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常德市一中2022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历史(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研究发现的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元谋人和北京人很好的支撑了这一论点。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考古发掘D.学术论著【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是指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考古发掘属于第一手史料,也是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最直接的史料,C项正确;神话传说真实性较低,需要其他史料来佐证,不是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排除A项;史书记载、学术论著属于第二手史料,带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不是不是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排除BD两项。故选C项。2.在古代社会中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种金字塔型等级结构的制度是()A.内外服制度B.分封制度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B项正确;内外服制度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是唐朝的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排除C项;科举制度是隋唐之后的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3.战国时期,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墨子提出统治者要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A.儒家民本思想成为主流B.各学派思想逐渐融合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答案】C 【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孟子还是墨子和管子等其他诸子学派都强调民众应该获得相应的生活、生产资料,这可以说明当时富民利民的观念在当时颇受诸子重视,C项正确;以民为本强调的是统治时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材料没有提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诸子思想的融合,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诸子提倡富民利民,无法说明政府在政策上支持重农,支持农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4.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采取的关键措施是()A.设立三公九卿B.确立皇帝制度C.建立户籍制度D.推广郡县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在皇帝制度下,皇帝一人无法包揽全国政务,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户籍制度解决的不是政务繁多的问题,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郡县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不属于中央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5.汉武帝时期颁布并推行了盐铁官营、统一铸币和均输、平准等诏令。这些诏令的颁行意在()A.促进社会经济发展B.增加百姓赋税负担C.扩大商品交换范围D.掌控经济加强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盐铁由政府垄断生产和销售;改革币制由中央统一铸币,推行均输平准由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汉武帝颁布这些诏令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加强中央经济集权,D项正确;汉武帝的这些作为在客观上肯定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题目设问角度是主观目的,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盐铁官营、统一铸币和均输、平准”这些措施主要针对的是商人而非底层百姓,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排斥C项。故选D项。6.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A.百家争鸣出现B.东汉走向衰亡C.民族政权井立D.藩镇割据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外城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逐渐走向衰亡,B项正确;A项出现在战国时期,排除A项;C项出现在两宋时期,排除C项;藩镇割据形成局面出现在唐朝中后期,排除D项。故选B项。7.下表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一些状况。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领域发展的状况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C.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D.南方民族交融现象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A项正确;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并不是其主要的因素,排除BC项;民族交融现象之前就已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8.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时期采用的选官制度分别是()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C.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之后的两汉采用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主要看家世,隋唐时期采用科举制,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9.唐朝虞世南称隋文帝“克定江淮,一同书轨,率士黎庶,企仰太平”,其意在称赞隋文帝 ()A.修建驰道B.实现国家统一安定C.统一文字D.出兵收复江淮失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克定江淮,一同书轨,率士黎庶,企仰太平”是指隋文帝的贡献,它赞扬了隋文帝实现国家统一安定,B项正确;修建驰道属于秦朝,排除A项;C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项。故选B项。10.《大唐六典》,简称《唐六典》,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官修的行政法典。它记载了唐朝前期的官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下列选项属于《唐六典》主要内容的是()A.南北面官B.天可汗C.六部D.两税法【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它记载了唐朝前期的官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可知《唐六典》主要是记载的是唐朝抢七的官职,而只有六部是唐朝的官制,C项正确;南北面馆属于辽代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天可汗是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排除B项;两税法是唐朝的税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所示是河北省涿州市唐代慕葬中出土的1枚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金币。该金币重10克.直径为1.8厘米,厚度为0.8毫米。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倭马亚王朝A.与唐朝的经贸往来频繁B.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C.与唐朝存在经济的交流D.成为地跨亚欧的帝国【答案】C【解析】 【详解】唐代墓葬中出土了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的金币,这说明当时两国之间存在经济交流,C项正确;材料只能证明两国存在经济交流,无法证明两国经济交流频繁,排除A项;通过金币无法判断出倭马亚王朝的政治体制和地域范围,排除B、D项。故选C项。12.“他在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他在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专研佛经多年,他的事迹写进长篇小说《西游记》”。他是()A.法显B.玄奘C.鉴真D.空海【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是唐朝时期的高僧,主要成就是西行天竺求取佛法,促进了中印交流,B项正确;法显是魏晋时期的高僧,排除A项;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排除C项;空海是日本的留学僧,排除D项。故选B项。13.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A.促进阶层流动B.强化中央集权C.推动教育发展D.加强思想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并结合所学可知赵匡胤的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科举制有利于促进阶层流动,排除A项;赵匡胤的措施主要是政治领域的集权措施,并没有涉及教育发展、加强思想控制等信息,排除CD项。故选B项。14.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A.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B.减轻了人民负担C.造成财政状况日益恶化D.实现了富国强兵【答案】A【解析】【详解】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A项正确;由于用人不当,王安石变法的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积贫积弱的局面,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并未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项。故选A项。 15.司马光在给王安石写信时说道:“……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更、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意在A.赞扬变法措施彻底B.揭露变法失败根源C.说明变法毫无成效D.批判变法操之过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更、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可知,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操之过急,措施不当,导致社会混乱,D项正确;司马光意在批判变法操之过急,而非赞扬变法措施彻底,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新法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到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取得一定成效,但材料要表达的是司马光批判变法操之过急,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6.中国古代某一政权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又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这一政权是()A.辽朝B.金朝C.西夏D.元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叫作猛安谋克的女真民族管理系统,B项正确;辽朝、西夏、元朝与材料“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7.元朝统治岁月是短暂的,但是这个王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元朝的历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B.元朝在地方设立行省进行管辖C.设宣政院管辖台湾地区D.元灭北宋,统一全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设立行省进行管辖是历史事实,B项正确;成吉思汗是蒙古政权的创立者,元朝的开国皇帝是忽必烈,排除A项;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西藏而非台湾,排除C项;灭掉北宋的是金朝,排除D项。故选B项。 18.商人之间在大额交易时,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日渐增多。这反映出宋代()A.文化生活丰富B.手工业的兴盛C.商品经济繁荣D.边界贸易兴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克服了金属货币不便携带的缺点,便利了长途贩运和大宗交易,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繁荣,C项正确;纸币的使用与文化生活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项;纸币的使用不能直接体现手工业的兴盛,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边界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19.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据此可知,宋朝时期()A.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B.经济重心南移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基层市场涌现【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国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社会成员身份无关,排除C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0.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政府规定:婢仆与商人、佃农均为编户齐民。这反映了A.家世门第观念逐渐淡化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D.商品经济得以繁荣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宋代政府将婢仆与商人、佃农均划为编户齐民,这说明当时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到世家大族,无法体现出家世门第的观念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国家对百姓的控制加强,排除C项;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加强,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1.(北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先生语五》记载:“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其求理的方法是 A.致良知B.内心反省C.心即理D.格物致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程颢、程颐”“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可知反映的是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求理方法是格物致知,D项正确;致良知是王阳明的求理方法,排除A项;内心反省是陆九渊的求理方法,排除B项;C项是陆九渊的心学本体,排除。故选D项。22.宋元时期,文学艺术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繁荣景象,如宋代的词、话本、元杂剧、散曲等众多的文学表现形式。宋元文学艺术的繁荣A.促进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于世界B.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C.使文学艺术形式推广到全世界D.推动政府实行“重文轻武”国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宋代的词、话本、元杂剧、散曲等众多的文学”均属于世俗文学,结合所学可知,世俗文学的发展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宋元文学的繁荣,并没有关于宋元科技的描述,况且材料也没有进行比较,不能得出中国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A项;“推广到全世界”的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和“重文轻武”的国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3.下图为某几个朝代的中枢机构简化图。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汉代的中外朝制度;②是元朝的中书省制度;③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④是明朝的内阁制度。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是③①②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24.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都由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这反映了明朝A.强化君主专制B.整治官场腐败C.封建体制僵化D.皇权渐趋衰落【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都由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体现了对臣民监察的加强,这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故A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仅强调了加强对臣民的监察,并没有重点强调监察的目的是整治官场腐败,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的影响,并不能得出封建体制僵化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A项。【点睛】25.1757年,新疆大小和卓兄弟集众数十万叛乱,举兵反对清朝中央政府。叛乱被平定后,清朝为更有效管理新疆军政事务,在此设立了()A.伊犁将军B.西域都护府C.安西都护府D.驻藏大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在新疆的管理措施是设立伊犁将军,A项正确;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排除B项;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时期,排除C项;驻藏大臣是对西藏的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题(本题包括2小题,26题18分,27题20分,共38分)26.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北宋前期,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 铜钱并行的货币。材料三: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一所引谚语,宋代哪两个地方已成为重要的粮仓?(2)材料二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纸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地方: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2)地区:四川。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3)机构:市舶司。原因:政府重视和鼓励;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展;造船航海技术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等。【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苏湖熟,天下足”可得出南宋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地方:根据“苏湖熟,天下足”。可得出是指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小问2详解】地区:根据所学,北宋在四川出现了交子。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原因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小问3详解】机构: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原因:根据“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有政府重视和鼓励;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展;造船航海技术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等。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材料二: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三: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的设置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答案】(1)秦始皇,统一中国。(4分)(2)辅助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2分)汉武帝设立中朝与外朝对抗;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6分)(3)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3分)(4)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3分)【解析】【分析】略【详解】(1)根据“六王毕,四海一”。可得出答案。(2)结合所学可得出宰相的职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第二问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答案。(3)结合军机处的职能及作用回答。(4)结合材料的信息并根据所学,可从中央集权的加强,皇权的加强这两个角度概括。三、论述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秦汉时期出现较多的词汇:秦半两钱;蒙恬;汉承秦制;郡县制;西域都护;盐铁官营;张骞;凿空;刺史;编户齐民;田庄;五铢钱;大秦王安敦;霍去病;甘英;文景之治;“推恩令”;丝绸之路。请从材料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提炼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选词:郡县制、“推恩令”、刺史。论题:秦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和考核,对巩固发展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汉承秦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又兼有封国制,封国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为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汉武帝分全国为13州,分设刺史,代表中央,巡视监 察地方,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总之,这些举措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解析】【详解】此题是开放式试题。根据问题要求,选择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并提炼主题,结合所学,可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等角度提炼主题,例如秦朝的秦半两钱、蒙恬和郡县制都反映出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郡县制、“推恩令”、刺史三个词语反映了秦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蒙恬、张骞、霍去病反映了秦汉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大秦王安敦、甘英、丝绸之路反映汉朝的对外交往。张骞、凿空、丝绸之路反映中西交流的历史。论述:要从拟定主题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加以阐述,做到史论结合、史实正确和充分、逻辑清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5 15:11:03 页数:12
价格:¥2 大小:622.1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