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嘉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嘉兴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语文试题卷(2022.1)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市面上一部分文学作品确实有瑕疵(cī),本无可讳言,但是读者不能因噎废食,我们只能归咎(jiù)于作品不完美,不能断定文学本身有罪过。B.在灾害面前,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携手鏖(áo)战,汇聚了一股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磅(pāng)礴力量,绘就了一幅全民战斗的感人画卷。C.对火灾造成的烧烫伤,医生若不及时进行创(chuāng)面修复,病人往往就会出现感染、代谢紊(wěng)乱等问题,会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D.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火炬“薪火”的设计思想源自良渚(zhǔ)文化,其造形不落窠(kē)臼、意蕴深远,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设计的独特创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B.“磅礴”的“磅”应读páng。C.“紊乱”的“紊”应读wěn。D.“造形”的“形”应为“型”。故选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如今,网络游戏已发展成一个大产业。据统计,2020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2786.87亿元,游戏用户数量达6.65亿人。【甲】“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当前使用互联网的未成年人中有62.5%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一段时间内,有些游戏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未成年人消费监管不严。家长投诉数量擢发难数。应当明确的是,游戏企业是防沉迷工作的主体,必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负责,切实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引导未成年人适度使用网络游戏,是监管部门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相关的实名认证系统在2007年就已启用,并在全国推行, 起到了积极效果。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开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篇章。【乙】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相关政策的落地见效必将有利于推动防沉迷工作取得更好社会效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丙】同时,对于租卖游戏账号乱象,也应强化监管、着重治理,及时堵住防沉迷工作的漏洞。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味B.擢发难数C.毕其功于一役D.启用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答案】2.B3.A【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A.一味:盲目,不顾客观条件,或单纯地、一个劲儿地(多含贬义)。此处指有些游戏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使用正确。B.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难以数清。语境指家长投诉数量多,不是罪恶多,使用不正确。C.毕其功于一役:表示一次行动就完成所有本应分期做完的事。这里指引导未成年人适度使用网络游戏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做到,使用正确。D.启用:开始使用。这里指游戏实名认证已经开始使用,词语使用正确。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是一份文件的名称,应使用书名号,即《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故选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要进一步健全多部门联合管控机制,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完善信息共享体系,加强信用监管,引导行业自律,形成跨部门协同。B.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 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C.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体系的“阵地”作用,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省委组织部发出通知,决定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疫情防控大考大赛活动。D.在寒潮再次袭来之前,应急管理部已经高度重视低温雨雪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提早部署,提前研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错误。“发挥”缺少宾语,在“协调”后加“的作用”,属于成分残缺。B.“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错误。“根据”“显示”取其一,属于句式杂糅。D.“提早部署,提前研判”错误。“提前研判”应在“提早部署”前,属于语序不当。故选C。5.根据下面这则材料,拟写一句话新闻,要求不超过30字。2021年11月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119全国消防日”特别节目《中国骄傲》,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CCTV-12)20:05首播,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50重播。今年的《中国骄傲》以“转型升级——向党和人民汇报”为主题,分为“逆行”“生命”“笑脸”“防微”“旗帜”五个篇章。晚会一大亮点是首次运用XR技术,打破了时空阻隔,生动呈现消防战士英勇奔赴火灾、地震、洪水灾害现场的情景,实现了真人与虚拟场景的完美融合,效果震撼,让观众身临其境。【答案】首次运用XR技术的《中国骄傲》将于2021年11月9日在央视播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本材料有三句话组成:第一句:介绍了主要事件(对象)——“119全国消防日”特别节目《中国骄傲》;发生(播出)的时间为——2021年11月9日;发生(播出)的地点(频道)为——央视社会与法频道(CCTV-12)20:05首播,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50重播。第二句:介绍《中国骄傲》节目主题及具体内容。第三句:介绍《中国骄傲》节目的制作特点及达到的效果。 因题干要求“拟写一句话新闻”并且“不超过30字”,所以,在压缩时要保留主体事件(包括对象的性质、特点等),时间,地点(播放频道)以及结果等内容即可。综合以上分析,该则材料可以“主体事件+时间+地点+结果”的形式压缩为:首次运用XR技术制作的《中国骄傲》于2021年11月9日在央视播出。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_____赋予器物以生命,_____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_____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_____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_____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更并不是也不是而是B.不仅更不但也要更要C.既也并不是也不是而是D.既也不但也要更要(2)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排比句的表达效果。【答案】(1)A(2)①内容上,从多个角度层层推进地阐述了一流心性对一流技术的重要性,强调了观点,有说服力。②形式上,句式整齐,有节奏感,增强论证气势。【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赋予器物以生命”“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两个句子语意递进,前面两个关联词形成递进关系,排除CD; “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应是否定;“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应为肯定,故第三、第四关联词从反面说明,第五个关联词从正面强调,同时和前面的“不是,而是”呼应,排除B。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内容上,三个整齐的句式突显了前者的作用之大,而“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都属于前面“一流的心性”,后者属于造就一流技术的因素,故排比句从多个角度层层推进地阐述了一流心性对一流技术的重要性,强调了观点,更有说服力。②形式上,“没有……怎能有……”“没有……怎能有……”“没有……怎能有……”句式整齐,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四字词语及成语的运用,凸显了强调的内容,增强了论证气势。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表现力。中国画的这种特质是与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有着血肉联系的。自康有为提“中国画衰败论”和一些学人对其反驳开始,中国画的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对中国画精神内核的质疑。在这个过程中,黄宾虹曾提出“内美”理念,为中国画的特质来辩护。他认为“逮清道咸金石学盛,籀篆分隶,椎拓碑碣精确,书画相通,又驾前人而上,真内美也”。这便指出了绘画可以融入书法的金石趣味而具备含蓄与质朴之感,也即创造一种深藏于心的内在之美,而非直接诉诸感官的浅表美。黄宾虹的“内美”从自然得来,同时又超越了一般性的自然形态,进入到深刻的“自在”状态。从另一个角度说,黄宾虹的“内美”指向的是人格与艺术品格之美,更多地蕴藏于传统文人画所坚守的气韵与格调之中。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传统文人逐渐淡出文化舞台,一些画家开始把目光投向西方绘画。黄宾虹则坚持研习中国画传统画法,提出“内美”理论。“内美”一方面指向绘画本身,包括观念、技法等层面;另一方面,黄宾虹意在通过“内美”之说,建立鲜明的民族文化性格,在对传统文人画之气韵与格调的吸收中,更为深入地去建构含蓄质朴而又深沉雄厚的民族文 化性格,这对于中国画的当下发展,同样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黄宾虹的中国画作品中充满着“自然之法”。如《青城坐雨图轴》充分吸收了“师法自然”的艺术理念,该画以描摹雨水淋湿墙头的瞬间为核心,通过集中运用泼墨、干皴加宿墨以及焦墨的技法,将云游青城山时遇到的自然景观真挚地展现出来。该画虽着墨不多,且干且润,但在色与墨的深刻交融中,凸显了烟雨氤氲之感,真正做到了“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在这幅画中,雨水打湿之处墨色十分浓重,而尚未湿漉的山路、屋檐则用留白之法,颇显其融情山水、寄情自然的理念,也呼应了画作题识——“青城山中坐雨,林峦杳霭,得图而归”。《支硎山秋色图》同样运用“自然之法”。明代画家陆治曾在隐居支硎山期间,因感悟支硎山的天然山石之美,留下著名的《支硎山图》。黄宾虹则以恢宏厚重的笔法创作出《支硎山秋色图》,与陆治进行了时空上的对话,特别是达到了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前述《青城坐雨图轴》相比,黄宾虹此画不再囿于烟雨朦胧之感的描绘,而将笔墨聚焦于特定的时节之上——秋色,意在呈现自然之秋,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摹抵达内心之秋,进一步诠释了其所倡导的“内美”理念。在《夜山图》中,黄宾虹将所见山水看作是统一整体,将自然作为人之心灵的比照。此画集中表达出黄宾虹对自然万物的提炼与整合,特别是其对夜山这一对象物的静心观照。这之中既包含了人生的经验,又传递着艺术的情境,给人以立足于自然之中的深邃感觉。可以看到,黄宾虹“内美”理论及其作品中包蕴的自然、闲适之感,正是传统中国画的一大特色。当前,作为审美主体的大众往往表现出“被动”状态和功利心态,而没有建立审美阅读的主动性和审美主体的活泼感。审美趣味的培养是提升审美主动性与日常生命仪式感的重要路径。以黄宾虹泼墨自然、融情山水的作品为代表的中国画,正可以为大众审美趣味的提升提供切入点。以黄宾虹为代表的中国画画家的创作重视个体情怀的抒发与气节的培育。如黄宾虹高度推崇以邹之麟、傅山、徐枋、龚贤等为代表的“启祯诸贤”,这些画家多生活在明末清初,在他们的山水画中鲜明地体现了传统文人的志趣和性情。当然,以黄宾虹为代表的中国画的笔墨意趣非一朝能够参透,其绘画理论与创新胆识也非一日能够习得。但我们能从其所提倡的自然之法和其作品所呈现的自然之道中汲取日常的智慧与生存的哲学。我们可以从中体味自然山水之美,陶冶自身的情操,来寻求审美趣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激活我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的审美获得感。(杨旸《内美:从黄宾虹看中国画审美特质》,有删改)7.下列对材料中“内美”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康有为与一些学人的争论过程中,黄宾虹曾提出“内美”理念,从中国画的精神特质层 面对康有为所提出的“中国画衰败论”进行辩驳。B.黄宾虹非常推崇晚清道咸时期的金石学家,认为书画相通,他们的书法借鉴了他们的绘画技巧而呈现出迥异于以往主流的一种内在之美。C.黄宾虹的“内美”包含人格美和艺术品格之美两方面,前者多蕴藏于传统文人画所坚守的气韵与格调中,后者则多处在深刻的“自在”状态。D.黄宾虹不仅坚持研习中国画传统画法,也希望通过“内美”之说,在传承中更为深入地去建构含蓄质朴而又深沉雄厚的民族文化性格。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宾虹曾以恢宏厚重的笔法创作《支硎山秋色图》,与在隐居期间留下《支硎山图》的明代画家陆治,进行了时空上的对话,达到了精神层面的交流。B.把以黄宾虹泼墨自然、融情山水的作品为代表的中国画作为切入点来培养大众审美趣味,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审美主动性,增强日常生命仪式感。C.在山水画中鲜明地体现了传统文人的志趣和性情的“启祯诸贤”,得到了重视个体情怀抒发与气节培育的以黄宾虹为代表的中国画画家的高度推崇。D.我们可通过努力参透以黄宾虹为代表的中国画的笔墨意趣,来寻求审美趣味的提升,更好地感悟其与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之间的血肉联系。9.从文本中看,黄宾虹的画作是怎样体现“自然之法”的?【答案】7.D8.C9.①《青城坐雨图轴》将遇到的自然景观真挚地展现出来,显示其融情山水、寄情自然的理念。(关键要写出“将自然景观真挚展现”)②《支硎山秋色图》意在呈现“自然之秋”,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摹写出“内心之秋”。(关键要写出由“自然之秋”到“内心之秋”)③在《夜山图》中,黄宾虹将所见山水看作是统一整体,将自然作为人之心灵的比照,集中表达出黄宾虹对自然万物的提炼与整合。【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从中国画的精神特质层面对康有为所提出的‘中国画衰败论’进行辩驳”说法有误。原文为“自康有为提‘中国画衰败论’和一些学人对其反驳开始,中国画的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对中国画精神内核的质疑。在这个过程中,黄宾虹曾提出‘内美’理念,为中国画的特质来辩护”,可知黄宾虹的“内美”理念是对中国画特质来进行辩护, 而不是与康有为进行争论。B.“他们的书法借鉴了他们的绘画技巧而呈现出迥异于以往主流的一种内在之美”说法错误,原文为“这便指出了绘画可以融入书法的金石趣味而具备含蓄与质朴之感,也即创造一种深藏于心的内在之美,而非直接诉诸感官的浅表美”,可知应是他们的书法使得他们的绘画作品表现出“内美”。C.“包含人格美和艺术品格之美两方面……”错误,原文为“从另一个角度说,黄宾虹的‘内美’指向的是人格与艺术品格之美,更多地蕴藏于传统文人画所坚守的气韵与格调之中”,可知选项人为地把“人格与艺术品格之美”分裂开来,属于断章取义了。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得到了重视个体情怀抒发与气节培育的以黄宾虹为代表的中国画画家的高度推崇”说法有误,原文为“如黄宾虹高度推崇以邹之麟、傅山、徐枋、龚贤等为代表的‘启祯诸贤’”,可见不是以黄宾虹为代表的中国画画家推崇“启祯诸贤”,而是黄宾虹推崇“启祯诸贤”。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第四段“如《青城坐雨图轴》充分吸收了‘师法自然’的艺术理念,……通过集中运用泼墨、干皴加宿墨以及焦墨的技法,将云游青城山时遇到的自然景观真挚地展现出来。……在这幅画中,雨水打湿之处墨色十分浓重,而尚未湿漉的山路、屋檐则用留白之法,颇显其融情山水、寄情自然的理念”可知《青城坐雨图轴》将遇到的自然景观真挚地展现出来,显示其融情山水、寄情自然的理念。由第四段“《支硎山秋色图》同样运用‘自然之法’。……因感悟支硎山的天然山石之美,留下著名的《支硎山图》。……与前述《青城坐雨图轴》相比,黄宾虹此画不再囿于烟雨朦胧之感的描绘,而将笔墨聚焦于特定的时节之上——秋色,意在呈现自然之秋,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摹抵达内心之秋”可知《支硎山秋色图》意在呈现“自然之秋”,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摹写出“内心之秋”。由第四段“在《夜山图》中,黄宾虹将所见山水看作是统一整体,将自然作为人之心灵的比照。此画集中表达出黄宾虹对自然万物的提炼与整合,特别是其对夜山这一对象物的静心观照”可知在《夜山图》中,黄宾虹将所见山水看作是统一整体,将自然作为人之心灵的比照, 集中表达出黄宾虹对自然万物的提炼与整合。(二)(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给母亲洗澡乔叶“水小点儿,多费。”母亲说。我调整着花洒,让水流变小。“这城里水贵的,能赶上早些年的油价钱。”“瞧您说的。油都比水贵。”“那是。油不比水贵,那还能叫油?昨儿小娜才买的那油,叫啥瓜子油,恁小一瓶,都花了一百多哩。”“是葵花籽油。”“就你会洋气。葵花籽不是瓜子?”“是,是。”自从母亲中风后,我就不怎么顶撞她了,她的脾气也被我惯得没了边儿,动不动就指责我训斥我,在我跟前耍尽威风。“油跟水,不是一物,就不能比。人整天得喝水,谁整天喝油哩。油得炼,水用炼?天上下雨下雪那都是下水哩,啥时候见过天上下油?叫我说,水就不该叫人掏钱买。水跟土一样,都是老天爷赏人的。”中风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母亲的嘴皮子。利落得很,甚至更利落了。直到花洒冲洗发水的泡沫时,她才闭上了嘴。已经有五六年了吧,每年入冬之后,母亲都要来郑州住两个月。暖气开通一个月后来,在腊八之前一定回去。她原是不大愿意来的,每次来都要我和弟弟三求四请,软磨硬劝,她才会勉强答应。泥蛋儿出生之后,她就很情愿过来了。她跟我说,过来住一住,对谁都好。大儿子一家能好好松快一段时日,闺女和小儿子也能好好尽尽孝。谁的心里都得劲儿,谁的面子上都光鲜。“别以为我没看出来,你就是想多看看你这小孙子。”“那可是。”她慨然道。“大孙子不亲?”“你个挑事儿精。大孙子也亲,可那是老大家的。弟兄们再好,一门是一门的根儿。要 算细账的话,我平日里亲大的多,还亏了这小的呢。”水流中,母亲脸上的皱纹更明显了,老年斑和黑痣也更明显了。在水光的润泽下,这些倒也不颓丧,是闪亮亮的一种明显。她的左眼角有一个月牙形的小疤。听她讲过很多遍,那是大跃进的时候,我姥姥在村外和社员们大炼钢铁,她和小伙伴们偷偷跑去看,你推我搡的,根本不知道害怕,越看离炉子越近,忽然间,炉子里爆出来那么一团火星子,直朝她飞过来,把她的一大片头发都烧焦了。还好没破相。每次她都会这么感慨。以往我都会回敬她“那是您有福气”之类的,这次我决定改个说法。“要是破了相,可怎么嫁进我们老李家哩。”“你个龟孙,花销起你老娘来了。”她骂。笑盈盈骂人的母亲,总是特别有光彩,那个神采奕奕的模样,好像根本不曾中过什么风。母亲中风大概是在十年前。那一年春天,我们家最靠北的那块地被上面“规划”了,说是要修一条高速公路。上面赔了一笔钱,说是收了当季麦子就不许再种庄稼,不定啥时候就会动工,到时候会毁庄稼,谁种谁心疼。有的人家就让地荒着,也有的人家不舍得让地荒着。在母亲的唠叨下,大哥大嫂就在那块地上种了玉米。进了农历八月,玉米穗眼看着一天天结实了起来,突然有一天就被工程队全部铲倒了。第二天,母亲就催着大哥大嫂和她去地里捡玉米。正值秋老虎的天气,那天也是热极了,一大片地里有好几个人中了暑,母亲则是中了风。中风后,母亲的后遗症并不怎么严重。我闻讯赶回家时,她都下了床在厨房门口择菜了。我埋怨她,你看看你,多不值当!地都是人家的了,你还非得要那点儿庄稼!母亲说,地是地,庄稼是庄稼。“人家不是把庄稼钱都给咱了吗?”“钱是钱,庄稼是庄稼!”母亲的神情都有些严厉了。我只好沉默。只听她自顾自地唠叨:“也不知道那些货们是咋想哩,恁造孽,不可惜庄稼。就不能跟咱们早说个一两天,容咱们收收?”母亲很快就开始了貌似正常的一切举止。其实那时她的右肢已经没有了韧劲儿,可她但凡在村里行走,就会格外注意保持平衡。她说不能让人看出来,不能让人笑话,也不能让人可怜。水汽氤氲中,母亲微闭着眼睛。这可以让我从容地看她。她在郑州期间,我的主要任务,一是给她一次全面体检,根据体检情况开药调理——只要不是大问题,母亲就绝不住院。她 抗拒医院。她的口头禅是:那是啥好地方?不管身上有病没病,到了那个地方,心里就先病上了!二呢,就是常来看她,除了周末两天必陪,周三下班后也会抽空来一趟,送点儿吃喝穿戴,再给她洗洗头发,简单擦擦身子。痛快洗澡的日子都是在这样的周六晚上。周五我还要上一天班,太过紧张。周六上午能舒舒服服睡个大懒觉,午饭后到超市大肆采买一番,再来到弟弟家,给母亲洗晒一下床单衣物,然后早早吃过晚饭,细细致致地给她洗这个澡,顺便好好说说话。这两个月间,在我的反复恳请下,她也会光临一次我家,但绝不过夜,晚上必定要回到弟弟家。“没听说过‘七十不留住、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万一出了啥岔子,我可不能在别人家丢了最后那口气。”她说。“我这里又不是别人家。”“还就是别人家。”她叹口气,“闺女再好,也是门亲戚。”最初听到这话,免不了要跟她辩几句。后来就不辩了,随她。“唉,这日子多不经过,你老娘我可是都七十五啦。”母亲突然说。她总是这样,会突然强调一下自己的年龄,语气里有骄傲,也有感伤,似乎还有一种释然。“不算大。加把劲儿,再活个七十五!”我说。“油嘴滑舌。”母亲翘着嘴角,微微笑了。这是我的母亲。她总是自称老娘。有时我也这么叫她:老娘。娘老了,就是老娘。老了的娘,就是老娘。虽然没有了老爹,但我是个有老娘的人,这就不错。即使她中过风,也不错。(选自《北京文学》2020年第11期,有删改)10.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11.文中写母亲“她的左眼角有一个月牙形的小疤”,有何用意?12.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母亲的形象。13.探究文末“这就不错”“也不错”的意蕴。【答案】10.①语言口语化,符合母亲农村妇女的人物形象:②运用了对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了母亲口齿伶俐、思维敏捷:③句式灵活,多为短句,写出母亲在女儿面前的放松的神情:④语言连贯,逻辑严密,反驳有力,符合上文母亲“要尽威风”一说。11.①引发母女间对话,表现母女亲情;②引出下文伤疤的来历和中风等情节:③插叙,荡开一笔来写,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摇曳多姿;④更全面地表现母亲的人物形象。 12.①母亲省水。热爱土地和庄稼,珍视粮食,可见她淳朴节俭。②母亲对女儿、孙子们的体贴、理解和疼爱,可见她善解人意。③母亲中风后走路努力保持平衡,表现出她坚韧要强的一面。④母亲对生老病死较为达观,可见她热爱生活乐观随性。⑤母亲对医院(体检)、女儿的传统看法,表现出她传统守旧的一面。13.①“这就不错”强调拥有母亲的幸福感,表明“我”虽失去了父亲,仍因拥有母亲感到幸福与安慰。②“也不错”进一步强调拥有母亲的幸福感,表明虽然母亲身体不好,也有缺点,但“我”对母亲始终有深沉的爱。③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我”对亲情的珍视,对生活的知足。④表现生活中普通人的朴实、自足,具有普遍意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画线句,首先是语言口语化。如“谁整天喝油哩”“都是老天爷赏人的”,这些语言符合母亲农村妇女的人物形象,从而让小说显得真实感人。其次,在语言描写中运用了对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如“啥时候见过天上下油?”“油跟水,不是一物,就不能比。人整天得喝水,谁整天喝油哩。油得炼,水用炼?”等,表现了母亲口齿伶俐、思维敏捷,更加全面的体现出母亲的形象。再次,语言句式灵活,多为短句,如“油得炼,水用炼”“油跟水,不是一物,就不能比”等,通过这种家长里短式对话,写出母亲在女儿面前的放松的神情。最后,母亲虽是一位农村妇女,但其言连贯,逻辑严密,反驳有力。如“油跟水,不是一物,就不能比。人整天得喝水,谁整天喝油哩。油得炼,水用炼?天上下雨下雪那都是下水哩,啥时候见过天上下油。”这些语言都符合小说中提到“自从母亲中风后,我就不怎么顶撞她了,她的脾气也被我惯得没了边儿,动不动就指责我训斥我,在我跟前耍尽威风”的特点。【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中在描写母亲洗澡时,借着描写母亲的外貌时,顺带写到“她的左眼角有一个月牙形的小疤”,由此,作者引出了对这块伤疤由来的插叙,这段插叙似乎与文章的主题关系不大,但此处宕开一笔,引入新的故事,让小说的情节显得丰富多彩、摇曳多姿。这一段描写,还引出了母女间对话,“要是破了相,可怎么嫁进我们老李家哩。”“你个龟孙,花销起你老娘来了。”这些幽默谐谑的对话表现出母女间深厚的情感,点明了小说的主题。 这一描写还引出了对母亲中风的描述,她舍不得让土地白白荒废,结果因为地中的庄稼而导致自己中风。这一情节表达了母亲作为一个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也更加全面地表现了母亲的形象。【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中的“母亲”这一形象丰满真实,就犹如真实生活中一位农民母亲。从文中“水小点儿,多费”“这城里水贵的,能赶上早些年的油价钱”“母亲说,地是地,庄稼是庄稼”“钱是钱,庄稼是庄稼”等情节可以看出,母亲作为农民,有着天生对土地的热爱情感,也有着天生的节俭。从中可看出她淳朴节俭的性格。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一些细节展现出母亲善解人意的一面。如“她原是不大愿意来的,每次来都要我和弟弟三求四请,软磨硬劝,她才会勉强答应”“她跟我说,过来住一住,对谁都好。大儿子一家能好好松快一段时日,闺女和小儿子也能好好尽尽孝。谁的心里都得劲儿,谁的面子上都光鲜”。而作者在描写母亲中风时的表现,“那时她的右肢已经没有了韧劲儿,可她但凡在村里行走,就会格外注意保持平衡。她说不能让人看出来,不能让人笑话,也不能让人可怜”,母亲中风后怕人看出自己的行走困难,表现了她坚强的一面。母亲对于生老病死保持着达观的态度,如“她总是这样,会突然强调一下自己的年龄,语气里有骄傲,也有感伤,似乎还有一种释然”从中可看出她热爱生活乐观随性。最后,母亲作为一位老年农村妇女,难以避免地带有传统守旧的一面,比如她抗拒去医院,“只要不是大问题,母亲就绝不住院。她抗拒医院。她的口头禅是:那是啥好地方?不管身上有病没病,到了那个地方,心里就先病上了”,比如她骨子里有着对女儿是外姓人的看法,“没听说过‘七十不留住、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万一出了啥岔子,我可不能在别人家丢了最后那口气”“闺女再好,也是门亲戚。”【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在小说的结尾,作者连续用了“这就不错”“也不错”来表达自己对现状的满意。联系前文“虽然没有了老爹,但我是个有老娘的人”可知,此处作者所强调的是拥有母亲的幸福感。接着作者用“也不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幸福感。表明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拥有母亲,即使是一位疾病缠身的母亲也是幸福的事,这一表达充分地展现了“我”对母亲深沉的爱。也表现了作为普通人对生活的知足。 “这就不错”“也不错”的重复表达,更是表现了这一幸福的普遍意义,突出了小说主题,丰富了小说的情感,也感染了读者。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谈丛失实后山陈无己著《谈丛》六卷,高简有笔力,然所载国朝事,失于不考究,多爽其实,漫析数端于此。其一云:“吕许公恶韩、富、范三公,欲废之而不能,及西军罢,尽用三公及宋莒公、夏英公于二府,皆其仇也。吕既老,大事犹问,遂请出大臣行三边①,既建议,乃数出道者院宿,范公奉使陕西,宿此院,相见云云。”按吕公罢相,诏有同议大事之旨。公辞,乃庆历三年三月,至九月致仕矣。四年七月,富、范始奉使,又三公入二府时,莒公自在外,英公拜枢密使而中辍,后二年莒方复入,安有五人同时之事?其二云:“杜正献、丁文简为河东宣抚,任布之子上书历诋执政,至云至于臣父,亦出遭逢,谓其非德选也。杜戏丁曰:“贤郎亦要牢笼。”丁深衔之。其后二公同在政府,苏子美进奏事作,杜避嫌不预,丁论以深文,子美坐废为民,杜亦罢去。一言之谑,贻祸如此。”按杜公以执政使河东时,丁以学士为副。庆历四年十一月进奏狱起,杜在相位,五年正月罢,至五月,丁公方从翰林参知政事,安有深文论子美之说?且杜公重厚,当无以人父子为谑之理,丁公长者也,肯追仇一言陷贤士大夫哉?其三云:“张乖崖自成都召为参知政事,既至而脑疽作,求补外,乃知杭州而疾愈。上使中人往伺之,言且将召也。丁晋公以白金赂使者,还言如故,乃不召。”按张两知成都,其初还朝为户部使、中丞,始知杭州。是时,丁方在侍从;其后自蜀知升州,丁为三司使,岂有如前所书之事?其四云:“乖崖在陈,闻晋公逐莱公②,知祸必及己,乃延三大户与之博,出彩骰子胜其一坐,乃买田宅为归计以自污,晋公闻之,亦不害也。”按张公以祥符六年知陈州,八年卒,后五年当天禧四年,寇公方罢相,旋坐贬,岂有所谓乖崖自污之事?兹四者所系不细,乃诞漫如此。盖前辈不家藏国史好事者肆意饰说为美听疑若可信故误人纪述后山之书必传于后世惧诒千载之惑予是以辨。(选自《容斋随笔》)[注]①三边:古时通常为三个不同地的合称,泛指边境,边疆。②莱公:宋代寇准, 因寇准封莱国公,故称之为莱公。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爽其实爽:违背B按吕公罢相按:考查、考证C.丁深衔之衔:怨恨D.兹四者所系不细细:详细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欲废之而不能拔剑撞而破之B.丁论以深文愿以十五城请易璧C.子美坐废为民吾属今为之虏矣D.乃延三大户与之博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美遭人诬陷后,杜正献为避开嫌疑,不参与此事的处理,丁文简用严格的法律条文判定,作者认为与实际情况不符。B.张乖崖自成都被召回朝中任参知政事时,到京都后脑疮发作,被贬谪到杭州任职,后因“白金赂使者”事件不得返朝。C.本文多善用反问,能引人思考,表达出了作者鲜明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解释经书时直指问题、要言不烦的风格。D.本文采用逐一考据的方法展开,先列举《谈丛》这本书中相关记述,然后根据记载有针对性地分析其不妥之处,有理有据。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盖前辈不家藏国史好事者肆意饰说为美听疑若可信故误人纪述后山之书必传于后世惧诒千载之惑予是以辨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公辞,乃庆历三年三月,至九月致仕矣。(2)寇公方罢相,旋坐贬,岂有所谓乖崖自污之事?【答案】14.D15.B16.B17.盖前辈不家藏国史/好事者肆意饰说为美听/疑若可信/故误人纪述/后山之书//必传于后世/惧诒千载之惑/予是以辨 18.(1)吕公推辞了,这是仁宗庆历三年三月,到九月他就退休了。(2)寇准才被罢免相位,不久又因罪被贬职,哪有所谓的张乖崖玷污自己清名的事?【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D.“兹四者所系不细”,句意,这四条所关系的事情不小。“细”应译为“小,细小”。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B.“以”,均为介词,可译为“用”。C.“为”,动词,成为;介词,表被动;D.“乃”,副词,于是:副词,竟然。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B.“被贬谪到杭州任职”错。文中是“张乖崖自成都召为参知政事,既至而脑疽作,求补外,乃知杭州而疾愈”,可见,原文“求补外”的意思是他就要求到外地做官,并没有“贬谪”之说。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盖前辈不家藏国史”的意思是原因在于前辈们不可能家藏国家修的正史。“前辈”作主语,“不家藏”作谓语,“国史”作宾语,故应在“盖前辈不家藏国史”后停顿。“好事者肆意饰说为美听”的意思是喜欢多事的人便任意添油加醋编成故事。“好事者”作主语,“肆意饰”作状语修饰谓语“说为”,“美听”作宾语,故应在“好事者肆意饰说为美听”的前后停顿。“故误人纪述”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一般在句首,所以“故”前应停顿。该句的意思是所以给记述的人造成失误。“后山之书必传于后世”的意思是后山的书,必定会流传后世。“后山之书”作主语,“传” 作谓语,“于后世”作“传”的补语,故应在“必传于后世”后停顿;主语“后山之书”较长,可单独停顿。“予是以辨”的意思是我因此作了辨别。“予”作主语,“辨”作谓语,故应在“予是以辨”停顿。断句后,疏通语意为:原因在于前辈们不可能家藏国家修的正史。喜欢多事的人便任意添油加醋编成故事,使人当成可信的真事,所以给记述的人造成失误。后山的书,必定会流传后世,恐怕这种记述会留下千载的疑惑,我因此作了辨别。【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题得分点:“辞”,推辞;“乃”,是;“致仕”,退休。第(2)题得分点:“罢”,被罢免;“旋”,不久;“坐”,因(罪);“自污”,玷污自己。参考译文:后山居士陈无己著有《谈丛》六卷,文字高超简洁有力,然而他所记载本朝的大事,失误在于不考证核实,大多不合事实,在这里可以随便分析几条。第一条说:“许国公吕夷简厌恶韩琦、富弼,范仲淹三公,想要罢他们的官而不能够。等到对西夏的战争结束,朝廷在枢密院(专掌军政,称西府)和中书门下(政事堂,掌管政务,称东府)全都任用三公及莒国公宋库、英国公夏妹,这都是吕许公的二政敌。吕已经老了,朝廷大事还征求他的意见。他就请求朝廷派出大臣宣抚河北、河东、陕西等边界。建议被批准后,朝廷就按次序令赴边的大臣在枢密院宿夜。范公奉派出使陕西,夜宿此院,与其他四人相见。”按吕公罢相后,虽然皇上下诏令他与在位大臣同议大事,他却推辞了,那是仁宗庆历三年三月间。到九月他就退休了。到庆历四年七月,富、范才奉派为宣抚使。再说三公进入东西二府掌政时,莒公自在外地,英公虽曾授枢密使却中止未成,两年后才重新进入西府,哪里有五个人同时在二府之事呢?第二条是:“杜衍(谥号正献)、丁度(谥号文简)任河东宣抚使时,任布的儿子上书朝廷一一诋毁历届执政大臣,甚至说至于臣父,也是出于机遇被朝廷重用,意思是说连他父亲也不是靠德才被选拔上去的。听到这件事,杜对丁开玩笑说:“你对令郎也要好好笼络(意思是免得他上书朝廷说毁你无德无才)。”丁就特别恨他。以后杜、丁二公同在朝廷执政,杜衍的女婿苏舜钦(字子美)当时任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他遭人诬陷的事件发生后,杜为避开嫌疑,不参预此事的处理,丁却尽量苛刻地引用法律条文,给苏定罪。结果,子美因此 罢官为民,杜也因此罢官。一句玩笑,留下这么大的.灾祸。按杜公以执政大臣身份为河东宣抚使时,丁以学士身份为副使;庆历四年十一月进奏院事件兴起大狱,杜尚在相位上,到庆历五年正月罢官,直到五月,丁公才从翰林学士提拔为参知政事,执掌大权,哪能有深文论子美一说?再说杜公为人稳重、敦厚。应当没有拿别人父子开玩笑之理。丁公也是位长者,哪肯为一句话记仇来陷害朝廷中的正人贤臣呢?第三条是:“张泳(号乖崖)自成都被召回朝中任参知政事。到京都后脑疮发病。他就要求到外地做官,于是在做杭州的长官时病好了。皇上派宫中内侍去探访他,还说将要召他回京。晋国公丁谓用白金贿赂这个使者,使者回到宫中,对皇上谎说张脑疮如故,皇上就不召他了。”按张两次做成都长官,第一次回朝任户部使、中垂后,才做杭州长官。这时,丁正担任侍从;以后,张从四川调任异州(今南京市)长官时,丁正任三司使,岂能发生前面所记述的那种事?第四条是说:“张乖崖在陈州为官时,听说晋国公丁谓将莱国公寇准从朝廷中排挤出去,知道灾祸肯定要波及自己,于是就将当地三个殷实大户召来一起赌搏,他用彩散子一具赢了在座所有钓人以后,便用底的钱买房置地,作为归老林下的打算,实际上是以这件不光彩的事给自己抹灰。丁晋公听说这件字,也就不害他了。”按张公在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任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市)长官,祥符八年去世。五年后正当真宗天禧四年,寇公才罢相,立即因事被贬,岂能有所谓乖崖自污之事?这四条所关系的事情不小,却荒诞随意到这种地步。原因在于前辈们不可能家藏国家修的正史。喜欢多事的人便任意添油加醋编成故事,使人当成可信的真事、所以给记述的人造成失误。后山的书,必定会流传后世,恐怕这种记述会留下千载的疑惑,我因此作了辨别。(二)(8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吴江舟中[清]叶大庄孤月溶溶波底生,繁星点点林外荧。二更三更无人行,水际萧械多秋声。秋声忽远复忽近,汀雁樯乌不定鸣。曼吟幽啸孤亭发,细听非笛亦非筝。悄然吹竹作裂帛,秋坟叶落诗魂惊。西风满城水拍岸,湖灯散尽天将明。19.全诗以______为线索,写出秋夜江上所见所闻,诗中“_____ ”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20.简要赏析本诗是如何描绘“秋声”的。【答案】19.①.时间②.孤20.①选材典型。作者选取多种典型的秋天声音,对大雁乌鸦的啼叫声、孤亭的曼吟声、裂帛声、落叶声,以及风声、水声等进行了描绘。②以静衬动(声),以溶溶“孤月”与点点“繁星”的寂静,衬出“秋声”的繁复与多样。③运用铺陈。写出秋声由远近飘忽不定,到“吹竹”后的“裂帛声”,再到“落叶声”的高低变化。④化用诗句。化用《琵琶行》中的“四弦一声如裂帛”,形象写出了“吹竹”声音由“悄然”到“激越”。⑤采用比较。通过与笛筝之声比,与裂帛声比,更为清晰地描写出秋声的独特。【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炼字的能力。由诗中“孤月溶溶波底生”“二更三更”“湖灯散尽天将明”等词、句可知,这首诗全诗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秋夜江上所见所闻的;本诗首两句“孤月溶溶波底生,繁星点点林外荧”,以入夜的视觉感受,先铺叙一个秋夜宁静幽暗的环境气氛,特别是一“孤”字,为全是定下孤独、惆怅、落寞的情感基调。【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人别出心裁地用浓墨点染出秋夜舟中的观感,铺陈渲染,描绘秋声,很有特色。①在这宁静而光线暗淡的秋夜,人们的视觉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特别灵敏的,却是耳朵的听觉感受了。没有行人的水际舟中,先听到水边树木萧槭的声响;在水汀浅泽处宿夜的大雁和船桅上的乌鸦,也传来不时的鸣叫;在孤亭那边,隐隐传出悠悠吟声,细听时又分不出是笛音还是筝声;突然某处吹箫,声如裂帛;声鸣风吹,秋叶飘落在荒坟上。在“多秋声”的引导下,诗人选取了典型的意象:写了大雁、乌鸦的啼叫、孤亭的曼吟、裂帛的箫声、落叶的声响,以及风声、水声,以此诗人通过这些典型意象将秋夜的一切都通过秋声表达出来。②作者以“孤月溶溶”和“繁星点点”来烘托出秋夜的宁静幽暗,并以此来衬托出“秋声”的繁多和多种多样,如写出了鸟鸣声、落叶声、风声、水声等等,诗人在这里使用了以静衬动的艺术手法。③诗人在写秋声时,“秋声忽远复忽近”,“秋声”忽远忽近,飘忽不定,“细听非笛亦非 筝”“悄然吹竹作裂帛”,“细听”说明声音极小,而“裂帛”则说明声音极大,“秋声”高低变化无穷,这样诗人采用铺陈的手法,通过丰富的听觉感受,把浓浓的秋意,强烈地烘托出来了。④化用诗句。在“悄然吹竹作裂帛”中,诗人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四弦一声如裂帛”,形象地写出了“秋声”由“悄然”到“激越”的变化。⑤在“细听非笛亦非筝”“悄然吹竹作裂帛”中,诗人将“秋声”与笛筝的声音相比较,又与“裂帛”的声音相比较,更为清晰地描绘出“秋声”的独特之处。(三)(6分)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各题。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①也。”(《论语·里仁》)[注]①可知:指可以被别人了解的学识、本领。21.(1)第一则材料中,“仁”“智”“勇”是孔子所推崇的道德品质,他却说“我无能焉”。这表现了孔子对人的勉励,更可以看出其的________品格。(2)第二则材料中,孔子从所忧角度阐述了“忧道不忧贫”的主张。另举一个孔子或其弟子“忧道不忧贫”的例子。22.第三则材料中孔子是否在患得患失?试作分析。【答案】21.(1)谦虚(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22.孔子不是在患得患失。患得患失,是指在未得到的时候,生怕得不到,得到以后又怕失掉。患得患失之人,孔子对其持强烈否定态度,视其为“鄙夫”。第三则材料中,孔子不担心没有职位、没有人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立身处世的修养和真才实学不足。这种担心,体现的是孔子对于“君子之道”的执着追求。 【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1)根据子贡说的话“夫子自道也”,即这只是老师对自己的描述,而在别人眼里看来,他并非做不到这三点的人。故而这体现出他为人的谦虚。(2)“忧道不忧贫”,即忧虑自己没有足够的品德修养、学问知识和改正缺点的能力,而并不忧虑自己生活贫困。孔子安贫乐道的例子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粗茶淡饭即可满足,不追求不义之财;孔子的弟子颜回也是一位安贫乐道的人,孔子曾赞叹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面对简陋的饮食和住处,颜回仍旧能够“不改其乐”,正是因为他心中追求的是“道”,而不是财富。【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理解患得患失的意思,指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后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但孔子这句话并非是害怕得不到,得到了担心失去,而是根本不担心得不到职位和没有人理解自己,而只担心自己没有立身的修养,以及自己可以被别人了解的学识、本领不够。这体现出孔子对“道”的追求一以贯之,始终追求修养、学问。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所循的三个方面,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道:“是老师对自己的描述。”孔子说:“不去培养品德,不去讲习学问,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去追随,有缺点而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孔子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本领。不愁没人知道自己,应该追求能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子曰:“弟子,入则孝,________,谨而信,________。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2)鼎铛玉石,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3)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柳永《雨霖铃》)(5)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答案】①.出则悌②.泛爱众而亲仁③.金块珠砾④.弃掷逦迤⑤.冰泉冷涩弦凝绝⑥.别有幽愁暗恨生⑦.竟无语凝噎⑧.暮霭沉沉楚天阔⑨.长路漫浩浩⑩.同心而离居【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悌、砾、掷、逦迤、幽、竟、噎、霭、漫。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滴水珠,迎着朝阳闪烁枝头,折射出色彩斑斓的光辉。一滴水珠,跟随溪流奔向东方,成就了广阔无垠的大海。对此,你有怎样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答案】例文:找准方向,奋勇前行第一滴水珠,它选择“迎着朝阳闪烁枝头”。毫无疑问,作为一滴渺小而普通的水珠,如果它不在枝头,并且还迎着朝阳,就不可能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折射出色彩斑斓的光辉。第二滴水珠,它选择“跟随溪流奔向东方”。毋庸置疑,作为一滴毫不起眼的水珠,如果它不选择跟随溪流,并且一起奔向远方,就不可能成为广阔无垠的大海中的一份子。两滴水珠,两种选择,成就了同样完美的结局。人的选择不正是如此吗?只要找准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然后奋勇前行,哪怕你普通如一滴水珠,也能绽放属于自己的人生光彩,给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人们常常喜欢做高山,可没有了溪流,高山就缺少灵气:人们常常渴望做大鹏,可蜩与学鸠也能装点榆枋的美丽。生当作人杰,可每一个认真生活的、最普通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火灾发生时,那些冲在最前面的消防员;疫情发生时,那些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 马路上,那些指挥交通的交警;讲台上,那些认真授课的老师……他们就是那一滴滴普通的水珠,但无数的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汇聚成溪流、海洋,承载了中国这艘巨轮!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如此,未来的你可以自豪而骄傲地说:“看,这美丽的中国,有我贡献的一份力量!”我们一直强调要奋斗,不能躺平,这当然没错。但是,人毕竟不同于水滴,所以,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选对奋斗的方向。面对生活,我们要问问自己能做什么。每个人的优缺点、长短处是不一样的,个人的能力决定了奋斗方向的选择。想当将军,让万人敬仰,可如果你的才华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梦想,就应该努力当好一个战士,士兵许三多也是值得学习的榜样。想到竞赛场上去奔跑,成为众人欢呼的对象,可如果能力不足,不妨站在一旁为别人鼓掌,你呐喊助威的样子也能装点赛场。面对生活,我们要问问自己最在乎什么。陶渊明虽然也想做官,但为了五斗米而折腰,这是他不能接受的。没关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隐田园,做一名田园诗人,多少达官贵人瞧不上的这滴“水珠”却在后世闪耀出夺目的光芒!理想与现实之间常常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此时不用抱怨,不该沉沦,而应该像那真的猛士,正视惨淡的人生,甚至是淋漓的鲜血,遵循内心的呼喊,找准可为之处,做一个有为青年!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面对现实,找准方向,迎接朝阳,追随溪流,奋勇向前绽放属于我们的光彩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所给的属于寓含哲理的诗句。前一句表达的是水珠闪烁枝头时可以折射光辉,后一句表达的是水珠奔向远方时成就了大海。这道试题需要综合考虑两句话的内涵:水珠处在不同的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由此可知,作文应该从这个角度进行立意。在写作时,想要立意深刻,需要进行拓展。一滴水珠,处于不同的位置,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展现自己的价值,因此说,不要妄自菲薄,哪怕微若水珠,也会有自己的作用和价值。人也是这样的,哪怕我们很平凡,平凡到没入人海无人知晓,但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需要每一个平凡的人,国家的梦想也是需要每一个平凡的人的。如果按这个思路去写,思维就拓宽了,写作的角度就被打开了。 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因为我们无论处在何种位置,都有自己的价值,就像这小小的水滴一样,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可以汇聚成为大海。因此说,处在不同的位置之时,我们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也就是说,人生而有用,位置不同,作用不同罢了。这个作文题目在写作时,不要仅就其中的一句去立意,比如:人都可以灿烂辉煌、滴水藏海人多力量大等,这些都是偏题的。立意:1.无论处于何种位置,我们都有自己的价值。2.生而平凡,但要相信自己的力量。3.人不能妄自菲薄,相信自己。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09:37:04 页数:24
价格:¥3 大小:49.2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