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1月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肇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極(jí)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先秦时期A.神权统治的思想根深蒂固B.统治阶层等级意识淡薄C.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萌发D.儒学深受天人感应影响2.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B.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C.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3.秦律规定:与盗者“不盈五人”,共赃“不盈二百廿以下到一钱”,只给予流放;但如“五人盗”,赃只“一钱以上”,也要“斩左止,有(又)黥以为城旦”。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秦律重视对“群盗”的惩治B.秦律具有残酷性C.秦律注重保护人的生命财产D.秦律具有公正性4.西汉晚期的一部小学教科书《急救篇》中说做官为吏必读典籍的次序是:《诗经》《孝经》《论语》《春秋》《尚书》《律令文》。这反映了当时做官之道是A.德治在前,刑治在后B.刑治在前,德治在后C.崇儒抑法,摒弃刑罚D.崇尚儒法,抑制道家5.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当时政府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下列选项符合材料的是A.交子得到了政府的承认全国普遍流通B.交子可以直接用来进行商品交换C.交子是一种可直接兑换成货币的证券D.交子具有股票特症,可以进入市场 7.下表为明中后期两湖保甲制的推行情况。时间地点保甲实施情况资料来源正德年间洞庭湖区南昌姜仪,字君隶,正德甲戊进士……时洞庭寇盗充斥,仪编渔艇为保甲……起听其蚁聚而击之所获盗贼即以赏,官司不问,湖商赖之嘉庆《巴陵县志》卷55《杂识五》崇祯二年蕲水李汝燦,进士,崇祯二年知县,值大造黄册,编审里甲,称平。行保甲、严更漏,浠(注:地名)民帖(注:顺从)然光绪《蕲水县志》卷6《秩官》材料表明两湖地区保甲制度的推行A.影响了少数民族利益B.表明地方官员文化素质都较高C.使农民起义不断发生D.使部分地区社会治安有所好转8.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颁布诏令,强调“振兴商务,为目前切要之图。”新政期间清政府意识到:“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时论普遍认为“兴商为强国之本”,“上古之强在牧业,中古之强在农业,至近世强在商业。”这些举措A.具有求富强国与救亡图存目的B.使以商立国和实业救国成为主流思想C.旨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将有助于减少变法新政各方面的阻力9.在民国初年第一届国会455名身份可考的议员中,民族资本家仅有12人,占统计总数的2.6%;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活动家有45人,占统计总数的9.9%。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弱小C.北洋军阀反动势力过于强大D.资产阶级政党缺乏群众基础10.1928年,徳、挪、比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缔结“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从前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最高达值百抽27.5。这些规定A.反映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实现B.客现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D.使关税开始成为主要财政来源11.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A.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B.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 C.打破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D.适应了解放区建设需要12.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在向政协代表作《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时提出:“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我们虽然不是联邦,但却主张民族区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的权利。”这主要说明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A.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需要B.是国情和政权的性质决定的C.是中国革命长期实践的产物D.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需要13.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这一系列时代精神的凝结说明了A.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C.改革开放的自主创新和勇于实践D.“双百”方针得到贯彻执行情况14.“罗马人对希腊人的征服,开启了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罗马人在对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这反映了A.罗马法起源于古代希腊文化B.罗马对希腊的征服是失败的C.罗马采用了希腊的民主政治D.罗马传播和推广了希腊文化15.10—14世纪,法国加佩王朝国王本应享有的权利,很多被地方上的大封建主所篡夺,但国王仍享有某些特殊地位:如国王名义上是最高一级封君;可以在兰斯大教堂举行加冕礼和涂圣油仪式,使王权获得神授的性质;在教会支持下为王子行加冕礼,以保证王位世袭。这些特殊地位A.有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B.使国王获得最高政治权力C.打击了封建贵族的势力D.反映了王权对教权的依附16.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道格拉斯指出:“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随心所欲或反复无常的人治之间的大部分差异。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保证。”这体现了美国法律制度的特征是A.程序公正原则B.无罪推定原则C.民主权利原则D.资产阶级原则17.某学者认为,近代以来,法国的市镇扮演着如下角色:一方面行使治理的职能,承担了 国家许多职责,如组织选举等;另一方面,市镇是法国民主和自治的象征,市镇的任何利益,居民都能够通过市镇公决进行商讨。该学者意在强调近代以来法国市镇A.利用双重身份整合基层社会B.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C.构成对中央集权的严重威胁D.发挥了代议制民主的优势18.斯大林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和平制度”是指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冷战格局C.华盛顿体系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9.1934年底,罗斯福指出:“我们以往建立起来的惯常社会秩序,不能应付我们现今不得不面对的危机与问题。又一次仅仅为了生存下去,要求我们创建新秩序。”为此,罗斯福政府A.帮助银行恢复信用B.开始实施直接救济C给农场主低息贷款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20.在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8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据此可知,“福利国家"的建立主要是由于A.战争导致劳动力大量丧失B.经济发展导致贫富悬殊严重C.社会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D.劳动人民大多依赖社会救济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土司虽依例输粮,其实占据私享者不止十数倍,而且毒派夷人,肆顽梗故。欲靖地方,须先安苗猓(对少数民族的泛称);欲安苗猓,须先制土司;欲制土司,须先令贫弱。臣方思设法鼓舞,济以威严,俾各土司自报田亩按则升增”。材料二“土司改土归流原属正务,但有应改者,有不应改者;有可改可不改者,有必不可改者;必不可不改者;有必应改者而不得不缓改者,有可不改而不得已竟改者。审时度势,顺情得理”。“改归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自投为上策,勒令投献为下策”。——以上两则材料来自(清)鄂尔泰《改土归流疏》材料三为更好地进行改土归流,清政府在西南区调整疆界,归并事权;清查土地,清理财粮;选拔官吏,推进改土归流;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 (1)根据材料,分析清代改土归流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土归流的影响。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朝都把对官员的考课(考核)作为治国治吏的重要措施。唐朝时考课制度得到完善。唐朝考课标准主要有“四善二十七最”等。“四善”即德、慎、公、勤,是对全体官员的品德要求:“最”是对官员任职才能和工作绩效的要求,按官员职务与职责分为“二十七最”,如“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等。四品以下官员的考课由吏部考功司掌管,三品以上须报呈皇帝亲自裁决。所有官员每年都需行一小考,每三年或四年一大考,据“善”“最”综合考察分为三等九级,以等级定升降和赏罚。唐中期以后,考课渐流于形式。——摘编自高元庆《中国古代官员政绩考课制度》等材料二鉴于政党分赃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等问题,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美国文官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强化对执职知识、工作速度、创造力、协调力等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等。——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作用。(2)近代欧美文官制度借鉴发展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文官制度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材料二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主张的进步意义。(2)材料二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简表。时期表现1500年~法国大革命时期西欧的地域界限被打破,人口流动性提高,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经济联系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法国大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法国大革命爆发,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彰显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的理念,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西欧一系列革命都与建立民族国家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德国、意大利实现了统一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狭隘民族主义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兴起,其煽动对其他民族的排斥敌视。日本产生“民族优越论”,把日本的富强建立在对亚洲邻国的侵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在合作的基础上,出现共享和共融,典型的代表是欧共体发展为欧盟。本民族的利益是各国制定政策的首要考量。民族主义代替意识形态,在相当一部分国家起到主导作用——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从表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夏多罪,天命殛(jí)之”“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可知,先秦时期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逐渐萌发,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神权统治的思想,而是人民的意志,排除A项;先秦时期统治阶层内部等级森严,排除B项;儒学深受天人感应影响是在西汉时期,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轻罪重刑”、“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不生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的这一规定,主张实行法治,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C项正确;材料和法律制度是否完善无关,排除A;B项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表述绝对化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商鞅和贵族的关系,排除D。故选C。3.【答案】A 【解析】秦律该规定强调对是否“五人盗”的惩罚不同。秦律对“五人盗”这样的“群盗”惩治更加严厉,故A项正确;该规定内容具有残酷性,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秦律该规定的目的,故C项错误;对是否“五人盗”的惩罚不同,无法据此推断秦律的公正性,故D项错误。4.【答案】A【解析】据材料提到,做官为吏必读典籍的次序是:《诗经》、《孝经》、《论语》、《春秋》、《尚书》、《律令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经》、《孝经》、《论语》、《春秋》、《尚书》都属于儒家经典,体现德治特点,《律令文》体现刑治特点,这反映了当时做官之道是德治在前,刑治在后,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刑治在前,德治在后,故B项排除。材料也没有说明崇儒抑法,摒弃刑罚,故C项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抑制道家,故D项排除。5.【答案】C【解析】由“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可知C项正确。A项“无为”,B项“贫富分化”与题目材料中采取措施、济贫扶弱的做法不符,D项不符合南北朝时期分裂动荡的史实。6.【答案】C【解析】根据交子是富民为了便利贸易活动私下制成的纸券,在富民资产不足时,无力偿还券上币值导致民间争讼等,可知交子不能直接用于商品交换,是一种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证券,C项正确;“得到政府承认在普遍全国流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交子直接用于商品交换与私制为券,需要富民用资产抵偿不符,B项错误;富民私制的交子与股票这一近代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不同,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时洞庭寇盗充斥,仪编渔艇为保甲……起听其蚁聚而击之”“值大造黄册,编审里甲,称平”可知,明朝中后期保甲制度的推行使部分地区的社会治安有所好转,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故A项错误。保甲制度的推行与官员文化素质无关,故B项错误。保甲制度的推行未导致农民起义不断,故C项错误。8.【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对工商业态度的转变,原来“视工商为末务”导致日益贫弱,因此要求“变通尽利”,而这一转变带有求富强国与救亡图存的目的,A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戊戌变法期间,以商立国和实业救国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光绪皇帝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其颁布诏令的目的是求富强国、救亡图存,而不 是为了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这一诏令颁布后可能会减少变法新政的部分阻力,但不能减少各方面的阻力,D项表述夸大诏令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的议员中的民族资本家比重较低的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力较弱,进而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项正确;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北洋军阀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及资产阶级政党缺乏群众基础是影响因素,非主要因素,排除ACD项。故选B项。10.【答案】B【解析】当时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不可能实现关税自主,也不可能扭转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排除AC;虽然没有达到关税的完全自主之目的,但关税的部分自主不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同时也保护与发展了民族工商业,客现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正确;关税开始成为主要财政来源出现在晚清时期,排除D。1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8年12月,大决战正在进行并不断取得胜利,解放区不断扩大,革命胜利在望,解放区经济建设提上日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D项正确;战略反攻时间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A;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是在建国以后,B项错误;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经济封锁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C。12.【答案】A【解析】根据“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并结合新中国成立时帝国主义国家阻挠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需要,A项符合题意;B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3.【答案】B【解析】大庆精神反映了大庆油田建设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科技领域的忘我奉献精神,特区精神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这些都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故B项正确;ACD项都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1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罗马人在对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可以看出罗马对希腊人的征服,客观传播了希腊文化,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希腊文化对罗马法有一定影响,但不是起源,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征服失败,排除B项;罗马并没有采取希腊的民主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的法国国王在封建割据的时代背景下仍保留着一些特殊地位,这些特殊地位将法国国王与普通封建贵族区别开来,对于法国国王不断强化自身王权起到了有利作用,A项正确;特殊地位的存在并不能使法国国王直接获得最高政治权利,也无法打击封建贵族的权利,“名义上最高一级封君”的地位与教权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6.【答案】A【解析】材料“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保证”体现了美国法律制度的程序公正原则,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1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一方面行使治理的职能”“居民都能够通过市镇公决进行商讨”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近代以来法国市镇既是国家的行政单位同时又是基层自治单位,利用双重身份整合基层社会,A项正确;法国市镇官员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排除B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直接民主,没有相关代议制民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8.【答案】A【解析】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战后的新的统治秩序,即所谓的“战后和平制度”,故A正确;冷战格局是二战后形成,故B错误;华盛顿体系以美国为主导,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一战前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故D错误。故选A。19.【答案】D【解析】据材料“我们以往建立起来的惯常社会秩序,不能应付我们现今不得不面对的危机与问题。又一次仅仅为了生存下去,要求我们创建新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此,罗斯福政府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稳定社会秩序,故D正确;帮助银行恢复信用,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排除;实施直接救济,不符合“创建新秩序”,故B排除;给农场主低息贷款,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2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贫富的差距日益拉大,因此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通过“福利国家”制度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因此“福利国家"的建立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而导致的贫富悬殊严重,故B 项正确;福利国家制度与战争的影响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全面调整”与材料主旨信息无关,排除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劳动人民主要依靠劳动,而不是救济,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1.【答案】(1)特点:起因是因为土司制度危害地方;原则上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方法多样,分为计擒、勒令投献、兵剿三种模式;有完整配套措施。(写出三点得9分)(2)影响: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稳定当地秩序,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解析】(1)依据材料一“其实占据私享者不止十数倍,而且毒派夷人,肆顽梗故”可以推断出改土归流的一个重要起因在于土司制度危害地方;根据材料二中的“应改者”“不应改者”“可改可不改者”“必不可改者”“必不可不改者”等信息可以看出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原则上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其方法也较为多样,存在上下策之分,如计擒、自投、勒令投献、兵剿等模式。根据材料三中的具体措施也是改土归流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有完整的配套措施。(2)依据材料三,“调整疆界,归并事权”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力度;“建城池,设学校”等措施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发展以及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清查土地,清理财粮……按地亩征税”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措施实施最后均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2.【答案】(1)特点:品德与绩效、才能考察并重;统一要求与分类考核相结合(根据职务、职责实行差异化考核;全员考核,由中央定期实施);按考核等级确定升降和赏罚。作用:积极:有利于改善吏治,提升官僚队伍素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维护中央集权;为唐朝前期出现“治世”局面提供了制度保障。消极:逐渐流于形式,作用有限,制度本身也并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等现象。(2)特点:实行文官常任制;注重保障文官权益;明确规定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注重考核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全面,突出对文官工作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的考察。(任选4点) 原因:工业革命深入开展,民主进程加快;政府主管社会事务增加,对文官素质要求提高;两党轮流执政,导致行政动荡,政府效率低下,腐败盛行等问题;英国文官制度的经验。【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唐朝考课标准主要有‘四善二十七最’等”、“据“善”“最”综合考察分为三等九级,以等级定升降和赏罚”、“‘四‘’即德、慎、公、勤,是对全体官员的品德要求:‘最’是对官员任职才能和工作绩效的要求”、“四品以下官员的考课由吏部考功司掌管,三品以上须报呈皇帝亲自裁决”、“所有官员每年都需行一小考,每三年或四年一大考”,可知统一要求与分类考核相结合(根据职务、职责实行差异化考核;全员考核,由中央定期实施);按考核等级确定升降和赏罚;品德与绩效、才能考察并重。作用:结合所学,辩证地分析,从改善吏治、官僚素质、行政效能、中央集权、后世的影响、官僚弊病等角度分析说明。(2)特点:根据材料二“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等”,可知实行文官常任制;注重保障文官权益;明确规定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注重考核的民主性和公平性;考核内容全面,突出对文官工作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的考察;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原因:结合所学,从政党政治的问题、工业革命的发展、民主制度的完善、社会问题的增加、政府职能的变化、英国文官制度的经验等角度分析说明。23.【答案】(1)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成员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民”;中国共产党完善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抗战。(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列举相应史实,亦可酌情给分)【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等内容可以看出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结合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的相关所学可知,孙中山的主张有利于中华民国的建成和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中共的主张则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民族抗日。 (2)依据材料二中“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及表格中体现的国家对西北大开发以来的民族地区的固定资产的投资额的不断上升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结合相关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即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等24.【答案】论题:欧洲近现代民族主义的内涵越来越丰富。阐述:1500年~法国大革命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经济联系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世俗王权得到加强,各国君主纷纷开疆拓土,形成以领土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国家主权概念。法国大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伴随着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拥有法兰西公民身份的法国人,积极投入到推翻专制制度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中,此时,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民族主义继续发展,德国和意大利实现了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主义意味着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割据。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欧各国之间展开激烈斗争,统治者宣称本民族受到其他民族的威胁,煽动对其他民族的排斥敌视,极端民族主义兴起,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出现新的变化。西欧国家由欧共体到欧盟,联合程度不断加强。总之,民族国家的构建导致了不同特点的民族主义出现,与特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民族主义的形式也日益丰富。【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拟定论题,再引用史实围绕论题展开论述。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反映了近现代西方民主主义的发展,由“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狭隘民族主义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兴起”、“民族主义代替意识形态,在相当一部分国家起到主导作用”可知欧洲近现代民族主义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结合法国大革命、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和欧洲一体化的相关史实展开论述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5 09:40:0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38.6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