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郑州市2021-2022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代的人本哲学,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是民本。在社会治理上的实践是重民生,善治的本质则为“厚民生”,富民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富民在儒家的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可谓是其根本性关切。富民是“政之急者”。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儒家认为民生是最紧迫的事价。鲁哀公问政于孔于,孔子回答说:“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正因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所以儒家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来认知和讨论。如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将“足食”置于“足兵”之前,可见民生在孔子那里不仅是重要的,更是紧迫的。从孔子的论述来看,他所谓的“足食”,似乎不仅仅限于温饱,而是过上比温饱更好的富裕生活,因为他论述说这也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是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即孟子所谓的“恒产决定恒心”。这里的“恒心”,既指人的道德意识,也包含人们的社会认同和依礼循则的秩序观念。儒家认为此“恒心”与社会韵治、乱密切相关,缺乏“恒心”,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社会一旦出现“无不为己”的局面,当然也就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正是循此“恒产——恒心”的理路,孟子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富民是“治人者”之天职,按儒家的理解,天生民而树之君,“治人者”对人民负有无可推卸的政治义务和责任,用儒家的说法即是“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所谓“尧舞之泽”,其间最为基本的就是人民的生计问题。儒家一再提醒“治人者”,要如古圣王一样,以天下为己任,以民生为天职:“恶思悉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儒家 还以“为民父母”为喻,强调富民也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道义责任。在儒家看来“为民父母”,是绝不应“使斯民饥而死”的,相反,他们有义务和责任让人民过上“有菽粟如水火”的丰衣足食的生活,换言之,“治人者”天然负有富民之责。富民是善治之标志。在儒家的政治理念中,判定一个社会治理得好坏、一个政权的善与恶,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人民生活的品质与状态如何。一个人民安居乐业、富裕的社会,就是一个好社会,甚至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礼记·礼运》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仿修时。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文中所谓“皆有所养”,就揭示这是一个民生无忧、“养生丧死无憾”的人间乐土。正因为如此,所以儒家深信,一个理想的社会,一个治理良善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民富民乐的社会。中国古代有“儒如五谷”之说,喻示儒家对古代社会的重大意义,儒家“富民、厚生”论,就是这一意义在治国安邦上的重要体现,而其取向显然是追求社会整体与长远的利益。(摘编自胡发贵、李宁《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富民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民是俗家的核心关切,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代人本哲学中的“民本”“民生”思想。B.儒家认为“治人者”需优先考虑民生问题,对人民负有无可推卸的政治义务和责任。C.禹、稷为代表的古圣王主动承担对人民的政治资任,是儒家眼中“为民父母”的典范。D.《礼记·礼运》描述了儒家追求的理想社会面貌,而“行大道”是其实现的物质基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中国古代的人本哲学强调富民为前提,论证富民思想在儒家思想中的突出表现。B.第二段举“子贡问政孔子”的故事,旨在论证儒家认为民生问题对国家治理重要而紧迫。C.文章先提出论题,然后从四个维度论述儒家富民主张的当代价值,思路清晰,论证有力。D.文章多次运用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权威性和逻辑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之所以把“足食”置于“足兵”之前,是因为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B.荀子从人性角度提出“不富无以养民情”,其生张与孟子“恒产决定恒心”的富民观相近。C.“治人者”只要效法尧舜以天下为己任、就能实行善政,让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D.儒家的“富民、厚生”论不仅对古代社会意义重大,而且对当今治国安邦有更深远的意义。【答案】1.D2.C3.B【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而‘行大道’是其实现的物质基础”错,“行大道”意为施行儒家所追求的社会政治理想,并非物质基础。由全文可知,实现儒家所追求的社会政治理想的物质基础是“富民”。如文章第一段即说“富民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富民在儒家的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可谓是其根本性关切”。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论述儒家富民主张的当代价值”错,找出论述主要观点的句子,如“富民是‘政之急者’”“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富民是‘治人者’之天职”“富民是善治之标志”“儒家‘富民、厚生’论,就是这一意义在治国安邦上的重要体现,而其取向显然是追求社会整体与长远的利益”,可见文章侧重于介绍儒家富民思想的表现及其对社会治理的特殊价值,没有论述儒家富民论的当代价值。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强加因果。关于把“足食”置于“足兵”之前在文章第二段,“‘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将‘足食’置于‘足兵’之前,可见民生在孔子那里不仅是重要的,更是紧迫的……似乎不仅仅限于温饱,而是过上比温饱更好的富裕生活,因为他论述说这也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可见孔子把“足食”置于“足兵”之前与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无因果关系。C.说法绝对。“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儒家一再提醒‘治人者’,要如古圣王一样,以天下为己任,以民生为天职”,但不等于说只要效法尧舜以天下为己任、就能实行善政,让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D.“对当今治国安邦有更深远的意义”错误,文章最后一段是“儒家‘富民、厚生’论,就是这一意义在治国安邦上的重要体现,而其取向显然是追求社会整体与长远的利益”,原文并未就这一理论对古代社会和当今社会的意义价值进行比较。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致力于将绿色发展理念融汇到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来性目标,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中国坚定不移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初步柱算,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8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4.7%,其中,风电、光电、水电、核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列2.8亿千瓦、2.5亿千瓦、3.7亿千瓦、4989万千瓦、光电和风电装机容量校2005年分别增加了3000多倍和200多倍。图12011-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图22011-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盘(摘编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材料二:在碳减排、碳交易、碳足迹、低碳,甚至零碳中所说的碳,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各类温室气体。为了便于统计计算,人们把这些温室气体按照影响程度不同,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所以大家常常用二氧化碳指代温室气体。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低能耗模式的转变。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碳达峰与破中和相辅相成。由于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所能吸收的碳总量相时固定,远选少于工业发展所排放的碳量,所以,为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必须通过制定并实施碳达峰方案,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趋势。此外,碳排放峰值并不是越高越好,峰值越高、碳中和的难度越大、耗时越长。(摘编自《碳排放峰值越高越好吗?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央视新闻客户端,2021年10月13日)材料三: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 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将是一场长期、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7月16日上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伴随着这一市场的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就此成立。如何进行碳交易?举个例子,一家电力企业每年碳排放配额有600万吨,如采做到了很好的节能减排,只排放碳300万吨,则剩余的300万吨额度可以出售,卖给其他排放额度不够用的企业。而这个交易,需要在碳交易市场上完成。“国内外实践表明,碳市场是以较低成本实现特定减排目标的政策工具。”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与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市场既能够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够为碳减排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并且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认为,未来“双碳”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是低碳科技的攻关,另一个是全民减碳意识的增强。在他看来,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将会极大推进“双碳”工作,因此需要我们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更广泛的公众参与也很关键,“双碳”工作的这“最后一公里”需要每个人的低碳足迹来“填满”,绿色,出行、简约包装、垃圾分类……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推动力量。(摘编自《碳排放权交易,中国大步踏出自己的路》,人民网,2021年8月3日)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1-2020年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经济增长整体呈负相关,可见我国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完全行得通。B.2011-2020年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逐年递增,其中水电容量最大,增幅由大到小依次为水电、风电、光电、核电。C.2020年我国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这表明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趋势已得到一定的扭转。D.我国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既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又能推进能源绿色低磁转型,从而更好地应对环境气候变化。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碳排放峰值越高,意味着工业发展排放的碳量远高于植树造林、工业固碳所吸收的碳量,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趋势越难扭转。 B.经济发展由高托能向低耗能传变过程中,一般是先实现碳达峰,温室气体排放盘由增转降,并继续降低才能最终实现碳中和。C.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经济而非行政手段,以较低成本达成特定减排目标,带动投资和技术创新,最终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赢”。D.中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行的努力,会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推动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6.如何更好促进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B5.C6.①国家: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提供有效工具,以压实企业责任,为企业提供激励机制;抓紧部署相应技术研究,加快相应技术推广,建立完善相应评估、交易体系和服务平台。(分号前后答出任意一点即可)②企业:用好碳市场工具,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节能减排。③全民:提升减碳意识,践行低碳生活。【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增幅由大到小依次为水电、风电、光电、核电”错,2019年、2020年水电虽然装机容量最大,但增幅并非最大。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C.“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经济而非行政手段”错,由材料三中“企业每年碳排放配额”的分配、“碳市场是……政策工具”和“与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市场既能够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可知,碳排放权交易既是经济手段,也是行政手段,只是非传统行政管理手段。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致力于将绿色发展理念融汇到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国坚定不移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 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可概括出,国家: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提供有效工具,以压实企业责任,为企业提供激励机制;抓紧部署相应技术研究,加快相应技术推广,建立完善相应评估、交易体系和服务平台;结合“碳市场是以较低成本实现特定减排目标的政策工具……碳市场既能够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够为碳减排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并且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可概括出,企业:用好碳市场工具,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节能减排;结合“全民减碳意识的增强……需要每个人的低碳足迹来‘填满’,绿色,出行、简约包装、垃圾分类……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推动力量”可概括出,全民:提升减碳意识,践行低碳生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硪工号子安晓斯晨光熹微,春风骀荡。黄河老田庵控导工程大坝,轮椅上的黄波涛老人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地望着眼前波光粼粼的黄河。仿佛听到了古老黄河的咆哮声,仿佛看到了千军万马抢险的场面,仿佛听到了抛石打桩的吭唷声,老人的耳边,陡然响起那昂扬厚重的“硪工号子”。往事,记忆犹新。……险情突发。决堤口汪洋恣肆。堤外,有万千百姓,有万顷良田。抢筑埽坝。身为黄河工程队队长的黄波涛,迅速带领河工们打桩、拉绳。桩为两米长的柳木、榆木,绳为苘麻做成的六丈绳、八丈绳。他们在堤坝处打桩,用桩绳紧密联结,筑丰埽坝。赤裸着上身的黄波涛,紧握重约9公斤的铁油锤,猛打桩顶,随着落锤时短促有力的“欸”声,一根根木桩被砸入堤坝。手硪队8名河工挺起重约40公斤的圆柱形铁硪,伴随着铿锵顿挫的“硪工号子”,精准砸桩。洪水滚滚,湍急凶猛。生死,就在一瞬间。河工们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起硪!”黄波涛一声令下,石硪组迅速分区 集结。每组17名河工一起弯腰,绷紧苘麻编制的硪辫,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险工地段传出“咚、咚”的声响,“硪工号子”在黄河回荡。日落昆仑黑了天,鸟投树林虎登山。行路客人住了店,千家万户把门关。灯火通明白如昼,抢险堵口战犹酣。……黄波涛14岁就参加了黄河抢险队,他的家乡武陟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是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腰”。从武陟老田庵控导工程大坝望向南岸,便是郑州桃花峪——黄河近八百里悬河的起点。黄河从此摆脱最后一处山地的束缚,开始在广袤的平原地带“奔腾不息”。黄河自古周期性泛滥,痴爱黄河,就得摸透黄河的脾气。经历了多次抢险的黄波涛,在肆虐的洪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张庄,惊心动魄的抢险。面对脱缰野马般的黄河水,苦思良久的黄波涛豁然开朗,他发明了“柳石混合滚厢”“柳石混砸”等等名抢险“绝活儿”,刷新了传统埽工技术。“抛厢!”“河势上堤!”“河势下挫!”“抛石!”黄波涛的声音嘶哑了、浑浊的河泥裹着汗水,把他塑成黄河上一尊活动雕像。人,岿然不动!水,才顺河东流!紧急时刻,黄波涛和河工们在水中构建的人墙、修筑的埽坝和“柳石泥合滚厢”一起,给飞扬跋扈的黄河决口处箍上了一道“金箍兄”。抢筑埽坝!打桩、拉绳、捆枕、推枕、捆抛柳石枕、推掷铅丝石笼。河工们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起硪!”打硪河工们一起弯腰,绷紧硪辫,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伴随着“咚、咚”的石硪声,“硪工号子”在黄河上空回荡。黄波涛喊唱的“硪工号子”随着施工地点的不同而快速变换。“慢号”“紧急风”“沾地起”“大定刚号”……这些不同的硪号,号词不同,速度不同。声音的变化,决定着石硪的高低与快慢,指导着硪工掌握起落的“火候”。大堤筑得高又宽,砸紧土石平又坚。修建闸门提灌站,治好沙荒压盐碱。曲折连绵八百里,大海入口到邙山。黄河两岸变良田,面貌改变全靠响。……时光茬苒,记忆如电影般频闪。此时,黄波涛已是90多岁的老人。欣慰的是,祖孙四代都是黄河河工,孙子黄志远早已是黄河工程队的队长,延续着他悠长的治黄梦。 今天,电视台要拍摄《黄河记忆》专题片,黄波涛老人应邀出席,再指挥一场传统黄河抢险,再喊一回久违的“硪工号子”。抢筑埽坝!“河势上提!”“河势下挫!“柳石混合滚厢!”随着黄波涛老人一声令下,500名黄河河工投入紧张的抢险之中。打桩、拉绳、捆枕、推枕。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大坝上,10盘石硪系着红飘带。“起硪!”黄波涛老人喊出了雄浑高亢、激昂慷慨的“硪工号子”。170名硪工精神抖撒,一起弯腰,绷紧硪辫辩,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伴随着“咚、咚”的石硪声,“硪工号子”再度在黄河上空回荡。黄河黄,黄河长,黄河凶猛最难防。水来挡,险来抢,固守大堤不受伤。险工林立赛战场,石料堆积如山岗。任凭惊涛与骇浪,把守黄河享安康。……暮色苍茫,雾岚弥漫,黄河东流不息。轮椅上的黄波涛老人紧紧拉着孙子黄志远的手,禁不住潸然泪下。(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20期,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晨光熹微,春风骀荡”,结尾“暮色苍茫,雾岚弥漫”,以环境变化暗示从早到晚的时间流逝,首尾照应使文章有始有终,浑然一体。B.小说描写90多岁的黄波涛老人“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刻画了老人饱满的精神状态,与他年轻时不畏艰险筑堤治黄的硬汉河工形象相契合。C.小说中大张庄抢险场面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怒杀仇人一段,在描写人物动作时都多用短句,简洁短促,节奏感强,突出了紧张感。D.小说通过老河工黄波涛的回忆、着重描写了两次抗洪抢险的场面,意在表现黄河水肆虐给沿岸百姓带来的恐慌,表达了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8.小说三次引用“硪工号子”,请分别分析其作用。9.文章结尾部分写道:“轮椅上的黄波涛老人紧紧拉着孙子黄志远的手,禁不住潸然泪下。”黄波涛老人为什么会“潸然泪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7.D8.①第一处引用写出了汛情的危急(“夜晚的安宁”)与河工们奋勇抢险的场面,在对比中凸显了河工们齐心协力、无畏担当、守护一方平安的形象。 ②第二处引用概括了筑堤治黄的深远意义,表现了河工们因筑堤治黄能改变黄河两岸面貌而生起的强烈自豪感。③第三处引用表现治黄的艰难与河工们治黄的决心信心,弘扬了治黄中熔铸出的不畏艰辛、勇战灾难、坚韧不屈等伟大精神,凸显了文章主旨。9.①黄波涛老人一生参与治黄,曾经飞扬跋扈、周期性泛滥的黄河在他和河工的努力下变得波光粼粼、东流不息,回忆往事,他流下了感慨的泪水。②老人故地重游,重回自己曾经流过血汗的地方,并协助电视台将充满激情与力量的抗洪抢险场面记录下来,让后人了解到前辈们艰辛的治黄历史,这是对他那个年代黄河工程队的认可与尊敬,他流下了满足的泪水。③老人祖孙四代都是黄河河工,孙子也已成长为黄河工程队队长,老人的治黄梦得以延续,河工们的治黄精神得以传承,他流下了欣慰的泪水。【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D.“意在表现黄河水肆虐给沿岸百姓带来的恐慌,表达了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错误,本文的主旨是表现治黄的艰难与河工们治黄的决心信心,弘扬治黄中熔铸出的不畏艰辛、勇战灾难、坚韧不屈等伟大精神。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第一处“硪工号子”前四句写夜晚宁静,联系上文“险情突发。决堤口汪洋恣肆”“洪水滚滚,湍急凶猛”可知,看四周围很平静,但此时黄河汛情极度危急;后两句“灯火通明白如昼,抢险堵口战犹酣”写伴随着铿锵顿挫的“硪工号子”,河工们从抢筑埽坝到重筑堤坝,精准砸桩,奋勇抢险,此处引用“硪工号子”,通过将汛情的危急与河工们奋勇抢险的场面作对比,突出了河工们齐心协力、无畏担当、守护一方平安的形象。原文“黄河自古周期性泛滥,痴爱黄河,就得摸透黄河的脾气”“经历了多次抢险的黄波涛,在肆虐的洪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不同的硪 号,号词不同,速度不同。声音的变化,决定着石硪的高低与快慢,指导着硪工掌握起落的‘火候’”,第二处“硪工号子”前两句写河工们为了治黄想尽办法,不同的硪号直接影响着筑堤治黄的效果,“修建闸门提灌站,治好沙荒压盐碱”“黄河两岸变良田,面貌改变全靠响”四句概括了筑堤治黄的深远意义,此处引用表现了河工们因筑堤治黄能改变黄河两岸面貌而生起的强烈自豪感。原文“随着黄波涛老人一声令下,500名黄河河工投入紧张的抢险之中。打桩、拉绳、捆枕、推枕。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起硪!’黄波涛老人喊出了雄浑高亢、激昂慷慨的‘硪工号子’。170名硪工精神抖撒,一起弯腰,绷紧硪辫辩,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受电视台要约,当黄波涛老人喊出了雄浑高亢、激昂慷慨的“硪工号子”,硪工精神抖撒,共筑堤坝,“硪工号子”再度在黄河上空回荡,第三处引用“黄河凶猛最难防”“固守大堤不受伤”“任凭惊涛与骇浪,把守黄河享安康”既表现治黄的艰难,也体现了河工们治黄的决心信心,弘扬了治黄中熔铸出的不畏艰辛、勇战灾难、坚韧不屈等伟大精神,凸显了文章主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原文“黄波涛14岁就参加了黄河抢险队,他的家乡武陟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是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腰’”“经历了多次抢险的黄波涛,在肆虐的洪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黄波涛老人一生参与治黄,他们摸透黄河的脾气,曾经周期性泛滥的黄河在他和河工的努力下变得波光粼粼、东流不息,回忆往事,他流下了感慨的泪水。原文“今天,电视台要拍摄《黄河记忆》专题片,黄波涛老人应邀出席,再指挥一场传统黄河抢险,再喊一回久违的‘硪工号子’”“170名硪工精神抖撒,一起弯腰,……‘硪工号子’再度在黄河上空回荡”,黄波涛老人应邀重游故地,重回自己曾经流过血汗的地方,把充满激情与力量的抗洪抢险场面留存下来,让后人了解到前辈们艰辛的治黄历史,这是对他那个年代黄河工程队的认可与尊敬,他流下了满足的泪水。原文“欣慰的是,祖孙四代都是黄河河工,孙子黄志远早已是黄河工程队的队长,延续着他悠长的治黄梦”,孙子已成长为黄河工程队队长,延续了老人的治黄梦,使治黄精神得以传承,为此,他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九月,上曰:“比见群臣屡上表贺祥瑞。夫家给人足而无瑞,不害为尧、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为桀、纣。”丁未,诏:“自今大瑞听表闻,自外诸瑞申所司而已。”尝有白鹊构巢于寝殿槐上,左右称贺。上曰:“我常笑隋炀帝好祥瑞。瑞在得贤,此何足贺!”命毁其巢,纵鹊于野外。元年关中饥,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上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是岁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五年秋九月,上修仁寿宫,又将修洛阳宫,民部尚书载胄表谏,以“乱离甫尔,百姓雕弊,帑藏空虚,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炼”;上嘉之,曰:“载胄于我非亲;但以忠直体国,知无不言,故以官爵酬之耳。”康国求内附,上曰:“前代帝王好招求绝城,以求服远之名,无益于用而糜弊百姓。今康国内附,傥有急难,于义不得不救。师行方里,岂不疲劳。劳百姓以取虚名,朕不为也。”遂不受。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其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联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B.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C.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D.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司,司即主管,所司指职责或主管的官吏。文中意为主管的官吏,又称“有司”。B.就食,文中指出外谋生,《史记》“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中“就食”一词与此同义。C.民部,隋朝设大部之一,唐初因避讳改称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科举等事务 D.帮在古时指收藏钱财的仓库,又指钱币和财物、帑藏,亦作“帑臧”,文中指国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认为搬家忘记妻子之人与忘掉自身的夏桀、商纣都是健忘之人,与剖身藏珠的西域贾胡一样荒唐可笑,唐太宗认可他的看法。B.唐太宗不迷信祥瑞,他把尧舜和桀对作对比,认为祥瑞出现并非明君之兆,得到贤才才是祥瑞之事、并命人毁掉被称为祥瑞的鹊巢。C.唐太宗将修筑宫室、民部尚书戴胄认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担心国家百姓难以承受,上表劝谏,唐太宗虚心纳谏并对戴胄于以嘉许。D.唐太宗认为国君想要降服远方的盛名而招抚偏远国家,于国无用且损耗百姓,自己不想要如此虚名,因此不接受康国归附的请求。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2)是岁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答案】10.C11.C12.A13.(1)我与你们应当同心合力、相互辅助,希望不要被后人耻笑。(2)这年全国大丰收,流离失所的人全都回到乡里,全年判决死刑的才二十九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今国家幸得安定,四方顺服,实在是自古以来所少有,然而朕每日谨慎行事,惟恐不能持久,所以想多次听到你们的谏诤。“四夷俱服”,“四夷”作“俱服”的主语,二者联系紧密,不可断开,排除AD;“然朕日慎一日”,“然”表转折的连词,断句的标志,其前应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民部……掌管……科举”错误。“科举”是礼部掌管事务。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魏征认为搬家忘记妻子之人与忘掉自身的夏桀、商纣都是健忘之人”错,原文意为魏征认为搬家忘记妻子的健忘之人、荒淫纵欲而忘身的桀纣与剖身藏珠的西域贾胡一样取舍不当,荒唐可笑。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戮力”,尽力,合力,齐心协力;“庶”,希望、但愿;“为……所……”,表被动。(2)“大稔”,大丰收;“咸”,都;“断”,判处、判定、决定。参考译文:皇上(李世民)对侍臣说:“我听说西域有个胡族的商人得到了宝珠,就剖开身体来藏起它,有这回事吗?”侍臣回答道:“有这回事。”皇上说:“人们都知道去嘲笑他喜爱宝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有些官吏接受贿赂触犯法律,帝王顺从自己奢靡的欲望而遭致国家灭亡,这与那胡商的可笑有什么区别呢?”魏征说:“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有的人非常健忘,搬家而忘记自己的妻子。’孔子说:‘还有比这严重的,夏桀、商纣竟荒淫纵欲而忘记自己的身体。’也是这样。”太宗说:“对。我与你们应当同心合力,相互辅助,希望不要被后人耻笑。”九月,太宗说:“近来看见大臣们多次上奏章恭贺祥瑞之事。百姓家中富足而没有祥瑞,不影响成为尧、舜;百姓愁苦怨怼,而多有祥瑞,不影响成为桀、纣。”丁未(初四),下诏说:“从今以后大的祥瑞听任上表奏闻,大瑞之外的诸种瑞兆,申报给主管官吏即可。”曾有白鹊在皇宫寝殿中的槐树上构巢建窝,左右的大臣齐声称贺。太宗说:“我常常笑话隋炀帝喜欢祥瑞。祥瑞在于得到贤才,这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命令毁掉那巢穴,放白鹊到野外。(贞观)元年,关中地区闹饥荒;(贞观)二年,全国闹蝗灾;(贞观)三年发大水。皇上勤于政事,加以安抚,老百姓虽然到处谋生,却不曾叹息抱怨。这年全国大丰收,流离失所的人全都回到乡里,全年判决死刑的才二十九人。(贞观)五年秋九月,太宗修筑仁寿宫,又打算修洛阳宫,民部尚书戴胄上表进谏,认为“动荡给国家带来的忧患初始,百姓穷困潦倒,国家府库空虚,如果不停地营造,国家百姓都被消耗,恐怕不能承受”。太宗称赞他说:“戴胄与我不是亲戚,只是以忠诚正直体念国家,知无不言,所以用加官进爵来酬劳他。”康国要求归附唐朝。太宗说:“前代的帝王,喜欢招抚地处遥远的国家,以讨得降服远方的盛名,这毫无益处而只是损耗百姓。如今康国要求归附,如果他们遇到危急情况,按照道义来讲不能不去救援。士兵们行军万里,岂能不疲劳。让百姓疲劳以获取虚名的事,朕不做。”于是不接受康国的归附。太宗曾对亲近大臣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虽好了, 仍需调养一段,倘若立即放纵自己,病会复发,那就不可救治了。如今国家幸得安定,四方顺服,实在是自古以来所少有,然而朕每日谨慎行事,惟恐不能持久,所以想多次听到你们的谏诤。”魏征说:“国家内外俱得安定,我并不觉得高兴,只是高兴陛下能够居安思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注】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醉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诗中的“昔人”)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楼所看到的云烟重叠环绕城郭的景象,及由此触发的感慨。B.颔联写登高所见及与同僚饮酒场景,既紧扣标题,又与尾联中的“乘醉”相呼应。C.“解带西风飘画角”通过“西风”“画角”等意象表达了诗人被贬的忧伤苦闷之情。D.尾联诗人畅想冬天到来时定要携带“佳客”乘兴踏雪、欣赏群峰冰清玉洁之景。15.有人评价这首诗工于写景,请结合全诗的写景角度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4.C15.①远近结合。“霜林”是远望之景,“野菊”则是眼前之景,既有远景又有近景。②俯瞰与平视结合。“绕郭云烟”为俯瞰,“斜日”、远山则为平视。两种写景视角结合。③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实写轩中所见深秋景物;虚写(想象)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诗歌第一句和颔联、颈联是实写,第二句和尾联是虚写。实写轩中所见深秋景物;第二句虚写(联想)到李德裕(诗中的“昔人”)曾在此地怀念嵩洛感慨无穷,尾联虚写(想象)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④动静(视听)结合。“飘画角”为动景(为听觉描写),“绕郭云烟”“山争出”“野菊开”“斜日照青松”以动写静(为视觉描写),动静(视听)结合。【解析】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表达了诗人被贬的忧伤苦闷之情”错误,“西风”“画角”虽然萧瑟、凄凉,但诗人“解带”迎“西风”,听“画角”,更多表现的是诗人的坦荡洒脱。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选取了“霜林”“野菊”等景物。“霜林落后”写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是远望之景;“野菊开时”写眼前野菊开放,景色美好,是眼前之景。有远有近,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首联“绕郭云烟匝几重”中“绕郭云烟”写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是俯瞰的角度;颈联“倚栏斜日照青松”中“倚栏斜日”写斜倚着楼上高栏观赏夕阳,是平视的角度。诗人将俯瞰与平视两种写景视角相结合。首联第一句“绕郭云烟匝几重”中“郭”“云烟”、颔联“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中“霜林”“野菊”和颈联“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中“西风”“斜日”“青松”都是作者所见,表明是实写轩中所见深秋景物。首联第二句“昔人曾此感怀嵩”中“曾”字表明是虚写,诗人想象到李德裕(诗中的“昔人”)曾在此地怀念嵩洛感慨无穷;最后一联“会须乘醉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中“会须”一词表明是虚写,作者想象来日将携客踏雪看群峰。前三联多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所以,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颈联“解带西风飘画角”中“飘画角”写西风中飘来画角清哀的声音,是作者所听到的,为动景(听觉描写);前两联中“绕郭云烟”写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山争出”写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写野菊花开放,“斜日照青松”写夕阳照在苍翠的青松,是作者所见到的,以动写静(为视觉描写),所以,本诗运用了动静(视听)结合的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摆脱束缚、重返自然时欢快愉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书记载“雁飞不过衡阳”。“衡阳雁”作为一个经典意象,频繁在古诗文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子认为追求富贵是人的本能,但一定要取之有道。《论语》“述而”篇中,表明对采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的不屑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舟遥遥以轻飏②.风飘飘而吹衣③.雁阵惊寒④.声断衡阳之浦/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衡阳雁断三千路巫峡猿啼十二峰/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⑤.不义而富且贵⑥.于我如浮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飏、衡、浦。三、语言文宇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慎独”在儒家思想史上影响深远,但历来的解释却___________,在通常的理解中,慎独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进守道德规范。《大学》指出“小人”独处时,常干出不好的事,见到君子才试图掩盖恶行。因此,《大学》强调,要“诚于中,形于外”,也就是说,做人必须___________。“慎独”的核心是诚信和道德自律。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不论有人无人,更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自己并最终损害他人、社会利益的事。青少年可塑性很强,尤其应这从小养成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面对___________的虚拟世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新的特点:一方面,我们要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另一方面,在网上发帖时,也应该遵守网络道德。网络世界有一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但是,你自己知道你是什么,能否永远做___________的人,关键就在你不为人注意的那一刻。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莫衷一是言行一致精彩纷呈光明磊落B.各执一词表里如一精彩纷呈浩然正气C.莫衷一是表里如一错综复杂光明磊落D.各执一词言行一致错综复杂浩然正气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青少年不仅能确立现代生活理念,也能拥有健康的心理B.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他们确立现代生活理念C.青少年不仅能拥有健康的心理,也能确立现代生活理念D.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确立现代生活理念,也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19.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不论有人无人,更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他人、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的事。B.在注重个人隐私当今社会,不论有人无人,都更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自己并最终损害他人、社会利益的事。C.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无论有人无人,更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他人、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的事。D.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不论有人无人,都更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他人、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的事。【答案】17.C18.B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能力。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各执一词: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相持不下。语境“历来”“通常的理解”指对“慎独”一词的理解不一致,用“莫衷一是”。表里如一:说话、行动和心里所想的完全一致。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语境有“诚于中,形于外”的说法,可知这里强调做人应该“表里如一”。错综复杂:许多东西交叉牵连,情况多而杂。精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语境强调虚拟世界的特点,应该是“错综复杂”。光明磊落:形容没有私心,胸怀坦白。浩然正气: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语境强调虚拟世界做人应该正直坦诚,用“光明磊落”。 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前语境为“青少年可塑性很强,尤其应该从小养成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强调正确做法,主语应该为“这”,用来代前一句话所指内容。故排除AC。从语序上看,上文“可塑性很强”“意识”侧重心理,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确立现代生活理念”;且下句讲到“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可见“确立现代生活理念”与下文更衔接,排除D。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不论……更要……”关联词搭配不当,“不论”“无论”要与“都”搭配才合乎逻辑,故改成“不论……都更要……”;二是语序不当,根据语意可知,如果不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那就不仅会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最终自己也会成为受害者,故改成“不做损害他人、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的事”。全部改对的是D项。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所熟悉的孔子形象大多源自儒家典籍,其实道家经典《庄子》中也有很多涉及孔子的故事。《庄子》中的孔子既是一代善教的宗师,___________。关于孔子善教的故事,《庄子》中有异常精彩的描述,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究其原因,除了他本人的悟性和勤勉之外,___________。颜回欲去危乱的卫国辅佐卫君,为了使颜回成功的概率更大,孔子设置层层否定,启发他。庄子勾勒的孔子教育方法之脉络,与《论语》中记录的孔子教育理念一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孔子以师礼待老子,孔子不仅敬仰地位尊贵的道家创始人老子,___________,孔子游历到缁帷之林,闻渔夫与弟子议论,孔子即刻求教,并向渔父行“再拜”札四次。可见,只要是有道之人、孔于就乐于向之求教。据《天运》篇可知,孔子自三十多岁开始求道,但直到五十一岁还没有得道。尽管如此, 孔子仍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并南往沛地拜见老子,希望从老子那里听到道。事实上,孔子早在三十岁左右就已学有所成,开创私学,招收门徒;五十一岁时已颇有成就,是老子口中的“贤者”。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简述最后两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答案】20.①又是一位尊师好学的学生②与孔子的善教息息相关③还尊重位低的得道之人21.①因为孔子一生都在追求道,②所以他不仅以师礼待老子,③而且还向地位卑微的得道之人求教。【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前文“《庄子》中的孔子既是一代善教的宗师”可以推断句式为“又是一位……”;此句应为总起句,前一分句对应第二段,后一分句对应第三、四段,结合三、四段的内容“孔子以师礼待老子”“据《天运》篇可知,孔子自三十多岁开始求道,但直到五十一岁还没有得道”,故可填写“又是一位尊师好学的学生”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本段写孔子善教,并以颜回为例,分析孔子善教的故事,故可填写“与孔子的善教息息相关”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根据前文“孔子不仅敬仰地位尊贵的道家创始人老子”可以推断句式为“还尊重(敬仰)……”;本句承上启下,前句承接上段,本句启下,结合“闻渔夫与弟子议论,孔子即刻求教”,故可填写“还尊重位低的得道之人”之类的句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首先概括最后两段的内容。倒数第二段共两句,其中第一句是重点信息,由“孔子以师礼待老子,孔子不仅敬仰地位尊贵的道家创始人老子,还尊重位低的得道之人”“只要是有道之人、孔于就乐于向之求教”可概括为:孔子不仅以师礼待老子,而且还向地位卑微的得道之人求教。最后一段语意重点在“尽管”后,由“孔子仍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并南往沛地拜 见老子,希望从老子那里听到道”可知,孔子终身都在追求道。然后分析句间关系,因“孔子终身都在追求道”,果“以师礼待老子”“向地位卑微的得道之人求教”。最后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进行组织,可以使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进行连接。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志当存高远。(诸葛亮)②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息,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③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阳明)在振华中学高二(1)班的一节以“吾辈·吾志”为主题的班会上,班主任张老师要求大家针对以上名言,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志当存高远,青年当自强鲁迅曾经这样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渴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两句都诠释了一种精神的力量,作为一名有为的君子,要追求远大的理想和事业上的抱负,就要像天穹一样,运行不息,即便生命之路上颠沛流离,也要顽强不屈,自强不息,勇敢面对。有了理想,有了奋斗目标,人生路上才不会浑浑噩噩。漫长的岁月里,人生如黑暗里的夜航船,随时会有触礁的风险。倘若没有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随时会被风浪吞没。如若有了奋斗目标,那就如一盏远方的灯塔,给了我们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力量和勇气。所以我们应“志当存高远”。生命中,一定要给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并为此努力拼搏,人生才会更有价值。曾国藩给好友的一封信中曾经这样写道:故凡仆之所志,其大者盖欲行仁义于天下,使 凡物各得其分;其小者则欲寡过于身,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乡党。大意是说,细细分析人们的志向就会发现,志存高远之人希望能够在天下推行仁义,让万物各得其所,目光短浅的人只会顾及自己,只会考虑自己的妻儿及宗族乡党。作为一名中学生,虽然没有曾国藩所说的那种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但是我们也要从此刻起树立远大的理想,为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做鸿鹄,不做燕雀,我们要“一览众山小”,而不是胸无大志。有了远大志向,就等于拥有了前进的舵盘,并且把舵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向着目标勇敢前进,我们要坚定志向,心无旁骛,在困苦磨难中磨砺身心。当然,光有了志向还不够,倘若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没有“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精神,无论走得多远,最终都会随波逐流,一生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永远抵达不了成功的彼岸。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青年既要树立远大志向,敢于担当奉献,更要锤炼过硬本领,要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去学思践悟,去立德修身。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前提是要脚踏实地,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要有勤学善思的良好习惯,要有常怀崇德修身的价值追求,要坚实走好务实笃行的奋斗之路,在知行合一的点滴积累中,一步一个脚印把远大抱负落到实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第一则材料的核心是立什么样的志。诸葛亮的话说明我们立志时应树高远之志。青年学子在人生发展中不应该只为追求个人私利,而应该树立高远的志向,应该勇于担当,追求道义,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个人志向与国家和时代的需要相融合。第二则材料重在强调如何践行志向。志向确立后既要能够借助良好的外在条件去实现,更要自身不懈怠,要探索不止,全力以赴为之奋斗,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达到“尽志无悔”。第三则材料的核心是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这段话的意思是: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以做成功的事情。即使像各种工匠的技艺,也没有不是靠志向才学成的。志向没有立定,就像没有舵的船,没有嚼子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驰,最后到哪里才算了结呢?所以,三则材料从如何立志、如何实现志向、志向的重要性等多种角度阐述了“志”的话题。写作时要紧紧围绕“志”的话题,针对材料观点进行论述。可偏重一则名言,也可三则名言 都论述,但要注意论述时的逻辑性。写作时,可以以“立志”“行志”“志成”的思路进行论述,如开头先强调志向的重要性,然后可以历史上典型的事例为证,接着再论述立志不仅是古人成功之道,更是现代人所必需的,立志是成大事必备的条件。接着借助王安石的言论,论述我们树立高远志向后,还应以怎样的精神和行动去努力实现它,以及实现志向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当然,行文中还可适当论述当代青年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思考“志”的新时代意义。另外,写作中也要注意题目的情境要求——“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的发言,虽未明确要求写一篇发言稿,但写作时还是要注意论述对象,注意语言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立意:1.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2.立志者,当志存高远。3.志向让青春不再迷茫。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09:34:11 页数:24
价格:¥2 大小:223.4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