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君位继承方面,商朝曾经实行过兄终弟及;西周则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秦汉以来,在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原则下,选择“贤能"的皇子而非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现象逐渐增加。上述变化A.受民本思想影响B.主要着眼于政权稳固C.强化皇权的需要D.践行了选贤任能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强调了君位继承方式的变迁,大致经历了“兄终弟及”“嫡长子继承制”“‘贤能’的皇子而非嫡长子继承皇位”三个阶段,结合所学可知,兄终弟及容易引发王位争夺,因此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嫡长子继承制不能保证继承王位者的才能,因此“贤能"的皇子而非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现象逐渐增加,这三个历程都主要着眼于政权的稳固,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君位继承方式的变化,和民本思想无关,排除A项;先秦没有建立皇权,排除C项;“兄终弟及”“嫡长子继承制”并没有践行选贤任能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2.商鞅徙木立信,张居正强调“悬法于众”,坚持“刑赏予夺,秉持公道”,使得“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这反映了两者A.成就霸业的理想B.依法立信的思想C.富国强兵的理念D.救亡图存的信念【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商鞅徙木立信”和“张居正强调‘悬法于众’,坚持‘刑赏予夺,秉持公道’”分析可知,二者改革都遵循依法立信的思想,B项正确;张居正与成就霸业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两者都重视法律立信,但是法律立信和富国强兵之前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商鞅、张居正所处的时代并没有面临救亡图存的现实,排除D项。故选B项。3.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长沙人刘蜕成为当地第一个考中进士的学子,镇守荆南的魏国公崔铉特地赠他70万“破天荒”钱,这就是“破天荒”典故的来历。由此可见,当时长沙地区A.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B.学子被特准参加科举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社会价值取向被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经济是基础,隋朝已经科举取士,长沙地区直到唐宣宗时方才“破天荒”的有学子刘蜕考中进士,这是当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造成的,故选择A项;科举制从开始就对全国学子开放,排除B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郡县制的推行,C项错误;社会价值取向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4.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宋与西夏“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寨”,进行互市。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的儿子谅柞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这表明宋朝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D.政治统一促进了边境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要以违约则罢和市”体现的是宋朝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C正确;材料中 停止榷场互市的行为,体现的是宋朝政府态度十分强硬,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关系,非对外贸易,B排除;北宋处于一种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并未实现政治统一,D排除。故选C。5.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移民趋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迁B.区域分工的出现C.人口政策的调整D.高产作物的传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这样土地相对贫瘠的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就具有居住条件,所以D正确;自然环境的变迁虽然会影响人口迁移,但不是主要原因,所以A错误;区域分工早已出现,因此B项不是主要原因,所以B错误;明清时期人口政策未调整,所以C错误。6.下表为天津城市建设大事记,这体现了当时天津时间大事1892年自来水公司建成1896年大清邮政设立办公楼1900年平安公园完工,以绿为主,园内设景物1906年外商在天津开办电车电灯公司A.城市建设规模宏大B.城市基础设施完备C.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自来水公司、邮政、公园和电车电灯公司的建立,这些设备属于近代化的内容,故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城市建设的规模大小,排除A项;城市基础设施完备,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殖民地化,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7.1913年4月8日,第一届国会在北京成立。在这届国会短暂存在的半年多时间里,不少议员积极问政,对宋教仁案、大借款案、俄蒙协约案、预算案等争执激烈,弹劾案、质询案也层出不穷。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政治秩序日益混乱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宪政观念得到加强D.北洋军阀势力逐渐坐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不少议员积极问政,对宋教仁案、大借款案、俄蒙协约案、预算案等争执激烈,弹劾案、质询案也层出不穷”体现的是民国初年的议员积极参与弹劾案和质询案,说明的是当时宪政观念得到加强,C项正确;材料与政治秩序混乱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与北洋军阀势力做大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1949年,《共同纲领》指出,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作政治报告时称:“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C.人民已成为国家的主人D.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从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到无产阶级专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上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正确分析,这种变化说明我国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已经标志着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排除C项;当时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并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9.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曾致电中国领导人:“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然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提供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援助,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报酬。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 A.积极争取苏联援助以打破西方封锁B.追随和配合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不再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D.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橡胶是关系国计民生重要工业原料,橡胶树是对自然条件要求苛刻的热带雨林植物,对于苏联要中国为其建立橡胶种植园的要求,新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给予有条件地回复,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D项正确;争取苏联援助以“打破西方封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追随和配合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与中苏就建立橡胶种植园事宜进行的交涉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国不再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项错误。10.某学者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经济特区的建立、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形成等都是上、中、下层之间互动的结果。同时,大量专家、学者在上、中、下层之间传递信息,为中央和地方的决策提供咨询,并参与各层次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该学者意在说明(  )A.改革密切了各阶层的关系B.改革开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改革与开放之间相互促进D.改革开放的重心逐渐发生转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都是上、中、下层之间互动的结果。同时,大量专家、学者在上、中、下层之间传递信息,为中央和地方的决策提供咨询”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项正确;“密切了各阶层的关系”说法欠妥,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改革与开放之间相互促进,排除C项;材料没有改革开放的重心发生转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1.自20世纪中叶以来,各国人格保护的发展开始颠覆近代以来人与物大一统的损害赔偿观念,出现了回归罗马法传统与价值的趋势,重新把“人的保护”与财产权保障区分开来,优先保护人格利益.逐步构建出一套独立于财产保护的人格保护体系与规则。这表明A.各国制定法律更倾向于对人的保护B.罗马私法精神渗透近代社会生活 C.现代法律对古罗马法的借鉴与创新D.古代法律具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现在法律借鉴罗马法,一方面重视财产的保护,又重视对人的保护,“构建出一套独立于财产保护的人格保护体系与规则”,说明即有对罗马法的借鉴又有所创新,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不是每个国家都倾向于对人的保护,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罗马私法精神渗透近代社会生活,且材料时间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大趋势已进入现代史,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现代国家在借鉴罗马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未强调罗马法具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故排除D项;故选C项。12.17世纪莎士比亚创作的《错误的喜剧》中很多场景都是围绕着人们之间的商业往来,强调了商业的社交性,同时也认为过度重视金银而忽视伦理道德是不科学的。莎士比亚认为当时英国A.社会的道德体系趋于崩溃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盛行C.理应兼顾商业发展与道德D.受到商业革命广泛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西欧国家普遍采用重商主义经济思想。材料可知莎士比亚强调追求黄金同时也应构建道德伦理,故选C;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选项不符合史实,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史实不符;D说法在内容、时间与上材料不符合。13.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革命者宣称,无论血统、信仰、出身,只要认可《人权宣言》的人,都是法兰西民族的一分子。邻近的德意志地区,格林兄弟依据北欧神话与德意志史诗编写出《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以保存德意志的精神。这说明西欧这一时期A.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B.工业革命推动民族觉醒C.思想启蒙助长民族意识D.宗教改革建立民族国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是启蒙运动及以后的时期,而材料“ 无论血统、信仰、出身,只要认可《人权宣言》的人,都是法兰西民族的一分子”“保存德意志的精神”则体现了法国和德国民族意识的发展,综上可知,思想启蒙助长了民族意识的发展,故C项正确;德国在1871年才实现统一,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思想对民族意识的发展作用,没有体现工业革命,排除B项;宗教改革的时间是16世纪晚期,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C项。14.三角贸易随着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下面三幅图分别是新航路开辟初期、17ー18世纪、19世纪前中期的三角贸易路线。据此判断A.图一推动了世界市场锥形的出现B.图二标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图三有利于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三者都体现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三幅图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向外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商品输出等方式发展资本主义,具有明显扩张性,D项正确;图一是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三角贸易路线,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规模拓展,而非雏形出现,故排除A项;图二是19世纪前中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三角贸易路线图,1763年英国已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排除。故选D。15.苏联“一五”期间,各种发明和合理化建议约50万件(条),由此而节约的资金仅在重工业领域就达10多亿卢布。“二五”期间,工人和职员的实际工资增加了1倍以上。工资基金在1933年为340亿卢布,而在1937年则已增加到810亿卢布。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激发了新经济体制的创新活力B.提升了工业化建设的社会效益C.沿用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D.调动了工农大众的劳动积极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各种发明和合理化建议约50万件(条),由此而节约的资金仅在重工业领域就达10多亿卢布”“工人和职员的实际工资增加了1倍以上”“工资基金在1933年为 340亿卢布,而在1937年则已增加到810亿卢布”说明当时苏联提升了工业化建设的社会效益,B项正确;新经济体制是勃列日涅夫提出的,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新经济政策,排除C项;农民的积极性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1年3月,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在就职听证会上表示“关税是贸易工具箱中的合法工具”,其实质是继续推行自2018年以来的特朗普时代的贸易保护政策;同月,英国贸易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在接受采访时,声称“如果世贸组织不进行改革,各国会找到其他发展贸易的机制”;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有类似言论。这表明了A.全球化缩小了国家间的贸易差距B.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应该适时调整C.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瓶颈状态D.互利共赢观念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如果世贸组织不进行改革,各国会找到其他发展贸易的机制”可得出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低潮状态,故C项正确;全球化缩小国家间的贸易差距,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从长远看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故B项错误;互利共赢观念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原则,这一观念不会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17.【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材料一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的保甲制即源于此。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清初政府实行里甲制,后来改为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在古代中国,宗族组织不仅是封建伦理秩序的维护者,而且是国家政权维护基层治安秩序的重要辅助力量。近代以来,宗族组织在西法东渐之下逐渐开始瓦解,成建制的国家法律体系触动了宗法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 年代末,伴随着土地改革、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社会再组织过程,宗族权威丧失了合法性,国家权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程度实现了对乡村社会发展的主导。——摘编自潘振华、李小波《古代宗族组织在基层乡村治安控制中的作用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管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基层治理的主导力量并分析其演化原因。【答案】(1)特点:相互监督;自我管理;管理严密;政府重视。(2)主导力量:古代是宗族组织;近代是国家法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是国家权力。原因:近代西法东渐;宗族势力的衰落;构建民族国家和实现社会转型的需要;新中国对基层社会组织的改造和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互相监督。唐朝的邻保制度……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可知相互监督;根据材料“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唐朝的邻保制度……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可知自我管理;根据材料“清初政府实行里甲制,后来改为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可知管理严密,政府重视。【小问2详解】主导力量:根据材料“在古代中国,宗族组织不仅是封建伦理秩序的维护者,而且是国家政权维护基层治安秩序的重要辅助力量。近代以来……国家法律体系触动了宗法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权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程度实现了对乡村社会发展的主导”可知古代是宗族组织;近代是国家法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是国家权力。原因:根据材料“近代以来,宗族组织在西法东渐之下逐渐开始瓦解”可知近代演化的原因是近代西法东渐;宗族势力的衰落;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原因还有构建民族国家和实现社会转型的需要;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土地改革、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社会再组织过程,宗族权威丧失了合法性”可知新中国对基层社会组织的改造和实现工业化的目标;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变化的原因还基于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点睛】18.【世界货币体系形成】材料一 为了纪念工业革命的成就,英格兰银行将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以及帮助他完成商业化的企业家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印制在最新版的50英镑面值的纸币上。正是他们合作下的蒸汽动力,推动着英镑走向世界。1860—1914年,全球贸易的60%以英镑标价和结算。1913年末,在全球的外汇储备中,超过50%是英镑。英镑成为第一个贴着一国标签却又可以在世界上流通的主权货币。——摘编自央视纪录片《货币》材料二二战后初期,在奠定全球经济生产和贸易迅速增长的基础方面,美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世界经济从战争破坏中恢复。美国经济的巨大财富,使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是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二战后不久,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它有着稳定的固定价值。直到1971年,美国政府一直保证每盎司黄金兑换30美元的币值,以黄金为基准维持着美元价值的稳定。美国的对外援助,在战后初期主要流向欧洲国家,促进了经济增长。——选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英镑的世界地位形成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在促进世界“贸易迅速增长”方面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结合所学简析“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产生的主要影响。【答案】(1)形成原因:工业革命带来的英国综合国力的上升;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角色: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成为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影响:适应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发展;扩大了世界贸易;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促进了世界贸易体系(或关贸总协定)的建立。【解析】【详解】(1)形成原因:根据材料“正是他们合作下的蒸汽动力,推动着英镑走向世界”可知工业革命带来的英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是因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才有可能让英镑在世界范围内流通;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角色:根据材料“美国政府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世界经济从战争破坏中恢复”可知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根据材料“它是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可知成为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影响:根据材料“在奠定全球经济生产和贸易迅速增长的基础方面,美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可知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发展;扩大了世界贸易;根据所学知识可从美国扩张和世贸体系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分析可得适应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促进了世界贸易体系。19.【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材料一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应规定为实行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就是“三三制”政权制度。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摘编自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等材料二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1年底,我国5个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均由实行自治的民族干部担任;30个自治州、72个自治县(旗)中,除个别尚未召开人代会进行直接选举外,政权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均由实行自治的民族干部担任。1987年8月29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西藏自治区村民委员会工作简则(试行)》。这一简则指导了全区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工作,使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更趋完善,成为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组织。——刘维芳《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丛书:辉煌40年政治建设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三制政权建立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指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建设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制度建设的政治作用。【答案】(1)有利于团结各阶级、各阶层共同抗战,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2)成就: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确立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作用: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障了祖国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发展。【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据材料“ 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应规定为实行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就是‘三三制’政权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三三制“原则的实施,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团结各阶级、各阶层共同抗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三三制”政权作为一种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从制度上为党外人士进入政权并占有一定比例提供了保障,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小问2详解】成就:据材料“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1年底,我国5个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均由实行自治的民族干部担任”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力;据材料“这一简则指导了全区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工作,使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更趋完善,成为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组织”可知,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确立村民自治制度;据材料“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1年底,我国5个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均由实行自治的民族干部担任”可知,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作用:据材料“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1年底,我国5个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均由实行自治的民族干部担任”“这一简则指导了全区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工作,使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更趋完善,成为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组织”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实现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障祖国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点睛】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今天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是经历了很多历史阶段才逐渐成为这样的规模。它是多元部族文化和多元区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长过程。在中国历史上,整个的统一运动非常像滚雪球——现在我们需要稍作修正的是,这种雪球不是一个,而是好多个,东南西北中都有——但相当长时期内,中原始终是最大、最有活力的一个。其中以商周之际、春秋战国之际、魏晋南北朝、宋元之际和清前期为最甚,至少有过五次高潮。作为这种历史运动的总结,统一的民族称谓看起来还是应该称“中华民族”。——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例:论题:多元民族长期交融形成“中华民族” 论述: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隋唐统一,国力强盛,疆域拓展,民族往来活跃,尤其是唐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对开发祖国边疆做出了积极贡献;③辽宋夏金元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活跃的时期,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辽宋夏金元时期,多个民族交融,在元朝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回族)。总结:经历多个历史阶段,多元部族文化和多元区域文化长期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作为这种历史运动的总结,统一的民族称谓看起来还是应该称‘中华民族’”可拟定论点为多元民族长期交融形成“中华民族”。关于阐释可从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及辽宋夏金元等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5 11:27:07 页数:13
价格:¥2 大小:64.2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