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岳阳市2023届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试题历史试题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是一个具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庞大都邑。其中内城300多万平方米,外城631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故宫。外围水利系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最大的水利系统,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公里。据此可推知,良渚文明()A.重视发展农耕经济B.城墙筑造技术发达C.社会动员能力较强D.专制国家基本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中内城300多万平方米,外城631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故宫。外围水利系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最大的水利系统,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公里”可知,良渚文明能够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这说明良渚文明已具备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C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良渚文明能够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重视发展农耕经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城墙筑造技术发达”表述片面化,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国家”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岳麓秦简中有一条律令“令曰:黔首、徒隶名为秦者更名之,敢有、有弗更,赀(铠甲)二甲。”里耶秦简记录的一条:诸官(名)为秦,尽更。这说明()A.秦朝开始实行避讳制度B.秦文化具有君权至上特点C.秦朝文化专制达到顶峰D.秦朝法律繁琐且注重形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令曰:黔首、徒隶名为秦者更名之,敢有、有弗更,赀(铠甲)二甲”的大意是百姓们名字中带有“秦”字的,必须要改掉,敢有不改的,罚两套铠甲(的钱),这突出的是君主的权威,B项正确;避讳制度从周朝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清朝文化专制达到顶峰,排 除C项;秦朝法律繁琐且注重形式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如图为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的《客使图》壁画。画中描绘的是来自拜占庭、新罗和靺鞨的使者在唐朝官员带领下准备进人会见场所。此壁画可以用来说明唐代()A.民族关系稳定和睦B.绘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C.文明影响力的强大D.太子专门管理外交事务【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看到,外国及边疆少数民族来朝贡唐朝君主,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文明影响力的强大,C项正确;A项“民族关系”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B项"浪漫主义"说法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D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4.元代王祯在《农书》中总结南方水田的耕作方式,“其法:起拔为疄(田垄),两疄之间,自成一畎(田间小沟),一段耕毕,以锄横截其疄,泄利其水,谓之腰沟,二麦既收,然后平沟畎,蓄水深耕,俗谓之再熟田也。”该耕作方式()A.有利于保苗抗旱排水防涝B.促使南北农业发展趋向平衡C.在元朝时开始出现并推广D.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南方水田耕作方式来看,南方的水田采取多种经营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地矛盾,D项正确;材料与排水防涝无关,排除A项;我国农业发展自古以来就不平衡,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这种耕作方式出现的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5.如表为元明清黄帝陵祭对比一览表,该表可以用来证明()朝代统治时间(年)祭祀次数频次 元980/明2761419.7清268308.9A.民族文化认同决定了王朝的兴衰B.民族矛盾是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C.王朝的长短取决于民族文化政策D.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努力【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来看,清朝相对于元明两朝来看,祭祀黄帝陵的频次显著增加,这主要和清朝宣扬自身正统的需要有关,是为了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A项夸大了民族认同的作用,排除;元朝灭亡的根源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排除B项;C项错在夸大民族文化政策的作用,排除。故选D项。6.清朝照会的旧文式例行在“为照会事”前面会冠以“天朝云贵总督”等官衔名目,如“天朝大学士直隶总督部堂一等侯爵琦”。1840年后,琦善把照会中的“天朝”两字取消,仅留官衔,后来此式成为定例。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清政府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清政府变以夏凌夷为夷夏平等C.宗藩观念初步向近代国家观念转变D.朝贡外交转变为平等条约外交【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朝方面在同外国照会中开始淡化“天朝”观念,后成为定例,这说明的是清朝的宗藩观念初步向近代国家观念转变,C项正确;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A项;材料与夷夏平等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晚清时期的外交并非是平等的外交,排除D项。故选C项。7.清初,赏戴孔雀翎的人员,除了清廷规定的外,其他人“出于酬庸旷典,惟有功而蒙特恩者,始得赏戴”。到19世纪六十年代,时人记载:“花翎红顶,几遍城市”,甚至“五品以上之官,皆得援例捐纳”,造成对花翎“不复重视之矣”。这一变化()A深受国内政治局势影响B.说明服饰失去了传统政治意义 C.源于民众物质生活改善D.反映出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雀翎在清朝初年是地位的象征,而到19世纪六十年代,“花翎红顶,几遍城市”,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主要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有关,A项正确;当时的服饰并未失去政治象征意义,排除B项;民众生活改善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该现象与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趋势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8.《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在信中写道:“我在这里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赞同革命,甚至比较开明的低级满族官吏也反对他们的政府。现在要得出目前最好该做什么的意见还为时太早,但我想,在现在绝对君权和如此众多的中国人正在酝酿的共和制之间,要有个中间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建立共和国的条件已经成熟B.受传统影响作者主张渐进式变革C.表达出作者对革命的担忧和不满D.清政府内部分化,已经土崩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在现在绝对君权和如此众多的中国人正在酝酿的共和制之间,要有个中间阶段”体现的是作者主张中国应该逐步过渡到共和政体,结合《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出身可知,这主要和其生活的环境有关,B项正确;当时中国建立共和国的条件并不成熟,排除A项;材料与作者对革命的担忧和不满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是在武昌起义后,排除D项。故选B项。9.如图为江苏武锡电力灌溉区的相关数据。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A.近代工业获得一定发展B.南京国民政府支持农业灌溉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D.电力在乡村中发挥主导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看到,江苏武锡采用电力灌溉,电费消耗涨幅低于灌溉面积和用电度数涨幅,这反映出近代电力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为1927年,没办法解释1925至1927年数据的变化,排除B项;题干并未体现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排除C项;典例在乡村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泰国绝对化,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0.1939年,毛泽东认为的民众是由工人阶级和农民组成。1942年5月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民众概念范围的变化()A.彰显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C.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D.适应了党进行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民众概念范围阐释的变化,其目的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力量支持抗战,彰显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A项正确;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并不是武装反抗国民党,排除B项;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C项;材料未涉 及党进行工作重心转移,排除D项。故选A项。11.如表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原因省际迁移人口比例表(%)。据此可知()时间(年)工作调动分配录用务工经商学习培训投亲靠友拆迁搬家退休退职随迁家属婚姻迁入其他1982—198719.895.268.579.0213.35—2.54186815.546.151985—199015.064.5329.468.3810.39—1.4810.8613.666.181995—20002.671.5564.756.305.020.79—9.255.484.18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加速人口流动B.人口迁移动力逐渐向经济型迁移为主转变C.该阶段的人口迁移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D.人口迁移原因的多元化基于政治体制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省级迁移的比重来看,经商务工的比重显著增长,说明人口迁移动力逐渐向经济型迁移为主转变,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主要和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有关,B项正确,排除D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材料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12.16世纪法国思想家蒙田认为:“智与身体同样需要指导,好像两只马配合起来合力拉车一般。”“我们所训练的,不是心智,也不是身体,而是一个人,我们决不能把两者分开。”这一主张()A.体现了理性意识影响教育思想B.反映了法国人文主义思想盛行C.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权统治D.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深入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智与身体同样需要指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不仅注重人们心智的培养,也注重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深入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理性意识,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与天主教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3.17世纪,英王封地给臣民的时候,在特许状里规定,殖民地的自由民应该对涉及他们的立法有发言权。于是,赐给马里兰的塞西尔·卡尔弗特、宾夕法尼亚的威廉·佩恩,和南北卡罗来纳以及新泽西的领主们的特许状都具体规定,所有立法都必须取得“自由民的同意”。这说明()A.美国的宪政有其历史渊源B.英国的综合国力走向衰落C.美洲殖民地反抗风起云涌D.英国强化对封地的管理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17世纪,英王封地给臣民的时候,在特许状里规定,殖民地的自由民应该对涉及他们的立法有发言权”体现的是美国的宪政对英国的民主政治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说明的是宪政的历史渊源,A项正确;此时英国综合国力正在增强,排除B项;材料与美洲殖民地的反抗斗争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宪政的历史渊源,非英国强化对封地的管理权,排除D项。故选A项。14.20世纪苏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如把各种工业托拉斯、商业辛迪加和国营商店改为经济核算制,在各地区成立交易所和定期市场,以及缩小“剪刀差”、加强国营商业公司与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联系等。这些措施()A.是卫国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B.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C.实现了农业向集体化的转变D.恢复自由贸易缓解了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因此材料“在各地区成立交易所和定期市场”“加强国营商业公司与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联系等”体现的是当时苏俄通过恢复自由贸易来缓解当时出现的政治经济危机,D项正确;A项与苏联的五年计划推行有关,排除;材料与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无关,排除B项;C项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而材料反映的是列宁时期的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15.如图为1500—1975年殖民扩张和收缩周期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阶段,欧洲为中心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B.②阶段,源于传统殖民帝国的衰落和美洲独立C.③阶段,亚洲革命风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作用D.④阶段,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彻底瓦解殖民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500—1975年殖民扩张和收缩周期图”可知,随着工业革命开展,英国崛起,成为日不落帝国,而老牌的殖民帝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家走向衰落,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独立,B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亚洲革命风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中国的辛亥革命,排除C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彻底瓦解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2年7月,在美国国会参议院举行的外交关系听证会上,美国驻联合国常驻代表公开表示,目前美国拖欠联合国的会费已经高达数十亿美元。事实上,美国拖欠联合国的会费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自里根总统上台之后,美国便开始了"欠费"行为。这反映出美国()A.经济走向持续低迷B.意欲退出全球治理体系C.缺乏大国担当意识D.不承认联合国合法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看到,美国长期拖欠联合国会费,这反映出美国缺乏应有的大国担当意识,C项正确;A项“持续低迷”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退出全球治理体系”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都城,围绕“都城选址与国家治理”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1)特征:从西向东;从南向北;强盛时期多定都西安或北京。(任答两点即可)因素:西北地区渐趋落后;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南北交通的发达;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任答三点即可)(2)示例论题:元明清都城选址北京有利于国家治理。论述:元朝选址大都,便利了对辽阔疆域的治理;明朝迁都北京,有利于加强北部边防,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迁都北京,加强了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解析】【详解】(1)特征:根据材料图片可知,从西周到北宋,都城一般都建立在中原地区,都城的迁移呈现出由西向东的趋势:西安——洛阳——开封。从南宋到清朝,都城逐渐离开中原更临近海洋,都城的迁移出现由南向北移动的趋势:杭州——南京——北京。中国古代前半期,西周、秦、西汉、隋、唐等王朝长期定都西安,后半期,元、明、清王朝长期定都北京。因素:结合所学,古代都城一般都会迁到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地区,都城的迁移由西向东,是因为西北地区渐趋落后,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都城的迁移由南向北,是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防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而京杭运河的开通疏浚、海路 运输的开辟为南北交通提供了条件。(2)示例论题:可选取西汉、唐都城选址西安,或者元明清都城选址北京展开论述。论述:历代都城选址根本上都出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可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军事(国防)等方面作具体分析。1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观沙岭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以它艰苦创造的业绩扬名海内外,引起了各方面的注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沙岭村有各类企业234家,其中集体企业7家、私营企业20家、个体独资企业207家。234家企业中有工业制造业65家,年产值1.99亿元,利润679万元,实交税金39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41亿元。该村岳麓制鞋厂于1986年开始生产出口产品,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出口创汇企业日益增加,且越办越兴旺。全村在岳麓制鞋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先后创办铸件厂、服装厂等10个出口创汇企业。1989年,与省华湘公司、香港进监制鞋机械公司创办深圳湘益制鞋有限公司,这是湖南省第一家村级企业在深圳特区举办的合资企业。——摘编自《长沙岳麓区志(1988—2002)》材料二(观沙岭)先后建起了村办小学、幼儿园和集图书阅览、歌舞游乐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使村上文化教育和农民文化生活的物质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从1984年起,全村实行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学费由村上全包,对成绩优异者,另给奖学金。村上无辍学现象,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自1986年开始,村上公费为全村各户订报3份,为村民了解时事政策和学习生产科技知识,提供有利条件。对村里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孤寡,村上每月分别给予生活补贴或养老金40~60元,对职工和全体村民,医药费报销70%,村民集体福利有了一定保障。——陈国政、曹固强《观沙岭改革开放兴工致富情况调查》(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的哪些历史现象?(2)指出材料一的史料类型并说明这类史料的史学研究价值。【答案】(1)材料一对内改革,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市场。材料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体制改革,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2)地方志(方志)。地方志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和研究一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自然地理风貌的重要依据;折射某一地区和时代的社会变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反映的社会内容丰富,可以与正史互补、互证。 【解析】【小问1详解】“历史现象”,依据材料一信息“观沙岭村有各类企业234家,其中集体企业7家、私营企业20家、个体独资企业207家……全村在岳麓制鞋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先后创办铸件厂、服装厂等10个出口创汇企业”得出:材料一对内改革,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由材料二信息“(观沙岭)先后建起了村办小学、幼儿园和集图书阅览、歌舞游乐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使村上文化教育和农民文化生活的物质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自1986年开始,村上公费为全村各户订报3份,为村民了解时事政策和学习生产科技知识,提供有利条件”、“从1984年起,全村实行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学费由村上全包,对成绩优异者,另给奖学金。村上无辍学现象,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对村里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孤寡,村上每月分别给予生活补贴或养老金40~60元,对职工和全体村民,医药费报销70%,村民集体福利有了一定保障”得出:材料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体制改革,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小问2详解】“史料类型”,依据材料一信息“摘编自《长沙岳麓区志(1988—2002)》”得出:地方志(方志)。“研究价值”,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地方志是是了解和研究一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自然地理风貌的重要依据;折射某一地区和时代的社会变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反映的社会内容丰富,可以与正史互补、互证。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主张农事发展“必先通格致,精织造”“与洋人分利”;梁启超在《农学报》中强调“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袁世凯也呼吁农事应“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材料二1949~1957年,中国农业产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 法》的颁布,推动了全国土地改革。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销统购”政策,以确保有限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大量资金和资源。1958~1977年,农业发展中存在“左”倾思想,存在着严重的浮夸风,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种植技术的创新,到1978年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推广,逐步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较大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向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研等方面不断努力。——摘编自陈红英戴孝悌《新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演变进程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转型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答案】(1)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粮食耕种出现机械化;近代农业变革思潮的兴起;农业管理专业化、科学化;农业家庭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生产。(任答三点即可)原因:列强的殖民掠夺;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传统重农思想的影响;解决粮食匮乏问题的要求;西方农业科技的传播;政府的推动。(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农业转型因时因势;注重立法与制度保障;农业政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农业产业化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程度提高(任答两点即可)【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可知,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材料“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可知,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粮食耕种出现机械化;根据材料“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可知,近代农业变革思潮的兴起;根据材料“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可知,农业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根据材料“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知,农业家庭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生产。原因:根据材料“ 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可知,列强的殖民掠夺,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传统重农思想的影响,解决粮食匮乏问题的要求;根据材料“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可知,西方农业科技的传播;根据材料“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知,政府的推动。(2)根据材料“1949——1957年......1958——1977年......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可知,农业转型因时因势;根据材料“中国农业产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推动了全国土地改革”可知,注重立法与制度保障;根据材料“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销统购’政策......1958——1977年,农业发展中存在‘左’倾思想,存在着严重的浮夸风,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种植技术的创新”可知,农业政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根据材料“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向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研等方面不断努力。”可知,农业产业化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程度提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们生活在文件的时代,它们是历史的指示牌。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些文件,我们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得以窥探由知识、文明、权力和社会一同织造的庞大文献记录。这些文件就像时间胶囊,带我们走进创作者的心灵,走进催生了这些文件的历史情境。——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图11789年《人权宣言》图21848年《共产党宣言》 图31963年《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图42017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选取上述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文件,以“历史中的文件”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论题:历史中的文件折射出人类争取和实现人权的斗争。论述: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主张生命、财产、自由、平等及反抗压迫等是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的《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并第一次将“天赋人权”写进了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份宣言成为法国革命的奠基性文件、通向新宪法的第一步。但资产阶级的人权形态在事实上将广大劳动人民排除在“人权”之外,《共产党宣言》科学地揭示了只有以消灭私有制和剥削为目标的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权的道理,并提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标志着科学的无产阶级形态的人权概念的形成。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了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美国人都能在平等与友爱中生活。这次和平集会进一步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时空维度对人类整体进行关怀,将“你”“我”变成“我们”,更加强调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每个国家的人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都是全球治理的平等参与者,体现了人权发展的时代精神。总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国际社会应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机遇、克服困难、应对挑战,让世界充满和平与安宁,让人人得享人权。【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首选,任意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件,以“历史中的文件”为主题,提炼出论题,论题要明确具体,如:历史中的文件折射出人类争取和实现人权的斗争。其次,围绕论题,结合所选择的材料中文件,抓取关联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论述,如: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主张生命、财产、自由、平等及反抗压迫等是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的《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并第一次将“天赋人权”写进了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份宣言成为法国革命的奠基性文件、通向新宪法的第一步。但资产阶级的人权形态在事实上将广大劳动人民排除在“人权”之外,《共产党宣言》科学地揭示了只有以消灭私有制和剥削为目标的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权的道理,并提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标志着科学的无产阶级形态的人权概念的形成。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了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美国人都能在平等与友爱中生活。这次和平集会进一步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时空维度对人类整体进行关怀,将“你”“我”变成“我们”,更加强调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每个国家的人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都是全球治理的平等参与者,体现了人权发展的时代精神。最后,对论题再次进行总结升华,前后呼应,如: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国际社会应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机遇、克服困难、应对挑战,让世界充满和平与安宁,让人人得享人权。观点论述题,开放性试题,要求论题明确具体,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5 10:02:08 页数:15
价格:¥3 大小:1.5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