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0

2/60

剩余5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59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植物种子是多种多样的,其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的植物是由胚发育来的。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科学思维]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探究实践]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会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态度责任]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能科学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并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蚕豆、稻谷、小麦、绿豆、向日葵种子、塑料杯、放大镜、带灯放大镜、镊子、贴画样稿、彩色卡纸[学生]干蚕豆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学生收集的其他植物的种子、放大镜、镊子、白纸等、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植物世界。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提问:这些是什么?(预设:学生回答“籽儿”、“豆子”等)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词汇描述种子,“籽儿”、“豆子”都是植物的种子。2.提问:这些植物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准备用哪些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教师引导学生用眼、鼻、手等感觉器官从颜色、形状、大小、气味、表面光滑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明确观察方法和观察内容)3.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一)”中。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5.提问:春天把这些种子播种到土里会怎么样?(预设:学生结合已有经验思考种子的作用,回答可能长成一株植物)6.揭示课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板书)二、提出猜想猜想种子的内部结构并绘制简图59 1.过渡: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发育成植物,那他们的内部结构有什么奥秘吗?(了解学生前概念)2.出示观察记录表二,让学生将自己的猜想以简图形式画在记录表中。3.汇报交流,教师询问猜想理由:你为什么这么觉得呢?4.不同猜想引发探究:大家的猜想各不相同,那种子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三、探究:观察发现以蚕豆为例,解剖观察其基本结构[材料准备:干的蚕豆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放大镜、白纸、观察记录表二]1.出示材料,今天老师给每组各准备一粒干蚕豆和一粒水浸泡一天的蚕豆。大家觉得可以怎样来观察比较这两粒蚕豆呢?(预设学生阐述实验方法,教师适当补充完善)2.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吗?(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对照温馨提示直接观察外部形态共同点——种皮。剥掉种皮,沿着那条缝将种子分开,并用放大镜观察。)3.学生观察,画简图记录,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外面包裹着的皮——种皮;上面尖尖的是胚芽,小齿状的是胚根,一开始看到的两半是子叶,胚根、胚芽和子叶合起来就是植物的胚。5.提问:植物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吗?种皮和胚是哪一部分将来会长成新植株?(预设:种皮保护种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芽)6.教师小结:种皮保护种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提供营养。胚会发育成新植株。观察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1.过渡:我们刚才观察的是蚕豆种子,那其他种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2.出示玉米种子,分组观察玉米种子,它有哪些结构?3.出示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图: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玉米种子与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一样都有种皮和胚)四、拓展制作种子贴画1.种子除了能发育成新的植株,还能进行艺术创作呢!大家看这是其他小朋友创作的种子贴画(课件展示),如果我们要来创作贴画,你觉得应该如何来制作呢?2.播放种子贴画微视频,你学会了吗?请在课后也创作一幅种子画。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植物的种子孕育着新的生命,种子种皮的主要作用是()。A.隔绝空气B.隔绝水分C.保护胚D.储存营养2.下图是凤仙花种子结构示意图。其中,③表示()A.种皮B.子叶C.胚芽D.胚3.小爱取出一些干的蚕豆种子,想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可是很难剥开,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A.用镊子去皮B.用手直接剥开C.用水浸泡一天后用镊子去皮D.用研钵研磨4.小爱轻轻地剥去蚕豆的种皮,发现其由两个“豆瓣”组成,这是种子的()。A.子叶B.胚芽C.胚根D.种皮5.将绿豆种子放入水中浸泡,首先发生变化的是()。A.长出芽B.长出子叶C.体积膨胀D.长出根十、判断题1.绿色开花植物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2.胚根、胚芽合起来叫胚。()3.牛牛买了玉米、凤仙花等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的外部形态都是相同的。()4.种在土壤里的种子都能成功发芽。()5.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所需的养料。()59 参考答案1.C2.B3.C4.A5.C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七、板书设计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后记】2.种植凤仙花【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科学思维]能基于研究需要制定观察计划,能用表格、图片、测量纸等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探究实践]1.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2.能利用种植杯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态度责任]意识到植物生长依赖于适宜的环境条件,具有保护土壤和周围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播种的方法以及种植杯的设计和制作【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制定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以及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播种的微课、种植杯制作的微课[学生]塑料花盆、凤仙花种子若干、水、小铲子、透明塑料杯、纸巾、土壤、蚕豆(或黄豆)种子。【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索植物世界的秘密。2.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聚焦1.提问: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是凤仙花的种子,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应该怎样播种,播种时注意什么才能使植物成活?(还需要什么材料,怎样播种才能让植物成活?)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追问引导:放多少土?埋多深?说说理由。材料准备:每组1把铲子、一份土壤、水、碎石、花盆二、探索(一)种植水仙花59 看来播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了让种子的成活率更高,我们先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学习如何正确播种吧!1.教师播放微课视频:(1)选种: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2)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大半盆土。(3)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放入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4)往花盆中浇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放到温暖的地方。2.活动前研讨:(1)为什么要选择带出水孔的花盆,并放上小石子?(2)放到温暖的地方说明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根据学生回答继续补充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3.小组合作种植一盆凤仙花,并贴上标签。(二)设计制作种子杯[材料准备:透明的一次性杯子、纸巾、土壤、小铲子]1.刚才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凤仙花种子的播种,种子在土壤里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预设:会长出根、会发芽、会变大膨胀)2.那我们要怎样才能观察到这些变化呢?课件出示种植杯。课件或视频讲解种植杯的做法:(1)先将纸巾沿杯壁放好,再放入半杯土。(2)在杯壁和纸巾之间塞入种子,在四个方向各放1颗种子(按不同方向放置种子)并标注序号。(3)再加入一些土壤,轻轻压实。(4)浇适量水。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种植杯的制作。三、研讨制定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1.植物的生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我们种下去的凤仙花种子成活变成幼苗了,它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预设:会变高,长出叶子、开花、结果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内容进行板贴。2.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记录?(预设:拍照、文字、绘画等)3.看来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植物的变化了,为了能让同学们在种植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老师要先请小组合作,制定一份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大家觉得,计划表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量高度,看植物的颜色,看生长情况等)4.课件出示计划稿雏形,小组经过讨论后完善计划表。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植物名称:第()小组播种时间:年月日栽培方法:土培我们想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我们小组想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5.请2-3组同学展示制订的计划分享,全班交流完善计划表。四、拓展1.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我们选择了凤仙花和蚕豆进行种植活动,他们都是由种子发育成新的植株,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植物能用自己的根、茎、叶来繁殖后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2.总结:植物的世界还有更多丰富的知识和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坚持观察和记录!59 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我们应该挑选()的种子进行播种。A.饱满的B.干瘪的C.表皮破开的D.新鲜的2.在播种凤仙花时可以用手指在土里按一个洞,深度约()厘米,再用土将洞填满。A.1厘米B.5厘米C.10厘米D.15厘米3.凤仙花种子播种后,应将其放在()的地方。A.阴冷B.温暖C.密闭D.避光4.以下哪种不属于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A.叶的数量B.植株的高度C.它的样子D.土壤的变化5.为了方便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我们可以将种子放于()A.土壤的表面B.杯子的底部C.杯壁与纸的夹层D.杯子中间二、判断题1.我们通常会在冬季播种凤仙花。()2.种子播种之后,水应该多浇一点,让水面高于土的表面。()3.之所以要选带芽眼的红薯块种到花盆里,是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快地观察到其生长变化。()4.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必须从土壤中吸收营养。()5.播种时,将凤仙花的种子埋得越深,越有利于凤仙花生长。()参考答案1.A2.A3.B4.D5.C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种子可以萌发成幼苗。●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根能够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植物的根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科学思维]●能够有依据地对植物根的作用做出假设。●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能以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为依据说明根的作用。[探究实践]●能够基于观察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根吸收水分的实验现象。[态度责任]59 知道环境影响植物生存,具有环保意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能根据种子萌发先长出根的事实推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收水分。【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不同放置方向的种子图片、不同形态根的图片、一些不同形态的盆栽植物(萝卜、青菜、菠菜、葱等)[学生]种植杯大试管水植物油植株【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究种子发芽的过程。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聚焦种子发芽了吗?(预设5分钟)1.总结我们的种子发芽情况,种下了多少粒种子,有几粒种子发芽了?2.有的种子没有发芽,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二、探索(一)种子萌发过程1.观察种植杯,了解种子萌发情况:许多同学种下的种子已经发芽了,那么它们发芽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看看自己的种植杯,来说说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2.种子萌发先长出什么?根生长的方向是怎么样的?茎生长的方向又是怎么样的?(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都要观察描述)3.课件播放:种子萌发的过程。(二)根的吸收作用1.推测:植物总是先向下长根,看来根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在。那你认为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呢?说说你的理由。2.小组研讨:如何证明“根能吸收水分和营养”?3.交流研讨。4.课件播放:根的吸水实验。5.分组实验。6.研讨:水面上滴植物油是为了什么?试管中水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植物的茎和叶变红色说明了什么?三、研讨根的固定作用(预设10分钟)1.推测:植物的根除了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外,你认为还有什么作用呢?说说你的理由。2.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3.出示不同形态根的盆栽植物:(1)让学生拔一拔,体会植物根的另一个作用——固定作用。(2)观察不同植物的根,了解直根系、须根系、变态根的概念。四、拓展课件出示各种形态的根:它们有什么特点?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五、练一练59 一、选择题1.在观察植物根的作用实验中,小爱将一株带根的植物放入有红色水的试管中,请问这样做的好处是()。A.植物喜欢红色水B.实验现象更明显C.为植物提供营养D.没有什么特殊意义2.小爱同学观察到种子萌发先长出了根,他认为根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着吸水的作用,请问这属于()。A.提问B.推测C.验证D.实验3.大树很难被推倒,小树很容易被拔起,这可以作为树根具有()的证据。A.吸水的作用B.促进生长的作用C.吸收营养的作用D.固定的作用4.植物的根是由种子中的()发育而来的。A.种皮B.胚根C.胚芽D.子叶5.小爱把4颗种子的种脐按不同的方向放置在纸巾与杯壁之间。一周后小爱观察到玻璃杯中的种子萌发出来的根总是向()生长,这与种脐的放置方向()关系。A.上;有B.上;没有C.下;有D.下;没有6.放在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根发芽后,需要移植到土壤里。牛牛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它们从杯子中拔出来。这最主要是因为()。A.植物的根延伸到餐巾纸内,将植物固定了B.餐巾纸又硬又干C.餐巾纸在杯子内壁的空间太狭小了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二、判断题1.植物的根是由胚芽发育而来的。()2.在研究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的实验中,给试管中加入油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水蒸发对实验效果造成干扰。()3.一般情况下,植物体越高大,它的根就扎得越深,分布得越广。()4.把已经萌发出来的根朝上,过几天,根会向上生长。()5.把一株活的植物的根放入有水的试管中,做好标记,一段时间过后水位不会有什么变化。()参考答案1.B2.B3.D4.B5.D6.A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4.茎和叶【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茎和叶是植物体的一部分;不同环境中植物的茎、叶外部形态不同;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科学思维]对茎与叶的作用表现出探究的兴趣;尊重事实,能依据事实调整自己的想法。[探究实践]59 能基于观察描述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发现其生长的规律;能够基于观察及已有认知推测茎与叶的功能;能够利用实验收集证据验证推测,得出结论。[态度责任]意识到环境影响植物生长,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够利用实验收集证据验证推测,得出结论。【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提前准备浸过红墨水的凤仙花的茎;黑色卡纸遮住一片叶子的凤仙花植株;提前一天用塑料袋罩住的凤仙花植株。[学生]凤仙花、测量纸、小刀等【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我们的凤仙花越长越高了,它的茎叶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聚焦植物长出了茎和叶。(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了解凤仙花的前期生长。教师播放“种子——幼苗——成长”的图片,回顾植物的生长变化。2.提问:种子萌发后,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学生会提到茎和叶)3.提问:茎和叶是什么样的?(预设:茎是直直的、圆柱的,叶长在茎的上面,叶是细长的。)4.揭示课题,板书“茎和叶”。二、探索茎和叶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预设25分钟)(一)观察凤仙花的形态特征[材料准备:每组一盆植物]1.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茎和叶?(预设:学生回答茎的高度、叶的数量等)2.学生活动——观察凤仙花:①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②数一数一株凤仙花上叶片的数量;③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在茎上的分布情况;④画出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教师温馨提示:①将卷尺拉直,测量从地面到茎的最高点距离,不要算叶的高度;②用水彩笔在数过的叶片上做标记;③在观察叶在茎上的分布时,侧面观察要与植物水平,不要从上侧面和下侧面观察。从上面观察时可以将植物放置在地面上,垂直从上向下看。④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叶片分布,不要求学生写生,只要学生能表示出叶片之间的位置关系即可。3.小组交流汇报:①茎的高度;②叶的数量;③叶在茎上的分布图。(二)探究茎对植物生存的作用1.茎有什么作用?(预设:茎可以把水运给叶,叶需要阳光,多余的水可以从叶里排除)2.提问:用什么实验能够证明自己的想法?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4.全班交流讨论。5.总结实验方案,播放微视频:茎的运输作用。59 6.出示浸泡了一段时间的凤仙花的茎:①观察凤仙花的茎有什么变化;②再将凤仙花的茎横切开,观察茎的横切面;③将凤仙花的茎纵切开,观察茎的纵切面。7.总结:茎具有输送水分及营养物质的作用。(三)探究叶对植物生存的作用1.叶有什么作用?(预设:叶需要阳光,多余的水可以从叶里排除。)2.提问:用什么实验能够证明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讨论。4.总结实验方案,播放微视频:叶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5.出示凤仙花的叶。6.总结:叶具有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三、研讨叶子分布的原因(预设5分钟)1.提问:根据茎和叶的作用,植物的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有什么好处?2.小结:叶子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四、拓展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相联系(预设5分钟)1.出示不同形态植物叶的图片,提问:它们的叶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它们的形态不同?2.出示不同形态植物茎的图片,提问:它们的茎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它们的形态不同?3.小结:不同形态的叶和茎与它们生活环境的关系。【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凤仙花叶子在茎上的分布样子。不要求学生写生,只要能表现出叶子之间的位置关系就可。2.推测植物生活的环境并说明理由,可以让学生用简要的文字记录。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选择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叶子上套一个干燥的塑料袋,过了几天观察到(),说明植物的叶有蒸腾作用。A.塑料袋瘪掉了B.塑料袋鼓起来C.塑料袋内壁上有小水珠D.塑料袋保持干燥2.香蕉树的叶子数量较多且宽大,这使得它能够适应()的环境。A.干旱少雨B.寒冷少雨C.炎热多雨D.寒冷多雪3.为了验证茎的作用,我们会把凤仙花的茎放入装有红色水的杯子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更明显观察到实验现象B.验证植物喜欢红色水还是无色水C.红色水和无色水在茎中的运输速度D.验证红色水能否提供营养4.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将这片叶子用黑色纸遮住。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叶子是否具有()的作用。A.蒸发水分B.反光C.遮光D.吸收阳光5.小爱观察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他认为植物叶子可能具有蒸腾的作用,请问这属于()。A.提问B.推测C.验证D.实验6.一段时间后,小爱播种的凤仙花的茎已经长到一定的高度了,叶子也越来越多。凤仙花的叶片都是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的。叶子这样生长是为了()。A.美观B.防风C.支撑植株D.能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二、判断题1.小爱说,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养料及支撑叶子的作用。()2.破土而出的凤仙花,茎会越长越高,叶也会越来越多。()3.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4.小爱将塑料袋套在整株凤仙花上,一段时间后发现塑料袋上有水珠。59 这是凤仙花的茎在蒸腾水分。()5.小爱观察凤仙花的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它跟右图这棵植物不相同,叶子只存在于相对的两个方向上。()参考答案1.C2.C3.A4.D5.B6.D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5.凤仙花开花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开花。花一般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雌蕊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植物多种多样,植物的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科学思维]能以事实为依据描述观察结果。能根据花各部分的结构特征及花开花谢的现象推测花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探究实践]能利用解剖的方法由外到内有序的观察花的结构。能通过观察比较概括花的共同特征。[态度责任]意识到环境影响植物生长,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解剖活动,知道完全花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雄蕊上有花粉,雌蕊上有黏液。【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根据花各部分的结构特征及花开花谢的现象推测花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解剖活动指导视频[学生]凤仙花、灯笼花、百合花、镊子、双面胶、A4纸、放大镜、棉签。【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凤仙花已经开花啦,花朵是什么样一种构造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59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聚焦凤仙花的花是什么样的(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花已经盛开的凤仙花植株]1.展示一盆开花的凤仙花:同学们种植的凤仙花都开花了,凤仙花的花是什么样的?2.揭示课题:凤仙花开花了(板书)二、探索观察凤仙花的结构以及比较各种花的结构(预设26分钟)(一)观察花的结构[材料准备:凤仙花、灯笼花、镊子、双面胶、记录纸]1.小组初步观察凤仙花: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朵刚摘下的凤仙花,请同学们观察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预设:有花瓣,有花蕊)2.一朵凤仙花到底是由几部分构成呢?每一部分又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用解剖的方法,来观察花的结构。那怎么解剖呢?我们来学习一下吧!3.播放解剖实验视频:先用镊子夹住花朵最外侧结构的基部,小心地摘下来,放到白纸上,数一数数量,仔细观察后再粘到记录纸上;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摘下各部分结构,并分类粘在记录纸上。4.同学们学会了吗?请你说一说解剖花朵的要领。(预设:解剖顺序是从外到内;用镊子要夹住花朵各部分的基部,小心地撕下来。)5.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解剖凤仙花。6.小组展示并交流解剖成果:说一说凤仙花的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预设:有的小组将花朵分为四部分结构,有的小组分为三部分)7.讨论:花的每一部分有什么特点?可能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学生一边描述结构特点,一边猜想作用,教师一边引出结构的名称。花萼起到了保护幼花的作用。花瓣颜色多彩绚丽,可以吸引昆虫传粉。花蕊可以结出果实。)8.小结:一朵凤仙花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叫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引导学生根据PPT认识花的四个结构。可以标注上拼音,确保读音正确。)(二)找其它植物的花,观察它们的相同与不同1.凤仙花有这样的结构,那其他植物的花是不是也由这四部分组成呢?2.PPT出示百合花,南瓜花1号,南瓜花2号,柳树花(有新鲜花朵可以提供给每组进行观察):请同学们像观察凤仙花那样,仔细观察这些植物的花有哪些结构,并用打钩的方式记录。3.学生观察后,小组交流并汇报,师及时汇总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4.思考:比较这些花的结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不同之处:百合花没有萼片,南瓜花1号没有雌蕊,南瓜花2号没有雄蕊,柳树花只有雄蕊。相同之处:它们都有雌蕊或者雄蕊。)5.小结:像凤仙花这样,有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结构的花叫做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三)观察雄蕊和雌蕊[材料准备:百合花、放大镜]1.思考: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花虽然有很多不同,但它们都会有雌蕊、雄蕊,你们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预设:结出果实,繁殖后代)接下来,让我们仔细观察雌蕊和雄蕊的特点?2.小组观察雄蕊和雌蕊: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百合花的雄蕊和雌蕊分别是什么样子的?3.研讨:雄蕊和雌蕊分别有什么作用?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雄蕊上有许多花粉;雌蕊顶上有黏液,可以黏住花粉。(板书:花粉和黏液)三、研讨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可能发育成果实(预设3分钟)1.提出问题:如果雄蕊上的花粉落到了雌蕊的黏液上,花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观看“花粉受精过程”的视频,对“花的哪一部分将来有可能发育成果实”做出自己的推想。59 2.研讨交流:当花粉落到黏液上以后花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花的哪一部分将来有可能发育成果实?3.得出结论:花粉落到雌蕊上,雌蕊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四、拓展四、为花进行人工授粉(预设8分钟)1.接下来,我们试着给花进行人工授粉,体验传粉的过程。2.实验指导:(1)用棉签轻轻接触雄蕊的花药;(2)再拿棉签在雌蕊上轻涂;(3)用放大镜观察变化。3.小组活动:为百合花进行人工授粉4.小组交流:在“给花传粉”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棉签碰到雄蕊会粘上花粉,再碰触雌蕊,花粉会粘在黏液上。)5.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传粉过程。只有完成传粉,植物的花朵才能发育成果实。现在你们知道花为什么都有雄蕊或雌蕊了吗?(预设:为了繁殖后代)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我们的周围()花非常少。A.白色B.红色C.黑色D.蓝色2.花的雌蕊的柱头上有()。A.雄蕊B.黏液C.花粉D.花瓣3.油茶花的柱头很容易粘上花粉,主要是因为()。A.柱头形状特殊B.雄蕊中的花粉C.柱头上有黏液D.柱头离花粉近4.如果在结果前,将甲桃花去掉雄蕊,将乙桃花去掉雌蕊,连同丙桃花,都用塑料袋分别罩起来,扎好袋口,其结果是()。A.甲能结果实、乙不结果实、丙能结果实B.甲不结果实、乙能结果实、丙不结果实C.甲不结果实、乙不结果实、丙能结果实D.甲能结果实、乙能结果实、丙不结果实5.几个月过去,阳台上开满了凤仙花。小爱和牛牛摘下一朵盛开的凤仙花,用镊子细心地将花的各部分()撕下来,将()分类排列在纸上。A.从内到外三部分B.从外到内三部分C.从内到外四部分D.从外到内四部分6.观察完凤仙花,热爱研究的兄妹俩又观察了几种植物的花。右图是其中一种花,图中的④是()。A.雌蕊B.雄蕊C.花瓣D.花萼7.基地附近种植了不少桃花,如下图所示。牛牛用镊子对其中一朵桃花进行解剖观察。下列解剖顺序正确的是()。A.花瓣→花萼→雄蕊→雌蕊B.雌蕊→雄蕊→花瓣→花萼C.花萼→花瓣→雄蕊→雌蕊D.花瓣→雌蕊→雄蕊→花萼9.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是()A.人工制造花粉,然后把花粉涂抹或倾撒在植物雌蕊的柱头上B.先采集花粉,然后把花粉涂抹或倾撒在植物雌蕊的柱头上C.用人工吹风机吹动花粉进行传粉D.人工放养昆虫(如蜜蜂)进行传粉二、判断题1.解剖凤仙花时,应该用镊子尖轻轻地夹住油菜花各部分的上部,小心地把它们撕下来。()2.小爱说,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是在采蜜,同时也是在帮助花朵传粉。()3.授粉后的凤仙花慢慢凋谢,最后会逐渐形成果实。()59 4.花的雌蕊上有黏液,它的主要作用是粘住采蜜的小昆虫。()5.小爱打算帮凤仙花进行人工授粉。首先,他们应该从凤仙花上的雄蕊上获得花粉。()6.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传粉的过程。()7.无花果是一种不开花也能结果的植物。()参考答案1.C2.B3.C4.A5.D6.C7.C8.B9.B1.×2.√3.√4.×5.√6.√7.×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6.果实和种子【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植物生长过程中,花凋谢后会结出果实。●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繁衍后代,使得其种群得以延续。[科学思维]●能基于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已有认知,分析果实和种子的作用。[探究实践]●能基于观察获得的信息描述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能运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果实的结构。[态度责任]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掌握植物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成;明白果皮的作用在于保护和传播种子。【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掌握植物生长变化规律,能够预测植物下一阶段的变化情况。【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学生]上中下不同部位果实成熟度明显不同的凤仙花植株,豌豆荚、花生、苹果等果实,小刀,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花落以后,凤仙花又有什么变化了呢?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59 一、聚焦聚焦:凤仙花长出了果实(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上中下不同部位果实成熟度明显不同的凤仙花植株]1.教师出示一盆凤仙花,然后让学生分组观察有果实的凤仙花植株,研讨:这段时间的凤仙花有什么新的变化?(预设:凤仙花开的很茂盛,有的花正在慢慢枯萎,有的花已经凋谢了,凋谢的花里还有果实)2.揭示课题:果实二、探索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预设30分钟)(一)探究凤仙花植株上不同阶段的果实特点,描述果实生长变化过程[材料准备:上中下不同部位果实成熟度明显不同的凤仙花植株、学生记录单]1.提问:你是在植株的哪个部位找到果实的?(预设:在底部找到的;植物的最上面也有)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预设:有点像梭子;椭圆形的;看上去毛茸茸的;是嫩绿色的;是有点偏黄的)如果把植株分成三部分,这三个部位的凤仙花果实都长得一样吗?2.学生活动:观察不同部位(阶段)凤仙花果实的特点。3.出示活动单,明确活动要求。组内合作,依次观察凤仙花植株上中下三部分的果实特点。(教师需要提出仔细观察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多个方面观察果实的特点,找出果实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果实的生长部位果实的特点(颜色、形状、厚薄等)我们的发现4.小组展示,交流发现:凤仙花是由下向上依次结果的,刚结出的凤仙花果实果皮鲜嫩呈绿色;之后会变黄变干;最后会自己开裂,将里面的种子弹出去。5.教师出示图片:你能给这些果实按照成熟度排排序吗?说说理由。(二)数种子,感受自然界物种延续的神秘与伟大[材料准备:成熟的凤仙花种子]1.出示一颗成熟的凤仙花果实:这么饱满的身体里,藏着什么呢?(预设:刚才的观察中发现,里面有黑色的一粒粒的种子)2.补充完整课题:“和种子”3.了解果皮概念及作用:(1)凤仙花种子外面包裹着的这些是什么?(果皮)(2)这些果皮有什么作用?得出结论:果皮可以保护种子,避免受到外界的敌害;果皮被其它动物吃了后,还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4.数种子:这一颗小小的果实中,有几颗种子呢?大家来数一数。统计,交流,得出结论:一颗凤仙花果实中一般有10几粒种子。5.小组活动:数一数桌上的凤仙花结了几个果实?算一算一株凤仙花大约有多少粒种子?6.研讨:一株凤仙花有这么多的种子,这对凤仙花来说有什么意义吗?得出结论:种子可以帮助植物繁衍后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种下一颗凤仙花种子,又收获了许多种子!这些种子传播出去,在适宜的环境下又会长出许多株凤仙花。这些凤仙花又会结出更多的种子。凤仙花的种族就是这样延续并壮大的。(三)观察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寻找相同与不同1.生活中除了凤仙花,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会长出果实,结出种子呢?(预设:苹果、油菜花、桃子......)2.教师出示图片:苹果、花生、豌豆。这是植物的果实还是种子呢?它们的果实结构都一样吗?3.分组实验活动:(1)教师指导解剖的方法:梨、苹果等果实用小刀横切或纵切;豆角、花生等果实可以用手拨开。(2)学生观察植物果实的内部结构和种子,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在活动手册上。4.小组展示,发现:果实的结构不一样,种子的数量也不一样。但都有果实和种子。三、研讨(预设5分钟)59 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预设:苹果是果实,豌豆是种子,花生是种子,梨是果实,桃子是果实......)四、拓展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果实的是()。A.土豆B.萝卜C.香蕉D.甘蔗2.牛牛推测,图中的()将来最有可能发育成果实。A.①B.③C.⑤D.⑦3.凤仙花的果实成熟了,小爱用手轻轻地碰了一下果实,果实就自动裂开了,里面有很多粒种子。凤仙花结出这么多的种子是为了()。A.美观B.获得营养C.更好地繁殖后代D.给小动物提供食物4.从市场上买回的茄子,其果柄一端被几片带刺的像叶一样的结构包裹着,其可能是茄子花的()存留下来的。A.子房B.萼片C.叶片D.花瓣5.桃子、苹果的果肉是种子的()。A.种皮B.子叶C.胚乳D.胚胎二、判断题1.我们吃蚕豆时,会把蚕豆的果皮剥掉以后再炒,所以其果皮对于种子来说没有任何作用。()2.小爱说,植物的花都能结果,产生种子。()3.香蕉没有种子,所以不是果实。()4.果实成熟后,就要把种子传播出去,种子能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出新的植物。()5.平常我们所吃的蔬菜中,萝卜就是一种植物的果实。()6.果实一般具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我们吃桃子时,可以吃的部分属于果皮。()7.植物结果后花瓣就凋谢了,说明花瓣不能形成果实。()参考答案1.C2.D3.C4.B5.A1.×2.×3.×4.√5.×6.√7.√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7.种子的传播【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有关,包括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和弹力传播等方式。[科学思维]59 能依据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推测种子的传播方式。能够有依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探究实践]能通过制作种子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方式。[态度责任]意识到植物的生存与繁殖后代与环境息息相关,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观察并掌握植物传播种子的几种不同方式。【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根据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种子传播的方式。【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学生]凤仙花、苍耳、枫杨、莲蓬、番茄等各种不同的果实和种子,活动记录单(4人组)【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今天我们将要探究植物传播种子传播的方式有哪些。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聚焦生活情境导入(预设1分钟)[材料准备:武岭门图片]出示图片:家乡武岭门房脊上长满了植物。种子是怎样传播的(预设2分钟)1.讨论:这些植物的种子是怎么来的?(预设:风、动物)2.揭示课题:哪些植物的种子能传播到这儿呢?又会以怎样的方式传播呢?今天咱们就当回生物学家,一起研究植物传播种子的奥秘。(板书课题)二、探索种子的传播方式(预设30分钟)(一)探究凤仙花种子的传播方式[材料准备: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活动记录单二]1.分组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用手轻捏它的果实,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2.推测:凤仙花是怎样将种子传播出去的?为什么?3.请在种植凤仙花过程中已经观察到凤仙花爆裂现象的学生讲一讲凤仙花种子如何弹力传播的?4.播放有关视频。5.PPT:了解油菜果荚和种子,在成熟时也是能够爆裂开,通过弹力传播种子。(二)探究苍耳种子的传播方式[材料准备:苍耳果实,活动记录单一]1.分组观察苍耳果实,学生观察并描述、记录苍耳的形态特征:(1)看一看:果实在外形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想一想:这样的结构对于种子传播有什么用处?2.推测苍耳种子传播方式。3.师生交流苍耳种子的传播方式,得出结论:苍耳通过动物传播种子。(三)探究其他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59 [材料准备:其他几种传播方式的典型性果实,番茄、枫杨、莲蓬果实;放大镜、装水的水槽,活动记录单二]1.分组观察记录:选择其中1-2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进行观察,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推测这种植物是靠什么方式传播的种子的?2.研讨交流:它们的果实和种子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这种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为什么?3.播放有关视频验证推测。4.研讨:PPT展示有关图片,了解这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5.总结: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及周围的环境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莲蓬和莲子、椰子等通过水传播种子,番茄、樱桃等通过动物吃了后传播,枫杨、蒲公英等通过风传播,苍耳、牛蒡等有刺、钩的通过动物传播。三、研讨种子传播的意义(预设2分钟)1.研讨:植物将种子传播出去有什么意义?2.小结:植物将种子传播出去就是为了它的种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育成新的植株,有助于植物种群的延续。四、拓展做一个果实模型(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薄纸片、粘扣、橡皮泥、大小不同的圆球、胶带]设计:出示材料,果实模型制作:根据果实和种子的特点,做一个果实模型。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自然界中()的果实一般不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A.有毛或带刺B.特别轻C.果实味美多汁D.一果多籽2.有一天傍晚,兄妹俩去公园跑步。小爱的衣服上粘了东西,拔下来一看发现它有刺(图1)牛牛在不远处发现了这棵植物的果实(图2),牛牛推测它可以靠()传播种子。A.水流B.弹射C.风力D.动物3.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突然炸裂开,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射出去,我们称这种传播种子的方式叫()。A.动物传播B.风力传播C.弹力传播D.水传播4.借助风力传播的果实和种子,具有()等特点。A.圆形、散落时能滚动B.轻、带翅或绒毛C.带小刺或味美多汁D.一果多籽5.番茄的果实汁多味美,这样有利于()。A.风力传播B.弹力传播C.动物传播D.水传播6.下列植物中借助风传播种子的是()。A.蓟和槭树B.蒲公英和苍耳C.凤仙花和椰子D.豌豆和睡莲7.某植物种子如下图所示,它的种子最可能的传播方式是()。A.动物传播B.水传播C.风传播D.弹力传播8.下列特点的种子适合利用动物传播的是()。A.有小刺或多肉好吃B.轻,有绒毛C.果荚开裂,种子能滚动D.一果多籽9.下列植物中,都是借助果皮开裂所产生的弹力传播种子的是()。A.凤仙花和苍耳B.喷瓜和油菜C.黄豆和莲蓬D.豌豆和蒲公英二、判断题1.包含着小小种子的柳絮,像雪花一样随风飞舞,这种方式是弹力传播。()2.油菜的种子是球形的,这样它在掉落的过程中,可以滚得远一些,更利于植物的繁殖。()59 3.榆树、臭椿的果实是翅果,能借助风力传播种子。()4.野葡萄的果实味美汁多,它的种子能借助动物传播。()5.有些动物也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比如果蝠。()参考答案1.B2.D3.C4.B5.C6.A7.A8.B9.A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8.凤仙花的一生【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绿色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生长发育、植物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绿色开花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植物维持生命需要水、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科学思维]能用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观察记录的信息;能够依据观察整理后的信息植物生长变化规律及生命需求等结论。[探究实践]能基于观察记录有依据的描述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态度责任]意识到环境变化影响植物的生存和繁殖,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认识凤仙花的生长周期及其身体结构。【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通过分析观察记录有依据地描述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学生]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植物生长变化的记录表、照片、观察日记等。【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的一个生长周期,今天我们来做下回顾。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聚焦回顾种植凤仙花的过程(预设5分)59 [材料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1.分享研讨: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开花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说一说你们有哪些收获?(预设:学生分享种植过程中观察记录的信息,分享种植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分享种植过程中的有趣事情,或是遇到的问题等等)2.明确任务:整理分析我们收集到的信息。3.揭题:《凤仙花的一生》二、探索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规律(预设25分)1.展示交流凤仙花的生长记录表经过这样一个长期的种植、观察、记录活动,我们不仅收获了许多风仙花的种子,更可贵的是我们每位同学都获得了一份风仙花生长日记,其中记录了许多植物生长变化的现象。科学是讲求实证的,这些记录都可以成为证明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我们整理这些记录,看一看我们能够发现什么?(预设:通过展示交流互评,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的不同方法如拍照、视频、观察日记、画图等,并总结长期记录观察需要注意的问题。)2.将不同时期凤仙花的图片按生长顺序排列[材料准备:凤仙花不同时期的图片](1)出示不同时期凤仙花的图片,小组合作将图片按顺序排列,并讨论每一个生长期的不同特点。种子:圆形、很小、黑褐色。发芽: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成长:长出子叶—长出真叶—第二对真叶—子叶变黄—叶交叉生长—出现花蕾。开花:凤仙花颜色多种多样,花儿凋谢长果实。结果:果实椭圆形,有白色茸毛,果实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为黄褐色,果实成熟后,轻轻一碰就会自动裂开。(2)小结(图文结合)板书: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长出茎叶、开花、结果、枯萎、死亡。3.计算凤仙花从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的生命周期(1)根据我们的记录,凤仙花从播下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需要多长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表完成下表。播种子叶出土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果实开裂植物枯死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___天___天___天___天___天___天从播下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共______天(2)学生反馈交流(预设:学生填写的时间和天数可能出现差异,引领学生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有的是由于植物自身成长的差异,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了解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3)小结:从播种到发芽大约需要(7)天;从发芽到长出花蕾大约需要(45)天;从长出花蕾到开花需要(13)天;从开花到结果到果实成熟大约需要(25)天。我们知道,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的生长周期大约为(90)天。4.制作凤仙花高度变化统计表(1)再来看看我们记录的不同时期的凤仙花的高度,你发现凤仙花的高度变化有什么规律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清楚地呈现凤仙花的高度变化情况呢?(2)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师指导如何制作,示范两个点,在对应的时间和对应的凤仙花植株高度描出圆点,再将两个点用线连起来。(3)学生自己制作,完成活动记录册。(4)学生交流反馈。59 (5)小结:凤仙花有一段时期植株的增高比较快,主要是在长出花蕾前,生长旺盛,这个阶段我们称为营养生长期。在之前还经历种子萌发期、幼苗期。当凤仙花进入开花结果期,植株的增高就比较慢。绿色开花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它一生中会经历种子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三、研讨凤凤仙花植株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预设5分)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水、阳光、空气、温度等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那你能在你的种植记录本里找到证据吗?小组讨论寻找证据,主要是引领学生整理记录表中的“我为植物做的事情”一栏内容。2.提问:一株成熟的凤仙花植株包括哪几个部分?(预设: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是建立在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基础上的,形成整体的认识。)四、拓展凤仙花模型(预设5分)1.出示桃花模型,问这是什么植物的模型?(预设:由于学生对于桃花很熟悉,都认识桃花,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花的特点,引导学生制作凤仙花的模型。)2.学生在活动记录册上先画一画凤仙花植株的各个部分。3.提问: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与凤仙花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预设: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主要是引领学生保持种植、观察研究植物的兴趣。)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凤仙花在()环境中生长的更好。A.阴暗潮湿B.向阳潮湿C.向阳干燥D.阴暗干燥2.凤仙花在长出花蕾后,植株的高度()。A.长高不明显B.一直在长高C.长高很明显D.明显缩短3.凤仙花开花结果的顺序是()A.先开花后结果B.先结果后开花C.开花与结果同时进行D.都有4.花是植物的()器官A.繁殖B.营养C.发育D.无法判断5.古诗中有很多描写植物的诗句,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请问这句古诗从植物学角度写的是()A.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B.生物体能够繁殖自己的后代C.生物体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D.生物体能够快速生长二、判断题1.凤仙花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长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2.绿色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3.凤仙花的花儿都是同时开放,每一个果荚中种子的数量也一样。()4.植物的生长发育只要土壤和水分就够了。()5.凤仙花可供欣赏,也可以染出漂亮的红指甲,还能入药。()6.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参考答案1.B2.A3.A4.A5.B1.√2.√3.×4.×5.√6.√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59 第二单元电路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电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源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2.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源,它能驱动用电器做很多工作。[科学思维]初步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用电知识。[探究实践]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态度责任]1.意识到电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2.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源。【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一张“关于电的知识”班级记录表和一张“家用电器记录”班级记录表[学生]提前布置“家用电器调查记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电的世界。3.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了对电的探索。1879年爱迪生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各种不同用途的电器就陆续出现了。2.现在,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电。家里的电器通电后才能进行工作。你对电有哪些了解?(预设:家用电器需要用电才能工作,做饭的电饭煲要用电,空调用电,烧水用电。电有危险性,不能用手直接触摸电源)3.电和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电可以让电器工作,为我们生活和学习工作带来方便。它是双刃剑,我们只有利用好它,才能更好的服务我们生活。揭示课题:电与我们的生活(板书)二、提出猜想活动一:记录我们对电的认识59 1.请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记录在书本表格中。2.请小组长把你们的记录写在便利贴上,并展示在黑板上,向同学们做简单介绍。活动二:电源的种类1.同学们对电的了解很多,那么关于电,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或者还有什么问题想问?2.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PPT里面的用电器,你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有的用电器用电池提供电,有的是需要接在插头上供电。)3.请调查家中的用电器,想一想它们的供电是属于哪一种电源,小组讨论填写记录单。三、探究:观察发现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调查家中的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分别用哪些不同的电源来为它们供电的?这些用电器为我们做了哪些工作?请小组派代表来进行汇报。2.经过刚才的讨论交流,我们发现我们的生活中用到很多电器,它们都需要电给它们提供能量。生活中使用的电,像电灯、电视等由发电厂的发电机供电,而手机、石英钟表则是用电池来供电的。3.我们把像电灯、电视机等都是由发电厂供电,我们成为直流电。像手机、石英钟等则是由电池供电,我们成为交流电。举例子:直流电:手电筒的电池、汽车的电池、手机电池等。交流电:家庭使用的交流电一般220V工业、农业使用的交流电一般220V至380V。电压高,人和动物触到交流电都非常危险,所以我们要注意用电的安全。4.下面哪些用电是安全的?出示书本安全用电注意事项、宣传和触电自救图片,并下发安全用电卡片。(1)不能带电清洁电风扇,不能有高压线的地方放风筝,不能在电线上晒衣服,不能带电和用湿布擦电灯泡。(2)发现有人触电时,要马上拉下电闸。(3)发现有人触电,如果离电制较远,千万不要用手拉,要用绝缘体把电线挑开。四、拓展1.电不但能发光、发热,还能做很多事情,它是我们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的能源,应该节约用电。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2.电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我们也需要有节约用电的意识。本单元,我们开展用电安全、节约用电小能手的比赛,大家将生活中的优秀做法用宣传标语的形式罗列出来。单元结束的时候,我们比一比看谁是真正的小能手。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牛牛的爸爸看到隔壁邻居触电了,他首先切断了电源,然后()把搭在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挑开了,这种做法才是正确的。A.用干燥的铁棒B.直接用手C.用干燥的木棒D.用浸湿的木棒2.一般来说,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伏以下。下面对人体安全的电是()。A.高压电B.纽扣电池的电C.学校用的电D.厨房用的电3.对我们来说,下列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A.保护电器绝缘体B.直接将导线插到房间插座中C.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D.在手电筒中加入电池4.下列电器中使用发电厂的电的是()。A.手电筒B.计算器C.电视机D.秒表5.下列属于节约用电的行为是()。A.家里没有人,电灯全部开着B.电视机不看了仍然开着C.把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D.吃完饭后电饭锅保持保温6.雷雨天,下列情况可能会遭雷击()。A.站在大树下B.躲在家里59 C.拔掉电源D.走地下通道二、判断题1.不管是低压电还是高压电,不直接碰到是不会触电的。()2.不要用湿布擦试电器、插座和开关,也不能用湿的手触摸它们。()3.干电池不是电源。()4.实验课上,如果没有准备足够多的电池,可以用实验室插座里的电代替做实验。()5.静电现象在生活中有利无害。()6.当我们看到断开或裸露的电线时,要马上报告家长、老师或有关人员。()7.所有的电都有触电危险。()8.如果家用电器着火了,我们要在第一时间泼水灭火。()9.遇到电器着火,不能用手去拔插头,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物体将插头拔掉。()10.春天是放风筝的好季节,我们可以在高压电线附近放风筝。()参考答案1.C2.B3.B4.C5.C6.A1.×2.√3.×4.×5.×6.√7.×8.×9.√10.×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2.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科学思维]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探究实践]1.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态度责任]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掌握小灯泡的各个组成部分【教学准备】59 [教师]1.课件2.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学生]1只小灯泡,1节1.5v的干电池,1根导线,科学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电的知识。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你能让这个手电筒亮起来吗?(出示一个没有电池的手电筒,请学生来点亮)2.手电筒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要想让手电筒亮起来,必须装上电池,然后打开开关。3.为什么打开开关就会亮起来?(预设:接通开关后,有电流流过小灯泡的灯丝,小灯泡才会亮起来。)二、探索活动1:了解小灯泡的结构1.电是如何经过小灯泡让它发光的呢?2.如果给你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电池和小灯泡的实物图),你能用画线的方法来代替导线,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你的想法吗?3.同学们都认为,电从电池出发,要经过小灯泡才能使它发光。那么小灯泡内部的结构到底又是怎样的呢?小灯泡的哪一部分会发光,小灯泡为什么会有两个连接点?这与灯丝的点亮有没有关系?请同学们结合黑板结构图、实物小灯泡和文本中的文字进行自学并思考这几个问题。4.学生自学3分钟后交流反馈。谁来说一说你的认识和发现。(1)灯丝:小灯泡中能够发光发亮的部分。它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丝,在通电以后能够发光、发热。(2)金属架:将灯丝架起来的部分,金属架是由耐高温并且导电的金属丝制成,它在固定灯丝的同时能够将电流导入灯丝。(3)连接点:在金属架的外部安装了一个能够导电,带有螺纹的金属壳,用来保护、固定金属架。金属壳侧面和下端有两个凸起的小圆点。两个小圆点和不同的导线连。(4)玻璃泡:玻璃罩子是玻璃泡,它能够很好的保护灯丝,同时又不影响它的发光。一般,在玻璃泡里充有氮气、氩气等气体,用于延长灯丝的寿命。活动2:让小灯泡发光(1)同学们已经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如果给你导线、电池和小灯泡,你怎样连接可以使小灯泡发光?请大家将你们的方案画在记录单上。(2)交流分享学生的连接方法。(3)请小组长领取材料,按照你的连接的方式试一试,哪些连接能够让小灯泡发光?在能发光的图下面打勾。实验前,老师有一个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大家:安全提醒:干电池的金属铜帽端是正极,另一端是负极,当导线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而没有经过小灯泡时,就好造成短路。短路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并且电池还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甚至可能爆炸。所以,在实验中,要避免出现短路。(4)学生实验。三、研讨1.分析交流:同学们,你们的哪些连接方法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了呢?请大家把你的连接方法展示在黑板上。2.展示交流。3.我们发现,最终能够使小灯泡发光的是这几幅连接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能找找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吗?学生讨论并发言。出示定义:电路:电从电池的一个极59 流出来,通过导线流到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再经过与连接点相连的金属架流到灯丝,再从另一个金属架流到另一个连接点,通过连接这个连接点流回到电池的另一极。电在这样一个闭合的,往复的路径里流动。电流过的路径就是电路。4.在实验过程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连接的困难,或者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要和同学们分享的吗?5.出示短路和断路的辨别。四、拓展打开活动手册,观察里面的电路连接图,请判断,哪些会发光,哪些不会发光?请说一说理由。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下列用法最容易使电池报废的是()。A.通路B.短路C.断路D.串联2.小灯泡之所以能够发光,是因为()。A.有了电池B.有了导线C.有电流通过灯泡D.开关是断开的3.小灯泡上一般有()连接点。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4.一节普通干电池的电压是()。A.1.5伏B.15伏C.36伏D.220伏5.小爱同学自己装了一个门铃,接上一对新电池后,发现电池迅速发热、烫手,这是因为()。A.门铃响了B.电路出现短路C.电路出现开路D.门铃坏了6.小爱看到牛牛点亮的小灯泡觉得非常神奇,她仔细观察了小灯泡。发现小灯泡的发光部位是()。A.玻璃泡B.灯丝C.金属架D.连接点二、判断题1.小灯泡里面是真空的。()2.用导线直接把干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而没有经过小灯泡时,会造成短路现象。()3.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能亮起来。()4.在一个简单电路中,如果调换电池的正负极,小灯泡还是会被点亮。()5.短路连接中,电池会发烫,但小灯泡还是会被点亮。()6.因为导线很结实耐用,所以一个故障电路中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导致小灯泡不发光的。()7.用一节电池和一段导线点亮小灯泡,有多种方法。()8.电灯泡中的灯丝通常用钨丝做成的。()参考答案1.B2.C3.B4.A5.B6.B7.D1.√2.√3.√4.√5.×6.×7.√8.√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59 3.简易电路【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电从能够持续提供电能的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2.可以在电路中安装开关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科学思维]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能画出简易电路图。[探究实践]1.观察电池盒、灯座和开关的结构,了解各部分的功能。2.将电池盒、灯座和开关连接到电路中,让小灯泡亮起来。[态度责任]科技在不断的需求中去创新、发展。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将电池盒、灯座和开关连接到电路中,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能画出简易电路图。【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3根、小灯泡1个。[学生]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3根、开关一个、小灯泡1个。【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今天我们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5.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顺利点亮了小灯泡。我们来一次点亮小灯泡的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比一比谁最快把小灯泡点亮。)2.恭喜大家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将这种由电池,导线以及小灯泡所构成的电路称为简易电路。(板书课题:简易电路)3.在这个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小灯泡,再回到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4.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如何更方便地固定小灯泡和电池呢?回忆我们家里的照明装置的安装,你有什么启发?二、探索活动1:利用电池盒点亮小灯泡1.老师今天带来了新的工具:电池盒与小灯座,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不用手按住就能点亮小灯泡的实验吗?2.请先观察新器材,思考它们的用处,并尝试利用新的工具,完成一个简单电路的组装,点亮小灯泡。(提示:电池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头,观察接头的弹簧夹、小灯座的螺口,以及旁边的两个接线头,思考构造的用途。)①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②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③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59 活动2:在电路中安装开关1.小灯泡点亮了,我们又会遇到什么新问题?2.怎样更方便地控制小灯泡的亮暗呢?(预设:加一个开关)3.观察小开关的结构,想一想怎样把它连接在电路中?尝试着把它连接到电路中,使电路中的小灯泡亮起来,并尝试用开关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并将电路图画一画。4.展示学生的电路图,说一说你们遇到的问题?(画图比较困难)5.很多同学都发现我们如果原模原样画下来会很浪费时间,所以引入一种简单的方法,即简易电路图。我们可以用一些简易的符号来代替电器的原件。6.尝试画简易电路图。温馨提醒:①导线用尺子画,拐弯要直角。②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③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④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尺规作图)⑤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并用小圆点标出连接点,用箭头画出电流方向。(科学规定: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回到负极。)三、研讨1.在电路中,电是持续流动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小灯泡在持续发光。在你画的电路图中电是怎样流动的?请你画一画,说一说。2.我们已经发现电路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在电路中,哪些电路元件是必备的?(预设:用电器、电池、开关、导线)3.如果我们将小灯泡换成小风扇或小电机,会有什么现象?请每个小组领取小电动机连接到电路上试一试。(预设:小风扇会转动起来。)四、拓展今天,我们学习了利用工具连接简易电路,在连接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如果让你同时点亮2个小灯泡,怎么实现?请你们试一试。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材料中能组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是()。A.两根导线、一节电池B.两根导线、两节电池C,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D.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一根导线2.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同学利用手机上网课。在使用手机时,手机里的电池是()。A.电源B.开关C.导线D.电器3.当手机电池里的电用完时需要充电,在充电的过程中,手机里的电池是()。A.电源B.开关C.导线D.电器4.兄妹俩打算自己制作一个小灯笼装饰阳台。在给小灯笼装电路之前,牛牛先尝试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点亮小灯泡。下列连接方法中,不能点亮小灯泡的是()。A.B.C.D5.牛牛为小灯笼组装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为了能方便控制灯泡的亮灭,他还需要在电路中接入的元件是()。A.电池B.导线C.开关D.小灯泡二、判断题1.小爱说,可以在电路中增加开关来控制电路。()2.如果想把电池和小灯泡固定下来,他们可以使用电池盒和灯座。()3.在电路中,我们可以根据小灯泡的情况来推测出电路中电的流动方向。()4.当导线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而没有经过小灯泡时,就会造成短路。()59 5.调转电池的方向小灯泡就不会亮了。()参考答案1.D2.A3.D4.B5.C6.A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4.电路出故障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闭合的电路。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科学思维]1.了解电路检测器作为科学的检测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2.体验生活中的电现象,了解基本的安全用电知识。[探究实践]1.能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应用电路检测器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态度责任]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并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查故障。【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记录表[学生]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我们继续探究电路的问题。6.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利用电池盒、灯座和小开关连接了简单电路。当我们打开小开关,电路处于断路的状态,小灯泡不发光。当我们闭合电路,小灯泡发光。59 2.闭合其中一个电路,提问:为什么合上开关,小灯泡会亮起来呢?(预设:闭合电路后,电流流过灯丝,形成了闭合的回路。)3.再闭合另一个电路,提问:为什么这个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了?4.揭示课题:电路出故障了。二、探索活动一小灯泡不亮的故障讨论1.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呢?大家的连接方法正确吗?(预设:引导学生先检查连接方法,排除连接方法的原因。)2.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小灯泡却不亮呢?电路的什么地方出故障了?3.学生讨论: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1.小灯泡坏了;2.电池没电了;3.小灯泡和灯座接触不良;4.电池盒没连接好;(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4.这些故障大致可以分为连接问题或者是某个元件出现故障。怎样才能确切地找出电路中的故障呢?你有什么好办法?(预设:换一个小灯泡或电池,看小灯泡能否点亮;再次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5.小结几种方法: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比如电池盒两端的导线是否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是否拧紧等。②替换法:用另外的小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③检测法: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活动二制作电路检测器1.将简单电路中的开关拆除,就形成了一个电路检测器,开关两边的两根导线是检测头。2.使用时,将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元件连接到检测头之间,如果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亮了,说明这部分电路或元件是畅通没有故障;否则就证明有故障。3.(1)做好电路检测器后,一定要把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灯泡是否亮起来,即自检;(2)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3)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4)检测2-3次。(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电路检测器自检、检测。)4.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利用实验材料,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进行自检。5.你能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吗?看看电路是哪个地方出故障了。(引导学生先预测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边检查边做记录。)三、研讨1.查找出电路中哪一部分出故障了吗?你是用什么办法排除的?2.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电路中的故障。(预设:将检测出来的故障元件进行替换,重新连接电路,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四、拓展1.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中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家庭电路哦。2.除了用电路检测器,你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我们()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A.不可以B.可以C.在无人用电时D.要视实际情况而定2.小灯泡不亮,说明()。A.电路没有故障B.电路出故障了C.一定是小灯泡坏了D.一定是电池没电了59 3.小爱第一次检测某个物体时,发现灯泡不亮。接下来他应该做的是()A.记录为“不亮”B.换一个灯泡C.再检测一次D.换一个检测器4.某兴趣小组,连接好电路后发现小灯泡没有发光;同组的牛牛说可能是灯丝断了,小爱说可能是电池没电了。该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做出猜测C.实验验证D.总结论述5.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小灯泡的时候,要用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A.导线的两个连接点B.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C.开关的两个连接点D.电池的两个连接点6.正确的组装简单电路后依然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这有可能是因为()A.小灯泡坏了B.小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C.电池没有电了D.以上都有可能7.电路检测器和电路相比()。A.电路检测器不需要灯泡B.电路检测器不需要开关C.电路检测器不需要电池D.电路检测器不需要导线8.关于电路检测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把简易电路中的开关拆除后,就形成了一个电路检测器②使用电路检测器前,需要进行自检③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④检测故障电路时,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需要检测两次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二、判断题1.每次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2.可以用我们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时,要先取下故障电路的电池。()4.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只有电池没有电了,灯泡才不会亮。()5.短路就是电路不通。()参考答案1.A2.B3.C4.B5.B6.D7.B8.A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5.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2.不同电器的内部电路都是不一样的,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要用专业的方法进行检测。[科学思维]运用电路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实践]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态度责任]59 体验生活中的电现象,了解基本的安全用电知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根据检测的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记录表[学生]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今天我们继续探究电路的秘密。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在一个真正的电路中,各个部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连接的。在看不到电路的情况下,电工怎么判断里面的连接,排除故障呢?2.投影图片出示:不同电器的内部电路。越精密的电器,内部电路越复杂。3.电器的电路连接一般由接线盒连接,不仅可以保护和连接电线,还可以方便维修,电路出现问题,该怎么查找里面的问题呢?揭示课题:里面是怎样连接的二、探索1.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接线盒,请利用电流检测器来检测,并推测暗盒内部的可能连接情况。2.这四个接线柱在接线盒内部有的是连接的,有的不一定连接.3.实验活动(1)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2)不打开暗盒,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柱之间是通路还算断路,记录检测结果。(3)思考:按照怎样的顺序去检测才能做到把四个接线柱之间所有可能的连接都检测到?(讨论检测顺序,然后再开始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4)思考我们如何推测接线盒内部的连接,说一说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提醒:检测电路前,先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接触头接触一次,以检测它是否能正常工作;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需检测两次。)三、研讨1.请说一说你的暗盒里面可能的连接方式,你是怎么推断出来的?(预设:任意连接两个接线柱,如果小灯泡亮了,则说明两个之间有导线相连接,如果小灯泡没有亮,则说明两个接线柱之间没有导线连接)2.打开暗盒,校对一下正确连接方法。四、练一练一、选择题2.在一个接线盒中有1、2、3、4四个接线柱,如果我们检测到2和3相连、2和4相连,那我们可以推测出()也相连。A.1和2B.1和3C.3和459 D.1和45.收拾爷爷房间时,正在播放节目的电视机突然关机了,小爱以为停电了。结果发现家中的电饭锅、电冰箱都在正常运转。这些家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A.都是串联的B.都是并联的C.有串联的也有并联的D.单独的电路二、判断题1.小爱说,虽然我们看不到家用电器内部的电路,但可以利用电路检测器推测出其内部的连接方式。()2.电路最基本的连接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3.家中各房间的灯光是相互串联的。()4.把两个灯泡并列着连接在一个电路里,其中一个灯泡不亮,另一个灯泡也一定不亮。()5.小爱同学做接线盒电路连接实验,他拿到的接线盒有4个接线柱,小爱只能把其中两个接线柱用导线连接。()6.在检测电路暗盒时,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接着一节电池()参考答案1.B2.C3.C4.A5.B6.A1.√2.√3.×4.×5.√6.×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6.导体和绝缘体【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绝缘体。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科学思维]设计简单电路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电性[探究实践]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态度责任]1.在实验中学习与别人合作。2.在检测中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教学准备】59 [教师]1.课件2.如何使用电路检测器的微视频、班级记录表[学生]铅笔,长尾夹,铁钉,钥匙,橡皮筋,铁勺等待检测的物体,1个电路检测器,1份科学监测记录表。【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今天我们继续探究电路的秘密。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图片出示一根已经剥开塑料包皮的导线,提问:在连接电路时,我们需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的原因是什么?(预设:塑料不能导电)验证观点:分别用导线的金属头和塑料皮作为接触点连接到电路中,发现灯泡会亮、灭。2.追问:生活中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揭示课题:导体与绝缘体(板书)二、探索1.同学们列举的物体是否容易或者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预设:电路检测器)2.怎样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呢?说说你们的想法。(预设:先预测电流是否容易通过铜丝和塑料使得小灯泡发光,把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每个物体检测至少2次。在检测前,电路检测器要进行自检。当小灯泡发光,则说明是导体。)3.同学们认识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实验篮里面有很多物体,哪些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请大家自己来动手试一试。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取身边的的若干种物体(教师提供一部分,学生自己选取一部分。)出示要求:(1)自检:组装电路检测器,并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2)预测:猜测待测物体是否能点亮小灯泡,记录在预测栏中;(3)检测:每种物体要检测2遍,并记录检测结果;(4)对比:将能亮和不能亮的物体进行分类,比较有什么异同。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三、研讨1.我们的检测已经结束,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表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汇报,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的意见,请同学汇报结束后,提出自己的想法。2.学生交流汇报(预设:若对于同一种物体的检测,小组检测结果出现不同,可进行重复检测。对预测和实测结果不同的情况,说说预测时是怎么想的,通过检测后,有什么新的认识。小结:根据检测,能让小灯泡发光的物体和不能发光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预设:金属材料容易让灯泡发光,非金属材料则不容易让灯泡发光。)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不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课题:导体和绝缘体)3.解释应用。出示一些简单电器,如电池盒、开关、灯座、插头、插座、螺丝刀等发给小组,每组一种,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使用导体材料,哪些部分使用的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我们通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而用导体使电流流过。四、拓展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环境下,绝缘体也可能变成导体。你知道的导体和绝缘体有哪些?59 我们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用电安全。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有些物体容易导电,有些物体不容易导电。下列物体可用来接通电路的是()A.细铁丝B.纸板C.塑料尺D.纸板2.根据物体是否容易导电,我们把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A.橡皮B.湿抹布C.大地D.铜片3.对于物体导电性描述正确的是()。A.小灯泡整体都是导体B.绝缘体绝对不导电C.开关是导体D.容易使电流通过的是导体4.牛牛为了判断一些物体到底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于是组装了一个简单的电路检测器进行检验。将下列物体放入电路检测器中,小灯泡会发光的是()。A.塑料袋B.橡皮C.木筷子D.铁钉5.我们可以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A.导电性B.导热性C.磁性D.透光性6.根据材料的导电性,我们把容易导电的材料称为()。A.导体B.绝缘体C.半导体D.超导体7.高压线架都是高大的铁架,为了让铁架不带电,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材料放在高压线和铁架之间?()。A.铜片B.陶瓷C.铝片D.铁片8.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古代建筑的顶端往往安装铁葫芦,而在现代的高楼上则会安装金属针。铁葫芦和金属针的主要作用是()。A.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C.防止窃贼攀爬B.体现建筑物外观的艺术性D.增强信号接收二、判断题1.使用电器时,我们应该保护好家用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摸导体部分,不要把水溅到电器上。()2.金属材料都是导体。()3.人体和不纯净的水都是绝缘体。()4.导线外面用塑料包裹,是因为塑料为绝缘体。()5.电线外面的塑料时间长了会发生老化现象,这有可能漏电,从而导致用电事故。()6.避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它是富兰克林发明的。()参考答案1.A2.A3.D4.D5.A6.A7.B8.A1.√2.√3.×4.√5.√6.√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7.电路中的开关【教学目标】[科学观念]59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2.开关的一些部分需要用导体来做,而另一些部分必须用绝缘体来做。[科学思维]以对简易电路的认知,推测论证适合制作开关的材料[探究实践]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态度责任]1.意识到电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2.进一步了解基本的安全用电知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观察小开关是如何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班级记录表[学生]软木块(橡皮)1块、图钉两个、曲别针若干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个、电池盒1个、电池1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今天我们继续探究电路的秘密。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任务驱动:利用材料,组装一个简易电路,能控制小灯泡亮灭。并思考:控制灯泡亮灭的电器元件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做到让灯泡亮灭的?2.小组合作。3.交流:在电路中,控制灯泡亮灭的电器原件是什么?(开关)(板书揭示课题:电路中的开关)追问1:开关是怎样做到让灯泡亮灭的呢?开关断开,电流无法流通的原因是什么?(指向底座材料是绝缘体)开关闭合,电流能够流通的原因是什么?(指向金属片是导体)原来,开关能够具备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和断的特点,与它本身的结构有关系: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那么,日常生活中的开关是否也具备同样的结构呢?二、探索1.出示图片:生活中有很多开关,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器中电流的通与断的?交流按压开关、拉线开关等内部结构,发现都有着同样的结构特点(导体和绝缘体的组合)。2.出示任务:做个简易小开关(1)根据材料,小组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简易小开关。(2)交流设计,形成共识。预设:小木块室绝缘体作为底座图钉是导体作为接线柱回形针是导体相当于金属片(3)学生制作开关。三、研讨59 1.学生汇报:回形针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通与断的?(围绕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再派代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2.小结:回形针和图钉的两端都接触时,电流可以在电路中流通,形成闭合回路,小灯泡亮;回形针和图钉不接触时,电流不能在电路中流通,没有形成闭合回路,小灯泡就不亮。3.讨论:你还能用其他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小开关吗?你打算制作哪种形式的小开关?四、拓展[材料准备:软木块(橡皮)1块、图钉两个、曲别针若干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个、电池盒1个、电池1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1.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2.思考:如果想在红灯变绿灯或者绿灯变红灯的中间,先亮起一盏黄灯,那该怎么做呢?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开关是一种可以控制电路通断的电子元件,下列材料中,可以用来制作小开关的一组是()。A.木块和橡皮B.铜片和木块C.铁皮和铝皮D.木棒和塑料2.开关是由()材料制作而成的。A.导体B.绝缘体C.导体和绝缘体D.超导体4.电路中,开关的主要作用是()。A.节约电能B.控制电流的通与断C.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D.调节功率大小5.连接电路时,安装开关的作用是()。A.没有开关,小灯泡不会亮B.让电路看上去更美观C.可以使小灯泡更亮D.方便控制小灯泡的亮灭6.下列开关属于非接触式的是()。A.接线开关B.闸刀开关C.电视遥控器D.拨动开关二、判断题1.电路中开关的制作材料一般都是导体材料。()2.在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各种电器,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元件--开关控制着电流的通和断。()3.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开灯”就是指闭合开关,"关灯"就是指断开开关。()4.为了保证开关的导电性能,制作开关的材料可以全部选用金属。()5.在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6.一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多个用电器的工作状态。()7.声控路灯是没有安装开关的用电器。()8.在一个照明电路中,当断开开关,回路中没有电流,所以电灯不亮。()参考答案1.C2.C3.A4.B5.D6.C1.×2.√3.√4.×5.×6.√7.×8.√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8.模拟安装照明电路59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一个简单电路的构成需要电池、导线、灯泡等元件。2.开关可以控制电流的通和断。3.选择不同的材料,可以连接出不同的电路。[科学思维]经历过程设计全过程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探究实践]1.设计房间照明电路,根据设计图纸完成制作。2.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设计图,进行反思和完善。。[态度责任]1.乐于倾听和表达设计的的想法。2.乐于将所学的电路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基本的安全用电知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1.经历设计全过程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2.并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科学实践中。【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将所学的电路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班级记录表[学生]1个用来模拟房间的纸箱,导线、小灯泡、小灯座、电池、小开关各若干,画设计图的打印纸,彩笔。【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今天我们继续探究电路的秘密。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谈话:回忆家里的卧室,会布置哪些物品?(预设:床、柜子、空调、电视机、电灯等)适时引出,还需要有开关。2.通过电单元的学习,你对自己卧室的电路设计还满意吗?你的想法是什么?3.如果你是一名“小电工”,你会怎样设计自己房间的电路呢?(板书课题:模拟安装照明电路)二、探索1.小电工成长挑战(一):设计照明电路(1)根据提供给的房间空白平面图,设计出书桌、床、窗户的位置,并进行相应标注。(2)设计电路:需要设计标注两盏电灯(小灯泡)、两个开关的位置。(房间需安装两盏电灯即照明灯和阅读灯,并分别由两个开关分别控制。)(3)小组讨论并画设计图。(4)交流并完善设计。请学生展示汇报小组设计。重点对开关、灯泡的安装位置进行交流。交流后,让小组完善设计。2.小电工成长挑战(二):安装模拟电路(1)画电路图:根据房间的平面图设计,请画出简易的电路图。(2)出示提示,按照修改后的电路图,开始组装电路。59 (3)学生组装电路,教师巡视指导。三、研讨小组代表演示照明电路效果,其他小组评估演示效果。四、拓展思考:家里卧室的电路是怎样实现的?如何用两个开关控制一盏电灯?(门口开灯,上床后关灯;或是在床上可以开灯,走出门口就可以关灯。)五、练一练一、选择题3.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时不合理的做法是()。A.电路组装好后,要进行检查。B.设计好后按照设计图进行安装。C.如果出现故障,应该排除故障。D.别人提出意见就一定要改。4.小柯模拟安装电路,操作流程正确的是()。①组装电路②画设计图③检测电路④交流、优化设计⑤分享成果A.①③②④⑤B.②④①③⑤C.②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二、判断题1.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还是1.5V。()2.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用不同的连接方式组成不同的电路。()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池串联灯泡会更亮,灯泡并联会更亮。()4.并联的两个灯泡,其中一个灯丝断了,另一个还能亮。()5.串联的灯泡只能一起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6.家中的电器都是串联起来,这样用起来更安全。()参考答案1.A2.B3.D4.C5.C6.B1.×2.√3.√4.√5.√6.×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过程记录了地球形成与演化的历史。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重要资源,用途广泛。[科学思维]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感悟学习岩石和土壤的意义与价值。[探究实践]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岩石和土壤形成的过程及用途。用班级记录表记录、整理有关岩石和土壤的知识。[态度责任]发展研究岩石和土壤的兴趣。在交流中愿意倾听,积极分享。认识到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59 【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通过观察岩石和土壤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岩石和土壤的标本[学生]自己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一种)【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岩石与土壤的秘密。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课件出示地球图片)问:在地球上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岩石和土壤?(生交流)2.老师小结:在地球上到处都能发现岩石和土壤的踪迹,不仅在陆地上有,海底同样有它们的踪迹。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寻找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聚焦研究目标,明研究主题。二、探索(一)探究课前学生课前收集的岩石和土壤[材料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的岩石和土壤]1.课前同学收集了一些岩石和土壤,现在请你向组内的同学介绍:你是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它有什么特点?推测它的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生探究观察)2.展示交流。[设计意图: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让学生对于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有初步的意识。(二)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材料准备:弓石燕等化石、魔鬼塔、蕨类植物、鹦鹉螺、土壤形成的文字和图片介绍。1.科学家也一直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研究,他们有哪些收获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资料,圈出你感兴趣的内容,组内交流,从这些资料中你找到了岩石和土壤背后的哪些故事?[见附件:弓石燕等化石、弓石燕、魔鬼塔、蕨类植物、鹦鹉螺、土壤形成的文字和图片介绍以及一些相关视频。2.学生阅读交流。三、研讨1.学生交流研讨: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师选择性板书记录)2.提问:除了老师提供的这些资料外,你平时还了解到了哪些岩石和土壤的故事?(学生交流)3.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岩石和土壤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生概括(预设:记录了地球形成及演变的历史)(板书)4.小结:正是因为土壤和岩石有着这样特殊的作用,所以我们人类才一直不断的在研究他们。[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研究岩石和土壤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岩石和土壤的兴趣。四、拓展1.学了这节课以后,我们再去观察周围的岩石和土壤会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呢?课后了解当地岩石和土壤。(教师可以事先进行材料收集)五、练一练一、选择题59 1.科学家根据岩石的(),推测地球年龄约是45.6亿年。A.物理成分B.化学成分C.颗粒成分D.轻重2.兄妹俩在基地附近游玩时捡到了三块不同的岩石,我们可以从岩石“身上”收获很多信息,下列关于岩石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分析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知道它们形成的年代B.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可以说明有哪些动植物曾经在地球上出现过C.有些岩石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D.我们到处都能看见岩石,所以不需要保护它们3.人们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于是推测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A.海洋B.陆地C.高原D.森林4.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如要形成12厘米的土壤,可能需要()时间。A.几年B.几十到数百年C.几百到数万年D.几万到数亿年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C.岩石和矿物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D.岩石和矿物可以在木头中发现6.小爱和同学们出去玩,大家收集了一些物质,其中()属于岩石。A.鹅卵石B.塑料块C.瓦片D.种子7.在野外考察时,可能发现一些岩石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叫()。A.浮石B.化石C.石英D.板岩8.土壤剖面有四层,最下面的一层是()。A.表层土B.下层土C.基岩碎屑D.基岩二、判断题1.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球运动变化中形成的。()2.我们常常在砂岩里发现化石。()3.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4.在地球上,即使海洋的底部也被岩石包裹着。()5.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6.地球上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7.我们可以根据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推测过去曾经存在过的生物。()参考答案1.B2.D3.A4.C5.C6.A7.B8.D1.√2.×3.√4.√5.√6.√7.√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59 [科学思维]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探究实践]会用感官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会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态度责任]积极参加观察岩石特征的探究活动,保持对岩石的研究兴趣。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在观察比较中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学生对于岩石光泽的判断。【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岩石和土壤的标本[学生]1个放大镜、1个手电筒、1枚钢钉、1把铜钥匙、活动记录手册,(以小组为单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组)。【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认识多样的岩石。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种类繁多的岩石(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ppt3种岩石图片、三种岩石。1.分发岩石。大家认识这三块岩石吗?2.区分三种岩石“花岗岩、大理岩、砂岩”。(学生知道三种岩石的名称并能区分)3.揭示课题: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板书)4.大家来说说看,这三种岩石各有怎样的特征呢?(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看、摸等方式观察“颜色和光滑度”)5.请两位同学上展台,各介绍一种岩石。二、探索(一)观察三种常见的岩石标本[材料准备:实验记录单。1.大家的观察非常细致,但是科学家在观察研究岩石的时候更加细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还从哪些方面观察岩石的呢?2.出示活动单,明确观察方向。(用铅笔记录,方便涂改)。3.大家知道怎样去观察吗?[由于本课观察内容较多,并且很多实验需要指导,所以将主要的观察内容重点放在“有无层理、气孔、斑点、条纹、软硬、组成的颗粒大小”]出示观察记录表。(二)更细致地观察岩石标本[材料准备:1枚钢钉、1把铜钥匙。1.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怎么观察岩石的。59 2.依次提供“有斑点的岩石”、“有小孔的岩石”、“有条纹的岩石”、“有层次的岩石”四副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并提问:“你知道有条纹是什么意思吗?有层次是什么意思?”(学生说不出,老师给予解释)引导学生对照参照物来细致观察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的相关特征,及时记录。3.岩石是由非常多的颗粒组合而成的,这些颗粒大小是怎样的?Ppt微课展示(颗粒细密的岩石、颗粒粗疏的岩石、颗粒粗大的岩石)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4.岩石的硬度该如何判断?用微课演示刻划:软:用指甲刻画出痕迹;较软: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微课中准备了三种硬度岩石的展示,在总结判断硬度方法时,可让学生推测“较软”的标准);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硬:用铜钥匙和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5.学生总结方法,老师用板书“导图”的方式总结软硬标准,便于学生实验。6.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学生进行观察记录。三、研讨1.学生反馈交流:学生在展台下展示记录单汇报,全班交流。2.请学生分别归纳总结“花岗岩、大理岩、砂岩”三种岩石各自的特征,师板书总结特征。3.提问:我们如何观察、描述一种未知的岩石?(预设:学生能说出课中提到的各种所需观察的特征以及与之对应的方法,如果学生能说出更多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予以定)四、拓展1.科学家们有时也会对岩石的光泽进行观察,微课展示“光泽度的观察及光泽度标准”。(如果时间充裕可让学生进行观察)2.我们对岩石的外部特征进行了观察,那不同岩石内部的物质是否一样呢,该怎样观察?通过视频微课对操作进行演示。(如果时间充裕,学生进行观察)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下列观察矿物硬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用眼睛看B.用锤子将岩石砸碎C.用牙咬D.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画2.在为三块岩石编号后小爱用指甲和铜钥匙分别在①号岩石表面刻划,结果都不能刻划出明显的痕迹。而用小刀可以划出条痕。说明①号岩石中矿物的硬度属于()。A.软B.较软C.较硬D.硬3.在观察岩石时,不常用到的器官是()。A.眼睛B.舌头C.鼻子D.手4.用眼睛观察岩石,不能观察到的特点是()。A.颜色B.颗粒大小C.轻重D.光泽5.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识别矿物时()。A.矿物条痕的颜色比它的外表颜色更可靠B.矿物外表的颜色比条痕的颜色更可靠C.依据外表和条痕的颜色来判断都一样D.光泽是指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6.小爱观察某块岩石的颗粒时,发现它由红、黑、白等颜色的颗粒组成。这说明该岩石有可能是()。A.花岗岩B.大理岩C.砂岩D.钻石7.某块岩石表面有细条纹并且晶莹润泽。它有可能是()。A.花岗岩B.大理岩C.砂岩D.钻石8.我们要观察岩石的内部物质是否一样,可以用小钢锉在岩石的一角锉出粉末,如果颜色深的粉末,则最好散落在()上,这样可以有利于我们的观察。59 A.黑色纸B.灰色C.白色纸D.无所谓9.地质学家用手电筒分别照射铝箔纸、地板、黑板和窗户上的玻璃,再照射每一块所要观察的岩石,其主要目的是观察岩石的()。A.纹理B.光滑和粗糙程度C.光泽D.硬度二、判断题1.矿物的条痕颜色和矿物外表颜色是一样的。()2.我们可以用手触摸岩石的表面,大致判断出岩石光滑和粗糙程度。()3.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如玻璃、泥土等的反光特性来观察、描述矿物的光泽。()4.用相互刻划的方法不可以比较两种矿物之间的硬度。()5.拆房子敲下来的水泥块属于岩石。()6.喜马拉雅上发现菊石化石,说明远古的时侯我们的祖先就培育出了菊花。()参考答案1.D2.C3.B4.C5.A6.A7.B8.C9.C1.×2.√3.√4.×5.×6.×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3.岩石的组成【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它的外表颜色更可靠。[科学思维]能用科学词汇描述矿物的特征,并能够做好记录。[探究实践]会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组成。能够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态度责任]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认识到矿物和岩石是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与人类关系密切。认识到矿产资源是大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宝贵资源。【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能够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并能够用科学词汇描述矿物的特征做好记录。【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够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并能够用科学词汇描述矿物的特征做好记录。59 【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岩石和土壤的标本[学生]1个放大镜、1个手电筒、1枚钢钉、1把铜钥匙、活动记录手册,(以小组为单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组)。【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探究下岩石的组成。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岩石与矿物的关系(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四张照片。1.上节课,我们对几种常见的岩石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有些岩石由多种矿物组成,有些仅由一种矿物组成。2.PPT展示四张不同矿物图片,帮助学生区分矿物与岩石的区别。老师明确,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集合体。(预设:通过这个展示学生明确岩石与矿物的关系)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岩石中的花岗岩是什么组成的?这些成分是什么?(板书:岩石的组成,)二、探索(一)观察花岗岩的组成(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2把放大镜、1块花岗岩、学生气泡图。1.出示花岗岩,提问:组成花岗岩有几种颗粒,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教师引入对矿物颗粒的科学观察。(提示学生多注意观察花岗岩的断面。引导学生细致观察)2.学生相互合作,先用肉眼观察,再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交流后出示“花岗岩组成”的图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上台来说一说看到的矿物情况。3.出示图表,明确活动要求。组内合作,依次观察并记录三种不同颗粒在颜色、形状、光泽等特性方面的不同。(二)观察三种矿物的特征(20分钟)颜色与条痕颜色的观察[材料准备:云母、长石、石英、白瓷版、实验记录单。1.在发现三种不同颗粒在颜色、形状、光泽等特性方面的不同的基础上,然后,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对这些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进行观察呢,下面老师带来了三块已经贴好标签的矿石,让我们想想应该怎么样去观察他们呢?”(预测学生会说出观察颜色、硬度、光泽等)2.归纳整理,提出科学家是如何观察矿物的颜色,引入对矿物条痕观察的方法。3.微课视频介绍矿物的颜色和条痕的观察方法。4.提问,对条痕观察的注意点。5.给出已贴上标签备注为“矿物一、矿物二、矿物三”的“云母、长石、石英”三种矿物。学生用肉眼观察三种矿物的颜色,用摩擦无釉白瓷的方法分别观察三种矿物的条痕颜色。板书记录学生观察到的结果。6.汇报交流:这些条痕的颜色与矿物外表的颜色一致吗?矿物条痕的颜色和矿物表面的颜色相比,谁是矿物的本来颜色呢?为什么?(通过指导性说明,最终让学生理解鉴别矿物时,条痕比颜色更加可靠。)光泽与透明度的观察[材料准备:三种矿石以及他们的小薄碎片、手电筒、金属、丝绸、泥土、玻璃、蜡烛、实验记录单。1.除了颜色,科学家还会通过观察矿物的小薄片来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2.微课介绍矿物的透明度的观察和对矿物光泽的观察。59 3.讲解观察透明度的注意点和观察矿物光泽的注意点。4.出示三种矿物薄片,尝试用它观察书本上的文字,确认透明度的区分。5.出示金属、玻璃、泥土、丝绸、蜡烛,观察它们的反光情况,并按反光强弱排列。观察三种矿物的光泽,看看它们的光泽跟桌上什么光泽比较接近,进行记录。6.给出已贴上标签备注为“矿物一、矿物二、矿物三”的“云母、长石、石英”三种矿物。尝试用它观察书本上的文字,确认透明度的区分。观察三种矿物的光泽,看看它们的光泽跟桌上什么光泽比较接近,进行记录。板书记录:学生观察到的结果。7.汇报交流:这三种矿物的各自特点归纳与三张矿物资料卡(云母、石英、长石)比较,判断这三种矿物分别是哪种矿物。三、研讨1.学生反馈交流:运用什么方法对矿物进行研究?2.组成花岗岩的三种矿物居于什么特点?3.小结: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石就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4.提问:岩石与矿物有什么相同与不同?5.展示更多矿物的资料,简单介绍矿物的特点。四、拓展1.对自己生活附近进行一次矿物收集活动,试着收集和制作岩石矿物标本。(预设:学生阅读教材的“提示”,并鼓励学生努力按照提示的要求去做,为下节课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做好准备。)2.小结: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它的外表颜色更可靠。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征,下列岩石中()看起来一层层,几乎能分得出表面的界限。A.砂岩B.花岗岩C.页岩D.石膏2.块状,表面和条痕颜色都是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软,触觉细腻,这种矿物是()。A.石墨B.滑石C.方解石D.方铅矿3.一般情况下,下列四种矿物中,()的透明度最好。A.硫磺B.长石C.云母D.石英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矿物都是不透明的B.有金属光泽的都是矿物C.石盐的晶体是立方体D.云母是透明的5.花岗岩花纹美丽,质地坚硬,主要是由()组成的。①长石②云母③石英④岩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小爱仔细观察了一块矿物的外表,发现它的颜色有白色、肉红色、灰色、白黄色等,放在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粉末颜色是白色的,这种矿物的条痕颜色应该是()。A.白色B.肉红色C.灰色D.白黄色7.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矿物是()。A.滑石B.水晶C.金刚石D.田黄石8.石英具有像()那样的光泽。A.丝绸B.玻璃C.金属D.纸张二、判断题1.地球上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只不过有些岩石由多种矿物组成,有些岩石仅由一种矿物组成。()2.如果采集到不知名的岩石和矿物,那么可以请教老师或专业人士。()3.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碎片边缘是否能看见其它物体来衡量。()59 4.所有矿物都能被磁铁吸引。()5.有金属光泽的矿物一定是金属矿物。()6.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7.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是研究岩石的一种方法。()8.矿物的颜色、条痕、硬度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参考答案1.C2.A3.D4.C5.A6.A7.C8.B1.√2.√3.√4.×5.×6.√7.√8.√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征是识别它们的依据。[科学思维]能运用比较与分类的方法识别分类不同的岩石与矿物[探究实践]能够用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制作标本。能够对照标本图鉴,根据岩石矿物的特征识别采集到的标本。[态度责任]岩石矿物标本的制作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利用所学知识,对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进行标本制作。【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对照标本图鉴,对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进行识别。【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学生]每个组两块岩石、带盖纸盒、标签纸、标本图鉴、观察岩石各各种工具(小刀、铜钥匙、放大镜等)【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今天我们要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59 揭示制作标本的意义,初步了解制作步骤。(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图片和视频、书本]1.出示一些标本图片,学生欣赏。[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和感知标本。2.视频讲解制作标本的意义。(视频内容:标本是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经过各种处理,令之可以长久保存,并尽量保持原貌,藉以提供作为展览、示范、教育、鉴定、考证及其它各种研究之用。)[设计意图:了解标本制作的意义。3.岩石和矿物也可以做成标本,你们想试一试吗?揭示课题: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板书: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二、探索[材料准备:标本图鉴、每个组三块岩石或者矿物(花岗岩、铁矿石、任选一种)、观察工具(电筒、放大镜、瓷板、铜钥匙、钢钉、磁铁等)、记录单。1.如果要制作一个岩石或者矿物的标本,我们要怎么做?[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前概念。2.自学书本上标本制作的过程(P50-51)。师:你觉得最关键的是哪一步(预设:识别和鉴定岩石矿物)。[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重难点——识别和鉴定岩石矿物进行重点突破解决。3.怎么识别和鉴定岩石或者矿物标本?(预设:用放大镜观察颜色和颗粒、用铜钥匙、钢钉、指甲来测试硬度,用瓷板来观察条痕颜色等等。)[设计意图:将前几节课学习到的观察方法在这节课进行综合运用。4.分组学习标本图鉴。师:掌握了观察岩石的方法,我们还需要借助标本图鉴来进行识别,老师这里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份标本图鉴,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份图鉴上有多少种岩石或者矿物,可以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呢?(预设:有XXX岩石,描述了岩石或者矿物的特征、作用。)[设计意图:资料的阅读和利用也是科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合理有效利用呢?学生需要对老师提供的资料先进行理解和解读。5.分组领取材料,对岩石和矿物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岩石矿物特征记录下来,对照标本图鉴,识别是哪种岩石矿物。6.交流研讨,生上台展示:三块岩石矿物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认为,讲讲理由。制作岩石或者矿物标本[材料准备:标本盒、标签贴。1.识别出了岩石和矿物,我们就要进行标本的制作了。2.教师结合PPT巩固讲解制作过程:第一步:准备制作岩石标本的材料(标本盒、标签纸、毛巾等)。(教师追问:毛巾做什么用的?为什么在放入之前,要擦拭或者清洗干净?)第二步: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可以标出采集的地点,比如在洛阳采集到的样品,就可以依次编号为LY-001、LY-002……即可,也可以简单的按照序号来编号。(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进行编号?)(预设:方便自己的整理和大家之间的交流。)第三步:识别采集的岩石和矿物。对照标本图鉴,根据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的特征进行识别。第四步: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标签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编号、名称、采集地、采集人、采集日期,做好的标签对应岩石、矿物放好。(师补充:如果想要知道详细信息,可以制作一张矿物说明卡,折起来压在盒子底部。)第五步:将岩石和矿物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的格内,标签对应放好。3.学生分组活动,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在制作过程中,将自己归纳出的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方法与步骤,填写在活动手册中。三、研讨1.展示所有小组制作的标本盒。回顾制作标本的方法。师:你能说一说刚刚你是怎么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吗?你有什么经验和我们大家分享?或者有什么需要提醒我们的?2.体会制作标本的意义。制作完标本后,你对研究岩石和矿物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3.如何才能更好地制作一个精美岩石、矿物标本?59 四、拓展如果在野外,碰到不熟悉的岩石,你会怎么做?(预设:平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周边的岩石和矿物,遇到认为有搜集价值的岩石和矿物,都可按照今天学习的方法做成标本,不断充实标本盒,增强识别的本领。)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想把三块陌生的岩石做成标本需要经历四个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给采集到的岩石编号②对照岩石标本图鉴进行识别③为岩石添加标签④将岩石按顺序放入盒中保存A.④③②①B.①②③④C.①④③②D.③①④②2.我们在野外搜集到岩石和矿物,可以将它们做成()保存起来。A.标本B.图画C.文章D.粉末3.小爱在家乡的小山坡上捡到一块好看的岩石,他非常想知道这块岩石真正的颜色,其正确的做法是()。A.先把岩石洗干净再观察B.先把岩石弄碎,再观察新鲜断层的颜色C.及时观察D.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再观察4.制作岩石标本在标签上可以不标注的是()。A.采集时的天气B.采集的地点C.采集人D.岩石名称5.小明用榔头敲打岩石,观察新敲开的岩石侧面有没有斑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获得证据D.设计实验6.在野外发现不知名的矿物时,应先记下标本的名称等相关信息,可以用()包好带回来。A.毛巾B.塑料袋C.铁盒D.玻璃瓶7.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第一步是()。A.把采集到的岩石砸成小块B.把采集到的岩石清洗一净C.给岩石拍照D.给岩石编号二、判断题1.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既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能增加生活情趣。()2.如果采集到不知名的岩石和矿物,那么可以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予以识别。()3.到野外采集岩石,一定要在大人的带领下进行。()4.在野外考察时,我们可以根据前面学到的知识,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自己采集的标本,也可以请教老师或专业人士。()5.在野外考察时,如果采集到标本,可以记下标本的名称等,再用软纸包好带回来。()参考答案1.B2.A3.B4.A5.C6.A7.D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5.岩石、沙和黏土59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科学思维]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探究实践]能够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态度责任]热爱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初步建立岩石破碎形成沙和黏土的认识,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班级记录单[学生]岩石、沙和黏土的标本,白纸,浅盘,放大镜、湿巾。【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土壤中的成分。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PPT出示岩石、沙、黏土图片]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1.思考:我们能在哪些地方找到岩石、沙和黏土?2.思考:岩石、沙和黏土有什么不同。3.揭示课题:岩石、沙和黏土(板书)二、探索(一)探索一:归纳岩石、沙和黏土的发现地(预设3分钟)1.交流: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其余组进行补充。2.PPT出示一些典型的图片(预设:山边、海边、河边、田野、沙漠)。3.小结:自然界中岩石、沙、黏土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二)探索二: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预设27分钟)[材料准备:岩石、沙和黏土、白纸、浅盘、放大镜、湿巾]提问:我们可以怎样观察岩石、沙和黏土?(预设3分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需要调动各种感官:眼看、鼻闻(强调扇闻的方法)、手摸,还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活动一:观察干燥的岩石、沙和黏土(预设12分钟)1.明确观察要求和方法,微课演示实验方法:①眼看: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②鼻闻: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59 ③手摸: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2.组内合作,有序观察,并及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3.全班交流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指导学生用“粗糙、细腻、颗粒较大、颗粒较小”等词语进行描述)4.小结:①岩石:粗糙,颗粒大。②沙:粗糙,颗粒较大③黏土:细腻,颗粒很小活动二:观察潮湿的沙和黏土(预设12分钟)1.我们对岩石、沙和黏土已经有所了解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观察一次,思考如果用水润湿沙和黏土,哪个能团成小球,并说说你的理由。(预设:黏土颗粒小能团成小球,沙颗粒大不能团成小球)2.明确观察要求和方法,微课演示实验方法:①分别用药匙取适量沙和黏土放在手心,用滴管滴少量水润湿,试着团成小球,观察现象。②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过一会儿,把白纸竖起抖一抖,观察痕迹。2.组内合作,有序观察,并及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1.全班交流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预设:黏土容易团成小球,沙不容易团成小球;黏土的痕迹一直在,沙干燥后掉落下来,痕迹不明显)5.提问:为什么沙不容易团成小球,黏土容易团成小球?(引导学生从颗粒大小、颗粒间隙回答)预设:黏土颗粒小,颗粒间隙小,容易团成小球;沙颗粒较大,颗粒间隙大,不容易团成小球。6.追问:如果是颗粒更大的岩石容易团成小球吗?颗粒更小的物质容易团成小球吗?并说说推测的理由。(引导学生从颗粒间隙大小回答)7.提问:为什么黏土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而沙则容易掉落下来。这说明什么?(预设:黏土颗粒间隙很小,黏性大,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沙颗粒间隙大,没有黏性,不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8.小结:沙:颗粒较大,颗粒间隙大,没有黏性;黏土:颗粒很小,颗粒间隙小,黏性大。三、研讨1.思考:大自然中的沙是怎么来的呢?预设:沙颗粒较大,是由颗粒更大的物质(岩石)碎裂而来。2.思考:如果沙碎裂成更小的颗粒,会变成什么呢?(黏土)3.[PPT出示多张岩石图片]推测大自然中岩石会如何变化?小结:岩石风化碎裂成沙,继续风化变成黏土(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四、练一练一、选择题1.小爱说大岩石碎裂后会形成一些小岩石、沙和黏土。其中颗粒最小的是()。A.小岩石B.沙C.黏土D.以上选项都错误2.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用手指蘸取少量潮湿的沙和土壤在白纸上涂,那在白纸上可以留下清楚痕迹的是()。A.沙B.土壤C.都没痕迹D.很难判断3.根据土壤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微的进了分类。即沙砾(小石子)、沙、粉沙和黏土,其中()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A.沙B.黏土C.粉沙D.都难分辨4.我们最容易在()找到沙子。A.沙滩上B.水稻田里C.黏土地里D.高山上5.沙质土之所以不大适合植物的生长,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多而导致水分很容易流失。A.岩石B.黏土C.腐殖质D.沙和沙砾59 6.刮风的时候,()最容易随风飞扬,据说黄土高原就是这样形成的。A.岩石B.沙C.黏土D.腐殖质二、判断题1.“水滴石穿”说明水的作用也可以使岩石破碎。()2.如果把沙和黏土团成的小球放在纸上,沙团更不容易平摊在纸上。()3.与黏土相比,沙遇水后的黏性较强,涂痕较浅。()4.一般情况下,山上的岩石比较大,河里的岩石比较圆。()5.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在风、水等作用下可能碎裂。()6.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黏质土。()7.人们用来种植蔬菜的土壤也是岩石演变(风化)而来的。()参考答案1.C2.B3.B4.A5.D6.B1.√2.×3.×4.√5.√6.×7.×五、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6.观察土壤【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科学思维]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探究实践]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会用土壤沉积的方法观察到土壤成分按颗粒大小分层。[态度责任]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土壤有哪些物质组成,了解土壤成分。【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用沉积实验了解土壤成分,感知土壤颗粒大小沉积顺序。【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干燥土壤[学生]一份新鲜土壤、白纸、镊子、盘子、牙签、放大镜、玻璃杯、搅拌棒、水。【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59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继续探究土壤中的成分。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土壤中有什么(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幻灯片]1.[出示PPT1],明确任务:今天我们来观察土壤。2.[出示PPT2],提问:我们吃的食物都来自于土壤中生长的植物,那么土壤中有什么呢?3.学生猜测。(板书学生猜测)二、探索(三)观察新鲜土壤中有什么[材料准备:每组1份新鲜土壤、1张白纸、牙签、放大镜、学生活动单]1.明确活动: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观察新鲜土壤中有什么?2.[出示PPT3],明确实验方法:(1)幻灯片出示实验材料。(2)师生交流观察方法(3)明确活动: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闻;注意提示用手卫生。(4)[出示PPT5],明确记录内容。活动一:观察新鲜土壤中有什么3.学生活动(3分钟)。4.全班研讨:新鲜土壤中有什么?(板书记录学生发现与学生猜测形成对比)(二)观察干燥土壤(18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份干燥土壤、1张白纸、牙签、放大镜、活动记录单]1.提问:刚刚新鲜土壤中有这么多发现,你们觉得土壤中最多的是什么?(预设:小石子、沙子、黏土等)2.[出示PPT5],引出活动:原来土壤中有这么多的颗粒物,我们再来观察一份干燥的土壤?看看这些颗粒物具体有什么不同。3.[出示PPT6]明确实验方法与要求:(1)用镊子挑出不同种类的颗粒物。(2)同类型的颗粒物数量不需要太多!(3)将你所挑出的颗粒物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4)用刻度尺来量一量这些颗粒物的大小。4.[出示PPT6]明确记录内容活动二:观察干燥土壤5.学生更换材料,开展活动。6.研讨:(1)干燥的土壤你有什么发现呢?(2)这些颗粒物大小有何不同。(3)[出示PPT7],认识判断不同颗粒物的标准。(三)土壤沉积实验(10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份干燥土壤、烧杯、水、搅拌棒、学生活动单]1.提问:土壤中还有什么呢?如果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会怎样?2.学生猜测。3.[出示PPT8],播放微课视频,明确实验方法。4.[出示PPT10],学生活动,完成记录。活动三:土壤沉积实验5.[出示PPT11],研讨:(1)放入水中后你有什么发现?(2)[出示PPT12]出示土壤沉积实验图,让学生观察并交流。59 (分层,为什么会有分层,最上面的是什么?)四、拓展1.[出示PPT13]提问:那些植物生长的特别好的土壤你觉得有什么特点呢?2.全班交流。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把水倒入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搅拌后静置,杯中的土壤会出现()现象。A.分层B.溶解C.沉淀D.悬浮2.土壤中的腐殖质是由()变化而来的。A.水B.岩石风化C.动植物的尸体、腐烂物D.雪3.土壤由多种不同大小的微粒组成,其中直径大于2毫米的微粒是()。A.沙砾B.沙C.粉沙D.黏土4.干土壤放入水中冒泡,说明土壤含有()。A.空气B.黏土C.腐殖质D.水5.下列土壤中,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A.土壤干燥、板结,有少量腐殖质B.土壤干燥、板结,有少重腐殖质C.土壤湿润、疏松,有大量腐殖质D.土壤湿润、紧密,无腐殖质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植物可以最终转化为()。A.盐分B.腐殖质C.矿物质D.沙7.土壤加热后会出现焦臭味,这是因为土壤里面有()。A.水B.黏土C.腐殖质D.沙砾8.观察沙、岩石和黏土,下列记录正确的是()。①岩石的体积大,重量重②沙呈淡黄色,颗粒间隙较大③黏土摸起来软,涂痕颜色深④沙和黏土是由岩石碎裂形成的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二、判断题1.很多小动物能生活在土壤里,是因为土壤中含有空气。()2.土壤在水中搅拌沉淀后,最大的颗粒浮在最上面。()3.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4.观察土壤时,可以在校园或田野里挖一块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带回教室。()5.由于土壤中可能有细菌,触摸过土壤的手一定要洗干净。()6.如果采集到的是新鲜的土壤,那有可能在土壤中发现小草和小虫等。()7.农田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能使土壤变得更肥沃。()8.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它是土壤的成分之一,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参考答案1.A2.C3.A4.A5.C6.B7.C8.C1.√2.√3.×4.√5.√6.√7.×8.√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59 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科学思维]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类型的关系。[探究实践]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地观察、比较。能够观察、描述、记录三种土壤的特性。[态度责任]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需求都来源于土壤。【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认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土壤的特性。【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仔细观察并记录土壤的特性,并分析出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学生]一套土壤样品(沙质土标记为1号,黏土标记为2号,壤土标记为3号)、白纸、放大镜、过滤杯、烧杯、水、纱布、湿巾、记录单(以小组为单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组)。【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岩石与土壤的知识。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初步了解土壤有不同类型。[材料准备:课件]1.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土壤的成分,土壤里有什么?2.出示图片,引发思考。课件出示三张不同土壤的照片,提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土壤有不同的种类。)教师指出: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含量的不同,自然界中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的土壤。明确本节课任务:今天我们就来比较这三种土壤有哪些不同?3.揭示课题:比较不同的土壤(板书)二、探索比较三种不同的土壤59 (四)比较三类土壤的颗粒大小及黏性。[材料准备:每组一套土壤样品(沙质土标记为1号,黏土标记为2号,壤土标记为3号)、放大镜、水、滴管、小勺、湿巾、记录单]1.出示三种土壤,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要强化感官观察方法的指导:眼看,看不清的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鼻闻,扇闻的方式;手摸、捻,注重手指的体会,还可以用小勺挖取部分土壤至手心再滴几滴水,用团揉土壤的方法比较土壤的黏性。2.出示记录单,明确观察要求:(1)用多种感官仔细观察并记录;(2)注意实验卫生,不能用嘴尝;(3)实验完成后,用湿巾擦干净手。3.组内合作,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并记录三种土壤的特点。4.汇报交流:通过观察比较得出三种土壤的各自特点,1号土壤的颗粒粗糙、含沙量最多,黏性最差;2号土壤的颗粒细腻、含沙量最少,黏性最好;3号土壤的含沙量居中,黏性较好。。(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材料准备:每组一套等量土壤样品、湿巾、过滤杯、塑料杯、纱布、烧杯、水]1.师出示过滤杯,学生观察其特点。师提问:如果把土壤倒在这个杯子中,再倒水进去,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预设:水会从杯子里流下去)师追问:三种土壤渗水的情况一样吗?学生猜测并说明猜测理由。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提问: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比较它们的渗水性?师生交流确定实验方法并引导学生要关注实验的公平性。(三种土壤要等量,同时缓慢倒入等量的水,)。3.微课展示比较土壤渗水性的方法。(注意:土壤要压实,水不能满到过滤杯外。)4.学生实验观察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情况并填写实验记录单。5.研讨交流:1号土壤渗水速度快,杯中接的水最多;2号土壤渗水速度慢,杯中接的水最少;3号土壤渗水速度一般。小组讨论并思考:为什么1号土壤渗水速度最快、2号土壤渗水速度最慢?(预设:1号土壤颗粒大、含沙量多、间隙大,2号土壤颗粒细腻、含沙量少、间隙小)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1.学生归纳三种土壤的特点。小结并出示三种土壤的饼状图。1号土壤颗粒粗糙,含沙量多,黏性差,渗水速度快,透气性好,称之为沙质土。2号土壤颗粒细腻,含沙量少,黏性好,渗水速度慢,透气性差,称之为黏质土。3号土壤含沙量居中,黏性好,通气,透水,适宜作物生长,称之为壤土。2.提问:土壤的这些特点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吗?举例说说三种土壤分别适合哪一类植物生长?适宜生长在沙质土中的植物:西瓜、花生、土豆、萝卜等。适宜生长在黏质土中的植物:水稻、芦苇、莲等。大多数植物适宜生长在壤土中:玉米、小麦、高粱、西红柿等。三、研讨由于土壤的质地不同,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四、拓展1.思考:自己家菜园、花园里的土壤是什么土壤?水稻田里的土壤又是什么土壤?2.课后观察学校、家周边的土壤类型。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比较沙质土、壤土、黏质土的不同特点,用手分别团揉潮湿的三种土壤,能够团成小球并不容易坍塌的是()。A.质土B.壤土C.黏质土D.都可以59 2.有三块不同土质的稻田,其中()稻田很适合水稻生长。A.壤土B.黏质土C.沙质土D.都可以3.工作人员介绍:不同土壤的渗水性是不同的。下列几种土壤的渗水性最强的是()。A.沙质土B.黏质土C.壤土D.都一样强4.土壤中的黏粒越多越适合植物生长。下列几种土壤中最适合种植凤仙花的是()。A.沙质土B.黏质土C.壤土D.任何类型都可以5.芝麻开花节节高--芝麻是一种喜欢半干旱的植物,根据这个特点,它适合生长在()环境中。A.黏质土B.壤土C.沙质土D.都可以6.小爱在研究比较土壤渗水性的对比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A.土壤的数量B.倒入水的多少C.土壤的种类D.容器7.科学小组将250克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十分别放在花盆中。花盆底有小孔,花盆下面各放一个盘子可以接住花盆中滴下的水(下图),将100毫升的水同时倒在每个盆中的土上。3分钟后观察,发现沙质土下面盘中的水最多,黏质土下面盘中的水最少。这个实验说明().A.沙质土的颗粒最大B.壤土中的腐殖质最多C.实验器材出了问题D.黏质土的渗水性最差二、判断题1.由于组成土壤的成分和含量不同,土壤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2.壤土之所以很适合水稻的生长,是因为其既具有一定的渗水性,又能保持水分不很快地渗漏。()3.比较不同土壤渗水性实验中,三种土壤装入漏斗的量是相同的。()4.在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中,沙质土的透气性、渗水性最差。()5.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6.小爱发现奶奶家菜园里种土豆的土壤,可以团成球,渗水能力很弱,他觉得这种土就是科学课堂里老师说过的壤土。()参考答案1.C2.B3.A4.B5.C6.C7.D1.√2.√3.√4.×5.√6.×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8.岩石、土壤和我们【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岩石和土壤的特性决定了他们的用途。岩石和土壤在生产和生活种用途很广,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岩石和土壤。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和利用。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不可再生。[科学思维]能够基于调查的情况撰写调查报告。59 [探究实践]通过调查、阅读资料等形式,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用途。通过调查、访问、交流等形式,了解人类在开发、利用、保护岩石、矿物和土壤等方面的行为。[态度责任]具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愿意采用行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整理岩石、矿物和土壤的作用。【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通过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岩石、矿物图片文字资料,班级记录单,“我和土壤”的游戏视频[学生]岩石、矿物卡片、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岩石与土壤的知识。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材料准备:班级记录单]1.教师提问: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大家对岩石、矿物和土壤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学生自由说一说。3.出示班级记录单,提问:岩石和土壤都是我们地球上的重要资源,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岩石和土壤又由哪些物质组成呢?4.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学习单,讲解:岩石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会变成土壤,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之为风化。5.揭题:岩石、矿物、土壤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密切的联系呢?出示课题《岩石、土壤和我们》。二、探索(五)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用途。[材料准备:学生学习单,岩石和矿物资料卡,课前先布置了解在前七课中遇到的岩石和矿物有什么作用,并做好汇总]1.提问: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的岩石和矿物,他们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哪些作用呢?2.先组内进行交流,再全班展示。3.提问:除了这些,岩石和矿物还有哪些作用呢?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物品都是由岩石或者矿物组成的。比如:计算机里的许多芯片由硅制成,硅来自石英和其他矿物。老师这里有一些岩石、矿物卡片也许可以帮到你。4.出示:岩石和矿物的资料卡,并温馨提示(1)每人拿两张岩石(矿物)卡片,仔细阅读,并将获得的信息填到学习单中。(2)看好后将卡片交给下一个同学,全部卡片看完后,将卡片还给老师。(3)小组成员间交流获得的信息,并做好汇报的准备。5.学生分组活动。6.交流:你了解到了哪些岩石、矿物的作用?感受到了什么?(预测:岩石和矿物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巨大的作用。)59 (二)活动二:探究土壤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材料准备:“我和土壤”的游戏视频]1.提问:了解了岩石和矿物的作用,土壤又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2.出示视频: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下。(播放视频)3.教师提出活动要求:我们也来扮演下植物或者动物的角色,说一说土壤为你扮演的角色提供了哪些帮助。4.学生分组活动。5.请1-2个小组上台展示。6.小结:岩石、矿物和土壤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作用,用气泡图的形式来归纳下。7.提问:岩石、矿物和土壤的作用与它们的哪些特性有关,比如,有的岩石很坚硬,所以可以被用来造房子;有的矿物具有亮丽的色彩,所以可以被用来做装饰品。你们能举例说明吗?(三)活动三:探究如何保护自然资源课件出示:正因为岩石、矿物和土壤的作用非常大,所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岩石和矿物的开采,也未停止过对土壤的利用。但是岩石和矿物都是不可再生的,由于某些非法开采行为的存在,使得岩石和矿物的储存量越来越少,也导致了我们的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而垃圾倾倒、乱砍乱伐等现象已经使得越来越多的土地荒漠化。三、研讨我们该如何保护岩石、矿物和土壤资源?四、拓展课外任务:利用周末时间,调查自己家或者学校附近的土壤污染和浪费的情况,以及人们对土壤进行保护的措施,并完成一份调查小报告或者手抄报。最后,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我的土壤妈妈》,一起来进一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广泛应用于制造水泥,制作模型、塑像,还用于医疗手术的矿物是()。A.滑石B.石膏C.石盐D.石墨2.以下矿物可以做粉笔的是()。A.石膏B.石墨C.石英D.花岗岩3.下面岩石中,有不同的颜色,很坚硬,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A.板岩B.花岗岩C.石灰岩D.页岩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也不会发生变化C.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D.岩石只能用于建造房屋、桥梁等建筑物6.岩石和十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形成12厘米的十壤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所以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十壤人人有青。下面做法不利于保护土壤的是()。A.电池用完埋在土里B.减少使用农药、化肥C.退耕还林D.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二、判断题1.小爱发现爸爸购买的种植土很便宜,且土壤随处可见,说明土壤不需要保护。()2.矿物都是很硬的,不可能供我们食用,更不可能入药。()3.稀土不是土,与金、银、铁一样属于金属。()4.许多电器中的集成芯片主要材料来自岩石。()5.花岗岩颗粒较粗,花斑状,很坚硬,经常作为建筑材料。()6.我们用的铅笔芯是石膏做的。()7.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来自在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参考答案1.B2.A3.B4.C5.B6.A59 1.×2.×3.√4.√5.√6.×7.√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5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3-02-09 10:48:04 页数:60
价格:¥10 大小:251.00 KB
文章作者:U-200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