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张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回收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追求卓越”“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 (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材料二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节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4月30日,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材料三从电影的制作规模来说,《长津湖》绝对称得上“史诗级”的,单就剧本来说,军事专家兰晓龙打磨了整整五年,初稿多达13万字,在导演的建议下反复修改删减到了6万字。为了 拍好这部“纪念碑”一样的电影,军事专家和历史顾问在拍摄过程中全程坐镇。从筹备到拍摄,整个剧组用了两年多的时间,7万多名群众演员参与了拍摄过程,演出《勇士》的人几乎都是剧组特别邀请的退役老兵。志愿军身上的棉服、胸章、绑腿全都一比一还原,枪、炮、子弹甚至连“坦克”都是剧组在国防部的帮助下造出来的,能开能走,外形一模一样,耗资巨大却仍然摆脱不了因为戏份被炸毁的命运。就连《长津湖》中出现的每一次行军和战争场面,都是由导演、编剧还有军事专家一起精心设计的,绝对让人挑不出错来。看过《长津湖》的观众反馈,影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足了功夫,使这部战争片看起来有血有肉。每位主演进组之后都要和导演、编剧一起写角色的人物小传,不把人物的性格琢磨透,谁都别想开机!对此,导演陈凯歌说:“战争电影倘若不能塑造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很难成功的。因为在不知道为何而战、与谁作战的情况下,创作者和观众都是没有情感寄托的。如果没有鲜活的人物,战争场面拍得再多,观众可能都不太在意。只有当观众觉得电影中的人物值得追随,战争电影才有了意义。”这部电影是为了中国人那份伟大的精神而拍摄的。(摘编自《人民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与创新,“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就是发扬工匠精神,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B.材料二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现实力量,“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C.材料三认为“工匠精神”是对文艺作品“史诗级”的精致追求,拍摄《长津湖》就是为中国人的那份工匠精神而拍摄的。D.三则材料从不同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精神力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要想发扬“工匠精神”,就要鼓励守着“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躲进小楼成一统”安静地、实实在在地改变世界。B.要想发扬“工匠精神”,就要提倡在工作中脚踏实地、不断地提升自我,安心做一个工匠,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C.要想发扬“工匠精神”,就要明白“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只要冰心一片、物我两忘,就一定有巧夺天工的卓越。 D.要想发扬“工匠精神”,就要像《长津湖》中每个主演把人物的性格琢磨透才开机一样,去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观点的一项是()A.无为艺精心,何患不功名。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C.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各行各业都在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如果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时代的中学生要发扬工匠精神”座谈会,请根据材料列出发言要点。【答案】1.C2.D3.A4.(1)开宗明义,指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2)接着从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和固本凝神的时代精神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3)随后从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方面,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4)最后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5.(1)要敬业尽职。热爱学习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真尽责的精神状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2)要专心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学习更需要专心专注。(3)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学习上要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细节,做到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4)要突破创新。“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突破、追求卓越。在学习上一定要创新学习方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史诗级’的精致追求”“《长津湖》是为工匠精神拍摄”错。材料三原文“从电影的制作规模来说,《长津湖》绝对称得上‘史诗级’的”,强调的是《长津湖》的制作规模宏大;《长津湖》的拍摄体现了工匠精神,但不是为工匠精神而拍摄。故选C。【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就要鼓励……‘躲进小楼成一统’”错,材料二说的是“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B.“安心做一个工匠”错,材料一说的是“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C.“只要……就”太绝对,材料二“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强调的是保持初心和忘我精神的重要性,选项错误解读了条件关系。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强调技艺上精益求精,自然能成就功名。能支持题干观点。B.强调目标追求与坚持就会成功。不能支持题干观点。C.强调内因作用。不能支持题干观点。D.批判目光短浅。不能支持题干观点。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共有五段,第一、二段为一个层次,第一段为中心论点:“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指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第三段,“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从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和固本凝神的时代精神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第四段,“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方面,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第五段,“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连接词连贯表述即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二“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 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可知,任何职业都需要我们敬业尽职,学习也一样,我们要在学习中脚踏实地、不断地提升自我;结合材料一““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材料二“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可知,学习需要热爱、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结合材料一“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材料二“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可知,学习需要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结合材料一“‘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材料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可知,学习需要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创新,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远山上的崖柏妻子的糖尿病到了晚期,已经走不了路,有时一句话没有说完就睡着了。清醒的时候,她跟海芳说,也别治了,捱到几时算几时吧。海芳就骂她,你走了,我和孩子怎么办!以后的日子还长呢,咱得好好活。海芳带妻子来到省城的医院,先是住在走廊里,等了两天,总算有了床位,搬进了病房。病房里住满了病人和陪护家属,被压抑和痛苦填充,只有窗外几条梧桐的嫩枝,给这惨白拥挤的空间增添些许亮色。靠近窗边住的也是一位妇女,跟海芳妻子年龄相仿,她的丈夫蹲在床边角落里,整日不声不响。海芳下楼给妻子买饭,正要往回走,天上扯下淅淅沥沥的春雨,海芳拐进旁边的超市,买了把雨伞。海芳刚进病房,那个男人也买饭回来,他没有伞,外套被雨淋湿了一片。进屋后,男人把外套脱下,露出后背烂了一个大洞的破秋衣。男人买回了四个馒头,一小份豆腐脑。他将一个馒头掰碎,丢进豆腐脑里,搅匀了,将妻子扶起,一勺一勺喂给她吃。妻子吃完后,男人用自己烂了的秋衣袖子帮她抹了抹嘴,然 后蹲回角落去吃剩下的馒头,依旧是不声不响。只一会儿,三个馒头就被他吃进肚里。海芳看得直愣怔,扶妻子躺下后,走过去说,兄弟,吃得饱吗?男人站起来,黑脸上露出干净的笑,说,吃得饱呦,吃得饱。海芳说,正好我要去吃饭,咱俩一块,好做个伴。男人正要推迟,被海芳拉着手出了门。走出病房楼,雨下得更大了,男人帮海芳撑着伞,一起走进雨里。男人把伞整个罩住海芳,自己的身子露在外面。海芳不肯,男人说,没事,大哥,俺山里人身子骨强,这点雨根本不算啥,倒是你,淋了雨怕是会生病。海芳心里暖暖的,快步走进医院门外马路边的小饭店,坐下来要了三荤一素四个菜。男人不住说太多了,会浪费的。男人说,他叫程永林,家在洛宁县上戈镇。早年妻子在屋里烧炭,煤气中毒,落下了病根,前些日子眼看不行了,这才来省城的医院。两个同病相怜的男人是不缺话题的,越聊越近乎,越聊越感慨。程永林的妻子每天要测六次血糖,后来程永林不让护士测了,海芳问他为什么,他说光这一项,一天得百十块,他没那么多钱。海芳就偷偷替他交了费,安排护士照常测。程永林的妻子先出的院。程永林收拾好东西,走过来紧紧握住海芳的手,连说谢谢,说你帮着交钱的事我早知道了,人穷志短,现在要走了,才敢把感谢二字说出口。海芳说,咱们同一个屋檐下住了半个月,早成了兄弟,不说客气话。我知道你身上没钱了,这五百块钱你拿着当路费。以后弟妹用钱的地方多着呢,等我回到家,再帮你想办法。回到淮阳不久,海芳就张罗着找朋友为程永林捐钱捐物,把东西打包后寄到一个叫上坡子村的地方。不久,海芳会收到程永林的短信,程永林是半个文盲,海芳每次连猜带蒙,才看懂那些句子。再过些日子,就会有山核桃一类的东西从上坡子村寄过来。妻子的病情稳定后,海芳决定跟朋友一起去一趟上坡子村。下了高速,车子一头扎进豫西绵延的大山里,细细的柏油路像风中飘扬的丝带,汽车马达轰鸣,战战兢兢。上坡子村在上戈镇南部浅山丘陵地区,这里山虽浅了些,却又深深陷入高山险岭的包围圈。柏油路到镇上就断了,往上坡村去的,只有一条泥石混杂的土路。路两边不见庄稼和田地,只有高高低低的侧柏、毛白杨、核桃树或野杏。山坡上零星分布着村落,土屋土院,海芳想,上坡子村多半也是这个样子。正想着,朋 友说到了。海芳抬头一看,前面山坡上有一级平地,平地上有一个村子,果然是土屋土院。一位村民热情地在前面带路,一行人从村东走到村西,招出了整个村子的人,都说老程家来了山外的贵客。程永林和他的老父亲、妻子,还有一双儿女,已经在门外等候了,看到海芳,慌慌张张迎过来,接过海芳带来的大包小包的东西。朋友的儿子把一个熊猫玩具塞到程永林女儿怀里。走进院子,程永林指着低矮的砖屋,说去年政府给了五千块钱,起了这间新屋,他们一家才从屋后的窑洞里搬出来。走进堂屋,只见环堵萧然,海芳一阵心酸,他到底没能想象出山里坚硬的贫穷。程永林的父亲跟儿子一样,朴实憨厚,一双儿女也十分乖巧可爱。小女孩已经换上了海芳送的花裙子,躲在一边,紧紧抱着怀里的熊猫玩具,大眼睛里波光闪闪。当阳光直照在挂在窝棚柱子上的鸡窝篮时,海芳起身要走。程永林和父亲拉住海芳的手,说什么也不肯。程永林扭头让妻子去捉鸡,海芳一听急了,说这可使不得,你这一家老小还指望着这几只鸡下蛋卖钱。院子里有一丛灌木,海芳的朋友认出是崖柏,蹲下身来看。程永林说,一丛草稞子,准备晒干当柴火烧,你们要是不嫌麻烦,就拿走吧。海芳说,这个可值钱啊。程永林说,这能值啥钱?山上到处都是。说完搬起崖柏,放到海芳汽车后备箱里。海芳临上车前,硬塞给程永林两千块钱。这一家人,跟着车,直送到村外的隘口。回来的路上,朋友儿子突然说,抱布娃娃的那个姐姐跟我讲,她家的那棵小树,是她爸爸从很远的山上带回来的,她爸爸说,等带到镇上卖了钱,就让她去上幼儿园。海芳慢慢把车停在山路边,摇下车窗,看着耸立眼前的大山,点起一支烟。一支烟没有抽完,海芳已经泪流满面。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芳心地善良、乐于助人,陪护生病的妻子时,发现程永林只吃剩下的三个馒头,就邀请程永林到小饭店吃饭,并偷偷地为他交了医院里的费用。B.程永林蹲到角落里“不声不响”,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山区农民憨厚、朴实的形象,突出了程永林不堪重负而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C.程永林其实早已知道海芳对自己妻子的帮助,只是考虑到自己贫穷无法回报海芳,才没有说出来,在要出院时才向海芳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D.小说先叙写朋友的儿子送玩具给程永林的女儿,再在小说结尾处借朋友儿子之口交代程永林的崖柏的真实用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程永林这一外表沉默寡言、内心情感丰富的憨厚、朴实山区农民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B.小说对程永林所住上坡子村周边交通、环境的描写具有多重作用,一方面突出了村民生活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也间接交代了山区贫穷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C.小说语言简练传神,“他到底没能想象出山里坚硬的贫穷”,“坚硬”一词不仅突出了山区贫穷超出人们的想象,也强调了改变这种贫穷的难度极大。D.小说借助海芳这个人物视角,让读者直接进入到视角人物的内心,通过视角人物的眼睛,非常自然的把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和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构思巧妙。8.小说结尾写道海芳“看着耸立在眼前的大山,泪流满面”,寥寥数语,意蕴丰厚。海芳为什么“泪流满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9.全文有关崖柏的内容很少,作者却以“远山上的崖柏”作题目,为什么?【答案】6.B7.A8.①愧疚。因带走程永林为女儿上幼儿园筹措学费的崖柏而惭愧。②感佩。为程永林知恩图报、隐瞒真相的真挚情谊所感动。③同情。为深山村民贫穷、落后的生活感到心酸、难过。9.①题目充分体现了小说的内容特色。小说中有关崖柏的内容虽少,却是其中最关键的情节,是小说的高潮部分。②题目是主人公的生动写照。“远山”点出程永林的生存环境,“崖柏”则喻示他的形象和品格。③题目形象地彰显了小说的主旨。题目富有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达了对大山深处贫困农民的关注同情,对主人公优秀品格的赞美。【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分析错误,原文中“露出干净的笑,说,吃得饱,吃得饱”,表现了程永林的坚强与乐观。故选B。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心理等细节描写”错误,文中没有对程永林的心理描写。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结尾写的是“海芳慢慢把车停靠在山路边,摇下车窗,看着耸立在眼前的大山,泪流满面”,结合上文可知,程永林送给了海芳一株崖柏,并说“一丛草稞子,准备晒干当柴火烧”“这能值啥钱?山上到处都是”,可是后来朋友的儿子告诉海芳那株崖柏是程永林从很远的山上带回来的,要“拿到镇上换了钱”,让女儿去上幼儿园,说明程永林知道崖柏的价值,他是为了让海芳收下崖柏才隐瞒了实情,海芳明白了程永林的苦心,知道自己带走的是程永林为女儿上幼儿园筹措学费的崖柏,感到愧疚。另一方面,程永林明知崖柏的价格却心甘情愿地送给海芳,并且隐瞒真相,表明他对海芳心存感激,知恩图报,程永林的这种行为和品质令海芳感动和佩服。上文写海芳走进大山去看望程永林,“走进堂屋,海芳一阵心酸,山里的贫穷现状是他之前无法想象的”,此时海芳“看着耸立在眼前的大山,泪流满面”还表明海芳为村民的贫穷、落后而心酸难过。【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本题问题是作者为什么以“远山上的崖柏”作题目,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内容、情节、人物形象塑造、主题等角度展开分析。从情节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崖柏这一部分出现在文末,虽然笔墨不多,但却是最关键的情节,是小说的高潮部分,让小说情节上生出波澜。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分析,“远山”点出程永林的生存环境,“崖柏”则喻示他的形象和品格。程永林明知崖柏的价格却心甘情愿地送给海芳,并且隐瞒真相,表明他对海芳心存感激,知恩图报的性格特点。从小说的主旨角度分析,题目富有象征意义,崖柏是程永林为女儿上幼儿园筹措学费从大山深处背回来的,表现了大山深处农民贫困的生活现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大山深处贫困农民的关注同情。明知崖柏的价格却心甘情愿地送给海芳,并且隐瞒真相,也是对主人公优秀品格的赞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谭延美,大名朝城人。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自后往来潼、魏间,为盗于乡里,乡里患之。周世宗镇灌渊,募置帐下。即位,补殿前散都头。从征淮南,以劳迁控鹤军副指挥使。又从克三关。时太祖领禁兵,留督牙队。建隆元年,补控鹤指挥使,稍迁都虞侯、马步副都军头。征湖南,与解晖分领行营战棹都指挥使。时汪端寇攻朗州甚急,招讨慕容延钊遣延美率兵赴之,大败贼众,擒端以还。擢铁骑副指挥使,领睦州刺史,四迁至内殿直都知。太平兴国初,为蕲州刺史,连徙庐、寿、濠、光州军巡检使,剧贼之为害者悉就捕。六年,徙知威虏军。雍熙三年,举兵北伐,命延美为幽州西面行营都监,与田重进出飞狐北。俄遇敌,延美曰:“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即麾骑军直进,敌兵将溃,大军继至,遂败之,斩首五百,获其将大鹏翼以献,以功握本州防御使。逾年,改亳州,出为镇州铃辖。端拱元年,徒知宁远军。一旦,契丹兵抵城下,延美开门以示之,不敢入。围城数日,开门如故,民出取刍粮者无异平日,契丹卒疑之,遂引去。咸平四年,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后卒于家,年八十三,赠建武军节度。论曰:宋初诸将,率奋自草野,出身戎行,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增者何以异哉?及见于用,皆能卓卓自树,由御之得其道也。若延美之开门示敌,斯皆忠义仁勇,有足称者。而彼矜劳肆念之人,视于劳谦之君子,能无愧乎。(选自《宋史·谭延美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B.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动/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C.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D.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初为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本文指宋太祖赵匡胤。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官职升迁,有时也表示降职,如“左迁”。C.致仕,也称“休致”,指官员到了年龄正常退休,与“乞骸骨”意思相同。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封爵位或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谭延美出身低微,凭借军功升职。他曾经与盗贼为伍,一度成为乡里祸患,周世宗登基后将他召至身边,让他跟随征讨,他立下功劳,受到重用。B.谭延美英勇善战,屡次受到封赏。汪端率军前来侵犯,攻势凶猛,他奉命前往作战,大获全胜,并活捉敌军首领,后受到提拔,官职多次升迁。C.谭延美颇有魄力,做事雷厉风行。他在担任军巡检使期间,把危害当地的大盗全部捕;随军北伐时,面对大队敌军,果断决策,最终打败敌人。D.谭延美胆略过人,御敌自有妙计。面对兵临城下的紧张局势,他不是惊惶失措,而是毫无畏惧,甚至大开城门来迷惑敌军,使得敌军无功而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俄遇敌,延美曰:“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2)围城数日,开门如故,民出取刍粮者无异平日,契丹卒疑之,遂引去。14.谭延美从一介平民成为功勋卓著之人,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10.C11.C12.A13.①不久遇到敌人,谭延美说:“他们倚仗人多轻视我们,应当出其不意率先进攻他们。”②(契丹军)围城几天,城门还是像往常一样开着,百姓出城来取粮草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契丹军最终怀疑担心中计,于是撤兵离开了。14.①朝廷给了适合他的职位和机会。②他忠于朝廷,全力以赴,不辱使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断句的能力。句意是:体格壮健魁伟。年轻时不得志,遇到一群强盗聚集谋划将要抢幼,谭延美就跟随他们。等到被逮捕后,按法律都犯了死罪,谭延美因为与强盗素不相识,获得免死。 依据语法结构,“少不逞”中,“少”时间是状语,“不逞”是谓语,表意完整,与下文断开,排除AD;“法”为名词作状语,意为“按照法令,依照法律”,做“皆抵死”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C.“意思相同”错误。“乞骸骨”一般指官员因某种原因主动请求辞去官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的能力。A.“周世宗登基后将他召至身边”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周世宗镇灌渊,募置帐下。即位,补殿前散都头”可知,周世宗镇守灌渊,招募他安排在部下。周世宗即位后,补任他为殿前散都头,所以周世宗登基之前就已把谭延美召募到身边。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俄”,不久;“恃”,倚仗;“易”,轻视;“宜”,应当。(2)“数”,几;“故”,原来;“刍粮”,粮草;“卒”,最终;“引”,带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1)依据原文“周世宗镇灌渊,募置帐下。即位,补殿前散都头。从征淮南,以劳迁控鹤军副指挥使”“建隆元年,补控鹤指挥使,稍迁都虞侯、马步副都军头”等可知,他先后担任殿前散都头、控鹤军副指挥使等职务,可见朝廷给了他适合的职位和机会。(2)依据原文“剧贼之为害者悉就捕”可知,他把祸害当地的大盗全部逮捕;依据原文“即麾骑军直进,敌兵将溃,大军继至,遂败之”可知,他指挥骑兵一直前进,敌兵将要溃散时,宋朝的大军紧接而来,于是打败了他们;依据原文“契丹兵抵城下,延美开门以示之,不敢入”可知,契丹军队到了城下,谭延美打开城门给他们看,契丹军队不敢进城等,可见他忠于朝廷,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参考译文: 谭延美,大名朝城人。体格壮健魁伟。年轻时不得志,遇到一群强盗聚集谋划将要抢幼,谭延美就眼随他们。等到被逮捕后,按法律都犯了死罪,谭延美因为与强盗素不相识,获得免死。他从此往来潼、魏之间,在家乡做盗贼,家乡人把他看作祸害。周世宗镇守灌渊,招募他安排在部下。周世宗即位后,补任他为殿前散都头。跟随征伐淮南,谭延美凭借军功升为控鹤军副指挥使。又跟随攻克三关。当时太祖统率禁军,留下他统领牙队。建隆元年,谭延美补为控鹤军指挥使,逐渐升迁为都虞侯,马步副都军头。征伐湖南,他与解晖分别担任行营战棹都指挥使。当时汪端侵犯攻朗州非常凶猛,招讨使慕容延钊派遣谭延美帅兵赶赴那里,大败贼众,活捉汪端回来。提升为铁骑制指挥使,领睦州刺史,经过四次升迁成为内殿直都知。太平兴国初年,谭延美任蕲州刺史,接连调任庐、寿、濠、光州军巡检使,把祸害当地的大盗全部逮捕。六年,调任威虏军知军。雍熙三年,朝廷举兵北伐,任命谭延美为曲州西面行营都监,与田重进一起出兵飞狐北。不久遇到敌人,谭延美说:“他们倚仗人多轻视我们,应当出其不意率先进攻他们。”当即指挥骑兵一直前进,敌兵将要溃散时,宋朝的大军紧接而来,于是打败了他们,斩首五百级,俘获他们的将领大鹏翼进献朝廷,谭廷美凭借军功提升为本州防御使。一年后,改任亳州,外任为镇州铃辖。端拱元年,谭延美调任宁远军知军。一天早晨,契丹军队到了城下,谭延美打开城门给他们看,契丹军队不敢进城。围城几天,城门还是像往常一样开着,百姓出城来取粮草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契丹军最终怀疑担心中计,于是撤兵离开了。咸平四年,以左领军卫上将军的身份退休。后来在家中去世,事年八十三岁,赠官建武军节度。论曰:宋初的诸多将领,大都从民间奋发起家,投身行伍,即使是盗贼无赖,也与他们为伍,与杀狗贩卖丝绸的人有什么不同呢?等到他们被朝廷任用,都能有卓越的建树,这是因为任用他们使之各得其所。像谭延美开门示敌之类的事情,都算得上是忠义仁爱而勇敢,值得称道。而那些夸耀功劳肆意泄愤的人,与勤恳谦恭的君子相比,难道没有惭愧之心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地方,构想出群山万壑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B.颔联写昭君其人,诗人用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营造出了悲凉萧瑟的氛围,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C.颈联紧承颔联,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昭君不忘故土,魂魄月夜归来,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D.尾联用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写出了昭君的“怨恨”,这“怨恨”中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16.本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使用相同的表现手法表达不同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5.A16.手法:两首作品都用了怀古伤今的手法。情感:①杜诗借昭君有才貌不被赏识,以及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寄托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和爱国之情,同时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②苏词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周瑜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反衬自己年华老去,表达壮志未酬的忧愤及旷达洒脱的豪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分析错误。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并非是对昭君的正面描写,所以此处应该是侧面烘托。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是通过咏怀昭君墓来感叹自己的人生,所以运用了怀古伤今的手法。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借自己对赤壁古迹的咏怀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也运用了怀古伤今的手法。在《咏怀古迹(之三)》中,作者写到“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写出了昭君在未出塞之前,虽有才貌却因为小人作梗而没有被皇帝赏识,如今埋身他国,只有魂魄才能回归故国。作者此处借昭君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借昭君对故国的思念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和怀才不遇的遭遇。“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则是写出了昭君对故国的怨 恨,作者明写昭君,暗写自己,在昭君的怨恨中寄托了对自己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对赤壁古战场的凭吊,对周瑜才略、气度、功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作者描绘了一个少年得志、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而反观作者自己,年华已老,却因受到奸臣的陷害而屡受贬谪,作者通过周瑜的形象反衬作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忧愤及旷达洒脱的豪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3)“舟”是水路交通工具,也是诗词的重要意象。杜甫的《登岳阳楼》“________”和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______”均提及“舟”,并借它抒发孤独衰老之感。【答案】①.士不可以不弘毅②.任重而道远③.修我甲兵④.与子偕行⑤.老病有孤舟⑥.着我扁舟一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弘毅、偕、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电影《长津湖》以史诗级的手法,全景式展示了长津湖战役的全貌,上映第4天票房就突破了15亿元,其市场表现和观众口碑持续升温。该片不仅让观众走近并了解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更使观众铭记祖国因何河清海晏,今天因何国泰民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人们从来没有忘记那段①、烽火连天的悲壮历史,从来没有忘记那些为贏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②的英雄先辈们。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就必须不忘历史、不负先烈,让红色精神③。只有我们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接续奋斗、擦亮信仰,才能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创 造出新的无愧于革命先烈的“人间奇迹”!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要我们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接续奋斗、擦亮信仰,就能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创造出无愧于革命先烈的新的“人间奇迹”!B.只有我们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擦亮信仰、接续奋斗,才能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创造出无愧于革命先烈的新的“人间奇迹”!C.只要我们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擦亮信仰、接续奋斗,就能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创造出无愧于革命先烈的新的“人间奇迹”!D.只有我们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接续奋斗、擦亮信仰,才能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创造出无愧于革命先烈的新的“人间奇迹”!【答案】18.①腥风血雨②前赴后继③薪火相传19.(1)构成特点:“祖国”和“今天”相对,“河清海晏”和“国泰民安”相对,其中“河清”“海晏”“国泰”“民安”均为主谓结构,两两相对。(2)表达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内容上,时空结合,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生动地呈现了英雄们浴血奋斗的时代价值。20.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形容战争年代的悲壮历史,与“烽火连天”并列,可填“腥风血雨”。腥风血雨: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第二空,语境形容英雄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勇往直前,可填“前赴后继”。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第三空,语境指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可填“薪火相传”。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分析对偶修辞,首先要指出对偶句的构成特点,再分析对偶句的表达效果。“祖国因何河清海晏”与“今天因何国泰民安”构成对偶句,其中“祖国”和“今天”是名词对名词,“河 清海晏”和“国泰民安”是主谓结构的并列短语相对。对偶句的表达效果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形式上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内容上,“河清海晏”和“国泰民安”高度概括了天下太平,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现状,提醒我们不忘历史,铭记英雄们浴血奋斗的奉献精神。【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语病有:一、不合逻辑,“只有……才……”表示唯一条件关系,不合语境,应改为“只要……就……”;二、语序不当,“接续奋斗、擦亮信仰”中“信仰”是“奋斗”的前提,应改为“擦亮信仰、接续奋斗”;三、语序不当,“新的”是形容词,应放在动词性短语“创造出无愧于革命先烈”后面。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傲慢和偏见①。那些鼓噪“文明优劣论”“文明冲突论”“制度对抗论”的声音,那些试图搞“小圈子”、组建“价值观同盟”、挑起意识形态对抗的做法,注定不得人心。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②,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交织,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更加突出,我们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③。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在这件事上,你们没有错,我们考虑欠妥当。B.在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C.进入高二以来,我们班已形成一股拼搏奋进的学习风气。D.南极变暖,全球生态问题日趋严峻,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D22.示例:①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是文明交流的精神隔膜”之类 也可)②才能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就能让人类文明和谐繁荣”之类也可)③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原句:第一人称代词,泛指地球上任何一个人,范围广。A.第一人称代词,指语境中和“你们”相对的人;B.第一人称代词,泛指每一个中国人;C.第一人称代词,泛指班上同学;D.第一人称代词,泛指地球上任何一个人,范围广。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1)依据后文“……声音,……的做法,注定不得人心”可知,此句强调对“傲慢和偏见”是持一个否定态度的,否定“文明优劣论”“文明冲突论”“制度对抗论”,所以角度是阻碍“文明”方面的问题。因此可填: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是文明交流的精神隔膜)。(2)依据前文“共同消除……,共同抵制……,共同打破……”这个排比句可知,此空强调“文明和谐”的作用。因此可填:才能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就能让人类文明和谐繁荣)。(3)依据前文“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可知,此空的关联词是“又”“也”等词,和前边“既”构成并列关系;再依据第一段的整体内容,属于精神层面的,即和“经济科技力量”相对的。因此可填: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②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③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四句,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答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引语式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由四句《论语》和《孟子》中的名言构成,四句都包含了一个“忍”字,但每句中的“忍”含义却不尽相同:①中的“忍”是忍耐、忍受的意思,这一句是说,假如在小细节上不能忍耐,就容易坏了全盘大计;②中的“忍”是容忍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③中的“忍”是坚忍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④中的“忍”是怜悯、同情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其中,①②句中的“忍”都有“忍受”之意,但不同的是,约束自己、要求自己,使自己懂得退让、忍耐,不在细节上斤斤计较,是为了谋求未来更好的发展、更高的格局,这样的“忍”是向内作用,是一种智慧;而对不平之事选择揭露、批判,不容忍,不姑息,拍案而起,是为了弱者和不平而发生,是为了寻求正义和公平,这样的“忍”是向外生发,是一种勇气。③④句中的“忍”,也有“内外”之分:③是要求我们内心坚忍,能经得起挫折,受得住失败,在锻铸与磨砺中永不退缩,步步向前,这样的“忍”是向内作用,是一种心志;④要求我们能够同情弱者,怜悯他人,乐于助人,以善良和诚恳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善于体察他人的困境和苦衷,这样的“忍”是向外生发,是一种温暖。根据“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的要求,考生可以任选两句。假如选择了①②或③④,可以从“对已”与“对人”两个方面去确定论点,展开论述;如果选择了①③或②④,可以从“对己”与“对人”中选择一个方面去论述。例如,选择①③作为基础,可以先提出“善于退让,心志坚忍,方可铸就成功人生”的论点,然后分别从追求高远格局和坚毅不拔的人格两方面入手,适当援引论据进行论证,最后联系实际,从反面论证假如没有这两种品质,会给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最后强调论点,总结全文。立意:1.铁肩担道义,青年有作为。2.善待弱者,严于律己。3.追求高远格局,敢为正义发声。 4.锻铸顽强心性,展现旷阔胸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09 08:00:06 页数:21
价格:¥2 大小:44.3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