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知识要点汇编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6

2/36

剩余3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一、选词填空考点剖析1.注意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本义是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如“钢铁”中的“铁”,本义为“金属元素”。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手无寸铁”中的“铁”,指的是刀枪。比喻义是由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如“铁证如山”中的“铁”,则比喻确定不移。2.注意语境,推究语法,探析语义。词语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其所处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做出合理的判断;要注意所运用的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词语辨析的重点应放在词义的细微差别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看词义适用范围的大小;二看词义的轻重差别;三看搭配习惯的不同;四看词性功能的不同;五看词语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的不同;六看构词成分的不同。在双音节近义词中,有时两个近义词既有共同的构词成分,又有不同的构词成分。共同的构词成分往往表现近义词的共同意义,不同的构词成分则往往表现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应试方法考场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扣住基本语素辨析。这是区分近义词最常用的方法。所谓语素辨析,就是抓住一对近义词中不相同的两个字进行仔细分析,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2.扣住搭配习惯辨析。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搭配习惯。联系词语的日常搭配习惯也是辨析近义词的有效方法。3.扣住感情色彩辨析。如“无微不至”是“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 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的意思,是个褒义词;“无所不至”是‘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凡能做的坏事都做到了”的意思,是个贬义词。4.扣住适用对象辨析。如“精神矍铄”,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其适用对象只能是老年人。5.扣住词义轻重辨析。如“陶醉”指“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之中”,而“迷醉”是“沉迷陶醉”,程度显然比“陶醉”要深。6.扣住词性特点辨析。如“品位”是名词,“品味”是动词。二、语病辨析考点剖析常见的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肯定词与否定词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等。2.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即缺主语、缺宾语、缺谓语等;成分赘余即重复哕嗦。3.用词不当:一般有词性不当、词义不当、感情色彩不当、词义矛盾等情形。4.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主客颠倒、不符合事理、句子语序失调和句子成分顺序失调等。5.语义不明:前后表意不一致、滥用否定词等。如:两面性的词语“是否”能否”等和后文不一致;本身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避免”“防止”“切忌”等再与否定词语组合;多重否定不当。 6.句式杂糅:所谓句式杂糅,就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成分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应试方法考场答题,应掌握以下辨析病句的方法: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得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的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语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定、状、补),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否定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有无滥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顺序是否合理。三、标点使用考点剖析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共有十六种,包括七种点号: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冒号;九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中考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 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对文句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能力。一般只考查日常使用中几种常见的标点符号,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常见点号1.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如:青春是短暂的。2.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如:每年的五月初五,我们都要赛龙舟。3.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如:老奶奶,您去哪里?4.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如:挫折过后必定是柳暗花明般的惊喜!5.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如:桌子上有苹果、香蕉、荔枝等水果。6.分号[;],表示一句话内部并列分句之间逗号之上的停顿。如:学会欣赏,必须打开心灵的窗户;学会欣赏,首先要学会尊重。7.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如:“瓦”的解释很简单: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有时冒号也用来总结上文。注意:书写这几种点号时都要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占用一个格。▲常见标号1.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当年的我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2.括号[()],标明行文中注释的话。如:流泪可能是牛、马等动物伤心或者感激到极致时的唯一表现(鳄鱼的眼泪除外)。 3.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话。如:我想起儿时冬天穿的“芦靴筒”——一种用稻草和芦花编织而成的鞋。4.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话。如:沿街的蜀绣、蜀锦、竹编、木雕……都会给游客带来意外的惊喜。5.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如:韩寒的第一本书《三重门》累计销售超过200万册。注意: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各占一个格。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占两个格。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应试方法1.抓句子的意义进行辨析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对句意理解的测试。因而,从理解句子意义人手,即可判定一些标点符号用法的正误。如: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从句意判断,最后-句是对上文三句的总括,故前边不能为逗号,应改为句号或冒号。)2.抓语气语调进行辨析句尾的标点符号(如问号、感叹号等)不同,则该句的语气或语调就有差异,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尽相同,因而可以从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的角度来辨析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如: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 农民工到底有多少人能够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最后的句子充当前一个分句中“推想”的宾语,前后相连是一个陈述句,非疑问语气,故末尾应标为句号。)3.抓结构层次进行辨析在书面表达中,语言的停顿主要靠标点符号来表示,而很多停顿与句子的结构层次密切相关,尤其是像顿号、逗号和分号等点号。通过揣摩语句的结构关系,有时即可准确地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如: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罌粟、大麻等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做了相应的处罚规定。(整个句子有大层次和小层次之分,不能一概用为顿号,大层次有三层,故第二个“非法”前和“引诱”前应该改为逗号。)4.抓位置组合进行辨析一些标点符号(如引号内外的标点符号、表注释括号的位置等)为了更确切地表情达意,其组合位置是确定的,一且错位则或前后不对应,或违反逻辑,或混淆语意,致使句子表达不周。所以,做标点符号题时应适当考虑符号的位置和组合,从而正确地辨析。如: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两个括号所注释的词分别为“瓜果、蔬菜”和“作物”,括号应紧贴被注释的词语,故位置不当。)5.抓用法功能进行辨析标点符号具有固定的表达功能和用法,很多特定的作用和使用范围已经约定俗成,不可随意改变。因而利用标点符号的功能和用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去辨析一些考题。 如: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冒号的使用违反了“在一个前后语意紧密的语段中只能使用一次冒号”的规定,应把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四、实用文本阅读考点剖析武汉中考语文的实用文本阅读部分主要通过实用类文体,考查学生的理解与分析综合能力。选文以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材料为主,侧重于以说明或议论为主的文章。考题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筛选、理解、辨析、判断、归纳信息的过程中形成对事物或事理的整体认识。纵观近年来武汉中考及元调、四调考试,其命题方向及考点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一、选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选文偏向于文质兼美的人文社科类文章,话题与学生生活较近,侧重于引导学生关注与自身成长相关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比如2018年武汉市中考选文是《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2019年武汉市中考选文是《什么是好诗》,2020年武汉市中考选文是《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都是将所倡导的一种文化理念融入选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2.选文字数较少,一般在1000字左右;结构清晰,一般在文中可找到中心句及过渡句等结构性语句;语言规范简洁、指向明确,不会在字句上刻意设置理解障碍,晦涩难懂的术语也非常少见,总体上呈较易理解的特点。 二、选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实用文体的考查重点由最初的通过限定性字词考查语言使用的科学性,开始慢慢转向侧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把握。试题在兼顾微观和宏观的同时,更偏重于宏观考查;在表意理解和深层理解上,更侧重于深层理解。总之,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这一特点也体现在题目设置上。三、题干与选项特点明显,与上面分析的选文特点及考查重点基本一致。首先,题干与选项的陈述性语言规范简洁,指向明确,一般少见复杂长句。其次,出题顺序包括选项的排列顺序更加尊重文章的内在逻辑,按照从前往后、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更显逻辑性和层次性。再次,选项内容并非对原文的引用或字词上的稍加修改,而是对原文的重组、更换表述。有些选项无法在文中找到固定的对应区域,而是分散分布于各段,有些甚至没有对应区域。总之,更加关注学生对内容的整体理解。四、考点一般包括:1.对说明对象、论题、中心论点等的把握,此题一般出现在第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2.对相关概念的理解;3.对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4.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推理等。注重考查学生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推理能力。应试方法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呈现出的以上特点,学生可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与技巧去应对。一、明确答题步骤,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一般的答题步骤是:读懂文章——明了问题——找准信息——比较对照——检验作答。即先通读全文,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关键词,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大意。再审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根据要求筛选出答题区间和对应句子,做上标记。然后综合运用优选法、排除法和类推法加以比较辨析,确定答案。最后,可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和题目中加以检验。 二、注意使用圈点勾画法。一方面,在通读全文时,勾出文章的重要信息,帮助理解文意。另一方面,审题时注意对题干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勾画,以免出现审题错误。更重要的是,将选项与对应原文进行排析时,若有表述不一样的,一定进行勾画辨析。这样既方便辨析,又易于检查。三、在辨析时,要重内在表意而非外在表述。即注意不能只纠结于一词一字的异同,而是要关注对内容的整体理解。四、了解常见干扰项的类型,做到心中有数。此题常通过设置干扰项来迷惑考生,了解常见干扰项可提高学生做题效率。常见干扰项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因果逻辑错误、答非所问、表述不完整、以偏概全、语言不准确等。学生平时也要不断总结积累干扰项类型,在思考中提高辨析能力。总之,学生在做此类题时,要克服畏难心理,保持理性淡定的心理,在理解文意的大前提下,按照一定的做题步骤和方法,理性辦析,认真作答,唯此才能不断提高做题效率。五、古诗词阅读考点剖析《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中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长河中的瑰宝,无数的诗人词人创作的诗词作品为我们呈现了姹紫嫣红的宝贵文学财富。中考对古诗词考查的重视,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古诗词,从品味和鉴赏中来领略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古诗词考查是武汉市历年中考必考的内容,只不过考查的形式不断进行变化:有依据上下句写出对应的句子,也有根据诗句的内容写出相应的句子,还有对含义深刻的诗句的理解等。题型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从今年武汉市九年级元调开始,古诗词考查逐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可以说,有关古诗词的考试范围越来越广,难度也越来越大。“概括来讲,武汉市中考古诗词的考查着重从诗词本身理解的层面来进行,题型主要是选择题,选出对诗词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应试方法(一)注意积累古诗词背景的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优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诗词雄浑奔放、明朗流畅……(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2.常见的表现技巧:(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2)描写手法: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象、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情、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4)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2.记事诗:叙事抒怀,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咏叹,-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5.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考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常用“竹”“兰”“梅”“菊”等。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方法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确定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日”“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如《曹刿论战》开头的对话就有多次省略。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明辨句读,虚词就是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其他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明确了语句的意思,就能正确断句。比如《塞翁失马》:“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亡”“人”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将”“归”“贺”,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代词-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6.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乎”“……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7.利用总分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也很有帮助。8.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如《醉翁亭记》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运用对比修辞手法。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做了主语。如:《愚公移山》中“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9.利用对称句式。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如《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句式工整,都为四字一句,据此可正确断句。当然,断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根据押韵规律断句、根据间隔反复断句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效果会更好。文言文断句口诀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3.紧紧抓住“日”“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6.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7.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8.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9.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四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4)尊者(长辈、老师)对卑者称名。如“子曰:‘贤哉,回也!’【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二十岁、女十五岁)取字,字和名通常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称号】号又叫别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南宋诗人杨万里为诚斋先生,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人,故称柳河东;王安石是临川人,人称王临川。【称郡望】“郡”是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望”是名门望族。“郡望”一词,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如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皇帝称谓】(1)尊号,臣子为当代皇帝所上的尊敬的名号。如“开元神武皇帝”(唐玄宗李隆基)。(2)年号,皇帝纪年的名称。如永乐、万历、康熙、乾隆等。(3)谥号。如文帝、武帝等。(4)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太宗等。▲天文历法【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描写对象。它的别称有:(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虛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朔、望、晦】阴历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月末一天称“晦”。【千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将十千(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同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千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后来多用来纪年,现今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纪。【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天狼星。【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湖心亭看雪》:“是日更定。”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古代地理【中国】在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多义性的词。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入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故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科举制度【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千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人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千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取的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电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主年再授官职。【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官职任免、升降【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除】拜官授职。【擢】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盂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瓴,因跪请秦王。”【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利。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词,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笄礼】古代女子成年(十五岁)的礼节。笄是一种盘头发用的簪子。所谓笄礼,就是将头发挽起来,用笄簪上。在古代,无论男女,幼年时的头发都是自然披散的,最多也只是扎成两束垂在脑后,称“总角”。成年之后,头发就要精心收拾了。男子加冠,女子加笄。《礼记·内则》说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十五岁在女子为“及笋”之年,表示女子已经成年,可以出嫁了。【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如《公输》:“子墨子起,再拜。”【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饮食器用【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菠。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麝、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形似大碗,人们从甌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籃,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篮簋对举”的说法。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簞,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如《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古代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簞食壶浆”指犒劳军旅。白居易的《观刘麦》有“童稚携壶浆”。觥,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羹】即肉汁。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如《鱼我所欲也》:“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七、名著阅读 考点剖析部编教材推荐的名著如果按体裁分类,大体上可分为:1.叙事性作品:《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等小说,回忆散文《朝花夕拾》,通讯报道《红星照耀中国》。2.说明性作品:《昆虫记》《海底两万里》也有对幻想中的事物进行介绍的内容。3.书信:《傅雷家书》。总体上来说,“名著导读”着眼于“理解节选文本”来设计考题。涉及较多的考查点有:1.概括节选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对三类节选片段,应能分别概括出所述何事、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信的主要内容。2.深入理解节选文本的能力。叙事性作品:概括人物(个性)特点,把握人物心理、情感、思想;解释人物说出某话、表现出某种行为的原因;理清情节间的关联等。说明性作品: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在说明事物过程中起的作用。书信:作者的观点、态度、说话方式。应试方法1.对主要内容的概括。叙事性作品片段,大体上可以用“写了XXX做了什么事”的方式概括;说明性作品片段,基本上是“介绍了XXX的哪几个特征(功能、构成)”等。2.概括人物(个性)特点,把握人物心理、情感、思想。 追求用词精准应放在首要位置。具体做法,一是对备选答案用词的词义、感情色彩、适用范围(对象)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词语;二是应仔细品味人物言行,由表及里,实现对人物内在世界的准确把握;三是慢读,某些时候,个别句子、词语都包含着丰富的意味,阅读时不应浮光掠影。3.解释人物的言行,理清情节间的关联。正确回答此类题目的基础是弄清节选文本所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试题选取的片段从情节上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或讲一个小故事,或描述一个小场景等。在把握节选语段主要内容遇到困难时,可从人物的身份、对话等方面推测人物间的关系及事件起因、发展。节选文本中会提供线索(可能是某个词,可能是某句话),阅读时应保持耐心,做到细心。总之,可把名著节选视为小阅读,将日常相应体裁作品的学习经验应用到此题的解题过程中。八、文学作品阅读考点剖析文学作品阅读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考查,历来是个难点,因为阅读能力的提升,绝非仅仅依靠加大训练量可以达到的。题海战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基本无效,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过的结论。对文学作品阅读相关能力的研究,有无数种划分方法,但几乎所有的方法都只能从-一个角度切入阅读这种综合能力,并不能必然带动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因此,回归到阅读的本质来思考应对之策,这是摆在眼前的现实课题。 回归到阅读本质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首先,得遵循人们日常阅读的一般规律;其次,必须参照应试阅读的实际,有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再次,得考虑武汉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实际状况和命题趋势来制定训练方案。当前,武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分两个部分,除了实用文本阅读外,主要是文学作品阅读,但武汉市的文学作品阅读并没有完全从文学特征上去设计考题,更多的是从初中学生阅读一篇现代文应该获得什么样的信息,达到怎样的基本效果去考查。基于此,我们认为,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考查,应该从以下几种能力进行训练,才有可能实现有效提升,也才符合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基本规律与原则。1.基础概括能力现代文的阅读,基础的概括能力训练是前提,任何想绕开这一步骤的尝试都被证明是空中楼阁。逐段概括是读懂全篇的最重要--环,要进行逐段概括,需要进行基础的语意分析,而语意分析的方法在于对语意层次与关联的把握,这是所有阅读的基本方法。立足语境进行语意分析,达到概括能力的提升,这是一条训练阅读的必经之路。而武汉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对概括能力的直接考查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2.理解阐释能力在逐段概括的基础上,观照语境,理解文中具体的词句和段落,乃至理解文章主旨与写作意图,这是与概括能力密不可分的一种训练。从语意分析的角度来看,所有的命题设计都是基于上下位语意来进行。理解阐释能力考查,侧重从上位语意提问,从下位进行理解阐释。3.分析综合能力 在逐段概括的基础上,观照句、段、篇的语意表达,这是一种分析综合能力的体现。在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设计中,分析综合能力常常侧重以下位具体词、句、段来设问,要求从上位来分析综合。它与理解阐释常常是一个相反的过程,但两者又相互印证,因此,实际上,从题干与答案的逻辑关联来看,上下位的提问与回答,可以彼此检验正误。4.规范表述能力规范表述能力,更多的是从应试阅读的要求出发而所必须达到的能力。表达不当,表达不充分、不完整不准确在应试阅读中失分是一种常见现象。因此,对中考语文阅读进行训练,规范表述能力也是其中重要一环,可以起到减少失分的效果。下面的实战演练中,力求从以上四种能力出发,逐步训练,逐级提升。先忘记文后题目,立足于从“读懂文本”出发,深人文章内部,进行科学的语意分析理解,然后再看题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工,希望读者面对难度较大的现代文阅读考查,能有一定的定力和足够的信心,按照程序进行训练,不必机械地照搬武汉市中考、各次调考的题型或设计方法去照葫芦画瓢。相信依照这个方式和步骤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必定会有效果。阅读考查终归考查的还是阅读本身,而题目只是检验阅读效果的一种方式而已,方式可以变化,但“读懂”才是真正的王道!应试方法1.综观全篇,把握主旨。 阅读时,首先要着眼全篇,认真通读文本,从宏观、整体出发,从文题切人,抓住文中人、事、景、物、情、理这些基本要素,认清文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客观上位语意);进而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明确作品所包含的观点、所抒发的感情以及借此表达对生活的见解和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从而正确地把握文本的主旨(主观上位语意)。另外,文后题目的内容亦可帮助我们揣摩文章主旨,预先浏览一下,通读全篇时,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把握了全篇的主旨后,还须进一步理清文章脉络和行文思路,这样可以提高答题效率。具体的方法莫过于逐段概括语意、分析综合,理清各段内部和段落间的联系,归类整合,唯有扎实地做好这一步“磨刀工”,才能在“砍柴”答题时省时省力,提高准确率。3.检索范围,准确摘取。初中阅读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本关键语意的理解能力,答案一般能在文本中找到,答题时必须确认题目所涉及的语句、段落或区间,由此抓住关键语句,揣摩上下文意,提炼有效信息。对于答题时有些语句不能直接使用,或句子太长,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信息,或表意含蓄等情况,就需要我们对所选择的语言信息,根据题意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规范表述。4.综合分析,吃透要求。阅读答题时的文字表述非常重要,尤其是有很多题目中明确了“简洁”“概括”“主要”“要点”等这样的答题要求,需要字斟句酌,把握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方式,用规范的语言作答,答题要完整而简明。九、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考点剖析(一)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中注重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这类题提供一个活动背景,要求学生按实际情况开展活动,考点落实在:“语文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活动背景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联系紧密,较全面地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重点在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的考查上,体现了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具体来说是通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环节,来考查学生综合处理各种信息、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主要环节有以下几个(这些环节可交互进行):1.确定选题。2.为搜集材料而选择调查对象。3.设计调查问题。4.进行调查采访。5.分析文字或图表材料得出结论。6.确定学习报告的内容。7,拟定宣传标语。8.设计活动。9.写出活动中的主要步骤。(二)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考查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兼顾学生应关注的社会生活。一般都会给出具体情境,要求模拟在人际交往中进行口语交际,考点落实在有效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需要注意的是:一、尽管考题是从听和说两个角度来考查的,但着眼点和落脚点不在单一的听或说,而是在交际上。要求学生在听清对方所说的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有针对性地去说话。二、考题多半从说话对象和目的来设题,考查交际过程中的情意态度和应对能力。交际情境不同,应对方式也有所不同。下面就武汉市中考常涉及的交际情境一一说明:1.讨论讨论要求学生首先要善于倾听,抓住中心,听出讨论的焦点;再者要有针对性地说,发表看法时,围绕问题焦点,有条理地表明自己的见解。2.委婉拒绝委婉拒绝是在对方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或自己无法接受对方的要求,又不想伤害对方时所运用的一种语言艺术。在实际应对中,以尊重他人、不伤害他人自尊心为前提,可以先顺着对方的意思说,然后话锋一转说出不能答应或提醒警示的理由;也可以借别人的看法委婉表明自己的意见;还可以使用商量的语气。3.劝说、劝阻劝说或劝阻是通过“劝”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或者自己的请求遭到拒绝时通过劝说解释,最终让对方接纳。“劝”时应该把握以下原则:(1)“以情动人”。委婉的语言能够避免激化矛盾,让他人欣然接受,很好地达到“劝”的效果。甚至可以采用以退为进的方式,必要时还可抓住对方的弱点或者心理用激将法。(2)“以理服人”。合乎情理的话才具有说服力,这里的情理往往源于题干中的提示和自己的生活体验。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相生才能起到劝说的效果。4.安慰、鼓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烦恼,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安慰和鼓励。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如看望病人、慰问灾区人民、同桌考试失利,朋友对自已没信心,等等。另外,还有些隐性的情境,如一起玩的伙伴羡慕你的成功对你表示祝贺等,也应安慰、鼓励对方。安慰和鼓励对方时,要尽量避开对方忌讳的话题和字眼,给予对方情感上的关怀,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友善,极力鼓舞对方的信心等。5.邀请、请求、请教感谢邀请对方时,要明确时间、地点、邀请的原因,同时注意礼貌用语:前有称呼,后有感谢,还可加人“诚邀”“恭迎”等词语。必要时要自我介绍。请求、请教或感谢对方时,要说明请求、请教或感谢的对象与内容(或原因),语言得体、礼貌。必要时要自我介绍。应试方法(一)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全过程,分为准备(项目设计)、体验(过程实施)与表达交流(成果展示)三个阶段,若千环节。下面就武汉市中考主要考查的几个重要环节,来谈谈实际操作的指导和纸笔训练的指导。1.选题选题在研究性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确定了研究的方向。选题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阶段,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如何确定选题呢? 首先,要紧扣主题。综合性学习以试题的形式出现的时候,命题者必须为本次活动选定一个共同研究的主题。主题规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话题,我们一切的研究行为必须统一于这个中心。选题设计不能脱离这一-基本主题。如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在选题设计时必须紧扣“留守儿童”,如果你的选题为“中学生的暑假安全”“进城务工子女的上学问题”,那么,选题就不符合命题需要,脱离了主题。其次,要具体明确。所谓“明确”,是指能明确学习主题的内涵,使选题变得具体、集中、明确,便于操作。要善于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如“家乡的老玩意”综合性学习,就不宜把“家乡的老玩意”直接作为选题,因为家乡的老玩意涉及面太大,不便于展开研究。学生应该联系家乡的实际,找准研究的切入点,化大为小。你关注到家乡的老玩意有哪些?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方面?针对自己切身感受到的家乡变化的实际来确定适合的选题,如“家乡老玩意的发展变化”“家乡老玩意的保护与开发”等。再次,要表述准确。题目要紧紧扣住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的内涵,表述的语言力求简洁明了,能够给人清晰的目标指向。另外,选题应该表现的是研究的话题或者指出研究的方向,因此,在语言的表述过程中,尽量选用具有名词性质的偏正短语,或者是特定性质的并列短语。此外,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确定适合的学习主题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培养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和对社会的责任心,能够不断发现并提出学习和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大家关注的问题,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确定调查对象和问题 调查对象应该视调查课题和调查目的来选择,调查对象应该具体、明确。调查问题应该根据研究的主题和调查对象的身份来确定,调查问题必须是问句形式,应该有人称,比如“你(您)”,用语应该简洁、明确,便于回答。(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着眼点是“交际”,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综合实践,重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所有的口语交际题,均与学生的生活、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相接近。上文所列情景只是其中的代表,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口语交际题,均要依据“对象、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的基本要求解答。所以在解答口语交际题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境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说话时要有礼貌、得体,即符合说话的时间,场合、说话人双方的身份,这样才能够体现出-个人的文明和修养。2.言之有“物”,即有内容。要结合题目的设置考虑得分点,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跑题之语,力求紧扣情境,言之有理。3.言之有“序”,即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可选取恰当的关联词,力求意明句畅。4.言之有“节”,即语言简洁明了。要看清题目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口语交际题为同学们搭设了一个很好的交际平台,它让我们与他人交流时更注重语言艺术。也正因为口语交际是一门艺术,所以运用上述方法要结合具体题意和语境灵活应变,切忌死记硬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2-09 15:30:05 页数:36
价格:¥10 大小:51.54 KB
文章作者:送你两朵小红花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