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中二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语文2022.02注意事项:本试卷共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均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I卷阅读题(90分)一、现代文阅读(4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中庸》记载:“力行近乎仁。”其大意为努力实行,竭尽全力去做事就接近仁了。原文是:“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努力行事之仁与好学之智、知耻之勇一并成为儒者必修的三个功夫。儒家尊奉“中庸”为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主张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但是中庸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不求突破、迂腐保守、不作为。细读《中庸》,其通篇都在告诫我们要至诚至性,率性而为,行乎当行,止乎当止,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等很多力行、重行思想,将力行作为君子之大德。②那么,力行何以成为君子之仁德?首先,中国传统思想历来重行,并且深知“行之难”。《尚书·说命中》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懂得道理很容易,难的是付诸行动,所以才有孔子主张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也正是由于做到很难,才更凸显力行者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其次,德性最终要通过“行”展现出来。“内圣外王”是传统儒家的基本主张,也是历代儒者的不懈追求。圣人之道就是要以上率下,真诚地展现自己的治世之德和经世之能,殚精竭虑地谋事成事,化育万物,感动他人。③到宋明时期,力行思想得到空前发展。北宋张载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将力行的人格境界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一时期,陈亮的事功学说、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尽管在知与行上各有侧重,但是在强调力行的重要性上却是一致的。陈亮主张“重实事”“讲实学”,致力于“济时、救国、经世、致用”。《朱子语录》记载朱熹的观点:“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阳明心学以“知行合一”扬弃了“知先行后”的思想,提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的观点,知和行是一回事,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力行才是“致良知”的真功夫,良知之理要贯穿在具体行为和实际活动中。到近代,孙中山先生 提出“行先知后”“知难行易”的知行观,虽然与“知易行难”的传统知行观表述相异,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孙中山先生希冀通过唤醒民众随其共图革命以实现中国之重生的政治抱负,依旧是力行、重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忠实实践。④力行不是遥不可及的精神奢侈品,其早已沉淀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它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开疆拓土、砥砺前行的艰辛创业中,它凝结在中华儿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铸就的伟大精神中,它展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中,它发展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寻求民族自立自强的伟大事业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反复强调力行、实干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个关键当口,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坚毅前行,必将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摘编自董冰《力行近乎仁》原载于《光明日报》2021年5月25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之“力行”、指努力实行,竭尽全力去做事,这是儒者修身的重要功夫。B.因为深知“行之惟艰”,所以中国的传统思想一直极力推崇“力行”。C.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扬弃了朱熹“知先行后”的思想,极具进步意义。D.力行根植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标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中庸》中力行的相关内容,论述了力行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B.文章从中国传统思想、德与行关系两方面,论述了力行成为君子仁德的原因。C.文章按历史发展的顺序论述了力行思想的萌芽、发展、现实意义及其成就。D.文章通过分析事功学说、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论述了力行思想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拥有力行之仁、好学之智与知耻之勇就可以实现儒家治人治天下的目的。B.“中庸”是儒家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主张不偏不倚,凡事不求突破,力求稳妥。C.孙中山先生的知行观唤醒了民众随其共图革命的政治抱负,依然是力行思想的实践。D.“力行”已沉淀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坚持力行、实干,必将实现伟大复兴梦。【答案】1.B2.C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因为……,所以……”强加因果。原文说“中国传统思想历来重行,并且深知‘行之难’”,原文是“并且深知”,即两者并非因果关系。 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C.“文章按历史发展的顺序论述了力行思想的萌芽……及其成就”错误。从文中“到宋明时期,力行思想得到空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反复强调力行、实干的重要性和关键性”等内容可知,文章论述了力行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并没有提到力行思想的“萌芽”和“成就”,选项属无中生有。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就可以实现儒家治人治天下的目的”过于绝对,原文的表述是“努力行事之仁与好学之智、知耻之勇一并成为儒者必修的三个功夫”,并非“拥有力行之仁、好学之智与知耻之勇就可以实现儒家治人治天下的目的”。B.曲解文意。“凡事不求突破,力求稳妥”理解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但是中庸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不求突破、迂腐保守、不作为”,所以《中庸》强调力行,并非“不求突破,力求稳妥”。C.未然变已然。“孙中山先生知行观唤醒了民众随其共图革命的政治抱负”表述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孙中山先生希冀通过唤醒民众随其共图革命以实现中国之重生的政治抱负”。故选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8分)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间烟火老杨犹豫了几天还是出摊了。三十六年前,老杨还是小杨时就摆过几次地摊。那时叫“跳蚤市场”,逢周日开设。偌大的田径场,卖吃的少,多设在看台墙根下,卖货的多,都聚在足球场土地上,那年月谁也没见过“绿茵场”长得啥模样。卖吃的多是炸油饼、馒头、粉浆面条等果腹之食,当年还没有份饭出售,因没有一次性餐具产品,苍蝇嗡嗡,大蒲扇哗哗。卖货的也多是针头线脑,旧衣物,肥皂牙刷,手绢,布鞋、胶鞋、塑料鞋等日常生活用品,电器物品是见不到的,缸盆都是搪瓷的。一张席,一块破油布,地上铺开,一个砖头敲成四块,压住四角防风便是一个标准摊位,行列还算齐整,鸟瞰倒像大型团体操图案。小杨摆的是书摊,其实也不能算是书摊,书是舍不得卖的,小杨卖的是刊物,刊物也不是新刊物,都是小杨从牙缝挤钱买的、页面翻起角的旧文学刊物。卖旧刊物是为贴补买新书新刊物的钱,能省一角几分的也是省。一个退伍兵,三级工,34元的死工 资,交母亲30元,攒着等将来娶媳妇用,手里每月只有4元的零花钱,一个5角的烧饼夹牛肉都吃不起,喝的是军用水壶装的烧开水,喝光了就再去灌上一壶自来水。一套两个兜“的确良”军装,斜挎军用书包,一顶麦秸编织的草帽是标配,书包里倒是装几本《数理化自学丛书》,摆摊看书两不误。上大学的梦想破灭了,考个电大还是有戏的。“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类吆喝声是不会有人喊的,小杨更不喊,他只埋头看书,时不时拿个树棍在土地上写点什么,再用脚抹掉,再划拉,再抹掉。“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好字!”一阵清香风吹来一声莺鸣赞语。小杨从藏在一双白色塑料凉鞋里的秀脚往上看,一袭白底蓝碎花连衣裙摇曳生姿,小蛮腰两把可格,一字型美人骨上一抹鹅颈托着一张秀美恬静的鹅蛋脸,淡淡柳眉下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墨染长发如瀑。这个妹妹我见过。小杨心里突突。俩人从“云想衣裳花想容”到“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聊得风生水起。常谈不烦,久处不厌,只因书摊边多看了你几眼。后来的后来,皆是凡人俗事,无非是转干,提职称,有房有车有孩子,有饭局,有老板椅坐。平平淡淡,淡淡轻轻。一场新冠疫情,打破了许多成功学讲座听多了、鸡汤文看多了、立志求功名、坐井说天阔的人的梦想。“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酒肉穿肠过,老杨一拍桌,对一群愁眉苦脸的狐朋狗友小老板们说:“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出摊!”“卖啥?去哪里卖?”一小兄弟醉眼迷离地问。“卖存货、去库存,哪里让卖,哪里好卖,就去哪里卖。你们手里都有啥货?”“我有三十万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我有六十万的白酒。”……“我出车。我出人。”……“全部按进价卖,卖不动再打折卖,盘活存量,有了现金流就能活下去,挺过去就是赢家。”中央商务区灯火辉煌,停车场热闹非凡。有车载音响发出的当红网络歌曲,没有一般地摊劣质喇叭的嘈杂声。游人也少有嘴上撸串串、唧唧喳喳的,均悠闲自得。楚河汉界。主车道西侧,一色的车后盖打开,车原价不超五十万,货品大众化;东侧全是车价百万左 右豪车,车盖上摆放的都是奢饰品。西侧车主年龄参差不齐,东侧俊男靓女衣着光鲜。“人家是生活,咱们是活着;人家是体验生活,咱们是为了活着;人家有诗和远方,咱们是眼前的苟且。”与老杨搭伙卖货的“二货”酸溜溜地诌上了“鸡汤”。“切!干活吧!诗和远方都很贵,星辰大海也收费。”老杨目光炯炯,坚定地说。“诺,嫂子来了。”顺着“二货”手指的方向,老杨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身影出现在五彩斑斓的世界。她身后那座形似玉米棒的标志性建筑跳闪出一行大字:地摊经济,人间烟火!(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十六年前摊位上多是针头线脑、搪瓷缸盆等,现在有了奢侈品,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体现了时代的发展。B.小杨作为一个退伍兵、三级工,工作之余通过摆摊卖书和自学,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他的努力上进令人敬佩。C.新冠疫情给老杨等小老板们带来冲击,“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一句,写出了老杨为了摆脱困局而冲动的态度。D.“人家是生活,咱们是活着”表现了“二货”的不平衡心理,“干活吧!诗和远方都很贵”则写出了老杨的务实。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卖啥?”“卖存货,去库存”等对话,语言简短有力,说明老杨虽生活暂时不如意,却能乐观面对。B.小说善于运用衬托手法,用小老板们面对经济不景气的苦恼和“二货”的态度,衬托主要人物老杨的形象。C.小说注重场面描写,对三十六年前与现在的摆摊场景进行了详细描写,使小说跨越不同时代,富有厚重感。D.小说以“人间烟火”为题,紧扣时代命题,意在表达普通百姓,尤其在疫情的影响下,生活非常艰辛的主题。6.本文塑造了老杨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7.本文叙事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本文是怎样叙述老杨的故事的。【答案】4.C5.D6.①勤俭节约,细致用心。例如小杨卖的旧刊物,“都是小杨从牙缝挤钱买的”;“手里每月只有4元的零花钱,一个5角的烧饼夹牛肉都吃不起,喝的是军用水壶装的烧开水”;在描写初次见到他未来妻子的时候 从脚往上看,他观察得非常细致。②热爱学习,文学素养高。比如“书包里倒是装几本《数理化自学丛书》,摆摊看书两不误”。摆摊不吆喝,“他只埋头看书,时不时拿个树棍在土地上写点什么”;经常默写一些诗句“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等。③务实敢拼,乐观向上。文中他对一群愁眉苦脸的狐朋狗友小老板们说:“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出摊!”“切!干活吧!诗和远方都很贵,星辰大海也收费”表现出从不怨天尤人的品质。7.①以“摆摊”为线索,连接了过去和现在两个场景,并以此叙述老杨故事,反映社会风貌,脉络清晰。②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视角叙述,选取老杨的典型事例来展开情节,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灵活自由。③顺叙和插叙相结合,以回忆的形式,插入三十六年前的往事,使回忆与现实交织,内容充实。④运用对话的形式推动情节。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以老杨为代表的小老板创业的故事,刻画了不同人物的心理。⑤记叙和描写相结合。小说在叙事的同时,还有两处典型细节的描写,一处是老杨与妻子的相识,一处是重新创业,富于变化,真实感人。⑥设置悬念。开篇“老杨犹豫了几天还是出摊了”设置悬念,引入故事,然后以回忆的形式,插入三十六年前老杨年轻时摆地摊的往事,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任意答出来三点即可)【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为了摆脱困局而冲动的态度”错误,应该是“不怨天尤人,能主动寻找出路的积极态度”。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意在表达普通百姓……生活非常艰辛的主题”错误,应该是意在表达唯有实实在在打拼才能成为人生赢家的主题。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人物形象能力。由第三第四段“刊物也不是新刊物,都是小杨从牙缝挤钱买的、页面翻起角的旧文学刊物。卖旧刊物是为贴补买新书新刊物的钱,能省一角几分的也是省。……手里每月只有4元的零花钱,一个5角的烧饼夹牛肉都吃不起,喝的是军用水壶装的烧开水,喝光了就再去灌上一壶自来水”,小杨卖的旧刊物是从牙缝挤钱买的,并且卖旧刊物是为贴补买新书新刊物的钱,能省一角几分的也是省,一个5角的烧饼夹牛肉都吃不起,喝的是烧开水,这些都表明他勤俭节约。第九段“ 小杨从藏在一双白色塑料凉鞋里的秀脚往上看,一袭白底蓝碎花连衣裙摇曳生姿,小蛮腰两把可格,一字型美人骨上一抹鹅颈托着一张秀美恬静的鹅蛋脸,淡淡柳眉下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墨染长发如瀑”,初次见到他未来妻子的时候从脚往上看,他观察得非常细致,可见他细致用心。“小杨摆的是书摊,其实也不能算是书摊,书是舍不得卖的,小杨卖的是刊物,刊物也不是新刊物”,为了省钱卖旧刊物但不卖书;“书包里倒是装几本《数理化自学丛书》,摆摊看书两不误”,摆摊不忘看书;“他只埋头看书,时不时拿个树棍在土地上写点什么”,沉浸在学习中;经常默写一些诗句“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等都表明他热爱学习,文学素养高。“三杯两盏酒肉穿肠过,老杨一拍桌,对一群愁眉苦脸的狐朋狗友小老板们说:‘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出摊’”,面对一群因疫情而愁眉苦脸的狐朋狗友小老板们,他果断提出摆摊,并且决定往死里干,说明他务实敢拼;“全部按进价卖,卖不动再打折卖,盘活存量,有了现金流就能活下去,挺过去就是赢家”,认为困难只是暂时的,说明他乐观向上。“‘人家是生活,咱们是活着;人家是体验生活,咱们是为了活着;人家有诗和远方,咱们是眼前的苟且。’与老杨搭伙卖货的‘二货’酸溜溜地诌上了‘鸡汤’。‘切!干活吧!诗和远方都很贵,星辰大海也收费。’老杨目光炯炯,坚定地说”,面对搭档酸溜溜的抱怨话,老样非常坚定,只认真干活,表现出从不怨天尤人的品质。【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技巧的能力。从叙述的顺序上看,开头“老杨犹豫了几天还是出摊了”设置悬念,引入故事;然后以回忆的形式,插入三十六年前老杨年轻时摆地摊的往事,重点描写了老杨与妻子因地摊相识、相爱的情节,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一场新冠疫情,打破了许多成功学讲座听多了、鸡汤文看多了、立志求功名、坐井说天阔的人的梦想”过渡到现实,交代出社会背景;再重点叙述老杨等小老板面对经济不景气,重新上街摆摊,主动、积极寻求创业机会,实实在在打拼自己人生的故事。小说正叙(顺叙)和插叙相结合,使回忆与现实交织,内容充实,使情节跌宕起伏。从叙述的人称来看,“老杨犹豫了几天还是出摊了”,小说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选取老杨的典型事例来展开情节,能对老杨的事例进行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从文章线索来看,小说以“老杨”为主人公,以“摆摊”为线索,连接了过去和现在两个人生的场景,以第三人称为叙述角度,灵活自由的展现以老杨为代表的小老板创业的故事,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老杨的故事紧扣时代命题,极具代表性和启发性,启示我们唯有实实在在打拼才能成为人生赢家。从表达方式来看,小说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特别是小说有两处典型细节的描写,一处是年轻时老杨与妻子的相识,一处是重新创业的小老板之间的对话,两处描写各具时代的特色,真实感人。“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出摊!”“卖啥?去哪里卖?”“卖存货、去库存,哪里让卖,哪里好卖,就去哪里卖。你们手里都有啥货”“人家是生活,咱们是活着;人家是体验生活,咱们是为了活着;人家有诗和远方,咱们是眼前的苟且”“切!干活吧!诗和远方都很贵,星辰大海也收费”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以老杨为代表的小老板创业的故事,刻画了不同人物的心理。运用对话的形式推动情节。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苍茫中原朱以撒①这些日子里,经孟州、孟津,到洛阳、安阳、开封,总是会日复一日地迎受一种与江南不同的厚重感。是这里带有寒意的凌厉的风,是那看起来比故乡大而深红的落日,还是落日背景下那卸去累累果实的无垠原野?感觉总是难以言明。我只能挑一个我以为合适的词来表达,那就是:苍茫。②这些有过古都兴衰千年激荡的土地,曾经是马蹄翻飞、鼙鼓动地的战场,在经过世事翻覆、鹿鼎频争的烽烟之后,已经变得和其他城市没有什么两样了。我这么说当然是指城市里的格调,在入夜霓虹灯的频繁闪烁里和轻歌曼舞中,你是不大会感觉得到中原气息与江南有什么不同的。现代文明也深深地弥漫其中,让你虽身处异乡却犹如在故土。可是,只要你抽身出来,到郊原,到旷野,你仍然会感慨不已。这方水土总是与粗犷豪迈阳刚放纵结缘。③这个晚秋的黄昏,我在远离城区的郊外教步,原野苍茫秋风苍凉,深红的落日把远山映衬出一个绵延的剪影。这么大的空间,有几个农夫在拉扶着犁耙,他们不是借助牲畜的力量,而是尽自己的力量破开土层,这在广袤的原野上就显得十分渺远,他们的移动,成为黄昏中最动人的一笔。在他们劳作的不远处,散落着一些短促的城堞纹丝不动。知期而至的黄昏笼罩在空寂的城堞上,引人无限遐想:岁月真是无从再现么?其实我已逐渐能够由此领悟中原的笔墨情怀了。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特有的意象时时刻刻地熏染,笔下自然就粗犷起来。你看看他们手执长锋狼毫在雪白的宣纸上驰骋,多是乘势翻卷的草书,与沙场上的箭镞飞鸣、刀光剑影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表现形式更换罢了。④在我们感慨岁月的磨洗使许多鲜明的过往人事化为乌有的同时,还是会看到许多不畏惧风霜刀斧剔抉的古典依然如故。就像任何时候拨开草丛瓦砾,都可以看到地表萌动的顽强一样。我看到并抚摸到了这些昔日古都的石像、石碑。四季轮回春秋迭代,石像中的文官武将,已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或威武睥睨,在改朝换代的风云中一脸漠然。令人乐意驻足的是与石像同存的石碑。时光的清冷沁入了石表,损伤了点画结构,使句读时不免受阻。可心灵却因之而酣畅,分明品味出碑文深处的内涵,丰富而深沉。这使我们面临它的时候,看出旧日创造的美丽辉煌的闪耀:在触摸它的时候,感觉到岁月翩翩远去的雪泥鸿爪,不免能领悟上苍的一点暗喻,一点象征,一点意趣。这是如今一些雕琢精美的石像石碑所无从具备的。这些古代的石头荡起的历史回声,很有可能会令我们捡拾起精神上的一些遗失。⑤在中原的大地上穿行,有一种纵横六合天高地迥的开阔逼进心胸。像我这样方向感不强的人,如果向匆匆前行的中原人讨教,他们总是会站定了,缓缓抬手,至眉端,“诺,向南猛走,再向西拐”。他们的方位感特别强,又有一种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意气。我从中得到的暗示是,当年中原逐鹿的后代,血液中还流动着纵横捭阖的气概,犹如指点江山那般。你同他们交谈有一 种冷静严肃升起,心中浮涌着自尊和坚定。⑥我又一次地见到黄河。这个季节,黄河正走向安静,两岸萋萋芳草,正随着晚秋的劲风扭动腰肢。我内心自然有荒凉之意。因为在此之前我才欣赏到壶口那一泻千里的瀑布,怎么也想不到在这里化为宁静。不过,话说回来,黄河毕竟是黄河,和芳草碧连天的江南溪流大有不同,还是罄露出了它的雄浑和宽博。随便俯身掬一捧水,都可以觉察出积淀下来的桀骜不驯,黄河就是这一捧水的无限放大。⑦一弯寒月升上来了,远处近处层次分明,衬托出了空间的苍茫无限,朦胧色调更平添这一古老地域的神秘与辽远。有许多次,视觉是徒劳无获的,只有靠心灵去感受。像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地方,战争的风云、英雄的情操、艺术的拙朴、民气的强悍,根本不会因时光潮水的浸漫而退却。这使不少人背着行囊,从南方而至,为的是得到一些熏炙和陶冶,试图给笔下情调增加一些凝重的砝码。接收这些飘忽无定若隐若现的气息是有条件在先的,那就是从容平和的心境。不然,失望就随之而来。使你无从辨识出当年的气象、钩沉出当时的风情,无从与隐于岁月深处的精神作默契沟通。(有删改)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②段写到中原都市和其他城市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在旷野、在郊外,人们却能感受到它的“苍茫”。B.文章第③段中作者领悟到的“笔墨情怀”,指的是浸润着中原历史文化的艺术所表现出的野犷与豪放。C.文章第④段写传统文化和文明被现代文明破坏和取代,作者对躺倒在草丛瓦砾中的石像、石碑深表惋惜。D.文章第⑥段运用了拟人手法,不仅写出了黄河的性格,也含蓄地点明了中原的性格、中原人的性格。9.身为河南人,对中原大地的“苍茫”体会更为深切,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苍茫”体现在哪些方面。10.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作简要赏析。【答案】8.C9.①强劲阔大的自然景象:中原凌厉的风、深红的落日、无垠的原野、宽博的黄河等。②浓厚深沉的历史人文气息:城堞、石碑、石像等历史遗迹弥漫着浓厚历史气息,归于宁静的黄河之水,古老地域透露的神秘与辽远等。③纵横豪迈的中原气概:纵横天地的开阔心胸,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意气,流存于中原人血液中的纵横捭阖的气概等。10.①语言凝重而深沉,表达了作者对苍茫中原的敬畏之感。这种语言风格也非常契合本文主题。②善用整句。如“战争的风云、英雄的情操,艺术的拙朴、民气的强悍”一句,结构整齐、酣畅淋漓,表现了中原大地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丰富内涵。③妙用修辞。如“城堞外表如同千疮百孔的马蜂窝”一句中,作者把散落在广袤原野中短粗的城堞比喻成“马蜂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饱经风雨侵蚀的城堞早已千疮百孔的特点,显现了历史的悠久。【解析】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被现代文明破坏和取代”“深表惋惜”错误,由“石像中的文官武将,已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或威武睥睨,在改朝换代的风云中一脸漠然。令人乐意驻足的是与石像同存的石碑。时光的清冷沁入了石表,损伤了点画结构,使句读时不免受阻”可知,文章无“破坏和取代”一说;由“这些古代的石头荡起的历史回声,很有可能会令我们检拾起精神上的一些遗失”可知,作者也没有“惋惜”的意思。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是这里带有寒意的凌厉的风,是那看起来比故乡大而深红的落日,还是落日背景下那卸去累累果实的无垠原野”“黄河正走向安静,两岸萋萋芳草,正随着晚秋的劲风扭动腰肢。我内心自然有荒凉之意”可知,中原凌厉的风、深红的落日、无垠的原野、宽博的黄河等,这些强劲阔大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苍茫”。由“一些短促的城堞纹丝不动。知期而至的黄昏笼罩在空寂的城堞上,引人无限遐想:岁月真是无从再现么”“我看到并抚摸到了这些昔日古都的石像、石碑。四季轮回春秋选代,石像中的文官武将,已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或威武睥睨,在改朝换代的风云中一脸漠然。令人乐意驻足的是与石像同存的石碑。时光的清冷沁入了石表,损伤了点画结构,使句读时不免受阻”“一弯寒月升上来了,远处近处层次分明,衬托出了空间的苍茫无限,朦胧色调更平添这一古老地域的神秘与辽远”可知,城堞、石碑、石像等历史遗迹弥漫着浓厚历史气息,古老地域透露的神秘与辽远等,浓厚深沉的历史人文气息体现了“苍茫”。由“在中原的大地上穿行,有一种纵横六合天高地迥的开阔逼进心胸”“他们的方位感特别强,又有一种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意气”“当年中原逐鹿的后代,血液中还流动着纵横捭阖的气概”可知,纵横豪迈的中原气概体现了“苍茫”。【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语言风格上,本文写作者对中原大地“苍茫”的感受,由文中“迎受一种与江南不同的厚重感”“这些有过古都兴衰千年激荡的土地,曾经是马蹄翻飞、鼙鼓动地的战场,在经过世事翻覆、鹿鼎频争的烽烟之后,已经变得和其他城市没有什么两样了”“在我们感慨岁月的磨洗使许多鲜明的过往人事化为乌有的同时,还是会看到许多不畏惧风霜刀斧剔抉的古典依然如故”等句可见,文章语言凝重而深沉,这种语言风格与作者对苍茫中原的敬畏之感相契合。句式上,如“战争的风云、英雄的情操,艺术的拙朴、民气的强悍”“一点暗喻,一点象征,一点意趣”等句,运用整句,句式一致,结构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表现了中原大地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丰富 内涵。修辞上,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如“黄河正走向安静,两岸萋萋芳草,正随着晚秋的劲风扭动腰肢”“可以觉察出积淀下来的桀骜不驯”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性格。“城堞外表如同千疮百孔的马蜂窝”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饱经风雨侵蚀的城堞早已千疮百孔的特点,显现了历史的悠久。“战争的风云、英雄的情操,艺术的拙朴、民气的强悍”运用排比的手法,“是这里带有寒意的凌厉的风,是那看起来比故乡大而深红的落日,还是落日背景下那卸去累累果实的无垠原野?感觉总是难以言明。我只能挑一个我以为合适的词来表达,那就是:苍茫”运用设问的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2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温造字简舆,姿表瑰杰,性嗜书,然盛气,少所降屈。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烦以职事。又悉失造,因妻以兄子。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驲①入奏。天子爱其才,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为东宫时已闻刘总,其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岛入朝顷之,造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百里,溉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召授侍御史,知弹奏。夏州节度使李祜拜大金吾,违诏进马,造正衙抨劾。祜曰:“吾夜入蔡州擒吴元济,未尝心动,今日胆落于温御史。”造性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造弹击无所回畏,威望隐然,发南曹伪官九十人,主吏皆论死。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兴元军乱,杀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住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方倚以相,会疾,不能朝,改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六》,有删改)注:驲(rì):指驿马。1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B.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 C.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D.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时,父母或师长便要为他们取一个供平辈或晚辈称呼的“字”,也称表字。对他人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B.长庆,唐穆宗年号。先秦时无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改换年号叫做改元。C.礼部是尚书省下辖的六部之一,掌管文教礼仪以及部分对外事务,主要负责接待外宾、筹划典礼、科举考试等,最高长官称为礼部尚书。D.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功绩,给其追授官职或称号。赠典,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的典礼。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造富有才华,受到重用。张建封赏识他,将侄女嫁给他;皇帝爱惜他的才华,先任用他为谏官,后因出使范阳有功,转任为朗州刺史。B.温造擅长辞令,游说建功。他被张建封强行派往幽州游说刘济,话未说完刘济就流泪臣服;后又被皇帝派往范阳劝刘总归顺,亦获成功。C.温造不畏权贵,敢于弹劾。他弹劾拜任大金吾的李祜,让勇猛擒贼的李祜在其面前心惧胆丧;还揭发大量伪官,最后主吏都被判为死刑。D.温造善用计谋,巧妙平乱。他平定兴元军叛乱时,先假装宴飨士兵,用计分开新旧军队,再借酒行合兵包围叛乱士兵,共斩杀八百多人。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烦以职事。又恐失造,因妻以兄子。(2)朕为东宫时已闻刘总,其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3)造性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答案】11.C12.B13.A14.(1)张建封虽然向他咨询计谋,但不敢用职事烦扰他。又害怕失去温造,便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他为妻。(2)朕在当太子时就已经听说刘总,他连年上书请求觐见,(朕)派使者前去询问行期,(他)却又不答复。(3)温造性情刚直急躁,有人违逆自己,即使那人尊贵有权势,他也要用气势胜过他。【解析】【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到了范阳,刘总携弓带箭到郊外迎接。温造为他讲明祸福,刘总恐惧,仿佛有兵刃压在脖子上,从此带领所辖九州归顺朝廷。“造为开示祸福”中“造”指温造,作主语,在前面断开,排除AD。“矍然若兵在颈”是具体表现“总惧”的,中间不宜断开,在前面断开,排除B。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可以有多个年号。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先任用他为谏官”错误。从文中“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可知,只是打算让他担任谏官,最终没有任用。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咨谋”,咨询计谋;“妻”,名词用作动词,嫁给……为妻;“兄子”,这里指哥哥的女儿。(2)“觐”,觐见;“使”,名词用作动词,派使者;“不报”,不答复。(3)“忤”,违逆;“虽”,即使;“气”,气势。参考译文:温造,字简舆,仪表俊美奇伟,秉性酷爱读书,但为人气盛,很少降节屈尊。寿州刺史张建封听到他的名声,用文书礼物招他,温造高兴地说:“真是让人满意的人啊!”前往侍从他。张建封虽然向他咨询计谋,但不敢用职事烦扰他。又害怕失掉温造,便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当时李希烈反叛,攻占城邑,天下兵镇暗中相互摇动,驱逐主帅自立,德宗忧虑。趁刘济正向朝廷归诚献忠之际,悄悄下诏命张建封挑选纵横游说之士前去劝说刘济。张建封强行任用温造为节度参谋,出使幽州。温造与刘济的话还未说完,刘济就伏地流泪说:“偏僻孤陋不知天子的神圣,大臣尽忠,愿意率先于各藩镇向朝廷效命出力。”温造返回,张建封把此事上报,下诏从驿道兼程入朝进奏。天子喜爱他的才华,特地要任用他为谏官,因他泄露谈话内容便终止没用。长庆初年,以京兆司录任太原幽镇宣谕使,被召见,他推辞说:“臣,是府县小吏,不适合出行,恐怕四方轻视朝廷。”穆宗说:“朕在当太子时就已经听说刘总,他连年上书请求觐见,(朕)派使者前去询问行期,(他)却又不答复。卿为我前去晓谕旨意,不要再推辞。”因而赐他穿 绯衣。到了范阳,刘总携弓带箭到郊外迎接。温造为他讲明祸福,刘总恐惧,仿佛有兵刃压在脖子上,从此带领所辖的九州归顺朝廷。过了些时间,温造外任朗州刺史。开通后乡渠百里,灌溉田地二千顷,百姓因此受益,号称右史渠。召入朝授任侍御史,主持弹奏之事。夏州节度使李祜授任大金吾,违背诏命进献马匹,温造在正衙抨击弹劾。李祜说:“我深夜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未曾心惊,今天却在温御史面前丧胆。”温造性情刚直急躁,有人违逆自己,即使那人位高有权势,他也要用气势胜过他。温造弹劾抨击无所回避畏惧,声望威重,揭发南曹假官九十人,主吏全部论处死罪。升任尚书右丞,封属祁县子。兴元军队叛乱,杀死了李绛,众人说温造可以平定这一叛乱,文宗也认为他可以,于是授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允许他见机行事。于是用八百人为卫队,五百人为前军。进入兴元府衙,前军分守诸门。温造下车,他们打算置办宴席,主管官员在厅堂设置帷帐,温造说:“此处狭隘,不足以宴飨士卒。”再移到衙门,坐定之后,兴元将士罗列而拜,温造慢慢说:“我欲询问新军去留的打算。可都往前,旧军不得混杂在中间。”慰问完毕,命兴元兵坐下,温造便令人抬着酒巡行。卫兵的包围随即合拢。酒席上有先察觉的,想离去,温造传令呵叱,于是不敢动。包围的军兵奋勇争先,将乱兵全部斩首,共八百余人。皇上正要倚重他做宰相,适值有病,不能上朝,改任礼部尚书。去世,终年七十岁,追赠尚书右仆射。(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枕上作陆游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注】①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这时陆游七十六岁,被罢官闲居家中已多年。②郑虔:唐玄宗时士人,文才很高,其诗、书、画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嗜酒如命。③李广:西汉名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的山阴故居,乃水乡泽国,家中备有小船,他卧于舟中,想起在朝为官的旧友都已作古,不禁心生感慨。B.颔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秋风秋雨把诗人从梦境中拉回现实,“万里关河”是实,“五更风雨四山秋”是虚。C.尾联直抒胸臆,诗人无法实现收复失地之志,只能挥笔写清愁,有“白头不试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此生”的遗憾。 D.诗歌由“卧”而“梦”再到“醒”,脉络分明、“孤枕梦”照应“卧扁舟”,“吴笺着句”呼应“作”、结构严谨。16.本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年事已高、失去旧友的悲伤。从“死尽”句可以看出诗人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当年和他意气相投、想恢复万里关河的朋友,有不少已与世长辞。②国土沦丧、壮志未酬的痛苦。梦中“万里关河”,醒来一叶孤舟,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美梦,只有四山的秋色和着风雨一齐向他袭来。③命运坎坷、坦然依旧的洒脱。颈联用典,诗人以郑虔,李广自比,“自笑”“何妨”是句中诗眼,透露出诗人心曲,是欣慰、坦然之情的表现。【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能力。B.“‘万里关河’是实,‘五更风雨四山秋’是虚”分析错误。“万里关河”是作者想象的内容,是虚写;而“五更风雨四山秋”则是作者真实的感觉,是实写。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本诗是陆游的晚年之作,本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实的描写,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首联“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是说诗人此时已是白发满头,朝中的故交旧友大都去世。联系作者的生平,作者一心想恢复中原,但蹉跎几十年,如今已是满头白发,当年和他意气相投、想恢复万里关河的朋友,有不少已与世长辞,透出了作者对自己年事已高、失去旧友的悲伤之情。颔联“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则是说万里关河的场景经常出现在自己的梦中,但梦醒之后,只有四山的秋色和着风雨出现的他的眼前。作者少年时即怀有恢复中原的梦想,青壮年时也曾亲身到过前线,前身参加过对金国的抗击斗争。但如今自己已到衰老残年,收复中原的理想仍没有实现,从此句中可以体会出作者面对如今国土沦丧、壮志未酬局面的痛苦之情。颈联“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则是一改前两联的低沉,表现出洒脱的豪情。诗人此联中用典,通过郑虔与李广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命运,但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命运挫折而愁苦,而是通过“自笑”“何妨”来表现自己的欣慰、坦然,表现出面对命运坎坷、坦然依旧的洒脱之情。(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在《陈情表》中从年龄的角度阐释自己可以暂时不应诏为官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批判秦国统治者搜刮尽百姓的财富,却又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代诗歌中有许多直接写光阴易逝的诗句如杜甫的《阁夜》中有“_________”,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有“_________”。【答案】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②.报养刘之日短也③.奈何取之尽锱铢④.用之如泥沙⑤.岁暮阴阳催短景⑥.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报”“锱铢”“景”。三、名著阅读(5分)18.简述《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故事。字数不超过90字。【答案】曹操率大军南下,诸葛亮主动请求出使东吴,在东吴朝堂上,诸葛亮冷静地分析天下形势和敌我军事实力,以雄辩的口才批驳了东吴儒生的“降曹”论,并智激孙权、周瑜,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统一战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舌战群儒”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主要内容是刘备在当阳战败,刘备想联合东吴共同抗曹,于是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简述故事时可以简略提一下背景,然后以诸葛亮为叙述主体,侧重叙述过程和结果。此题主要是注意题干中对字数的要求。第Ⅱ卷表达题(60分)四、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通过一个又一个真挚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一幅可歌可泣的百年画卷: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陈望道,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蓝蒂裕;从立志用知识建设祖国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到三代传承为国守边的拉齐尼一家;从践行初心的闽宁第一批移民谢兴昌,到用教育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无不用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发愤图强。假如班级要举行一节主题为“理想与未来”的班会课,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及自身实际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围绕2021年《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审题立意。材料中提到了各行各业为了理想而拼搏的人物,他们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幸福,或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最终书写了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时代的荣光。他们是青少年们的榜样,激励着广大青年坚定理想、发愤图强。考生要通过这些榜样思考实现理想的方法,那就是心怀祖国,不懈奋斗。写作时,考生要“结合以上材料及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如“理想”与“未来”之间的关系,“理想”对“未来”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照亮”是什么意思,如何让理想之光照亮未来之路等等。结合“自身实际”说明文章中要有“我”,即最后要落到通过思考得出了什么样的见解,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题目规定了写作的情境是一节主题为“理想与未来”的班会课,这也就限制了作文应围绕“理想与未来”来立意写作。此外题目还规定了作文的体裁是“发言稿”,考生要注意发言稿的正确格式。立意:1.用理想照亮未来,用奋斗成就自己。2.传承先辈理想,共筑中华辉煌。3.高远的理想,让人生有方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09:34:04 页数:17
价格:¥2 大小:46.4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