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PDF版有答案)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PDF版有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1
2
/11
3
/11
4
/11
5
/11
6
/11
7
/11
8
/11
9
/11
10
/11
剩余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表一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葬出土情况,表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遗址墓编号出土情况大何庄墓14随葬三十六块猪的下颚骨半坡墓152三岁女孩墓,随葬七十九件手工业产品,陶器六件,石球三个,青白色带孔玉石耳坠一件华县元君庙墓458男性老人墓,随葬六件陶器,砾石围成石棺姜寨墓7随葬尖底瓶、陶器和精美玉石耳坠共二十多件(表一)A劳动生产水平日益提高B氏族成员经济待遇的差异C社会等级观念逐渐产生D私人占有财物和贫富分化2.春秋战国时期,逐步形成区域文化格局。其中,三晋之地较之齐、鲁少传统宗法制约束,卿大夫多系异姓且实力强盛,不仅与公室争权,而且互相火并。各国锐意改革,强调耕战。据此推测,三晋之地是A儒家发源地B法家发源地C墨家发源地D道家发源地3.汉文帝即位后允许臣民“得雇租铸铜、锡为钱”,开放铸币权。同时,朝廷要求铸币必须按国家规范来,“铸铜锡为钱,敢杂以铅铁为它巧者,其罪黥”。这些措施A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B践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D抑制了王国势力的兴起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内迁边疆少数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交融。北方避战民众南下,推动了南方的初步开发,缩小了南北方经济差距。“三省制”形成。这表明该时期A分裂动荡,矛盾众多B为隋唐统一奠定基础C制度创新,民族交融D经济重心开始向南移高三历史第1页,共9页 5.图一中“?”处应为?618年700年800年907年(图一)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6.宋代流行“榜下捉婿”,即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苏东坡有诗云:“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王安石也说,“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材料意在强调宋代A门第观念变化B商品经济繁荣C理学思想成熟D女性地位提高7.表二为不同朝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统计表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表二)表二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8.元朝时,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曾两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游历,向西远及埃及、摩洛哥、索马里、莫桑比克,向东南抵达菲律宾、澳洲等,所撰游记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旅行家、外交家列班·扫马从大都随商队出访波斯、亚美尼亚,先后会见罗马教皇及英国和法国等国国王。这表明中国在元朝时A航海造船技术领先世界B对外交往范围空前扩大C国家统一扩大国际影响D政府重视经济文化交流9.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羁靡府州,元、明在西南等地区采用土司制度,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强化了对西南各民族的管理,同时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西藏”几大自治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后,逐步建立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说明A中华文化多元一体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各民族“长期共存”D民族政策在历史传承中发展高三历史第2页,共9页 10.图二为清朝晋商经商路线图。据此可知,当时(图二)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C中外贸易发展兴盛D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11.鸦片战争前,英国本土报刊《泰晤士报》对中英鸦片贸易的报道常常呈现出“愚昧”与“知识”、“无序”与“法制”的二元对立,在此过程中,英国常被赋予“文明”“现代”的标签,而中国官方和民间几乎处于“失语”的状态。由此可见A社会舆论左右英国对华政策B中国将面临英国更多的挑衅C工业文明比农业文明更先进D清廷意图和平解决中英争端12.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在战略上是否正确,史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表三中所列观点“肯定南京建都”说南京为六朝古都,易守难攻,是建都的理想之地;南方经济发达,建都南京便于筹粮筹款,在经济上打击清廷;借助于有利地形,可长驱东下,迅速占领江南,立稳脚跟“否定南京建都”说推翻清朝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终极目的,定都天京给清廷以喘息机会;在军事上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就匆忙建都,同时进行北伐和西征,分散了兵力;较早定都,易滋生保守、享乐思想(表三)A因学者阶级立场差异而不同B学者知识层次不同造成差异C因研究角度不同而呈现差异D都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色彩高三历史第3页,共9页 13.表四为江南制造总局职役平均日工资统计表,据此可知职役平均日工资(银元)折合中等米(市斤)洋匠11.43357.28总办、提调、委员1.77355.41司事0.88627.69匠目1.74654.56工匠0.65220.38幼童0.2076.47小工0.1665.17(表四)A外国工匠操控了洋务企业的经营活动B江南制造总局生产上依赖于西方技术C早期近代化企业殖民地化的色彩浓厚D洋务军事工业照搬西方先进生产方式14.湖南是《新青年》较早进入的地区之一,但直到五四前夕,《新青年》在湖南仍“销行极少”。五四运动后,“湘人亦群起研究新文化”,《新青年》销量才大增,半年之内,该社销售《新青年》达两千本。由此可见,五四运动A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之旅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转型C促使湖南成为新思潮的中心D提供了传播新思想的契机15.武昌曾在明代修筑起高大的城墙;1919年,众多名人士绅从经济发展考虑,要求拆除武昌城墙,因争议较大而搁置;北伐战争中,高大的城墙给国民革命军造成重大损失;北伐胜利后,拆城工作迅速展开。武昌城墙拆除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近代城市化快速发展B封建帝制被彻底推翻C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D社会风俗已全面改良16.从1918-1923年,李大钊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他主张中国有选择地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并在1922年指出:“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来到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实行‘暴力革命’。”这表明李大钊A认识到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B总结了中国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C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亟待提升D主张俄国革命道路完全适应中国17.1927年2月,瞿秋白撰文《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鲜明的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五个根本问题:“中国是否革命?中国是谁革谁的命?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里谁应当是革命之领袖阶级?无产阶级应如何去争取革命之领袖权?中国共产党过去是否争过革命之领袖权?”由此可知当时中共中央A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B将要调整国共两党关系C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已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18.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织品由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这种变化高三历史第4页,共9页 说明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政府重视重工业的发展C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D近代工业布局明显改善19.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赢得了一次重大胜利,英国首相丘吉尔评论说:“诸君如忆及日军之活跃,即知中国抵抗敌人至五年之久,并予敌人以打击,为如何不可思议之事。”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此次大捷(如图三)。”这场胜利最有可能是(图三)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大捷C百团大战D第三次长沙会战20.如图四是新中国初期的几幅宣传画,意在说明,新中国的成立(图四)A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果B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凸显了巩固政权的斗争卓有成效D彰显了社会新风尚和社会文明21.1953年10月起,我国实行粮食计划收购、计划供应;以后统购统销扩大到粮、棉、食油、糖、烟、茶、生猪、桐油、木材等农副产品。……实际上是通过工农产品间的价格“剪刀差”为工业生产汲取了大量的农业剩余。此举①增强了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②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③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④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高三历史第5页,共9页 22.下列四幅图中,最能反映“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农业产值变化趋势的是ABCD(组图五)23.2017年,俄罗斯科学院研究员亚历山大·拉林指出:早在20年之前,很多人怀疑中国能否保持香港稳定与繁荣,但事实表明,中国政府成功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香港仍然是最大的金融中心,它作为连接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经贸桥梁的地位仍然至关重要。这说明A中央给予香港持续经济援助B社会主义制度有极大优越性C“一国两制”具有旺盛生命力D香港回归前后没有本质区别2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明确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不仅要突出“随势”“顺势”,更要“谋势”“塑势”。转变运筹中美俄三边关系的策略,先把同俄罗斯和非洲部分国家的外交“阵地”巩固好,再去处理中美关系等重点问题。这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B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C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挥外交领域的战略主动性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中国”这两个字最早是在一件青铜器上发现的,考古学家称之为“何尊”。“中”“国”两字最早都是象形文字。“中”本来是一面特殊的大旗,是商朝人为召集他的部队和民众集合用的标志。由于集合时这面旗帜总是处于中间,以后就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等意义。“国”(繁体为“國”)中间的“口”表示人,有几个口就是几个人,所以称为人口;“口”下面的一横表示一片土地,无论生活或生产都离不开自己的土地,所以还得有人拿着戈守卫;为了更安全,需要在四周筑上一道城墙。所以“国”实际上是有围墙的、有人守卫的一个居民点,一个聚落,一座城。商与西周的国都很多,春秋初期还有1000多个。在这么多国中间谁有资格称为“中国”呢?只有最高的统治者,他们居住的地方才有资格称为中国,“中国”是天子所在的国。到战国后期,只剩下秦、楚、齐、燕、韩、赵、高三历史第6页,共9页 魏七国和若干小国,所以诸侯都开始以“中国”自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秦朝,称皇帝,自然便称“中国”了。以后历代王朝都自称为“中国”,“中国”概念从一个点扩大到整个国家,甚至包括边疆的少数民族的政权。比如契丹人建立辽朝,到辽朝后期,也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南北朝时,南朝、北朝都称自己为“中国”,隋、唐统一以后它们都成了“中国”一部分。“中国”实际上成了这个国家的代名词。——葛剑雄《尊重地名就是尊重我们的文化历史》材料二《大清一统志》共三修,历康熙至道光五朝,展示了清朝从大乱走向大治达到鼎盛,又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中国疆域一统之盛的理念。三藩战争结束后,每一地区均被载入一统志,以从观念上确认疆域统一,“奉命开馆纂修一统志书,适台湾、金门、厦门等处已属内地,设立郡县文武官员,请敕礼部,增入通志之内。”雍正朝,完成了对“大一统”理论的论证,雍正皇帝借曾静一案之机,提出“中外一家”,正面批判“华夷之辨”;嘉庆重修一统志,整个西北、北部地区完全纳入“大一统”疆域版图之。疆域一统之盛的理念是对“大一统”理念划时代的突破,也是“中国”概念演变的重要例证。——摘编自李金飞《清代疆域“大一统”观念的变革》(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一词在不同时期的含义。(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纂修《大清一统志》的意图并评析其纂修的意义。(7分)26.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高三历史第7页,共9页 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9分)(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图六)材料二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到: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摘编自《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原文有改动请给两则材料概括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高三历史第8页,共9页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时间法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1949~1954年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1954年,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通过的法律共60件,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1954~1958年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1966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除1975、1978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1959~1978年通过了新中国第二、三部宪法外,全国人大共通过法律6件,包括商标管理条例等。除3件宪法修改和1982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件,包括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1979~1992年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除宪法修改2件外,共通过法律153件,包括立法法、行1993~2003年政复议法、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拍卖法、票据法等。除宪法修改1件外,共通过法律72件,包括劳动合同法、2003~2008年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表五)——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高三历史第9页,共9页 高三六校10月联考历史参考答案1—5ABCBC6—10ABBDD11—15BCBDC16—20AACCD21—24ACCD25.(1)商周时期:处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国。春秋战国:各个诸侯国的统治中心。秦以后: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自称;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的自称。(8分)(2)意图:昭示自身政权的合法性,巩固其统治。(2分)意义:冲破传统“华夷之辨”,发展了“大一统”理论;从观念和空间上扩展了传统意义的“中国”疆域,使清朝疆域有了较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现代中国版图的逐渐定型。(每点2分,3点5分)26.(1)内:国民党发动内战,造成经济发展的极大破坏;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使其陷入困境;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极大困难。(每点2分,任4点7分)外: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排挤国货;美国资本输出几乎完全垄断中国市场,造成民族工业发展困境。(任答一点即可,2分)(2)经济: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2分)军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2分)27.主题: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3分)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好转。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1957年底超额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1953-1956年进行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1956年中共八大胜利召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4分)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迅速发展,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2分)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形势好转,取得了巨大成就。(2分)总之,1949-1961年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成就是主要的。(1分)28.示例一看法:我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说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的«共同纲领»带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对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1954年,为了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与政体,也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制定了1982年宪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又对宪法进行了多次修改,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之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示例二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说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上来,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立法工作全面展开。1982年宪法的颁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刑事、民事、诉讼程序和国家机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律,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2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律件数大为增加。一方面我国加强了经济立法,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针对立法、行政、司法等制定了相关法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保障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PDF版有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08 08:07:10
页数:11
价格:¥3
大小:996.9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