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大大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口述历史就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历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口述历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2世纪中期。口述历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口述历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比如在党的早期的许多重要的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以及党在白区的斗争活动等,由于当时斗争的严峻形势,或出于安全原因,没有留下书面材料。今天,那段历史对我们的历史研究和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事人或知情者对那段历史的口述回忆就显得十分重要。人们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客观要求下,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口述历史的研究。(摘编自赵彬彬、张慧峰《以口述历史形式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二:许多人对“口述历史是否值得相信”这一问题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这源于诸多影响口述历史可信度的因素不能被完全忽视或消除,因此研究者们应该尽力去完善和细化口述历史的研究过程。对于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尽管他们亲身参与到了事件的进程中,但也犹如盲人摸象一般,容易将他们看到或经历过的视为历史事实的全部,事实上谁都没有把握说自己可以掌握历史完整的真相。很多口述访谈的被访者以普通平民居多,他们的文化知识有限。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会影响他对一个事件的理解深度。因此,平民的身份导致了认知能力的受限,且单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来看,他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也是单一而有限的。尤其是在交通闭塞、通信初步发展的时期,普通民众能够接收到信息的渠道只有报纸、广播或电报,更遑论那些只能够通过信件才可以勉强进行信息交换的古老年代。历史是多元且复杂的,而当人们无法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作为参考,只能基于自身的眼界去判断某个事物的时候,他的位置就决定了他的立场和角度,若只从其中一方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历史事实,就很有可能出现偏差,并且降低历史真相的可信度。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基于这一点,口述者愿意并且可以陈述的回忆也是有限且具有选择性的。经历过相同历史事件的人,如果在这个事件中他们所记忆的片段是相同或相似的,那么这段口述历史的可信度自然而然就提升了。但是,如果他们在脑海中所提取的记忆有限,忽略了某些细节之处,甚至是他们有意而为之,从而导致不同的口述者陈述相同事件时发生偏差,那么这也会极大地影响到口述历史的可信度。访谈者在获得口述历史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访谈者的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 也决定了一段口述历史的成功与否。所以,对于访谈者来说,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是非常必要的,以免在访谈过程中因为自身背景知识的缺乏而误读了口述者所表达的内容。(摘编自黄心怡《借用新闻访谈技巧提升口述历史可信度的实践探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口述历史属于历史学的范畴,它只是通过收集和使用普通人口述的史料来研究历史,与那些历史学论著有很大不同。B.电子音像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使口述历史于20世纪中期复兴的原因之一。C.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些历史事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而不能留下文字资料,要了解真相就应该对相关人员做口头调查。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口述历史的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历史形式,仍然存在很多环节需要努力加以完善。B.过去交通闭塞,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这就决定了被访者的认知是有限的,不能还原历史事实的全部真相。C.在访谈节目中,能否谨慎地选择访谈对象,有时也会影响口述历史的可信度。D.访谈者的业务能力是口述历史能不能做到真实可信的关键的一环。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科林伍德《自传》:“历史著作有开始也有结束,但它们描写的事件却并不如此。”B.胡适曾说:“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娃娃。”C.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D.胡也频说:“历史永远是陈旧的,新的生活不能把历史作为根据。4.在新的时代发展中,口述历史的多元性作用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5.假设你是复兴中学校刊的记者,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号召,一个星期后要采访亲历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为确保口述历史的真实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答案】1.A2.C3.B4.①发出了普通人的历史“声音”,丰富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和方法。②发掘了更多的民间、社会资料以供历史研究。③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5.① 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应尽可能选择质量较好的产品,以保证访谈录音或摄像的质量和效果。②对受访者本人状况要有一定的认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及不同性别爱好的人要选用不同的切入点和兴趣点。③要查阅历史资料,获得抗美援朝知识储备,要对受访者所经历的历史有充足的认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它只是通过收集和使用普通人口述的史料来研究历史”错误。由原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可知,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不是只有普通人。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历史形式”错误,表述不合文意。由原文“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2世纪中期”可知,原文有“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的表述,说明口述历史不是一种新的研究历史形式。B.“过去交通闭塞,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错误,因果关系不成立。由原文“很多口述访谈的被访者以普通平民居多,他们的文化知识有限。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会影响他对一个事件的理解深度。因此,平民的身份导致了认知能力的受限,且单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来看,他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也是单一而有限的。尤其是在交通闭塞、通信初步发展的时期,普通民众能够接收到信息的渠道只有报纸、广播或电报,更遑论那些只能够通过信件才可以勉强进行信息交换的古老年代”可知,“交通闭塞,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只是原因之一,而且结论表述也过于绝对。D. “关键的一环”错误,程度加深。由原文“访谈者在获得口述历史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访谈者的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段口述历史的成功与否”可知,原文说的是“一定程度上”。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是“口述历史”的问题以及提升“口述历史”可信度的有益探索。A.重在说明历史著作的特点。B.最能体现历史多元性的特点,口述历史同样需要多角度去看待,才能提高历史真相的可信度。C.重在割裂过去与现在的关系。D.强调所处时代对于评价历史事件的重要性。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由原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口述历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可知,发出了普通人的历史“声音”,丰富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和方法。由原文“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可知,发掘了更多的民间、社会资料以供历史研究。由原文“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可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结合“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口述历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2世纪中期”可知,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应尽可能选择质量较好的产品,以保证访谈录音或摄像的质量和效果。结合“对于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尽管他们亲身参与到了事件的进程中,但也犹如盲人摸象一般,容易将他们看到或经历过的视为历史事实的全部,事实上谁都没有把握说自己可以掌握历史完整的真相。很多口述访谈的被访者以普通平民居多,他们的文化知识有限。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会影响他对一个事件的理解深度。因此,平民的身份导致了认知能力的受限,且单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来看,他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也是单一而有限的。尤其是在交通闭塞、通信初步发展的时期,普通民众能够接收到信息的渠道只有报纸、广播或电报,更遑论那些只能够通过信件才可以勉强进行信息交换的古老年代”可知,对受访者本人状况要有一定的认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及不同性别爱好的人要选用不同的切入点和兴趣点。结合“访谈者在获得口述历史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访谈者的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段口述历史的成功与否。所以,对于访谈者来说,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是非常必要的,以免在访谈过程中因为自身背景知识的缺乏而误读了口述者所表达的内容”可知,要查阅历史资料,获得抗美援朝知识储备,要对受访者所经历的历史有充足的认识。(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痴人戴进胡烟明朝工匠戴进在偶然看到那一幕的时候惊呆了。刹那间,愤怒的情绪、绝望的情绪,夹杂着悔恨、不解、委屈,扭结在一起,像夏日的狂风骤雨般径直朝头顶砸来,进而觉得脚跟不稳。之所以会有这样地动山摇的反应,缘于对一项技艺的痴迷。作为银匠,戴进的手艺是远近闻名的。人物、虫鱼、花鸟、钗创,工细巧致,形态殊特。作为著名画师戴景祥的儿子,戴进天生具有极强的造型能力。据明代《金陵琐事》记:永乐初年,大约戴进十七岁,随父亲进京城南京,在城门口,正四处张望的时候,行李不小心被一脚夫挑走,不知去向。戴进据自己瞬间捕捉到的印象,找来纸笔,画出脚夫的长相,一下子被众人认出来,循着找到了脚夫家里。 因为上好的造型功底,成为银匠的戴进,特别擅长取材,他把各种形象拿来为自己所用,不固于前人经验。天上的鸟、地上的兽、河池里的鱼虾,目之所及,他皆能化为首饰上新颖精巧的图样。别致再别致,纤细再纤细;唯有设计出新奇的图样,才能施展他的满腹才华。每打造一件首饰,戴进的构思心血、情绪乃至情感的寄托,同手里的金器和银器,随着高温的火,被融化、被锻造,继而迎来新生。金花银花,无不是他自己的心花怒放。他锻造的牡丹钗可以引来蝴蝶驻留。那些精美的首饰,装饰贵族、美人的发髻、颈腕,为他们引来鹤立鸡群的效果。这些美妙绝伦的作品,将被作为传家宝,承载着凝重的托付,代代相传。后人因此记得这个伟大匠人的名字——戴进。他庆幸自己的光阴没有虚度。而在那个瞬间,在那个目眩的瞬间,银匠戴进,原本根深蒂固的人生观价值观土崩瓦解了。①那些最令他沾沾自喜引以为荣的金首饰、银首饰,也随着那一瞬间情绪的混沌,在脑海的熔炉里,化为一摊摊黄的、白的水,付之东流。余下一场空。②那一刻,他看到一个回收金器的店里,正在熔金。所熔化的金器,正是他最中意的作品。他捶胸顿足先是埋怨那个狠心的熔金者,“烁吾所造,亡所爱”,进而痛定思痛,回顾自己一路的匠人履历,“吾瘁心力为此,岂徒得精意,将托儿不朽吾名耳”。他幽怨地说,自己鞠躬尽瘁,将青史留名的期望都托付在一件件金银首饰上,谁知竟然落得如此下场。经受了重大刺激之后,戴进坦言,自己的初心并不是做出美好的首饰,而是借此获得不朽的声名。这时候,有人来劝慰——金银首饰,那都是些俗人和妇人喜欢的东西。这些肤浅的人,哪里配做你的知音呢?如果转行画画,你一定可以流芳百世。回首历史,熔金的一刻正迎来命运的转换点,著名工匠戴进转身成为浙派绘画创始人戴进。历史记载戴进的故事并不多,后人只能通过画作,来品咂他的人生。匠人绘画,多有绝技。戴进转行绘画的时候,将他酝酿多年的匠人意气,一并带到笔墨中。《风雨归舟图》中,暴风雨横扫,山川、树木、舟楫,路人艰难行走。就是这样一个瞬间的呈现,没有文人画关于出世和入世的矛盾表达,也没有人生境遇的影射,只是纯粹的描绘而已。他将风雨交加,狂风裹挟暴雨那一瞬间的“势”,准确表现出来。在暴雨中走过的人都知道,风雨是一重一重而来,并不是均匀的。戴进正是画出那种蛮横的感觉,那是写实的直觉的、热烈的风雨神韵。人物画,他的《钟馗夜游图》极为传神。记得在后来的《钟馗》戏里,钟馗嫁完妹妹之后,赴终南山上任夜行一段,唱、念、作,都异常精彩。有唱词说得特别热闹:“摆列着破 伞孤灯,对着那平安吉庆,光灿烂吐寒星。一行行大鬼狰狰,一队队小鬼狞狞……”《钟馗夜游图》描绘的正类似这二情节。钟馗的夸张神态,众小鬼的身形、样貌、心怀鬼胎的表情,上演着人间善恶的经典戏码。浮夸的线条,复杂的人物神态,戴进完全凭借想象完成。他尽匠人所能,画出“如戏”之感。戴进画松也好。《三顾草庐图》《关山行旅图》《春游晚归图》《长松五鹿图》里,都有极为健硕的松。繁茂苍润,寻不到笔路。古人品评一幅画的优劣,常用能品、妙品、神品、逸品来分类。匠人作品常被归为能品。然而,③匠心是一味药,配方是技艺加诚心,佐以苦熬的光阴为药引,用来医治傲慢和虚浮。拿绘画来说,常有人把一块泼墨、一条线,说得神乎其神,表达某种超自然的意象、诗境,趁机混到文人画的队伍里去了。而戴进绘画,正是他们的反面。他让绘画回归绘画本身。关于戴进的命运,传说他曾正式入过朝廷设置的画院,因业务水平超群而遭人排挤。有个小故事,是明嘉靖时的《中麓画品》记载:戴进的《秋江独钓图》,画了一个穿红袍的人,在江边垂钓。画画唯红色最难把握,而戴进独得古法。心怀嫉妒的画师在宣宗皇帝身旁敲边鼓:“画虽好,但恨鄙野。”④宣宗进一步询问其理由,说:“图中的渔翁穿红袍,分明是讥讽朝廷大臣不务政事嘛!”宣宗勃然大怒。戴进的后半生坎坷,都是因为小人进谗。据说戴进最后一次遭谗,是宣宗召画院的谢环品评《四季图》,刚打开《春》《夏》,谢说:“非臣所及。”轮到《秋景》,谢忌妒心生起,沉默不语了。宣宗问他原因,回答说:“屈原当年遇昏主投江,戴进今画渔父,有不逊之意。”宣宗没言语。再展《冬景》,谢又添油加醋:“七贤过关。是乱世啊!”皇帝勃然大怒,说:“可斩!”当时,戴进和他的徒弟夏芷正在庆寿寺僧房喝酒。闻风后,夏芷把僧人灌醉,偷了度牒,剃光戴进的头发,把他假扮成僧人半夜仓皇逃跑,隐居到了偏僻的小寺庙去了。后来,为逃避搜寻,戴进一度隐姓埋名辗转漂泊到云南去。又传说,戴进晚年拿着自己画的门神四处兜售,以度余生。郎瑛在《戴进传》中云:“戴奔走南北,动由万里,潜形提笔,经几春秋无利禄以系之也。生死醉梦于绘事,故学精而业著,业著而名远,似可与天地相始终矣。”(节选自《大匠之门》,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中四处划线部分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脑海的熔炉”使用了比喻,全句形象地写出了戴进把自己声名不朽的愿望寄托在打造金银首饰上的想法彻底破灭。B.②句中“正在”“正是”不仅体现出内容上的递进,同时也反映了戴进视线的逐步聚焦。 “烁吾所造,亡所爱”表现了他情绪极度激动。C.③句写“匠心”需要技艺、诚心和光阴的打磨,可以“医治傲慢和虚浮”。全句既揭示了“匠心”的内涵,也点明了“匠心”的价值。D.④句侧面写宣宗,正面写戴进。全句在冷峻的叙述中揭示戴进后半生悲剧命运的根由,这正是作者的高超过人之处。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进的“匠人意气”,既体现在职业上,也体现在敬业态度上;既是一种超越功利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生命价值的实现。B.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引用很典型。大量使用引用手法增强了说服力,使语言精炼典雅,彰显文化气息。C.本文选材典型,构思巧妙。文章粗线条地勾勒了画家的一生,通过留白手法巧妙地使人物若隐若现,似乎自始至终都有着人物的身影。D.本文行文上多次使用抑扬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和鲜明对比,让读者更好理解戴进曲折的人生。8.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开头,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标题以“痴人”称戴进,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痴”的变与不变。【答案】6.D7.C8.①开头就点出全文关键节点,交代引发戴进人生转折的重要事件,使全文聚于戴进的“痴”,结构紧凑,主题突出。②行文富于变化,将人物心理活动细节置于开头,凸显戴进痴迷于技艺的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③设置悬念,让读者对戴进的“痴”有更深的思考。9.变的是:①戴进他所痴迷的具体事情(职业变化)。开始时是银匠,他痴迷于打造首饰,后来作为画匠,他痴迷于绘画;不变的是:②戴进对造型艺术本身的痴迷。“唯有设计出新奇的图样,才能施展他的满腹才华”“他尽匠人所能,画出‘如戏’之感”并用自己的作品让绘画回归绘画本身;这些可见他始终痴迷于造型艺术。③戴进对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从戴进认识到他的初心并不是做出美好的首饰,而是借此获得不朽的声名,到他转行画画并成就突出,可见他始终追求着实现自己的价值。【解析】【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D.“侧面写宣宗,正面写戴进”错误,应该是正面写宣宗,侧面写戴进。作者把笔墨给了非主人公。正写宣宗,侧写戴进,无疑揭示了戴进悲剧命运的根由。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C.“通过留白手法巧妙地使人物若隐若现”错误,“留白”手法的艺术效果不是让人物若隐若现,而是“留有想象的空间”,全文都在写戴进,没有若隐若现的特点。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分析小说叙述特点及作用的能力。文章开头先写戴进“偶然看到那一幕的时候惊呆了”,后面接着叙述戴进成为上好银匠的过程,先把重要情节写在最前面,交代引发戴进人生转折的重要事件,使全文聚于戴进的“痴”,这样设置情节使小说结构紧凑,主题突出。文章开头写戴进“愤怒的情绪、绝望的情绪,夹杂着悔恨、不解、委屈,扭结在一起”,这些激烈的心理变化是因为“对一项技艺的痴迷”,突出他的“痴”,也凸显了他痴迷于技艺的形象,使行文富于变化,能够增强表达效果。“那一幕”“一项技艺”等词语,并没有直接点出是什么情景,什么技艺,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思考与阅读兴趣。【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能力。最直观的“变”是戴进的职业变化,一开始是“银匠”,“缘于对一项技艺的痴迷”可见,他对打造首饰十分痴迷;后来,“著名工匠戴进转身成为浙派绘画创始人戴进”,“戴进绘画,正是他们的反面。他让绘画回归绘画本身”可见,他痴迷于绘画。不变的是:不变的是戴进这个人的追求。他始终有着“匠心”,打造首饰时“唯有设计出新奇的图样,才能施展他的满腹才华”,画画时“他尽匠人所能,画出‘如戏’之感”“他让绘画回归绘画本身”可见,他始终痴迷于造型艺术;“他皆能化为首饰上新颖精巧的图样。别致再别致,纤细再纤细,唯有设计出新奇的图样,才能施展他的满腹才华”,一开始,他以为自己追求的是通过打造精巧首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些美妙绝伦的作品,将被作为传家宝,承载着凝重的托付,代代相传。后人因此记 得这个伟大匠人的名字——戴进”“经受了重大刺激之后,戴进坦言,自己的初心并不是做出美好的首饰,而是借此获得不朽的声名”“如果转行画画,你一定可以流芳百世”,发现自己精心之作的首饰被熔,他才发现,自己痴迷的是名声。后来他转行画画并成就突出,可见他始终追求着实现自己的价值。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建武二年二月,壬子,以太中大夫京兆宋弘为大司空。弘荐沛国桓谭为给事中。帝令谭鼓琴,爱其繁声。弘闻之,不悦: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之。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姊子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贾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于是并坐极欢,遂共车同出,结友而去。冬,十一月,赤眉暴乱三辅。帝乃遣偏将军冯异讨之,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元元涂炭,无所依诉。将军今奉辞讨诸不轨,营保降者,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农桑;坏其营壁,无使复聚。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救,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布威信,群盗多降。臣光曰:昔周人颂武王之德曰:“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言王者之兵志在布陈威德安民而已。观光武之所以取关中,用是道也。岂不美哉!(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颖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B.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颖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 C.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颖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D.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颖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文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耽悦”的“耽”指耽误,与《氓》中“女之耽兮”的“耽”相同。B.左右,原指方向,在文中指贾复的亲信,近侍。C.农桑,“农”指耕种田地,“桑”指植桑饲蚕,本文泛指农业生产。D.营壁,既指营垒,又借指屯守营垒之军队,本处指前一义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弘推荐桓谭,希望他以忠正之音引导皇帝,但他却奏出奢靡之音,宋弘因此而不满,他后来再见到宋弘就局促不安。B.寇恂与贾复产生了矛盾,贾复声称要杀了他。寇恂外甥谷崇要带剑侍奉在他身旁,因为一旦有了变故,也能提供保护。寇恂没有接受。C.寇恂为保全自身,在贾复的执金吾军进入颖川时,故意下令备足酒食,士兵们吃饱喝醉。当贾复想要带兵追赶时,大家无法执行。D.赤眉军在三辅地区横暴作乱,偏将军冯异以光武帝的告诫为指导方针,率领大军向西征讨,平定地方,传播威望和信义,所到之处,群贼大多投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谭至,不与席而让之,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2)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14.请简要说明司马光引用周人颂武王之德诗句“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的目的。【答案】10.C11.A12.C13.(1)桓谭到了,宋弘不给他席垫(座位)而责备他,桓谭叩头认错;过了很久,才让他离开。(2)征伐不一定非要攻地、屠城,关键是平定地方、安抚百姓啊。14.目的是说明光武帝的用兵思想和周武王的用兵思想是一致的,都是传布兵威和德行,安抚百姓;这是值得赞美的。【解析】【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秋天,贾复向南攻击召陵,平定了召陵。贾复的部将杀了人,颍川太守寇恂抓捕到这个部将,关进监狱。此时还处于国家初创时期,军中的人犯了法,大多予以宽容,寇恂则在市场上处死了这个部将。贾复认为这是耻辱,军队返回时路过颍川。“复部将”指的是贾复的部将,偏正结构,作“杀人”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军营”是“犯法”的主语,主谓之间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两个“耽”意义相同。“耽悦”的“耽”,沉溺。句意:沉溺和喜欢。“女之耽兮”的“耽”,沉溺。女子不要沉溺在与男子的情爱中。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C.“寇恂为保全自身”错,原文是“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从中并不能看出寇恂是为保全自身而故意让“吏士皆醉”的。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与”,给;“让”,责备;“顿首”,叩头;“谢”,认错。(2)“非必”,不一定;“略”,攻占;“要”,关键;“平定安集”,平定地方,安抚百姓。【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分析观点态度的能力。①“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意思是“宣扬令人怀念的美德,我所到之处只求安定”,这是周人称颂武王之德,由“言王者之兵志在布陈威德安民而已”可知,这是说王者的用兵意图在于传布兵威与德行、安抚百姓;②结合“观光武之所以取关中,用是道也。岂不美哉”可知,司马光引用这两句话是说光武 帝之所以夺取关中,采用的就是和周武王一样的思想,即“传布兵威与德行、安抚百姓”,明确表示对这一思想和做法的赞美。参考译文:建武二年二月壬子这天,任命太中大夫京兆人宋弘担任大司空。宋弘推荐沛国人桓谭担任给事中。光武帝命令桓谭弹琴,喜爱他奏出的浮靡的音乐。宋弘听说这件事后,不高兴。等到桓谭出宫,就穿着朝服在府上正襟危坐,派官吏召桓谭。桓谭到了,宋弘不给他席垫(座位)而责备他,桓谭叩头认错;过了很久,才让他离开。后来光武帝会聚群臣,让桓谭弹琴。桓谭见到宋弘,失去其常态。光武帝感到奇怪就问他,宋弘离开坐席摘下冠帽道歉说:“我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以忠正之音引导皇上。可是他却让朝廷沉溺和喜欢与雅乐相背的音乐,这是我的罪过。”光武帝变了脸色,向他表示歉意。秋天,贾复向南攻击召陵,平定了召陵。贾复的部将杀了人,颍川太守寇恂抓捕到这个部将,关进监狱。此时还处于国家初创时期,军中的人犯了法,大多予以宽容,寇恂则在市场上处死了这个部将。贾复认为这是耻辱,军队返回时路过颍川。对身边人说:“如果见到寇恂,我一定亲手用剑杀了他!”寇恂知道了这个计划,不想与其相见。他姐姐的孩子谷崇说:“我是将领,能够带剑侍奉在您身旁。突然有了变故,足够抵挡。”寇恂说:“不能这样。从前蔺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服于廉颇的原因,是为了国家。”于是下令属县准备丰盛的食物,备足酒醪;执金吾军队进入州界,每个人都得到两个人的酒食。寇恂出去在路上相迎,又称病回府。贾复带兵想要追赶他,可是吏士都喝醉了。寇恂派遣谷崇把情况报告光武帝,光武帝就征召寇恂。寇恂到了,被引见光武帝;当时贾复已经先在座位上,想起来回避他。光武帝说:“天下尚未平定,两虎怎么可以私下相斗!”于是两人相并而坐,极尽欢乐之情,然后一起坐车出宫,结成好友而离开。冬天十一月,赤眉军在三辅地区横暴作乱。光武帝就派遣偏将军冯异讨伐他们,光武帝告诫冯异说:“三辅地区遭受王莽、更始的祸乱,生灵涂炭,百姓无所依靠,无处诉苦。将军如今奉令讨伐那些不法之徒,那些投降的营寨,遣送他们的将领到京师来;遣散百姓,让他们经营农桑;毁掉他们的营壁,不要使他们重新聚集。征伐不一定非要攻地、屠城,关键是平定地方、安抚百姓啊。众将并非不善于作战,但他们喜欢虏掠。你本来就能统领吏士,时时要想到谨慎不超越规矩,不要让郡县的百姓感到痛苦!”冯异叩头接受命令,引兵西进,所到之处传播威望和信义,群贼大多投降。臣司马光说:从前周人称颂武王之德说:“宣扬令人怀念的美德,我所到之处只求安定。”说的是王者的用兵意图在于传布兵威与德行、安抚百姓罢了。光武帝之所以夺取关中,采用的就是这种思想。难道不值得赞美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县中池竹言怀(唐)钱起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①人。【注】①漆园:庄子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善于选取典型的意象,诗中的“丛篁”“荷香”就有《离骚》中屈原的香草美人传统。B.诗歌的九、十两句,体现了诗人忘记世俗的机心,追求心中的志向。其中“宁”是宁愿的意思。C.钱起的诗以五言为主,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D.诗歌末尾引用与庄子相关的典故,表明了诗人心中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16.本诗塑造了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县官形象。诗歌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人物的这一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满足于县官的生活,不羡慕高官的荣耀。小小的县官已使他实现心中愿望,其他的荣耀一点也不关心。②满足于清贫的日子,喜爱自己居住的自然环境。他爱丛篁流水,高枕荷香入睡,与苍翠山色为邻。③要像庄子一样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朝廷征召。别人是一心想要得到朝廷的高官厚禄,而他却为此发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其中‘宁’是宁愿的意思”说法错误。“机忘宁厌贫”中“宁”是“岂、难道”的意思。忘记了世俗的机心后难道会厌恶贫穷的生活吗?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能力。“官小志已足”,官职虽小,我的志向已经满足,“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意思是谦恭地栖息,暂且拥有此地。功名荣耀,与我没有关系。可见满足于县官的生活,不羡慕高官 的荣耀。“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意思是只爱着赏心悦目的景色,丛生的竹子旁水流淙淙。诗人躺在高高的枕头上,闻着飘来的真正荷花香,青山的景色整个南郡都可以看到。可见满足于清贫的日子,喜爱自己居住的自然环境。“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意思是只要道在我就足够自娱自乐,忘记功名利禄我怎么会厌恶贫穷。只害怕帝王的诏书,来拜访我这个隐居的人。别人是一心想要得到朝廷的高官厚禄,而他却为此发愁。他要像庄子一样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朝廷征召。(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在《论语·里仁》中阐释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沧海”这一意象具有丰富的情感意蕴,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君子喻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谈笑间④.樯橹灰飞烟灭⑤.沧海月明珠有泪⑥.蓝田日暖玉生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喻、樯橹、沧、碣、沧。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到达蜀口已近黄昏。蜀水两岸漫山遍野的油桐花开了,白雪般的油桐花瓣一路飘洒,空气中弥漫着这个季节特有的清香。此前,夕阳给万顷碧波披上了金色的余晖,江岸木排上的鸬鹚纷纷跳入赣江戏水,好一幅渔舟唱晚的水上风景。进入蜀口古村,古代科举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自南宋以来,精读传家的做法在这里早已①,并且这种风气还带动了当地科举事业的发展。仅欧阳一姓,明清时期就产生了21 位进士。进士的多少,往往是古代衡量一个地方文化是否兴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蜀口,和科举文化齐名的还有蜀口茶。相传明代成化年间,郭福可从溪川汤湖镇带回狗牯脑茶树种,与族人一起种茶、制茶。蜀口茶的制作工艺②已逾500年,这种工艺的传承全靠师傅的口传心授和徒弟的反复实践。以透明清澈的汤色和沁人心脾的浓郁醇香闻名的蜀口茶一年可产四次,尤以清明前精制的茶叶最为名贵。除此之外,这里的古村原乡、特色美食也让无数游客③,蜀口已成为游客欣然向往的旅游目的地。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蔚然成风②薪火相传③流连忘返19.蜀口茶汤色透明清澈、醇香浓郁、沁人心脾,一年可产四次,以清明前精制的茶叶最为名贵。20.文中第一段将油桐花瓣比作白雪,不仅点出油桐花瓣的颜色,还表现出油桐花瓣飘落的数量之多,姿态之轻盈。“披”字赋予夕阳以人的动作,表现出夕阳的温柔与多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根据后文“并且这种风气还带动了当地科举事业的发展”对读书风气的描述,可知前文是谈精读传家的做法在这里以及成为一种风气,据此可填入“蔚然成风”。“蔚然成风”:事物盛极一时,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②处,根据前后文对蜀口茶的制作工艺传承的描述,可知语境指局口茶的制作工艺已经一代代流传很久了,据此可填入“薪火相传”。“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③处,根据前文“这里的古村原乡、特色美食也让无数游客”和后文“游客欣然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的提示,可语境指游客不想离去,据此可填入“流连忘返”。“流连忘返”: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的主语是蜀口茶,其特点分别是汤色透明清澈、醇香浓郁、沁人心脾,一年可产四次,以清明前精制的茶叶最为名贵。将长句化为短句,只需以主谓句的形式分别列举其 特点即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及表达效果的能力。比喻:“白雪般的油桐花瓣一路飘洒”一句使用了比喻手法,本体是“油桐花瓣”,喻体是“白雪”,把油桐花瓣比作白雪。他们的相似点是颜色相同、数量多,所以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油桐花瓣的颜色是白色,以及油桐花瓣飘落的数量之多,姿态之轻盈。拟人:“夕阳给万顷碧波披上了金色的余晖”使用了拟人手法,“披上了”是人的行为,此处把夕阳拟人化了,赋予夕阳人的行为动作,“披上了”动作温柔轻盈,表现了夕阳的温柔与多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疫情之下,健康码的后台服务器是永不停歇的大脑,不断计算着每个人的健康状态。健康码背后包括四大数据: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自己申报的健康数据、行程数据和由卫健疾控部门提供的就诊信息。过去,中高风险区域往往以城市为单位,通信管理局将有过这些风险区轨迹的人员悉数推送来,人数多,范围广。但现在提出了“时空伴随”概念,①。“时空伴随”主要靠手机信令来定位。它的规则是,在方圆800米的范围内,与风险人员的手机信令共同停留大约10分钟时间,就会被判定可能会有接触,会被标记为风险人员的时空伴随人员。时空伴随人员的计算不属于地方,由国家工信部信管局牵头,几大运营商根据基站和信号进行综合定位,这需要更多的算力。最终的目的是②,方圆几十甚至几百千米的封锁范围缩小至几百米。在大多数地方,除了要亮健康码,③。行程卡由工信部推出,基于运营商的基站数据,判断人14天内的行程,如果有城市存在中高风险区,城市名称上会用星号来标识。疫情之下,健康码给人员流动提供了保障,让人们能安心复工和通行于公共场所。21.下列句子中的“自己”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自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蹉跎了如黄金般的青春岁月,我感觉对不起自己。B.自恃才高人,总以为自己大材小用。C.流星燃烧自己,只为瞬间升华,它从未流泪。D.与其等着别人来帮,不如自己多努力一些。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1.B22.①风险范围进一步缩小②减少防疫扩大化③还需要亮出行程卡【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自己申报的健康数据”中的“自己”是泛指人称代词。A.选项中的“自己”是特指,指代“我”。B.选项中的“自己”是泛指人称代词。C.选项中的“自己”是特指,指代“流星”。D.选项中“自己”是特指,指代“等着别人来帮忙的人”。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本句属于照应句。根据句前“但现在提出了‘时空伴随’概念”可知,此处填写的内容与“通信管理局将有过这些风险区轨迹的人员悉数推送来”造成的结果相反,“通信管理局将有过这些风险区轨迹的人员悉数推送来”所判定的范围非常广,那么“时空伴随”规则启动,就会缩小这个风险的范围,故可填写“风险范围进一步缩小”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本句属于总结句,具体应填“时空伴随”规则的最终目的。根据“将方圆几十甚至几百千米的封锁范围缩小至几百米”可以推断这一目的应为“减少防疫扩大”,故可填写“减少防疫扩大化”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本句属于照应句,本句的作用为承上启下。首先根据“除了要亮健康码”可以确定句式的表述为“还需要……”,根据后文“行程卡由工信部推出,基于运营商的基站数据”确定内容为“行程卡”,故可填写“还需要亮出行程卡”之类的句子。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毛遂若不自荐,就不会被平原君任用。所以,要敢于展示自己,推荐自己。可是《老子》中却写道:“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意思是说,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 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教导人要自律克己,谦虚谨慎。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一是要敢于展示、推荐自己,一是要自律克己、谦虚谨慎。两种看法都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智慧,都言之成理,没有正误曲直之分。具备学识、拥有才能,当然不能一味地消极等待他人来发现、挖掘,敢于自彰、善于自荐是寻找机遇、积极进取的合理策略。只有大胆地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才能引人注目,获得认可,从而创造机会,走向成功。但若没有把握好其间的力度和尺度,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与短板,随意逞强,高调夸耀,反而会自曝其短,不仅得不到外界的支持和赞赏,更有可能使人盲目自大、一败涂地。因此,人应该懂得收敛锋芒,勤奋学习,谦虚谨慎,低调从容。考生可以在二者中任选一种观点来进行写作,但最好将二者结合起来辩证思考:何时应当大胆展示,何时应当谦虚克己。如选择辩证写作,可以将“审时度势,适当展现”作为论点,先论述应在时机成熟、才能充足、反复验证、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展示自我;再论述当没有把握、未经试炼、经验尚缺、经历匮乏之时,应懂得藏拙,低调谦虚;然后结合实际,总结应如何衡量其中的分寸、如何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最后收束观点,总结全文。立意:1.自信自强,敢于表现。2.谋定后动,长于克己。3.审时度势,把握机遇4.谨慎谦逊,适度展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09:20:06 页数:20
价格:¥3 大小:42.9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