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试卷(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赣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2022年11月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顶: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在文学中有生动的表现。谢灵运即是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山居赋》以始宁墅为蓝本,从上古穴居一路说到当时的文人山居,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不仅细致地描绘了始宁墅的内外设置,写到了山中的亭台楼榭,山川形胜,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重点表现了山居“有异乎市廛”的生活情趣,而且抒发了自己的思古幽情和“心放俗外”的隐逸情怀。南朝时期另一位深入描绘“山居”生活的著名文人,是齐梁时代的刘峻。与谢灵运对“始宁墅”穷形尽相的描摹相比,刘峻则重在表现“山居”生活的人文特性。他的《东阳金华山栖志》以自己隐居金华山十余年的生活为基础,特别是以所居山舍为中心,采取移步换景式的全景描述,把从山麓抵达自己山居之所的过程完全呈现出来,辅之以介绍金华山的诸多文化景观,可谓是一幅精彩细致的金华山名胜导游图。这种融自然性、人文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山居”生活,在南朝文士中不仅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而且深刻影响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理念,即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审美化、艺术化。梁代吴均《山中杂诗(其三)》:“具区穷地险,嵇山万里余。奈何梁隐士,一去无还书。”何逊《答高博士诗》:“北窗凉夏首,幽居多卉木。飞婕弄晚花,清池映疏竹。为宴得快性,安闲聊鼓腹。将子厌嚣尘,就予开耳目。”吴均诗中的“山居”生活透露出那些厌倦尘俗之士归隐山林的恬静之趣,何逊之诗则表现了“山居”生活所形成的思想理念对文人的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即使没有自然山林的物质条件,自己的生活依然可以通过花草竹木、清流绕径的设计获得脱俗快性之感。这显示出南朝文人以山水花竹娱情、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在南迁之后,经历北方战乱的世家大族占据了山川林泽的广大土地,这是南朝文人体验“山居”生活的现实基础。而玄学物我两忘、逍遥自由的文化追求,则推动了文人走向山林草野,借此寻求人生和自然的真谛。因此,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与西方“人,诗意地栖居”的理想具有深层的相通之处,也是我国古代文人群体精神旨趣和审美理想的重要表征。(摘编自李伟《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材料二:语言文字是形成民族文化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汉语的象形文字因此也带来了中国文化上、特别是诗歌上某些突出的特色。由于文字的象形性,很自然地容易唤起视觉上直接的参与,这就有利于语言上形象思维的更为活跃。象形同时又自然地带来了方块字,也就是单音字。尽管语言中也还有些多音词,如牡丹、葡萄之类,但也还是用多个单音字来组成,或者说都是由方块字来组成,而方块本来就是属于空间而不是属于时间的,属于视觉而不是属于听觉的。然而诗歌正如音乐,乃属于时间艺术,它的本质是抒情的。而汉语却为诗歌增添了非凡 的空间艺术性能,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正是优美的空间艺术。中国山水诗之所以远较西方突出,取得更多的成就,正与中国语言文字这一文化土壤分不开。如果说象形文字的形象性随着文字长期地不断演变,它的原始形象难免会近于模糊的话那么由它形成的方块字,这时就又为它强化了空间艺术的色彩,这也就是骈偶。中国人一提起骈偶来往往眉飞色舞,这的确是举世无双的。中国文学史上不但有文艺性的散文,还有更文艺性的骈文。生活中的对联,成语中的偶句,俯拾即是。至于上对下,左对右,前对后,这么典型的三维空间且不必说,只说青山对绿水,晴空对明月,翔鸟对游鱼,飞花对落晖,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湖,也就够目不暇及的了。可是若非方块字提供了排比的方便,语言上能够这么得心应手吗?在诗歌史上骈偶的历程也就是山水诗成熟的过程,这也是人们所共知的。正是谢灵运在诗中力求骈俪,也就正是谢灵运开始了山水诗的飞跃发展,历经宋齐梁陈直到唐代。而律诗形成,骈偶乃更集中于八句中的中间四句上。唐代山水诗的名句,十九涌现于此,蔚为壮观,其盛况是空前的。然而诗歌毕竟并不是画,更不是雕刻;空间艺术也毕竟并非诗歌的当行本色,山水诗因此也并非唐诗的中心所在。它获得的空间艺术性能是可珍贵的。但应是符合于诗歌的抒情本质,有助于诗歌本质的更鲜明、更为多采,而不是偏离或冲淡这个本质。建安之所以高出于齐梁,李后主之所以高出于花间,唐代山水诗之所以秀出千古,关键都在于此。(摘编自林庚《汉字与山水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在文学上可表现为对环境的描写,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表现这种生活的人文特性。B.南朝文人选择山川林泽,享受娱情怡然的生活情趣,而自然山林并非获得脱俗快性之感的必备物质条件。C.汉语为本是时间艺术的诗歌增添了空间艺术性能,这是中国诗远胜西方诗歌,取得更多成就的原因之一。D.骈偶现象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对中国山水诗的发展壮大有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谢灵运,不过两则材料引用这一人物的目的并不一致。B.谢灵运与刘峻对“山居”景物描摹角度不同,这与两人生活理念的差异不无关系。C.汉字的象形性活跃了语言的形象思维,并使中国方块字带给人空间和视觉的感受。D.骈偶自东晋以来一直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至唐代,多集中于律诗的中间两联。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曹操《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B.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C.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D.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4.在南朝时期,“山居”成为当时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山居”这一文化现象形成的原因。(4分)5.对高中生而言,古诗是语文学习的难点。请你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应如何学好中国古代山水诗。(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返乡【注】路遥在高三星把加林的铺盖行李捎回村的当天晚上,高家村的大部分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全村人都很感慨,谁也没有想到小伙子竟然落了这么个下场!玉德老两口倒平静地接受了三星捎回来的铺盖卷,也平静地接受了儿子的这个命运。对这事感到满意的是刘立本,他当晚就很有兴致地跑到明楼家,向三星打问这件事的根根梢梢。听了这事,明楼反而显得心情很沉重,他更愿意高加林在外面飞黄腾达。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的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到现在,高加林才感觉到自己像个一无所有的叫花子一般,孤零零的,前不着村,后不靠店。他不知道自己从什么路上走来,又向什么路上走去……当他走到大马河桥上的时候,他一下子有气无力地伏在了桥栏杆上。他想起不久前曾狠心地和巧珍断绝了关系,他幻想的工作和未来在大城市生活的梦想破灭了,黄亚萍又退回到了他生活的远景上……严峻的现实生活最能教育人,它使高加林此刻减少了一些狂热,而增强了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黎明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静悄悄地来临了。一天的生活像往常一样开始了它的节奏。高加林望了一眼罩在蓝色雾霭中的县城,就回过头,穿过桥面,拐进了大马河川道。他走在庄稼地中间的简易公路上,心里涌起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难受。他已经多少次从这条路上走来走去。从这条路上走到城市,又从这条路上走回农村。这短短的十华里土路,对他来说,是多么的漫长!他心想,回到村里后,人们会怎样看自己呢?又将怎样再开始在那里生活呢?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很真诚。大家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①“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②“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③“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庄稼人们问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他坐在一块石头上,用两只手蒙住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前,泪水立刻像涌泉一般地从指缝里淌出来了。好久,高加林才抬起头。他猛然发现,德顺爷爷正蹲在他面前,抽着旱烟锅。见他抬起头来,德顺爷爷便笑眯眯地说:“你还有眼泪呢?”接着一脸皱纹一下子缩到眼角边,摇了摇那白雪一般的头颅,痛心地说:“娃娃呀,回来劳动这不怕,劳动不下贱!” “爷爷,我心里难过。我现在觉得活着实在没意思……”“胡说!”德顺爷爷一下子站起来,“你才二十四岁,怎么能有这么些混账想法?如果按你这么说,我早该死了!我,快七十岁的孤老头子了,但我还天天心里热腾腾的,想多活它几年!别说你还是个嫩娃娃哩!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这两只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修过路……这些难道也不是活得有意思吗?”德顺老汉大动感情地说着,像是在教导加林,又像是借此机会总结自己的人生;那只拿烟锅的、衰老的手在剧烈地抖动着。高加林这个傲气的高中生虽然研究过国际问题,读过许多本书,但他没有想到这个满身补丁的老农民,在他对生活失望的时候,给他讲了这么深奥的人生课题。他一双失去光彩的眼睛里重新飘荡起了两点火星。德顺爷爷用枯瘦的手指头把四周围的大地山川指了一圈,说:“④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一代养活了我们。一切都还会好起来的。而今党的政策也对头了,现在生活一天天往好变。咱农村往后的前程大着哩,屈不了你的才!一个男子汉,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变成个死狗了……”“爷爷,你的话给我开了窍,我会记住的,也会重新好好开始生活的。刚才我在前川碰见庄里的其他人,他们也给我说了不少宽心话。唉,我现在就担心高明楼和刘立本两家人往后会找我的麻烦,另眼看我……”“啊呀,这你别担心!好好重新开始活你的人吧。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样……金子一样啊……”德顺老汉泪水夺眶而出,顿时哽咽得说不下去了。高加林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有删改)【注】中篇小说《人生》写于1981年。它以改革开放初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变化过程。小说共二十三章。《返乡》为第二十三章(并非结局)。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刘立本、高明楼等人对高加林被遣返回乡消息的不同反应,既设置悬念,又为后文埋下伏笔。B.第3段的外貌描写,表现了失去城市工作对高加林的沉重打击,凸显此时高加林的孤独失意和狼狈不堪。C.小说语言比较独特,用语考究,古朴典雅,娓娓道来如叙家常,有些语言饱含哲理,表达对人生价值的思考。D.高加林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的坎坷人生,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知识青年如何做出选择的问题。7.下列对文中村里人安慰高加林的4处画线句子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处,勉励高加林,既然城市不接纳自己,那就回到农村好好生活。B.第②处,劝告高加林,回到农村,踏实干农活,毕竟跳出农门的人还是少数。C.第③处,安慰高加林,农村生活虽然贫苦,但它也有城市所不具有的优势。D.第④处,责备高加林,不应该忘本,土地才是我们的根,有了它就有了一切。8.从走在简易公路上到见到德顺爷爷前,高加林的思绪是随着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路遥特意在“第二十三章”标题后注明了“并非结局”,传达出作家怎样的意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秦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①曰:“不可。”王曰:“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武安君曰:“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赵自长平以来,君臣忧惧,早期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今赵卒之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虚弱,是以寡人大发军。人数倍于赵国之众,愿使君将,必欲灭之矣。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武安君曰:“今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以今伐之,赵必固守,挑其军战,必不肯出。围其国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拔;掠其郊野,必无所得。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注】①武安君为秦将白起。他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益发军/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B.复益发军/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C.复益发军/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D.复益发军/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秦昭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称疾中“疾”指疾病,与《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疾”不同.C.兵甲,文中指士兵和铠甲,它衍生出“兵甲”的另两个义项“军队”“战争”。D.行伍为军队之意,按照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故泛指军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昭王认为经过休养生息和整治武备,秦国的军事实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具备了再次征伐赵国的能力,但武安君却并不认同这一观点。B.武安君面对秦昭王的疑惑,主要从赵国的角度加以分析,他的分析点面结合,既有赵国整体情况介绍,也有对平原君等人的个例分析。C.秦昭王在王陵作战失利后,想让武安君带兵攻打赵国,但遭到拒绝。昭王为了使武安君能接受任务,亲自去探望武安君并责备了他。D.武安君一番分析,并没有说服秦昭王。秦昭王认为没有武安君带兵,秦国同样可以战 胜赵国,于是执意攻打,秦国陷入不利境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2)人数倍于赵国之众,愿使君将,必欲灭之矣。14.武安君为何不愿带兵攻打赵国?请简要概括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赤壁歌送别①李白二龙②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③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注】①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游江夏时所作。②二龙:指争战之双方。此指曹操和孙权。③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赤壁”一句,艺术地表现了周瑜以火攻使曹操落得全军溃败下场的情景。B.“张”“照”二字,极大地渲染了吴军的攻势,是对古战场景象的生动写照。C.诗人希望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消息,使自己看过信后大壮心胆与气魄。D.全诗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巧妙地统一起来,意在重点突出后者。1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所塑造的周瑜形象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有何异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用乌鹊作比,用“,”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透露着作者对这些人的关心和同情。(2)干维非常擅长写景,《使至塞上》中的“,”两句,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3)子规,又叫杜鹃鸟,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这在唐宋诗词中数见不鲜,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从1998年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到神舟七号出舱活动,再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①的精神意志;始终支持着翟志刚一路前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航天员要首次进行太空行走,这意味着航天员必须练就强大的身体。需要在模拟失重水槽里,身着水下训练服在10米深的水下进行模拟失重训练。每次训练结束浮上水面,翟志刚都累得几乎虚脱,训练服里浸满了汗水。凭着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翟志刚终于在太空中踏出了关键一步。然而看似顺利出舱活动的背后,又是一场② 的生死考验:打开舱门时,轨道舱突然响起火灾警报。千钧一发之际,翟志刚与战友达成默契:就算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留下历史性的一刻!翟志刚③地迈出舱门,挥动国旗向地面报告,向全国人民报告,向世界人民问好!翟志刚说,他是为飞行而生的。梦想与热爱、英勇与无畏、踏实与吃苦,是他坚守信念、克服困难的“燃料”。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翟志刚再次开启了一段崭新的飞天之旅,中国载人航天之路将越走越远、越走越宽。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过去的20年间,我国2型糖尿病呈爆发式增长。据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居全球首位。由于目前该病还没有办法根治,因此需要患者积极治疗,以及改善生活方式,进行自我管理等。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监测血糖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风向标”。然而,很多人往往只重视空腹血糖,①。事实上,餐后血糖升高,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亟须引起重视。如果餐后两小时后,血糖数值超过了7.8毫摩尔/升,但低于11.1毫摩尔/升,那就意味着你已经迈入糖尿病的大军中,可以诊断为糖耐量减低,属于糖尿病前期;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值高于11.1毫摩尔/升,②。可见,7.8毫摩尔/升这个数值非常关键,是餐后血糖正常值的上限,一旦超过这个数值,就要积极进行防治和管理。需要强调的是,测量餐后血糖,③,到之后的两小时结束。有的人从进食中间开始计算时间,有的人吃完饭后再开始计算时间,这些都是错误的。这样测得的血糖值往往偏低,会影响监测结果。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B.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C.家乡有一句“浪费无底洞,坐吃山要空”的俗语.D.“戊戌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带有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变法运动。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进入高一,意味着迈入了青春的行列。站在高一的门槛前,挥别初中时的懵懂与青涩,眺望门里多彩的青春世界,或新奇,或忐忑,或自信……请以“站在高一的门槛前”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叙写自己或他人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青春故事,表达对青春的理解和认识。要求:描写生动,感情真挚,文体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赣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范围扩大。“这是中国诗远胜西方诗歌,取得更多成就的原因之一。”有误,文中为“中国山水诗之所以远较西方突出……”,故选C)2.B(强加因果。“描摹角度不同”并非因为“两人生活理念的差异”,而是说明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在文学上有不同的表现,故选B)3.C(C项的《竹里馆》为王维隐居蓝田辋川山居时所作。A项写出了萧瑟秋风和大海的辽阔壮美;B项为城市早春图;D项为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故选C)4.①世家大族占据山川林泽的广大土地,这是南朝文人体验“山居”生活的现实基础;②玄学物我两忘、逍遥自由的文化追求,推动了“山居”文化的形成。(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5.①我们要理解汉语的空间艺术;②我们要把握诗歌的抒情本质;③我们要具有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6.C(“用语考究,古朴典雅”说法错误,应为“朴实平淡,清新自然”。)7.D(“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一代养活了我们。”这句并非责备,而是希望高加林能振作起来,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故选D)8.①走在简易公路上,高加林想着不知将来会怎么样、又该怎么生活,感到难受(挣扎矛盾的心理);②村里人的安慰使高加林非常感动,内心感到一丝轻松;③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望着熟悉又陌生的故乡土地,他感到愧疚(抑或心有不甘)。(每点2分,共6分,分析合理者可酌情给分。)9.①小说内容只是高加林等几个年轻人人生中的一小部分,未来的路还很长。作家为我们寄托了另一种出路和可能;②不仅引发读者的思考,也是作家对时代改革的反思。(每点3分,共6分,如有其它符合题意的亦可。)10.D(正确的断句是:复益发军,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其中“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不应分开,排除B、C,“出轻锐以寇其后”的主语是“赵王”,排除A,故选D)11.C(“兵甲”指“兵器和铠甲”,此义可由“缮治”推断出来。)12.C(“亲自去探望武安君”有误,应该是“使应侯往见武安君”)13.(1)前年国库空虚百姓受饥,您不考虑百姓的能力,要求增加军粮来消灭赵国。(虚:空虚。量:考虑。益:增加。以:目的连词,来。每点1分,共4分)(2)(秦军)人数是赵国军队的一倍,希望派您领兵出战,一定要消灭赵国。(众:兵、军队。愿:希望。使:派,派遣。将:动词,带兵、出征、出征。每点1分,共4分)14.①长平之战后秦国没有乘胜追击,导致赵国实力恢复(让赵国休养生息),秦国失去了一举消灭赵国的机会。②赵国君臣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抵抗外敌。③如果出师不利,赵国的救兵到来,对秦国非常不利。/赵联姻诸侯,有外援。④自己有病,不能出征。(每点1分,答出3点得3分)15.D(“意在重点突出后者”错,是“突出前者”。原因是诗人把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壮年时代济世救民的思想。)16.第一问:本诗表达了对周瑜取得战功的仰慕,含蓄表达对友人的赞颂,体现了自己对建功立业的向往。(3分)第二问:①同:都塑造了战功辉煌的周瑜形象。(1分)②异:苏词中有周瑜婚姻美满,风度潇洒,性格沉着的形象,而本诗中没有这一形象。(2分) 17.(1)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其他符合要求者也可。18.①坚韧不拔、矢志不移(渝)、坚持不懈、踔厉奋(风)发②惊心动魄③毫不犹豫、毅然决然(每空1分。其它答案,如果合理可酌情给分。)19.在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要进行首次太空行走,这意味着航天员必须练就强大的体魄。(解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存在三处语病:“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与“航天员”并存,中途易辙,应增加“在……中”;“首次”语序不当,应放在“进行”后面;“练就强大的身体”搭配不当,应改为“练就强大的体魄”或“练就强健的身体”。)(每修改正确一处,得1分。)20.①使用比喻,把“梦想与热爱、英勇与无畏、踏实与吃苦”比作“燃料”(1分);符合翟志刚的工作特点(1分)。补充: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翟志刚坚守信念、克服困难的原因(或动力)。(答到此点也可得1分)②使用排比,三个并列短语依次从信念到意志再到实践,层层推进(1分);突出了翟志刚坚守信念、克服困难的航天精神(1分);条理分明,增强了语势(或气势)(1分)21.B(文中“风向标”的引号是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讽刺、否定;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直接引用;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B。)22.①却忽视了餐后血糖的测量。②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③计时应从吃第一口食物算起(或“计时应从进食/吃饭开始算起”)23.作文评分标准:此作文题由一则材料和一段要求构成。材料很文艺很“青春”,对考生打开思维,寻找写作点很有帮助。它一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进入高一,意味着迈入了青春的行列。”是一句常识性话语,揭示了高一与青春的关系。第二句话则内涵丰富,颇具启示性:“站在高一的门槛前”设置了写作情境,考生是一名即将或刚刚进入高一的学子。这一情境要求学生把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考查考生的想象力。“挥别初中时的懵懂与青涩,眺望门里多彩的青春世界,或新奇,或忐忑,或自信……”,这句话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初中生活,憧憬即将或已经到来的多彩世界。而“新奇”“忐忑”“自信”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切入角度,引导他们以这些词语为关键词,搜集脑海中的点滴往事,设想未来的青春故事。要求很具体很贴心。命题者已帮考生拟好题目,明确了文体要求。“叙写自己或他人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青春故事”则展示了构思方向,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同学、朋友等。“学习和成长”又提供了写作内容,这两个词其实已涵盖了考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对青春的理解和认识”很关键,考生讲故事,编故事,最后总是要体现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认识。如果整篇文章只有故事,但缺乏必要的升华与提炼,那不应该进入一类文。评分等级:一、切合题意,48分以上。题目正确,文体准确,有故事有升华,展现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语言优美,思路清晰,情节跌宕。情节丰富、语言感染力特别强的,可以给到54分以上。二、符合题意,42—47分。题目正确,文体准确,符合主流价值观。故事较吸引人,语言较优美,但升华与提炼部分较一般。三、基本符合题意,36—41分。题目正确,文体准确,符合主流价值观。但语言啰嗦不优美,文章松散不凝练,故事平淡不出彩。“对青春的理解和认识”较少涉及甚至根本没有。 四、偏离题意,36分以下。文体准确,但背离材料,只在少数地方提及“青春”一词,更没有任何的对青春的理解和认识。五、完全离题卷,25分以下。文体不对或根本没有谈及青春。【译文】秦昭王已使百姓得到休息,修缮了武器,又准备攻打赵国。武安君说:“不行”。秦昭王说:“前年国库空虚百姓受饥,您不考虑百姓的能力,要求增加军粮来消灭赵国。现在寡人使百姓得到休息,士卒得到安养,蓄积了粮食,全军的给养又超过从前一倍,您却说:‘不行’。为什么这么说呢?”武安君说:“现在大王派兵虽然超过从前的一倍,我预料赵国的守备力量也会相当以前的十倍。赵国从长平之战以来,君臣都忧愁恐惧,早上朝,晚退朝,用谦卑的言辞,贵重的礼品,四方派出使者向诸侯求和,同燕、魏两国结为同盟,同齐、楚两国结成友好之邦,处心积虑,一切都以防范秦国为当务之急。赵国国内财力充实,外交活动成功。现在这个时候,对赵国不可攻打。”秦昭王说:“寡人已经派兵了。”于是他派出五大夫王陵率军攻打赵国。王陵战败,损失了五校(汉时对步兵、屯骑、长水、越骑、射声五校尉的合称)。秦王又要派武安君白起,武安君声称有病不去。秦王于是派应侯去见武安君,责备他说:“现在赵国士卒死于长平之战的已有十之七、八,赵国虚弱,因此我大举发兵。(秦军)人数超过赵国的军队一倍,希望派您领兵出战,一定要消灭赵国。您曾以少击多,取得胜利像神兵一样,何况现在是以强攻弱,以多攻少呢?”武安君说:“现在秦国在长平打败了赵军,不在当时趁赵国畏惧而灭掉它,却有所顾虑,放弃了机会,让他们能够从事耕种,提高生产,增加积蓄;使孤儿能够养育,让幼儿长大,以增加人口;修缮兵器和铠甲,以增强战斗力;增高城墙,修浚护城河,以巩固防守;国君放下架子,对臣下以礼相待;上级军官对士卒推心置腹,同甘共苦;至于对平原君赵胜这类人,都让他们的妻、妾到军营中,来为战士缝补衣裳。臣民一心,上下协办,如同越王勾践当初被困在会稽山上受辱,而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一样。现在如果攻打赵国,赵国必定拼死坚定;如果向赵军挑战,他们必定不出战;包围其国都邯郸,必然不可能取胜;攻打赵国其它的城邑,必然不可能攻下;掠夺赵国的郊野,必然一无所获。我国对赵国出兵毫无战功,诸侯就会产生抗秦救赵之心,赵国一定会得到诸侯的援助,我只看到有攻打赵国的危害,还没有看到有利之处;再加上我有病,所以不能出征。”应侯惭愧地退下,把白起所说告诉了秦王。秦王说:“没有他白起,我就不能消灭赵国吗?”又更增加兵力,另派王龁替换王陵攻打赵国。包围赵都邯郸八、九个月,死伤人数很多,却没有攻下。赵王派出轻兵锐卒,来袭击秦军的后路,秦军一连失利。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09 07:58:13 页数:10
价格:¥2 大小:39.2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