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宁夏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宁夏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有学者认为,夏朝使中国的早期国家形态由邦国转变为王国。王国的王权,不但支配着王邦(王直接统治的地区),还支配着从属于王邦的属邦。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夏朝时A.诸侯国君权力得到巩固B.血缘纽带关系不断增强C.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族邦联盟变为天下共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夏朝使中国的早期国家形态由邦国转变为王国。王国的王权,不但支配着王邦(王直接统治的地区),还支配着从属于王邦的属邦”并结合所学可知,夏朝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通过建立王国间接管理地方,以维系统治,这说明夏朝时由族邦联盟变为天下共主,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夏朝通过建立王国间接管理地方,维护天下共主的地位,不能体现王国国君权力得到巩固,而且分封诸侯是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增强,排除B项;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夏朝时通过建立王国间接管理地方,王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排除C项。故选D项。2.西周建立后,为稳固和扩大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史称“封邦建国”。当时周王分封诸侯主要是基于A.血缘亲疏B.军功大小C.财产多寡D.才能高低【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王分封诸侯主要是基于血缘,A项正确;军功大小是秦朝选官标准,排除B项;CD均和史实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3.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答案】D【解析】【详解】商周时期还未建立皇帝制度,皇权专制局面始于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于秦,故B项错误;血缘政治始于夏朝,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故C项错误;据材料“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可知,周朝通过血缘分封,管理扩大国土,说明统一国家初露端倪,故D项正确。4.商周时代的音乐创作达到——个高峰,当时乐舞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西周天子每年正月初一向全国颁布的教学纲要“十有二教”中,第四项就是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乱”。这表明商周时期的音乐()A.凸显宗法等级秩序B.是社会治理的工具C.是典型的贵族文化D.体现平民的价值观【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因此根据材料“乐礼教和,则民不乱”可以判断出西周时期的音乐是社会治理的工具,B项正确;材料与凸显等级秩序、贵族文化无关,排除AC项;西周时期的音乐反映的是上层社会价值观,非平民价值观,排除D项。故选B项。5.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对立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加剧,华夏认同观念增强,B项正确;“共识”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两大文明间的冲突激烈,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血缘,排除D项。故选B项。 6.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废除分封制,创立郡县制。郡县两级的长官分别由中央任免,他们直接对中央政权负责。县自秦以后一直作为基本的行政区划,历代没有什么变化。秦朝这些举措()A.为中国中央集权体制确立奠定基础B.在世界地理行政史上有划时代意义C.郡县二级的地方管理机制得以固化D.官僚政治已经完全取代了贵族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中国中央集权体制确立奠定基础,A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秦始皇这些举措对世界的影响,排除B项;秦以后出现过三级、五级地方行政区划,排除C项;郡县制只是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并不意味着完全取代,排除D项。故选A项。7.有人对秦始皇作出如下评价:“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在于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D.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及所学可知,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分权政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军功政治,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8.下图分别为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这两件文物()杜虎符铭文: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在)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点燃烽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殴(也)。A.表明了调兵方式的严重弊端B.说明地方将领无任何用兵权C.反映了政治制度延续发展D.凸显了秦朝太尉的军事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这两枚虎符反映了秦国和秦朝的军队的调度都要经过最高统治者,因此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延续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从秦国到秦朝调兵方式的延续,没体现出其弊端,排除A项;根据“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可知地方将领可以调动五十人以下的部队,并不是没有任何权力,排除B项;两枚虎符都没有涉及太尉的权力,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汉书·窦田灌韩传·田蚧传》云:“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日:‘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这说明当时()A.君相之间的权力分配存在冲突B.中朝与外朝的矛盾尖锐C.丞相在选官除吏方面权力式微D.丞相不能参与政务决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当时丞相权力较大,“所言皆听”“权移主上”,说明君相之间的权力分配存在冲突,A项正确;中外朝制度强化了君主专制,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丞相在选官除吏方面权力式微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丞相不能参与政务决策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0.秦汉地方长官称为“牧、守、令”,即“主人”的意思。宋代地方长官为知府、知州,“知”是代理,名义上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这一变化反映了( )A.选官用官制度的完备B.中央对地方管辖的加强C.基层治理体系的建立D.地方官员素质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地方官有较大的权力,是“牧、守、令”,宋代以中央官 员兼任地方官职,体现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体现对地方长官权力的变更,无法体现选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讲述地方官员权力大小的变迁,排除C项;不能从名称变迁体现官员素质,排除D项;故选B项。11.唐初,三省宰相几乎都是兼职,一般是“午前决朝政,午后决省事”,且每天上午政事堂宰相办公会议结束后,皇帝都要“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以慰劳忙碌了一上午的宰相们,从而形成了宰相会食(有如工作午餐)之制。由此可知,宰相“会食”()A.旨在提高宰相办公效率B.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C.强化了君主对宰相控制D.便于皇帝诏令顺利执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午前决朝政”,三省长官可能会在某些问题上意见不一,通过“会食”,改善宰相因工作上的不同意见的僵化关系,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B项正确;宰相“会食”属于下班时间,与办公效率无关,排除A项;宰相仅仅是“会食”,不可能因此强化了君主对宰相控制,排除C项;宰相会食仅仅属于工作餐,因此不会对皇帝诏令造成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2.唐朝后期,各路节度使或新列税捐,或截取户部钱财,然后把所得的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三进献给皇帝,称为“羡余”,实际上就是皇帝向节度使的索贿,这成为中央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这一现象侧面反映出()A.君主专制的加强B.中央财政的窘境C.藩镇实力的削弱D.赋税制度的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唐朝后期,皇帝向节度使索贿,成为了中央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侧面反映出中央财政的窘境,B项正确;君主专制的加强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唐朝后期藩镇实力没有削弱,排除C项;赋税制度的变革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如表为唐代到宋代科举取士的变化,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宋代科举()唐代宋代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不专凭考试成绩有糊名之制,依据考试成绩选拔官员 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只要及第即得出仕A.录用的规模日益扩大B.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C.程序及录用更趋公正D.基本沿袭唐代的相关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与唐代相比,宋代科举取士采取糊名法,考试程序更加严密;且宋代依据考试成绩选拔官员,只要及第即得出仕,录用更趋公正,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录用的规模问题,排除A项;唐宋科举制都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宋代科举的变化,“基本沿袭唐代的相关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宋以前,谏官隶属于门下省,对皇帝称“谏”。到宋代谏垣独立,谏官不由宰相任用,由皇帝亲擢,谏官隧转成不为纠绳天子,反来纠绳宰相。这一变化( )A.加强了谏官的权力B.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C.转移了权力的中心D.造成了对政府的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宋代谏官由隶属于门下省,变为由皇帝亲擢,由向皇帝进谏,变为纠绳宰相,可知宋代谏官任用方式和职责都发生变化,成为监督宰相等官员的言行的机构,故反映出这一变化加强了对整个中央官僚机构——政府的制约,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谏官开始由皇帝任用,职责也由进谏皇帝变为纠绳宰相,其实体现的是宋代谏官的权力变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制度中谏官任用和职责的变化,没有涉及政府的决策机构,不能体现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谏官的任用和职责的变化,是监察制度的调整,没有涉及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15.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B.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C.确定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道、州、县 D.设理藩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答案】B【解析】【详解】元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故B项正确;宋朝已经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排除A项;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排除C项;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排除D项。故选B项。16.有学者指出,朱元璋为了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废除了宰相这个职位,最终养出了一堆无用且为所欲为的后代君王。该学者认为废除丞相A.有效加强了皇权B.使皇权失去制约C.减轻了皇帝负担D.造成了宦官专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废除了宰相这个职位,最终养出了一堆无用且为所欲为的后代君王”说明,废除宰相后,皇权失去制约,君主为所欲为,由此可知,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有效加强皇权,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减轻皇帝负担和宦官专权,故CD错误。17.清代四品以下的官员穿用貂褂,就属违制。而军机处章京则从乾隆三十七年开始就被皇帝特许不分品级高低都可以穿用貂褂,同时军机处章京还可以使用三品以上官员才可以使用的红色雨帽。由此可知()A.军机处权限扩大B.军机处位高权重C.君主专制的加强D.军机处威胁皇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军机处章京之所以可以穿用貂褂、使用红色雨帽是得到了皇帝的特许,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C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军机处位高权重,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8.清代称边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为“藩部”,设置理藩院进行管理,并编纂有《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等。这表明清代()A.实现了对西北地区的严密控制B.提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地位C.以汉化政策融合边疆少数民族D.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特征 【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清代称边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为“藩部”,设置理藩院进行管理,并编纂有《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等”可知,清代对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还针对不同少数民族编纂了不同的律例,体现出因俗而治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中不仅涉及西北地区,还涉及西南地区、北部的蒙古等,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制定相关律例不代表提高了少数民族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汉化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19.考古学家对古代雅典公民大会会址进行发掘后研究发现,这一考古发掘的意义在于()时间公民大会会址面积容纳公民最大人数公元前460—前400年2400平方米6000公元前400—前345年2600—3200平方米6500公元前345年以后5500平方米13800A.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不断发展B.揭示雅典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C.表明雅典公民权利不断扩大D.表明观剧津贴发挥了积极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观察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公民大会会址及其可容纳人数的增加,说明公元前5世纪中期后,公民大会的规模扩大,民主政治得到了发展,A项正确;雅典公民大会会址的扩大是参政公民增多的结果,并非雅典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排除B项;仅公民大会会址及其容量的发展,不能说明雅典公民权利不断扩大,排除C项;观剧津贴的积极作用与古代雅典公民大会会址变化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20.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诸多小国,史称“城邦”。以下关于希腊城邦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征B.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C.早期希腊城邦全体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D.希腊城邦的中心地区是城市,周围有若干村落【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征,同时城邦内的公民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地域特征,城邦的组成包括中心地区的城市和城市周围的若干村落。ABD项均符合希腊盛放的特征。希腊的公民是指本邦的成年男子,并不是城邦的全体成年男子,外邦成年男子和奴隶是不享有公民资格的,因此C项叙述不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制度21.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C.“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物质保证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是在伯利克里时期,故答案为C项。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排除A项;各级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而不是全体居民,排除B项;陪审法庭是司法和监督机关,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排除D项。点睛: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是在伯利克里时期,当时对公职人员发放工资,使得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22.如表中关于雅典辩论发言人资格的规定,说明了A.享有雅典民主的道德条件B.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C.雅典人民主权的政治特征D.对知识崇尚和演说术发展【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用道德标准限定辩论发言人资格,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中享有雅典民主的人需要具备道德条件,A选项符合题意;用道德标准限制辩论发言人资格,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无关,B选项错误;用道德限制辩论人发言,不能体现出雅典直接民主和“人民主权”的政治特征,更不能说明其对知识的崇尚和演说术的发展,CD两选项错误。23.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般贪污贿赂(危害国家利益)按民法计算,只能处以罚款,最多予以流放;而对些债务处理,却采用司法镇压,如在《十二铜表法》中,有给债务人戴“足枷或镣铐”以及“债务人得被砍成碎块”的规定。这反映了罗马法()A.审判程序公正客观完整B.注重维护统治阶级利益C.注重完善私法内容D.公民利益不受法律保护【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对一般贪污贿赂等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按民法计算,处罚较轻,而对债务人却采用司法手段严酷镇压,反映了罗马法注重维护统治阶级财产和利益,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罗马法强调审判程序公正客观完整,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罗马法注重完善私法的内容,排除C项;公民利益不受法律保护与“采用司法镇压(债务人)”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4.罗马遗嘱继承法规定,遗嘱人可以自由安排他所控制的家族财产,后来又规定遗嘱人必须在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分剩余财产,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法定继承权。这表明罗马法A.坚持折中调和的审判原则B.侧重民事纠纷的调解C.关注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D.遵循权力制衡的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遗嘱人必须在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分剩余财产,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法定继承权”表明罗马法即保护家庭成员的权力又保护了遗嘱人的自由,家庭和自由都得以保护。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法律的规定,未涉及折中调和的审判原则,A错误;一项内容不能概括整个罗马法重视民事纠纷,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权力制衡的原 则,D错误。故选C。25.有学者指出,罗马物权法在所有权上甚少顾虑社会团体的相互性,而是主要体现个人权利无限制的绝对性,支配权上达天空,下达地底。这反映出罗马法()A.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维护社会公平公正C.有效地调节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D.贯穿诚实守信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主要体现个人权利无限制的绝对性”可知罗马法主要是强调个人所有权,即保护个人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罗马法对个人私有权的保护,无法体现维护社会公平、调节贵族和平民矛盾,更不能体现诚实守信原则,排除BCD项。故选A项。26.英国从主权在君的国家形式,逐步转化为主权在民的国家形式,民众由臣民转变为公民。推动这种“转变”发生的重要因素有()①《大宪章》的签署②“光荣革命”③责任制内阁的形成④1832年议会改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英国《大宪章》的签署限制了王权,而“光荣革命”以及责任内阁的形成,使得皇权逐渐统而不治,实现了从主权在君的国家形式,逐步转化为主权在民的国家形式,民众由臣民转变为公民,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1832年议会改革并未涉及到王权的变化,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27.议会在宣布詹姆斯二世“已自行退位,致使王位虚悬”之后,把王冠和早已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送给了威廉三世。此举暗示着威廉不是靠无条件的世袭资格,而是靠有条件的议会拥戴才可以继承王位的。这预示着英国A.权力结构将发生变化B.王位世袭制被废除C.国王与议会相互妥协D.国王被剥夺了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不是靠无条件的世袭资格,而是靠有条件的议会拥戴”意味着国王权力将受制于议会,这预示着英国权力结构将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当时英国王位世袭制并未被废除,B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对议会的安协,但没有体现议会向国王妥协,C项错误;国王的权力将被限制而不是被剥夺.排除D项。28.在现代英国宪政体制中,理论上议会下院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详细审议一切立法,但事实上它却不能违背内阁意愿修改立法。在这方面,它完全不能与美国国会的权力和独立性相媲美。这是因为英国A.国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B.上院制约了下院行使某些权力C.宪法是非独立性宪法文件D.行政权与立法权未能正式分开【答案】D【解析】【详解】内阁常以政府的名义向议会提交议案,因为内阁政府可凭借多数席位控制议会,所以其议案往往都能通过。故英国的内阁事实上集行政权与立法权于一身。D正确;英国国王统而不治,而且材料与国王无关,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下院与内阁的关系,而不是下院与上院,B排除;英国至今未有一部统一而独立的宪法,C排除。故选D。29.阎照祥指出,英国内阁对其政策和法令“集体负责”,一旦它在大选中失利,便被迫践行“内阁由下院多数党组成”的原则自动辞职,并由其政治对手上台执政。基于其自身体会,保守党领袖狄斯累利在一次谈话中说:“我相信,没有政党,代议制政府难以存在。”这主要表明英国A.首相通过代议制政府掌握行政权B.内阁通过议会多数党获得立法权C.政党竞争使代议制政府良性运行D.执政党反对党之争造成政治混乱【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描述了英国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之间的关系,即责任内阁是由议会下院多数党组成,实行集体负责制,而政党一旦政策法令失当,容易导致大选失利,必然导致内阁更迭。在这种运行机制下,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往往会考量政策和法令是否得当,有助于政府良性运行,C正确;题干没有提及首相如何掌控行政权,排除A;议会掌握立法权,排除B;题干显示的是政党政治对于英国政治的积极影响,排除D。30.在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弗吉尼亚州的代表梅森主张国家的首都不应当设在任何一州的首府,如纽约、费城等;北方的康涅狄格州代表埃尔思沃斯反对由各州支付国会议员薪酬的决定。两人主张的共通之处是,通过宪法A.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B.防止外部势力威胁国家安全 C.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D.调和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国家的首都不能设立在某一州的首府和各州拒绝支付国会议员的薪酬,这都是减少联邦政府对各州的影响,从而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C项正确;各州决绝支付国会议员的薪酬不利于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排除A项;两人的主张和防止外部势力威胁国家安全无关,也不是在调和南北方的矛盾,排除BD项。故选C项。注:乔治·梅森,1787年积极参与制定联邦宪法,但力主维护个人自由,反对中央权力过分集中,因而拒绝在文件上签字。3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法官在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其它政治组织的工作,不能参加竞选其它公职活动,这说明A.联邦法官缺乏人身自由B.注重维护国家司法独立C.司法腐败得到有效遏制D.联邦法官政治地位较低【答案】B【解析】【详解】禁止任职的联邦法官参与其它的政治活动,这充分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三权分立之司法独立原则,故B项正确。明令禁止任职的联邦法宫担任其它政治组织的工作,不许参加竞选其它公职活动并不等于限制其人身自由,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司法腐败的提及,故C项错误。在美国国家机构中,联邦法院法官具有崇高的法律和社会地位,故D项错误。32.“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A.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B.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C.具有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D.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答案】C【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制宪者虽然反对奴隶制,但是为了维护联邦而同意保留奴隶制,这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倾向,C选项符合题意。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的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B选项排除。联邦制的推行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D选项排除。33.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A.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B.政体与美国联邦共和制相同C.政体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D.实行总统、议会、内阁三权分立制衡【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法国的政治体制。从材料“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可以看出总统不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联邦制,故排除B;材料“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可以看出D项不符合材料要求。根据“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内阁向议会负责”可知当时的法国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的双重特色,所以答案选C。34.史学家钱乘旦先生说:“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派取得绝对优势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C.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D.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是指通过了1875年宪法,一票共和,确立了共和政体。结合所学可以知,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因此,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的根本原因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如果君主派取得绝对优势,就不会出现妥协的局面,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上,而不是到1870年后才产生影响,故C项错误;美国独立战争在18世纪70年代,对将近一百年后的法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故D项错误。35.德国统一后,威廉一世曾希望能使用“德国皇帝”的称号,但遭到多个邦君主的反对,因为如果承认这一称号就意味着正式承认普鲁士国王居于帝国内其他国王之上,同时也意味着对非普鲁士的领土提出主权要求。威廉一世最后被迫接受“德意志皇帝”称号并确认“皇帝原则上不享受高于各国国王的优先地位”。这表明当时德国A.封建保守实力十分强大B.政体推行符合国家实际C.君主立宪政体形同虚设D.具备典型民主国家特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德意志第二帝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强调普鲁士的领导地位和各邦的自主权相结合,这是对德国国情的尊重,故选B;此时的德意志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封建色彩浓厚,故ACD排除。36.在1890年举行的帝国议会选举中,俾斯麦所联合的自由派和保守派议员遭到失败。对此,俾斯麦提议废除宪法,在不设帝国议会的情况下施行统治,并为此举行全民公决,结果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提议最终被威廉二世所否决。据此可知A.民众的政治影响力增强B.帝国议会的地位有所上升C.民主适用范围不断扩大D.皇帝成为帝国权力的中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俾斯麦因选举失败而提出废除宪法和帝国议会,结果民众公投反对,皇帝否决了提议,体现出民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和影响力的扩大,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帝国议会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参与者的新变化,不能说民主范围扩大,排 除C项;材料并非在突出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且皇帝成为帝国权力中心是1871年帝国宪法颁布后的事实,并非此时才如此,排除D项。故选A项。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历史上官吏任用,向来都归吏部管。五品以下,吏部有权可以用。五品以上.吏部开名字给宰相.由上面来决定。明朝废了宰相.大臣改为廷推,由九卿、七卿公议决定。但吏部尚书的意见,是受大家尊重的。小官任用.则权仍在吏部。清代大官,由皇帝特简,吏部不知道.也不用什么廷推了。下面小官,不能一概由皇帝简任,还归吏部铨叙.这还算是中国历史上直传下来的一种法规,清代皇帝也没有废得了。但由吏部铨叙分发的人,清代必须有引见,必待皇帝见了面以后,才得正式去上任。这无非表示全国用人之权,都在皇帝手里。——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19世纪英国提出的文官制度建立方案中,首要一点是规定了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政府核心领导人。作为“政务官”,他们要随着政党更替、内阁变换而进退。而一般处理行政事务的官员,包括常务次官,是“事务官”,这些人则通过公开考试录用,录用后长期任职.不与政党共进退.事务官也就是英国文官。新出现的“事务官”,就像政府中的“神经系统”,能够深入到组织的各个职能部门中。他们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国家政策不会因为决策层更换而受到波及。他们与政务官的体系完全剥离开来,主管具体事务的执行.也在组织经验和知识的传承、信息的传递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些都是推进英国政府在政党交替执政的过程中维持政府稳定运转的关键因素。其次.在工作方面,文官还可以对决策者提出异议,甚至与其争辩;而决策者往往也会仔细考虑事务官所提出的建议。而建议被采纳的数量也作为一项评定文官业绩的重要指标。——摘编自李少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任官制度的演变,并指出其实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和英国近代在官员任用上的主要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古代及英国近代任官制度的认识。【答案】(1)演变:明代以前,五品以下官员吏部可决定,五品以上由宰相及皇帝决定;明代小官任用权仍在吏部,大臣改为廷推决定;清代全国用人权都在皇帝手中。实质: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不同:中国官吏任用主要靠吏部和皇帝,具有明显等级性和专制色彩;英国官吏任用分两层,有民选任期的“政务官”和通过考试选拔的相对稳定的“政务官”,确保民主基础上的政治 稳定。(3)认识:民主选举和考试选拔分层任用官员,在确保民主的同时能保证政策的连续性。【解析】【详解】(1)演变:从材料“五品以下,吏部有权可以用。五品以上,吏部开名字给宰相,由上面来决定”中可以分析出明代以前的任官制度;从材料“大臣改为廷推,……小官任用,则权仍在吏部”中可以分析出明代的任官制度;从材料“全国用人之权,都在皇帝受理”可以分析出清朝的任官制度。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任官制度的演变的实质是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2)不同:根据材料“清代必须有引见,必待皇帝见了面以后,才得正式去上任。这无非表示全国用人之权,都在皇帝手里”可知,中国官吏任用主要靠吏部和皇帝,具有明显等级性和专制色彩;根据材料“作为‘政务官’,他们要随着政党更替、内阁变换而进退。而一般处理行政事务的官员,包括常务次官,是‘事务官’,这些人则通过公开考试录用,录用后长期任职,不与政党共进退,事务官也就是英国文官。”可知,英国官吏任用分两层,有民选任期的“政务官”和通过考试选拔的相对稳定的“政务官”,确保民主基础上的政治稳定。(3)认识:材料“事务官”“……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国家政策不会因为决策层更换而受到波及。他们与政务官的体系完全剥离开来,主管具体事务的执行,也在组织经验和知识的传承、信息的传递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些都是推进英国政府在政党交替执政的过程中维持政府稳定运转的关键因素”可知,民主选举和考试选拔分层任用官员,在确保民主的同时能保证政策的连续性。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夏、商、周三代的法律史料,《尚书》《竹书纪年》和金文中有所记载。春秋战国之世,各国相继变法改制。秦汉以降,法典篇目和内容既沿袭前代,又结合当时需要有所创新。到唐代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后人称中华法系。我国古代法律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农业自然经济社会,受宗法制度影响形成的等级特权制度, 适应古代社会的发展;它将人们在生产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加以条理化;它贯穿人本精神和伦理道德,维护家庭关系;它寓礼于法,将礼法密切结合,既增强德礼的规范作用,又赋予法律以亲和性。我国古代法律不仅对本国有巨大作用,而且对东亚诸国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刘海年《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材料三1800年8月,拿破仑任命4位著名法学家组成起草委员会,经过4个月的紧张工作,提出了民法草案,参政院先后召开了107次讨论会,其中拿破仑亲自主持了62次。1804年3月21日.《民法典》正式颁布施行。……由此,法国终于有了统一的、反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民法典》。而且,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在破坏欧洲封建制度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起到了不容低估的示范作用。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在制定法典时,往往以它为范本。——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国际法制定的背景和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马法相比,中华法系的突出特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颁布的历史影响。【答案】(1)背景因素:商业和帝国发展导致生活日益复杂;民族法律观念下外事裁判官的长期司法实践结果;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民族利益或给外邦人以必要的法律保护。作用:缓和了民族矛盾,维护了帝国统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罗马法体系的完善。(2)特征:强化伦理道德,维护宗法制度;礼法结合;体现皇权至上。(3)历史影响: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资产阶级国家制定法典的范本。【解析】【详解】(1)背景因素:根据材料“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可知,商业和帝国发展导致生活日益复杂;根据材料“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可知,民族法律观念下外事裁判官的长期司法实践结果;根据材料“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民族利益或给外邦人以必要的法律保护。作用: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国际法吸收了其它民族的发出率,保护外来民族,缓和了民族矛盾,维护了帝国统治;国际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罗马法体系而言,国际法促进了罗马法体系的完善。 (2)特征:根据材料“夏、商、周三代的法律史料,《尚书》《竹书纪年》和金文中有所记载”可知,历史悠久;根据材料“秦汉以降,法典篇目和内容既沿袭前代,又结合当时需要有所创新。到唐代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后人称中华法系”可知,不断完善;根据材料“它立足于农业自然经济社会,受宗法制度影响形成的等级特权制度,适应古代社会的发展”可知,强化伦理道德,维护宗法制度;根据材料“它寓礼于法,将礼法密切结合,既增强德礼的规范作用,又赋予法律以亲和性”可知,礼法结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皇权至上。(3)历史影响:根据材料“法国终于有了统一的、反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民法典》……在破坏欧洲封建制度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起到了不容低估的示范作用”从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为资产阶级国家制定法典提供借鉴进行阐述。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宁夏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2 12:08:03
页数:19
价格:¥2
大小:227.5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