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卷(满分100分,60分钟完成。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一)历史的空间(26分)1.旧石器时代元谋人活动的遗址位于地图中的()处附近。A.DB.HC.MD.N【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元谋人活动的遗址位于云南,即地图中的M处附近,C项正确;其它三处均非元谋人的活动区域,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2.在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主要盛行于地图中的()处附近。A.AB.HC.ID.P【答案】B【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主要盛行于黄河下游今山东一带,即地图中的H处附近,B项正确;其它均非大汶口文化分布区域,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3.下列王朝中,都城不在F处附近是()。A.西周B.西汉C.东晋D.北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定都建康即今南京,都城不在西安即图中F处附近,C项符合题意;西周、西汉和北周均定都在图中F处附近,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4.在春秋战国的大部分时期中,位于J处附近的重要诸侯国是()。A.秦国B.楚国C.齐国D.燕国【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的大部分时期中,楚国位于图中的J处附近,B项正确;秦国、齐国和燕国都不在图中J处,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5.在历史上,曾有多个少数民族活跃于地图中B处附近,他们的兴衰也与中原地区的历史息息相关。下列对他们活跃于这一地区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匈奴→鲜卑→突厥→回纥B.匈奴→突厥→回纥→鲜卑C.突厥→回纥→匈奴→鲜卑D.鲜卑→突厥→匈奴→回纥【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历史上,活跃于地图中B处附近曾有多个少数民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匈奴→鲜卑→突厥→回纥,A项正确;其它排序均不符合史实,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6.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称“六朝”的六个政权定都于地图中的()处附近。A.EB.GC.KD.P【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称“六朝”的六个政权定都于今天的南京,即地图中的K处附近,C项正确;其实三处均非南京所在地理位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7.三国时期,以“汉”为国号的政权定都于地图中的()处附近。 A.GB.HC.ID.J【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政权以“汉”为国号,定都于成都即地图中的I处附近,C项正确;其它三处均非蜀汉汉都城所在,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8.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南汉位于地图中的()处附近。A.CB.EC.HD.N【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南汉位于两广地区,即地图中的N处附近,D项正确;其它三处均非南汉的统治范围,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9.稳定民族关系,巩固国家边疆是中国古代王朝重要的统治问题。请将下列措施与地图中的地理位置相对应。 措施对应地点秦代在该地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代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后在该地设置南海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汉在该地设置河西四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该地军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代册封该地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M,N,E,A,D【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元谋人活动的遗址位于云南,即地图中的M处附近,C项正确;其它三处均非元谋人的活动区域,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主要盛行于黄河下游今山东一带,即地图中的H处附近,B项正确;其它均非大汶口文化分布区域,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定都建康即今南京,都城不在西安即图中F处附近,C项符合题意;西周、西汉和北周均定都在图中F处附近,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的大部分时期中,楚国位于图中的J处附近,B项正确;秦国、齐国和燕国都不在图中J处,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历史上,活跃于地图中B处附近曾有多个少数民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匈奴→鲜卑→突厥→回纥,A项正确;其它排序均不符合史实,排除BCD三项。 故选A项。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称“六朝”的六个政权定都于今天的南京,即地图中的K处附近,C项正确;其实三处均非南京所在地理位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刘备建立政权以“汉”为国号,定都于成都即地图中的I处附近,C项正确;其它三处均非蜀汉汉都城所在,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南汉位于两广地区,即地图中的N处附近,D项正确;其它三处均非南汉的统治范围,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的西南夷即云、贵一带,在图中的M处;秦代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后在广东地区即图中N地设置南海郡,西汉在该地设置河西走廊即图中E处设置河西四郡,西汉在图中A处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新疆在内的西域地区的军政,唐代册封的渤海郡王,主要活动在东北地区,即图中的D处,故表格中的中国古代王朝稳定民族关系,巩固国家边疆的措施对应区域依次为M,N,E,A,D。(二)政制的改易(26分)10.为了保证中央的权威,对地方的治理是政治制度的重要部分,学习小组做了如下表格,请将中央治理地方的制度与其所对应的时代相匹配。(每空填写一个序号)①商代②西周时期③秦代④西汉初年⑤汉武帝时期⑥唐中后期地方治理制度所处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利用金字塔型结构加强对地方统治郡县与分封在地方并行,皇帝分封功臣或同姓贵族为诸侯王内外服制,区别管理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与其他方国和部族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巩固国防,后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全国推行郡县制,中央任免和考核主要地方官员划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部,分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员【答案】②④①⑥③⑤【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利用金字塔型结构加强 对地方统治;西汉初年郡县与分封在地方并行,皇帝分封功臣或同姓贵族为诸侯王;内外服制是商代管理地方的制度;唐朝中后期,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巩固国防,后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全国推行郡县制,中央任免和考核主要地方官员是秦朝的地方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划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部,分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员,所以与表格中描述的中央治理地方制度相对应依次为②④①⑥③⑤。11.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上,保持皇权在中央的专制地位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秦代设置了三公九卿来辅佐皇帝组成中央政府,其中“三公”包括()。A.司徒、司马、司空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中书令、尚书令、侍中D.宰相、枢密使、三司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代中央政府中辅佐皇帝“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项正确;司徒、司马、司空并非秦朝三公名称,排除A项;中书令、尚书令、侍中为唐朝三省长官名称,排除C项;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为宋代中央官职,排除D项。故选B项。12.虽然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以往往皇权为中心,但很多时候皇权也会因为一时具体的政治局势而旁落。东汉时期,在中央影响皇帝掌握权力的主要力量是()。(单选)A.外戚与宦官B.豪强地主C.朝廷文官群体D.功臣与诸侯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在中央影响皇帝掌握权力的主要力量是外戚与宦官,A项正确;豪强地主为地方势力,不对皇帝造成直接威胁,排除B项;朝廷文官群体并非影响皇权的主要力量,排除C项;诸侯王为西汉时期影响中央集权的势力,排除D项。故选A项。汉朝在政治制度上大体继承了秦朝,同时又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学习小组为了厘清这一过程,找到了如下几则材料。材料一:三公称曰冢宰,王者待以殊敬,在舆为下,御坐为起,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范晔《后汉书》 材料二:武帝从贤良文学或上书言事的人当中,先后拔用了严助等人,在他们的本职以外,另给侍中、常侍等加官,让他们出入禁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武帝还用宦官为中书,掌尚书之职,比用士人更为得心应手。这些人在皇帝左右,逐渐在宫内形成一个决策的机构。——吕思勉《秦汉史》材料三: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名,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指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范晔《后汉书》注:《后汉书》为南朝宋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述东汉史事的史书。吕思勉编写的《秦汉史》成书于1947年。13.根据三则材料,概括从西汉到东汉这一时期丞相与尚书的地位的变化过程。1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答案】13.地位的变化:汉初丞相受统治者尊重,权力大,地位极高,汉武帝时,地位和权力明显下降,到东汉前期,有名无实,不再有决策权,成为虚职;汉武帝时期,尚书开始参与决策;东汉初年,尚书台成为国家重要中枢机构,参与决策军国大事,地位比丞相重要。14.原因:为加强皇权,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吸取前代统治教训;防范权臣擅权;分化相权,削弱相权;选拔亲信参与决策。【解析】【详解】(1)地位的变化:综合材料一中“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材料二中“(汉武帝让亲信)出入禁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和材料三中“(光武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指尚书台)”等信息可知,西汉初丞相受统治者尊重,权力大、地位高,汉武帝时,丞相地位、权力明显下降,到东汉前期,丞相有名无实,不再有决策权,成为虚职;综合材料一中“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材料二中“(汉)武帝还用宦官为中书,掌尚书之职”“在皇帝左右,逐渐在宫内形成一个决策的机构”和材料三中“(光武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指尚书台)”等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尚书开始参与决策,东汉初年,尚书台成为国家重要中枢机构,参与决策军国大事,地位比丞相重要。(2)原因:综合材料二中“武帝从贤良文学或上书言事的人当中,先后拔用了严助等人”,材料三中“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丞相和尚书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有,统治者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汉代统 治者吸取前代统治教训,防范权臣擅权,分化相权,选拔亲信参与决策。(三)经济的发展(24分)15.中国古代先民在()左右能够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牧业,生活逐渐稳定。A.公元前一万年B.距今约一万年前C.公元前五千年D.距今约五千年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先民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左右能够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牧业,生活逐渐稳定,B项正确;其它时间不符合史实,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6.在商和西周时期,农业工具的主要材质是()。A.木B.青铜C.铁D.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商和西周时期,农业工具的主要材质是木、石、骨、蚌,A项正确;商和西周时期,青铜农具很少,铁、银农具尚未出现,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7.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的重大发展不包括()。A.冶铁技术出现B.开始推广井田制C.牛耕得到推广D.水利工程广泛修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始推广井田制是在商周时期,并非春秋战国时期,B项符合题意;冶铁技术出现、牛耕得到推广和水利工程广泛修建均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8.秦汉时期,王朝中央政府对待民间工商业的主流态度是()。A.支持鼓励B.放任自由C.抑制打击D.严令杜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商和西周时期,农业工具的主要材质是木、石、骨、蚌,A项正确;商和西周时期,青铜农具很少,铁、银农具尚未出现,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9.魏晋南北朝时期,厉行改革,促进北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君主是()。A.拓跋宏B.司马炎C.刘裕D.孙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厉行改革,促进北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A项正确;司马炎建立的西晋是全国统一王朝,排除B项;南朝刘宋皇帝刘裕和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并未统治黄河流域,与北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无关,排除CD两项。故选A项。20.晚唐人皮日休曾在诗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其中“此河”指的是()。A.开通大运河B.清理黄河C.开发长江D.修建郑国渠【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晚唐人皮日休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评价,A项正确;材料诗句与清理黄河、开发长江和修建郑国渠均没有关系,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1.下列选项中属于唐代经济领域重要成就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耕犁的改进与定型C.全国货币的统一D.政府垄断盐铁产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耕犁技术的定型,B项正确;蔡伦改进造纸术发生在东汉时期,排除A项;全国货币的统一是在秦朝时期,排除C项;西汉汉武帝开始,中央政府垄断盐铁产销,排除D项。故选B项。22.下列历史时期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空前繁荣的是()。A.秦始皇时期B.汉文帝、景帝时期C.唐贞观年间D.唐开元年间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开元年间,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开元盛世,D项正确;秦始皇时期暴政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汉文帝、景帝时期是封建经济的恢复时期,排除B项;唐贞观年间社会尚未出现空前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23.记载南朝宋时期的史书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如下的描述: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注:关门),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半,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注: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项,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注:即鄠县与杜陵,是汉唐时代靠近首都长安的近畿之地)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概括当时社会经济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答案】表现:江南农业发展,良田开发,人口增长,年有余粮,城市和工商业发展,江南在全国影响力增强。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相比北方更为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解析】【详解】表现:根据材料中“氓庶繁息”“余粮栖亩”“一岁或稔(注: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可知,江南农业发展,人口增长,良田开发,年有余粮;根据“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城市和工商业发展,江南在全国影响力增强。原因:根据材料中“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户不夜扃”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可知,魏晋时期,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的原因主要有,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相比北方更为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四)思想的流变(24分)思想的演变是时代发展的写照,进步的思想也引领了时代前进的道路。24.请将表格中的言论与其作者相匹配(每空填写一个序号) 言论作者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夏殷不易礼而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①老子②孔子③孟子④商鞅⑤董仲舒⑥司马迁【答案】⑤⑥②④③①【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主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的言论;孔子发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呼吁;“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老子的观点,故表格中对应的数字依次为,⑤⑥②④③①。材料一:王道和霸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见秦孝公时,先是讲述了上古理想的帝王统治之道和以仁义统治天下的王道,秦孝公不感兴趣。后又讲述了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霸道,秦孝公才“意欲用之矣”。材料二:汉代的儒生往往将秦的暴政视为霸道的典型代表。文帝时期重要的儒生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亡的教训时评论道“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材料三:汉宣帝是汉武帝刘彻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据《汉书·元帝纪》记载,其在位时太子喜好儒家思想并建议宣帝采用,对此宣帝批评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25.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何秦孝公为何对“霸道”理论尤为感兴趣。26.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贾谊和汉宣帝对王道与霸道问题态度的不同。27.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宣帝提出的“霸王道杂之”这一理念的看法。 【答案】25.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和大变革的时代;诸侯间战争频繁;秦国为诸侯国中较落后的国家;商鞅提出的霸道主张,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顺应了秦孝公消灭异己,强化统治,强民强军强国和武力扩张的要求。26.不同:贾谊批判秦朝暴政,肯定王道,反对霸道;汉宣帝认为王道和霸道应结合使用,不能迷信王道。27.看法:西汉初年,吸取秦朝教训,不再迷信霸道,采用黄老思想;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等思想,发展了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汉代统治者定为统治思想,汉宣帝霸王道杂之的理念,体现了封建统治理念发发展,反映了儒学具有包容性和政治张力。【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商鞅)讲述了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霸道”,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和大变革的时代,诸侯间战争频繁,秦国是诸侯国中较落后的国家,商鞅提出的霸道主张,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顺应了秦孝公消灭异己,强化统治,强民强军强国和武力扩张的要求。2,不同:根据材料二中“文帝时期重要的儒生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亡的教训时评论道‘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可知,贾谊批判秦朝暴政,肯定王道,反对霸道;根据材料三中“(汉宣帝认为)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可知,汉宣帝认为王道和霸道应结合使用,不能迷信王道。3,看法:综合“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秦汉时期治国理念发展的主客观原因等方面分析,辩证评价汉宣帝的理念,可得出,西汉初年的统治者吸取秦朝教训,不再迷信霸道,采用黄老思想,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等思想,发展了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了汉代统治者定为统治思想,汉宣帝霸王道杂之的理念,体现了封建统治理念发发展,反映了儒学具有包容性和政治张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5 15:11:05 页数:13
价格:¥2 大小:151.9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