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二历史试题命题学校:重庆市实验中学校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亲,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邦国,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据此可知,分封制()A.强化了等级秩序B.巩固了西周统治C.扩大了地方权力D.瓦解了贵族政治2.表1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铸造情况。这一变化()表1时间货币铸造地点春秋时期晋国和东周王畿所在的“三河”之地战国中期三河地区原生区域基础上,向东延伸到滨海的故齐境内,向南达江淮间的荆楚,向北更达燕赵长城以南A.反映了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B.体现货币走向统一的趋势C.促进了赋役制度的日益完善D.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3.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清朝从城市到农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宗族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B.乡村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C.中央政府对乡村社会直接管控D.基层社会治理的日趋严密4.北魏早期,祭祀以自然崇拜和女性祖先为主。孝文帝执政后改革传统祭祀制度,华夏圣君日益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并与儒家先贤共同成为祭祀的主要对象。这一改变意在()A.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C.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D.变革传统的社会习俗 5.北魏孝文帝改革租调制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这一规定旨在()A.促进人口增长B.减轻农民负担C.限制土地兼并D.打击豪强地主6.表2唐开元九年(721年)敦煌地区部分农户实际授田情况表农户实际授田(亩)应授田(亩)占应授田比例赵玄义115221.2%于善意2816117.4%杜克生4020119.9%这说明当时()A.土地兼并情形严重B.边疆商贸经济兴盛C.经济格局出现变动D.赋税制度发生变化7.王安石变法时,将青苗法推行的效果作为考核和奖惩地方官员的依据,甚至向下级官员下达贷款指标,全然忘了自己制定的百姓“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的原则。该做法()A.表明青苗法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导致变法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C.促进政府的财政收入持续增长D.说明王安石等人缺少从政经验8.1370年,明政府设立惠民药局,在各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同时,明政府还下令设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之人。明政府的这些举措旨在(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B.加强基层社会管理C.维持社会秩序稳定D.促进社会公平公正9.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制度。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比例分别为55%、35%和10%。由此可见()A.明朝的科举制走向衰落B.明朝中央集权得到强化C.分卷制度相对公平合理D.录取比例反映经济水平10.明代的内阁,阁臣无定员,入阁的品级无限制,简派阁臣的方法也无严格规定,或皇帝钦命,或录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密荐,或由吏部九卿科道官会同推举,或经推举后,由皇帝拈阄选定。以上材料从本质上说明(  ) A.封建制度下行政效率日益降低B.内阁并非法定的行政中枢C.群策群议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官员的权势过大制约皇权11.据记载,从晚明时期到清朝中期,共有约500名耶稣会士来华,下表主要表明(  )传教士活动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与李之藻合译《同文算指》。引进西方算术知识罗雅谷和徐光启翻译了阿基米德的平面几何和球面三角学论著熊三拔著《泰西水法》,介结西方水利学知识,部分内容为徐光启《农政全书》所采邓玉函与中国教徒王徵合著《奇器图说》,系统介绍物理学部分原理汤若望著《远镜说》,介绍光学知识、编撰《崇祯历书》。引进地球、经纬度等概念徐日升撰写音乐著作A.传教士传教方式带有隐蔽性B.西方科技广为士大夫所接受C.西学东渐使中西文化首次接触D.传教士是科技近代化的催化剂12.晚清时期,我国货币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政府发行银元、铜元,传统典当行发行银钱票,外商银行、中国人创办的银行以及各省官银局发行各种纸币,各类币种之间没有合理协调机制。这种现象(  )A.动摇了中央集权的政体B.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抵制了西方势力的入侵13.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会奏变法事宜,提到“立国之道,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国既治,则贫弱者可以力求富强。整顿中法者,所以为治之具也;采用西法者,所以为富强之谋也。”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思想B.维新思潮推动戊戌变法开展C.变法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D.新政从根本上维护传统统治14.1864年,恰值《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总理衙门曾为此专门拨付500两银子,命令将印成的300部《万国公法》分发给各通商口岸,以便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这反映当时(  )A.《万国公法》成为国际准则B.清政府盲目自大心态的消失 C.西学东渐的内容发生了变化D.清政府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15.1913年4月8日,第一届国会在北京成立。在这届国会短暂存在的半年多时间里,不少议员积极问政,对宋教仁案、大借款案、俄蒙协约案、预算案等争执激烈,弹劾案、质询案也层出不穷。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政治秩序日益混乱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宪政观念得到加强D.北洋军阀势力逐渐坐大16.1950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政务院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该法规规定,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海关税率要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这一系列规定,旨在(  )A.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维护国家利益C.取消帝国主义长期以来的特权D.实现海关独立17.有学者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过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最高,1950年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和□的使用频率从1953年到1956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处高频的关键词应是(  )A.“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B.“互利共赢”和“不结盟”C.“独立自主”和“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和“全方位外交”1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横线处应填(  )A.内蒙古自治区B.广西壮族自治区C.西藏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19.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另受部分国家的邀请,中国派出医疗队对外进行援助。在这场全球战“疫”中,有一种风范叫“中国担当”,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这(  )A.说明中国的治国理念被世界效仿B.体现出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代表C.反映了中国与各国加强政治合作D.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20.雅典的宗教崇拜活动不是由具有专门知识的祭司主持,而是由城邦任命官员直接主持,负责祭神和主持祭祀仪式的官员多是从公民中抽签选举出来的,任期仅限一年。由此可知雅典城邦(  )A.民主政治与神权相结合B.宗教活动向全体居民开放 C.宗教活动体现民主原则D.宗教崇拜根植于民主政治21.下表为英国历史上部分宪法性文件。这些文件(  )文件成果《大宪章》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A.形成以法律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B.反映了国王与议会矛盾的缓和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D.标志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22.近代英国宪法包括为数众多的宪法性法律及宪法判例,没有统一的的宪法法典。这些以普通法律、政治习惯等方式表达出的宪法与普通法律和政治习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没有区别,但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却具有宪法的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B.尊重传统是英国法律实践的突出特点C.英国传统中缺乏建立法治国家的意愿D.容易导致法官任意解释法律的弊端23.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从“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B.专制王权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D.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取得成功24.1172年,威尼斯采取崭新的融资方式——发行公债;17世纪初,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19世纪,伦敦的银行发展模式深深地影响了世界;20 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这反映了(  )A.世界经济中心的兴替转移B.国际贸易机制的创新调整C.资本主义经济的纵深发展D.自由主义思想的有效实践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民族关系仍然紧张。整个秦汉时代,民族关系的热点和焦点在北方,特别是与匈奴的关系。秦以前,西南夷地区基本上处于缓慢发展状态之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初步开始设立郡县治理西南少数民族。平城之战后,汉朝对内采取休养生息之策,对外采取了缓和的政策,于是有了和亲。即使匈奴出兵犯边,汉也尽量维护和亲的局面,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使汉朝有了几十年休养生息的客观外部环境。汉武帝为了断匈奴臂,派张骞出使西域,加深了汉武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认识,最终设立益州等郡进行管理。两汉时期的西北民族关系十分复杂。汉明帝死后,西域各民族的势力壮大,汉章帝调整了对待西域的民族政策,一度有所收缩。但是,到了汉和帝时,开始打击匈奴,治理西域。——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这论》材料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翻开了中国民族政策发展历史的新篇章。新中国将历史遗留下来的歧视或侮辱民族的称谓、地名等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和收管。通过派慰问团,组织参观团和访问团,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等形式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组成、类型、区域界线、行政地名、名称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颁布有关法律,增加一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1990年新设少数民族教育补助专款,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1992年我国实行沿边开放战略,国务院将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列为沿边开放城市。——摘编自玉铁志《新中国民族政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时代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及民族互动的作用。(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现。(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民族关系的认识。(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这些通过科场考试精选出来的,富有较高文史知识素养的文臣,受到了宋政府的重用。宋代文官制度使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宋代士大夫阶层的组成部分,与前代相比,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隋唐以后重科举取士,为中下层的寒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打开方便之门。通过科举取士,帝王也有意识地让下层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关键的一点是这些文人士大夫出身寒微,没有势家势力作为社会背景,故也没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和实力,其荣辱盛衰皆掌握在帝王手中,即使位极人臣,也不会对赵宋王朝构成潜在威胁。——《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猛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增强,推动了整个英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但直至19世纪初,英国政府各行政官吏的选任还依然采用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恩赐制”,多由贵族子弟充任,买官鬻职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膏粱子弟、庸碌无能而踞高位者有之,身为要官领取高薪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之,文官素质每况愈下,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政府声誉。1853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三项改革计划:一、区分文官类别,统一规定文官录用的年龄和薪俸标准,量才使用。二、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去除恩赐制弊端,选拔优秀人才。三、严格文官工作考核,实行政绩晋升制,奖优汰劣,奖勤罚懒。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被采纳并加以实施。——摘编自陈有义《试论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官政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2)英国借鉴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创建近代文官体制。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及文官制度的特点。(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名例律首列为“十恶”,谋反罪居首。“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妻不忠时,夫有权将其杀死。妻的财产不论婚前或婚后,一律归夫所有。犯罪之人,皆有条例。断狱之法,须凭正文。若不具引,或致乖谬。违而不具引者,笞三十。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避惩罚。诸强盗,不得财徒二年,一尺徒三年,二匹加一等;十匹及伤人者,绞;杀人者,斩。其持杖者,虽不得财,流三千里;五匹,绞;伤人者,斩。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圣所生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摘编自《唐律疏议》《罗马民法大全》阅读表格中《唐律疏议》和《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提取至少两项互相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准确,相互关联,言之成理)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5:BADAD6—10:ABCCB11—15:AADDC16—20:BADDC21—24:ABCC25.(1)特点:以汉族为中心的统一多民族共生;民族关系矛盾与和谐并存;汉匈关系占民族关系的主导;民族之间通过出使与和亲方式实现融合;秦汉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行政管理。(8分,任答四点即可)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促使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但是长期的民族战争,不利于秦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6分,任答三点即可)(2)表现:从名称等方面消除民族隔阂,疏通民族关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法律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给予政策倾斜;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6分,任答三点即可)(3)认识:认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相互尊重,团结少数民族,国家才能保持长治久安、统一及变得强大。(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6.(1)影响: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6分,任答三点6分)(2)背景: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经济迅速发展;政府职能不断扩大,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英国的官僚体制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借鉴中国科举制。(6分,任答三点6分)特点:政治中立,工作隐名;职务常任,论功晋升;公开考试,择优录取。(4分,任答两点4分)27.参考示例:信息一:立法思想不同。《唐律疏议》强调德主刑辅,以礼入法,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罗马民法大全》强调理性、正义是法律的标准,是自然法思想的体现。说明:中国古代社会相对安定,农业经济发达再加上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德政思想浓厚。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深受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更重视个人权利。信息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唐律疏议》和《罗马民法大全》都强调维护君主专制。说明:《唐律疏议》的“十恶”规定谋反居首,反映了法律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维护君主专制、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也体现出法律强调君主意志,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的色彩。(以上示例只做参考,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5 11:27:18 页数:9
价格:¥2 大小:30.4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