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淮阴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2.11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满分30分)1.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音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木讷(nè)  忸怩(ní)  张惶(huáng)  残羹冷炙(zhì)B.执拗(niù) 粳(jīng)米  恐吓(hè)早生华发(fà)C.给(jǐ)予  娇嗔(chēn) 挟(xié)制  量(liànɡ)身定制D.兜鍪(móu)角(jiǎo)色 虔(qián)诚冠冕(miǎn)堂皇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漫江碧透  漫:漫过B.枉用相存  存:问候C.暧暧远人村 暧暧:温暖的样子D.山不厌高  厌:厌恶3.下列加点词语词类活用判断有误的一项(3分)A.乌鹊南飞  (名词作状语)B.鼓瑟吹笙  (名词作动词)C.粪土当年万户候(名词意动用法)D.湘江北去  (名词作动词)4.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3分)A.何以解优,唯有杜康(借代)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对偶)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比喻)D.笠是兜鏊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比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秦小篆应该说是战国时秦国的官方书体,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李斯主导对全国的文字进行了一次规范化,在秦篆的基础上 ▲    ,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文字系统,(   )。这种成熟是我们中华文化赖以传承的基础,所以小篆的文化意义   ▲ 。我们今人习篆不仅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她具有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意义,虽然汉民族的政权几经易手,但汉民族的士大夫们总会不时地拉起复古的旗帜,对篆书进行  ▲    ,从而聚集民族之魂。秦小篆是政府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行的书体,历史文化的  ▲  自不在 话下,但于艺术角度而言,则如后世的馆阁体与现在的印刷体,形式的绝对统一,抹杀了个性,也就抹杀了这种艺术形式的创新能力,故篆书这门书法艺术于小篆后即可谓是进入了一个漫漫长夜。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言简意赅  不可低估    正本清源   汗马功劳B.删繁就简  不计其数    拨乱反正   汗马功劳C.删繁就简  不可低估    正本清源   丰功伟绩  D.言简意赅  不计其数    拨乱反正   丰功伟绩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今人习篆不仅在于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且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B.我们今人习篆其意义不仅在于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且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C.我们今人习篆其意义不仅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在于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D.我们今人习篆不仅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其文字系统的成熟与稳定,沿用至今可以想见B.沿用至今,可以想见其文字系统之成熟与稳定C.沿用至今,文字系统的成熟与稳定可以想见D.其成熟与稳定的文字系统,沿用至今可以想见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张教授:您好!我是记者小王,发邮件是想跟您预约一个访谈。收到您①的大作,连夜②,深为您深刻的思考、透辟的见解③,所以想就您书中谈到的家风建设的话题做一下深度交流,希望您④。冒昧打扰,敬请⑤!A.①赠予②拜读③叹服④不吝赐教⑤宽恕B.①惠赠②赏读③折服④指点斧正⑤宽恕 C.①赠予②赏读③叹服④指点斧正⑤谅解D.①惠赠②拜读③折服④不吝赐教⑤谅解9.下列对文题知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词。B.《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都是通讯。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都是现代诗歌。D.《短歌行》《登高》都是近体诗。10.下列对文学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周朝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总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B.陶渊明,名潜,东晋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C.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白居易则是唐代著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D.雪莱,法国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 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选自《旧唐书》,有删节)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襟怀宏放放:放纵B.章武皇帝纳谏思理理:动词,治理C.是朕拔擢致名位致:动词,获得D.丁母陈夫人之丧丁:动词,遭遇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B.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C.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D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B.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C.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徵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不高兴,幸亏李绛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4分)(2)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5分)15.请简要说明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7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大江东去”三句,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辽阔旷远深沉的意境,为英雄人物出场营造气势。B.下阕“遥想”六句,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写尽了周瑜的风采才华,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感慨。C.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从“江山”联想到人事,都用历史上英雄的得志来反衬自己的“失意”。两词结尾的情调不同,苏词激愤、高昂,辛词低沉、抑郁。D.本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17.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苏轼开北宋豪放词之先河,结合本词简析“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杜甫的《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的《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22分)暮鼓铁凝(1)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2)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3)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里说。(4)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 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5)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6)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7)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8)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9)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10)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11)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12)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 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13)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14)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15)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2015年荣获首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有改动)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她”是一位城市的暮年女性,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颇为自信。“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生活和生命的启迪。B.在“她”的眼里,那一对站在路边嚼着馒头的母子更像是一对父子,仅仅是因为老年母亲的外貌和行为方式实在像一位父亲。C.文章中描写“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表达出城市生活的“她”对农民工母子生活方式的羡慕。D.会所里的暮鼓有点喑哑和憋闷,但依然是生命的勇敢呐喊,六十岁的“她”迎着鼓声回家,此刻,生命的积极鼓点在她心中敲响了。2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环境描写关联全篇,十分生动。如开头“日落之后,天黑以前”的描写,渲染了城市的“黄昏”氛围,烘托人物暮年感伤的心理。B.小说人物描写细腻传神,体型壮实的儿子急切地反复呼喊“妈!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一个憨厚孝顺的儿子形象跃然纸上。 C.题目“暮鼓”意蕴深刻,既指夜晚时会所的鼓声,又暗示了“她”和打工母亲的晚年的悲惨生活。D.小说情节平实,语言简约洗练,比喻生动形象,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让人感动,字里行间让人领会出人生启悟。21.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22.结尾三段写到暮色中的鼓声,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有哪些?请结合作品概括。(8分)五、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教育部要求,今年秋季学期,劳动课将进入中小学课堂。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家务劳动、集体劳动、公益劳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劳动的经历,在劳动中,我们体验到乐趣,感受到幸福,磨练了意志,丰富了人生。请以“在劳动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自己和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2022.11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满分30分)1.B[A张皇、C量身定制(liánɡ)、D角(jué)色]2.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江水清澈澄碧。“漫”,满,遍。C.句意:远处的村庄因为天色昏暗而显得迷糊。“暖暖”,模糊不清的样子。D.句意: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厌”,通“餍”,满足。故选B。3.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D.北:名词作状语,向北。句意:湘江水向北流去。 故选D。4.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何以解优,唯有杜康”运用设问和借代手法,“杜康”是指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指代酒。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中没有运用对偶手法,“南野际”是名词性短语,偏正结构,“归园田”是动词性短语,动宾结构,词性结构均不相同,故该句手法不是对偶。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运用比喻手法,“樊笼”指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D.“笠是兜鏊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运用比喻手法,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故选B。5.C(言简意赅: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删繁就简: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根据前文的“规范化”,此处应该选“删繁就简”。不计其数: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结合后文“我们今人习篆的意义”,此处应选“不可低估”。正本清源:从根源上进行改革。拨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扭转乱象,归于正道。前文并未涉及“乱象”等内容,故此处选用“正本清源”。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劳和业绩。汗马功劳:原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后泛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6.C(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一是考查成分残缺,排除A、D两项。二是考查语序不当,可排除B项。)7.B(“沿用至今”是表象,“可以想见”是推测,“成熟与稳定”是结论并承接后文。)8.D第①空,赠予:赠送。惠赠:敬辞,指对方赐予。这里的语境是小王收到对方送给自己的作品,故应选用“惠赠”。第②空,拜读:指读别人作品的自谦。赏读:欣赏品读。这里的语境是自己读了对方的作品,应该用谦词,故应选用“拜读”。第③空,折服:指被某种观点所信服。叹服:称赞而且佩服。根据前文“深刻的思考、透辟的见解”,可见这里是指被对方作品中的见解所信服,故应选用“折服”。第④空,斧正:指请别人修改文章,敬辞。不吝赐教:希望对方不吝惜意见给自己指导。这里的语境是希望对方指点自己、和自己交流,故应选用“不吝赐教”。第⑤空,宽恕:宽容,饶恕。谅解:体谅。这里的语境是希望对方原谅自己的打扰,是客气的说法,故应使用“谅解”。故选D。9.D(《短歌行》是古体诗)10.D(雪莱,英国诗人)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1分)【答案】11.A(放,旷达)12.D13.B 14.(1)皇上说:“你说的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2)正碰上(正好)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15.作为宫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法;得罪小人,被人指摘;主管事务的人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被上奏贬职。(一点一分)【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制御”,统治,控制,作“乖方”的主语,意思是“统治失当”或者说“统治违背法度”“治政失策”。“执政”与“非其人”构成主谓关系,故要在“制御”与“其人”之间断开。排除AC;“居易累上疏论其事”的意思是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居易”作主语,“其事”作动词“论”的宾语,故“居易累上疏论其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断句后,疏通语意为: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B.“收藏了他很多文章”错误,原文是“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一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该句的意思是“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可见,原文是说当时的读书人都很赞赏他,并没有说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句得分点:卿,你;是,对;由是,从此;见,被。第(2)句得分点:“会”,正赶上,正碰上;“素”,一向;“恶”,嫉恨;“无行”,指没有德行。句意1分。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中揣着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写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顾况不由得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遇见了你。”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写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任命他为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徵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进谏上奏道:“魏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子孙典押,钱并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宪宗认为很正确。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劝止。白居易当面进谏皇上,情辞十分急切。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样的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正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非说话轻佻。”皇上说:“你说的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遭逢母亲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 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诉说他的冤屈,请求抓尽捕贼来一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师,授予题司门员外郎一职。凡是朝廷内关涉文字的职务,白居易无不首当其选,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黄河以北的地区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七月,授予题杭州刺史一职。大中元年,白居易去世,时年七十六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6.C (苏词结尾低沉、抑郁,辛词结尾激愤、高昂。)17.(1)写景壮丽。“大江东去”、“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景(任选一句)壮阔、宏大。(2)写人豪迈。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指挥若定、从容不迫。(3)抒情旷达,写词人虽壮志难酬却能自我解脱。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8.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四、现代文阅读(22分)19.DA.“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颇为自信”错。B.“仅仅是因为”不正确,除了外貌和行为方式,还有精神上的相似。。C.“对农民工母子生活方式的羨慕”错,是对他们乐观、坚强精神的赞美。20.C“又暗示了‘她’和打工母亲的晚年的悲惨生活”错21.这句话描写了母子争让大胡萝卜的情景,作者用“挡了挡”“抢”“先咬”等看似漫不经心的动作细节描写(动作描写),(2分)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舐犊情深,(2分)同时他们吃着胡萝卜,甘之如饴,除了说明他们生活的艰辛之外,(2分)更表现出在逆境中的坚忍顽强和坦然乐观的精神。(2分)22.①照应标题“暮鼓”;呼应开头,结尾“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与开头的她在黄昏里出门走路形成呼应,使结构完整。②烘托人物性格。“暮鼓”烘托了打工母亲虽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③起象征作用。巧设暮鼓意象,“暮鼓”寓意着日薄西山、临近结束,即将退场,而又坚强有力、催人振奋,同时,让小说韵味无穷,诗意盎然。④有助于揭示小说主题。文中的“她”就是从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报怨、不消沉的态度。(每点2分)五、作文(60分)(1)审题立意。“在劳动中”限制了文章的内容必须与“劳动有关”,可以是有关劳动的故事,可以是一次劳动的经历与体验,也可以是劳动中获得的感悟与启示。“成长”表明了过程,表明通过劳动获得了启示,懂得了道理,给人以积极的影响。(2)选材构思。从题干“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这一要求看,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可以选择自己的一次劳动经历来写。如跟着父辈去田里劳作,体会了一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懂得了爱惜粮食的道理。又如和同 学们一起参加了创建文明城市的清扫马路的志愿活动,在看到丢弃的废纸、烟头、塑料袋等杂物之后,为自己曾经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乱丢垃圾的行为而感到惭愧,获得了成长。或者是完成学校布置的给妈妈炒个菜的劳动作业,经过买菜、洗菜、切菜、炒菜的一系列体验后,收获了第一次成功炒菜的喜悦,理解了妈妈的不容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09 07:47:03 页数:13
价格:¥1 大小:38.4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