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11月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普宁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级生物第Ⅰ卷(选择题)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主要存在于①中B.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而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除了③,还有其它D.图示中的A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图中,根据②→③箭头①是单箭头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详解】A、激素主要存在于①血浆中,A正确;B、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而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C、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除了③淋巴,还有其它例如血浆等,C正确;D、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主要包括①②③,D错误。故选D。2.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等动物所有细胞都没有与外部环境接触,需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B.当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时,代谢活动无法进行,细胞的生存会出现危机C.IV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D.II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答案】C【解析】【分析】I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I是呼吸系统:Ⅱ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Ⅱ表示消化系统:Ⅲ表示泌尿系统,②主要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IV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详解】A、高等动物有的细胞与外部环境接触,如消化道上皮细胞,A错误;B、当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时,代谢活动受到影响,但不一定无法进行,B错误;C、IV只有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C正确:D、Ⅱ小肠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C。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眼睛内房水生成速度大于流出速度,使眼内压力增高,损伤神经,造成视野或视力等视功能下降。房水由睫状体突产生,是视神经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充满后房,约有0.15~0.3L,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可维持眼内压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淋巴液B.房水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可维持较高的渗透压C.正常人的房水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维持眼内正常压力D.房水中葡萄糖可进入视神经细胞的线粒体,被氧化分解供能【答案】C 【解析】【分析】房水是由睫状体突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详解】A、房水是视神经生存的内环境,属于组织液,A错误;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低于血浆,B错误;C、正常人的房水含量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D、葡萄糖不能进人线粒体,而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D错误。故选C。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人在恐惧时瞳孔放大,主要是由副交感神经支配;安静后瞳孔缩小,主要是由交感神经支配D.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功能下降【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A正确;B、下丘脑控制生物节律,B错误;C、在恐惧害怕时瞳孔放大,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支配瞳孔开大肌收缩,安静后瞳孔缩小是因为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收缩,C错误;D、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功能下降,D错误。 故选A。5.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多数人由大脑的右半球主导B.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为短时记忆,其中感觉性记忆不是真正的记忆C.人类的记忆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D.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一般不超过两天【答案】B【解析】【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区位于大脑皮层的左半球侧面,A错误;B、感觉性记忆是转瞬即逝的,有效时间往往不超过1秒,所以所记信息并不构成真正的记忆,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为短时记忆,第二级记忆属于长时记忆,B正确;C、人类的记忆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错误;D、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一般抑郁不超过两周,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则应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以确定是否患有抑郁症,D错误。故选B。6.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C=CD,图乙为突触结构放大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图甲中C给予电刺激,并在A、D点放置电流计,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图乙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依靠主动运输被释放出来 C.图乙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D.图甲中刺激A点所在的神经纤维,膜外、膜内电流的流向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图甲是青蛙离体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其中ABC所在的是传入神经,D所在的是传出神经;分析乙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其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详解】A、分析图可知,刺激C后兴奋能传到A点,也能传到D点;由于兴奋在突触传递时存在突触延搁,所以兴奋会先到达A点,后传到D点,即在图甲中C给予电刺激,并在A、D点放置电流计,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B、图乙中E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C为神经递质,依靠胞吐被释放出来,B错误;C、图乙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受体)结合后,不一定会引起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因为C有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C错误;D、未兴奋部位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后的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图甲中刺激A点所在的神经纤维,膜外电流方向为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刺激部位),而膜内电流方向为兴奋部位(刺激部位)到未兴奋部位,因此图甲中刺激A点所在的神经纤维,膜外、膜内电流的流向相反,D错误。故选A。7.如图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X代表血糖,则a→b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肝糖原的分解B.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b→c段出现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若X代表CO2,则b、d对应时刻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兴奋度最高D.若X代表胰高血糖素,则其含量变化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有关【答案】C【解析】 【分析】1、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详解】A、若X代表血糖浓度,则a→b段出现血糖浓度的升高的原因可能是肝糖原的分解,A正确;B、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b→c时段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减少,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正确;C、若X代表CO2,则b、d时刻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度最高,C错误;D、若X代表胰高血糖素,其含量变化既受到下丘脑的控制,也受到血糖含量的变化影响,故其含量变化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有关,D正确。故选C。8.图中为激素A和激素B的作用机理,以下关于两种激素的共性,说法正确的是()A.均促进基因表达B.均需与膜上受体结合C.均是信息分子D.均通过产生蛋白质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示意图可知,激素A进入细胞与受体a结合后再进入细胞核,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调控生理效应;激素B没有进入细胞,直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b结合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图可知,激素B没有进入细胞,直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b结合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不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作用,A错误;B、由图可知,激素A进入细胞与受体a结合后再进入细胞核,进而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B错误;C、两种激素均是信息分子,C正确;D、由图可知,激素B没有进入细胞,直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b结合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不是通过产生蛋白质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下丘脑可以产生冷觉,提醒人多穿衣物B.当受到寒冷刺激,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受神经-体液调节C.在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大于产热量D.当受到寒冷刺激,体温明显下降,酶活性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冷觉是大脑皮层产生的,A错误;B、根据体温调节过程: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可知当受到寒冷刺激,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关,B正确;C、在炎热环境中,人是恒温动物,人体的自身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维持动态平衡的,C错误;D、人是恒温动物可以调节体温,当受到寒冷刺激,体温不会明显下降,酶活性不会降低,D错误。故选B。 10.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⑥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e是抗利尿激素。【详解】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①正确;②c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激素均能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使产热量增加,②正确;③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大脑皮层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③错误;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所示的抗利尿激素,④正确;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⑤错误;⑥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⑥错误。故选D。11.褪黑素是主要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它可以改善睡眠,能缩短睡前觉醒时间和入睡时间,调节人体入睡和觉醒的周期。根据研究发现,褪黑素还可以提高身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数量,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灯、手机等发光体会扰乱人体褪黑素的正常分泌,可能会降低人体睡眠质量B.长期熬夜学习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C.褪黑素分泌调节的过程体现了激素分级调节的特点D.褪黑素的分泌过程也体现出下丘脑和人体的节律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的作用。【详解】A、电灯、手机的发光可能会扰乱人体褪黑素的正常分泌,进而降低人体睡眠质量,A正确;B、熬夜学习会扰乱褪黑素的分泌,进而降低体内淋巴细胞的数量,从而降低免疫力,B正确;C、褪黑素的分泌是下丘脑控制松果体分泌,并不是分级调节,C错误;D、褪黑素的分泌受下丘脑控制,下丘脑与人体的节律有关,D正确。故选C。12.糖尿病是因血糖调节障碍而形成的一种人类常见疾病。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饭后半小时,骨骼肌和肝脏中糖原合成会增加B.长跑过程中,肝糖原会分解以补充血糖C.血糖浓度的下降可能与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有关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呈协同关系,共同维持血糖的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但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升高血糖作用,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详解】A、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升高,骨骼肌和肝脏中糖原(肌糖原和肝糖原)合成会增 加,从而降低血糖,A正确;B、长跑过程中,血糖浓度下降,肝糖原会分解以补充血糖,B正确;C、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因此血糖浓度的下降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有关,C正确;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拮抗关系,D错误。故选D。13.如图为人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3种神经元形态相似,树突通常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直接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B.3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样,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功能也相同C.3种神经元都由细胞体、轴突、树突等组成,并且神经末梢只位于轴突末端D.3种神经元尽管突起数量不同,但末端形成的神经末梢分布于全身各处【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详解】A、树突接受的信息先传到同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再经同一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A错误;B、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二者的功能不同,B错误;C、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都叫作神经末梢,C错误;D、不同神经元末端形成的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D正确。 故选D。14.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B.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直接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则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激素C.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D.HPG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的基本模型如下:①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②反馈调节:如图所示,“相应激素”的含量变化,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进而影响“相应激素”的分泌量。【详解】A、在光暗信号的刺激下,视网膜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有关的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松果体,进而引起褪黑素的分泌,可见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B、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通过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因此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神经递质,B错误;C、光暗信号的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影响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C正确;D、HPG轴发挥调节作用的过程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睾丸增加雄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雄性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 应激素减少,可见,HPG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15.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部分实验试剂、药品以及观察内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组别实验名称试剂和药品观察内容甲检测花生种子中的脂肪苏丹Ⅲ染液、50%酒精溶液等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乙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0.3g/mL蔗糖溶液、蒸馏水等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丙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实验的因变量丁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等光合色素的种类和颜色A.甲组使用50%酒精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液进入细胞B.乙组的实验材料不能选用黑藻叶片,因为黑藻叶片细胞的液泡没有颜色C.丙组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酵母菌产生的CO2,溶液呈灰绿色D.丁组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各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所以不同色素可以在滤纸上因扩散速度不同而分开,各种色素分子在滤纸上可形成不同的色素带。【详解】A、苏丹III染液使脂肪染成橘黄色,50%的酒精溶液可以洗去浮色,A错误;B、选用黑藻叶片作为质壁分离实验材料的优点除其叶片小而薄外,细胞内有大而清晰的叶绿体,B错误;C、丙组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酵母菌产生的CO2,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C错误; D、各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D正确。故选D。16.研究发现血糖水平的升高与多种激素有关。用不同激素处理生理状况相同的3组健康小鼠(每种激素在不同组别的剂量相同),分别测定处理前、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如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实验处理血糖浓度(g/L)处理前处理后30min60min90min120min甲胰高血糖素1.001.281.201.101.10乙激素X1.001.021.001.051.01丙胰高血糖素+激素X1.001.521.601.561.50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激素处理B.处理前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激素X可升高血糖,同时也促进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D.检测丙组小鼠是否出现尿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血糖水平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详解】A、分析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激素处理,A正确;B、处理前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其作用是和实验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作对照,B正确;C、表中的甲组数据可以说明胰高血糖素单独作用能升血糖,乙组数据说明激素X单独作用不能升高血糖,丙组的数据说明胰高血糖素和激素X共同作用升高血糖的效果强于甲组,可见,激素X的作用是通过促进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的发挥而使血糖水平升高,但其本身不能升高 血糖,C错误;D、尿糖中的“糖”属于还原糖,因此检测丙组小鼠是否出现尿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D正确。故选C。【点睛】第Ⅱ卷(非选择题)17.下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Ⅰ、Ⅱ、Ⅲ表示物质,①~⑥表示气体的转移途径,图2表示该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请据图回答:(1)图1中物质Ⅰ分子结构简式为_____。物质Ⅲ生成具体场所是_____。(2)图1中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是_____,葡萄糖初步分解的场所是_____。(3)该植物处于图2中B点状态时,该植物葡萄糖的生成速率_____(大于、等于、小于)分解速率;如果该植物处于图2中A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_____(用数字表示)。(4)图2中,当光照强度达到C点后,限制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可能是_____;光合作用总反应式是_____。【答案】(1)①.A-P~P~P②.线粒体内膜(2)①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②.细胞质基质(3)①.等于②.③⑤(4)①.CO2浓度、温度或矿质元素(无机盐)和水②.【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中Ⅰ、Ⅱ、Ⅲ 分别表示ATP、能量、水;图2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图中A点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为光饱和点。【小问1详解】图1中物质Ⅰ表示ATP,ATP的分子结构简式为A-P~P~P;物质Ⅲ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生成的水,该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小问2详解】图1中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初步分解生成丙酮酸和[H]。【小问3详解】图2中B点时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等于释放速率,所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即该植物葡萄糖的生成速率等于分解速率;若该植物处于图2中A点状态时,由于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图1气体转移途径只有③⑤。【小问4详解】图2中,当光照强度为C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限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的外界因素可能是温度、CO2浓度、矿质元素(无机盐)和水等;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为。18.某二倍体植物种群的植株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深红色,受等位基因(R/r,R对r为完全显性)和复等位基因(I1/I2/i,其中I1与I2共显性,且它们对i均为完全显性)共同控制,且独立遗传。其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R基因对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控制方式是_____。I1/I2/i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 (2)据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RRI1I2的植株表现型为_____,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3)红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植株:红花植株:紫花植株:深红花植株=7:3:3:3,则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4)现有一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红花:白花=3:1,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答案】(1)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的)分离定律(2)①.深红色花植株②.8(3)RrI1i、RrI2i(4)RrI1I1或RRI1i【解析】【分析】I1/I2/i基因属于复等位基因,在二倍体生物个体内,只含有三个复等位基因中的两个,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根据花色色素合成途径可判断各种花色植物所含有的部分基因。【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可知,R基因通过控制酶1的合成控制合成白色中间产物,进而控制该植物花色。I1/I2/i基因属于复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RRI1I2的植株可合成酶1、酶2和酶3,表现为深红色,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应为rr__、R_ii,共有6+2=8种。【小问3详解】红花植株R_I1_与紫花植株R_I2_杂交,后代红花植株、紫花植株、深红花植株所占比例均为3/16=(3/4)×(3/4),推测亲本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I1i,紫花植株基因型为RrI2i。【小问4详解】一红花植株R_I1_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3:1,则该红花植株含有一对杂合基因,基因型是RrI1I1或RRI1i。19.下面的图甲为反射的模式图,图乙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D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兴奋以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2)如果在B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电位变化的原因是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_____的通透性增加。(3)在图乙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方向的,原因是由于_____。(4)若适当增加某离体神经纤维所处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会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5)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厚度会增加,图甲中结构[]_____数量将增加。【答案】(1)①.效应器②.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2)①.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②.Na+(3)神经递质只存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4)减小(5)E突触【解析】【分析】据图分折:图甲中,A表示感受器,B表示传入神经,C表示传出神经,D表示效应器,E表示神经中枢里的突触结构。图乙表示突触结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小问1详解】图甲中D表示效应器,兴奋以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小问2详解】B处原先是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当受到适宜强度的刺激后,转变为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所以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是因为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小问3详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 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小问4详解】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引起的,而钾离子外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与浓度差有关,因此若适当增加某离体神经纤维所处溶液的KC1浓度,细胞膜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减小,钾离子外流的量减少,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会减少。【小问5详解】刺激丰富的环境中,孩子的大脑皮层会形成更多的突触,厚度会增加。20.完成以下实验内容。(1)激素的发现:发现激素调节生理活动是对神经系统调节的挑战,需要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19世纪的学术界胃酸刺激小肠的_____,通过_____调节使胰腺分泌腺液。沃泰默实验一:稀盐酸注入_____,胰腺分泌胰液;实验二:稀盐酸注入_____中,胰腺不分泌胰液;实验三:稀盐酸注入切除神经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小肠上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斯他林和贝利斯稀盐酸加入_____磨碎,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静脉,发现胰腺分泌胰液。在盐酸作用下,_____分泌的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引起胰液分泌。(4)巴甫洛夫重复实验结论与斯他林和贝利斯相同为探究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者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甲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阿霉素,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阿霉素。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每组所加心肌细胞数量相同,各组样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细胞数。 (2)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若实验结果是_____,则说明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3)为检测生物制剂Q对心肌细胞的凋亡是否有影响,上述实验还应该增加丁组实验请按照上述格式书写丁组实验_____。【答案】(1)①.神经②.神经③.小肠肠腔④.血液⑤.小肠黏膜⑥.小肠黏膜细胞(2)①.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或心肌细胞的凋亡率)②.甲组和丙组的存活率均高于乙组的存活率(或甲组和丙组的凋亡率均低于乙组的凋亡率)(3)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解析】【分析】1、斯他林和贝利斯证明了促胰液素的存在,促胰液素是被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本实验材料为心肌细胞,故涉及的主要生物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实验中,甲为对照组,存活率最高,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具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丙组>乙组。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无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乙组=丙组。【小问1详解】19世纪人们普遍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只是由于胃酸肠的神经,通过神经调节使胰腺分泌胰液。法国学者沃泰默的实验过程为:实验一: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实验二:稀盐酸注入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实验三:稀盐酸注入切除神经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他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是: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反射,因为小肠上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了新的假设:在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分泌的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引起胰液分泌。他们通过实验过程:稀盐酸加入小肠黏膜,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静脉,发现胰腺分泌胰液,验证了假设,并把这种化学物质称做促胰液素。【小问2详解】本实验材料为心肌细胞,要进行心肌细胞的培养,故计算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作为因变量。实验中,甲为对照组,存活率最高,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具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丙组>乙组。因此甲组和丙组的存活率均高于乙组的存活率,可说明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具有保护作用。【小问3详解】 (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无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乙组=丙组。若增设对照组,可单独观察生物制剂Q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故为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2-12 11:52: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876.7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