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2学年第一学期杭州S9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其中属于浙江境内的是()A.红山文化B.良渚文化C.大汶口文化D.三星堆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山文化是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良渚文化分布于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三星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因此,良渚文化属于浙江境内,B项正确;ACD项不属于浙江境内,排除ACD项。故选B项。2.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A.早期农业的兴起B.私有制的产生C.畜牧养殖的影响D.国家开始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原始社会后期,富人、穷人居住房屋和墓葬中随葬品出现了明显区别,说明已经出现私有产品,出现贫富差别,私有制已经产生,B项正确;A项与材
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畜牧养殖的影响,排除C项;军队、法庭、监狱、政府等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3.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时期。对下图所体现的制度解读最合理的是()甲骨文中的“田”字A.农业使用青铜工具为主B.手工业的分工细密、货币流通广泛C.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D.有专门掌管奴隶和牲畜买卖的官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商和西周实行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其性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C项正确;这一时期农业工具是以骨制、木制等农具为主,只有少量的青铜农具,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官吏,排除D项。故选C项。4.西周时期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该制度()A.加强对地方的政治统治B.引发“国人暴动”事件C.王族是唯一的分封对象D.是最早奴隶制国家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是分封制。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地方的政治统治,A项正确;周厉王的暴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引发“国人暴动”事件;分封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分封制并不是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制度。BCD项不符合材料,排除BCD项。故选A项。5.威严而神秘的饕餮纹多见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以后,青铜器纹饰则呈现了富丽生动的画面,如宴乐、采桑、攻战等。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井田制的瓦解B.社会经济的发展C.列国纷争的结果D.周王室的衰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纹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对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青铜器纹饰由威严神秘走向富丽、生动,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B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井田制的瓦解,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国纷争”、“周王室的衰微”对春秋时期青铜器纹饰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项。故选B项。6.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的两个阶段是()①春秋②战国③前秦④后秦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东周的两个阶段是春秋和战国,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7.“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思想是()A.为政以德B.兼爱非攻C.主张变法D.道法自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商鞅认为,时代不同,治理国家的办法也不一样,并以夏商西周的兴亡为例证,反对因循守旧,主张改革变法,C项正确;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排除A项;墨子主张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项;老子提出“道法自然”,排除D项。故选C
项。8.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由此可见作者认为()A.百家学派开始交流B.统一逐渐成为共识C.西周制度毫无价值D.应该恢复西周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强调天子的重要性,统一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百家学派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天子的重要性,没有评论西周的制度,排除C项;D项应该恢复西周秩序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9.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指出:“自秦汉以来的____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空白处最合适填写的内容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C项正确;分封制会导致地方割据,排除A项;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三公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中央行政体制,并没有沿用到民国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10.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施政方针有重大调整,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取得显著效果。汉初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A.文景之治B.汉武盛世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汉初汲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恢复,社会安定,被称为“文景之治”。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不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B项;唐太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排除C项;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光武中兴,排除D项。故选A项。11.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汉武帝时在反击匈奴袭扰的战争后,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将领屡立战功,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由此可见汉武帝的治国策略是()
A.重视稳固边疆B.抑制工商业者C.确立主流思想D.削弱宰相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重用卫青和霍去病等将领反击匈奴袭扰,反映了汉武帝的治国策略是重视稳固边疆,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汉武帝重视稳固边疆的治国策略,未体现抑制工商业者、确立主流思想、削弱宰相权力等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12.两汉时期科技成就突出。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A.《九章算术》B.《四民月令》C.《黄帝内经》D.《本草纲目》【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C项正确;A项成书于东汉,是数学著作,排除;B项是西汉时期的农学著作,排除;D项是明朝李时珍的医药学著作,排除。故选C项。13.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最直接的作用是()A.促进江南开发B.推动政权更迭C.推动民族交融D.实现国家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周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交流频繁,推动了民族交融,C项正确;根据课本知识北方人口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排除A项;B项北方民族内迁带来的直接作用不包括推动政权更迭,排除B项;实现国家统一不属于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4.某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古代铜镜,上有铭文:“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大悔”“孝言之始孝为右”“居必忠必信”等。从这些铭文中无法确切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郡县制B.察举制C.铜镜制造于西汉D.宣扬儒家伦理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郡举孝廉州博士”可提取当时西汉推行郡县制和察举制,AB不符合题意;材料“孝言之始孝为右”体现的是对儒家思想的宣传,D不符合题意;
仅从材料信息是无法推出铜镜的制造准确时间,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15.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短暂统一。下列关于三国历史叙述正确的是()A.曹魏政权定都洛阳B.西晋灭蜀统一全国C.吴国得都江堰灌溉D.三分天下达二百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魏政权定都洛阳,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曹魏灭蜀,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都江堰坐落在西南四川成都平原,吴国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三国时间是220年——280年,排除D项。故选A项。16.“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了()A北方政权逐渐壮大B.民族矛盾加剧尖锐C.政权更迭频繁发生D.南方开发初见成效【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所给材料“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反映了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发展状况,这说明南方开发初见成效,D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政权逐渐壮大”、“民族矛盾加剧尖锐”、“政权更迭频繁发生”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7.图示是东晋时期统治阶层情况简表,据此可知东晋政治的特征是()在位皇帝掌权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籍贯元帝、明帝王导、王敦琅琊临沂(山东临沂)成帝、康帝庾亮、庾冰、庾翼颖川鄢陵(河南鄢陵)穆帝、哀帝桓温谯国龙亢(安徽怀远)孝武帝谢安、谢玄陈郡阳夏(河南太康)
A.完全汉化B.士族专权C.皇权无上D.政权更迭【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东晋时期掌权的是一些世家大族,这体现了东晋时期士族分享政权的现象,说明东晋时期士族专权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与汉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东晋时期士族专权的现象,不能体现皇权至上,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东晋时期士族专权的现象,不能体现政权更迭,排除D项。故选B项。18.记载北魏历史的《魏书》中有如下记载:“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下列属于“帝”的事迹的有()A.淝水之战B.凉州会谈C.雪夜访普D.迁都洛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可知,“帝”指的是孝文帝,孝文帝改革期间迁都洛阳,D项正确;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的一场战争;公元13世纪中期,藏族和蒙古族两位代表性的杰出人物萨迦班智达和阔端在凉州进行了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会谈,后世称为"凉州会谈"。凉州会谈在中国的民族关系史和藏、蒙民族史上都写下了厚重的一笔,它奠定了西藏并入中国版图的基础,并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文化格局;雪夜访普是指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走访大臣赵普商谈国事的故事。ABC项与孝文帝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9.这是一件北京故宫博物馆馆藏文物。这个作长途跋涉状的大食人俑是我们见证唐代丝绸之路上漫漫商队的一个缩影,形象而生动。该文物不能反映的唐代风貌是()A.中外交往B.商贸发达C.异域文化D.崇尚清谈【答案】D【解析】
【详解】图中的大食人俑见证了唐代丝绸之路,无法体现崇尚清谈,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交往,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丝绸之路可以看出当时商贸发达,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从这个人俑可以看出与阿拉伯的交流,体现了异域文化,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0.《新唐书》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为此唐朝政府实行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三省六部制D.均田制【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结合所学可知,租庸调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出现了两税法,B项正确,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政府官制,与赋税制度无关,排除C项;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排除D项。故选B项。21.下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变化比较。北方户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天宝元年(742年)户数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下降幅度(%)占全国户数比例(%)北方373665286688776.836.52南方3117624150654851.6863.48A.大兴土木B.黄巢起义C.安史之乱D.朋党之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天宝到元和年间,南北方户数都呈明显下降趋势,北方下降幅度更大,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安史之乱使北方地区社会动荡,C项正确;大兴土木不会导致北方户数大量减少,排除A项;黄巢起义爆发于87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朋党之争指朝臣官僚之间拉帮结派的斗争,不会导致北方户数减少,排除D项。故选C项。22.在唐代,凡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均要经由尚书省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中央各政令机关下达给地方州县的符、关、碟,也要经由尚书省发遣。该制度()
A.唐太宗时中央正式确立B.是中国政治制度重大变革C.体现了分权和制衡原则D.有效解决了统治集团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凡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均要经由尚书省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该制度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制衡原则,排除C项;“有效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23.《辽史·百官志一》中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部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由此可知,辽朝的制度建设特点是()A.崇文抑武B.因俗而治C.中央集权D.兵农合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可得出因俗而治,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北宋实行崇文抑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中央和地方关系,不涉及中央集权,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兵农合一指的是百姓既当兵又从事农业生产,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4.两宋时期经济较前代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出现了专业性的市场②南方普及稻麦复种制③主要的产粮区在苏湖④流行彩绘陶器釉里红⑤官方设榷场互市贸易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宋朝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①所述不符合题意。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②所述符合题意。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③所述符合题意。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釉里红,④所述不符合题意。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⑤所述符合题意。综上,②③⑤属于两宋时期经济发展变化的体现,C项正确;①④不属于两宋时期经济发展变化的体现,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25.下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其中空缺的位置应填入的是()
A.三司B.政事堂C.御史台D.通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朝在地方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D项正确;三司属于中央官职,专掌财政;政事堂是唐宋时期宰相集体议事的地方;御史台是东汉至元朝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ABC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BC项。故选D项。26.有学者认为,宋朝“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下列关于宋代社会的变化,叙述有误的是()A.宋朝的门第观念逐渐淡化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D.杂剧表演民间盛行流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认为宋代社会的变化对后来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社会变化包括宋朝的门第观念逐渐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等,杂剧表演民间盛行流传出现于元朝,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ABC项属于宋代社会的变化,排除ABC项。故选D项。27.“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这个史料可以证明,西夏王朝重视()A.学习汉族官制文化B.对外扩张开拓疆土C.保留少数民族制度D.民族平等政策治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夏的官制与宋朝相同,礼仪借鉴了唐宋朝制度,材料反映了西夏王朝重视学习汉族官制文化,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西夏对外扩张开拓疆土,排除B
项;材料强调西夏王朝重视学习汉族官制文化,而不是保留少数民族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民族平等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28.“蒙古、色目殴汉人、南人,不得回手。”“天下治平之时,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汉人、南人万中无一二。其得为者不过州县卑秩,盖亦仅有而绝无者也。”该材料旨在说明蒙古统治()A.实行边疆和内地一体化制度B.存在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C.加强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D.依赖汉人制度进行国家治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元朝实行四等人制,汉人和南人受到蒙古人和色目人的不公正待遇,说明蒙古统治存在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边疆和内地一体化,排除A项;蒙古统治政策不利于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蒙古统治依赖汉人制度进行国家治理,排除D项。故选B项。2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论述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学派的时候,指出“部分儒者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部分儒者”有可能是()①程颢②朱熹③陆九渊④王阳明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部分儒者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可知,程颢和朱熹属于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推动了儒学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陆九渊和王阳明属于心学的的代表人物,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30.睡虎地秦简记载:“御中发徵(徭役),……其得殹(也)及诣水雨,除(免除)。”而《史记》记载:“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这种差异最能说明A.《史记》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莫衷一是C.史料的运用需要甄别D.竹简与文献形成证据链【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对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记载存在着差异,说明史料的运用需要甄别,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贬抑秦始皇的意思,排除A;BD项表述错误。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5分,32题10分,33题15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促进了深耕细作,加快了荒地开垦。同时,吴国邗沟、秦国岷江水利工程、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灌溉技术、施肥技术的进步和一年两熟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材料二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审分》材料三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许多国家掌握政权。他们为了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建立封建政治和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如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主张“尽地力之教”,发展生产;颁布《法经》。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中外历史纲要》上P13问题探究(1)指出材料一中“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的直接推动因素。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2)概括材料二的历史现象。简要概述材料一与材料二所示的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成为风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各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时代背景及其效果。【答案】(1)直接推动因素:冶铁技术出现,铁质农具开始使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荒地开垦;农业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灌溉、施肥等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兴修等。(任意3点)(2)历史现象:公田不治,私田开垦。随着生产力发展(耕作技术进步),旧有生产关系遭到破坏。(3)时代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社会经济获得重大发展;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士”阶层崛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变法运动成为一股潮流。(任意2点)效果:从政治、经济上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加速了各国封建化的进程,使国力强盛,推动社会转型。【解析】【详解】(1)直接推动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冶铁技术出现,铁质农具开始使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根据材料“战国时期……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促进了深耕细作,加快了荒地开垦”可知,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荒地开垦;根据材料“同时,吴国邗沟、秦国岷江水利工程、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灌溉技术、施肥技术的进步和一年两熟技术
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可知,农业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灌溉、施肥等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兴修等。(2)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可知,公田不治,私田开垦。关系:根据材料“战国时期……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促进了深耕细作,加快了荒地开垦”“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可知,随着生产力发展(耕作技术进步),旧有生产关系遭到破坏。(3)时代背景:根据材料“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许多国家掌握政权。他们为了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建立封建政治和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变法运动成为一股潮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社会经济获得重大发展;新兴“士”阶层崛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效果:根据材料“他们为了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建立封建政治和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可知,从政治、经济上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速了各国封建化的进程,使国力强盛,推动社会转型。32.“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古代王朝都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材料二此制(指科举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士族和寒族)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学而优则仕的认同)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钱穆《国史大纲》(1)指出材料一中西晋所实行的选官制度的名称和创立者。结合所学概括其弊端。(2)概括材料二作者的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对国家治理起到的积极作用。【答案】(1)制度名称:九品中正制。朝代:曹丕弊端: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以门第为选官标准不利于选拔人才。(2)观点:科举制能够为国家治理选拔真正的人才。积极作用:科举制使出身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寒门庶族的地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社会读书风尚。(任意2点)【解析】
【小问1详解】制度名称:根据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可分析出九品中正制。朝代: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曹丕。弊端: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以门第为选官标准不利于选拔人才。【小问2详解】观点:根据材料“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可分析出科举制能够为国家治理选拔真正的人才。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分析出科举制使出身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寒门庶族的地位);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根据材料“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可分析出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可分析出有助于社会读书风尚。(任意2点)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利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据《史记》《汉书》整理材料二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三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的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P58(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列举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政府对边疆各族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唐朝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国家的作用。(3)根据材料,写出▲处对应的内容。结合所学指出“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实现的制度保障,并概述元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答案】(1)事件:筑长城;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在河西走廊设立四郡;派张骞出使西域。(2)特点:武力征服和怀柔政策相结合,但怀柔为主;政治控制和边疆开发(经济发展)相结合。作用: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唐政府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任1点)(3)填空:回回制度保障:行省制度。其他措施:修筑驿道,设立驿站,分设急递铺;设宣政院管理吐蕃;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任3点)【解析】【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可知,筑长城;根据材料“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可知,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河西走廊设立四郡;派张骞出使西域。(2)特点:根据材料“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力征服和怀柔政策相结合,但怀柔为主;根据材料“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控制和边疆开发(经济发展)相结合。作用:根据材料“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唐政府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等方面分析。(3)填空:根据材料“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可知,▲处对应的内容是回回。制度保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实现的制度保障是行省制度。其他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巩固统一措施包括修筑驿道,设立驿站,分设急递铺;设宣政院管理吐蕃;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