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的传统社会格局,就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般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 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释名》中也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潘光旦先生曾说:凡是有“伦”作公分母的意义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条理、类别、秩序的一番意思”。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材料二:学术界普遍认为“差序格局”这个概念好,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理由:1.它表现出了中国人交往中的亲疏远近特点。这一点既同中国传统家族的五服图相一致,也同中国人际交往的事实相吻合,又同儒家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相贯通。2.这一格局的重点在于反映个体与家国、天下之间的关系,尤其表明了个体在同心圆中所处的中心的位置,进而可以反映出宏观与微观、大宇宙与小宇宙、大我与小我之间的一体性或同质性。3.从这一同心圆的格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道德既有内在的一贯性,又有等差性。照费孝通本人的观点来看,差序“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但它们之间也都有“仁”的共相。以往学界有所争议的地方是,儒家道德原则究竟是特殊的,还是普遍的?而差序格局无形中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让人们觉得一以贯之与差等有别可以共存于同一体系中。4.该格局还反映了公与私、自我与他人及内外群体之间相对且模糊的关系,而不同于西方社会所体现的明确关系。在西方的概念中,公私是一对对立概念,两者界限分明。任何属于公的就不可能属于私,而划归为私的就不是公。但中国人不这么认为。中国人对公德、公共领域、公共场所、公共事业、公民社会等均感到陌生,但这种陌生又不影响人们的公共热情。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祖国处处有亲人,只要把这些地方都看作自家范围的扩展,中国人一样可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上面的许多特,点其实可以提升为一系列认知中国社会的模式,即我们并不是按照西方所谓的二元对立思维来构建社会的。以群体研究为例,西方社会学倾向认为群体应该被划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但差序格局打破了这样的界限。它让我们看到个体完全可以共存于若干群体中,也看到了个体在多种群体中的游离与自定义的状态。结果分辨各个群体与自己之间的关系远近比划定内外界限更重要。(摘编自翟学伟《再论<差序格局>的贡献、局限与理论遗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中,由于关系网络中心的“己”不同,即使父母相同,兄弟两人的亲属体系也不尽相同。B.在乡土社会,地缘圈子范围大小会依着圈子中心的财富和权势的变化而伸缩,可以大,也可以小。C.贾府兴盛的时候可以容得下各种亲戚,然而一旦失势,树倒糊狲散,这说明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D.西方社会中,群己界限分明,公私是一对对立的概念,而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人们没有公共意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的传统社会结构是呈水波纹状的,一个人所处的时间、地点不同,他所动用的圈子是相同的。B.学术界普遍认为“差序格局”这个概念好,最主要是因为它表现出中国人交往中的亲疏远近的特点。C.“伦”重在分别,是有差等的次序,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老百姓是不能够随意改变这种有差等的次序的。D.西方社会学注重群体内外界限的划分,差序格局打破了这样的界限,因此差序格局要优于其他格局。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差序格局”的一项是()A.乡村自治发展进程中,村民自治组织能力不断提升,建立起体系完备的农民自治组织。B.在我国有随礼的习惯,礼金的多少往往取决于随礼的对象与自己的亲密程度。C.公司员工在工作中的权责明确,在公司召开会议时,与会议无关的人员不得参与。D.在西方英、美等国家,家庭所包含的对象只能有丈夫、妻子以及他们之间未成年的孩子。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我国自古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但在新冠疫情面前,国人却能够众志成城,共同抗疫。请结合材料,运用差序格局的相关知识对此变化简要分析。【答案】1.D2.C3.B4.材料一首先运用比喻论证论述我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接着运用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从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两个方面阐述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并指出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最后运用引用论证,以传统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概念“伦”来进一步阐述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是具有差等次序的。5.①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具有伸缩性,当面对威胁国人生命安全的新冠病毒,国人可以抛开个人成见,一致抗疫。 ②在差序格局中,个体与国家之间存在一体性或同质性,新冠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能够团结起来抗疫。③国人的道德具有一贯性,差序所维系的私人的道德具有“仁”的共相。因此面对新冠病毒时,中国人可以将爱心推己及人,集众人之力,共同抗疫。④差序格局中的公与私、自我与他人及内外群体之间的关系是相对且模糊的,面对新冠疫情,家的范围会扩展,四海之内皆兄弟,祖国处处有亲人,中国人可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人们没有公共意识”错,原文是“中国人对公德、公共领域、公共场所、公共事业、公民社会等均感到陌生,但这种陌生又不影响人们的公共热情”,这只是说中西方对公私概念的认识不同,并不能说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的人们没有公共意识。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一个人所处的时间、地点不同,他动用的圈子是相同的”错,材料一第一段中说的是“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据此可知,时间、地点不同,作为圈子中心的个人所动用的圈子不一定相同。B.“最主要是因为它表现出中国人交往中的亲疏远近的特点”错,原文说“学术界普遍认为‘差序格局’这个概念好,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理由:1.它表现出了中国人交往中的亲疏远近特点。……2.……3.……4.……”,由此可知,这只是原因之一,原文并没有说这是最主要的原因。D.“差序格局要优于其他格局”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以群体研究为例,西方社会学倾向认为群体应该被划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但差序格局打破了这样的界限”。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村民“自治”是新农村建设逐步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标志,并不能体现“差序格局”。B.礼金的多少与随礼的对象和自己的亲密程度有关,体现了“差序格局”。C.“与会议无关的人员不得参与”,属于“团体格局”的表现,不能体现“差序格局”。D.西方英、美等国家对家庭的认识,属于“团体格局”的表现,不能体现“差序格局”。故选B。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开篇写“我们的传统社会格局,就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首先运用比喻论证论述我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第二、三段写“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运用举例论证“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等论证方法,从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两个方面阐述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并指出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的特点。最后两段写“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伦重在分别……”,运用引用论证“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等,以传统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概念“伦”来进一步阐述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是具有差等次序的特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文章说“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由此可知,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具有伸缩性,当面对威胁国人生命安全的新冠病毒,国人可以抛开个人成见,共同抗疫。文章说“这一格局的重点在于反映个体与家国、天下之间的关系,尤其表明了个体在同心圆中所处的中心的位置,进而可以反映出宏观与微观、大宇宙与小宇宙、大我与小我之间的一体性或同质性”,由此可知,在差序格局中,个体与国家之间存在一体性或同质性,而新冠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所以我们能够团结起来对抗疫情。文章说“从这一同心圆的格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道德既有内在的一贯性,又有等差性。照费孝通本人的观点来看,差序‘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但它们之间也都有‘仁’的共相”,由此可知,国人的道德具有一贯性,差序所维系的私人的道德具有“仁”的共相。因此面对新冠病毒时,中国人可以将爱心推己及人,集众人之力,共同抗疫,守护家园。原文说“该格局还反映了公与私、自我与他人及内外群体之间相对且模糊的关系,而不同于西方社会所体现的明确关系。在西方的概念中,公私是一对对立概念,两者界限分明。任何属于公的就不可能属于私,而划归为私的就不是公。但中国人不这么认为。中国人对公德、公共领域、公共场所、公共事业、公民社会等均感到陌生,但这种陌生又不影响人们的公共热情。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祖国处处有亲人,只要把这些地方都看作自家范围的扩展,中国人一样可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由此可知,差序格局中的公与私、自我与他人及内外群体之间的关系是相对且模糊的,面对新冠疫情,家的范围会扩展,四海之内皆兄弟,祖国处处有亲人,中国人可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一格局的重点在于反映个体与家国、天下之间的关系,尤其表明了个体在同心圆中所处的中心的位置,进而可以反映出宏观与微观、大宇宙与小宇宙、大我与小我之间的一体性或同质性,从而共同抗击疫情。(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林海雪原(节选)曲波杨子荣同志现在已是满脸青灰,头发长长,满脸络腮胡子,看来真叫人害怕。这是他为了尽力使自己像个土匪,特别是要使自己像他所扮演的那个角色,要使自己的习惯、作风、气派都与那人毕肖。他已经做了三天的艰苦的演习。为了去掉他五六年的人民解放军老战士的习惯,他不得不狂练着土匪的习气,竟像一个着魔的人,比手划脚,晃头甩臂,哼着淫调,嘟哝着暗语黑话。总之,他一心只想着他的任务:“从现在起你不是杨子荣同志,而是惯匪胡彪。”他现在已在向着他的目的地前进。他骑着许大马棒的那匹马,通过一带灌木林:“我也需要吃饱一点,好应付可能发生的一切。这一切很可能在今天就要开始。”想着,他从饭袋里,掏出冻得像石头一样的高粱米饭团。也没有生火烤,咔嚓咔嚓地啃起来。啃两口饭团,再吃两口雪团,他一面咀嚼一面想,忽然扑哧一声笑开了。原来他瞅着他这身全套的土匪装束,又联想到多日没洗没刮的脸,心想一定也难看得一塌糊涂。突然正在吃着草料的马,一阵乱声嘶叫,接着便是乱刨乱踢。它两只恐怖的眼睛直望着西北方丛林,频频地回头望着杨子荣,好像求救似的。接着它四腿弯弯,抖颤得站立不住了,看着就要绝望地倒下去。突然一声巨吼,灌木丛中扑出一只大个的东北虎,张着利牙,竖着尾巴,一冲一冲地向马扑来。虎尾扫击着灌木丛,唰唰乱响,震得雪粉四溅。马被吓得不刨也不踢了,垂着头两眼死盯着扑来的恶敌,从鼻子里发出低沉的哀鸣。杨子荣还是头一次看到活老虎,离得又这么近。又是来吃他的马,这突然来的惊恐,使他气喘不安,心怦怦地乱跳,手中的枪也随着他的心有些抖颤。虎一冲一冲地向马扑过去,离得已经很近了。“得赶快下手,这匹马不仅是我的快腿,主要是我的身份证,失了它就等于失掉了身份证。”想着,他用力地把身体贴紧树干,把匕首用力向树上一插,把枪架在匕首上,克服了枪身的抖动,他压住了紧张的呼吸,从虎的侧面,瞄准了虎头。他满有把握地一扣扳机,糟极了,一颗臭子儿,没打响。 杨子荣唰的一声抽出大肚匣子,向虎哗的一梭子。老虎只是一惊,在地上打了个滚,显然又没打着。它发现了树背后的杨子荣,便来了一阵凶狂的示威,吼声震得全山回响,尾巴像条巨大的鞭子,打得地下雪尘四扬,连蹦两个高,显得更凶恶,向杨子荣直扑过来。老虎把前爪向地下一按,准备它最后的一扑。“好机会!”杨子荣当的一枪,打中了老虎的一只前腿。这一扑它没有扑到应有的距离,可是离杨子荣只有三四步远,老虎一声狂吼,直立两只后腿,张开血盆似的大嘴,迎面扑向杨子荣。杨子荣就在这一瞬间,枪口对准了虎嘴,当的一枪,枪弹通过口腔,从脑盖骨穿过,老虎仆卧在雪地上,只有一条尾巴乱绞了一阵,死去了!杨子荣一阵轻松的喜悦,擦了擦额上的冷汗,得意地自言自语道:“有意思,要去威虎山,半路上又过了个‘景阳冈’。”但他又想:“这个虎怎么处理呢?送回小分队吗?已是不可能的事。带到威虎山去吗?这只大虎又太笨了。我这次虽是去献礼的,可是所有礼物的一分一毫也不能为匪徒所得,我给予他们的只是他们的覆灭。怎么办呢?只有埋起来,深深地埋在雪底下,等剿完座山雕[注]再取下山去。”想到这里,他一股分外的高兴涌上心头,顿时全身涌出了力气。他正要弯腰去拖虎,忽然在西北虎来的方向,传来了叽叽咕咕的说话声。杨子荣最初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过度紧张后发生的耳鸣。可是这语声越来越近,他便蹲下身子,顺树空向语声处窥望,发现在林深处有五个人向这里走来,他顿时心一翻腾。“这一定是威虎山的匪徒了,他们是打虎而来呢,还是听到我的枪声而来呢?”一阵激烈的思索,使他全身有些紧张。他极力让紧张的肌肉松缓下来,内心对自己作了一个尖锐的批评:“太不沉着,太胆小!这是一种畏惧的表现,这简直太危险,这种表现分明是向敌人招供,承认了自己不是胡彪,再愚蠢的敌人也会把你识破。快!快镇静下来,斗争瞬间就要开始了!我不是杨子荣,我是胡彪。”想着,他哼开了小曲,溜溜达达,缓步向马走去。[注]座山雕,威虎山的匪首。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要假扮胡彪,骗取座山雕的信任,所以杨子荣接到任务后就立刻彻底改变了先前养成的解放军战士的习惯。B.杨子荣啃着冰冷的食物,又看到身上的行头,想到自己此时像土匪的脸,笑了起来,这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外在体现。C.看到老虎出现,杨子荣动作和心理无不显示出他内心的异常紧张和不安,这也是让读者感受到情节真实的原因所在。D.经过和老虎斗智斗勇后,杨子荣终于将老虎打死,他欣喜之余,才将被这半路上冒出的“景阳冈”吓出的冷汗擦掉。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现在已在向着他的目的地前进”,一语双关,表面上是说“他在向着威虎山进发”,又隐含着“他正在完成任务的征途之中”的意思。 B.小说用较多笔墨去写杨子荣打虎这一情节,杨子荣与老虎一次次的较量让一个智勇双全的孤胆英雄形象丰满起来。C.小说叙述杨子荣上山途中遭遇老虎,用枪打老虎一开始枪没打响等情节,这一技法明显受到了《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情节的影响。D.小说采用顺叙手法叙写杨子荣上山打入土匪内部的经历,虽能条理清晰地交代事件的前后经过,但不能设置悬念。8.第四段详细描写了杨子荣骑的那匹马的恐惧表现,请简要分析此处描写的作用。9.有评论说:曲波笔下的杨子荣形象高大而并不浮夸,智慧但并不神秘,紧张而不怯懦。这一评论在节选部分的末段有何具体表现?【答案】6.A7.D8.①营造出恐怖紧张的氛围。②设置悬念,暗示将有异常的情况发生。③用反衬手法突出了杨子荣打虎的英勇形象。(答对两点即可)9.示例:①末段写杨子荣考虑好要将死虎暂时埋起来,回头交给小分队处理,一心想着组织和集体,形象高大而并不浮夸。②末段写杨子荣听到说话声后,很快判断出对方是威虎山的匪徒,体现出他过人的智慧,却并不让人感到神秘。③末段详写杨子荣确定匪徒身份后的心理变化过程,让人感受到他的紧张而不怯懦,突出了他的英勇和胆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立刻彻底改变了”表述错误,从原文“他已经做了三天的艰苦的演习”“他不得不狂练着土匪的习气”等可以看出。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D.“不能设置悬念”表述错误,顺叙同样可设置悬念,比如当马害怕时,这时就已经有了悬念,为什么马会惊恐等。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突然正在吃着草料的马,一阵乱声嘶叫,接着便是乱刨乱踢”这种场景描写是在杨子荣扮演土匪前往威虎山途中,马的突然嘶叫营造出恐怖紧张的氛围。“它两只恐怖的眼睛直望着西北方丛林,频频地回头望着杨子荣,好像求救似的”这是对马的神态动作描写,“恐怖”“频频地回头”暗示将有异常的情况发生,马的表现有设置悬念的作用。“它四腿弯弯,抖颤得站立不住了,看着就要绝望地倒下去”是对马的动作描写,“四腿弯弯”“抖颤”“绝望”“倒下去”形象地表现此时马的恐惧之态,而下文主要写杨子荣打虎的英勇无畏,此处以马的表现反衬手杨子荣打虎的英勇形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从对死虎的处理上,“想到这里,他一股分外的高兴涌上心头,顿时全身涌出了力气”是说杨子荣想到了处理死虎的办法,他不能把虎便宜了土匪,要将死虎暂时埋起来,回头交给小分队处理。作为一名东北剿匪的解放军战士,他时刻想到组织和集体,既符合他的身份,又展现了为他人和组织着想的高尚情操,形象高大而并不浮夸。从对匪徒的判断上,“忽然在西北虎来的方向,传来了叽叽咕咕的说话声。杨子荣最初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过度紧张后发生的耳鸣。可是这语声越来越近,他便蹲下身子,顺树空向语声处窥望,发现在林深处有五个人向这里走来,他顿时心一翻腾”这段描写准确地展现了杨子荣在听到说话声时的反应,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侦查员,他的职业敏感度极高,很快判断出对方是威虎山的匪徒,既符合他的身份,也体现出他过人的智慧,却并不让人感到神秘。从他的心理变化看,结合“一阵激烈的思索,使他全身有些紧张”“他极力让紧张的肌肉松缓下来,内心对自己作了一个尖锐的批评”“快!快镇静下来”来看,杨子荣经历了从紧张到镇静的心理变化过程,在野外独自完成特殊任务,遇到这种紧急情况,紧张符合人之常情,而他又不是普通人,他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英勇无畏的英雄品质,所以很快战胜了自己的紧张,变得镇静自如,这种紧张而不怯懦,突出了他的英勇和胆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淮阳王更始元年,宛人彭宠、吴汉亡命在渔阳,乡人韩鸿为更始使,徇北州,承制拜宠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以汉为安乐令。二年,邯郸王郎遣将徇渔阳、上谷,上谷太守耿况约宠俱归大司马秀[注]。 汉光武建武二年。是时北州破散,而渔阳差完,有旧铁官,宠转以贸谷,积珍宝,益富强。幽州牧朱浮,年少有俊才,欲厉风迹,收士心,辟召州中名宿及王莽时故吏二千石,皆引置幕府,多发诸郡仓谷禀赡其妻子。宠以为天下未定,师旅方起,不宜多置官属以损军实,不从其令。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辙漏泄令宠闻以胁恐之至是,有诏征宠,宠上疏,愿与浮俱征。帝不许,宠益以自疑。其妻素刚,不堪抑屈,固劝无受征。于是曰:“天下未定,四方各自为雄,渔阳大郡,兵马最精,何故为人所奏而弃此去乎?”宠又与所亲信吏计议,皆怀怨于浮,莫有劝行者。帝遣宠从弟子后兰卿喻之。宠因留子后兰卿,遂发兵反,拜署将帅,自将二万余人攻朱浮于蓟。五年二月,宠斋在便室,苍头子密等三人因宠卧寐,共缚著床,告外吏云:“大王斋禁,皆使吏休。”伪称宠命,收缚奴婢,各置一处,又以宠命呼其妻,妻入,惊曰:“奴反!”奴乃粹其头,击其颊,宠急呼曰:“趣为诸将军办装!”于是两奴将妻入取宝物,留一奴守宠。于是收金玉衣物,至宠所装之,被马六匹,使妻缝两缣囊。昏夜后,解宠手,令作记告城门将军云:“今遣子密等至子后兰卿所,速开门出,勿稽留之。”书成。斩宠及妻头置囊中,便作记驰出城,因以诣阙。其尚书韩立等共立宠子午为王,国师韩利斩午首诣祭遵降,夷其家族。帝封子密为不义侯。(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渔阳》,有删改)[注]秀: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建武元年称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辙漏泄令宠闻/以胁恐之/B.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辙漏泄令宠闻以胁恐之/C.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辙漏泄今宠闻以胁恐之/D.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辙漏泄令宠闻/以胁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始,汉帝刘玄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以纪年的名称,如玄宗、康熙等。B.太守,古代官职名称,西汉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C.幕府,将帅的府署。军旅无固定之处,常以帐幕为其府署,因此称之为幕府。D.阙,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文中指代东都洛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阳郡起初和北方其他郡县一样破败不堪,彭宠担任渔阳太守之后,贸易粮食,囤积珍宝,渔阳郡逐渐富强起来。 B.朱浮与彭宠的政治主张存有分歧,再加上性情不合,二人的嫌隙也越来越大,朱浮也因此多次向刘秀诬陷彭宠。C.彭宠不接受刘秀的征召,刘秀于是派遣彭宠的堂弟子后兰卿前往劝导他,彭宠却留下了子后兰卿,随之发兵反叛。D.子密等人趁彭宠睡觉之机把他绑起来,最终斩杀彭宠夫妻二人,拿着彭宠写下的亲笔命令飞奔出城,投靠了刘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年,邯郸王郎遣将徇渔阳、上谷,上谷太守耿况约宠俱归大司马秀。(2)其妻素刚,不堪抑屈,固劝无受征。14.文末刘秀为何封子密为不义侯?【答案】10.D11.A12.A13.(1)二年,邯郸人王郎派遣将领巡行渔阳、上谷两郡,上谷太守耿况约彭宠一同归附大司马刘秀。(2)他的妻子一向性情刚强,不能够忍受这样的屈辱,坚决劝丈夫不接受征召。14.①子密替刘秀出手诛杀了彭宠,为国除去一大隐患,应该封赏。②子密趁彭宠熟睡,将其君主戕害,确实不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句意为:朱浮性情高傲急躁,自以为高人一等,彭宠也很倔强,二人嫌隙怨恨越积越深。朱浮多次诬陷他,向朝廷密奏彭宠集结许多部队,囤积大量粮草,其意难料。刘秀故意泄露朱浮的奏报让彭宠听到,来威胁恐吓他。本题中,“谮构”的宾语为“之”,所以应在“之”后断开,排除A、C。“漏泄”的主语应为“上”,所以应在“上”前面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玄宗”错误。玄宗不是年号,是庙号。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渔阳郡起初和北方其他郡县一样破败不堪”错误。由原文“是时北州破散,而渔阳差完”可知,“差完” 在这里是较为完整的意思,可知渔阳郡和当时北方其他郡县的情况不一样。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徇”,巡行;“俱”,一同;“归”,归附。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素”,一向;“堪”,忍受;“固”,坚决。【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帝遣宠从弟子后兰卿喻之。宠因留子后兰卿,遂发兵反,拜署将帅,自将二万余人攻朱浮于蓟。五年二月,宠斋在便室,苍头子密等三人因宠卧寐,共缚著床,……斩宠及妻头置囊中,便作记驰出城,因以诣阙”可知,刘秀派彭宠的堂弟子后兰卿劝导彭宠去京城,却被彭宠扣押,随之发兵叛变,设立官署,任命将帅,所以子密替刘秀出手诛杀了彭宠,为国除去一大隐患,应该封赏。子密是彭宠的奴仆,却趁彭宠熟睡的时候,和其他人将其绑缚,最终杀害了彭宠,所以子密将其君主戕害,确实不义。参考译文:淮阳王刘玄更始元年,宛城人彭宠、吴汉逃亡到渔阳,同乡人韩鸿担任更始皇帝刘玄的使节,到北方那县巡行,秉承皇帝旨意封彭宠为偏将军,兼摄渔阳太守职务,任命吴汉为安乐县令。二年,邯郸人王郎派遣将领巡行渔阳、上谷两郡,上谷太守耿况约彭宠一同归附大司马刘秀。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年。当时北方各郡都残破、散落不堪,但渔阳郡还较为完整,这里有西汉时设置的铁官,彭宠用来交易粮谷,国积珍宝,逐渐富强起来。幽州牧守朱浮,年轻并且才华出众,想严格风俗教化,笼络士人之心,征召州中素有名望的人和王莽时享受二千石俸禄的官员,把他们都安置在幕府中,命令各郡多多调拨粮谷给他们赡养妻子儿女。彭宠认为天下尚未安定,战争刚起,不应多设官署来消耗军粮和物资,所以不接受朱浮的命令。朱浮性情高傲急躁,自以为高人一等,彭宠也很倔强,二人嫌隙怨恨越积越深。朱浮多次诬陷他,向朝廷密奏彭宠集结许多部队,囤积大量粮草,其意难料。刘秀故意泄露朱浮的奏报让彭宠听到,来威胁恐吓他。到这时,刘秀下诏书征召彭宠,彭宠上奏疏,请求与朱浮同时到京城。刘秀不允许,彭宠私下更起疑心。他的妻子一向性情刚强,不能够忍受这样的屈辱,坚决劝丈夫不接受征召。于是说:“天下还未安定,四方各自称雄,渔阳是个大郡,兵马精壮,为什么因为别人上奏诬陷而抛弃渔阳的一切离开呢?”彭宠又跟他亲近的官员商量,(他们)内心都怨恨朱浮,没有劝他去京城的。刘秀派彭 宠的堂弟子后兰卿劝导他。彭宠便留下了子后兰卿,随之发兵叛变,设立官署,任命将帅,自己率领两万多人到蓟城攻打朱浮。五年二月,彭宠在便室斋戒,奴仆子密等三人趁彭宠睡觉之机,共同把他绑在床上,告诉外面的官员说:“大王正在斋戒,让官员们都休息吧。”假传彭宠命令,把奴仆、婢女都捆绑起来,分别囚禁,又假传彭宠的命令叫他的妻子进来,彭宠之妻一进别室,大惊说:“奴仆反了!”子密等人就揪住她的头,打她的面颊,彭宠急忙呼叫:“赶快给几位将军准备行装!”于是两个奴仆押着彭宠的妻子到后堂去取金银财宝,留下一个奴仆看守彭宠。子密等人搜取了财宝衣物,又回到绑缚彭宠的别室,把东西装好,准备了六匹马,命令彭宠妻子缝两个细绢口袋。入夜后,解开彭宠的手,让他给城门将军写亲笔命令:“今派子密等人到子后兰卿那里,速开城门让他们出去,不得拖延。”写完后,斩下了彭宠和他妻子的头装入袋中,便拿着彭宠写的命令飞驰出城,带着人头向东汉京师洛阳奔去。彭宠的尚书韩立等人共同拥立彭宠的儿子彭午为王,国师韩利斩下彭午的头到祭遵处投降,并把彭宠整个家族都杀了。光武帝刘秀封子密为不义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听蜀僧濬①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②,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③,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颖师④弹琴(节选)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注]①蜀僧濬,蜀地一位名叫濬的僧人。②绿绮,琴名。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③流水,这里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④颖师,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首联交代蜀僧来自峨眉山,弹奏之琴名贵,寥寥数笔就把这位音乐家的气派写了出来,从而表现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B.李诗巧用“高山流水” 的典故,一方面写出琴声涤荡了诗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琴声让诗人与蜀僧互生知音之感。C.韩诗中“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两句写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忽然出现,这样以视觉写听觉的手法,增添了琴声的魅力。D.韩诗着重描写琴音的变化,琴声一开始轻柔婉转,接着又高亢不已,随后变为喧闹之声,又变为低音,最后高到极点。16.古人摹写音乐,贵在如音在耳。上面两首诗在描写音乐时所用的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李诗中“如听万壑松”一句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为喻,表现出琴声的清越宏远,韩诗则运用一系列比喻表现琴声的高低变化。②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李诗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韩诗“湿衣泪滂滂”“无以冰炭置我肠”等句写诗人听琴后的反应与感受,从侧面表现出琴声的动人效果,使诗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最后高到极点”错误。从韩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可以看出,琴声在最后是往下走,不是“高到极点”。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听蜀僧濬弹琴》颔联写到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将琴声比作大自然的万壑松涛,表现出琴声的清越宏远。《听颖师弹琴(节选)》将琴声比作亲昵的小儿女的低语声、勇士赴战场杀敌擒王、浮云、柳絮、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凤凰引吭长鸣,运用这一系列比喻表现琴声的高低变化。②都运用了侧面描写:《听蜀僧濬弹琴》颈联写到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余音缭绕和着秋天的霜钟,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听颖师弹琴(节选)》中“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写到:自从颖师开始弹琴,就被其琴声所深深感动,起坐不安。眼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浸湿了衣襟,只能伸手制止,不愿再听。颖师确实是有才能的人,可是别再把冰与火填入我肝肠。写诗人听琴后的反应与感受,从侧面表现出琴声的动人效果,使诗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感叹个体生命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2)《荀子·劝学》中,写劣马能够拉车走十天,其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全诗主旨,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寄蜉蝣于天地②.渺沧海之一粟③.驽马十驾④.功在不舍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⑥.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蜉蝣”“沧”“粟”“驽”“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物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文物就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其旨归不仅是重视保存历史遗迹,也是要使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生产生活有机融合、______,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______精神血脉。泉州刺桐港曾与世界近百个国家______着海上贸易,外国商人从泉州带走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也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奇珍异货和丰富多元的文化。泉州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许多文化遗迹与海上丝绸之路______。这些文化遗迹体现了古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重要港口城市的历史地位,从不同角度勾勒出10至14世纪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繁盛图景。如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如同一艘远航归来的海船,静静停靠在泉州东湖边。馆内,数百方宋元时期的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石刻,各个年代的外销陶瓷器,以及数量繁多的反映海外民俗文化的器物……这无一在诉闻着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每年2场以上的外展,更多的观众领略了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海洋文明。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相得益彰赓续维持休戚相关B.交相辉映继续维持息息相关C.交相辉映继续保持休戚相关D.相得益彰赓续保持息息相关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无一不在诉说着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每年2场以上的外展,让更多的观众领略了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海洋文明。B.这无一不在诉说着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每年2 场以上的外展,更多的观众领略了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海洋文明。C.这无一在诉说着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每年2场以上的外展,让更多的观众领略了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海洋文明。D.这无一不在诉闻着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每年2场以上的外展,更多的观众领略了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海洋文明。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D19.A20.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本体,远航归来的海船是喻体,这句话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比作远航归来的海船。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览的物品与古代海上航行有密切联系,停靠在湖边的船只与博物馆一样都是静态的,以海船为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历史性和交融性。【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相得益彰: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语境强调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生产生活的关系,选“相得益彰”合适。第二处:继续:指连续而不间断,也表示跟某一事有连续关系的另一事。赓续:是从开始到最后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在继续。语境强调的是“精神血脉”的延续,用“赓续”合适,第三处:“保持”强调持久不变地保住原状,宾语可以是荣誉、警惕、联系、水土、水平等。“维持”不改变现状,如维持秩序等。语境是指泉州刺桐港曾与世界近百个国家之间有着海上贸易的联系,选“保持”合适。第四处: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戚相关只能指人,息息相关可以指物。语境是指许多文化遗迹与海上丝绸之路之间的关系,选“息息相关”合适。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诉闻……故事”,搭配不当,可改为“诉说……故事”。二是“更多的观众领略了……”中途易辙,偷换主语,“每年2场以上的外展”中“外展”是主语,而“更多的观众领略了……”的主语是“观众”,前后主语不一致,可在“更多的观众领略了……”前加“让”。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选项来看,两处错误都改正,表述无误的是A项。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比喻的构成和表达效果。比喻的构成可从本体和喻体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构成:“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如同一艘远航归来的海船”中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比喻成“远航归来的海船”,本体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喻体是远航归来的海船。表达效果:“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和“远航归来的海船”之间有相似性,停靠在湖边的船只与博物馆一样都是静态的,且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览的物品与古代海上航行有密切联系,所以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比喻成“远航归来的海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历史性和交融性,并且使抽象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历史性和交融性更能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①。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②,而是会说“我和我的妻子”。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③,小的时候可以指几个人,大的时候多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B.我们的格局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而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C.与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不同,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是我们的格局D. 我们的格局不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而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A22.①含糊得很②就不会用“家庭”③可伸缩的【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从前文“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可知,后文用“我们的格局”衔接更紧密,可以排除C;从句式的角度看,用“不是……而是……”的关联词语衔接,表达效果更好,排除B;从语意的角度看,结合后文“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分析,用“我们的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与后文衔接更加合理,排除D。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上下文“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推断①处强调在中国,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不明确,可以填入“含糊得很”之类的内容。第二空,结合上下文“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而是会说‘我和我的妻子’”,推断②处可以填入“就不会用‘家庭’”之类的内容。第三空,结合上下文“‘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小的时候可以指几个人,大的时候多到数不清……”,推断③处是说“自家人的范围”可大可小,可以填入“可伸缩的”之类的内容。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准确简洁连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那就要“死在言下”,成为书奴、书呆子。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改后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上述材料中南宋人陈善的阅读方法对高一学生阅读整本书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学以致用,是读书最好的表达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当天,辽宁省第八届全民读书节盛大启动。今年的全民读书节,不仅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备足了精神食粮,而且还将学习阅读落脚到助力国家强盛,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大局上来,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世界读书日”,中国作为文化大国,也随即在全国掀起了读书热潮。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各地方政府相继举办了“全民阅读”活动,现如今已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日。全民读书节,旨在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于潜移默化中起到灯塔的作用。而随即掀起的读书热潮,也激起人们的读书求知欲望,更于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滋养中,普遍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毫无疑问,读书节凸显了读书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对于初衷良好、导向鲜明的读书节,广大学子该如何参与其中,以便用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呢?我以为,深刻领悟并秉持学贵有恒和学以致用,至关重要。学以致用最根本的是要把理论的知识和实际的应用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地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学到的东西要经常揣摩,真正地理解其含义,然后应用于实践中去。如果想要学以致用,就不能仅仅只是看书而已,要多动脑,对书中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加工、转换、考量和推敲,让书中的知识点转化为日常工作中的推手和助力器。另外,读书不能三分钟热血,而应持孜孜以求的勤勉之道。只有发自内心地将多读书、读好书当成长期坚持的自觉行为,视为滋养身心的精神食粮,如此日积月累,坚持不辍,才能学到知识,增加内涵,领略到智者的思想。读书是一生不断汲取的营养,而且还要做到细嚼慢咽,更重要的是做到学以致用。荀子说过,“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此话的意思是:懂得许多道理却不付诸实践,虽然知识很丰厚,也必将遇到困厄。因此,我们既要养成热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坚持经常读书,读书不辍,又要多一份冷静耐心,少一些急功近利。牢记学以致用才是读书之道细心品读,如此读书才能给我们带来有益身心的文化滋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该作文题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这是一道立足于材料谈启示的作文题。材料引述南宋人陈善关于读书方法的观点,他主张读书要学会“入”,也要学会“出”。“入”是“出”的基础,“出”是“入”的目的。在开始读书时应当探求进入书本的方法,材料中也给了明确的指示,即“见得亲切,此是人书法”,就是要“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只有读懂、吃透书中的内容,才能懂得古人的智慧,得到生活的真谛;末了时应当探求跳出书本的方法,就是要“用得透脱”,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用从书本中得到的智慧去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这才能发挥知识的最大价值,这也是我们读书的目的,否则就会拘泥于古人的言论,变成书奴、书呆子。写作任务以新课改下开展的“整本书阅读”为背景,明确了考生写作时的身份,即高一学生,考生在写作时不可泛泛而谈,要从陈善的读书方法中得到启示,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如何来阅读整本书。立意:1.读懂书,更要用好书。2.借书中的智慧,断生活的荆棘。3.学以致用,是读书最好的表达。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09:23:1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47.8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