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4
2
/24
剩余2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南阳市2021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某学者指出,“百家争鸣”既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展示,又是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思想的交锋,而其思想资源都来自《六经》,《六经》不仅是儒家的经典,也是战国整个“诸子百家”的思想资源。该学者意在说明A.儒家学派备受统治者关注B.儒学思想成社会主流思想C.百家争鸣隐含着思想统一D.诸子百家思想同源而异流【答案】D【解析】【详解】“百家争鸣”思想资源都来自《六经》,说明诸子百家思想同源而异流,故选D;“百家争鸣”思想资源都来自《六经》,无法体现儒家学派备受统治者关注,也不能说明儒学思想成社会主流思想、百家争鸣隐含着思想统一,排除AB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思想资源都来自《六经》”,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春秋时期,孔子曾言:“(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战国时期,各家的共同宗旨都是以“其学易天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儒家思想偏于保守B.社会时弊有待革新C.诸子百家皆源于儒D.百家争鸣同大于异【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受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影响,诸子百家纷纷提出改造方案,“其学易天下”,说明的是社会时弊有待革新,B项正确;材料与儒家思想趋于保守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诸子百家皆源于儒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诸子百家争鸣各有特色,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认为道德并不仅仅是表达某种个体人格品性或生活态度,更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的意义和根基。先秦儒家强调道德的主要目的是A.达到复古的政治目标B.旨在推动社会变革 C.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D.努力完善个人品质【答案】C【解析】【详解】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儒家强调道德是个人生存的意义和根基,通过规范个体来规范社会,意在通过道德塑造一个有序的社会,C正确;儒家强调道德的目的是重构社会,而非复古,排除A;儒家强调的是道德对个体的重要性,其目的并不是直接指向社会变革,排除B;D只体现了儒家强调道德的一面,属于片面解读材料,排除。4.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天命”、“天道”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克己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剧变促使人们抛弃迷信思想B.君权神授的思想受到极大冲击C.时局变动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性D.政治意识适应社会变革的现实【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可以得出,春秋战国的思想家均比较注重“人世”,即关注政治,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抛弃迷信,故A不正确;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各家思想的同一性,故C不正确。5.西汉建国后,儒者叔孙通等人定朝仪、封禅等制度;儒者陆贾、贾谊等宣扬儒家德治相对于法家政治的优越性,儒家经典在“受命”“改制”等观念的影响下被儒生塑造为“为汉制法”。这表明汉代儒学A.分化为不同的派别B.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理论体系丰富完善D.紧密结合现实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西汉建国后,儒家经典被儒生塑造为“为汉制法”。这表明汉代儒学在积极适应社会现实,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儒学的不同的派别,故A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儒学理论体系,故C错误。6.在宋明时期,理学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重要的分支。虽然二者的主张有明显的不同,但它们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他们都 A.强调理的作用B.赞同知与行合一C.压制人的欲望D.服务于现实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坚持三纲五常,强调君臣伦理,从其理论的政治目的来看,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即服务于现实政治,D正确;两个流派都强调理,但是对于理的作用却并不一致,排除A;B是王阳明的主张,排除;相比于朱熹而言,王阳明并不强调压制人的欲望,排除C。7.官箴主要是官员从政期间的经验积累和心得体会,用以劝诫和感化同僚,使其更好的为官从政。历代官箴强调为官从政者的第一要义“修身”,在宋代则变为“修心”,具体表现为“有公心、要尽心、能平心”。这反映了宋代A.理学思想渗透到政治活动中B.官箴有效提高官吏的行政能力C.儒学发展到心学体系化完成D.理学成为政府推崇的官方哲学【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官箴特别强调“心”的作用,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这反映出理学思想渗透到政治活动中,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官箴的效果,该表述过于绝对,B选项错误;“心学”体系形成于明朝,不是宋代,C选项错误;D选项是在南宋之后,排除。故选A。8.王阳明认为,人子有父母之丧,哭与不哭,完全决定于个人”由衷”的情感,而不是“循守格套",情不由衷,在吊客面前“作伪”。据此可知,王阳明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B.否定纲常伦理道德C.突出个体的自我意识D.倡导知行合一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王阳明强调内心的情绪,并不主张外在的表现,这是心学突出个体自我意识的表现,C项正确;王阳明的观点本身就属于儒学的范畴,并不能说明是摆脱了儒学思想的束缚,也没有否定纲常伦理道德,排除AB项;根据“完全决定于个人‘由衷’的情感,而不是‘循守格套’,情不由衷,在吊客面前‘作伪’”可知王阳明在此处强调的不是知行合一,排除D项。故选C项。 9.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这表明《藏书》A.成为科举应试的官方教科书B.因离经叛道在民间广流传C.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D.以讽刺程朱理学为思想主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信息可知,李贽认为自己的《藏书》叙述的是治平之事和用人之方,希望此书成为经筵讲读和科举取士的内容,这表明李贽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其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藏书》被明清封建统治者搜查烧毁,并未成为科举应试的官方教科书;B选项错误,《藏书》是禁书,并未在民间广泛流传;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藏书》讽刺程朱理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0.由下表内容可知,我国古代科学家朝代科学家活动记载结论唐朝张志和让人背向太阳喷洒小水珠,看到类似虹霓情景彩虹是因阳光通过空中的水滴形成北宋沈括把磁针搁碗沿上;以针横贯灯心草浮于水面;用独根茧丝将蜡少许粘着于针腰,在无风处悬挂只有“缕悬法”才能使指南针真正“指南”元朝赵友钦将一个黑漆球挂在屋檐下,该球半个亮半个暗,犹如月球反射太阳光。不同角度看黑球,其反光部分的形状各异,有月牙形、半月形等解释月亮的盈亏现象 A.重视科学技术的实用性B.富有近代科学探索精神C.运用实验说明天人感应D.借助实验进行创造发明【答案】B【解析】【详解】我国古代科学家都重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蕴含了试验验证的求实精神和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因此富有近代科学探索精神,B正确;表中实验内容与实用性关系不大,排除A项;天人感应是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表中实验内容与发明创造无关,排除D项。11.如表唐诗(摘录),由如表可见诗人诗句出处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全唐诗》杜甫“渔人漾舟沈(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刘禹锡“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这些诗句描写的都是对劳动的描写,说明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来源,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交融的过程,排除A;这些诗句都是对普通劳动人民劳动的描写,与宫廷文化无关,排除B;这些诗句和社会阶层流动无关,排除C。12.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擅长抒写幽微细腻的男女之情,其作品因感情坦率真挚而备受人们喜爱,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普遍怀着“乐闻其词而厌薄其人”的态度。这反映了北宋A.词作风格深受理学影响B.士大夫内敛的文化心态C.市井文学的发展很迅速D.知识分子阶层出现分化【答案】B【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其作品因感情坦率真挚而备受人们喜爱”“乐闻其词而厌薄其人”可知,人们喜爱表达真挚情感的词作但又不愿与词作者为伍,这是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内敛的文化心态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理学影响,故A排除;宋词属于市井文学,但材料无法体现发展迅速,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知识分子阶层出现分化,排除D项。13.京剧起源于“朱子桑梓”安徽,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如《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徽调与汉调合流,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诞生。由此可知,京剧A.源于对儒家道德的宣扬B.建立在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上C.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成熟D.是宋明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徽调与汉调合流,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诞生”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对京剧产生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与宣扬儒家道德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元杂剧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戏曲的成熟,排除C项;材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4.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此举意在A.为对外交涉争取主动B.深入学习西方文化C.改变国人自大的心态D.推动晚清社会变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体现的是受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影响,林则徐积极了解西方情况,为对外交涉争取主动,A项正确;当时对西方的学习仍然停留在浅层次,排除B项;材料与改变国人自大的心态及推动晚清社会变革的说法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点睛】1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火器研制方面首先仿效西方文明,这既是当时形势的急需, 也是受中国文明排斥阻力最小的一种方式。仿效西方火器的研究属于器物层面的非重要成分,价值密度小,文化的阻抗力最弱,穿透力却较强。由此可知A.阻挠洋务运动的顽固守旧派日趋瓦解B.中西方文明共通之处已日渐明朗C.部分爱国志士探索出挽救危亡的道路D.有识之士找到融合中西的结合点【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信息“火器研制方面首先仿效西方文明”“受中国文明排斥阻力最小的一种方式”“器物层面的非重要成分”“文化的阻抗力最弱,穿透力却较强”等可知,“师夷长技”从军事科技入手既体现了学习西方的时代精神,又可以减弱部分人士排外思想的阻挠,因此此时火器研制成为中西融合的结合点,D项正确;顽固守旧派日趋瓦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中西方文明共通之处已日渐明朗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此时有志之士仍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6.1864年,李鸿章在写给恭亲王的信中说:“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知细心,以故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人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这表明李鸿章A.为维新变法提供思想准备B.指责顽固派阻碍社会改革C.主张“师夷长技”进行变革D.认为科举选拔所取非所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可知,李鸿章认为当时社会需要进行改革,同时他还批判中国士大夫所谓西方“利器”为“奇技淫巧”的言论,这说明他主张学习西方科技,C项正确;维新变法涉及政治改革,从材料可知,李鸿章只学科技,排除A项;材料中“中国士大夫”“武夫悍卒”不代表李鸿章在指责顽固派,其针对的是整个社会群体,排除B项;认为科举选拔所取非所用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 17.近代中国维新思想家提倡的“开民智”,其包含了三重内容,一是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二是接受和灌输一整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观念,三是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第三个方面。这说明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A.为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C.体现救亡与启蒙的时代要求D.以警醒世人作为其根本目的【答案】C【解析】【详解】维新思想家认为“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是“开民智”的最重要的内容,说明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兼具救亡与启蒙的时代特色,故选C;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维新思想的时代特色,AB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近代维新思想的根本目的是进行政治变革,挽救民族危机,不是警醒世人,排除D。故选C。18.近代思想家严复认为:“如果中国传统的维持国内秩序的方法导致了贫穷、无知和虚弱,那么,即使这些方法是圣人之道,也应抛弃。中国必须发展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培育广泛的科技教育体制,鼓励民众经济上的私利,并且创建一个‘合理的国家机制’”。严复这一认识A.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B.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C.使民主政治的观念深入人心D.为变革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如果中国传统的维持国内秩序的方法导致了贫穷、无知和虚弱,那么,即使这些方法是圣人之道,也应抛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这一认识有助于变革政治及社会制度,为变革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故D项正确;这不是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故A错误;该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故B错误;辛亥革命使民主政治的观念深入人心,故C错误。19.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不断演进发展,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力求紧随世界民主潮流而前进,同时留意避免西方民主制的弊端,主张通过中西结合来完善民主制度。这里的“中西结合”表现为A.倡导民权为资产阶级所独有B.用暴力革命实现民主共和C.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D.用政治革命完成民主共和【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民权主义是指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其内容是主张民权为一般国民所共有,D项正确;ABC项均是旧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权主义,排除。故选D项。【点睛】20.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角度矛头政治层面批判孔子为帝王专制的“护符”思想层面批判孔子为思想专制的权威个人层面批判孔予之礼为伦理专制的先导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三个“专制”可知,新文化运动对孔子思想中的封建成分进行批判,这不仅仅是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而是通过批判传统思想文化的不合理成分,以达到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中的“全面否定”材料无法体现;C选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D选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不是主要目的。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1.新文化运动最初的目的是“恢复独立自主之人格”,从思想文化上启蒙民众觉醒,但这一“求个性自山、解放”主题的初衷在1919年后不得不让位于国家主义。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国民革命运动高涨D.新三民主义的影响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后,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在民族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选择上,个人主义让位给了国家主义,A正确;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阶级斗争,与材料中的转变无关,排除B项;CD两项只是转变的部分原因,而不是整体上的主要原因,均排除。22.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A.提升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水平B.说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C.反映学习俄国革命已成共识D.改变了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后逐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推动共产党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改变了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传播前国人已经向西方学习其技术、制度和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没有提升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水平,A项错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依旧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没有发生变化,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不能得出学习俄国革命已成共识的结论,“共识”表述过于绝对,C项错误。23.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未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于、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等信息可以看出这应该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根据所学知识,只有D符合这一时间,故选D。 24.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明确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标准“三个有利于”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1992年10月十四大明确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是②①④③,D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排序错误。故选D项。【点睛】25.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1973年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些成果()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受“双百方针”的推动C.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D.是在苏联的援助下取得的【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展示了新中国的科技水平,“两弹一星”使中国成为有影响的大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所以选择A项;“双百方针”强调在学术上百家争鸣,在文学艺术方面百花齐放,与材料的科技成就关系不大,排除B项;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是在1995年,C项错误;中国取得题目中科技成就时,与苏联关系恶化,是中国人自己努力的结果,D项错误。故选A项。26.新中国成立后,小说家和诗人们大都怀着激动和感恩的心情,开始寻找新的叙事资源。他们决心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写出歌颂英雄、歌颂时代、具有史诗意义的革命颂歌。如孙犁的《风云初记》、柳青的《铜墙铁壁》等。这些作品 A.逐渐突破了“左”的思想束缚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C.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再现了国家建设时代风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小说家和诗人们大都怀着激动和感恩的心情,开始寻找新的叙事资源。……写出歌颂英雄、歌颂时代、具有史诗意义的革命颂歌”并结合所学可知,孙犁的《风云初记》、柳青的《铜墙铁壁》是歌颂英雄、歌颂时代、具有史诗意义的革命颂歌代表,再现了国家建设时代风貌,D项正确;逐渐突破了“左”的思想束缚发生在文革后,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7.“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A.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缩写内容可知,重视道德和教育是轴心时代东西方文化相同的地方,如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等,故选C;东方文化中不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力平等,不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排除AD;西方文化不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故选C。28.古希腊学者力图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但他们并没有把神话与哲学、文学、历史分开,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古代希腊A.人文主义者向奴隶主贵族妥协B.人文思想受到基督教神学干扰C.人文主义者侧重研究物质世界D.人文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 考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古希腊时期,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神话也就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这体现了人文思想的时代性,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未提及古希腊人文主义者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的“神话”指的是古希腊神话,故B项中“基督教神学”的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古希腊人文主义者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C项不符合题意。29.意大利思想家弗吉里奥(1349—1420年)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即博雅教育,它包括德育、体育、智育和军事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它强调体育与知识学习同等重要,体育就是要对身体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服从理性。弗吉里奥的教育观A.成为全面教育思想的源头B.完全摆脱了神学教育的束缚C.受到理性主义深刻影响D.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核心是人文主义,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349—1420年”“它包括德育、体育、智育和军事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可知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D项正确;全面教育思想的源头是古希腊,排除A项;“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理性主义与启蒙运动有关,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30.从中古时期到1400年间,中欧和西欧的所有文学都是用拉丁语来写作的,但到15世纪时,地方文学和民族语言兴起,如英语、法语、日耳曼语已经形成,同时民族文学也渐渐兴起。这些现象的出现A.动摇了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B.为民族国家的兴起创造了条件C.成为拉丁语衰败的根本因素D.直接推动了城市自治运动兴起【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文学和民族语言以及民族文学的兴起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力地动摇了西欧基督教会的神学统治地位, 排除A项;拉丁语的衰败原因是多元的,但走向衰败的根本因素在于西欧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排除C项;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在于西欧封建主对城市市民的剥削和压迫,排除D项。故选B项。31.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A.主张因信称义B.否定教皇权威C.反对禁欲主义D.强调王权至上【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认为,教徒在精神上只服从上帝,在世俗生活中药服从世俗权威,结合所学知识,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信仰自由和世俗权威高于教会,实际上否认了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故B选项正确;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教义和主张其目的是否定教会的权威,故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马丁·路德对教皇地位的否定,反对禁欲主义是其中的一个表象,故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世俗王权与神权的地位,故D选项错误。32.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政权尽管为一个家族所继承,掌握在一个单独的人手中,却不是一个人的财产,而是一件公共的财产,因此他绝不能离开人民,它在本质上只属于人民,仅仅为人民所固有。”据此可知,狄德罗旨在A.反对教会权威B.否定君权神授C.倡导社会契约D.强调个人自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政权尽管为一个家族所继承”“仅仅为人民所固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狄德罗认为君主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旨在否定君权神授,B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社会契约强调政府国家的来源,排除C项;强调个人自由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3.生产力发展了,贸易活跃了,人的交往频繁了,拉丁语一天天成为基督教神学的“专用”的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喜欢用自己的“世俗”语言。当欧洲迈入近代史的门槛的时候,拉丁语使用的范围更是大大的缩小了。培根的有些著作便是用英文写的,莎士比亚、莫里哀的戏剧都是用英语、法语写出的传世之作。在这一背景下,欧洲兴起了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宗教改革D.工业革命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莎士比亚、莫里哀等人生活的时代,“世俗”语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拉丁语成了督教神学的“专用”文字,且使用的范围更是大大的缩小,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16世纪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这一背景下,17、18世纪欧洲又兴起了启蒙运动,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神学的覆盖范围广泛,天主教世界广泛使用拉丁语,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生,宗教改革是启蒙运动的发生的原因,不能因果倒置,故C项错误;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故D项错误。34.伏尔泰相信政治权力及国家领导权应该由少数人即富人掌握,希望“开明”君主能动手消灭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卢梭理想中的国家是一个小型民主共和国,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他攻击英国议会制度,认为人民主权不能被代表。这反映了A.启蒙思想呈现丰富性和复杂性B.共和制优于君主立宪制C.启蒙思想影响了后世政权设计D.两者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伏尔泰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主张君主立宪;卢梭则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主张民主共和,直接民主,说明启蒙思想呈现丰富性和复杂性,故A项正确;共和或君主立宪无法分辨哪个更优,B项错误;材料中卢梭强调的是直接民主,并未影响后世政权设计,C项错误;二者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D项错误。35.《天体运行论》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16、17世纪科学史上可相媲美的两部伟大著作。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促进了西方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B.解放了思想使科学突破神学桎梏C.推动了启蒙运动向科学世界的进军D.正确概括了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体运行论》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所著的一本讲述他自己的天文学说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创作的物理学哲学著作,两部著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会宣传的思想,解放了思想,使得科学突破了神学的束缚,B项正确;哥白尼的著作并未促成西方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排除A项;C项是牛顿力学体系的作用而非哥白尼的著作的影响,排除;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观点并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36.“把天体力学和地球上物体的力学统一到机械运动这门统一的学科里,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客观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和人类认识自然的第一次大飞跃。”材料中的科学理论A.推动蒸汽机改良B.促进了电力工业发展C.解释了光电效应D.揭示了时空本质属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是人类认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这一科学理论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A项正确;电磁感应原理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空本质,三者均与牛顿力学体系无关,BCD三项错误。37.“经启蒙运动熏陶出来的人们的高涨的自我意识,使得那个时代感到已经不再需要上帝,不再需要将上帝当成为解释万事万物的第一因,而是认为,全部的生命奥秘都能够用自然法则来解释。”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性的完全觉醒B.达尔文进化论揭示了人类起源C.牛顿力学科学地解释了自然现象D.启蒙思想宣扬了唯物主义理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不再需要将上帝当成为解释万事万物的第一因,而是认为,全部的生命奥秘都能够用自然法则来解释”可知,这里的“自然法则”是指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与文艺复兴、牛顿经典力学以及启蒙运动均无关,故ACD三项错误。 38.英国工业革命史专家卡内夫斯基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时期,水动力供应了英国工业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动力。美国学者路易斯·亨特在其专著中详细地论证了水动力在两个半世纪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贡献。据此可知A.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更为多元化B.传统动力在工业革命时期发挥重要作用C.蒸汽动力并未对工业革命产生影响D.新工业布局仍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在工业革命时期,水动力供应了英国工业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动力”体现的是传统动力在工业革命时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与工业革命对动力需求的多元化说法无关,排除A项;蒸汽机的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使人类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排除CD项。故选B项。【点睛】39.“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理性国家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与材料中艺术风格相似的文学作品是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B.《老人与海》C.《自由引导人民》D.《人间喜剧》【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理性国家完全破产了”可知,材料谈论的是产生于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浪漫主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选A;《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排除B;《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但它是绘画作品,而非文学作品,排除C;《人间喜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排除D。40.文化形态学派较早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他在1918—1920年间出版的《西方的没落》一书,系统地提出了文化形态学的理论,并据此作出了西方文化即将没落的预言。这体现了当时A.西欧社会存在悲观和幻灭的心理B.欧洲文化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 C.西欧民众开始质疑工业社会文明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成为必然【答案】A【解析】【详解】从时间信息“1918—1920年”和“并据此作出了西方文化即将没落的预言”可以看出,体现出西欧人一战后的悲观情绪和幻灭心理,故答案为A项;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二、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徐光启(1562-1633年),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他本是一位可以在传统学术道路上左右逢源的大学者,却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应用科学的试验和总结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理论研讨,“无迂疏之病,亦无空谈之弊”。他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他以一种虚心扬榷的胸怀去“会通”中西科技的精华。他着意于中西数学的比较,敏锐地注意到西方科技长于理论思维,而这一点恰是中国科技的阙失。在《农政全书·田制》中,他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和现实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较早提出人口增值率的概念。在科学研究中,他高度重视实验手段的运用,《农政全书》在收录古代和当代农业文献同时,也附有他亲自观测和试验的大量见解或评论。由于比较自觉地把实验方法、归纳方法与数学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徐光启等人突破了“中古型”科学范式的包围,直叩近代科学之门。——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伽利略(1564-1642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1590年,他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以实验上的、可证实的事实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家的传统名言。伽利略还做了力学实验,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609年,他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月球的表明凹凸不平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他还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等现象,这些发现促使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观念发生变化。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和伽利略科技成果特点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近代科学兴起的条件和影响。 【答案】(1)异:徐光启的成果多为传统科技的集大成,总结多于创造;注重实用。伽利略成果更多体现突破性、创造性;侧重理论化、规律化。同:都运用近代科学方法(或重视数学方法的运用,重视实验方法)。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日益僵化(受经世致用思想影响);西学东渐的推动;徐光启对自然科学的主动精神。(2)条件: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奠基;近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推动。影响: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利于思想解放;促进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异:根据材料“却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应用科学的试验和总结上”“他以一种虚心扬榷的胸怀去‘会通’中西科技的精华”可归纳出徐光启的成果多为传统科技的集大成,总结多于创造、注重实用;根据材料“以实验上的、可证实的事实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家的传统名言”“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可归纳出伽利略成果更多体现突破性、创造性及侧重理论化、规律化。同: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二者都运用近代科学方法。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的推动、徐光启对自然科学的主动精神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奠基、近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推动等角度进行分析;影响:根据材料“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这些发现促使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观念发生变化”“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利于思想解放、促进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点睛】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化的创造固然不能靠简单地依傍他种文化而得,但它也不能离开不同文化间的 冲突与交流而孤立进行。文化的冲突与交流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它、不仅是人类社会无从避免的文化现象,而且也是文化发展的加速剂,新文化产生的催化剂。任何形式的思想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时,都是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为主体,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注入新的生命力,适应新的要求。——摘编自张妍妍《从文化冲突看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看法:中西文化冲突促进了中体西用思想形成。说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出现了沖突。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从中国国情出发,传承儒家文化的经世致用,以西学改造传统儒学。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强兵”来解决国家的海防问题。之后,洋务派把“师夷长技”扩展到经济上,有了引进西方技术的意向,他们在相信中国可以适应外来文化冲击,而整个文化和政治制度不需变化的基础上,演化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企图以中国儒家道统、政治制度和人文精神配以西方的科学技术,以“中体”固本,以“西用”致富强,由此形成“中体西用”文化观。总之,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产物,代表着近代中国人谋求救国强国之路的一种文化选择。示例2看法:中西文化交流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新兴的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的维新运动。维新派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知识、哲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形成了一套与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相对立的思想体系,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守旧派所坚持的腐朽观念,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同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总之,“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思想和文化从传统向近代转型,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解析】【详解】看法:根据材料“文化的冲突与交流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它不仅是人类社会无从避免的文化现象,而且也是文化发展的加速剂,新文化产生的催化剂”并结合题干要求“结合近现代史知识”可以提出看法:中西文化冲突促进了中体西用思想形成。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背景、实践的表现以及作用。最后回归论题,总结论证。 具体而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出现了沖突。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从中国国情出发,传承儒家文化的经世致用,以西学改造传统儒学。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强兵”来解决国家的海防问题。之后,洋务派把“师夷长技”扩展到经济上,有了引进西方技术的意向,他们在相信中国可以适应外来文化冲击,而整个文化和政治制度不需变化的基础上,演化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企图以中国儒家道统、政治制度和人文精神配以西方的科学技术,以“中体”固本,以“西用”致富强,由此形成“中体西用”文化观。总之,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产物,代表着近代中国人谋求救国强国之路的一种文化选择。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72年8月,明治政府颁布《学制今》,把全国分成8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划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划分为310个小学区。政府强调,凡6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女子与男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在教学内容方面,仿效法、美等国,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1880年修改后的《教育令》规定,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同时期颁布的《小学教员须知》指出:“教人以善良比教人多识更为重要,故为教员者,更应致力于道德教育,使学生忠皇室,爱国家。”1886年颁布的《学校令》明确规定实行小学四年义务教育制。1900年,明治政府废除小学征收学费的规定,1907年,又把小学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为六年,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8%。——摘编自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小学教育变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小学教育变革。【答案】(1)特点:中央政府统一实施,立法保障;推行义务教育,坚持男女平等原则;带有一定强制性;西方智育与传统德育相结合;不断发展,具有渐进性;服务于皇权统治。(2)评价:促进了日本基础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近代人才,提高了国民文化素质;推动了男女平等;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封建忠君思想束缚了教育的健康发展,对日本社会产生危害。【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1872年8月,明治政府颁布《学制今》” 可归纳出中央政府统一实施,立法保障;根据材料“凡6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女子与男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可归纳出推行义务教育,坚持男女平等原则;根据材料“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可归纳出带有一定强制性;根据材料“仿效法、美等国,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可归纳出西方智育与传统德育相结合;从发展过程来看,不断发展,具有渐进性;根据材料“使学生忠皇室,爱国家”可归纳出服务于皇权统治。【小问2详解】评价:结合上述分析的特点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促进日本基础教育的发展、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推动男女平等、推动日本的近代化、封建忠君思想束缚了教育的健康发展及对日本社会产生危害等角度进行分析。【点睛】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中国仍被定位为列强的角逐场所但此时的中国外交已开始告别传统的“羁摩相安”、“以夷制夷”方略,转而谋求以国际法制衡列强的侵略。巴黎和会期间,中国就山东问题据理力争,将“以夷制夷”为基础的既定方略转变为诉诸国际法进行抗争中国的外交方略,从“赖美为助”、“倚仗各国”主持公道,转向依据国际法独自抗争维权,其结局“不仅是一起国际性事件,而且成为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先例”。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又通过主动参与国际条约体系、运用国际法准则制街列强的方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华盛顿会议并未从根本上废除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中国也没有获得真正平等的国际地位,但自鸦片战争失败以来,中国第一次据理争回了部分权益,“无论从技术观点看,还是从国家威望看,我们从日方获得的已达最大限度”,表明中国参与国际均势的外交方略在一定程度上是奏效的。——摘编自金卫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外交方略的转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一战后作为战胜国仍然遭到侵略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中国使“外交方略转变是奏效”所作的努力。【答案】(1)表现①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被列强角逐和宰割;②中国没有收回山东问题主权,山东权利被转让给日本;③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2)努力:①谋求以国际法制衡和抗争西方列强的侵略;②初步展示中国现代外交的维权抗争和顽强斗志;③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④推动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进入新的阶段。 【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中国就山东问题据理力争”、“华盛顿会议并未从根本上废除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中国也没有获得真正平等的国际地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被列强角逐和宰割;中国没有收回山东问题主权,山东权利被转让给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2)努力:根据“转而谋求以国际法制衡列强的侵略”得出谋求以国际法制衡和抗争西方列强的侵略;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初步展示中国现代外交的维权抗争和顽强斗志;根据“国又通过主动参与国际条约体系、运用国际法准则制街列强的方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得出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推动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进入新的阶段。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沈钧儒(1875-1963年),近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1905-1908年留学日本修习法律,回国后当选浙江省咨议局副议长,三次进京请愿速开国会。1912年加入同盟会,坚决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7年秋任上海法科大学(后改名上海法学院)教务长,他坚持民主办学,主张学术自由和自由结社,培养了不少法学专门人才如著名法学家沙千里、林事元等。1933年创办正行女子中学,亲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发生,沈钧儒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一ニ八"战事爆发,他更是全力以赴地支援十九路军进行淞沪抗战。1935年12月他与上海文化界的一些爱国进步人士马相伯、邹韬奋等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任执行委员。在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沈钧儒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摘编自周天度、孙彩霞《沈钧儒传》(1)根据材料,概括沈钧儒的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沈钓儒活动的因素。【答案】(1)主要活动:参与咨议局活动,推动清末新政;投身民主革命,反对北洋军阀;创办学校,培养人才;积极支援抗日战争;参与筹建新中国,推进新中国建设。(2)因素: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新中国的成立;沈钓儒的爱国情怀。【解析】【详解】(1)活动:根据材料“回国后当选浙江省咨议局副议长,三次进京请愿速开国会”可归纳出参与咨议局活动,推动清末新政;根据材料“1912年加入同盟会,坚决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可归纳出投身民主革命,反对北洋军阀;根据材料“ 他坚持民主办学,主张学术自由和自由结社,培养了不少法学专门人才如著名法学家沙千里、林事元等”可归纳出创办学校,培养人才;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发生,沈儒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可归纳出积极支援抗日战争;根据材料“在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沈钧儁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可归纳出参与筹建新中国,推进新中国建设。(2)因素: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新中国的成立和沈钓儒的爱国情怀均是其活动的影响因素。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5 11:27:04
页数:24
价格:¥2
大小:49.3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