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娄底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娄底市2021年下学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古代农业文明中,中国农业能够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物制宜,按自然规律开展各种农事活动。在数千年的农耕活动中,炎黄子孙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顺天时,量地利”,植五谷,养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逐渐形成了土地精耕细作、生活勤俭节约、经济富国足民、文化天地人和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农业文化遗产中蕴藏的农耕智慧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乃至世界农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各种地形交错分布。随着人口的增加,平原地带的土地已不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向山地、沼泽等要地。为了有效地改造和利用这些原本不适宜耕种的土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缓解耕作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智慧的中国人民发明了圩田、垛田和梯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使原本“下下地”的江南变成了“上上地”的国家粮仓。为了更好地利用季节、合理使用土地,实现生物互利作用最大化和生物互害作用最小化,寻求多样生物之间的最佳生态关系,在有限的耕地上实现最大的产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多熟种植等多种种植制度。早在东汉时期,中国的先民们就发明了稻鱼鸭共生模式。这种共生模式除了有效地利用稻田空间。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没有改变自然 环境的能力,只能逐水草而居,择丘陵而处,靠渔猎、采集和游牧为生,对自然的水只能趋利避害,消极适应。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随着金属工具的发明与应用,生产力得以发展,人们开始在江河两岸发展农业,建设村庄,建设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造福着子孙后代。土地是农作物和禽畜生长的载体,也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农耕的首要条件就是保持土壤的肥沃。人们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壤肥力选择种植不同的作物。中国在原始农业时期就非常重视农器问题,将农器视为农民生死之要、民富之具。生产工具不仅提高了生产率,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农耕文明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生产、生活的实践积累。蕴藏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技术等农耕文明精粹,至今仍闪烁着智慧之光。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关乎子孙后代的遗产,其中蕴藏的农耕文化要发扬光大。(摘编自柏芸《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农耕智慧》)材料二:中华农耕文化存在于传统社会的农业生产生活之中,依托于开展农业生产的土地和百姓。中华农耕文化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凝练与升华,而先民所遗留之农业遗产正是中华农耕文化最重要的根脉源泉和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王朝兴衰存亡,传统农业影响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先民由农业生产经验总结凝练出的三才理论、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世界观、价值观。文化的提升又反过来作用到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彼此交织,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永续发展的中国传统农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领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哺育了各地风格多样的地域文化,呈现出“美美与共”的特点,延续至今,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当代表达。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传统农业,因此我们需要依托农业遗产弘扬优秀农耕文化。我国传统文化源自农业,一贯讲求耕读传家、诗书济世,因此有意识地挖掘和弘扬农业遗产中蕴含的传统农业文化,对营造全社会和谐自信的农耕文化氛围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我国的农业遗产是千百年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产物,它提倡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顺天时、应地利,适当运用人力引导天、地、人有机配合和协同,使农业有好收成。目前,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农业农村部已进行了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评选,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应该进行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梳理出华南、华东、西北等几大片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遗产,推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示范性农 业遗产基地,发挥它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其传承弘扬是一项长期工作,尤其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来生动地诠释和体验其精髓之所在。要以政府为主导,出台农业遗产保护条例、优秀农耕文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条文,从政策上形成导向,保护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障遗产地农民权益;其次,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和乡村旅游开发,让遗产地百姓收获实实在在的利益,认识到保护农业遗产与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性,要广泛宣传和动员,让全社会了解农业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农业遗产与农耕文化互为表里,是先民万年农耕实践的智慧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摘编自卢勇《农业文化遗产与农耕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先民们在长达数千年的劳动实践中创造了多样的农业生产模式,有些甚至延续至今,被当代农民们继续使用。B.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开发历史久远,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与多元开发是中国永续传统并绚烂多彩的物质保障。C.中华农耕文化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凝练和升华,依托于开展农业生产的土地和百姓,体现在传统社会农业生产和生活中。D.领土广阔的中国因地域的不同、文化的不同等,各地都有各自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呈现“美美与共”的特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先民们拥有的“人是大自然一部分”的先进理念,让中国农业在古代农业文明中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其他文明古国。B.我国的农耕智慧体现在根据地形因地制宜,根据季节用地养地,根据劳动样式创制劳动工具来提高效率等多方面。C.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都来自我国先民们从事农业生产获得的经验、教训的理论总结。D.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传统农业,离开农耕文化就没有了中华文明,这就体现出进一步创新性发展农耕文化的重要性。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第二段体现的“农业智慧”的一项是() A哈尼族利用山地气候和水土资源,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寨脚梯田,并有水系贯穿B.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以小米为主要农作物,兼顾糜黍、荞麦等,实行间作套种等方法。C.侗族农民注重粮食和经济同发展,坚持深水养鱼、浅水栽稻、陆地养鸭的生产方式。D.河北涉县旱作梯田农业系统中,土壤富含钾、氮中等、磷偏低,适合种植豆类、玉米等。4.中华农业文化遗产与农耕文化有怎样的互为表里的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在乡村振兴的形势下,如何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弘扬农耕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D2.B3.A4.①农耕文化的物质基础是农业文化遗产,其蕴含着传统观念和传统技术等农耕文化的精粹。②农业文化遗产反过来作用到具体的农业实践中,丰富农耕文化的内涵,成为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当代表现化。5.①大力宣传农业文化遗产、农耕文化体现的意义,营造和谐、自信的农耕文化氛围。②国家出台政策,地方积极行动,打造引领优秀农耕文化示范基地。③打造高水平的农业文化遗产平台,构建弘扬农耕文化的培养体系。【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文化的不同等,各地都有各自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错误,颠倒主客体。根据原文“我国领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哺育了各地风格多样的地域文化,呈现出‘美美与共’的特点”分析,应为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哺育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而不是与此相反的表述。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拥有的……理念,让……其他文明古国”错误,以偏概全。材料一第一段有“中国农业能够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说明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C.“都来自……”说法绝对。原文为“先民由农业生产经验总结凝练出的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但不能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都是来自农业生产获得的经验、教训的理论总结。D.“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传统农业,离开农耕文化就没有了中华文明”错误,说法绝对。原文 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传统农业”,中华文化的载体不是只有传统农业。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二段体现的农业智慧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A.与材料的“智慧的中国人民发明了圩田、垛田和梯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意思契合,符合第二段的农业智慧思想。B.体现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多熟种植等多种种植制度”中。C.符合“发明了稻鱼鸭共生模式,这种共生模式有效地利用了稻田空间”的思想。D.符合“人们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壤肥力选择种植不同的作物”的思想。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注重筛选农业文化遗产和农耕文化之间的关系。来自材料一第一段、最后一段以及材料二第一段,结合“这些农业文化遗产中蕴藏的农耕智慧”“蕴藏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技术等农耕文化精粹”“而先民所遗留之农业文化遗产正是中华农耕文化最重要的根脉源泉和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等分析,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农耕文化最重要的根脉源泉和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蕴藏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技术等农耕文化精粹。来自材料二第一段、最后一段,结合“文化的提升又反过来作用到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当代表达”“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等分析,文化的提升又反过来作用到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永续发展的中国传统农业,形成各地风格多样的地域文化,丰富农耕文化的内内涵,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成为传统农耕文化的当代表现化。【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如何保护、弘扬的角度分析,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宣传农业文化遗产、农耕文化体现的意义;②当代人如何做,才能保护和弘扬农业文化遗产和农耕文化等。从材料二中的“因此我们需要依托农业遗产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可以把握答题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二中,回答问题的语言要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第一个关注的内容方面,需要思 考农业文化遗产和农耕文化的内涵,比如材料二第三段,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源自农业,一贯讲求耕读传家、诗书济世,因此有意识地挖掘和弘扬农业遗产中蕴含的传统农业文化,对营造全社会和谐自信的农耕文化氛围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分析,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源自农业的角度理解,解说宣传的重要性。第二个角度,可以概括材料二第四、五段的内容,比如国家、地方方面应该做的事情等。结合“以政府为主导,出台农业遗产保护条例、优秀农耕文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条文,从政策上形成导向”“目前,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农业农村部已进行了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评选,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进行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梳理出华南、华东、西北等几大片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遗产,推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示范性农业遗产基地,发挥它们的模范带头作用”等分析,国家出台政策和指导思想,地方积极行动,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遗产,推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示范性农业遗产基地。结合“其传承弘扬是一项长期工作,尤其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来生动地诠释和体验其精髓之所在”“要以政府为主导,出台农业遗产保护条例、优秀农耕文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条文”“其次,要大力发展特色农……认识到保护农业遗产与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性”“要广泛宣传和动员,让全社会了解农业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等分析,打造一个很好的农业文化遗产平台,政府出台农业遗产保护条例、优秀农耕文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条文;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和乡村旅游开发,让遗产地百姓认识到保护农业遗产与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广泛宣传和动员,让全社会了解农业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催粮差赵树理崔九孩当了一辈子司法警察差,在那年虽是五十多了可还能说能跑。有一次南乡的催粮差使派到他头上,他不想去——虽然能说能跑,可总得有点油水跑得才有劲——差使多了跑不过来。就雇个人吧!他雇了煎饼铺里一个伙计。这人是从镇上来的,才到城里没有几天,虽说没有催过粮,可是见过别的差人到他家去催粮,他觉着这事也没有什么不好办——按单找户口、吃饭、要盘费。这有什么难办?他答应了,九孩就把票子、铁绳、锁子和自己的藤条手杖都交给他。走路比卖煎饼还轻快,不慌不忙走了十五里,取出票来看看,眼前村子里有一户叫张天锡。他走进了村,到了村公所一打听,村警说:“催粮啦?张天锡是张局长的老爷爷,早就 不在了。”他又问村警说:“他住在哪一院?”村警说:“在南头槐树底那黑漆大门里。”到了村南头,找着了槐树,又找着黑漆大门,一进去就有个大白花狗叫起来,有个人正担着水在院里浇花,见他进去,便挡住狗问他是哪里来的。他说从城里来。那人又问:“送信吗?”他说:“不是!有个事啦!”二先生在家里听见了,隔着窗问:“什么事?"说着就到门边,揭开竹帘用手一点说:“过来,我问问你!”他便走到门边。二先生问:“说吧!什么事?是不是财政局打发你来的?”他说:“不是!我是催粮的!”二先生问:“催粮的?给我捎着信啦?”他说:“没有!”二先生说:“那你来做什么?”他说:“票上有你的名字。”二先生看了看他,又问:“你是新来的吧?”他说:“是!”二先生摇了一下头,似乎笑了一笑说:“走吧!我已经打发人点粮去了!”他觉得奇怪了。他想:这先生怎么这样不讲面子?不给钱吧也不管顿饭?不管饭吧连屋子也不叫进去坐坐?他还没有想完,二先生追他道:走吧!”说了就放下帘子把头缩回去。他生了气,就向门里喊道:“这是拘票啊!”二先生也生了气,隔着门叹气道:“哪这么不通窍的差人来!”又揭开帘道:“你叫什么名?”他更气极了:"我拿着票找你找错了?”浇花那个人也赶上阶台,推了他一把道:“你这人真不识高低!跟二先生说话还敢那么喊叫?”白花狗也夹搀在中间叫起来。二先生这会儿可真生了气:“我没有见过票,拿出来我看!”他在这种局面下,一时拿不定主意,也不知是拿票好还是不拿好。浇花的劝他赶紧走开算了,可是二先生认真要他取出票来,他也只好取出来。二先生不是没有见过票,他是要看看这差人叫什么名字。二先生一看见崔九孩这个名字便问道:“你就是崔九孩?"他拿着票,也只好顶住这个名,便答道:“是!”才说出个“是”字来,就挨了二先生一耳光。二先生说:“回去吧!叫崔九孩亲自来拿票来!”看样子是不便再商量了,只好返回城里去。来回跑了三十里,吃了一个耳光,满肚冤枉向崔九孩去诉苦。崔九孩问明了原因,使叹气道:“谁叫你到他那里去?算了算了!这是我的路途债,非自己跑一趟不行!你挨了打还不算到底,我还得给人家说好话赔情去,要不,连票也拿不出来了!”他满以为回来见了崔九孩可以给自己拿个主意,谁知崔九孩也这么稀松?他便问道:“这家有多大势头?”崔九孩道:“势头也不大,只是咱惹不起;他哥哥就是现在咱财政局的张局长,咱得伺候人家。算了!你回去歇歇吧!还是得我去!”二先生家是他常去的——送信、捎东西,虽不是法警分内的事,可是局长说出来就得去, 路是熟的,不用打听,一直跑到二先生院子里。爬到玻璃窗子上一看,嬉皮笑脸揭开帘子道:“二爷!我来给你老人家赔情来了!”说了就嘻嘻笑着,走进来蹲到窗下。二先生老婆笑着说:“老九孩!你怎么弄了那么个鬼?差一点把你二爷拴上走!”九孩说:“不用说他了,太太!都只怨我!我不该偷懒!二爷知道,催粮是苦差!我老了,不想多跑,才雇了那么一个人。”二先生也开了口:“雇人也看是什么人啦!像那样一个土包子,一点礼体也没有,要对上个外面来的客人,那像个什么样子?”崔九孩自然是一溜“是"字答应下去。答应完了,又道:“二爷!不要计较他,都是我的过!你骂我两句好了!”他停了一下,见二先生没有说什么,就请求道:“我走吧二爷?”二先生道:“走吧!票在桌上那书夹子里!”他从书夹子里翻出票来看一看问道:“二爷!这村里有一户叫孙二则的住在哪里?”二先生道:“那是个种山地的,住在红沙岭!那可能给你赶个盘费!你们这些人还不是一进了山,就为了王了?”九孩笑道:“对对对!二爷是明白人!”崔九孩辞了二先生,便望着红沙岭走。快到上山的地方,他拿出一副红玻璃眼镜戴上,这眼镜戴上不如不戴,玻璃也不平,颜色又红得刺眼,直直一棵树能看成一条曲曲弯弯的红蛇,齐齐一座房能看成一堵高高的红墙。他到大村镇不敢戴,戴上怕人说笑话;一进了山一定要戴,戴上了能吓住人。一根藤手杖,再配上这副眼镜,他觉着够味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煎饼铺的伙计经历过别人到自家催粮的事情,所以当崔九孩雇佣他催粮时没有推辞,到二先生家的做派也是学习他被催粮时别人的表现。B.煎饼铺伙计到二先生家催粮的遭遇与他预想的状况明显不同,说明二先生是一位虽然依靠权势生活但有着一点正义感、熟悉人情世故的有钱人。C.小说用煎饼铺伙计的大声喊叫、二先生家院子浇花人的劝解、大白花狗的叫声等声音来反衬乡村生活的安宁,以此侧面表达对催粮恶行的批判。D.煎饼铺伙计挨了二先生的耳光回城后,怀着满肚子委屈向崔九孩告状,这表现了伙计认定崔九孩是警察,一定能够主持正义、替自己出气的心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交代崔九孩的身份和年龄,以及从能跑与否在于有无油水等,都是为后文他为了完成催粮差雇请煎饼店的伙计的事做铺垫。 B.崔九孩到二先生家赔礼道歉时极尽奴颜婢膝,再结合他到红砂岭时的打扮,能看出来作为“当了一辈子”司法警察的他在催粮上有一套自己的方法。C.小说在写伙计到二先生家催粮的情节时,多次用“生气”这个词语,通过不停转换生气的对象来表现矛盾冲突的逐步上升和二人愤怒的程度。D.小说前后两次提到崔九孩的藤手杖,结构上起到了伏笔和照应的作用,意义上体现了藤手杖是催粮时权威的象征,是用来威吓普通百姓的道具。8.赵树理的小说具有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请从视角、情节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特征的。9.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请结合小说任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答案】6.A7.D8.①用全知视角讲述故事。像绝大部分传统小说一样,《催粮差》用全知视角讲述故事,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通晓故事涉及的方方面面。②叙事结构以情节为中心。讲述故事采用连贯叙述的方式,围绕着故事情节叙事。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煎饼铺伙计催粮被二先生打耳光,崔九孩给二先生道歉,以及崔九孩要到孙二则家催粮等。9.①语言富有乡土特色。小说使用方言,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比如用“稀松”“我的过”等。②人物富有乡土特色。无论是崔九孩、二先生还是煎饼铺的伙计,说话、做事都具有乡民特征。比如崔九孩到二先生家的“走进来蹲到窗下”等等。③故事具有乡土特色。小说很像说书人讲故事,无关紧要的情节都被忽略掉,无关紧要的人物连名字都没有,比如煎饼铺的伙计、二先生家浇水的佣人等。【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但有着一点正义感”错误。打伙计是因为伙计不尊重他,并未体现出正义感。C.“反衬乡村生活的安宁,以此侧面表达对催粮恶行的批判”错误。小说的这些内容都是写煎饼铺伙计到二先生家催粮体现的矛盾,并没有表现出乡村生活的安宁。D.“一定能够主持正义、替自己出气的心理”错误。伙计给崔九孩诉说自己的遭遇是心怀冤屈,希望崔九孩出个解决问题的主意,不是认为崔九孩能主持正义。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结构上起到了伏笔和照应的作用”错误。没有伏笔照应的关系,藤手杖的出现主要是在催粮时作为权威的象征。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叙述方式的能力。“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全知视角,讲故事的人全知全能,叙述故事时,没有内容的忽略;二是以情节为中心讲述故事,小说所有的内容都紧紧围绕情节。《催粮差》采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也就是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告诉读者催粮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叙述者能够灵活自如地周游于被叙述对象之间,让读者通过阅读能够通晓故事涉及的方方面面。《催粮差》叙事结构以情节为中心,文章的每个部分都在围绕催粮差这件事来叙述,情节紧凑,《催粮差》讲述了催粮的故事,先叙述崔九孩雇人、煎饼店伙计催粮被打、崔九孩道歉,以及到孙二则家催粮等。故事情节连贯。【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写作特色的能力。小说的乡土特色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①小说的叙述语言、人物语言等具有乡土气息这篇小说,从语言上看,小说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都具有乡土特色,具体的呈现是方言的使用、具有地域色彩的词语的使用,如用“稀松”“我的过”等。②小说从人物刻画的角度体现浓郁的风俗人情。小说中的崔九孩、伙计、二先生、浇水的佣人等都具有乡民特征,比如浇水的佣人见他进去“便挡住狗问他是哪里来的”,崔九孩到二先生家的“走进来蹲到窗下”等等。③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看,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情节可分为崔九孩雇人、煎饼店伙计催粮被打、崔九孩道歉,以及到孙二则家催粮,无关紧要的情节都被忽略掉,就连无关紧要的人物连名字都没有,比如煎饼铺的伙计、二先生家浇水的佣人等,使得故事通俗易懂,像民间故事或者是说书人讲故事。④主题上,凸显民间故事的特征。通过通俗简单的故事情节来说明道理,本文通过崔九孩催粮的故事来表现乡间的世态人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太宗即皇帝位。冬十月癸亥,立皇子中山王承亁为太子,生八年矣。太宗贞观七年。帝谓左庶子于志宁曰:“朕年十八犹在民间,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及居大位,区处世务,犹有差失。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太子好嬉戏,志宁数直谏,上闻而嘉之,赐金一斤,帛五百匹。十四年。上闻右庶子张玄素在东宫数谏争,擢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左庶子。太子尝于禁中击鼓,玄素叩合切谏,太子出其鼓,对玄素毁之。太子久不出见官属,玄素谏曰:“选俊贤以辅至德,今动经时月,不见宫臣,将何以禆益万一。”太子不听。十六年春正月乙丑,魏王泰上《括地志》。泰好学,广延时俊。上又令泰徙居武德殿。魏征上疏,以为:“陛下爱魏王,常欲使之安全,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令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上曰:“几致此误。”遮遣泰归第、秋八月丁酉,上曰:“当今国家何事为急?”谏议大夫褚遂良曰:“今四方无虞,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上曰:“此言是也。”时魏王泰有宠,群臣日有疑议,上闻而恶之,谓侍臣曰:“方今群臣,忠直无逾魏征,我遣傅太子,用绝天下之疑。”九月丁巳,以魏征为太子太师。征疾小愈,谐朝堂表辞,上手诏谕以:“周幽、普献,废嫡立庶,危国亡家。汉高祖几废太子,赖四皓然后安。我今赖公,即其义也,知公疾病,可卧护之。”征乃受诏。十七年春正月丙寅,上谓群臣曰:“闻外间士民以太子有足疾,魏王颖悟,多从游幸,遽生异议,徼幸之徒,已有附会者。太子虽病足,不废步履。且礼,嫡子死,立嫡孙。太子男已五岁,朕终不以孽代宗,启窥窬之源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太宗易太子》,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B.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C.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D.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 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庶子,太子官署中左右春坊的长官,左庶子的官职稍低于右庶子。B.禁中,也作禁内,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C.四皓,避秦乱、隐商山的东园公等四人,皆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D.孽,庶出的,宗法制度下非正室所生之子;宗,宗子,即嫡长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自幼生长民间,一直到十八岁,懂得民间疾苦,但即位后处理事情还有差错,而太子生长在深宫,没有接触到百姓的艰难困苦,难免会骄傲、放纵。B.张玄素因劝谏太子不要击鼓,太子就让他当着自己的面把鼓弄坏;太子长期不接见东宫官属,张玄素认为太子这样做,不能增长见识,太子不听劝谏。C.唐太宗下诏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魏征大病稍愈,就到朝堂上表推辞,唐太宗说派魏征辅佐太子是担忧太子问题造成国家危亡,希望魏征能担负责任。D.魏王李泰曾献《括地志》,又勤勉好学、聪颖有悟性,深得唐太宗喜欢,加上太子本身问题,在群臣中有了传言和猜测,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曲意附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选俊贤以辅至德,今动经时月,不见宫臣,将何以裨益万一。(2)方今群臣,忠直无逾魏征,我遣傅太子,用绝天下之疑。14.选段中唐太宗在贞观十六、十七年间面对群臣的猜测、议论,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请简要概括。【答案】10.D11.A12.B13.(1)朝廷选拔优秀贤能的人来辅助殿下,如今您动辄数月不见宫中臣属,这将如何使他们对殿下有益处呢?(2)当今群臣中,忠心耿直的没有人能超过魏征,我派他做太子的师傅,以此来杜绝天下人的猜疑。14.①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傅;②亲口说出绝对不会让庶子代替嫡子,成为太子。【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今移居此殿”中动词“移居”作谓语,代词“此殿”作宾语,故应在“殿”后停顿,“乃” 引出下一句,判断句的标志,“乃在东宫之西”独立成句。排除B、C项。“海陵昔尝居之”中动词“居”作谓语,代词“之”是其宾语;“时人不以为可”中主语应该是“时人”,故应在“时”前停顿,排除A项。断句后,疏通语意为:(陛下)就应当时时抑制他骄傲奢侈的习气,使他不处于嫌疑的位置。如今让他移居武德殿,这殿在东宫西边,海陵王当年曾居住在这里,当时的人就认为那样做不妥当,现在虽然时间不同事情也不一样了,但是也担心魏王的心思不会安稳。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左庶子的官职稍低于右庶子”错误。左庶子职位高于右庶子。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B.“太子就让他当着自己面把鼓弄坏”错误。原文是“太子出其鼓,对玄素毁之”,是太子自己把鼓弄坏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句得分点为:“选”,选拔;“动经时月”,动辄数月;“何以”,凭什么;“裨益万一”,益处。第(2)句得分点为:“方今”,当今;“逾”,超过;“遣”,派;“傅太子”,做太子师傅;“绝”,杜绝。【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根据“九月丁巳,以魏征为太子太师”概括为: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傅。(2)根据“太子虽病足,不废步履。且礼,嫡子死,立嫡孙。太子男已五岁,朕终不以孽代宗,启窥窬之源也”概括为:亲口说出绝对不会让庶子代替嫡子,成为太子。参考译文: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太宗李世民即位为皇帝。冬十月癸亥(初八日),立皇子中山王李承乾为太子,这年太子八岁。唐太宗贞观七年。太宗对左庶子于志宁说:“朕十八岁时还 在民间,百姓的疾苦和情感,没有不知道的。等到居于皇帝之位,处理日常事务,仍有差错失误。何况太子生长在深宫,百姓的艰难困苦,听不到也看不见,能不骄傲放纵吗?你们一定要尽力谏诤于他。”太子喜欢嬉闹玩耍,于志宁多次直言劝谏,太宗听说后赞扬他,赐给他黄金一斤,布帛五百匹。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太宗听说右庶子张玄素在东宫多次劝谏太子,就提拔他做了银青光禄大夫,兼管左庶子的事情。太子曾在宫中击鼓,张玄素叩门恳切地劝阻他,太子拿出他的鼓,当着张玄素的面把鼓毁坏了。太子很长时间不出来接见东宫的官属,张玄素劝谏说:“朝廷选拔优秀贤能的人来辅助殿下,如今您动辄数月不见宫中臣属,这将如何使他们对殿下有益处呢?”太子不听劝谏。唐太宗贞观十六年春正月乙丑(初九日),魏王李泰献上《括地志》一书。李泰勤勉好学,广泛延请当时天下的俊才之士。唐太宗又让李泰迁到武德殿居住。魏征上疏,认为:“陛下宠爱魏王,常常想让他更加安全,就应当时时抑制他骄傲奢侈的习气,使他不处于嫌疑的位置。如今让他移居武德殿,这殿在东宫西边,海陵王当年曾居住在这里,当时的人就认为那样做不妥当,现在虽然时间不同事情也不一样了,但是也担心魏王的心思不会安稳。”太宗说:“差一点又造成失误。”即刻让李泰回到原来的府第居住。唐太宗贞观十六年秋八月丁酉(十四日),唐太宗说:“当今国家什么事最为急迫?”谏议大夫褚遂良说:“如今四方安定无事,只有确定太子、诸王名分最为紧要。”太宗说:“这话说对了。”当时魏王李泰受到太宗的宠爱,群臣每天都有怀疑的议论,太宗听说后十分厌恶,对身边的大臣说:“当今群臣中,忠心耿直的没有人能超过魏征,我派他做太子的师傅,以此来杜绝天下人的猜疑。”九月丁巳(初四日),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魏征有病稍有痊愈,就到朝堂上表推辞,太宗亲笔写了诏书,告谕魏征:“周幽王、晋献公,废嫡子而立庶子,造成国家危亡。汉高祖差一点废掉太子,幸赖商山四皓的辅翼才得以安稳。我现在信赖你派你去辅佐太子,也就是这个意思。我知道你有病在身,可以躺在床上辅佐太子。”魏征于是接受了诏书。唐太宗贞观十七年春正月丙寅(十五日),太宗对群臣说:“听说外面士大夫们传言太子有脚病,魏王李泰聪颖有悟性,常随从我游玩,突然就生出了猜测议论,一些别有企图的人,也有附会其说的。太子虽然脚有毛病,但并不妨碍行走。况且按照《礼记》,嫡长子死,应立嫡长孙。太子的儿子已经五岁了,我终究不会以庶子来代替嫡子,开启非分夺取皇位的先河。”(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张园作黄昇 雨过芙蕖叶叶凉。摩挲短发照横塘。一行归鹭拖秋色,几树鸣蝉饯夕阳。花侧畔,柳旁相。微云澹月又昏黄。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鸣蝉饯行夕阳表现蝉对夕阳的留恋之情,作者以此表现自己真实的情怀。B.词人站立柳树、鲜花旁边,微云淡月相望,传达出一种恬静、闲适的心境。C.末两句描写词人袖手旁观不说话,正倾听“谈锋胜”的人夸夸其谈的情境。D.诗歌动静结合,意境深远,用白描手法写无限秋思,语言浅白而韵味悠长。16.诗歌上阕前三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5.C16.①雨后荷叶水珠晶莹,让人有清冽之感,表现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②以水为镜、发不胜簪,体现作者对韶华易逝的感叹。③白鹭横空、归心似箭,表现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C.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有文采不在于夸夸其谈,无言袖手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真谛。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词的前三句“雨过芙蕖叶叶凉。摩挲短发照横塘。一行归鹭拖秋色”,描写了雨过之后荷叶上水珠晶莹剔透,生发出清冽的感觉;以水为镜、摩挲短发。一行白鹭在秋天飞归故乡。作者在这三句中运用了几个典型意象:雨后的芙蕖叶、稀疏的短发和归去的白鹭。作者通过这些典型意象来表达当时的心境。雨后的芙蕖叶上水珠晶莹,给人一种清冽之感,此时正是秋高气爽之时,眼前之景不禁让作者对秋天生出喜爱之情。“摩挲短发照横塘”则是表现作者以水为镜揽照自己的容颜,作者此时已入老年,头发稀疏,已是不胜簪的样子,作者此处用自己的衰老容颜暗示对韶华易逝的感叹。年已老,鬓已秋,但作者仍是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此时的秋色加重了他的思想之感。而空中“一行归鹭拖秋色”更是激发了他的思乡之情,白鹭横空、归心似箭,作者此时充满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客人以曹操为例用反问语气表达豪杰不再、人生无常的思想。(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为求谏而设立了上、中、下三赏,其中下赏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答案】①.固一世之雄也②.而今安在哉③.能谤讥于市朝④.闻寡人之耳者⑤.海日生残夜⑥.江春入旧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固、谤、讥、寡、生、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南麓的溪河,湍急险恶却又不失玲珑秀丽,既温顺又刚烈,由南向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河流两岸的山岩陡峭耸峙、___________________,狭窄处如险峻关隘,崖壁上钟乳密布,怪石嶙峋。神农溪一路收纳十几条缠绵的山间小溪,好几处飞流直下的瀑布,形成各具“险、秀、雄”的绵竹峡、鹦鹉峡、龙昌峡。河水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一道道长短各异、急缓不同的险滩,峡中既有深潭碧水,也有水深几尺的浅滩,船儿行走于此,船底必与河底的卵石摩擦,船工纤夫得跳下河去,肩扛船帮。若是落差高达几米的急滩,船儿好似___________________,只一晚就到了很远的地方。但这条夹杂着远古气息以及树木、药草芳香的神农溪已经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三峡大坝修建的结果,长江水位上涨、巫峡口回水进入神农溪,奔流湍急变得平静如镜。溯源而上,那巍巍古老的原始森林也变得不再遥远如梦。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纷至沓来拐弯抹角急如星火日新月异B.纷至沓来迂回曲折急如星火今非昔比C.绵延不断拐弯抹角迫不及待日新月异D.绵延不断迂回曲折迫不及待今非昔比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由于三峡大坝修建的结果,长江水位上涨、巫峡口回水进入神农溪,使得奔流湍急变得平静如镜。B.这是由于三峡大坝修建的结果,长江水位上涨、巫峡口回水进入神农溪,奔流湍急的险滩变得平静如镜。C.这是由于三峡大坝的修建,长江水位上涨、巫峡口回水进入神农溪,奔流湍急的险滩变得平静如镜。D.这是三峡大坝修建的结果,长江水位上涨、巫峡口回水进入神农溪,使得奔流湍急变得平静如镜。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D19.C20.(1)构成:①用人的性格“刚烈”来拟写神农溪水流湍急;②用人的性格“温顺”来拟写神农溪流水平缓。(2)效果:①形象地描摹出神农溪穿行深山峡谷不同地貌时的流水状态,时而湍急、时而平缓;②表达了作者对神农溪的喜爱、赞美之情;③使表达更具生动性,能通过比拟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绵延不断”,指山脉、树木、建筑物等事物前后连接不断。语句写两岸山岩的状态,用“绵延不断”更合适。第二处,“拐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形容曲折幽僻之处,也形容说话、写文章等不直截了当。“迂回曲折”,弯弯曲曲,回旋环绕的样子。语句写险滩的弯曲和环绕,用“迂回曲折”更合适。第三处,“急如星火”,像流星急速闪过,形容十分急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从“好似”分析,成语中不能再有“好像/似/仿佛”等比喻词了,用“迫不及待”更合适。第四处,“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事物进步、发展很快。“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的了。形容变化很大。语句表述的意思是现在神农溪水由“湍急”变成了“平静如镜”,用“今非昔比”更合适。故选D。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①结构混乱,“是由于……的结果”句式杂糅,可以改为“是由于……”或“是……的结果”;②成分残缺,“奔流湍急变得平静如镜”没有主语,应该在“湍急”后加上“的险滩”。只有C修改正确。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由题干可知,首先要对“拟人”这一修辞有所了解,所谓“拟人”就是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性格等,让事物具有人的特点。然后结合句子分析。“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南麓的溪河,湍急险恶却又不失玲珑秀丽,既温顺又刚烈,由南向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这句话描写的对象是“神农溪水”,而“温顺”“刚烈”原本是形容人的性格,此处用来形容“神农溪水”,这属于拟人修辞;“温顺”原本形容人性格温和,此处形容“溪水”,生动形象突出溪水水流的平缓,而“刚烈”原本形容人性格刚强贞烈,此处形容“溪水”,生动形象展现溪水水流的湍急,这一会儿平缓、一会儿湍急的流势是因为神农溪水穿行在深山峡谷之中,地貌不同,所以使用拟人的修辞就形象地展现出水流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状态,流露出作者对神农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为什么松柏树在严寒的冬天还枝叶繁茂呢?这是因为松柏树有能够抗寒的本质。松柏树原是寒带和高山生长的树木,因为长期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最终①,让松柏树与其他树种的抗寒结构模式不同,松柏树的叶一般都呈针形、线形或鳞片形,由于叶片面积小,能锁住水分。所以②;同时,松柏树叶片内又含松脂,当气温降低时,可以很快地使细胞液浓度增大,防止树叶水分蒸发。所以,即使在冬季,因为松柏叶的独特结构,使其③,以此保证松柏叶子绿意盎然。叶片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每片树叶达到一定的年龄就要脱落,松柏树也不例外。它们的树叶也是要衰落的,只不过松柏树的叶子生命周期长,可生长3~5年,脱换时又是互相交替,一般要在新叶出现以后,老叶才次第枯落,看起来好像不落叶一样,所以给人以冬夏常 青的感觉。冬天气温较低,叶子内的叶绿体的生成受到限制,以此减弱叶子内叶绿体的光合作用,()。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树木的生理活动变得缓慢,保证松柏树安全过冬是非常有利的B.让树木的生理活动变得缓慢,这对于保证松柏树安全过冬是非常有利的C.让树木的生理活动变得缓慢,保证松柏树安全过冬是非常有利的D.树木的生理活动变得缓慢,这对于保证松柏树安全过冬是非常有利的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B22.①形成独特的抗寒结构 ②水分不容易蒸发散失 ③不会因缺水而干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得当的能力。①从连贯的角度分析,括号前表述的主体是“叶子”,那么括号中的语句的主语也应该是“叶子”,排除了A、D;②从句式结构的角度分析,叶子减弱光合作用让树木生理活动缓慢的行为保证了树木安全过冬,对松柏树安全过冬是有利的,排除C。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段主要介绍松柏树在冬天看起来不落叶的原因。①第一个空格,空格前写松柏生长在长期寒冷的环境中,空格后写松柏与其他注重抗寒结构模式不一样,由此可以判定空格的内容与松柏抗寒的结构样式有关;②第二个空格,从空格前的松柏叶子的外形和大小、锁住水分,以及空格后防止水分散失等分析,空格的内容应该是有关水分不容易散失;③第三个空格,从前文的冬天和后文的叶子绿意盎然等分析,空格的内容应该是不因缺水干枯等。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和氏璧和随侯珠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美玉、珍珠,韩非子在他的《解老》中就用了和氏璧和随侯珠作比喻来说明内在和外在的关系。他说:“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随侯之 珠,不饰以银黄。”意思是说:和氏璧不需要用五彩的颜色来装饰,随侯珠不需要用金银来装饰。接着他又说:“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意思是说:本质美的事物,其他事物不足以用来装饰;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本质美的事物,不需要用其他事物来装饰。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心”美才是真美客人来串门时,带来了一箱柑橘,盒子喜庆而漂亮。等到打开却发现,里面的桔子大多发黑,已经不可食用了。客人惊呼上当:本以为如此精致的包装中一定是上好的佳品!我一笑,拿出了去年收藏的一个极为精美的月饼包装盒。如果仅仅从包装上看,谁能想到里面昂贵的月饼的味道甚至赶不上超市三元一块的散装月饼呢?于是,我们在批评商家投机的时候不禁又自问起来:是什么蒙住了我们的双眼?在我们过度的追求华丽的外表时,可曾注意过它的内在品质?我们追逐的到底是什么?“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随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因为和氏璧和随侯珠本身已经很美,无需外在的华丽装饰。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本质已经很美的东西,任何华丽的装饰都不能再增加它的美,或许反而会影响它的美;相反,那些本质不太美的东西,才需要华丽的装饰,哗众取宠以掩盖内美的不足。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报道:某市市长,为了向人展示自己城市的风采,大修城市广场,大搞形象工程,而终因负债累累,城市经济趋向萎靡。美丽的广场,留下的不是市民的欢笑声而是阵阵怨声。也见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父亲,用品牌将自己的孩子“武装”到了牙齿,以期望成为他人眼中最为优秀的孩子。而当孩子因过度追求物质的享乐而走上歧路时,我不知道这个家长在追逐着警车呼号的同时是否还会有一种思考。注重外表,忽略内在品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遗憾,甚至是悲剧。还有什么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更让人无奈更让人痛心呢?“买椟还珠”留下的也不仅仅是笑柄吧。乌龟本不美丽,可它却以自己执著的爬行深深的刻在了孩子们的童话世界里,比起浮躁的白兔,它博得了更多的爱恋。小草本不美丽,却因那青翠的绿色燃烧起了人们生命的热情,于是,它以盎然的生机永远存活在诗人的生命中。司马迁本不美丽,他受辱的躯体在世人异样的目光中,爆发出了无穷的生命能量,于是,那残缺的身体照亮了一个民族的历史。霍金 亦不美丽,但他那跳动的手指中的神秘宇宙却让他永远定格在了二十一世纪的灿烂星空。染绿天涯的小草永远惹人爱怜;滋润大地的雨滴永远让人期盼;播洒温暖的阳光永远得人赞美。品质决定生命,除去外表的浮华,留下的才是生命的美丽。海尔集团以它的成功告诉我们:品质永远是第一位的,外表的美丽换得的只是暂时的光芒,只有“心”美,才是真美,才能永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和氏璧和随侯珠引出了韩非子的两句话,意思是:美好的事物不需要其他事物装饰它,因为其他事物没有能力装饰它;或者是因为事物本身就很美,不需要其他事物装饰。再联系材料中的“内在和外在”,我们行文需要讨论的中心议题应该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问题”。要注重从内在美入手,可以分析外在美之于内在美的关系。要肯定内在美,有了内在美,无需过分在意外在美;或者外在美以内在美为根,没有内在美,外在再美也算不得美。总之,不能让议论有失偏颇,比如完全否定外在美,或者绝对肯定外在美等。写作时可以从当前看重“颜值”的现象入手,分析外在美固然算美,但内在美才是人生应当追求的本质;然后以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来论述,可以写袁隆平的“泥腿子”,写某些明星有颜值却不懂得尊重祖国的历史,从而论证内在美的重要性;最后可以结合青少年审美,论证新时代青年应当追求内外皆美,尤其是内在美,以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修养身心,做个“美少年”。立意:1.提升自我,展现美好。2.重要的是本质而不是装饰。3.不要过分关注外在,重要的是提升自我。4.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09:37:02 页数:21
价格:¥3 大小:44.2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