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命卷学校:温州市洞头区第一中学审核学校:沙城高级中学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呈现这样的规律,即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促使行政管理体制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下列机构和制度的创设,符合这一规律的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呈现这样的规律,即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促使行政管理体制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并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的设立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B项正确;三公九卿制中,丞相是三公之一,设三公并非削弱丞相,排除A项;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当时丞相制度已经废除,排除C项;清朝设立军机处,当时丞相制度已经废除,排除D项。故选B项。2.下列四图反映浙江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其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①②③D.①②④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会稽郡”判断①应该是秦汉时期,根据“江南东道”判断②应该是唐朝时期,根据“江浙行省”判断③应该是元朝时期,根据“两浙路”判断④应该是宋朝时期,所以按照时间排列是①②④③,D项正确;ABC项排列有误,排除。故选D项。3.《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该法案的颁布()A.促进了英国政治制度的转型B.从法律上否定英王的合法地位C.受启蒙思想家制衡思想影响D.适当照顾了骑士和市民的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明显限制了国王权利,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利益,D项正确;《大宪章》的颁布是在1215年,背景是关于国王约翰,而不是国王乔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英王合法地位的否定,排除B项;启蒙运动主要是在17、18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4.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积累了经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B.“三三制”原则等实施,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在抗日根据地设置行政区,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三三制”原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实施的一项制度,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排除A项;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排除C项;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5.改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中国历代的变法与改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废世卿世禄制②孝文帝改革推行三长制③范仲淹改革变军事体制④张居正改革行一条鞭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孝文帝改革在地方推行三长制;张居正进行赋税制度改革,推行一条鞭法,①②④正确,D项正确;范仲淹改革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没有涉及军事体制改革,③错误,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6.某文件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的重要认识,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该文件是A.《论十大关系》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论人民民主专政》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答案】A【解析】【详解】毛泽东在1956年4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报告,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体现了中共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的重要认识,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A项正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功能,其并未提出具体的建设方针,排除B项;《论人民民主专政》阐述了中国共产党28年的发展历史,指出了中国人民胜利的主要的基本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回答了一些人头脑中的糊涂思想。进一步论述了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排除C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侧重的是解放“左”倾错误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④“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出自战国《墨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指的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秦朝,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是隋唐的科举制,时间顺序应为①③②④,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8.“文官”(CivilServant)的“文”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它指的是相对武官和法官而言的。诚然,法官并不是武官,但是他们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干涉,有着区别于其他非武职官员的特点,因此不应将他们同行政各部的文职官员相混同;其次它又是相对于政务(political)而言的。下面有关“文官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B.《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C.西方国家采取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的体制D.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干部制度就等同于西方的文官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有着区别于其他非武职官员的特点,因此不应将他们同行政各部的文职官员相混同;其次它又是相对于政务(political)而言的”,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A项正确;《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奠定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排除B项;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我国的干部制度和西方的文官并不相同,排除D项。故选A项。9.《钦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此学制于1904年1月公布实行,故亦称《癸卯学制》。下列关于《癸卯学制》表述正确的是()A.指导了京师大学堂的创立B.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C.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D.标志科举制度的废除【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由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确立了学堂选官制度,C项正确;京师大学堂创 办于1898维新变法期间,排除A项;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措施开启了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进程,排除B项;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排除D项。故选C项。10.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下列思想主张符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满足君主专制愿望的是()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D.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满足君主专制愿望的应该是法家思想,C项主张通过变法以强国,属于法家思想,符合题意,C项正确;A项属于儒家思想,排除A项;B项属于墨家思想,排除B项;D项属于道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1.嘉善同善会是明末清初江南的民间慈善组织。它规定“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一律禁止施济”。这一规定()A.有利于理学逐步确立其统治地位B.弥补了政府救济的不足之处C.一定程度上具有教化乡里的作用D.经政府默许具有法律约束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民间慈善组织对不孝不悌、赌博等人不进行救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教化乡里拥有美好品德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与理学的地位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民间救济与政府救济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法律的约束力,排除D项。故选C项。12.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提到:“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诗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上述言论表明,中古时期的基督教()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B.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促使神权与王权斗争不断D.使得近代文明难以孕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 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诗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可分析得出,中古时期的基督教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B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新兴资产阶级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神权与王权斗争,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基督教一定程度上孕育了近代文明的曙光,排除D项。故选B项。13.2018年我国正式确立宪法宣誓制度,如图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宣誓誓词。这意味着()“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①坚持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②我国重视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使命③每个国家公职人员都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④敬重宪法捍卫宪法是我国的一种社会常态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阅读誓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须宣誓遵纪守法、尽职爱国、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等,意味着坚持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我国重视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使命,敬重宪法捍卫宪法是我国的一种社会常态,说法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公职人员的入职誓词中并未强调“从一点一滴做起”,说法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CD三项。故选B项。14.宣传画往往能折射出一段历史。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画能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精神的是()A.B. C.D.【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D项正确;“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到了积极作用,排除B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排除C项。故选D项。15.《汉书》中记载“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下列项中,有类似功能的中央机构或官职有哪些()①汉朝大鸿胪②唐朝御史台③元朝宣政院④清朝理藩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典客”主要掌管的是少数民族事务,其中汉朝的大鸿胪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元朝的宣政院和清朝的理藩院掌管西藏地区的事务,①③④正确,D项正确;唐朝御史台掌握监察职能,②错误,排除A项;唐朝御史台掌握监察职能,②错误,排除B项;唐朝御史台掌握监察职能,②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6.明朝大力发展茶马贸易,在河州设置茶马司,其贸易“控西夷数万里,跨昆仑,通天竺,西南距川,人于南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明代学者解缙认为茶有着“夷夏之交,义利之辨,寅宾尚忠信而笃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的作用。据此可知,茶马贸易A.扩大了明王朝的疆域范围B.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D.促成了“西学东渐”局面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旨是明代通过茶马贸易扩大了明朝文化的影响力,形成了一条无形的文化疆域,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C项正确;题干只是说茶马贸易形成了一条无形的文化疆界,并不是扩大了明朝的疆域范围,故A项错误;B、D项内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D项错误。17.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近代以来,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出现的现象有()①民族意识开始萌生②地方自治基本形成③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④国际公约日渐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至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国际公约日渐增多,如1625年的《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164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③④正确,D项正确;①中的“开始萌生”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与地方自治无关,②错误,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8.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国际法是主权者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的一套规则,此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法的是()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②《拿破仑法典》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④《联合国宪章》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联合国宪章》,均为主权国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规则,属于国际法,①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法律,《解 放黑人奴隶宣言》仅适用于美国,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C三项。故选D项。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与完善。下列与此相关的史事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自治区建立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④把民族区域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④③②D.②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于1947年;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是1954年;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于1984年;④把民族区域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在1997年。结合以上分析,可得出①②③④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20.下表所示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个任期内部分有关中国的言行。这些言行时间内容1969年7月22日尼克松发表讲话:“我盼望这一时刻的到来,那时中国人民和我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的所有人民可以在一起散步,在一起谈话。”1970年2月尼克松在其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称:“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1971年2月25日尼克松在外交报告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来称呼中国,使这份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称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文件A.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B.有助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意在离间中苏两国的关系D.表示美国将放弃霸权政策【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尼克松谈话的内容来看,都是在肯定同中国关系改善的重要性,这显然有利于助推中美关系正常化,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尼克松的讲话都是在肯定同中国关系改善的重要性,美国的态度不会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与离间中苏关系无关,并且此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并未放弃霸权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亚里士多德说“最好的政体是结合了所有形式的政体,他们推崇斯巴达的政体,是因为这种政体包含了寡头政体、君主政体和民主政体的因素。……”下列有关斯巴达政体的描述,符合材料描述的有()①国王垄断军事统帅权②长老会议员仅30人,终生任职③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④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最好的政体是结合了所有形式的政体,他们推崇斯巴达的政体,是因为这种政体包含了寡头政体、君主政体和民主政体的因素。”结合所学可知,斯巴达政体中国王垄断军事统帅权,体现了君主政体的特色,①正确;长老会议员仅30人,终生任职,体现了寡头政体的特色,②正确;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政体的特色,③正确;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公民大会是斯巴达城邦国家的政治机构,主要职能是选举国王、监察官、长老会议成员,对宣战、媾和、签订条约等重大事务及长老会议提出的议案进行表决,④表述错误,排除B项;④错误,排除C项;④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2.1913年初,在国民党选举获胜后,孙中山指出:“本党今即得占优胜地位,第一应研究者,即为政党内阁问题。”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又强调:“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可为我们模范”。由此可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A.鉴于政党政治受挫的现实B.说明其转向社会主义探索C.抛弃了资产阶级政治立场D.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孙中山的政治设想经历了从欧美的政党政治向苏俄以党治国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于现实政治的受挫,故A项正确;孙中山依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阶级属性不变,排除B、C两项;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23.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谏官,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都察院名义上是最高监察机构,但管不了六科,六科“俱系近侍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如果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有不同意见,可以“上疏互驳,皆控御前”,由皇帝做裁决。这说明①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负责监察官吏②明太祖掌握监察意见的最终处决权③都察院和六科分割丞相的监察权力④六科是都察院的余支机构和派出机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谏官,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都察院名义上是最高监察机构”可知,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都负责监察官吏;根据材料“如果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有不同意见,可以‘上疏互驳,皆控御前’,由皇帝做裁决”可知,皇帝掌握监察意见的最终处决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因此“都察院和六科分割丞相的监察权力”说法错误;根据材料“都察院名义上是最高监察机构,但管不了六科,六科‘俱系近侍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可知,六科不是都察院的余支机构和派出机构。综上所述,①②说法正确,③④说法错误。因此,A正确,BCD错误。24.下图中阴影所示国家最有可能是()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反法西斯同盟国家 C.实行普通法系的国家D.《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通法系是指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它首先产生于英国,后扩大到曾经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结合图示可知,C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排除A项;参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苏联、中华民国,排除B项;自1975年公约正式生效后,在全球范围内,迄今共有180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排除D项。故选C项。25.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指出:“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这说明()A.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B.历史研究应以精密考证为基础,重在价值评判C.史学研究者必须紧跟时势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向D.在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的原貌【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钱钟书主要强调了历史学家叙事要追求“真人真事”即真实性,但也强调要“设身局中”“入情合理”即要有合情合理的想象,不能像小说那样臆造人物、虚构境地,因此材料体现的是在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的原貌,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否定想象和推论,排除A项;历史研究重在尊重客观历史事实而非价值评判,排除B项;史学研究的方向是尊重客观历史,挖掘历史事实而非“不断调整研究方向”,排除C项。故选D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小题15分,第27小题13分,第28小题17分,共45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536年,郑国名臣子产主持铸刑书,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子产因此接到了晋国贤臣叔向一封措辞严厉的来信,信中写 道:“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价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郑国大概要败亡在你的手里了。”随着平民力量的上升,国家政权对平民的依仗,使法律制度变革势在必行。二十年后,叔向的祖国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材料二《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三《法国民法典》在立法上首次明确地确认了自由与平等、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契约自由与过失责任等近代民法的重要原则,这些原则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主张的古典自然法思想。民法典的诞生,使罗马私发中孕育的民法精神和原则得到更加明确而系统的涤化和升华,法典自身成为了历史性的起点。对于这种超越,拿破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摘编自叶秋华等《论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演进纪念:法国民法典颁布二百周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铸刑书的政治背景。子产和叔向之争反映了哪两种思想的斗争?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本质目的为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及地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民法典》诞生的原因。并简要比较中国《唐律》与《拿破仑法典》的本质上的差异。【答案】(1)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贵族阶层力量衰落,平民阶层力量逐渐壮大;社会处于转型期。思想斗争:子产和叔向之争是德治和法治之争。本质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2)特点:体系完备、礼法结合(重视儒家伦理道德)地位: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3)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罗马法的影响、启蒙思想的影响、保护革命成果的需要、拿破仑的关键作用。本质差异:中国《唐律》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法国民法典》是世界近代化进程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法律。 【解析】【小问1详解】政治背景:根据材料“公元前536年”可知此时期为春秋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贵族阶层力量衰落,平民阶层力量逐渐壮大;社会处于转型期等角度进行作答即可。思想斗争:根据材料“郑国名臣子产主持铸刑书,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可知,子产主张法治,根据材料叔向写道“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价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可知,叔向主张德治。故二人之争为法治与德治之争。本质目的:根据唯物史观的理论,对于历史人物的本质,应从阶级属性角度思考,因此本质目的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可得出体系完备;根据材料“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可得出,重视儒家伦理道德或礼法结合。地位:根据材料“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可得出,《唐律疏议》影响深远,范围广,由此得出其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小问3详解】原因:根据材料“这些原则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主张的古典自然法思想”可得出,罗马法的影响;由材料“拿破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知,拿破仑的关键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保护革命成果的需要。本质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本质差异应从两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阶段来进行考虑,即中国《唐律》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法国民法典》是世界近代化进程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法律。27.有学者指出,制度创新是英国成为近代世界一号强国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英格兰历史可以作为世界历史的借鉴,那么,“中世纪”不仅不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不是社会发展两峰间的低谷,它恰恰是必不可少的、承前启后的时代。以王权为例,这是一个王权从集中走向分散,又在更高层次上聚合为集中强大的王权的过程,而在后一个层面上即便出现过专制君主,也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英国通过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完成了政治制度的改造,建立了一种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英国现在的国王和都铎时期的国王完全不同,区别在于:都铎和斯图亚特时期的国王是大权独揽的,议会是一种节制力量,但它服从国王;光荣革命后情况倒转过来,国王需要服从议会,议会是最高的主权。——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材料三为什么19世纪中后期,现代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诞生呢?根本原因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社会经济蒸蒸日上,而政府人才奇缺,工作效率低下,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英国把考试任职引入行政官员的选拔以后,人民对国家的参与管理从此有了明确而集中的目标。——整理自刘正涛《现代文官制度在英国的诞生》(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亨利八世时期英国王权加强表现。结合英国的历史分析“中世纪”时期的英国国王为何“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的含义并分析光荣革命前后两种体制的联系与区别。(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作者的观点,并对此加以佐证。结合所学,指出该观点体现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答案】(1)表现:1534年,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起专制统治。理由:13世纪初,签署《大宪章》,确立“王权有限”和“法律至上”的原则(“王在法下”表述也可);建立议会,形成议会君主制。(2)含义:君主立宪制。联系:国王都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有限王权。区别:前:主权在君;后:议会主权。(3)观点:工业革命是现代文官制度诞生的根本原因。佐证: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向社会开放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亨利八世时期英国王权加强的表现是1534年,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起专制统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之所以说“中世纪”时期的英国国王“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是因为13世纪初,签署《大宪 章》,确立“王权有限”和“法律至上”的原则;建立议会,形成议会君主制。(2)根据“英国通过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完成了政治制度的改造,建立了一种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可知,“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的含义是指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光荣革命前后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这两种制度的联系是国王都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都是有限王权。区别在于,光荣革命前主权在君;光荣革命后议会主权。(3)观点根据“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社会经济蒸蒸日上,而政府人才奇缺,工作效率低下,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可知工业革命是现代文官制度诞生的根本原因。佐证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向社会开放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所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对南部边疆也未放弃经营。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卫所军士有军籍,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士中大部分参加屯田,小部分驻防。在南部边疆各省,郡县、卫所互为表里,施政则相辅相制。卫所主要安置在农业地区及形胜险要之处,遂形成大规模的军事性质的移民浪潮,稚动了卫所地区社会的发展。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后,为巩固和建设边疆,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样的政策措施对边疆进行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建国的政治纲领,对民族政策做了全面规定。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派遣民族访问团赴西南、内蒙、东北等民族地区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宣讲,积极争取边疆各少数民族对新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实现新生政权的稳固。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下发《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和侮辱。为实现共同纲领民族政策的需要进行培养民族干部,在北京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原新疆学院改称民族学院。截至1952年6月,全国已建立各级民族自治区共130多个,自治区内少数民族人口约计450 万人。——摘编自白江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材料三民族工作在国家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党从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整体优势高度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的集中概括。……以促进民族团结为核心,以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为目标,以社会治理现代化新理念为指引,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切实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转化为民族地区的治理效能。——摘编自陈亚联《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南北边疆治理不同措施并分析其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治理边疆的主要特点。(3)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显著优势。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答案】(1)不同措施:北方:分封的诸子遣镇北方;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守卫;南方:派驻军队建立卫所管理南方各地;南方边远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积极意义:维护了南北边疆的稳定;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2)特点:坚持党的领导;依据宪法性文件全面治理;治理边疆措施多样;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发展理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团结平等。(3)优势: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意识。【解析】【小问1详解】不同措施:北方:依据材料“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可知,分封的诸子遣镇北方;依据“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可知,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守卫。南方:依据材料“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可知,派驻军队建立卫所管理南方各地;依据“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可知,南方边远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积极意义:结合第一问的措施和所学从维护了南北边疆的稳定;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 于民族交融等角度分析。【小问2详解】特点:依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前后,为巩固和建设边疆,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样的政策措施对边疆进行治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派遣民族访问团赴西南、内蒙、东北等民族地区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宣讲”可知,坚持党的领导;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可知,依据宪法性文件全面治理;依据“为巩固和建设边疆,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样的政策措施对边疆进行治理”可知,治理边疆措施多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和侮辱”可知,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发展理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团结平等。【小问3详解】优势:依据材料“’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党从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整体优势高度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的集中概括”、“以促进民族团结为核心,以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为目标,以社会治理现代化新理念为指引,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切实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转化为民族地区的治理效能”并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意识等角度分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3 07:59:1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575.7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