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章丘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清华简《子产》记录了铸刑书事件,书中认为,一个国家能够生存延续、发展壮大的根本乃在于“得民”,而要“得民”;统治者就必须做到守信用、秉持客观立场、从节行礼、不滥用民力、不妄加惩罚。这说明当时A.辩证法思想萌生B.民本治国理念已出现C.成文法得到普及D.儒家与法家严重对立2.有学者指出,自秦以后的历代王都热衷于进行分区控制,最基本的分区往往被称为“里”“保”,分区之内又通过邻里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举发,实现政府对一家一户的监视与控制。这—举措A.防止了地方叛乱B.强化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基层治理D.禁钢了人们思想3.唐太宗时期,巴蜀地区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先后被纳入州,县的管辖,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在今川西北高原、川西南山地,则设置羁庶州、县以安置归附的部族,其部众大多无州、县户口。这表明,当时唐朝A.推行改土归流政策B.地方行政制度混乱C.民族地区得到开发D.民族政策因地制宜4,宋英宗时,文彦博为相,台谏官唐介“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制造镶金的绸缎)……以得执政……请罢之”。“时彦博在侧,(唐)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且终被罢相。这说明当时台谏官A.对宰相形成了牵制B.拥有官吏的任免权C.监察效率极为高效D.实际权力大于宰相5.明代中期,湖北地方州县的赋役折银现象已经相当普遍,白银逐步成为赋役征收的主要计量手段和支付手段。甚至更早的永乐年间,蕲州地区赤东湖河泊所的鱼课征收便为以银代钞的模式。这说明明代前中期湖北地区A.赋役征收手段多样B白银成为市场流通货币C.税收的种类较繁杂D.“一条鞭法”推行顺畅6.张之洞在清政府允许创办新式学堂后,于1907年上《创立存古学堂折》,其中指出:“若中国之经史废,则中国之道德废,中国之文理词章废。正学既衰,人伦亦废,为国家计,则必有乱臣贼子之祸;为世道计,则不啻有洪水猛兽之忧,”据此可知,张之洞A.肯定了科举制的价值B.阻挠西方文化传播C.警示教育改革的影响D.反对学堂选官制度7.图1为某学者所做的1776~1910年中国人均差税统计图(单位:两/年)。图中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了 注:常税—般指国货出口关税,洋税一般指洋货进口关税。A.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B.列强资本输出的剧增C.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恶果D.晚清外贸逆差舶扩大8.有学者指出:《临时约法》大总统袁世凯“以一身当政治之冲。所谓阁员,不过为其御用之机械。凡一切军政财务,皆以己意为之,对公开的讨论,皆不之顾顾。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临时约法》规定A.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任免文武官员B.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C.临时大总统可提出法律案于参议院D.参议院负责选举民国临时大总统9.表1所示为我国不同时期对人权的论述。这反映出我国A.社会主义的本质得到广泛认可B.逐渐认识到人权的至上性C.贯彻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D.基层民主法制化日益发展10.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1986年的《精神文明决议》则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一转变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A.弱化了意识形态色彩B.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C.推动了工作重心转移D.关注公民的基本权利11.梭伦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亚里士多德声称:“我们不应假想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身,我们毋宁认为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公有。”据此可知,古代雅典的公民A.政治参与积极性高B.拥有众多民主权利C.有强烈的公共意识D.个人自由受到限制12.韦伯指出:“在任何一个宗教成分混杂的国家,工商界领导人、资本占有者、近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资本主义愈加放手,这一状况愈加明显。”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宗教宽容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B.宗教改革的初衷是发展资本主义C.新教为资本主义的萌芽提供土壤D.新教精神与资本主义具有契合性13.拿破仑占领德国后,德国文人努力从历史中挖掘德意志人的文化特性,希望以此激励分裂的德意志重新统一起来,再现神圣罗马帝国的强盛。这说明,拿破仑战争A.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觉醒B.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秩序C.推动了德国文化的大众化D.打击了教会的神权统治14.表2所示为1959年美国联邦政府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占比。材料可用来说明,美国的文官制度 A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完善B.重视官员的文化素养C.导致文官队伍急剧膨胀D.造成选才的范围狭窄15.2010年,多数发达国家公共社会保障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已经接近甚至超过50%。2008年,法国一项取消民众生活优惠的政策,因遭到剧烈反对而被迫取消。由此可推知,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行A.完善了西方民主制度B.增强了国有化水平C.增加了政府运作成本D.造成阶级矛盾尖锐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3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的部分措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武帝的上述举措进行合理解释。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在南京举行;1933年,第二届高等文官考试在南京与北平两处举办。从这两年的高等文官考试报考与录取人数来看,全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第二梯队为山西、河南、四川、山东、辽宁、吉林,第三梯队为余下省份。如果将这种梯队的划分与清代科举大、中、小省的分层相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基本一致。广东省值得特别注意,它在清代科举考试只属于中等省份,但在当时的文官考试中占据了十分显眼的位置。第一届、第二届高等文官考试之后,边疆省份开始呼吁设立专门保障名额,呼吁在边疆省份设立考试地点、取消外语科目、降低录取标准以及切合边疆省份的实际需求。1937年,张继等人在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议,高等文官考试应分区定额录取,并分处举行。一摘鳊自刘希伟《从自由竞争到分区定额:中国近代高等文官考试制度的演进脉络》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逻辑合理,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英国法治兼容并包,融日耳曼法、教会法、罗马法和普通法之思想于一体。日耳曼的习惯法使“王在法下”观念深入人心,罗马法和教会法的传播推动英国法治理性化,但带有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在普通法的影响下,英国法治思想日趋制度化。中世纪的英国法治思想具有法律至上和政治民主的双重逻辑,法律至上体现法与权的关系,规定了王权的法律边界;政治民主体现了官与民的关系,强调民主制度对王权的控制。在法治观念的影响下,英国形成了“以司法制约权力’’“君民共治”的制度文化。一摘编自胡琦《法律与王权:中世纪英国法治观念的嬗变及其内在逻辑》材料二 英国素有“地方自治之家”的称号。中世纪的英国,王权在地方上既无完善的官僚体系,也不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它是通过逐渐形成的普通法,接受地方上各种事务的诉讼,来实现对地方事务的管理的。英国的法律传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本质特征上体现着权利的概念。对地方社会来讲,这种法律传统表现为地方权利,即在地方社会中呈现出的自治特色。14世纪以来,英国兴起了乡绅阶层,他们精通法律,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逐渐地,乡绅掌握了地方社会的政权。——摘编自陈日华《英国法律传统与中世纪地方自治》(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英国法治思想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地方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8分)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代西方学者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兴(崛起)大国必然挑战既有(守成)大国,后者也会主动应对这种威胁和挑战,从而使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1980年美国军事作家赫尔曼·沃克在演讲中首次以“修昔底德陷阱”一说“隐喻”和“警示”当时的美苏冷战。2012年,美国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将“修昔底德陷阱”应用于对中美关系的“论断”和“警示”。——摘编自黎海波、宋瑞芝《“修昔底德陷阱’’:认识误区与战略应对》材料二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这个世界,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况西方学者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依据和这一看法的实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分析中美关系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出路在哪里。(6分) 章丘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B2.C3.D4.A5.B6.C7.D8.A9.C10.B11.D12.D13.A14.B15.C16.从背景角度作答: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诸王国实力膨胀,地方豪强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4分)从内容角度作答:设置刺史,监察郡国;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迁徙豪强到茂陵,削弱地方势力。(6分)从影响角度作答:打击了地方势力,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官员监察制度和基层治理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17.示例论题:广东在国民政府高等文官考试中“十分显眼”有其必然性。(2分)阐释:晚清以来,广东开放较早,西方文化较早传人,新式教育较发达,与国外交流频繁,留学生队伍也相对较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广东的工业化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发展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强劲动力;广东是辛亥革命的中心区域之一,是国民党发展壮大的中心区域之一,如孙中山在广州领导了包括国民革命在内的多次革命斗争,国民党在广东的基础较好,吸引知识分子报考高等文官。由于当时高等文官考试实行依据考试成绩而不分区录取的原则,故有众多人才基础、经济实力较优越的广东人才可以广泛报考并完全依据考试成绩入选。加之,当时考点只设在南京、北平,广东处于沿海地区,相比于内地,较易通过多种交通工具来参加考试,这些因素是广东在第一届和第二届高等文官考试中报考和录取人数众多的原因。故晚清以来的社会变迁,推动了广东人在文官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11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论题,如“分区定额录取是中国古代科举制经验的总结”“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选制度不够完善”等,阐释充分,言之有理均可给分)18.(1)特征:兼容并包;理性化;趋于制度化;具有神权政治色彩;遵循法律至上原则;强调民主的传统。(6分,答出三点即可)(2)原因:王权地方官僚体系存在缺陷;中央军事力量不够强大;法律传统的影响;乡绅阶层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8分,答出四点即可)19.(1)看法:未来中美会走向战争。(2分)依据:历史上西方新崛起的大国如德国挑战原有的、逐渐衰落的大国如英国,最终演变为争霸战争。(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实质:以西方历史为坐标,把列强之间的关系演变迁移到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上来。(3分)(2)出路:中美走合作共赢的道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积极融入和引领经济全球化,深化中美两国利益交融;增强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中美两国政府和民间互信,为中美两国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3 07:59:05 页数:5
价格:¥2 大小:758.2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