小题10分,第28小题10分,共35分)。26.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时代,未初时期的中央集权政策,消除了前代割据势力,有利于大一统王朝的发展,并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一刺史,负责对所辖各郡进行监察。随着时 间的推移,刺史的权力逐渐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扩张,州刺史获得军权,成为集军、政、财、监察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权力中心。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依据“山河形便”的原则。把全国300多个州划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域:玄宗开元年间,每道有图定一治所,这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到后来,唐朝出现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各蒂镇不听天子之命,相互攻伐不断。——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材料二:(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数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一一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末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美国学者墨菲(哑洲史)(1)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汉唐地方行政机构造成的弊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初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并简析其积极影响。(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文化角度说明“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答案】(1)汉朝州刺史的权力扩张,威胁了中央集权;唐朝道的权力的扩张,出现了外重内轻的局面,导致了藩镇割据。(2)措施:重用文臣;注重不同岗位之间相互牵制;冗官现象严重。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北宋统治的稳定,避免了地方割据等问题。(3)宋词的发展与繁荣;书画艺术的发展;理学的发展;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的“刺史的权力逐渐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扩张,州刺史获得军权,成为集军、政、财、监察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权力中心”可得出“汉朝州刺史的权力扩张,威胁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一中的“这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到后来,唐朝出现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各蒂镇不听天子之命,相互攻伐不断”可得出“唐朝道的权力的扩张,出现了外重内轻的局面,导致了藩镇割据”。(2)措施:根据材料二中的“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可得出“重用文臣”;根据材料二中的“ 长官之外另设‘通判’……陆续在各路设……四司”可得出“注重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之分析出“宋朝冗官现象严重”;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分析其积极影响。(3)分析宋朝文化上的自信和创造力,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宋词、书画、理学、科技等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7.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在我国古代,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历代统治者不断进行经济政策调整。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家底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汉武帝)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廷我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联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教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任法论奈何岁月人,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素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白居易集》卷2《重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变更制度”在经济层面的的三项具体举措。(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两税”的内涵。(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影响。【答案】(1)盐铁专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均输平准;(2)按土地和资产收税,分夏秋两季征收;(3)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经济方面实行盐铁专卖,由于富商大贾私人铸币、经营盐铁,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在经济方面,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还有均输平准;【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可得出,实行两税法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 户和客户,以当时的居住地,编入户籍;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可得出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8.清朝注重经略边疆,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基本版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从康熙十三年到康熙二十二年(1674一1683)间,噶尔丹几乎每年都派人与沙皇俄国相勾结…康熙十年准噶尔汗噶尔丹出兵占领了天山南路,将当地的“回部”(维吾尔族)首领阿布都什特扣押到伊犁,并对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康熙三十五年略尔丹被清廷击败,阿布都什特得以解脱,清廷护送其返归南疆叶尔羌,管辖南疆“回部”事务。——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疆域的“四至”。(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造成中国西北边疆不稳定的因素,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朝政府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所采取的措施。【答案】(1)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南至南海诸屿;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2)原因:噶尔丹叛乱;沙俄的侵扰;民族矛盾尖锐;措施:设置伊犁将军;设置哨所;【解析】 【小问1详解】根据地图的范围和所学可得出,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南至南海诸屿;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从康熙十三年到康熙二十二年(1674一1683)间,噶尔丹几乎每年都派人与沙皇俄国相勾结”得出噶尔丹叛乱;沙俄的侵扰;根据“并对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得出民族矛盾尖锐;措施:根据所学,乾隆在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下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5 15:11:06 页数:14
价格:¥2 大小:522.0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