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虚词的用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总结“于”的意义和用法1.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译“在”“到”“从”在: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②战于长勺③谤讥于市朝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⑤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⑦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⑧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⑨相与步于中庭到: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②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④还于旧都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②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③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2.介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为”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向”“给”“对、对于”向: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②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③胡不见(xian)我于王《公输》给: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②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对、对于: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⑤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4.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①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②见笑于大方之家5.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胜过”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③皆以美于徐公④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6.译为“与”“和”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②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7.至于:表示提出另外一件事①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8.于是:在这时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而”的意义和用法1.连词,表并列,译为“又”“和”“并且”“或不译。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③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连词,表顺承,译为“然后”“就”“接着”或不译①温故而知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头出⑤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⑥乃记之而去⑦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⑧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然而”等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千里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③人不知而不愠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⑤学而不思则罔⑥人不知而不愠⑦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⑧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4.连词,表修饰,交代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或时间,可译为“着”“地”,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③朝而往,暮而归④窥镜而自视⑤时时而间进5.连词,表递进,译为“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③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6.连词,表因果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7.用于表示时间的词后①既而既而儿醒,大啼②已而已而夕阳在山③久而久而乃和“者”的意义和用法1.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方面、地方”“……的原因”“……的手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②以中有足乐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择其善者而从之④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⑤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与“也”连用,形成判断句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表停顿)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用在数词后面,译为“种”“样”①或异于二者之为《岳阳楼记》②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4.用在形容词后面,译为“……的样子”或不译①感激而悲者矣②其喜洋洋者矣5.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①马之千里者日行千里的马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以”的意义和用法1、作介词:(1)可译为“因为”“由于”。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留,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④夫不能以游堕事《满井游记》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⑥先帝不以臣卑鄙⑦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2)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根据”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按照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③何以战?(《曹刿论战》)——凭借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根据、按照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凭借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依靠(3)可译作“把”、“拿”、“用”等。①屠惧,投以骨《狼》——把②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拿③必以分人。《曹刿论战》——把④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用⑤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用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第一个是因为,第二个是把⑦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拿2、作连词:(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①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③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①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或者不译。例: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3、作动词:可译作“认为”。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②皆以美于徐公“且”的意义和用法1、连词,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况且”“尚且”等。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③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④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而且⑤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而且,并且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让步关系,尚且,还2、副词,“将近”、“将要”的意思。①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将近②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将要3、暂且,姑且。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且如】就像。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4.让步关系,尚且,还。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5.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例: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与”的意义和用法1、作虚词。 (1)解释为:和、跟、同。①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愚公移山》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④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⑤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2)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写作"欤"。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2、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给"。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我寄愁心与明月3、相与,一起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4、动词参与,欣赏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5、通“举”,被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为”的意义或用法: 1、动词:成为,变成。①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②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隆中对》 2、动词:做、担任、当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②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3、作为,当作。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伤仲永》②子墨子解带为城。《公输》③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隆中对》4、是。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②必为有窃疾矣。《公输》③此为何若人?《公输》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核舟记》  5、以为,认为。①孰为汝多知乎!《愚公移山》 6、动词,译为:制造、修筑、接受等动词,翻译比较灵活。 ①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之械。(第二个“为”,译为:制造)《公输》②为坛而盟(修筑) 《陈涉世家》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二个“为”,译为:接受)《邹忌讽齐王纳谏》④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唱)《隆中对》 7、介词: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②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③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8、指心理活动。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为了。①愿为市鞍马。②为宫室之美,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是:为了。第二个为动词“做”)  10给,替。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第一个“为”是“给、替”)③尚思为国戍轮台。  11、对,向。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12、连词,表因果关系 “因为”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3、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例:夫子何命焉为乃的意义或用法: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就”。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  ③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2.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3.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4.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①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5.作代词,译为“你、你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2-09 15:30:05 页数:12
价格:¥10 大小:26.22 KB
文章作者:送你两朵小红花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