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讲:“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此处()A.同一文化主要指西周礼乐文化B.同一政府主要指原始民主传统C.同一制度主要指贵族等级分封D.大同观念主要指血缘关系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周代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分封制之下分封的主体是同姓贵族,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有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心理文化认同,同一文化主要指的是西周礼乐文化,A项正确;同一政府指的是周天子天下共主之下的政府,排除B项;同一制度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不仅仅是贵族的等级分封,排除C项;大同观念指的是华夏民族的心理认同,并非是血缘关系相同,排除D项。故选A项。2.下列有关秦朝文书制度的描述合理的是()A.往来文书分由九卿决断B.李斯口头请示修改秦律C.扶苏上书要求反击匈奴D.项羽起兵消息次日上报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因此“扶苏上书要求反击匈奴”符合秦朝文书制度的要求,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推行皇帝制,往来文书由皇帝决断,而非九卿,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文书制度规定凡该行文请示之事,必须书面上报,不得口头或拖人代办请示,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文书制度规定公文必须当天发出或传送,不得过夜,排除D项。故选C。3.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汉朝某一时期行政中枢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此图可用来辅助说明()A.西汉丞相府一直都是行政决策所在B.东汉尚书台剥夺了外朝的行政权力C.汉武帝设立中朝并削弱丞相的权力D.东汉九卿不再属于外朝的官员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知,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C项正确;根据图中标注,中朝设置后掌握了决策权,排除A项;“剥夺”一次词不符合史实,尚书台设置后,外朝的权力受到削弱,排除B项;根据图例和所学可知,“九卿”仍属于外朝官员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4.五代十国至宋初,统治者将今属福建省的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下图。这些县级行政区的设立()①绝大多数发生在宋代②不能表明宋代增置的新县都是移民较多地区 ③说明该地仅实行州县两级管理④说明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大量移民南迁,所以宋代增置的新县与移民密切相关,但不都是这样,②正确,统治者将今属福建省的很多税场升为县,说明朝廷派遣官员到此治理,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④正确,C项正确;绝大多数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①不正确,排除A项;宋朝地方推行路州县三级制,③不正确,排除B项;由于①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C项。5.古希腊城邦国家中,雅典与斯巴达实行的制度差异很大,但都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A.两城邦均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B.公民大会对贵族专权有一定的限制C.城邦的陪审法庭成员以部落为基础D.官员均由选举产生并接受民众监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雅典与斯巴达城邦中,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关,对贵族专权有一定的限制,B项正确;斯巴达实行的是寡头政治,并不是直接的民主,排除A项;C项符合雅典,排除C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执政官罗马帝国皇帝(元首)A主要职责军事统帅、最高法官和保民官军事统帅、最高立法者、最高法官B产生方式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严格按宗法制继承C任职期限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一年一任,连任无限制D统治方式执行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决议实行独裁统治A.AB.BC.CD.D【答案】D【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执政官统治方式是执行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决议;罗马帝国皇帝的统治方式是实行独裁统治。D项正确;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不等同于保民官,排除A项;罗马帝国的皇帝并不是严格按照宗法制继承,排除B项;罗马帝国的皇帝都是终身的,没有连任的说法,排除C项。故选D项。7.有关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叙述正确的有()①城市市民已经享有掌控并处置自己的一切自由②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③领主在其领地掌握司法权,行政权和征收赋税的权力④王权始终不断衰微,封建领主成为领地的实际统治者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②符合史实,根据所学知识,领主在其领地内有较大统治权,掌握司法权、行政权和征收赋税的权力,③符合史实,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城市市民有个人自由、司法自由、身份自由、和处置自己私有财产的自由,但①中“一切自由”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④中“王权始终不断衰微”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①中“一切自由”表述过于绝对,④中“王权始终不断衰微”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8.13世纪通过的英国《大宪章》规定:国王不得随意征税,要确立相关的法律程序;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任何自由人或没收其财产。这反映了《大宪章》()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B.确立英国议会至上原则C.奠定君主立宪制基础D.国王与贵族妥协的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国王不得随意征税,要确立相关的法律程序;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任何自由人或没收其财产”信息可知,《大宪章》对国王的绝对权力进行约束,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这是英国贵族为胁迫约翰王向自己妥协而在兰尼米德草原签署的重要文件,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就不是成文法国家,当然迄今为止英国也没有一部成文宪法,“英国宪法”是七八百年来习惯法的总和,最早就追溯到《自由大宪章》,排除A项;议会至上的原则是在《权利法案》中确立的,排除B 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列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法国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形成的,并且形成了以《法国民法典》为核心的大陆法系,C项正确;普通法是英国法律,出现时间远远晚于罗马法,排除A项;普通法是在习惯法的基础上出现的,排除BD项。故选C项。10.观察表中有关法律(或制度)的表述,可以得出()体现原则(或确立制度)1787年美国宪法三权分立主权在民……1791年法国宪法主权在民……1688英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主权在民责任内阁制……①上述国家都已确立了共和政体②法律条文都体现防止专制的倾向③《临时约法》是最完善的法律④民主与法治是近代社会历史潮流A.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表中有关法律(或制度)的表述”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并非民主共和制,①错误;材料中美国宪法和法国宪法都强调主权在民,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的权力要受到宪法的制约,《中华民临时约法》中体现了三权分立和主权灾民的原则,故法律条文都体现了防止专制的倾向,② 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临时约法》是最完善的法律,③错误;材料中的四个国家的宪法都体现了民主和法治,说明民主与法治是近代社会的潮流,④正确。②④正确,C项正确;③错误,排除A项;③错误,排除B项;③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1.1944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号召,要求“团结更多的人共同工作”。这一主张利于A.制定宪法大纲,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B.国共再次合作,开始建立陕甘宁边区政府C.边区推行选举,准备遵循“三三制原则”D.团结党外人士,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4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号召,要求‘团结更多的人共同工作’。”并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正值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时期,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共中央提出“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团结更多的人共同工作”,这有利于团结党外人士,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正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1931年11月通过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已经国共合作,陕甘宁边区政府已经建立,排除B项;1940年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在陕甘宁边区实行三三制原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贺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指出中国的每一个政治派别和团体都应该“为着推翻中国人民的共同敌人而采取一致的步骤。”这个“一致步骤”指()A.团结各党派巩固统一战线赢得解放战争胜利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C.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了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D.民主党派共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贺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指出中国的每一个政治派别和团体都应该‘为着推翻中国人民的共同敌人而采取一致的步骤。’”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个“一致步骤”指的是团结各党派巩固统一战线赢得解放战争胜利,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前后,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排除B项;这个“一致步骤”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确定无关,排除C 项;此时还未进入到社会主现代化经济建设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3.汉宣帝刘询曾指出当时地方所上的计簿,是虚假不实的具文。因此他命令()A郡国汇总计簿时仅考核县官德行B.每三年一次对地方官员考满审计C.御史要加强对计簿的查对和核实D.六科给事中分别考查京内外官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宣帝刘询曾指出当时地方所上的计簿,是虚假不实的具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宣帝针对计薄的虚假不实,命令御史要加强查对和核实,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薄,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三年一次对地方官员考满审计”发生在明清时期,这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科给事中设置于明朝,这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收入。据此可知()A.唐代御史未起到对地方官吏的巨大威慑作用B.唐代的台谏合一制度导致地方官吏日益腐败C.唐代对于地方官吏的监察制度依然存在漏洞D.白居易的记载不符合唐代地方官吏收入实际【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唐朝中期白居易记载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且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说明地方官吏俸禄存在不载于法令的收入,体现了地方势力坐大的隐患,反映了唐代对于地方官吏的监察制度依然存在漏洞,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唐代御史未起到对地方官吏的巨大威慑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台谏合一制度是宋代开始实行的监察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白居易的记载可作为研究唐代地方官吏收入实际的资料,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记载不符合唐代地方官吏收入实际,排除D项。故选C项。15.国民政府于1929年8月颁布了《考试法》,并自1931年始,由考试院陆续组织了不同层 次、不同类别的公务员录用考试,截止1946年底,中央、地方公务员考试共考取及格人员十多万名。以上史料说明()A.国民政府的公务员考试实现了民主化法制化B.国民政府的公务员考试体现了开放性进步性C.《考试法》避免了北洋军阀时期的制度弊端D.《考试法》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国民政府于1929年8月颁布了《考试法》……截止1946年底,中央、地方公务员考试共考取及格人员十多万名。”,可以看出自1931年开始,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使得符合条件的人员能够参加,并且参加人数在不断的增涨,体现出国民政府的公务员考试体现了开放性进步性,B项正确;“实现了民主化法制化”,表述绝对,排除A项;《考试法》吸收融合了北洋军阀时期的制度,排除C项;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16.中共中央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派遣大批干部到东北工作。下列人员属于干部的是()①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五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兼总支书记;②山东农民抗日救国会会长;③山东某兵工厂技术副厂长兼总工程师;④掖县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长。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五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兼总支书记属于军队上的干部;②山东农民抗日救国会会长是中共领导下的干部;③山东某兵工厂技术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属于技术干部;④掖县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长属于行政干部。上述都属于干部,①②③④正确,C项正确;A、B、D三项概括不全,排除。故选C项。17.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这些主张实际上反映了()A.孔子最早表达了德治理念B.孟子主张废弃刑罚实行德政C.董仲舒完全摒弃德治思想D.儒家维护统治同时重视民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施仁政于民,省刑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主张仁政,重视民意以维护统治,D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孟子主张废弃刑罚,排除B 项;材料没有涉及德治,排除C项。故选D项。18.《唐律疏议》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就是夫妻确实不能和睦相处,可以协商离婚,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但和离需要丈夫提出,妻子不可以主动提出。这则材料说明()A.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B.唐代是女性解放的时代C.唐律有男尊女卑的观念D.唐代有重视家训的传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但和离需要丈夫提出,妻子不可以主动提出。”,可以看出《唐律疏议》中关于夫妻和离的规定,必须丈夫提出,妻子不能主动提出,体现出唐律男尊女卑的观念,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唐律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未涉及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法律中体现男尊女卑观念,不能得出唐代是女性解放的时代,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家训的传统,排除D项。故选C项。19.朱熹在一本著作中说:“小未有知。常示以正事。不宜示以欺诳。”这一著作表明()A.宋朝理学开始向基层渗透B.《家礼》教化乡里范本C.朱熹注重幼童的行为规范D.理学著作开始带有强制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小未有知。常示以正事。不宜示以欺诳。”可知,反映了朱熹主张以正确的行为规范去引导幼童做事,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朱熹《小学》对幼童的行为规范,据所学可知,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朱熹《家礼》是规范家庭行为的范本,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明代后期,儒学影响下的乡约逐渐带有了强制力。故选C项。20.《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受推荐出使匈奴而不辱命,得到朝廷嘉奖。宣帝即位后常咨询他国家大事。苏武最可能的职位是()A.掌理藩院事B.右曹典属国C.羁縻州刺史D.领宣政院事【答案】B【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苏武受推荐出使匈奴而不辱命,得到朝廷嘉奖。宣帝即位后常咨询他国家大事”信息可知该题涉及民族关系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汉承秦制”,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设置羁縻州始于唐朝,排除C项;领宣政院时元朝时设立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2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以下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西北各族尊其为“天可汗”B.南诏王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C.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D.唐高宗联合回纥灭亡西突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周边各民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A项正确;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与唐太宗无关,排除B项;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与唐太宗无关,排除C项;唐高宗联合回纥灭亡西突厥,与唐太宗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2.英国马戛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受到清政府的热情招待。后来因觐见乾隆帝礼仪等一系列问题与中方一再发生纠纷,英国使节最终被迫离开中国。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A.清朝转变传统朝贡体制B.乾隆关上对英交往大门C.礼仪纠纷反映英国先进D.英国顽固坚持鸦片走私【答案】B【解析】【详解】马嘎尔尼使团因觐见乾隆帝礼仪等一系列问题与中方一再发生纠纷,最终被迫离开中国,这说明乾隆关上了对英国交往的大门,B项正确;英国使团被迫离开中国,说明清政府并未改变传统的朝贡体制,排除A项;礼仪纠纷反映了文化冲突,并不能体现出英国的进步性,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培养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人才,同时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该团旨在()①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②落实1949年政协会议《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少数民族政策 ③扭转西南地区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局面④探索符合我国国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当地民族问题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共同纲领》规定“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可知中央在西南民族地区开办培训班,帮助筹备自治区,是落实《共同纲领》的有关政策、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制度。同时根据材料“培养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人才”,可知是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摆脱相对落后的状态,②③④表述正确,D项正确;“解放军后期作战”与材料主旨不符,①表述错误,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24.下图是根据我国外交部网站数据绘制的《1949年-201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边倒”实现了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B.“求同存异”迎来了中国外交的第一次建交高潮C.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D.“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国际关系新秩序确立标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中国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开了外交新的局面,C项正确;“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排除A项;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在建国初,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排除B项;“一带一路”推动了国际关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新秩序确立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 2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史实结论A1912年国民党在参众两院选举中获胜议会斗争路线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行得通B18—19世纪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建立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C1948年蒋介石当选中华民国总统中华民国确立真正的宪政体制D2022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日本终结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9世纪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建立,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B项正确;1912年国民党在参众两院选举中获胜并不代表议会制在中国行得通,排除A项;1948年蒋介石当选中华民国总统,建立了独裁统治,并不是宪政体制,排除C项;2022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并没有终结,排除D项。故选B项。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断创新与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一赏者,利禄官爵抟(音同“团”,凭借之意)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夫固知愚、贵贱、勇怯、贤不肖,皆尽其胸臆之知,竭其股肱之力,出死而为上用也;天下豪杰贤良从之如流水;是故兵无敌而今行于天下。——《商君书》材料二:免役之法,据家资高下,各令人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宋史・王安石传》(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结合所学评价商鞅变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废除官僚特权的措施和后果。综合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认识“求变”、“求新”传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1)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作用: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得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2)措施:官僚与民众按等第出钱(免役钱);废除原来不服役的特权。后果: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认识:勇于变革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但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解析】【详解】(1)商鞅变法的措施:根据材料一“所谓一赏者,利禄官爵抟(音同“团”,凭借之意)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可知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作用:根据材料一“皆尽其胸臆之知,竭其股肱之力,出死而为上用也;天下豪杰贤良从之如流水;是故兵无敌而今行于天下。”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得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2)王安石废除官僚特权的措施:根据材料二“免役之法,据家资高下,各令人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可知王安石主张官僚与民众按等第出钱(免役钱);废除原来不服役的特权。后果: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求变”、“求新”传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从坚持变革带来的作用和影响来分析。即勇于变革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但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27.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制举科目多临时设置,较重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婢等,均无权参加科举考试。但是,科举选官的范围较之九品中正制要广泛得多,一般地主子弟均有资格参加科举,这对排除当时门阀士族的残余势力,提高官吏的素质和改善吏治,都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英国内阁办公厅并非是首相的影子。相反,首相若想让自己取得最佳执政效果,必须与内阁办公厅,特别是内阁秘书长(注:领导内阁的高级事务文官)密切合作,并在内阁政府的惯例下行使职权,比如履行集体责任,而非大权独揽,实行自上而下的专断统治。走马上任的首相及其政府会带来一系列有待实施的政策,而内阁秘书长则要发挥才智,保证内阁办公厅发挥作用,为首相及其政府提供服务,落实政策。当这一合作机制运行良好时,内阁秘书长就如同左脑,负责逻辑、分析和保持客观,而首相则相当于右脑,负责直觉、政治意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当两者协调一致时,政治上就会出现最佳结果。——[英]安东尼·塞尔登、乔纳森·米金:《内阁办公厅:现代政府的诞生》(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唐代科举制的进步意义。(2)对于英国文官制度中的政治和管理分离的做法,一种观点认为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消极作用是次要的;一种观点认为消极作用是主要的,积极作用是次要的。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证其中的一种观点。(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国古代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答案】(1)意义:以考试选人;扩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助于废除当时门阀士族的残余势力;提高官吏的素质和改善吏治。(2)①积极作用:政治与管理分离,避免专断统治;两者协调一致时,政治上就会出现最佳结果;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②消极作用: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文官层级过多,争权夺利,影响政府工作效率。(3)同:考试选拔;异:中国科举制是官员选拔制度;英国文官制度包括官员的选用、职责、晋升及退休等各个方面;内容更加全面。【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可知以考试选人;根据材料“科举选官的范围较之九品中正制要广泛得多,一般地主子弟均有资格参加科举”,可知扩大了用人范围;根据材料“这对排除当时门阀士族的残余势力,提高官吏的素质和改善吏治”,可知有助于废除当时门阀士族的残余势力、提高官吏的素质和改善吏治;根据所学可知,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2)作答时从两种观点中选取一种作答,结合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展开论证。例如,选择积极主要、消极次要,那么在展开论述的时候,要侧重于回答积极的方面,兼顾消极作用。根据材料和所学,积极方面从避免专断、提高效率、政治稳定等角度去回答,消极方面从增加政府负担等方面作答。 (3)相同:根据所学可知,都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同:从两种制度的性质、内容、特点上来分析。比如中国科举制是官员选拔制度,而英国文官制度包括官员的选用、职责、晋升及退休等各个方面,其内容更加全面。28.古今中外,社会教化都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基督教的代表机构是基督教教会,教会的职责就在于教导人们,解释并执行耶稣的箴言,要求不但在社区公共生活方面遵守箴言,而且在每个人的私人生活方面也应践行箴言。——[美]海斯·穆恩·韦兰:《人类简史》材料二: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同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持之以恒,务求实效,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10月10日)(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基督教伦理对中古西欧社会的影响。(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与作用。【答案】(1)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2)目的: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教育群众。作用:凝结着全体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要求不但在社区公共生活方面遵守箴言,而且在每个人的私人生活方面也应践行箴言。”可得出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根据所学,可从教育与社会伦理方面概括。【小问2详解】目的:根据“都要同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持之以恒,务求实效,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可得出解决人民群众 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教育群众。作用:结合所学可得出凝结着全体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29.近代以来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国际法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强调个人权利的启蒙思想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每一个公民组成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认识到有需要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考虑到达成这些目标将有助于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这种秩序将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12月10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思想的传播对法国及欧洲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步(或领域扩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法进步的推动因素,并以俄乌冲突、美国至今未批准该公约等事件为例说明当今国际法的实施还存在哪些局限性。【答案】(1)影响:影响和指导了法国大革命;推动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2)表现: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目是建立促进海洋和平的法律秩序,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照顾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写出“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或者“照顾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均可)。原因:二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局限:一些大国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解析】【详解】(1)从对法国和欧洲政治两个角度作答。根据材料“ 强调个人权利的启蒙思想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可知影响和指导了法国大革命、推动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根据所学可知,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独立主权国家的形成等。(2)根据材料“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可知顾及所有国家主权;根据材料“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将有助于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可知目的是建立促进海洋和平的法律秩序、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根据材料“种秩序将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可知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特别是照顾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1)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新兴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的建立等都推动了国际法的进步。(2)局限:根据俄乌冲突,可知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根据美国未批准《海洋法公约》,可知某些不负责任的大国只顾及本国利益。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3 07:59:11 页数:17
价格:¥2 大小:126.4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