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郴州市2021年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思想理论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的旗帜和灯塔。发生于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表面上是一场古典文化艺术复兴运动,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我国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新文化运动,通过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这些例子都表明,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以思想理论的突破为先导和前提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中得出的正确结论。任何一种文化要立起来、强起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引领力。中华文化之所以独树一帜、源远流长,最根本的就在于我国古代核心价值现的维系和黏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从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到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再到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光明前景,都是中华儿女在追梦圆梦路上矢志追求的价值目标。理想信念犹如“总开关”,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大义凛然,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万丈豪情,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无畏气魄,最根本的就在于有理想信念的感召和激励。在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也必须靠理想信念凝聚起磅礴力量。筑牢信仰之基是在人的头脑中搞建设,需要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任何一种价值观要在全社会牢固确立,思想的教化固然重要,法律的规范也不可或缺。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律规范、贯穿法治实践,法律才能契合全体人民道德 意愿、符合社会公序良俗,才能真正为人们所信仰、所遵守。力争经过5—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全体人民通过“软要求”和“硬约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节选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如何守正创新》)材料二:文化的发展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新的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层出不穷。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中,具体制度的种类有很多,规范的领域也有所不同,但价值取向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因为广大人民才是文化发展的沃土。文化的发展还需始终着眼于坚定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体现到行动上、落实到制度中。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必须始终着眼于坚定文化自信。当前,在文化建设的个别领域,一些人还存在缺乏文化自信的问题。比如,在美术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对西方艺术标准生搬硬套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原有的艺术标准。这就使很多学生很难理解中国笔墨的独特节奏和韵律,体悟不到中国画意象的独特韵味,无法进入中国画深层的精神世界,更别说进行独到的创造了。可见,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推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事实上,西方美术的发展是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共生的中国美术的发展不可能复制西方的道路,因而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唯有如此,中国美术发展才能生生不息。(节选自顾伟玺《用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材料三:先进的文化对人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离不开职工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职工群众的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要充分发掘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自觉,激发其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精神文化认同,让劳模精神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人生价值。 (节选自张利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繁荣先进文化》)1.下列对材料一、二的内容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恩格斯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要不断前进,就需要思想理论的引领,一个民族只要有了理论思维,就能站在科学的最高峰。B.中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作了准备。C.中华文化之所以独树一帆、源远流长,生命力和引领力能够不断强大,主要就在于我国古代核心价值观的维系和黏合。D.当前,人民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新的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层出不穷,更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下列关于三则材料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洲文艺复兴、中国新文化运动表明,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以思想理论的突破为先导和前提的。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牢固确立,为人们所信仰、所遵守,就要体现法律的规范比思想的教化更重要。C.很多学生体悟不到中国画意象的独特韵味,这与对西方艺术标准生搬硬套,对我国原有的艺术缺乏自信有一定的关系。D.激发广大职工群众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精神文化认同,可以让劳模精神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进而实现人生价值。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6月21日,青岛大剧院音乐厅举办“五王”大赛,歌王、舞王、戏王、琴王、秀王,隐匿于市井佳陌的才艺高手们手持“英雄帖”,在舞台上激情绽放,展示了山东大汉的豪迈、粗犷和阳刚。B.以今年8月8日,内蒙古阿拉善盟举办以“八月飞歌——草原音乐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以精品展示、传承转化、交流互鉴为主要内容的歌唱活动,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力式,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C.郭靖黄蓉雕像为襄阳市汉江旅游风光带夜景亮化工程的人文景观之一,主要以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襄阳大战”的故事人物为原型,力图展现一种文化魅力,做成襄阳的文化名片。D.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56项世界遗产。 这座商贸中心已历经千年,仍被精心呵护,活化利用,如今,通过一带一路,赋予了这些遗存新的活力。4.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5.根据上述材料谈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创新发展应该怎么做?【答案】1.D2.B3.D4.(1)行文结构为总分式,从题目中可见中心话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如何守正创新,总说的内容在第一段的开头句“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然后分两个部分进行论证,一是思想教化方面,二是法律制度方面;其中第一部分包含三个平行并列的角度和侧面,第一段的“思想理论”,第二段“核心价值观”,第三段的“理想信念”。(2)综合使用多种论证方法,有例证、引证、比喻论证,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论据充足论证有力,思路清晰。(3)语言特点:生动形象、流畅自然、通俗易懂。5.(1)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先进的思想理论和核心的价值观来引领。(2)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3)必须始终着眼于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3)通过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来促进文化创新。【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A.“一个民族只要有了理论思维,就能站在科学的最高峰”错,材料一第一段信息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思想理论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的旗帜和灯塔”,可见选项表述绝对,混淆了充分和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B.“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作了准备”错,材料一第一段信息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可见选项偷换概念,把“诞生”说成“发展”。C.“主要就在于我国古代核心价值观的维系和黏合”错,材料一第二段信息是“任何一种文化要立起来、强起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引领力。中华文化之所以独树一帜、源远流长,最根本的就在于我国古代核心价值现的维系和黏合”,可见选项偷换 概念,把“根本”换成了“主要”。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就要体现法律的规范比思想的教化更重要”错,材料一最后一段信息是“任何一种价值观要在全社会牢固确立,思想的教化固然重要,法律的规范也不可或缺”,可见文中是并列关系,并没有明确哪一个更很重要。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句为:“文化的发展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文化的发展还需始终着眼于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ABD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来坚定文化自信,而D没有“人民”,只有“商贸”。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行文层次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材料一的论证结构为总分式,分说部分是平行并列式,中心话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如何守正创新,一是思想教化(第一至三段)方面,二是法律制度(第四段)方面。而第一个层面又包含三个角度:“思想理论”(第一段)“核心价值观”(第二段)“理想信念”(第三段)。第一段包含两个小层次,第一个小层次属于全文的总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第二个小层次由“这些例子都表明,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以思想理论的突破为先导和前提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中得出的正确结论”得出观点,强调思想理论的重要性,论证方法为例证。第二段:观点句为“任何一种文化要立起来、强起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引领力。”以中华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为例,由国家到个人两个角度和侧面进行分析论证。第三段:观点句为“理想信念犹如‘总开关’,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以时间 为顺序,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到新时代,说明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第四段:观点句为“任何一种价值观要在全社会牢固确立,思想的教化固然重要,法律的规范也不可或缺”,用讲道理的方法论证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可见结构层次为先总后分式,分说部分采用并列式。论证方法是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不仅有常见的例证(第一段“发生于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我国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新文化运动”)还有引证法,第一段引用恩格斯的名言,第三段“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敢教日月换新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另外也有比喻论证,“理想信念犹如‘总开关’,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思想理论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的旗帜和灯塔”。语言上不仅观点明确,通俗易懂,还流畅自然,生动形象,体现于“中华文化之所以独树一帜、源远流长”“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从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到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再到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光明前景,都是中华儿女在追梦圆梦路上矢志追求的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有……的大义凛然,有……的万丈豪情,有……的无畏气魄”“筑牢信仰之基是在人的头脑中搞建设,需要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使全体人民通过“软要求”和“硬约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概括的能力。由材料一第一段“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以思想理论的突破为先导和前提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中得出的正确结论”,第二段“任何一种文化要立起来、强起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引领力”得出答案(1)要有法律制度作保障,思想理论来引领。由材料二第一段“文化的发展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当前,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新的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层出不穷。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中,具体制度的种类有很多,规范的领域也有所不同,但价值取向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出答案(2)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因为广大人民才是文化发展的沃土。由材料二第二段“文化的发展还需始终着眼于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体现 到行动上、落实到制度中。……当前,在文化建设的个别领域,一些人还存在缺乏文化自信的问题……因而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得出答案(3)必须始终着眼于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由材料三“先进的文化对人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离不开职工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充分发掘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自觉,激发其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精神文化认同,让劳模精神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人生价值”得出答案(4)通过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来促进文化创新。(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茨菰①苏童姑妈回家先看见了两只芦花大公鸡,就知道我表哥回家来了,她仔细地看了看地上说,光知道带公鸡回来,又不能炖汤,又不能下蛋的,早晨还吵死人。姑妈走到厨房边,看见天井里坐着一个穿桃红色衬衣的陌生姑娘,正在用瓷片刮茨菰。刮茨菰的姑娘抬起一张黑里透红的脸,一看就是个乡下姑娘。她说不上来是害羞还是礼貌,正努力地向姑妈笑着。姑妈听见她嘴里含糊地吐出一个称谓,是乡下方言,分不清是在叫她什么。姑妈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表哥看见我姑妈愣在那里,指着房间里的人,又指指地上的两只芦花大公鸡,敷衍了事地说,是顾庄的顾彩袖,人家遇到了麻烦,要在我家住几天,避一避风头!那天夜里我姑妈心急火燎地跑到我家来了,用一种人命关天的语气描述,就显出事情的棘手来了。我那会儿还小,不知道换亲这种农村盛行的婚姻形式,彩袖的哥哥娶媳妇,那媳妇的哥哥就要娶彩袖。姑妈强调说那男人年纪很大,有羊角风,发病的时候把自己舌头咬掉了。又听说彩袖的哥哥已经把人家妹妹娶回家了,这边彩袖却不肯嫁过去了。彩袖就这样成了我们家的客人。公鸡被倒扣在天井里,天亮却没叫,我以为天没亮呢,在乡下我听鸡叫起床的。她朝天井瞥了一眼,轻轻地嘟囔道,公鸡也怕生的,到了城里都不打鸣了。公鸡不在啦。我母亲说,孩子他爸一大早已经把鸡宰了,腌了做咸鸡,过年吃正好。厨房里静下来了,彩袖放下了粥碗,她的表情看上去很惊愕,不知为什么要惊愣。那种表情让我们一家人都感到某种莫名的不适。我姐姐刺耳的声音便响起来了,我们这儿是卫生 先进街道,不让养鸡的!彩袖斜着身子往天井走,脸色有点发灰,她朝晾衣绳上那只光裸的公鸡瞎了一眼,靠在门框上,她没说什么,但是我看得出来,她很不开心。毕竟彩袖是我们家的客人,无论她是否讨人欢喜,待客之礼是一样少不了的。第一天我姐姐带着彩袖出去,说是去逛公园,但彩袖不感兴趣,草草地转一圈就出来了。却站在东风照相馆门口不肯走了,彩袖说她从来没有拍过照片,又打听拍照要花多少钱。我姐姐猜到了她的心思,有点犯难。她们之所以回来那么晚,是因为在东风照相馆排队拍照。也许是故意没有把口红抹干净,彩袖的嘴唇很红,看上去像是刚刚从舞台上下来,有点亢奋、有点害羞的样子。由于不清楚样片的意义,她一再地问,那么多女孩子去拍照,照相馆会不会弄错,把照片给错了人?怎么办呢?我姐姐被她问烦了,不免有点刻薄:告诉你多少遍了,取照片都是要看样片的,谁要别人的照片?你又不是美女,别人拿了你的照片有什么用?我被迫和彩袖相处了五天。印象都不好:比如说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在饭桌上吃得那么少,却要趁厨房里没人的时候打开菜罩子。那天,她像做贼一样地偷吃茨菰烧肉,她用手去扒开茨菰,挑里面的肉吃。我就向她大喊了一声,你在干什么?我把彩袖吓了一跳,糖罐子落在地上,很干脆地碎了,白糖都撒到了地上。彩袖的脸吓得煞白煞白的,傻站在那里,半天回过神来,眼睛闪闪烁烁的,一定是在开动脑筋——阿娘他们就要回来了,就说是我不小心弄碎的,不过,弟弟你不能诬赖我偷吃白糖,千万别诬赖人,啊?谁诬赖你?我看见你偷吃了。我突然对这个乡下姑娘充满了歧视和仇恨,一句残忍的评价脱口而出,你这种人,只配嫁一个羊角风男人!我姐姐把她和彩袖的样片取回来了。她们像是举行一个隆重的秘密活动,躲在阁楼上看,我听见她们在上面又笑又闹的,我看见彩袖那天从阁楼上下来,黑红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喜悦。我记不清楚那是彩袖到我家来的第四天还是第五天了,只记得是傍晚,我们一家人和彩袖正在吃晚饭呢,我姑妈仓皇地跑来,一来就对彩袖摆手,别吃了,别吃了,快上阁楼躲起来!她满头虚汗,把彩袖推到阁楼的梯子那里。原来是彩袖的哥哥长寿来了。彩袖白着脸下了阁楼。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哭过,她始终垂着眼睛,是被羞辱过后的严峻的表情,也可以说是悲伤释放过后轻松的表情,我注意到她的下巴颏那里是湿的。彩袖提着 她那个灰色的人造革旅行包,慢慢地走下来,不说话,你就不知道她为什么走得魂不守舍的,照片,照片!她突然回过头对我姐姐喊,我的照片,你怎么给我?彩袖被强行遣送回去了。表哥说彩袖后来兑现了家里的许诺,嫁给了那个患有羊角风的中年人。五一节回来,表哥不肯提彩袖的名字了,一追问就问到了那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彩袖服农药自杀了!表哥说彩袖死得很有计划,她在菜园里打农药,打完农药别人看见她拿着个塑料桶坐在地里,都以为她是在喝水,说彩袖刚才还看见你喝水的,怎么一会儿又渴了?彩袖说今天天热,渴死人了。彩袖当着好多人的面喝了半桶农药。我姑妈那边,我们家这边,都被这个消息吓着了。香椿树街一带,习惯于把亲朋好友的照片压在玻璃台板下面,彩袖的那张照片一直压在我家五斗柜的玻璃台板下面。我们有庸常而繁冗的日常生活,谁会无端地想起一个乡下姑娘来呢?我们几乎遗忘了。直到那年搬家,我和姐姐清理玻璃台板,突然看见照片,一时竟然都想不起是谁了,我努力地揭下那张粘连在玻璃上的照片,是什么人,脸那么熟?我姐姐突然叫起来,是彩袖呀,怎么她的照片还在这下面?于是我也想起了彩袖,不知为什么,想起彩袖我就想起了茨菰,小时候我不爱吃茨菰,但茨菰烧肉我爱吃,现在人到中年,我不吃茨菰,茨菰烧肉也不吃了。(有删改)注:①此文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茨菰:(cígū)又称茨菰、慈菇、燕尾草、白地栗等,生长戈湖、池塘和溪流,以球茎作蔬菜食用,味涩。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一名乡村女孩“逃婚”到城市,经历逃避与躲藏,失败之后只能回归乡下“落网”的故事,体现了作者一贯的“逃亡”和“落网”的悲剧主题。B.小说写主人公彩袖借宿在“我”家,并给“我”家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麻烦,但是母亲、姐姐、姑姑等人都从感情上完全接纳了彩袖。C.小说里的“我”与“姐姐”即使有些刻薄,却也有着善良,家里让姐姐带彩袖去逛公园,去照相馆拍照,这也彰显着人性的美好的一面。D.小说通过彩袖的故事,不仅对新时期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了言说,而且对人性黑暗做出了客观理性的审视,指出人生悲剧还源自社会。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有限视角,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了乡下姑娘彩袖“逃婚”进城后的种种际遇,表现了女性悲剧无限延伸的主题。 B.小说塑造人物笔调鲜活,运用白描式勾勒人物,对文中乡村与城市不同人物在身份、性格以及文化差异性上的描写很出色,使众生鲜明。C.小说情节上起伏跌宕又绝不恣意斜出,“公鸡事件”“偷吃事件”等情节节奏从容平缓张弛有度,体现作者内敛而隽永的叙述风格。D.小说对带有时代特征的社会风情生动作了描绘,对公鸡、照片、茨菰等独特事物进行细腻摹写,都显示出作家苏童的高超的艺术功力。8.小说的光亮点在叙写有关“照片”之处,请指出其手法并分析效果。9.小说的标题取自一植物名“茨菰”,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B7.D8.与结局形成对比,衬托了主人公命运的悲惨。“照片事件”丰富了小说故事情节,丰富了人物形象,表达出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憧憬。衬托出彩袖命运的悲惨,也折射出一种社会和人生的悲剧,深化了小说主题。9.“茨菰”串联了首尾,使小说情节结构完整;以“茨菰”为题,“茨菰”的苦涩象征了顾彩袖悲惨的命运,深化了小说主题。【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母亲、姐姐、姑姑等人都从感情上完全接纳了彩袖”错,结合“姑妈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那种表情让我们一家人都感到某种莫名的不适”“我姐姐被她问烦了,不免有点刻薄”可知,大家对彩袖多是敷衍,没有真正接纳彩袖。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D.“对公鸡、照片、茨菰等独特事物进行细腻摹写”错,文章叙写了公鸡事件和照片事件,但没有细致描写公鸡和照片事物本身,对茨菰也没有描摹其特征。故选D。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合“却站在东风照相馆门口不肯走了,彩袖说她从来没有拍过照片,又打听拍照要花多少钱”“因为在东风照相馆排队拍照。也许是故意没有把口红抹干净,彩袖的嘴唇很红,看上去像是刚刚从舞台上下来,有点亢奋、有点害羞的样子”“由于不清楚样片的意义,她一再地问,那么多女孩子去拍照,照相馆会不会弄错,把照片给错了人?怎么办呢?”可知,小说叙述了“照片”事件,姐姐带从农村掏出来的彩袖逛公园,结果她偏偏对照相感兴趣,而且表现出亢奋,不断地询问有关照片的事情。结合“我姐姐把她和彩袖的样片取回来了……我看见彩袖那天从阁楼上下来,黑红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喜悦”可知,彩袖对样片表现出极不寻常的喜悦。结合“照片,照片!她突然回过头对我姐姐喊,我的照片,你怎么给我?”可知,在彩袖被强行遣送回去时她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命运,而是照片,表现出对照片的极度渴望。照片事件明显带有愉快、喜悦的氛围,是彩袖生活中的亮色,说明彩袖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憧憬的女孩。小说的结尾“彩袖服农药自杀了!”意味着彩袖的人生是一个悲剧。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渴望的女孩在命运的捉弄中自杀死去,照片事件对这样一个悲剧结局而言形成一种对比,从而衬托了主人公命运的凄惨。可见,照片事件丰富了小说故事情节,也丰富了人物形象,照片事件映照出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憧憬。从表现主题看,照片事件折射出顾彩袖的命运的悲惨,在“换亲”这种封建社会陋习以及周围人名为帮助、实为冷漠无情的催逼下,走向了喝农药自杀的不归路,也折射出一种社会和人生的悲剧,深化了小说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茨菰”是一种植物名,结合注释“茨菰:(cígū)又称茨菰、慈菇、燕尾草、白地栗等,生长戈湖、池塘和溪流,以球茎作蔬菜食用,味涩”可知,“味涩”是它主要的特点。小说写到“茨菰”主要有两处,一处在开篇,“一个穿桃红色衬衣的陌生姑娘,正在用瓷片 刮茨菰”,一处在结尾“想起彩袖我就想起了茨菰,小时候我不爱吃茨菰,但茨菰烧肉我爱吃,现在人到中年,我不吃茨菰,茨菰烧肉也不吃了”。可见“茨菰”使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茨菰》围绕顾彩袖的故事展开,顾彩袖的命运是悲惨的,在“换亲”这种封建社会陋习以及周围人名为帮助、实为冷漠无情的催逼下,走向了喝农药自杀的不归路。顾彩袖是“换亲”陋习的牺牲品,顾彩袖的死不仅是换亲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和人生的悲剧。小说以“茨菰”为题,“茨菰”的苦涩象征了顾彩袖悲惨的命运,深化了小说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北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郑善王广奉相礼敬其备,后忽更疏懈。乃诏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于窦固,固大喜。(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B.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C.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D.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平: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为了便于纪年,一个帝王只用一个年号。B.校书郎:东汉时,征召学士至兰台或东观宫中藏书处校勘典籍,其职为郎者,称校书郎。C.佣书:是指中国古代受人雇佣以抄书为业,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全靠人工抄写。D.假司马:汉代官名加“假”,有副贰(副职)之意,文中班超是正式任命之前的代理司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超胸怀大志。他年轻时不满足于为官府抄书谋生,立志仿效张骞等人,立功异域,封侯进爵。B.班超英勇善战。他随窦固出击匈奴时,杀死了很多敌人;伏击匈奴使者时,亲手击杀了三个人。C.班超多谋善断。他察觉鄯善王态度前恭后倨,骗服侍汉使的鄯善人招出实情并能很快定下夜袭之计。D.班超能言善道。为使夜袭成功,他先用话语激怒下属;下属建议从长计议,他能立即说服他们。13.班超是怎样一步一步成功说服下属夜袭数量远超于己方的匈奴使者的?14.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公孙丑上》)(2)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屈原列传》)【答案】10.D11.A12.D 13.①提醒下属别忘了来这异域他乡的目的。②警告下属如果不采取行动就可能被收押和送到匈奴去。③及时提出了切实可行之计。14.(1)所有自身具有这四种(仁、义、礼、智)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大充实起来,就像火刚刚燃烧,泉水刚刚流出一样。(2)怀王派遣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平撰写(法令)起草稿件还没有完成编订,上官大夫看到了并想强取为己有(并改动它),屈原不给。【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现在的办法,只有乘今晚用火进攻匈奴使者了,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趁机消灭他们。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广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根据句意,“因夜以火攻虏使”是“独有”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中,“虏使”作“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一个帝王只用一个年号”错,明清以前一个帝王一般有多个年号。汉武帝本人就有多个年号。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下属建议从长计议”错,原文说“众曰:‘当与从事议之’”,由此可知,下属不是建议从长计议,而是建议先和从事郭恂商议。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原文说“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由此可知,提醒下属别忘了来这异域他 乡的目的。原文说“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豺狼食矣。为之奈何”,由此可知,警告下属如果不采取行动就可能被收押和送到匈奴去。原文说“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由此可知,及时提出了切实可行之计。【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凡有”,所有;“充”,充实;“始”,刚刚。(2)得分点:“使”,派遣;“属”,撰写;“与”,给。参考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然而在家中孝顺而恭谨,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一点不感到难为情。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几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带兵去与匈奴作战,任命班超为假司马,让他率顿一支军队去攻打伊吾,双方交战于蒲类海,班超杀死了很多敌人回来。窦固认为他很有才干,便派遣他随幕僚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到了鄯善国,国王广接待他们礼节非常恭敬周到,但不久突然变得疏忽怠慢起来。于是班超找来一个服侍汉使的鄯善人,诈骗他说,“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好些天了,现在住在哪里?”这待者一慌张害怕,就将实情全都招认了。班超便关押了这个侍从,将一起出使的三十六个人全部召集,与大家一同喝酒。等喝到非常痛快的时候,顺势用话煽动他们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边地异域,要想通过立功来求得富贵荣华。但现在北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鄯善王广对我们便不以礼相待了。如果一旦鄯善王把我们缚送到北匈奴去,我们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么?你们看这怎么办呢?”大家都齐声说道:“我们现在已处于危亡的境地,是生是死,就由你司马决定吧。”班超便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乘今晚用火进攻匈奴使者了,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趁机消灭他们。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广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 众人提议道:“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班超激动地说:“是凶是吉,在于今日一举。郭从事是个平庸的文官,他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暴露我们的行动计划,我们便会白白送死而落下不好的名声,这就称不上是壮士了。”大家说:“好”。天一黑,班超就带领兵士奔袭北匈奴使者的住地。当晚正好刮起大风,班超吩咐十个人拿了军鼓,隐藏在屋子后面。相约:“一见大火烧起,就立刻擂鼓呐喊。”其余人都带上刀剑弓箭,埋伏在门的两旁。于是班超亲自顺风,点火,前后左右的人便一起擂鼓呼喊。匈奴人一片惊慌。班超亲手击杀了三人,部下亦斩得北匈奴使者及随从人员三十多人,还有一百多人统统被烧死在藏在屋子后面。第二天一早,班超才回去告诉了郭恂。郭恂一听大惊失色,但一会儿脸色又转变了,班超看透了他的心思,举手对他说:“你虽未一起行动,但我班超又怎么忍心独占这份功劳呢?”郭恂这才高兴起来。接着,班超就把都善王广请来,将北匈奴使者的头颅给他看,鄯善举国震恐。班超趁势对鄯善王晓之以理,又安抚宽慰了他一番,于是接受鄯善王的儿子作为人质。班超回去向窦固汇报,窦固十分高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哭鉴湖女侠(其三)①徐自华慷慨雄谈意气高,拼流热血为同胞。忽遭谗谤无天日,竟作牺牲斩市曹。羞煞衣冠②成败类,请看巾帼有英豪。冤魂岂肯甘心灭,飞入钱塘化怒涛注:①鉴湖女侠:即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秋瑾。②衣冠:古代士以上的服装,后引申指世族、士绅,亦指男人。③相传伍子胥被赐剑自刎而投尸江中,死后发怒而掀起了钱塘江潮。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豪气纵横。秋瑾性格豪爽气度高尚,流血牺牲不为己,寓赞美之情于高度评价之中。B.诗歌感情蕴藉。秋瑾遭受统治者的诽谤最后还被杀害于闹市,诗人愤懑不平之情溢于言表。C.诗歌语言浅近。颈联说古往今来的男子中有衣冠禽兽之徒,亦有英雄豪杰,明白如话。D.诗歌善于用典。尾联化用伍子胥衔恨化作钱塘怒涛之事,说秋瑾死不甘心,用典贴切自然。16.本诗感情真挚,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答案】15.C16.①品质高贵。首联直白地写出了秋瑾流血牺牲不为己的忘我、无私、无 畏的革命崇高品质和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斗争精神。②情感愤懑。颔联写秋瑾“遭谗谤”后又被“斩市曹”既表现了作者对挚友英勇献身的沉痛悼念,又表达了愤懑不平之情。③讽刺有力。颈联中“羞煞衣冠”一词,痛斥民族败类,表达了诗人对背叛革命的走狗的嘲讽与鞭挞,盛赞了秋瑾这样的“巾帼英豪”。④希望暗含。尾联写秋瑾烈士的英魂必将化作革命怒涛,寄寓了诗人对革命前景的期盼与信念,希激起千百万后继者继续不屈不挠的斗争。【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C.“颈联说古往今来的男子中有衣冠禽兽之徒,亦有英雄豪杰”理解错误。颈联之意:请看女子里面有秋瑾这样的英雄,她的行为足以使那些成为民族败类的男子极度羞愧。“巾帼”本指古代妇女的头巾,后指妇女。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的首联“慷慨雄谈意气高,拼流热血为同胞”写出了秋瑾的英雄气概与为同胞的自由而英勇牺牲的精神。从而突出了她高贵的品质。颔联“忽遭谗谤无天日,竟作牺牲斩市曹”描写了秋瑾悲惨的遭遇,她因为“谗谤”而被斩首在闹市。此处作者满怀愤懑,对秋瑾的北海充满沉痛悼念之情。颈联“羞煞衣冠成败类,请看巾帼有英豪”中,作者痛斥那些民族败类,他们枉称自己为士绅,却干着背叛革命甘为清廷走狗的勾当。此处作者用充满嘲讽的语气痛斥出卖秋瑾的朝廷走狗。同时也盛赞了秋瑾是“巾帼英豪”。尾联“冤魂岂肯甘心灭,飞入钱塘化怒涛”中化用伍子胥的典故,写秋瑾烈士的英魂必将化作革命怒涛,带领广大革命者取得革命的成功。这一句寄寓了诗人对革命前景的期盼与信念,表明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凭箜篌引》中正面以声、以形摹写箜篌声,同时运用比喻、通感修辞描写乐音清脆和缓惨淡清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3)在中国古诗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如“______,______。”【答案】①.昆山玉碎凤凰叫②.芙蓉泣露香兰笑③.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④.举类迩而见义远⑤.人生代代无穷已⑥.江月年年望相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泣”“迩”“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由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的歌剧《洪湖赤卫队》根据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发生在1930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地方革命武装洪湖赤卫队在韩英和刘闯的带领下,利用湖区与敌人巧妙______,沉痛打击敌人的故事,在短短六幕的演出里,艺术家们通过优美的旋律、______的歌曲和生动的表演,展现了革命先辈______的革命信仰。剧中,韩英慷慨赴死、刘闯顽强狙击、赤卫队英勇作战等引人入胜的情节,“洪湖水,浪打浪”“大雁南飞”“看天下穷苦人都解放”等令人如痴如醉的唱段,引发观众强烈情感共鸣,热烈掌声不时响起。江陵县文联主席黄中元说,歌剧通过这种高雅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我们身边的革命故事,观后深受震撼感动。“先辈们既勇敢又有智慧、______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作为基层文化干部,我们一定要赓续老区革命精神,积极投入到建设家乡的浪潮中去。”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斡旋脍炙人口矢志不移舍生忘死B.周旋喜闻乐见矢志不移视死如归C.周旋脍炙人口坚定不移视死如归D.斡旋喜闻乐见坚定不移舍生忘死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歌剧通过这种高雅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发生在我们这片红色土地上身边的革命故事,我们观 后深受震撼感动,B.通过歌剧这种高雅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我们身边的革命故事,让人观后深受震撼感动,C.歌剧通过这种高雅艺术的形式展现的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我们身边的革命故事,我们观后深受震撼感动,D.通过歌剧这种高雅艺术的形式展现的发生在我们身边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故事,让人观后深受震撼感动,20.文中画横线的可改写为“情节引人入胜,唱段令人如痴如醉,引发观众强烈情感共鸣,热烈掌声不时响起”,但表达效果不及原句,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C19.D20.(1)原句举了具体的情节和唱段,使得“情节引人入胜,唱段令人如痴如醉”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2)原句引用具体的情节和唱段能把读者带入故事情境和唱段中去,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周旋”,意思是回旋、盘旋。强调需要交际应酬、打交道。例如,他与敌人较量周旋,相机进退,以战胜敌人。“斡旋”,意思是运转、扭转、周旋、奔走活动。强调需要调解、调停,曲折含蓄,有回味。例如:他们两人矛盾很深,你从中斡旋斡旋。语境与敌人巧妙打交道,用“周旋”合适。第二空:“脍炙人口”,美味大家都喜欢吃。比喻人人都赞美和传诵好的诗文或事物。“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语境是修饰歌曲,用“脍炙人口”更合适。第三空:“坚定不移”,形容人的意志、立场、观点等坚定,毫不动摇。“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并且决不改变。语境是修饰革命信仰,用“坚定不移”更合适。第四空:“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对死无所畏惧。“舍生忘死”,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语境为革命先辈对死无所畏惧的精神,用“视死如归”更合适。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几处错误。第一处“歌剧通过这种高雅艺术的形式……”语序不当,本句的主语不是歌剧,不是“歌剧通过……”而是“通过歌剧这种高雅艺术的形式……”。第二处“展现了”用词不当,整个句子的主语是“革命故事”,前面的都是作“革命故事”的定语,所以应该改为“展现的”。第三处“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我们身边的革命故事”语序不当,“我们身边”应该是修饰“这片红色土地”不是修饰“革命故事”的,可以改为:发生在我们身边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故事。第四处“……革命故事,观后深受震撼感动”偷换主语,可以在“观后”前面加上“让人”。全部修改正确只有D项。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原句举了“韩英慷慨赴死、刘闯顽强狙击、赤卫队英勇作战”的情节和“洪湖水,浪打浪”“大雁南飞”“看天下穷苦人都解放”的唱段,使得“情节引人入胜,唱段令人如痴如醉”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改句干巴巴的,没有说服力和吸引力。原句“韩英慷慨赴死、刘闯顽强狙击、赤卫队英勇作战”的情节和“洪湖水,浪打浪”“大雁南飞”“看天下穷苦人都解放”的唱段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能把读者带入故事情境和唱段中去,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改句就少了这些韵味,也不够吸引人。(二)语言文学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伴随基因组研究而产生的,()。它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服务,①;另一个是从中发现新的规律,也就是用好这些数据。目前,伴随着基因组研究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相关信息出现了爆炸性增长,迫切需要对海量生物信息进行处理。以Genbank中的DNA碱基数为例,②,大约每14个月就会增长一倍,这一增长速度只有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增长可以与之比拟。所以在当前基因组信息爆炸的时代,建立超大规模计算系统,发展全新的生物信息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这些数据,③,是基因组研究取得成果的决定性步骤。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的发展内容紧随基因组研究的发展而逐步深入B.它的研究内容紧随基因组研究的发展而逐步深入C.它的发展内容紧随基因组研究的逐步深入而发展D.它的研究内容紧随基因组研究的逐步深入而发展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D22.①也就是管好这些数据②其增长速度呈指数性增长③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承前语境“伴随基因组研究”当然是衔接“它的研究内容”为好,这样就排除A和C;承前语境“伴随……而产生的”自然落脚到“发展”,故排除B。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句“也就是用好这些数据”推断,可知此处是说“管好数据”,故填写内容为“也就是管好这些数据”。第二空,据后句“大约每14个月就会增长一倍”推断,此处内容是“呈指数性增长”,故填写内容为“其增长速度呈指数性增长”。第三空,文段主要谈“生物信息处理”,前文谈分析数据,可推断此处内容为“获得信息”,故填写内容应是“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人生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你若情愿把一个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日梦上,这白日梦便是你的意义。——德国哲学家尼采(2)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促的,如果我们要把短短的生活过程使用得更有效力,我们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数学家华罗庚 (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提出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无悔倾情奉献,生命多姿多彩“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是张桂梅创办免费女高的初衷;“让山区女孩走出大山”是张桂梅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唯有坚守者勇于担责的负重,才会有离开者的岁月静好。张桂梅老师没有去思考、去计较帮助女童该是谁的责任,而是主动开启奉献之旅。播种希望,用行动书写着大爱、责任与担当。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样一份爱心,那么世界将更加美好;如果每个青年都有这样一份担当,中国的未来便充满希望。人生本没有意义,你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给它责任和担当吧,大写青春,无愧生命,实现价值。看今朝,以黄文秀为代表驻村干部们,放弃繁华都市生活,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青春诠释担责坚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脱贫攻坚,青年有责。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促的,如果我们把短短的生命过程使用得更有效力,就能拓宽生命的宽度,延展生命的深度。我们是前人生命的延续,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启,承前启后是我们的责任。身为时代青年,要无畏无惧在美丽乡村的路上赓续前进,一路行走一路高歌,呈现人生无限精彩。担责坚守是大爱之举,是人生最有意义的选择。奉献就是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炮火;奉献就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点亮科学的殿堂;奉献就是老师在教堂上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奉献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乔·麦克唐纳曾说:“如果自身伟大,任何工作你都不会觉得渺小”,选择担责坚守的人们可能无房无车,可能无名无利,但谁能否定他们的人生价值?谁又能否定担责坚守的意义呢?如果仅仅把个人的幸福作为奋斗目标,则不足以撑起更有意义的人生。没有担责坚守无私奉献这个根本,又何谈振兴家国的可能?忆往昔,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决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投身祖国建设;看今朝疫情之下,钟南山院士等医疗工作者逆行驰援,为拯救他人生命而不计个人生死。这一切的行为难道不是源于勇于担责为民服务的坚守吗?人类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好比一粒粒灰尘,人的一生在茫茫的宇宙空间也只是短短的一瞬,然而,要让这一瞬释放出耀眼的光芒,必须用一生来奉献,甚至是用宝贵的生命来奉献。 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段广为传颂的名言就阐述了这样的道理:人只有对社会有所奉献,一生奋斗不息,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无限价值。人不可能都享受名扬世界的荣誉,但奉献的快乐却可以为千千万万的人所享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更应把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放在心上,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建设紧密结合,勇担当,为家国,乐牺牲,多奉献,从而实现更有价值的人生,让有限的生命无限精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给出三则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第一则是尼采的名言:“人生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你若情愿把一个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日梦上,这白日梦便是你的意义”,这则名言可以这样解读,人生的意义都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你若“躺平”,颓废,消沉,那么生命便无意义,你若奋斗,决心去寻求、去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那么生命便有意义。第二则是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促的,如果我们要把短短的生活过程使用得更有效力,我们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这则名言体现出个体生命是短暂有限的,但人类生命是无限的,生命是一个又一个的传承,人生代代无穷。第三则名言是雷锋同志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要求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写作时写出在有限的生命中,人要去奋斗,要去奉献,要去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于珍惜、奋斗,拼搏,敢于面对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平庸和无聊,让自己的人生绽放独特的光彩。考生可以根据以上分析立意,也可以写自己的思考与体验,注意要结合材料。立意:1.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2.生命意义在于绽放自己独特的光彩。 3.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09:34:03 页数:24
价格:¥2 大小:47.5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