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0
2
/10
剩余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一、信息类文本阅读(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地劳动”,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上述重要讲话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重大理论指导,是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建设提出的重大任务。在2013年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历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劳动者杰出代表,既包含体力劳动者,又包含脑力劳动者;既包含简单劳动者,又包含复杂劳动者;既包含物质生产劳动者,又包含精神生产劳动者。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一样,都是对劳动的性质规定,前者是强调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后者则是强调劳动要素、方法和结果的发展性。(摘编自文新华《论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材料二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稿,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兴国利民的重要作用。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在学校课程的实施中,存在“口头上重视、课程上忽视”等情况,劳动教育内容大多以活动的方式呈现;社会和家庭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推动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就要使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常规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劳动树人、协同育人的格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意见》强调,“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意见》同时提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包括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有序安排学生集体劳动,等等。而从社会角度看,企业公司、工厂农场可以开放实践场所,工青妇、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可以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在推动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理念的基础上,更应倡导创造性劳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注重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的锤炼,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近年来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就是着眼于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就能在劳 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更能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国家发展的广阔天地。马克思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他们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从而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摘编自吕文利《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材料三人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方方面面社会条件的制约,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条件。马克思说:“要改变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在教育中,如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方面,让学生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主动分担家务,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服务性劳动教育方面,强调让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参与社区治理。在生产劳动教育方面,强调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丰富职业体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这样对劳动教育的进一步细化,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独特育人价值。(摘编自陈云龙《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诚实劳动是就劳动性质而言的,它强调了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党和国家对此比对创造性劳动更加重视。B.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是由春秋时期儒学的倡导而开始的。C.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校要起主导作用,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社会可以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D.劳动者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的天地,就能树立肯学肯干肯钻研的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劳动教育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并高度评价劳动者。B.马克思主义认为,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或训练才能改变人的本性,只有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C.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重点相一致,即强化和落实劳动教育。D.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这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劳动教育存在不足有关。3.下列说法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因此不劳而获是可耻的。”B.“加强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是一个关乎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课题。”C.“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D.“当劳动是快乐时,生活是美的;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 5.为什么要在大中小学生中加强劳动教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故都的秋郁达夫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 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①。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②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1934年8月,在北平【注】①GoldenDays:英语中指“黄金般的日子”。②Anthology:英语中指“选集”。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香山,而写“破屋”还有“破壁腰”,是因为故都历史漫长,文化积淀不在表面,也不一定在众所周知的名胜古迹中,破旧的民居也许更有沧桑感。B.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淡红者最下”是因为“淡红”是暖色,与作者当时的心情、审美追求都不相符,冲淡了故都之秋特有的风味和神韵,因此被作者认为“最下”。C.作者写“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气氛,能引发人的愁思,让人顿生悲凉之意;而“啼唱”一词则蕴含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喜爱之情。D.在作者笔下,“都市闲人”的悠闲也融入了故都的“秋味”中,即使作者笔下暗含着对这些“闲人”虚度光阴的不满,但仍旧表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中,“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三句,结构相同,形式整齐,有一种整体的美感;且“慢”“润”“淡”三个词,音调相同,读来音韵铿锵,具有音乐感。B.在第四段“秋槐落蕊图”中,作者采用白描手法,依次从听觉、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把槐树的特征明白如画地描绘了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C.在第十二段中,作者写古今中外文人对秋的厚爱,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创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种文化气息,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D.第十三段中“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一句,既在对比中凸显北国之秋的浓郁隽永,又用比喻阐明南北之秋的不同特点,生动形象,饶有趣味。8.请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4分)9.本文的“文眼”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可文章的开头和 结尾都写了南国的秋,文中还提到中外的文人、诗人,甚至牢狱里的囚犯对秋的情感,这与文章的“文眼”是否相背离?(5分)三、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节选自苏轼《赤壁赋》)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临:面对B.知不可乎骤得骤:多次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D.不知东方之既白白:明亮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蚓无爪牙之利B.侣鱼虾而友麋鹿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挟飞仙以遨游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D.相与枕藉乎舟中其皆出于此乎12.下列对选文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赋是一种体物言志的古代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B.《赤壁赋》写于黄州时期,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生性旷达的他在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C.“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指思慕的人,实际上与屈原笔下的“美人”意象类似,都是个人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常用于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表达了一种礼貌和尊敬。1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借助夸张、想象的手法,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悲咽低回的声音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作者的情感随之陡转,由乐入悲,文章也因之跌宕。B.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借景抒情的同时,抒发了关于人生的感叹。客的一番话是试图用曹操的经历说明要珍惜时间,努力奋斗,创造“一世之雄”的伟业。C.作者以水、月为喻,阐述了“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不过是转瞬之物;从事物不变的角度看,则物我皆无穷尽”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D.选文既抒情也说理,抒情时,情思幽渺畅达,淋漓尽致;说理时,景随性生发,寓理趣于景物描写之中,将抽象的道理赋予具体形象,让说理变得生动自然。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4分)(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分)四、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经行岚州杜审言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注】①杜审言于公元645年中进士后,因公务赴西北,往返两次途经岚州,写了这首五言律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春寒料峭的特点,为诗歌奠定了凄楚悲凉的感情基调。B.颔联中“花不发”“雪仍残”暗寓和别处的比较,借春天里两次经过岚州的所见之景凸显其春晚气寒。C.尾联“促征鞍”运用借喻手法,写诗人尽管为山水美景所吸引,却因公务在身而不管前路艰险催马前行。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美丽山水的赞赏,也有在艰险之中奔波劳碌的悲情。16.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5分)五、默写(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 )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借写日观以西峰“皆若偻”来烘托泰山之高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3)荀子《劝学》中说将直木烤成符合圆规的曲度之后,“,”也不能够再使其恢复原状的原因是“,”,借此阐明学习的意义。(4)《赤壁赋》中“,”两句生动地描写了月亮升上天空后江面的美好景色。六、语言文字运用(共6小题,21分)18.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檄文(xí)蓊郁(wěng)袅娜(nuó)窸窸窣窣(sū)B.籼稻(xiān)熨帖(yùn)秉持(bǐn)戛然而止(jiá)C.隽永(jùn)稻菽(shū)石磴(dēng)残羹冷炙(zhì)D.蹩脚(biè)毛坯(pēi)雕琢(zhuó)荒僻幽静(p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使人们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地进行,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等________的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土文化正以愈发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实践已经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B.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C.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D.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方兴未艾心驰神往匠心独运饱经风霜B.如火如茶心驰神往匠心独运饱经沧桑C.如火如荼趋之若鹜别开生面饱经风霜D.方兴未艾趋之若鹜别开生面饱经沧桑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C.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题。同声传译,简称“同传”。在这种翻译方式下,译员通过专用设备提供即时翻译。世界上95%的国际高端会议都采用同声传译的方式。___①___,同声传译也在外交外事、会晤谈判、商务活动、新闻传媒、培训授课、电视广播、国际仲裁等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___②___,这是它最大的特点。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因此可以保证讲话者作连贯发言,而不会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从而能保证演讲或会议的流畅进行。同声传译有极强的专业性,___③___。因为受时间严格限制,需要译员有“闪电般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技巧。要求在听辨源语言讲话的同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源语言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和转换,同时要对目标语言进行监听、组织、修正和表达,说出目标语言的译文。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①②③23.高中生活过去了一个学期,同学们逐渐熟悉了师大附中的校园。请对附中校园里某一处景或物进行描写,并抒发相应的感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个字。(4分)七、作文(共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必修上》第4课记载了三位人物的事迹——其中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秉贵是商场售货员,钟扬是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行。当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高中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公布而逐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个人的兴趣、特点进行定位,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请以“我的职业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不少于800字。 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A项,“党和国家对此比对创造性劳动更加重视”错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B项,“中国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是由春秋时期儒学的倡导而开始的”错误,原文中只是谈到孟子曾强调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D项,“就能”前后颠倒了原文的逻辑关系。)2.C(“重点相一致”错误,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着眼于“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强化和落实劳动教育”只是其中重点之一。)3.B(材料二的最主要观点是“对青少年学生要加强劳动教育”,核心是“劳动教育”而不是“劳动”本身。)4.①首先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性;②接着指出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其在传统教育中的重要意义;③然后分析近年来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④最后归结论点,再次阐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每点1分)5.①劳动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2分)②现实中,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1分)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2分)6.D(文中找不到作者对这些“闲人”不满的内容,反而隐含作者对这种田园般“都市闲人”生活的向往之情。)7.B(描写角度的顺序排列不当。)8.结构上总括全文、照应开头,(1分)内容上直抒胸臆,(1分)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和眷念,(1分)流露出深沉的忧思和孤独之感。(1分)9.①写南国的秋,是为了反衬只有故都的秋才“色彩浓”“回味永”,才能让人“看得饱”“尝得透”。(2分)②写中外文人、诗人,甚至囚犯,是为了说明凡是“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而且“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2分)③这种选材组材与组织结构,目的是在对比、烘托中凸显故都之秋的特点,突出文章的主旨。(1分)10.B(骤:一下子,很轻易地。)11.B(A项,助词,相当于“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都是连词,表并列。C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在。D项,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语气词,表推测,相当于“吧”。)12.D(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13.B(“试图用曹操的经历说明要珍惜时间,努力奋斗,创造‘一世之雄’的伟业”不符合文意,客的一番话表达了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和消极的人生观。)14.(1)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条小船,举起杯盏相互敬酒。(“侣”“友”“属”各1分,状语后置句1分)(2)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盈”“虚”“卒”“消长”各1分)15.B(A项,“奠定了凄楚悲凉的感情基调”错误。C项,“促征鞍”是运用借代手法。D项,“在艰险之中奔波劳碌的悲情”错误,应是甘为国事驱驰效劳的责任感。)16.①用琴声描摹流水清音,以图画比喻雪中青山,生动地写出山水之美好。②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写,使岚州山水之美更具立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③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突出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7.(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2)天台十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3)虽有槁暴,使之然也(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每空1分)18.A(B项,熨yù;秉bǐng。C项,隽juàn;磴dèng。D项,蹩bié;坯pī。)19.D(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乡土文化”,后面省略了主语,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也应是“乡土文化”,故排除A、B两项。C项的主语是“乡土文化”,但从语言表达简洁的角 度考虑,主语和前面分句一样,应承前省略,故排除。)20.B[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如火如茶: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方兴未艾”不能作状语,此处应选“如火如茶”。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此处语境无贬义,应选“心驰神住”。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结合“乡土工艺品”分析,此处应选“匠心独运”。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结合“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新生”分析,此处应选“饱经沧桑”。]21.B(画线句语病有二:一是“保持”与“文化”、“传承”与“特色”搭配不当;二是“一致”与“共识”语意存在重复。)22.(示例)①除了广泛应用于国际会议之外(2分)②同声传译效率高(2分)③对译员素质要求比较高(1分)23.略(景情相配2分,修辞手法2分。本题是对“情景交融”学习任务的考查,要求学生选取合适的意象,且情感与之匹配,并运用一种修辞。只描写景物或只抒情的均不符合要求)24.略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09:23:05
页数:10
价格:¥2
大小:40.4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