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②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③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④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 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⑤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就是从心。⑥“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吗?”——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吗?”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⑦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⑧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风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乡土中国》,有删改)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D.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法理社会,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 而言都是再熟悉不过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国基层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一核心观点,统领全篇。B.围绕“乡土性”这个中心,论述了离不开泥土、不流动性和熟悉社会三大特点。C.围绕“熟人社会”,文章主要论述了礼俗社会、习得规矩和讲究信用三个内容。D.孔子关于“孝”的不同解释的举例,证明了乡下人似乎不太追求真理这一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有亲密感,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B.在乡土社会,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从手段到目的间的普遍原则。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D.乡土社会信用产生于一种对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不同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答案】1.A2.D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公民个体之间的孤立与隔膜”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可见不是个体的孤立,而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错误,曲解文意,由“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可知,“乡土社会”是“有机地团结”,没有具体的目的。D.“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法理社会”错误,曲解文意,由“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可知,“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而非“法理社会”。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 D.“证明了乡下人似乎不太追求真理这一观点”错误,论点论据分析错误,由“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可知,举例应该证明“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从手段到目的间的普遍原则”错误,曲解文意,由“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可知,乡土社会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真理”“普遍原则”。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当代毕昇:记两院院士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昇”。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他主持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据国内99%的报业市场和90%的书刊(黑白)出版业市场,以及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本、韩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跨领域研究,跨越式发展1958年,王选教授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并留校在无线电系当了助教。在此后的3年里,王选一直在计算机硬件第一线上跌打滚爬。然而,1961年他却对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用他的话来说,是“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而是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当问及调整研究方向的原因时,王选说:“当时我阅读了国外许多文献,50年代国外有名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使我赞叹不已,同时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只能欣赏别人的成果,而不能有自己的创新思想?我试图寻找创造的源泉,即那些创新构思的背景,逐步领悟到程序和应用对硬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软件,才算真正懂得计算机。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软硬件两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是我能够承担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决定性因素。这一选择使我深切地体会到,跨领域研究是取得创新成果的重要因素。”1974年8月,我国确立了国家重点项目“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简称“748工程”)研 究项目。北京大学从1975年开始从事其子项目“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工作,王选作为技术负责人领导这一科研项目。他在调研了国际技术发展方向后于1976年做出决策:跨过日本流行的第二代光学机械式照排系统、欧美流行的第三代阴极射线管式照排系统,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技术路线。对于这一创造性想法,王选有他自己深刻的思考。经过对国内外状况的细致调查与分析,他坚信数字式存储(第四代机)将是代表技术发展的方向。科学研究有时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策略,用创新的设计,绕过按常规方式发展会遇到的巨大困难,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往往能够走出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淡泊名利,献身科学王选常说,科学研究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1975年,王选开始研究激光照排时,正病休在家。为了解国外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他常拖着病体到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资料。当时条件很艰苦,没有项目经费。王选常为节省5分钱的公交车费,提前一站下车;为节省复印费,许多资料都是手抄。而在此后长达18年的科研道路上,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但王选从来没有埋怨过生活,他深知科研的乐趣在哪里。他推崇这样一句话:“献身于科学研究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几十年的科研攻关,有三件事让王选教授兴奋不已:一是在攻克技术难关时,冥思苦想,几周睡不好觉,忽然一天半夜灵机一动,想出绝招,使问题迎刃而解,这种愉快和享受是难以形容的;二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广泛采用,这种成就感是金钱所买不来的,是最大的酬报;三是发现年轻的杰出人才并委之以重任。扶植新秀,乐为人梯1993年,56岁的王选又一次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他说:“今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育出多少个年轻人。”有些人又不理解了,人家60多岁的老人在一线搞科研的也有很多,王选是不是想“见好就收”?但王选心里很清楚,他深刻地意识到并非每个领域的科学研究都欢迎年长者。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年轻人具有明显的优势。他说自己的两次创造高峰——1964年从事软硬件研究和1975年研制激光照排项目,分别只有27岁和38岁。慧眼金睛,识千里良驹。在王选教授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1993年,方正研究院任命肖建国(36岁)、阳振坤(28岁)、汤炽(28岁) 三位年轻人担任研究室主任。肖建国主持完成了第一个中文彩色报纸编排系统,汤炽提出并主持实现了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新一代排版软件;而阳振坤博士也领导完成了由我国独立研制的PostScriptLever2照排系统。王选教授杰出的科技成就和人格魅力,感召了一大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正在为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才智。4.同人物通讯《“探界者”钟扬》一样,本文多次引用王选院士的话,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次引用王选院士自己的话,可以更好地呈现其内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B.可以使人物通讯更具真实性,增添可读性,也可以避免陈述时的主观滥情。C.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献身科学的精神。D.多次引用王选院士的话,说明作者写文章时准备充足,显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5.本文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都刻画了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对这四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钟扬》主要展现了科学家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B.本文与《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钟扬》都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构筑文章。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C.《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两篇文章,作者使用鲜明个性化语言,使张秉贵、钟扬这两个人物形象鲜活了起来。D.“节省5分钱”“提前一站下车”“许多资料都是手抄”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当时科研条件的艰苦,以及王选院士的执着坚守与刻苦奉献精神。6.新闻强调客观报道,但也会有一定的作者立场,请举例说明文本所体现的作者立场。【答案】4.D5.A6.①“科学研究有时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策略,用创新的设计,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肯定了王选的想法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②“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赞美王选淡泊名利投身科学精神。③“慧眼金睛,识千里良驹”,赞美王选甘为人梯扶持新秀的做法。【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引用作用的能力。 D.“显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错误,人物通讯文章重点是想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而不是突出作者的知识。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A.“主要展现了科学家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说法不当,《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探界者”钟杨》文章通过报道钟扬作为植物学家,作为耸立在雪域高原上的精神坐标在植物学领域、科普工作、教书育人、科技援藏等方面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用有限的生命,实践着伟大的目标和理想,表现了钟扬对国家、对事业、对科学深沉的爱,赞扬了钟扬在工作中勇于开拓、勤于耕耘、甘于奉献的精神。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的能力。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这类文本一般强调客观性,即呈现事情原貌,但也会有作者的立场。只要作者的主观倾向是符合事实的,而且是积极向上的,主观倾向与客观性可以很好地融合。如“科学研究有时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策略,用创新的设计,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是对王选的想法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肯定;“王选一直在计算机硬件第一线上跌打滚爬”是对王选全身心投身工作的肯定。如“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但王选从来没有埋怨过生活,他深知科研的乐趣在哪里”“这种愉快和享受是难以形容的”,这是对王选淡泊名利投身科学精神的赞美。如“慧眼金睛,识千里良驹”“在王选教授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王选教授杰出的科技成就和人格魅力,感召了一大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正在为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才智”这些是对王选甘为人梯扶持新秀做法的赞美。(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百合花 茹志鹃一九四六年的中秋。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就派遣一个通讯员和我一起负责向百姓征集部队缺乏的物资。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不一会儿,我已经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却看见他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怎么,没借到?”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硬着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我叫通讯员来拿,他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回来以后,我就让通讯员回团部去。…………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乡干部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通讯员,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 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通讯员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通讯员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7.下列对原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叙述了宏大战争背景下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在政治主题之外,还表现了人情美、人性美,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B.男主人公本是一个稚气、腼腆的小通讯兵,却在残酷战争中成长为一个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形象真实、立体、丰满。C.小说中描写的中秋的温馨场面与战争的残酷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使小通讯兵的牺牲更刺痛人心,增强了艺术张力。 D.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通过“我”串联男女主人公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并通过“我”的细腻感受,增强了抒情性。8.文中划线部分描写新媳妇从“笑”到“不笑”再到“笑”的神态变化,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9.小说中两次写到新媳妇要为通讯员补肩上的破洞,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7.B8.第一处“笑”:①她觉得小通讯兵的稚气、腼腆很可笑;②她对“我们”把她喊为“大嫂”觉得好笑。第二处“不笑了”:①她内心充满了对共产党的敬意;②她内心允满着借与不借的矛盾。第三处“笑”:她觉得小通讯兵的慌张、腼腆很可爱。9.①人物形象上:第一处表现出新媳妇对小战士的喜爱,第二处表现她对小战士的敬意和对死者的尊重,两处都体现出小媳妇的淳朴和善良。②主旨上:体现出了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情和人性的善良。③情节上:前后情节形成照应。④艺术效果:先是想补没有补成,最后补成了,小通讯兵却牺牲了,前后对照,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B项,“成长为一个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错误,本文的男主人公本身具有稚气、腼腆和英勇无畏的两面,不是从“稚气、腼腆”成长为英勇无畏。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重点词语,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解答本题,首先从原文找到相关情节,再结合语境分析新媳妇从“笑”到“不笑”再到“笑”的神态变化中人物心理的改变。本题语境在小说开头部分,是新媳妇、“我”与通讯员的第一次正面接触,新媳妇的神态描写反映其性格特点,也揭示她的心理变化。解答时注意抓住新媳妇的身份特点,分析其性格和心理。第1处“笑”的情节是我和通讯员借被子时对她的称呼;第2处“不笑”的情节是我向她宣讲共产党服务老百姓的道理;第3处的情节是通讯员的衣服被挂坏。结合原文情节逐一分析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把握指定情节的内容,并 从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构成情节逆转、掀起波澜)、对人物(展现人物性格)、对主旨及给读者的感受(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等方面来思考其作用。本题新媳妇要为通讯员补肩上的破洞,第1次是通讯员借被子时衣服刚刚被挂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充分表现新媳妇的善良,对通讯员的喜爱;第2次为通讯员补肩上的破洞是在通讯员牺牲后,“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与前面想补而未补成的情节呼应,突出了军民情,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大王诚能命将出师,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祖逖之攻樊雅①也,川②遣其将李头助之。头力战有功逖厚遇之头每叹曰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川闻而杀之头党冯宠帅其众降逖川益怒,大掠豫州诸郡,逖遣兵击破之。三年③,夏六月,祖逖将韩潜与后赵将桃豹分据陈川故城,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余人运上台,又使数人担米,息于道。豹兵逐之,弃担而走。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及别将冯铁邀击于汴水,尽获之。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而赵固、上官氏、李矩、郭默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驰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皆受逖节度。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石勒患之,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逖牙门童建杀新蔡内史周密降于后赵,勒斩之,送首于逖。逖深德 之,自是后赵人叛归逖者,逖皆不纳。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豫州刺史祖逖,以若思吴士,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又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壬寅,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注】①樊雅,流民,在谯地聚集数千人,自称山寨王。②川,即陈川,自称陈留太守。③三年,即晋元帝大兴三年(公元320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头力战有功/逖厚遇之/头每叹曰/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川闻而杀之/头党冯宠帅其众降逖/B.头力战有功/逖厚遇之/头每叹曰/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川闻而杀之/头党冯宠帅其众降逖/C.头力战有功/逖厚遇之/头每叹曰/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川闻而杀之头党/冯宠帅其众降逖/D.头力战有功/逖厚遇之/头每叹曰/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川闻而杀之头党/冯宠帅其众降逖/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祭酒,汉魏以后的官名,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韩愈曾担任过此职。B.京口,江苏镇江的古称,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京口瓜洲一水间”。C.后赵,十六国时的政权,军事力量强大,与当时南方东晋政权对峙。D.壬寅,壬为天干,寅为地支,干支相配以纪年、纪月、纪日,文中用以纪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逖曾经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一同睡觉,深更半夜听到鸡叫,就叫醒刘坤,起床舞剑。B.祖逖驻扎京口时,向一直不想北伐的司马睿进言,司马睿封他官职,给了少许物资,未给他兵器。C.在与樊雅、陈川、韩潜、桃豹等势力战斗中,祖逖表现出非凡的军事驾驭能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D.祖逖派人劝赵固等和解,于是他们都接受了祖逖的节制调度;默许与后赵的民间交易,获利颇多。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逖深德之,自是后赵人叛归逖者,逖皆不纳。(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并序》)【答案】10.B11.D12.C13.(1)祖逖很感激他,从此以后归附祖逖的后赵人,祖逖都不接纳。(2)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一共有六百一十六字,命题为《琵琶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头奋力作战立有战功,祖逖也丰厚地对待他。李头每每叹息说:“能得到这种人作主帅,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陈川听说后就杀了他。李头的心腹冯宠率领士兵投降了祖逖。“此人”作“为主”的主语,之间不断开;“吾”做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应在“吾”前面断开,排除AC。“杀”的宾语为“之”,所以应在“之”后面断开,“头党冯宠帅”属于同位语作主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文中用以纪年”错误。文中“壬寅”是纪日。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在与樊雅、陈川、韩潜、桃豹等势力战斗中”错误。由原文“祖逖将韩潜与后赵将桃豹分据陈川故城,相守四旬”可知,韩潜是祖逖的部将。故选C。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德”,感激;“自是”,从此;“后赵人叛归逖者”,定语后置句,归附祖逖的后赵人;“纳”,接纳。(2)“因为”,于是撰写;“歌”,吟唱;“凡”,总共;“言”,字;“命”,命名。参考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一同睡觉,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谘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大王如果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秋季八月,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对天发誓说:“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贼寇)重新渡江回来,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锻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祖逖进攻樊雅!陈川派他的将领李头来助攻。李头奋力作战立有战功,祖逖也丰厚地对待他。李头每每叹息说:“能得到这种人作主帅,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陈川听说后就杀了他。李头的心腹冯宠率领士兵投降了祖逖。陈川更加愤怒,大肆进攻掠夺豫州各地,祖逖派遣部队打败了他们。建武三年夏六月,祖逖的部将韩潜和后赵的将领桃豹分别占据了陈川原来的城池。祖逖让人用布袋就像装满米的样子装满土,派一千多人搬运到台上,又安排几个人去挑米,在路上歇着。桃豹的部队果然追赶上来,(这些挑米的士兵)都丢下担子逃走。桃豹的部队已经饿了很久,得到这些米,以为祖逖的粮食很多,士兵都能吃饱,因此更加胆怯。后赵的部将刘夜堂用上千头驴运粮送给桃豹,祖逖派韩潜在汴河上截击,把这些粮食都缴获了。祖逖坐镇雍丘,多次派兵截击后赵的部队。而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各自通过诡诈的计谋和武力相互攻击。祖逖派使臣让他们和解,说明其中的利弊祸福,于是(他们)都接受了祖逖的节制调度。祖逖积极操练部队积攒粮食,为谋取黄河以北做准备。后赵皇帝石勒对此很忧虑,于是给祖逖写信,希望双方互通使者和交易货物。祖逖没有回复,但任由民间互相交易,从中获利十倍。祖逖的牙门童建杀死新蔡内史周密,投降后赵,石勒将童建斩首,把首级送给祖逖。祖逖很感激他,从此以后归附祖逖的后赵人,祖逖都不接纳。禁止众将侵犯、攻掠后赵民众, 两国边境之间,逐渐得以休养生息。恰逢朝廷将派遣戴若思来做都督。豫州刺史祖逖,认为戴若思是吴士,虽然有才干声望,但没有远见卓识;而且祖逖听说王敦和刘隗有矛盾,担心发生内乱,知道北伐大业无法成功,感慨愤激以致生病。九月壬寅在雍丘去世。豫州的百姓听说后就像自己的父母去世般悲伤。谯、梁等地的百姓为他建立了祠庙。(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秋兴八首①(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②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注]①《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②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③抗疏: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晖、翠微可谓人间美景,诗人日日观赏,沉醉在大自然中忘却了忧愁。B.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景,描绘渔人泛舟水上、燕子空中翻飞的动态美景。C.颈联运用典故,诗人借用历史上匡衡和刘向之事,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D.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将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所感结合在一起。15.请比较诗歌尾联中塑造的“同学少年”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形象有何不同?【答案】14.A15.尾联中的“同学少年”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一个个都飞黄腾达,却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心怀国家,励志高远,一腔青春热血,神采飞扬。【解析】【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忘却了忧愁”错误。诗人流落在外,壮志难酬,虽观赏美景,却心忧天下,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漂泊之感。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尾联意思是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尾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表达了诗人功业无成的悲愤之情。《沁园春·长沙》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两句,描写出同学之间的友谊,表现出当代青少年的积极。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江水澄碧和无数船只竞渡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2)曹操《短歌行》中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3)杜甫《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衰颓失意却又难以借酒浇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漫江碧透②.百舸争流③.青青子衿④.悠悠我心⑤.艰难苦恨繁霜鬓⑥.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碧、衿、鬓、潦倒。 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媒介成为必需品,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媒介是一座桥梁,联通了人们与外面的世界。网课、网络会议、网上办公、网络购物以及各种App高频率地出现,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青少年可以运用各种媒介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不但可以丰富他们的辨识力,而且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媒介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今,媒介无处不在,各种的信息铺天盖地。青少年涉世未深,思想单纯,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迷失方向。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上虚拟世界而与现实环境脱节,这导致的精神空虚、文化断裂、学业荒废、人际关系冷漠等问题。17.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D.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答案】17.①众志成城(或同心协力、团结一心)②息息相关③真假难辨(或纷繁复杂)④屡见不鲜(或层出不穷)18.改:这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辨识力。19.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形容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抗击疫情,可以用“众志成城(或同心协力、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像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就能取得成功。第二空,语境是说媒介和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可以用“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非常密切。第三空,语境修饰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用“真假难辨(或纷繁复杂)”。真假难辨: 真假难以分辨清楚。第四空,语境是说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出现各种问题已经很常见了,可以用“屡见不鲜(或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多次见到,已经不新奇了。【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一、搭配不当,要把“丰富……辨识力”改为“提高……辨识力”;二、语序不当,“不但可以”和“而且能”后面的内容应调换顺序。【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媒介是一座桥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媒介”比作“桥梁”。A.“羁鸟恋”和“池鱼思”运用了拟人;同时,“羁鸟”对“池鱼”,“恋”对“思”,“旧林”对“故渊”,运用了对偶。B.把“江山”比作“画”,运用了比喻。C.把琵琶弹奏的声音比作“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了比喻。D.把“乐音”比作“利箭”,运用了比喻。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年节的前一晚,B站发布了一段名为《后浪》的视频,(),有人热泪盈眶、感动不已,有人厌恶反感、高声批判,有人欣喜于年轻一代被认可,①视频是鸡汤、没有真正地走近年轻人。评论人曾于里指出,《后浪》是一篇青年缺席的宣言,不仅缺失了年轻一代的真实现状与声音,也用“青春”②。现代意义上的青年是五四前后诞生的概念,承载着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含义,青春则属于抒情主义和消费主义,是小时代的产物。因此《后浪》在本质上是向消费主义的一次献媚,看似肯定歌颂③,实际上却是进一步维护和巩固“前浪”们对世界的定义与规划。《后浪》中的“后浪”代表不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它只是青年这个复杂群体里的一部分,而对于年轻一代自身而言,只有重拾“青年”的身份,才能真正称得上时代浪潮中的“后浪”,否则不过只是浮沫而已。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发两极化争议并随即刷屏网络B.随即刷屏网络并引发两极化争议C.刷屏网络且两极化争议随即产生D.随即引发两极化争议并刷屏网络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或短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答案】20.B21.①有人诟病说教;②替换了“青年”;③年轻一代。【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随即”承接前文视频引发的问题,据此排除AC;“刷屏网络”“引发两极化争议”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据此排除D。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景补写的能力。第一处,首先根据对称结构,推断下句为“有人……”,然后根据“欣喜于年轻一代被认可”“视频是鸡汤、没有真正地走近年轻人”推断前后两句观点相反,由此推出应填写“有人诟病”一类的句子。第二处,后文在论述“青年”与“青春”的区别,前文说“不仅缺失了年轻一代的真实现状与声音”,与空缺处形成递进关系,且前文说缺失青年,后文说“用青春”怎样,由此推断应填写“替换了‘青年’”一类的句子。第三处,“看似”与“实际上”构成相反的意思,由“维护和巩固‘前浪’”推断出前文是看似在歌颂“年轻一代”。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毛主席有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以“恰同学少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录下青春中那些闪光的故事。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思想健康,叙事符合逻辑;有故事,有细节;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 恰同学少年“妈,市上疫情严重,我报名去参加支援了,你和妹妹好好在家,别到处乱跑”,哥哥收拾好行李,丢下这一句话,便匆匆离去。妈妈摇摇头对我说,“你哥哥,总是这样积极”,言语中尽是自豪与心疼。是的,哥哥总是这样积极,自从去年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他总是这样匆忙,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泛着鱼肚白的清晨,烟雾缭绕的办公室,蓝光闪烁的屏幕,布满血丝的双眼……一夜,又过去了,这是哥哥最平常的一个夜晚。为更好地防控疫情传播、及时准确梳理出密切接触者的详细行程,哥哥在屏幕前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不眠之夜,而这只他工作的一小部分。自疫情开始后,哥哥就一直奔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在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与阳性患者接触排查密接;背上沉重的消毒背篓,一丝不苟在街道上消毒;寒风凛冽的深夜,在高速路口检查来往车辆的行程码……这些早已成为哥哥工作的日常。投入志愿队伍的哥哥化身为温暖的“大白”,披上白色战袍,带上防护装备,穿梭在小区间,驻守在检测点,执勤在风雪里。一群加班熬夜的大白,终于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坍坐在小区的角落,虽然看不到面孔,但那种疲惫隔着屏幕也铺面而来。镜头一扫而过,眼尖的我看到防护服上出现哥哥的名字,听到电视机里传来“感谢大白,家乡有你,我们放心”,那一瞬间眼泪夺眶而出。脱掉这身防护服,谁还不是个宝宝,但穿上这身防护服,就是穿上保家乡平安的责任。一个月的支援任务结束,哥哥终于回到家,看着哥哥清瘦的脸庞,我问哥哥:“在疫情一线,害怕吗?”哥哥笑笑回答说,“怎么不害怕呢?”“那为什么还要主动申请去呢?”哥哥说:“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我得对得起身上的这身警服。”那一瞬间,我觉得哥哥就是保家卫国的大英雄。恰同学少年的我们,该是什么模样?在哥哥的言行中,我得到了最好的回答。那是“我的家乡,我来守护”的铮铮誓言;那是“即便害怕,也绝不退缩”的勇敢担当;那是冲在第一线、干在第一线、守在第一线的一往无前,是在奋斗与担当中成长的模样,而我,也要以哥哥为榜样,做一个于国于民于家有用的“同学少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句毛主席的诗句,强调了青年人的风华正茂,和他们的责任与担当;青年当有高远的理想,而这理想,应当与国家、与时代息息相关。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毛泽东的时代,需要青年思考“谁主沉浮”的问题,需要青年用他们的激情与热血为祖国开拓出一条正确的道路。而材料第二句话,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则在说明青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中表达了对今日新时代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更应将自己的青春与“国家”“时代”紧紧相连,抓住时代机遇,展现青春风采。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进步刻录着青年的足迹、凝结着青年的奉献。而今日之时代,也在呼唤青春责任,青年担当。试题要求以“恰同学少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也就是要展现出青春少年为祖国、为时代积极奋斗的样子。写作时,可以以自己为记叙描写的主人公,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人,叙述的事件可以从小处着笔,如写自己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经历,事虽小,却也是为国家的安全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择业思考展开描写,如自己原先想选电子竞技类方向,但在某一次活动中,看到了科技强国、科技强军的力量,并产生极大震撼,最终通过慎重选择,自己改变了专业方向等。立意:1.恰同学少年,为国奋斗。2.我们是圆时代强国梦的少年。3.同学少年多不贱,立志关山五十州。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09 07:58:21
页数:21
价格:¥2
大小:45.1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