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常德市一中2022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几年,剧集市场蓬勃发展,每年都有几百部的上新、逾万集的播出,人们对优质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这样一类作品:它们具备精品剧的品相,一开始就给足人们观剧期待,然而随着剧情推进,陆续出现人物形象不连贯、剧情不合逻辑、结尾仓促等问题。比如,前不久一部非常火的家庭剧,情感刻画细腻、演员演技精湛、主题令人耳目一新,始播就赢得广泛好评。遗憾的是,该剧后半部整体质量下降,口碑随之滑坡。这类“半部好剧”的现象当前比较普遍。相比于泛泛之作,“虎头蛇尾”的作品更令观众感到遗憾。剧集出现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剧本不扎实。剧集体量大、播出周期长、收看门槛低等特性,使其具有“陪伴”属性,能否迅速与观众建立共情,是很多编剧创作时首先考虑的问题。为了吸引眼球,编剧会在剧集开头设置各种悬念,埋下各式伏笔,让观众迅速融入其中。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和多线叙述的开展,人物不断增加,故事变得复杂,很容易出现情节衔接不畅、人物设置前后矛盾等问题。如何避免出现“半部好剧”现象?编剧在动笔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比如,可以为每个角色设置一份详尽的人物报告,这样不仅会让一个个角色立体丰满,还可以有效减少情节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好的编剧不仅要保持“局外人”的客观冷静,随时审视故事前后的连贯性,还要在情感上完全投入到作品中,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欢笑,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才可感可信,否则很容易把角色变成仅仅推动情节的“工具人”,虽然起初惊艳,后期却黯然失色。剧集创作是团体协作的项目,避免出现“半部好剧”现象需要整个行业提供支持。很多剧集拍摄周期紧张,只有故事大纲或者前几集内容就立项拍摄,没有给“一剧之本”留有足够创作时间。为赶进度,有的作品往往多个编剧联合创作,这种情况尤需整体统筹,避免出现前后不一致问题。“半部好剧”现象,也与当前剧集盈利模式有关。《中国电视剧风向标报告2020》显示,仅2020年1月至8月,上新电视剧60部、网络剧162部。当前网络视频平台是剧集播映的重要渠道,剧集也是各平台吸引会员以增加营收的重要抓手。在这些视频平台上看剧,往往前几集免费,继续看下去就需要购买“会员资格”。因此,制作方往往在一部剧的前几集上花费最多心血:将节奏紧凑、高潮迭出的内容前置,吸引观众掏钱观看。倾力打造作品“开头彩”本无可厚非,但作为集合各种社会资源、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的文艺创作者,如果只追求“短平快”、赚“快钱”,让一部有可能成为精品剧的作品止步于“半部好剧”,就会格外让人“恨铁不成钢”。“半部好剧”的“希望”在于,它显示出当前剧集创作者具备打磨精品的潜力,而差的这一口气,恰恰是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执着的艺术追求。为了写《大工匠》,编剧高满堂曾长期在工厂体验生活;为拍好《大江大河》,主创团队对细节严格把控,小到一碗肉在剧中年代怎么吃,都认真“考据”一番。水平有高低,质量有高下,但创作态度和创作追求决定着作品最终呈现的品格。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到《士兵突击》《大明宫词》《闯关东》《潜伏》《父母爱情》,再到走出国门并受到海外观众欢迎的最新网络剧,经典的诞生都是主创人员耐得住寂寞、用心创作的结晶。期待我国剧集创作去掉浮华浮躁,重视创作规律,让“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摘编自任飞帆《让“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
材料二且看,《和平饭店》前10集,陈数、雷佳音搭档的反差萌清新脱俗,情节推进中,悬念迭着悬念,叫人一秒都不舍得快进。可10集过后,易容、掉包、制毒、徒手劫刑场等反逻辑、反常识的剧情一再出现,把之前累积的好感消解殆尽。《台湾往事》前15集完全有成为经典的潜力,但从第16集开始,关乎家国情怀的正剧就变成俗套的神剧,连骑个自行车都要动用技术抠图。《美好生活》也不例外,前20集凭细节戳中了中年心事,靠演技赢得了生活质感,但20集之后几乎所有出场人物都有了三角四角情感纠葛。于是,这些剧集的网络评分无不高开低走。“半部好剧”谁之过?祸首就是如今国产剧的通病——注水。本应是戏核突出、节奏流畅的好故事,出于商业原因,硬生生被大量啰唆又俗套的“凑集数”拖垮。为了多放广告凑集数,往剧情里硬添加不必要的人物、情节,甚至一些段落重复剪辑,“闪回”段落越来越长。常常是十集之前,该放的戏剧钩子都已放置,观众也多“上钩”,此时在酒里兑水还是在水里兑酒,浓度全凭资本诉求。如果一集能卖1200万,多剪五集就能多卖6000万,何乐而不为!反正拖拖拉拉几十集,只要关键悬念一直在,观众再不耐烦,在没有更好的剧集替代前,也不至于一怒弃剧。电视剧行业,本应剧本至上,却成了经济账本为王,结果是,精品剧不精,水剧更水。要避免“龙头烂尾水蛇腰”的“半部好剧”层出不穷,需要平台自身把好品质关,更需要创作者澄净下来,少些商业投机,回归初心。(摘编自王彦《电视剧高开低走:半部好剧,谁之过?》)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半部好剧”总是前面几集或者十几集精彩,给足人们观剧期待,但后面就一集不如一集,越往后水平越低,口碑直线下降。B.编剧在剧集开头设各种悬念、埋各式伏笔,目的在于吸引眼球,建立共情,让观众迅速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和保持其观剧欲望。C.像《和平饭店》《美好生活》等网络评分高开低走的作品,都应该像《士兵突击》《潜伏》一样从“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D.编剧在剧情里注水,使情节拖拖拉拉,剧集愈来愈多,根本原因是抓住了大部分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不会一怒弃剧的心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些“虎头蛇尾”的剧作比泛泛之作更令观众感到遗憾,是因为它们有成为精品的基础,观众的期望值较大。B.如果编剧能以“局外人”的客观冷静审视故事,在情感上完全投入到作品之中,精品力作的产生就值得期待。C.编剧高满堂为写好剧本长期体验生活,《大江大河》主创团队严格把控细节,这种创作态度有利于作品的成功。D.如果《台湾往事》15集之后的各集,依然能关乎国家情怀,就可以成为经典,就能改变评分高开低走的趋势。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举出家庭剧例子,论证了“半部好剧”的口碑必定是高开低走。B.文章主体部分从剧集创作、盈利模式等多方面指出了“半部好剧”的成因。C.从文章第四段数字的对照来看,网络视频平台已是当前剧集播映的重要渠道。D.文章基于创作者有打磨精品的潜力,提出了让“半部好剧”成精品的观点。4.两则材料都揭示了剧集盈利模式下会出现“半部好剧”的现象,请简要概括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4分)
5.怎样才能避免“半部好剧”的产生?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古砚陆涛声年已古稀的舒启正书台上新添了一方古砚,用木盒装着。古砚是长方形,古朴的橙色,上沿儿有刘、关、张三顾茅庐的半身浅浮雕,凹处嵌有墨垢,看上去有了年代。舒老并不爱好收藏,对名砚古砚也没有深入研究,不过能认出这块是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用土陶烧制的。这是姚斌送的。姚斌是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校长,爱好文学,写了一些生活随笔结集出版,请舒老作的序。舒老早就听说,姚斌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善于思考践行,对他早有几分欣赏,便乐意为他作序。送舒老古砚是表示谢意。舒老早年曾做专业美术工作,三十多岁改行从事文学创作和艺术评论,在全国有些影响,业余时间还一直与书画做伴,书法也享誉一方,常有人求“墨宝”。早在二十年前当地有人出书就请他作序。十多年前他就听说,有些名家作序也有行情,得给润笔。舒老原本从事文学创作时,也长期做业余创作辅导工作,接受作序任务后,仍有辅导的习惯,总要认真看书稿,分析提炼,肯定长处,指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舒老作序从不收润笔。也有人求他书法,他也没有要人酬谢的念头。不过,请他作序或写字的人也总会送点儿小物件、食品、茶叶、酒之类的礼物。他每回都拒收,然而对方大都坚持让他留下。姚斌送这方古砚,是在请舒老吃饭时,说:“是别人送我的,我不写书法不画画,给您才能派上用场。”舒老万事力求简朴,写字不讲究砚台档次,书台上用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文物商店买的歙砚,虽也属名砚,但只是普通级别。姚斌送这澄泥砚价值如何,他无法判断,推了几次推不掉,只好收下。吃饭时,舒老谈了些关于文学、书法的话题,姚斌边饮边听,似乎很佩服,激动地说:“我还有一块古砚,也是别人送的,上面雕着龙,是乾隆年间的,放在老家,我下次回去看老母亲时也取来送给您。”口气里显然有比澄泥砚还要珍贵的意思。舒老忙说:“我哪用得了这么多砚台?千万不要。”时隔不久,姚斌还是托人送来了。这方砚台是不规则的圆形,灰黑色,沾满墨垢,上部雕刻着的深浮雕,其实并不是龙,而是麒麟,头似龙,纯写实造型,形很准;底部有一方雕刻的印章:“大清乾隆年制”,按颜色看,可能也是歙砚。舒老想,姚斌并不写毛笔字,人家送他只能是作为藏品的,可能是有孩子上学求他帮忙。舒老无意去探讨其中是非,又一次表示拒收。代送者却拒绝带走:“我受姚校长之托,得忠他之事,求您别为难我。”舒老无奈,任其留下。他专心于写作,没有兴趣弄清它的价值,随手把它放到博古架。时隔半年,好友俞季年来访。俞季年是雕刻大师,对古玩比舒老内行,看到博古架上的古砚,便搬到书台上仔细鉴赏,拿起小刀在砚台背面边沿刮了刮,说:“是假的,而且不是一般的假,连普通天然石头都不是,是石头碾成粉末拌胶水后用模子压成的,根本经不起墨磨。这麒麟也不是用刀雕刻的,是模具压出来的。”舒老也用小刀刮看,果真是。不过他认为,姚斌并不知道是假的,绝不会故意来欺骗他,而是受了别人的骗。他反而为姚斌鸣不平:“该把真相告诉姚斌。”俞季年却说:“他好意送你,既然你相信他不是有意弄假骗你,你一说穿,他脸往哪儿搁?”舒老只好作罢。
过后,他还是感到有点儿委屈:不向姚斌说明,姚斌还认为我收了名贵的真古砚,岂不冤!承受还是洗清?这种纠结不时缠绕着他的心。舒老早年辅导的许多学写作的学生中,有两个已经退休的,定期来看望他,陪他聊天。闲聊间,他提起假古砚的事。一个学生说:“说明真相,姚校长脸上确实难堪。”另一个说:“是的,他还会觉得亏了你,会想法用别的方式再补情,这就更复杂了。”舒老只好再次打消说明的念头,假古砚的事从此沉入记忆深处。又过了六年,舒老年近八十,所过生活正是世人所羡的安度晚年。人生到这一步,渐生彻悟,觉得财富确实是身外之物,存有的古董、名人书画、雕刻艺术品,或为人写字或给人作序人家送的,也许值些钱,可是还要钱做什么!也不应该留给儿孙任其靠变卖这些物件享受。舒老决定逐一归还原主。姚斌送的砚台,这回两方一并归还,其中一方澄泥砚是真的,就不再有因为是假的才归还的嫌疑,不会伤及对方面子,也不会再涉及补不补情。姚斌也已经退休在家,住在市郊。这天,舒老叫一个曾经的学生开车,把两方砚台送到姚斌家。他本想在门口递给姚斌后就马上离开,姚斌偏要他进家坐坐喝口茶。他一坐下,率真本性便占了上风,觉得假砚台的事还是该告诉姚斌,免得姚斌当珍宝再送别人,便脱口说了。姚斌先是惊呆继而尴尬:“那老兄也真是,怎么用假砚来糊弄我?”舒老顿时又后悔,连忙补救说:“我想,送你的人也不会故意骗你,可能也受了卖砚台的人骗。”他的分析又深了一层,也是为帮姚斌缓解窘迫。姚斌愣了愣,似有所悟,感激地说:“真相在您老心里憋了这么多年,您背了这么久的包袱,反倒让我不安。幸好您今天终于告诉我真相,否则我还会无心地去糊弄别人。”舒老想想也是,感觉轻松了,洒脱地说:“是呀,说明你我都需要真相,不要包袱。坐车回家的路上,舒老不由得回想,虽然有过几次想说明的冲动,但是别人认为不宜也就作罢,根子还是自己受“常理”的束缚,包袱背了这么多年,其实还是自己不敢放下;求真,还缺了点儿破茧而出的勇气!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舒老为人作序从不收润笔,别人求他的书法,他也拒收酬谢,这都表明舒老不把这当作交易,体现了他的淡泊。B.俞季年对古玩比舒老内行,他的来访揭示了古砚的真相,俞季年从“常理”出发建议舒老不说出真相。C.舒老最后决定把两方古砚一并归还给姚斌,目的是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同时教育姚斌做人要诚信。D.小说结尾写舒老坐在车上回想起假砚的风波,认为求真需要勇气,由事到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采用顺叙的手法,从舒老书台上新添的一方古砚写起,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条理清晰。B.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将视角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舒老的自我审视与反省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C.小说对舒老的形象塑造,主要是通过其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实现的,不同描写手法的运用使人物更加丰满。D.小说语言很有表现力,比如用“先是惊呆继而尴尬”刻画姚斌得知古砚是假的这一真相时的神态,贴切传神。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古砚”的作用。(4分)9.陆涛声先生谈到本篇小说创作时说:“(小说)是胃镜探头插入的内窥式叙述,以自省对灵魂的微垢做洗涤。这种微垢,不是常人共知的对与错,而是从大众常识的‘对’中辨析出实质的错来,从而体现认识价值。”请结合文本分析“大众常识的‘对’”“实质的错”和“认识价值”分别指什么。(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宋祁等奏:“教不本于学校,事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先策论,则文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式,则闳博者得以驰骋矣;问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帝从之。至是乃诏曰:“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大夫之行,更制革敝以尽学者之才。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夏四月壬子,判国子监王拱宸等言:“汉太学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楹,制度狭小,不足以容。”诏以锡庆院为太学,置内舍生二百人。五月壬申,帝至太学谒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赐直讲孙复五品服。初海陵人胡瑗为湖州教授,训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率先,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时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实学。至是,兴太学,诏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式。瑗上书请兴武学,其略曰:“顷岁吴育已建议兴武学,但官非其人,不久而废。今国子监直讲内梅尧臣曾注《孙子》,大明深义。若使尧臣等兼莅武学,每日令讲《论语》,使知忠孝仁义之道;讲孙、吴,使知制胜御敌之术。选有智略者二三百人教习之,则一二十年之间必有成效。臣已撰成《武学规矩》一卷,进呈。”时议难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学校科举之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B.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C.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D.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策论,宋代以来试士科目之一,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B.判,唐宋两代的一种官制,多指以高位兼任低职务,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C.楹,本义为厅堂前部的柱子,在古代也常作量词,文中指房柱的计量单位。D.实学,以“实体达用”和“经世致用”为主要宗旨与内容的学说,始于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仁宗与众位大臣讨论办学时,范仲淹与宋祁等人的意见不一致,范仲淹多次强调兴办学校,而宋祁等则认为教育的关键不在办学校。B.宋仁宗听从大臣们的建议,下诏大力兴办州县等地方学校,改革科举制度,务求使学者充分展示才能,让读经的人不再只是死记硬背。C.胡瑗在湖州教授学生,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师生之礼仪,即使在盛夏酷暑,也一定穿着整齐坐于堂上;宋仁宗以湖州办学为全国范例。D.胡瑗上书宋仁宗建议兴武学,他撰写了一卷《武学规矩》进献给宋仁宗,又提出请梅尧臣等人来讲习《孙子》《论语》,教授制胜御敌之术。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3分)(2)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3分)(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3分)14.为什么仁宗在太学谒孔子时要行再拜之礼?(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送张山人归嵩阳白居易黄昏惨惨天微雪,修行坊西鼓声绝。张生马瘦衣且单,夜扣柴门与我别。愧君冒寒来别我,为君酤酒张灯火。酒酣火暖与君言,何事入关又出关。答云前年偶下山,四十余月客长安。长安古来名利地,空手无金行路难。朝游九城陌,肥马轻车欺杀客。暮宿五侯门,残茶冷酒愁杀人。春明门,门前便是嵩山路。幸有云泉容此身,明日辞君且归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写天色昏暗、微雪飘落、鼓声断绝,寥寥数语,凄神寒骨,为下文叙写张山人出场作了铺垫。B.得知友人来访是为辞行,诗人羞愧不已,“火暖”与“冒寒”相对照,又写出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关切之情。C.“五侯”和“九城”对举,“肥马轻车”和“残茶冷酒”对比,写出张山人客居长安四十余月的生活经历。D.本诗写作者与张山人主客对答,以人物自身语言揭示其情感起伏和命运变化,更显生动传神、感人肺腑。
16.诗中“幸有云泉容此身,明日辞君且归去”和《归园田居》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都写回归自然,请结合全诗简析这两处结尾所表达的不同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以听众的悄然沉醉和江心月影的寂冷清寒,侧面烘托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和琵琶女技艺的高超。(2)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表达了接纳更多人才的愿望。(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描写“ ”的宋武帝与“ ”的宋文帝,一胜一败,对比鲜明。(4)荀子在《劝学》中通过“ , ”的句子,借用“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为改造,可以达到比原来更好的状态这一现象;从而进一步证明“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5)好老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家国责任感,韩愈在《师说》中“,”揭示了作为教师应当肩负的重要责任。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花一万元,就可以保证孩子在比赛中拿奖?拿了奖,孩子就能在小升初竞争中如虎添翼?记者调查发现,这个明码标价的“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实乃山寨,与正牌比赛的名字只有几字之差,不少家长上当受骗。要知道,教育部对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实行清单制管理,不在清单内的一律是“李鬼”;任何竞赛奖项均不能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花钱拿奖进名校”只是骗子设计的套路。家长需警示,奖项是靠孩子的才华能力“争”来的,不是靠走歪门邪道“挣”来的,不要落入骗子的圈套。这类山寨比赛和不法中介,相关部门既要严厉打击零容忍,也要织密网络强监管,才能更好防止急功近利的浊气侵染不发生,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18.文中加点字词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明码标价B.实行C.一律D.警示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对于这类山寨比赛和不法中介,相关部门既要严厉打击零容忍,也要织密网络强监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止急功近利的浊气侵染,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B.对于这类山寨比赛和不法中介,相关部门既要严厉打击零容忍,也要织密网络强监管,就能更好地防止急功近利的浊气侵染,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C.对于这类山寨比赛和不法中介,相关部门既要严厉打击零容忍,也要织密网络强监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止急功近利的浊气侵染不发生,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D.这类山寨比赛和不法中介,相关部门既要严厉打击零容忍,也要织密网络强监管,就能更好地防止急功近利的浊气侵染,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题。“这次在珠峰峰顶架设自动气象观测站,每一秒获取的实测数据都是填补极高海拔气象记录的空白,不仅仅是对中国的贡献,①,是科学上的一大创举。”丁明虎表示,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其气候和生态问题都极具特殊性,一直以来,不仅在中国,极高海拔区域的气象观测资料在全球范围也十分匮乏。
“没有任何人有经验。”丁明虎解释说,历史上从来没有在珠峰或类似的高海拔区域进行过气象科学考察,仅2019年在珠峰南坡8400米区域开展过气象观测,其观测设备寿命只维持了几个月。对于中国科考队队员而言,不仅要克服登山挑战,②,这些都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除了科学家总体的科学目标引领,还有地方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不同团队的相互配合、强大的后勤保障等等,这些因素少了哪一个都很难完成这次珠峰科考任务。”丁明虎表示,③,也体现了我国科考组织方式的优越性。对于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后续使用,丁明虎表示,气象站刚刚安装成功,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持续地发挥作用。它的使用周期和寿命都需要在具体的架设实践中得到反馈和提升,它的每一个数据都能够极大地提升对高原气象预报、特别是复杂地形山地气象预报的水平。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材料二: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就像曾经的80后使用的“狂汗”“886”“顶”“灌水”等网络用语,90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材料三: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2022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B解析:A.“但后面就一集不如一集,越往后水平越低”错,原文只是说“随着剧情推进,陆续出现人物形象不连贯、剧情不合逻辑、结尾仓促等问题”,并没有说一集不如一集。C.“像《士兵突击》《潜伏》一样从‘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错,文中并没有说《士兵突击》《潜伏》原来“半部好剧”。D.“根本原因是抓住了大部分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不会一怒弃剧的心理”错,根本原因是盈利。且少了“在没有更好的剧集替代前”这个不“一怒弃剧”的前提。2.D“依然能关乎国家情怀,就可以成为经典,就能改变评分高开低走的趋势”错,它成为经典的条件有多个,只“关乎国家情怀”还不够;成为经典,不一定就能改变评分。故选D。3.A“论证了‘半部好剧’的口碑必定是高开低走”错。文章首段举出的家庭剧例子,包括它的口碑滑坡,共同论证了有“半部好剧”现象存在。故选A。4.①侧重点:材料一强调的是剧集制作人在前几集上花费最多心血,打造作品的“开头彩”。材料二强调的是剧集制作人在大部分剧集中注水,想法设法“凑集数”。②关系:材料一说的是“半部好”的原因,材料二说的是“半部坏”的原因,合起来就是导致“半部好剧”出现的原因。5.①编剧方面,要有执着的艺术追求,创作态度要严谨,在动笔前做大量准备工作,要能够以“局外人”的客观冷静随时审视故事前后的连贯性,要在创作时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中。②行业方面,要对剧集创作提供支持,拍摄前要有完整的剧本内容,多个编剧联合创作时要整体统筹。③平台方面,要把好品质关,对作品进行认真严格的审查。6.C【解析】“同时教育姚斌做人要诚信”错。7.A【解析】“采用顺叙的手法”错,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8.①“古砚”是小说线索,贯穿全文。小说围绕姚斌送给舒老的两方古砚展开,层次清晰,结构严谨。②通过“古砚”塑造人物形象。如小说通过“送砚”“还砚”等情节,塑造了舒老不重名利、简朴、坦诚、洒脱的形象。③通过“古砚”表达主题。小说通过舒老“还砚”,表达了对老一辈知识分子不慕名利、向善求真的高尚品格的赞美。(本题共4分,任答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9.①“大众常识的‘对’”是指俞季年以及舒老两个学生从“常情”“常理”出发,建议舒老不要说明真相。这样照顾了姚斌的情面,顾及了人情的“灵活”。②“实质的错”是指让舒老将真相隐藏,将姚斌蒙到鼓里的做法,带给舒老很大的精神负担,是对舒老秉持的向真向善情怀的掩盖,是不正确的。③“认识价值”是指小说呈现出来的舒老不慕名利、向善求真的人生追求,勇于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人格魅力。(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D11.C"楹"在文中是房屋的计量单位。12.A宋祁认为,"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他的意见与范仲淹是一致的。13.(1)有关部门如果只局限于以诗文声律取士的规定标准,学生只专心于记述背诵,就不能真正选拔出人才。(3分)[3分。大意1分,"束""尽"各1分。](2)学生们也像是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兄长一般地信任和爱戴老师,跟从他学习的人常常数以百计。(3分)[3分。大意1分,"其""游"各1分。](3)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3分。大意1分,"“博学”“知明”各1分。](4)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3分。大意1分,“固”,“从而师之”各1分。]14.①要突显尊师重教的态度,②强调兴办学校的决心。(3分)[答对第1点1分,第2点给2分。]【参考译文】宋仁宗(赵祯)庆历四年三月乙亥日,诏令天下州县设立学校。当时范仲淹想要恢复古制,鼓励学习,多次进言兴办学校。宋祁等人上奏:"教育不立足于学校,文士不在乡里进行考察,便不能查验名实。有关部门如果只局限于以诗文声律取士的规定标准,学者只专心于记述背诵,就不能真正选拔出人才。参考各家的学说,选择便利于当今的,莫如使学生都在乡里受到学校的教育,然后由州县考察他们的操行,这样学生便修身正己了。先进行策论,这样善于
文词的便留心于治乱;简化科举程式,这样学识渊博的可驰骋议论;试问大义,这样学经书的不专门从事记述背诵。"仁宗听从了这一建议,至此诏令说:"现在朕建学校选人才以尊崇士大夫的操行,变更制度革除弊端来极尽所能展现学者的才能。学者应务求进德修业,不要错过求学的时机。令州县都设立学校,由本道使者选派部属官作为教授,如人员不足,从乡里选择饱学有道业的人来充任。学生在学校学习三百日,才允许参加秋试。"夏四月壬子日,判国子监王拱辰等人上言:"汉代太学一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代学校也有一千二百间。现今取才养士之法空前盛大,而国子监才二百间,空间狭小,不足以容纳生徒。"诏令以锡庆院为太学,容纳内舍生二百人。夏五月壬申日,仁宗至太学谒拜孔子。按惯例,皇帝谒拜孔子只是肃揖而已,仁宗特意拜了两次。赐太学直讲孙复五品官服。当初,海陵人胡瑷为湖州教授,培训人才有法,科条细密完备,以身作则,虽盛夏酷暑,必身穿公服坐于堂上,严肃师生的礼仪,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一般,学生们也像是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兄长一般地信任和爱戴老师,跟从他学习的人常常数以百计。当时正崇尚词赋,唯独湖州的学校设立经义治事斋,来促进实学。至此,兴办太学,诏令到湖州取法,并著为法令格式,推行全国。胡瑷上书请兴办武学,大略说:"近年吴育已建议兴办武学,但选用官员不当,不久而废止。当今国子监直讲内梅尧臣曾注《孙子》,深明兵法大义。如使梅尧臣等人兼临武学,每日令讲《论语》,使学生懂得忠孝仁义之道;讲《孙子》《吴子》等兵法,使学生懂得制胜御敌的方法。选择二三百有智慧谋略的人来教练他们,这样在一二十年之间必有成效。臣已撰写《武学规矩》一卷,进呈圣上。"当时的议论以为兴办武学的方案难以施行。15.答案B(“愧”应理解为惊讶不安,而非羞愧不已。)16.白诗结尾情感:(1)遭到冷落后的失落、无奈与愤懑。长安不容此身,写出张山人求官不得反遭冷落不得不归去的失落、无奈、愤懑。(2)尚有山林可归的些许宽慰。幸有云泉可容此身,写出张山人尚有山林可归的些许宽慰。(3)离别友人的不舍之情。明日将去进来辞,写出朋友离别之际的不舍之情。(4分,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2分,答对3点给4分)陶诗结尾情感:(1)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以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无比厌倦。(2)对自然与自由的无限热爱。以重回田园生活、自然怀抱的满心欢喜,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热爱。(2分,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2分)17.(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3)气吞万里如虎赢得仓皇北顾(4)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8.D(“警示”意为“告诫示意”,此处语句原意应为“警惕醒悟”,“警示”用于此处,语意不当,应改为“警醒”。19.A(划线处有两处语病,第一处为句首少了介词“对于”,导致后文偷换主语;第二处为“防止”和“不发生”两个词语同时存在,导致语意错误。“……才……”是必要条件,“……就……”是充分条件,划线句应为必要条件。)20.(1)更是对全球的贡献(2)还要完成科学考察任务(3)这充分体现了齐心协作(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或:这充分体现了共同完成任务的精神(第一处空格:由前文关联词“不仅仅”和语境来看,需要对前文有语意的递进,所以搭配关联词“更”,寓意从“中国”递进到“全球”,意思相近即可。第二处空格:前文“不仅”提示关联词,后文“这些都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呼应下文“还有地方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不同团队的相互配合、强大的后勤保障等等”,那么“这些因素少了哪一个都很难完成这次珠峰科考任务”正是第二空格处内容,所以是“还要完成科学考察任务”。第三处空格:由后文“也体现了我国科考组织方式的优越性”可知,空格处需要填写体现了什么,是对上文的总结,而上文一直在强调相互配合、共同支持,类似意思即可。)21.作文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