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郴州市2021年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卷共6页,有两道大题,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次、准考证号、考室号及座位号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的封面上。3.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蛙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这一文献记载A.证实了食物生产出现的因素B.分析了早期农业产生的原因C.叙述了人类文明诞生的过程D.说明了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蛾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可得出,原始居民渴了喝水,饿了就采集树上的野果吃,因为吃了腐烂的东西容易患上许多疾病,于是神农氏开始教会人们撞种五谷,所以材料主要分析了早期农业产生的原因,B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证实了食物生产出现的因素”,排除A项;人类文明是指人类所建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材料无法体现人类文明诞生的过程,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生产技术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汉代交领右社成为汉服规范,汉代考古资料中极少见到左衽服;三国嘉峪关曹魏墓中壁画贵族和平民的画像有很多都是穿着左衽服装;东晋世家大族和百姓南迁,左衽服带到江南,南京东晋二号墓女俑就穿着左衽窄袖衫。这一服饰变化主要反映出 A.人口迁移改变习俗B.夷夏之别不断强化C.民族交融趋势增强D.南北生活习俗趋同【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服装左衽是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而三国之后汉族的服装中也多出现左衽,这是民族交融趋势增强的表现,C项正确;据题意可知在中原人口南迁之前汉族服饰中就已经出现了左衽的现象,因此不是人口迁移改变习俗,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夷夏之别不断弱化,排除B项;材料中只有服饰方面的变化,不能说明生活习俗趋同,D项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C项。3.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隋朝这种举措A.根源于国家吏治的腐败B.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C.着眼于赋税制度的变革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隋朝通过大规模的检索检出大量隐漏人口,这就加强了国家对户口的控制,减少了户口的流失,从而削弱了豪强世族对人口的隐匿,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故选B;隋朝的这种举措是国家控制力加强的表现,并非是吏治腐败,排除A;隋朝的这种举措主要是为了检索人口,没有进行赋税制度改革,更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D。故选B。4.杜佑的《通典》记载:“大唐令…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据此材可推断,唐朝时“坊正”A.负责城乡间政令传递B.维护城内的基层治安C.掌管官吏的业绩考核D.负责在坊内分配徭役【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督察奸非”可知,坊正负责坊内的基层治安管理,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政令传递的信息,排除A;坊正的职责与官吏的业绩考核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坊正在坊内分配徭役的权力,排除D。 【点睛】5.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王安石通过招募饥民兴修水利的方式进行赈灾,一方面救济了灾民,另一方面也兴修了水利,同时通过兴修水利也能恢复和促进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再次出现的可能,有利于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故选C;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并不一定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因为水利工程的修建,还有可能暂时增加政府的负担,排除A;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和稳定灾区社会秩序之间没有必要联系,此举不一定有利于稳定灾区社会秩序,排除B;王安石的措施属于救灾措施,并没有建立和形成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D。故选C。6.清代前期钱铺银号已经比较普遍地开展了存、放款业务,但钱铺银号在实际放款中,利率并不统一,关系交好与否者,借贷形式、种类差别均影响利率高低。这说明A.民间资本促使政府职能转变B.钱铺已经转变为近代银行业C.借贷交易秩序亟需规范D.商业资本借贷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详解】清代前期虽然出现了开展存、放款业务钱铺银号,但利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实现统一,说明借贷交易秩序亟待规范,故选C;材料信息中没有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排除A;钱铺的利率不统一,受多种因素影响,显然没有转变为近代银行,排除B;发展迅速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D。7.民国三年,严复连续发表《说党》系列文章,阐释其对政党政治的看法。严复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但同时又说:“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之见。”据此可知,严复A.对近代政党政治有清醒的认识B.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C.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深刻反思D.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救亡图存道路【答案】A【解析】 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严复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但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严复又认为,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就会立即富强起来,那是肤浅的认识。这说明严复认为实行政党政治不能使中国立即富强,说明严复对民国建立后的政党政治有比较清醒的认识,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利弊参半”,排除B项;民国三年即1914年,而戊戌变法在1898年就已经失败,所以“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深刻反思”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政党政治的看法,并没有指出中国应该走何种道路,且没有找到正确的救亡图存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8.下表是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比例分配表,这说明此时的中国类别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百分比44%56%民主党派工人、农民代表和无党派人士30%26%A.新生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B.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C.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D.资产阶级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参会代表分配比例,其中共产党44%、民主党派30%、工人、农民代表和无党派人士26%,说明新生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而不是只有一党,故选A;刚成立的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非社会主义国家,故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已经完成,故排除C;资产阶级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对图表的错误解读,故排除D。9.有外国学者指出,周恩来的务实还体现在“他是把民族利益放在意识形态之上的政治家”。下列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外交实践是①另起炉灶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不结盟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②③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恩来的务实”“他是把民族利益放在意识形态之上的政治家”及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为国际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②符合题意;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举行作出重要的贡献,③符合题意。因此,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另起炉灶”是指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要在互相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与材料内容不符,①不符合题意;“不结盟”的主要含义在于强调独立自主,和平相处,这与材料内容不符,④不符合题意。因此,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0.公元前471年,法律承认平民协会合法地位,并将平民保民官职数增至4名。前456年,保民官将阿芬丁山上的土地分给平民。前450年,第二个10人委员会(5个平民5个贵族)继续负责编纂成文法典,最终完成了《十二铜表法》。由此可推知,罗马共和国A.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不断扩大B.国家政权由公民掌控C.平民反贵族斗争取得重要成果D.法律制定权属于平民【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罗马共和国从承认平民协会的合法地位到最终完成《十二铜表法》,这是平民反贵族斗争的重要成果,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共和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不能说明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排除A项;罗马共和国的政权还是由贵族掌控的,而非由公民掌控,排除B项;法律的制定权也不属于平民,排除D项。故选C项。11.宗教改革运动中形成了“不同信仰的臣民迁到具有同样信仰的国王那里居住”的原则。据此,尼德兰分化成信仰天主教的比利时和信仰新教的荷兰;在处理神圣罗马帝国的遗产时,形成了信仰天主教的奥地利和信仰新教的普鲁士。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国王的宗教信仰决定臣民的信仰B.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民族国家的形成导致了宗教分化D.新教比天主教更有益于国家发展【答案】B 【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不同信仰的臣民迁到具有同样信仰的国王那里居住”来看,这一历史发展趋势形成了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民族国家,因此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臣民的信仰由国王决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教信仰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不是民族国家的形成影响宗教信仰,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新教和天主教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排除D项。12.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当代表们吵得不可收拾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提议去请牧师。他们请来了牧师,带领大家祈祷,以放弃“唯我正确”的看法,这反映了A.美国民主政治建立有斗争有妥协B.制宪会议是地方各州力量的博弈场C.代议制民主有助于解决政治纷争D.美国政治生活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制宪会议上,代表们请来牧师,在牧师的带领下,代表们“放弃‘唯我正确’的看法”,即意味着放弃各州或某些集团、个人等的部分权力与利益,通过大家的相互妥协与退让来达成一致,A项正确;B项中的“博弈”是各方代表去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材料是“放弃‘唯我正确”看法,是为达成共识而作出相应的妥协与退让,排除B项;C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13.下表反映了1500~1800年欧洲部分国家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变化(单位:艘)。这一变化反映出1500~1599年1600~1700年1701~1800年葡萄牙705371196荷兰6517702950英格兰\8111865法国\1551300其他\54350合计77031616661 A.工业革命完成迫切需要扩大市场B.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C.欧洲在与亚洲的贸易中处于优势D.海上殖民霸权逐渐转移的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荷兰、英格兰和法国等国家都逐渐超过老牌殖民帝国葡萄牙,这说明海上殖民霸权逐渐发生了转移,D项正确;截止1800年,工业革命还没有完成,因此也没有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排除AB项;根据抵达亚洲的欧洲国家船只的数量不能说明欧洲在与亚洲的贸易中处于优势,排除C项。故选D项。14.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说明《非战公约》()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B.能坚决有效制止军备竞赛C.明确了完全废弃战争维护和平D.特别尊重各国独立主权【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表明美国主张在特定条件下仍可诉诸武力,这就可以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这种做法会导致《非战公约》的约束力和实际作用大打折扣,A项正确;材料中美国的主张会使得《非战公约》的约束力下降,不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排除B项;C项“完全废弃战争”与材料美国的主张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非战公约》在制约战争方面的约束力,和“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5.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读如图《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20世纪50年代)》,可以看出英国社会保障 《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图》A.资金主要来源于资本家纳税B.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C.覆盖面比较广而且日渐完备D.标志国家对经济干预减少【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英国社会保障投入部分来源于雇主缴费以及雇员的缴费,说明社会保障的实质是国民经济收入的再分配,B正确;图中显示社会保障的投入主要是政府补贴,A错误;图片说明的是社会福利费用的来源,并不能说明覆盖面比较广而且日渐完备,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英国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补贴占了百分之五十五的比例,说明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D错误;【点睛】国家干预经济是一种手段,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具体说来,经济总量包括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两方面,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要求这两个方面达到基本平衡,且内部结构也必须合理。16.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A.信息技术颠覆人们社会生活B.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C.科技水平高低决定国家安全D.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很多方面都发挥着作用,依赖科技的进步,人类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D项正确;A项“颠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医疗机构的职能转变,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D项。【点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0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如果说秦朝只是郡守和县令由皇帝和中央政府任命的话,至唐宋时期,“海内一命之官并处于朝廷”,地方州县长官甚至其部属均由中央分发……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代通过“推恩令”,使地方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宋代通过“制钱谷”,控制了地方财权;明初通过“三司”分治,削弱了地方行省的实力……秦朝的御史府、汉代的十三州刺史、北宋的监司和通判、明朝的提刑按察使司等,均是代表中央政府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发挥着“以小驭大,以卑监尊”的功效……地方政权的划界,就演变趋势而言,也越来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因在于若地方政区地形过于险峻,易守难攻,易形成割据势力。——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材料二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材料三明朝监察机构的范围广,人员品级低,但权力极大。在这个庞大的监察网络中,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分别负责中央与地方的监察,通称科道两衙门。六科给事中虽只是正七品,却能查看中央六部的重要文书案卷,六部所有重要命令都要经过他们审核,有助于皇帝对六部的控制。全国十三道监察御史也仅正七品,但权力监察到上至总督巡抚三司,下县令,犹如钦差大臣。监察御史在组织形式上虽隶属于都察院,但行使职权时却不受都察院控制,可以直接向皇帝负责。除此还有令人谈虎色变的东厂,锦衣卫,则独立于各司法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可以直接逮捕审讯,生杀予夺,权力空前强大。——摘编自卫靖《浅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对现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以来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途径有哪些?(2)清史家赵翼说“明朝是中国传统政治之再建,然而恶化了。”请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其理由。【答案】(1)途径:人事任免(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分割地方的权力;权责界定;岗位监察;政区调整(划分政区由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2)废丞相、设内阁,皇权空前加强,使国家政治生态更取决于皇帝个人素质;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导致官宦专权,妨碍甚至控制阁权,造成政治黑暗;监察官员权重品低、难以代表社会履行监察职能,不仅不能对封建皇权专制有所约束,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厂卫特务机构,不受司法机构的任何约束,造成社会的血腥与混乱。【解析】【详解】(1)途径:根据材料“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可知,人事任免(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根据材料“ 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代通过‘推恩令’,使地方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宋代通过‘制钱谷’,控制了地方财权;明初通过‘三司’分治,削弱了地方行省的实力”可知,分割地方的权力;根据材料“秦朝的御史府、汉代的十三州刺史、北宋的监司和通判、明朝的提刑按察使司等,均是代表中央政府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可知,权责界定、岗位监察;根据材料“地方政权的划界,就演变趋势而言,也越来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因在于若地方政区地形过于险峻,易守难攻,易形成割据势力”可知,政区调整(划分政区由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2)理由:根据材料“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和所学可知,废丞相、设内阁,皇权空前加强,使国家政治生态更取决于皇帝个人素质;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导致官宦专权,妨碍甚至控制阁权,造成政治黑暗;根据材料“明朝监察机构的范围广,人员品级低,但权力极大。在这个庞大的监察网络中,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分别负责中央与地方的监察,通称科道两衙门”可知,监察官员权重品低、难以代表社会履行监察职能,不仅不能对封建皇权专制有所约束,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根据材料“除此还有令人谈虎色变的东厂,锦衣卫,则独立于各司法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可以直接逮捕审讯,生杀予夺,权力空前强大”可知,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厂卫特务机构,不受司法机构的任何约束,造成社会的血腥与混乱。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与其它商品不同,棉花有两个劳动力密集的生产阶段,一个位于农田另一个位于工厂。糖和烟草没有在欧洲社会形成大规模的工业无产阶级,棉花做到了;烟草没有导致庞大的新型制造业企业的崛起,棉花做到了;靛蓝的种植和制作过程没有为欧洲制造商创造巨大的新市场,棉花做到了;美洲的水稻耕作没有引起奴隶制和雇佣制的爆炸性增长,棉花做到了。——摘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材料二到1960年,大多数原棉以及大量棉线和布料再次出产于亚洲、中国、苏联和印度。在英国、欧洲其他地区以及新英格兰,只有极少数的棉花工厂还保留了下来。此前的棉花产业中心——曼彻斯特、米卢斯、巴门和洛厄尔——到处都是废弃的工厂,并为失业工人所困扰。事实上,在1963年,曾经世界上最重要的棉花贸易协会之一的利物浦棉花协会拍卖了办公家具。棉花帝国,至少由欧洲占主导地位的部分,已经崩溃了。——摘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分析近代棉花产业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下半叶欧洲主导的棉花帝国走向崩溃的原因。从欧洲棉花帝国兴衰中,你能获得哪些认识?【答案】(1)影响:对西方: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棉花种植推动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激化美国南北矛盾。对东方:机器生产的棉布输入,使中国等东方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导致当地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对世界:棉花和棉布成为联系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2)原因: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亚非拉国家纷纷实现民族独立;新兴国家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政治格局多极化出现;欧洲等国缺乏棉花原料,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等。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经济发展应大力打开市场,刺激消费;资本主义发展史是一部列强的掠夺史;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各国应走和平崛起之路,在合作共赢中共谋发展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西方、对东方、对世界等方面分析近代棉花产业发展的影响。对西方:根据材料一“与其它商品不同,棉花有两个劳动力密集的生产阶段,一个位于农田另一个位于工厂。糖和烟草没有在欧洲社会形成大规模的工业无产阶级,棉花做到了;烟草没有导致庞大的新型制造业企业的崛起,棉花做到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根据材料一“……美洲的水稻耕作没有引起奴隶制和雇佣制的爆炸性增长,棉花做到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棉花种植推动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激化美国南北矛盾。对东方:根据材料一“……靛蓝的种植和制作过程没有为欧洲制造商创造巨大的新市场,棉花做到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机器生产的棉布输入,使中国等东方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导致当地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对世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棉花和棉布成为联系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二“……事实上,在1963年,曾经世界上最重要的棉花贸易协会之一的利物浦棉花协会拍卖了办公家具。棉花帝国,至少由欧洲占主导地位的部分,已经崩溃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亚非拉国家纷纷实现民族独立;新兴国家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政治格局多极化出现;欧洲等国缺乏棉花原料,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方面分析20世纪下半叶欧洲主导的棉花帝国走向崩溃的原因。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经济发展应大力打开市场,刺激消费;资本主义发展史是一部列强掠夺史;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各国应走和平崛起之路,在合作共赢中共谋发展等方面谈从欧洲棉花帝国兴衰中得到的认识。【点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体现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答案】示例:论题:大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阐述:早在殖民时代,英国先后打败荷兰.法国等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经过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动摇,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解体。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全球固定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加.上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总之,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一国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根本条件,也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总结论点,围绕论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根据“古典金本位时期,英镑主导国际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牙买加体系时期,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等信息可知,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实际上与大国实力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殖民时代,英国先后打败荷兰.法国等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经过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动摇,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解体。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全球固定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加上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总之,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一国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根本条件,也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亦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央王朝大规模地移民开发边疆地区始于秦朝。秦始皇首先对新拓“河南地”重点开发,“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或谓三十四县),临河,徙滴戍以充之”,公元前211年,又“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两汉加大了开发力度,尤以西汉武帝时最盛,以河套,河西地区突出。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有计划地大规模移民,并鼓励、扶植内地贫民自愿前往耕植和屯田;二是采取强制手段,发罪犯及其家属屯边;三是大规模推行军屯。——摘编自陈子舜《我国历代王朝开发和治理边疆的方略措施》材料二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专门论述了“中华民族”,说明“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称谓……要“团结中华各民族(汉、满、蒙、回、藏、苗、瑶等)为统一的力量共同抗日图存”,为争取中华民族自决权而斗争。在统一的国家之下,少数民族“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整体力量用语,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最强音。——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观念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开发边疆与秦朝移民实边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之中华民族观的意义。【答案】(1)不同之处:移民范围更广(扩展到河套、河西地区);方式更加多样;自愿与强制手段并行。(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2)意义:①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利于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抗战;②促进了国共合作,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④有利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⑤对新中国的民族政策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秦始皇首先对新拓‘河南地’重点开发”“两汉加大了开发力度,尤以西汉武帝时最盛,以河套,河西地区突出”可得出,汉朝相比秦朝,移民的范围更广泛,拓展到河套、河西地区;根据材料“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二是……三是……”等信息可得出汉朝移民的方式多样;根据材料“鼓励、扶植内地贫民自愿前往耕植和屯田……采取强制手段,发罪犯及其家属屯边”可得出自愿与强制手段并行。【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团结中华各民族(汉、满、蒙、回、藏、苗、瑶等)为统一力量共同抗日图存”可知,抗战时期的民族观强调不同民族之间的合作,这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利于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抗战,也促进了国共合作,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的民族观强调调动不同民族力量,团结各民族以进行共同抗日,这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也为新中国的民族政策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点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5 11:27:08 页数:14
价格:¥2 大小:175.7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