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三历史试卷命题学校:第十一中学考试时间:2022年11月17日上午8:30—9:45试卷满分:100分本试卷共7页,20题。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对历史史料和文物的收集,加强对史料的分类整理和系统化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和保护历史史料迫在眉睫。材料可以说明()A.研究、收集官方文件是最重要的任务B.应把第一手史料的整理保护作为重中之重C.史料是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D.必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还原历史文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史料是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需要加强对史料的分类整理和系统化研究,C项正确;材料说明史料的价值和功用,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强调史料的价值和功用,而非仅仅指第一手史料,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还原历史文物,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武帝制定了“刺史六条问事”,(注:刺史秩六百石)“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记 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这表明汉武帝在监察上()A.以强化中央集权为目的B.注重平衡皇权和相权C.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D.注重建立完整监察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A项正确;汉武帝设立中朝注重平衡皇权和相权,排除B项;推恩令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排除C项;D项中的完整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鲜卑与汉族的界限,改变了鲜卑与其他民族的界限。这样,大家只要处在北魏政权下,就无所谓夷夏之分,如此一来就消除了统治者的自卑心理,政权也变得堂而皇之了。……从历史发展来看,虽然后来又经历了东魏—北齐鲜卑化的老路,但随着西魏—北周对东魏—北齐的统一,“华夏混一”观逐渐形成,各族人民已无区分谁为夷狄、谁为华夏的必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B.魏孝文帝改革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D.魏孝文帝改革不利于鲜卑文化的独立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各民族交融,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北魏政权制度改革情况,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北朝文化多元,排除C项;材料强调魏孝文帝改革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未体现不利于鲜卑文化的独立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4.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有利于()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等信息可得出国家允许人口流动,说明国家放松了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募役法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排除B项;两税法是在土地兼并,均田制瓦解的情况下推行的税法,没有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催生新的经济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为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其表述正确的是()A.人地矛盾趋向尖锐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D.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地矛盾,排除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C项;高产粮食作物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有利于解决温饱问题,但不能说明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6.《孔子改制考》的基本思想是,儒教与中国的义理制度皆由孔子所创立,孔子是创教和改制立法的教主圣王。孔子创教改制的精义是拨乱世致太平,孔子以布衣之身立法改制,“事大骇人”,故假借古代先王名义。这说明康有为()A.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依据B.侧重于提倡除旧布新C.实质上代表守旧势力的利益D.主张实现君主立宪制【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借助儒家学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依据,A项正确;康有为借助儒家学说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依据,B项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康有为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康有为主张实现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A项。7.孙中山《改元剪辫文告》提出: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满庭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夫将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至缠足一事,残毁肢体,阻阏血脉,害虽加于一人,病实施于子孙……。其主要目的在于()A.通过社会风俗变革巩固政权B.促进民生思想的进一步传播C.实现男女权利平等D.动员民众参加反清民主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力倡剪辫废缠足的主要目的是改变社会风气,通过社会风俗变革巩固政权,A项正确;民生思想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男女平等,得不出实现男女权利平等的结论,排除C项;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动员民众参加反清民主革命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8.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把军阀、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1935年瓦窑堡会议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转变A.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反映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C.适应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D.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材料中“1935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是为了团结抗日,适应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针对“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涉及国民党,无法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中“1931年”至“1935年”间,社会阶 级结构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故B项错误;1949年,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与材料中“1935年”不符,故D项错误。9.宣传画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下图是新中国在某一时期发行的宣传画。它表明当时()A.中国工业化建设稳步前进B.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C.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D.片面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刻舟求剑多指做事不知进退,墨守成规,不懂得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处理事情,当时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B项正确;一五计划使中国工业化建设稳步前进,排除A项;1952底,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排除C项;刻舟求剑与片面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图是2010年中国前十大货物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比重图(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这说明我国()A.与新兴市场贸易持续增长B.多元化外贸格局逐步形成C.在世贸中的话语权逐渐扩大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与大多数国家、国际组织都有贸易关系,这说明多元化外贸格局逐步形成,B项正确;从图中不能看出中国与与新兴市场贸易持续增长,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多元化外贸格局逐步形成,不能说明中国在世贸中的话语权逐渐扩大,排除C项; 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1.《十二铜表法》规定:九、凡以他人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十、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使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上规定反映()A.《十二铜表法》的严酷野蛮B.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C.维护私有财产D.保护雅典居民的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他人占据了所有人的财物,所有人不可以强行夺回,但可以依据财务金额提请双倍的诉讼请求,反映的是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十二铜表法》的严酷野蛮,排除A项;材料强调《十二铜表法》维护私有财产,而不是培养良好道德,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属于罗马时期的法律,不会保护雅典居民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12.在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主张:“没有政府或政府不受尊重的地方就没有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人能保障生命或任何东西……将世俗事务连同宗教事务一起置放在世俗权力之下,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作法……”。这个主张在当时()A.使欧洲各国相继建立了民族国家B.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C.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D.表明罗马教皇已不再有昔日权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没有政府或政府不受尊重的地方就没有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人能保障生命或任何东西……将世俗事务连同宗教事务一起置放在世俗权力之下,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作法……”可知,马丁·路德认为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权力应当高于教会并支配教权,这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欧洲各国相继建立了民族国家,排除A项;马丁·路德的主张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罗马教皇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13.1781年秋,英军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战败,消息传至英国国内,下议院强烈指责时任首相诺斯领导无方,并在随后通过了对诺斯的不信任案。结果诺斯在1782年3月27日辞职,成为史上第一位因不信任议案而辞职的首相。下面评论正确的是()A.议会改革必要性的加强B.破坏了英国的民主化的进程 C.三权分立的原则被破坏D.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正当行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诺斯辞职是正当行为,D项正确;材料与议会改革没有关系,排除A项;根据英国内阁与议会的关系,首相可以辞职,排除B项;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4.1919.6《凡尔赛条约》规定: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海军只能拥有6艘10160吨,装备280毫米主炮的非无畏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不得制造及拥有潜艇。不得组织空军。不得进出口武器,出口商品额外征收26%的费用。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它表明当时()A.英国传统政策的实现B.实现了法国参加巴黎和会的意图C.德国从此一蹶不振D.美国取得了处理德国问题的主动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英国通过《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军队的规模,实现了英国传统政策,即大陆均势原则,A项正确;法国主要意图是尽可能削弱德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美国主张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1946年法国实行了电力工业国有化,将1390家私营电力企业收归国有,成立了法国电力公司(EDF),并被授权为半垄断式国营企业,在输电和电网方面享有垄断权;在发电方面,除工业企业自备电厂和罗讷河国家公司的水电站外,其余也都由EDF管理和经营。这一措施()A.注重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B.适应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要求C.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强化D.体现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主张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6年法国实行了电力工业国有化,将1390家私营电力企业收归国有,成立了法国电力公司(EDF),并被授权为半垄断式国营企业,在输电和电网方面享有垄断权”,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国家宏观调控强化,出现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C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市场的基础作用下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与“欧洲一体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强化,不符合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16.为了扩大市场占有额,美日欧发达国家抓紧了对外直接投资,它们不但大力增加集团区域内的投资,也更加重视到对方国家或集团进行投资……他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已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该学者认为()A.全球化需要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经济秩序B.发展中国家应当反全球化以维护自身主权C.全球化是新殖民主义扩张与不稳定的原因D.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总体有利世界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日欧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这种现象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全球化,因此全球化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A项正确;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排除B项;材料强调全球化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儒学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明清之际,中国处在自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 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意义。【答案】(1)思想主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影响:有利于维护大一统局面;儒学独尊地位逐渐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增强民族的统一认知感和凝聚力;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内容:提倡个性自由;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经世致用;提倡工商皆本。意义: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推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解析】【详解】(1)思想主张:根据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可知,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影响:根据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维护大一统局面;儒学独尊地位逐渐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增强民族的统一认知感和凝聚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内容:根据材料“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倡个性自由;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经世致用;提倡工商皆本。意义:根据材料“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可知,儒学正统受到冲击;根据材料“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可知,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推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18.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的英商、俄商建砖茶厂,雇佣了大量周边农村的农民。 洋务运动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多采取这种方式获得劳动力。甲午战争后,各地开始兴建专门技术学校。清末废科举,新式学校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城市因此成为思想知识青年汇聚之地。民国初年,许多民营工厂的工人从外省农村招募而来。当民营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便以零星的方式补充所需员工。这些新补充的员工多靠已在城市立足的亲友、同乡的介绍,寻求谋生之处。而企业也特别强调这种介绍的作用,以便管理。——摘编自王跃生《近代中国人口的地区流动》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能直接获得货币收入。目前城市虽然下岗职工多,但他们对从事清洁、泥瓦、家具营建、装卸搬运等脏、累、差的非技术性职业不屑一顾,这就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腾出了就业空间。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势必引起大规模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对我国的户籍制度变迁提出了挑战。——摘编自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原因: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营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新式学校建立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交通的发展;企业中亲友和同乡推荐员工。(2)评价: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农村生产力发展;剩余人口迁居城市在给城市带来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的急剧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膨胀也产生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些严重社会问题。【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汉口的英商、俄商建砖茶厂,雇佣了大量周边农村的农民。洋务运动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多采取这种方式获得劳动”可分析出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营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根据材料“新式学校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城市因此成为思想知识青年汇聚之地”可分析出新式学校建立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民营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可分析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近代交通的发展;根据材料“这些新补充的员工多靠已在城市立足的亲友、同乡的介绍,寻求谋生之处。而企业也特别强调这种介绍的作用,以便管理”可分 析出企业中亲友和同乡推荐员工。【小问2详解】评价: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可分析出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农村生产力发展;根据材料“目前城市虽然下岗职工多,但他们对从事清洁、泥瓦、家具营建、装卸搬运等脏、累、差的非技术性职业不屑一顾,这就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腾出了就业空间”可分析出剩余人口迁居城市在给城市带来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但是农村劳动力的急剧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结合城市化可分析出城市人口的膨胀也产生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些严重社会问题。19.货币与大国兴衰。材料一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这都促使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从英国引进资本。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材料二通过设立机构来维持各国货币间的平价值,同时允许各国独立追求国内经济目标并在必要时对平价准则进行调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旨在纠正战时金币汇兑标准中的常见问题,如竞争性贬值、贸易保护主义、通货紧缩、高失业率等,并为各国提供一种介于更大汇率灵活性和回归金本位之间的妥协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持续面对宏观调控、汇率可信度和充足流动性所导致的问题。在这一不完善的体系中,美元迅速成为主要国际储备和支付手段。——迈克尔·波尔多《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布雷顿森林体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建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二战后重建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答案】(1)建立: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英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其它国家纷纷实施金本位制度。(2)评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二战爆发后,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美国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大大增加,成为世界霸主,为建立有序的国际金融秩序,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扩大了世界贸易(适应了经济 全球化、体系化、制度化发展趋势);有助于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的“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可得出“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根据材料一中的“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到引进资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英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工厂’”;根据材料一中的“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可得出“其它国家纷纷实施金本位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还可得出“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2)评述类主观题需要学生在史实基础上,评价历史因素,述评结合;评述二战后重建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首先应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形成的背景和过程,最后分析其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二中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旨在纠正战时金币汇兑标准中的常见问题……妥协机制”可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材料二中的“汇率可信度和充足流动性所导致的问题……美元迅速成为主要国际储备和支付手段”可得出“有助于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扩大了世界贸易(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体系化、制度化发展趋势)”。20.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在客观上也造成不同文明的碰撞与扩展。材料:通过战争,使处于不同自然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类型的文明有了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机会……那些在战争中出现的先进文明成果首先被统治阶级采用,随之而伴的生产技术、生产流程都会被逐渐采纳推广,加以利用,从而使先进文明得以发展扩大。在古代社会,文明的扩展在依靠经济、政治、文化、外交、贸易等形式的正常传播方式之外,很多也同时依靠战争这种暴力的、非正常的方式去实现。……秦悦《浅析战争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战争与文明的交锋”为题,结合世界历史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字数要求:230—280字)【答案】范例:战争与文化的交锋每个时代的战争起因不同,奴隶社会和封建时代的人们通过战争开疆拓土,使不同的地域的文明有了交流、发展的机会;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进而发展为世界大战。这些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破坏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但是战争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人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例如古代亚历山大东征,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但客观上推动了被征服地区逐步接受希腊文化;近代拿破仑战 争奴役了欧洲各民族,但也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欧洲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欧洲文化重构。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民族自决原则和十月革命影响了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后文化发展,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总之,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战争与文化的关系,即要看到战争对经济、文化的破坏作用,也要看到战争对不同文明起到碰撞、融合的作用。【解析】【详解】根据题意要求,以“战争与文明的交锋”为题,结合世界历史写一篇小论文。根据材料“通过战争,使处于不同自然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类型的文明有了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机会……那些在战争中出现的先进文明成果首先被统治阶级采用,随之而伴的生产技术、生产流程都会被逐渐采纳推广,加以利用,从而使先进文明得以发展扩大”及所学知识,辩证的看待战争与文化的关系,即要看到战争对经济、文化的破坏作用,也要看到战争对不同文明起到碰撞、融合的作用,运用历史上一些战争的典型例子予以阐述说明。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5 10:02:06 页数:13
价格:¥3 大小:1.1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