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智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题(Word版有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赣榆智贤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根据当事人身份的不同而适用不同的法律,一般庶人犯死罪,“踣诸市,肆之三日”(将被处决者,陈尸于市三天),而贵族犯死罪,则“不即市”,秘密处决。由此可知,西周法律A.旨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B.延续了商代严刑酷法C.奠定了古代法律的基础D.受到宗法制度的影响2.唐代,作为“治官之官”监察官员的权力不断扩大,不仅能够对各级官吏进行监督,而且还能够与大理寺、刑部共同审理重大案件,即所谓的“三司推事”。由此可推知,唐代A.注重维护皇权专制统治B.彻底地创新了监察体制C.完善了司法审理的程序D.建立了完善的监察系统3.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使英国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重大变化”是A.议会立法权力得到法律保障B.王位继承权从国王转移到议会C.国王失去了国家的行政大权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4.1827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审理“布朗诉马里兰州”的税收案中杜撰了一个“原始口袋”原则,即如果进口货的口袋保持原始的状态,则须服从联邦有关法规的管辖,州政府无权对此征收税款或手续费。据此可知,“原始口袋”原则A.完善了三权分立政治B.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C.剥夺州政府的自主权D.遵循了联邦主义原则5.《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废除国务院和国务总理,改为政事堂和国务卿,各部归总统直辖;恢复清朝的都察院和御史台,分别改名为平政院和肃政厅,以监察官吏,贪污五百元以上者死罪;设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以统一军权”。这一规定()A.体现了集权性质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避免了权力滥用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6.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次改选A.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D.弱化了中共对敌后抗日政权的领导
7.北魏实施均田制,规定豪族所有的奴婢和耕牛都可参加受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按普通农民对待,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但不限制垦荒。这导致()A.大土地所有制的规模得到扩张B.个体小农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C.奴婢的社会经济地位遭到弱化D.北魏土地所有权变更比较频繁8.1910年9月,清末立宪运动的议会准备机构资政院设立。10月3日,资政院召开了第一届常会,《剪辫易服与世大同》《剪除辫发改良礼服》两项议案获得决议通过。此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席卷全国的群众性剪辫运动展开。这说明()A.剪辫易服具有革命色彩B.清政府对全国失去控制C.政治变革推动习俗变化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9.下表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选官制度民谣、诗歌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C.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10.曹魏初设九品官人法时,规定士人若无由朝廷委任的中正官所授“乡品”,无论中央官还是地方官皆无权任命其为官。这一规定A.有利于中央对选人权的掌控B.激化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C.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D.强化了门阀士族的世袭特权11.宋代考核官员的制度重在考察履历所反映的年限资历,因此普通官员但凡没有显著罪过,大多能通过年限资历获得阶官上的提升。该制度主要是为了A.保证用人制度的公平B.解决普通官员的升迁C.避免人才的大量积压D.促进政务运行的稳定12.19世纪中期,(英国)由于实行政党政治,政府的更迭经常导致工作人员大换班,往往引起周期性的政治动荡。材料意在说明()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B.英国文官制度的弊端C.文官制度建立的必要D.责任内阁制必须废除13.现代文官作为常任的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忠于国家,为国家的总体利益服务。因此,各国文官制度几乎都规定要“政治中立”。文官制度形成上述特征的主要背景是A.公职人员背叛国家的事件频发B.近代以来国家对外战争不断C.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时间较晚D.政党进退影响国家政局稳定14.(英国)一位部长认为要对付常务次官,必须有“牛顿的智慧、亚历山大的勇气和拿破仑的手腕”。否则就休想改变高级文官的决定。这说明()A.高级文官是政府的决策官员B.执政党任命的部长实际无权C.高级文官对部长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部长实际上是高级文官的助手15.1890年,英国政府调整文官分类,在原来两大等级基础上再分别划分三个等级,均按照大学毕业考试类似的科目,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从20至24岁的青年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这一改革()A.为文官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B.使政府管理的专业水平提高C.有效地遏制了文官的官僚习气D.使社会等级制度进一步固化16.(2021辽宁沈阳摸底)南京国民政府规定:简任官(高级文官)无须考试……低级文官中考试及格是众多任用资格中一项。这说明()A.考试成绩是任用文官唯一依据B.文官制度的开放性较小C.文官考试对知识分子吸引力大D.是对科举制的一种发展二、材料分析题17.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材料三(元行省)……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
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与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尚书省的主要职能及三省六部制的影响。(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41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陆续建立,这些团体取代了过去地主士绅的地位,团结领导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在陕甘宁边区,“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团体的联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在淮北的7个县参议会共计议员458人中,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民17人,其他39人。——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社会治理的特点。材料二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应规定为实行共产党员占三万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就是“三三制”政权制度。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18岁的赘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摘编自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三制政做出合理解释。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摘自[英]玛格丽特·撒切尔《唐宁街岁月》材料二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政府)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他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摘编自[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对玛格丽特·撒切尔和列宁观点的理解,并对西方文官制度提出你的认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赣榆智贤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根据当事人身份的不同而适用不同的法律,一般庶人犯死罪,“踣诸市,肆之三
日”(将被处决者,陈尸于市三天),而贵族犯死罪,则“不即市”,秘密处决。由此可知,西周法律A.旨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B.延续了商代严刑酷法C.奠定了古代法律的基础D.受到宗法制度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庶人与贵族在同犯死罪并被处以死刑下,庶人“陈尸于市”,而贵族“不即市”,体现了西周同罪异罚原则,这是宗法等级制度影响的结果,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既没有反映商代严刑酷法,也不能说明西周延续了商代法律,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西周法律的特点,而没有说明奠定了古代法律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2.唐代,作为“治官之官”的监察官员的权力不断扩大,不仅能够对各级官吏进行监督,而且还能够与大理寺、刑部共同审理重大案件,即所谓的“三司推事”。由此可推知,唐代A.注重维护皇权专制统治B.彻底地创新了监察体制C.完善了司法审理的程序D.建立了完善的监察系统【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古代监察官多由皇帝直接任命,是皇权的延伸、唐代监察官员权力扩大,实质上是加强了皇权对国家政务的控制,从而维护了皇权专制统治,A项正确;唐代监察官员权力扩大,只是监察体制的调整,而不是彻底地创新,排除B项;材料中的司法监察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但与司法审理程序的完善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明了监察官员的权力扩大,并没有说明监察系统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3.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使英国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重大变化”是A议会立法权力得到法律保障B.王位继承权从国王转移到议会C.国王失去了国家行政大权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
权力,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A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拥有王位继承权,排除B项;18世纪中期,责任制内阁形成后,国王才失去了国家的行政大权,才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排除CD项。故选A项。4.1827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审理“布朗诉马里兰州”的税收案中杜撰了一个“原始口袋”原则,即如果进口货的口袋保持原始的状态,则须服从联邦有关法规的管辖,州政府无权对此征收税款或手续费。据此可知,“原始口袋”原则A.完善了三权分立政治B.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C.剥夺州政府的自主权D.遵循了联邦主义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原始口袋”原则体现了联邦权力高于州权力,这是联邦制下联邦主义原则的体现,D项正确;三权分立政治指的是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分立,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美国联邦制是地方分权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体制,排除B项;材料中联邦最高法院对马里兰州征税的审理,说明州有一定的自治权,排除C项。故选D项。5.《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废除国务院和国务总理,改为政事堂和国务卿,各部归总统直辖;恢复清朝的都察院和御史台,分别改名为平政院和肃政厅,以监察官吏,贪污五百元以上者死罪;设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以统一军权”。这一规定()A.体现了集权性质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避免了权力滥用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民国约法》的一系列规定增加了总统的权力,体现了集权性质,A项正确;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材料中的规定体现了集权性质,“避免了权力滥用”说法绝对,排除C项;此时的中国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6.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次改选A.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D.弱化了中共对敌后抗日政权的领导【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后,政权机构吸收了很多党外人士,这样有助于扩大抗日政权的基础,从而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B项正确;该做法是政治方面的举措,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排除A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正式形成,排除C项;“三三制”下,在政权中起主导作用的仍是中国共产党,排除D项。故选B项。7.北魏实施均田制,规定豪族所有的奴婢和耕牛都可参加受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按普通农民对待,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但不限制垦荒。这导致()A.大土地所有制的规模得到扩张B.个体小农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C.奴婢的社会经济地位遭到弱化D.北魏土地所有权变更比较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均田制是指国家将掌握的无主荒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依据材料可知,北魏均田制规定豪族所有的奴婢和耕牛都可参加受田,这就扩大了受田的范围,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B项正确;均田制是封建土地国有制,不会导致大土地所有制的扩张,排除A项;材料中的规定不能说明奴婢的社会经济地位遭到弱化,排除C项;均田制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北魏土地所有权变更比较频繁”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8.1910年9月,清末立宪运动的议会准备机构资政院设立。10月3日,资政院召开了第一届常会,《剪辫易服与世大同》《剪除辫发改良礼服》两项议案获得决议通过。此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席卷全国的群众性剪辫运动展开。这说明()A.剪辫易服具有革命色彩B.清政府对全国失去控制C.政治变革推动习俗变化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0月3日,资政院召开了第一届常会,《剪辫易服与世大同》《剪除辫发改良礼服》两项议案获得决议通过。此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席卷全国的群众性剪辫运动展开”可得出清末新政的实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化,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是革命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剪辫,并不能说明失去控制,排除B项;D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故
选C项。9.下表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选官制度民谣、诗歌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C.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广泛搜罗和管理人才,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察举制在其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地方选举权逐渐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实,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现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指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在下级官职中,由此可以看出材料所体现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家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是一种依靠门第即可入仕做官的制度,这符合材料内容;“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描写的是科举及第后的喜庆场景,因此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综上所述,表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所以C正确,ABD错误。10.曹魏初设九品官人法时,规定士人若无由朝廷委任的中正官所授“乡品”,无论中央官还是地方官皆无权任命其为官。这一规定A.有利于中央对选人权的掌控B.激化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C.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D.强化了门阀士族的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士人若无由朝廷委任的中正官所授‘乡品’,无论中央官还是地方官皆无权任命其为官”并结合所学可知,只有通过中央委任的中正官才能决定地方推荐的人才能否
做官,这有利于强化中央对选人权的掌控,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项排除;九品中正制虽然设中正官,但并不能保证公平公正,其举荐权掌控在地方大族手中,C项排除;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11.宋代考核官员的制度重在考察履历所反映的年限资历,因此普通官员但凡没有显著罪过,大多能通过年限资历获得阶官上的提升。该制度主要是为了A.保证用人制度的公平B.解决普通官员的升迁C.避免人才的大量积压D.促进政务运行的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官员考核注重年限资历,对普通官员的考核相对宽松,规避了一些对官员提升不利的因素,这有利于政务运行的稳定,故D项正确;这一制度只是保证了没有犯过明显过错的官员能够通过年限资历获得晋升,与用人制度的公平无关,故A项错误;“解决普通官员的升迁”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普通官员的升迁,与人才的任用无关,故C项错误。12.19世纪中期,(英国)由于实行政党政治,政府的更迭经常导致工作人员大换班,往往引起周期性的政治动荡。材料意在说明()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B.英国文官制度的弊端C.文官制度建立的必要D.责任内阁制必须废除【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由于实行政党政治……往往引起周期性的政治动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但是不同政党上台,会引发工作人员的大换班,引发政治动荡,所以文官制度的建立非常迫切,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文官制度的背景,不是民主政治发展,也未涉及其弊端,排除AB项;“责任内阁制必须废除”,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3.现代文官作为常任的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忠于国家,为国家的总体利益服务。因此,各国文官制度几乎都规定要“政治中立”。文官制度形成上述特征的主要背景是A.公职人员背叛国家的事件频发B.近代以来国家对外战争不断C.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时间较晚D.政党进退影响国家政局稳定【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中立”是为了保证多党制之下的政策连续性,同时也是为使政府一般行政人员避免受政治变迁的冲击而建立的,因此D项正确;ABC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项。【点睛】14.(英国)一位部长认为要对付常务次官,必须有“牛顿的智慧、亚历山大的勇气和拿破仑的手腕”。否则就休想改变高级文官的决定。这说明()A.高级文官是政府的决策官员B.执政党任命的部长实际无权C.高级文官对部长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部长实际上是高级文官的助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一位部长认为要对付常务次官……牛顿的智慧、亚历山大的勇气和拿破仑的手腕……否则就休想改变高级文官的决定”,可以看出在英国的文官制度之下,常务次官对高级文官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C项正确;部长是政府的决策官员,排除A项;部长有决策权,排除B项;高级文官是部长的助手,排除D项。故选C项。15.1890年,英国政府调整文官分类,在原来两大等级基础上再分别划分三个等级,均按照大学毕业考试类似的科目,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从20至24岁的青年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这一改革()A.为文官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B.使政府管理的专业水平提高C.有效地遏制了文官的官僚习气D.使社会等级制度进一步固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90年,英国政府调整文官分类”“按照大学毕业考试类似的科目,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从20至24岁的青年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可知这一时期,英国政府对文官考试科目、方式和年龄进行了调整,从而使文官队伍专业素质更高,B项正确;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排除A项;材料与遏制文官的官僚习气无关,排除C项;英国政府调整文官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1辽宁沈阳摸底)南京国民政府规定:简任官(高级文官)无须考试……低级文官中考试及格是众多任用资格中的一项。这说明()
A.考试成绩是任用文官的唯一依据B.文官制度的开放性较小C.文官考试对知识分子吸引力大D.是对科举制一种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简任官(高级文官)无须考试……低级文官中考试及格是众多任用资格中的一项”,可以看出依靠考试成绩进入文官队伍的难度加大,大部分文官是凭借个人喜好任命的,说明当时文官制度的开放性较小,B项正确;“唯一依据”表述错误,考试只是其中的一项,排除A项;从规定中可以看出,文官考试对知识分子吸引力不大,排除C项;这一时期的官员选拔一定程度吸收了科举制的因素,但不是对科举制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分析题17.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材料三(元行省)……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与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尚书省的主要职能及三省六部制的影响。(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答案】(1)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可世袭。(2)特点:尚书令职位曾经空缺;唐朝宰相的权力削弱。影响:三省职权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监督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完整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为后世历朝沿用。(3)职能:承旨出政;特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终被废除。【解析】【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一中“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可知,西周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根据“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官员的任期等方面分析可知,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可世袭。(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可知,尚书令职位曾经空缺;根据“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可知,唐朝分割宰相权力,使之削弱。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职权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监督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根据“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可知,完整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为后来历朝沿用。(3)职能:根据材料四中“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入直缮写”等可知,军机处为皇帝的秘书机构,负责承旨出政。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趋势: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及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和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可知,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41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陆续建立,这些团体取代了过去地主士绅的地位,团结领导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在陕甘宁边区,“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团体的联
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在淮北的7个县参议会共计议员458人中,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民17人,其他39人。——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社会治理的特点。材料二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应规定为实行共产党员占三万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就是“三三制”政权制度。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18岁的赘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摘编自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三制政做出合理解释。【答案】(l)特点:中国共产党起领导作用;以共同抗日为中心;各人民团体成为基层力量的重要形式;政权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性质。(2)在敌后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三三制”民主政权,即共产党员、左派、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选举对象具有广泛性。这一举措有利于团结各阶级、阶层共同抗战,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解析】【详解】(l)特点:根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出中国共产党起领导作用;根据“团结领导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得出以共同抗日为中心,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性质;根据“这些团体取代了过去地主士绅的地位”得出各人民团体成为基层力量的重要形式;根据“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得出政权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三三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组织原则,因此应该结合当时抗日战争的大背景和所学从三三制实施时间、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解释。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摘自[英]玛格丽特·撒切尔《唐宁街岁月》
材料二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政府)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他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摘编自[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对玛格丽特·撒切尔和列宁观点的理解,并对西方文官制度提出你的认识。【答案】理解:玛格丽特·撒切尔高度赞扬和肯定文官制度。认为英国的文官制度具有纯粹的职业性,有利于确保政府的稳定交替,并能保持政府的最高效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列宁批判和否定西方文官制度。认为西方的文官制度是反民主的,文官队伍同地主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思想僵化、保守陈旧,官僚习气严重,它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认识:对西方文官制度应采取辩证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一方面西方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文官的考试、录用、职责、晋升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使文官具有较高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它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西方文官制度是具有阶级性的,文官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执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工具;这种制度也容易滋生官僚习气、机构膨胀、争权夺利等僵化现象,--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解析】【分析】【详解】理解:玛格丽特·撒切尔:根据“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得出高度赞扬和肯定文官制度。根据“纯粹的职业性”得出认为英国的文官制度具有纯粹的职业性,根据“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确保政府的稳定交替,并能保持政府的最高效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列宁:根据“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意识”得出批判和否定西方文官制度。根据“这支
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得出认为西方的文官制度是反民主的,文官队伍同地主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得出思想僵化、保守陈旧,官僚习气严重,它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认识:综合材料和所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西方文官制度应采取辩证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结合撒切尔的观点,可从西方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官具有较高的职业性和专业性,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了国家治理水平等分析其合理性。结合列宁的观点,可从西方文官制度是具有阶级性的,文官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工具;容易滋生官僚习气等僵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等分析其局限性。【点睛】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答案】(1)趋势: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评选标准从血缘趋向才能。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2)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
【解析】【详解】(1)趋势:依据材料“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得出选官范围不断扩大;依据材料“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得出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从选拔标准分析,得出评选标准从血缘趋向才能。积极作用:从中央把持选官权分析,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基层流动分析,得出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从选拔范围不断扩大分析,得出扩大了统治基础;从政府的行政效率分析,得出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2)背景:从中国近代时代背景分析,得出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从科举制本身的弊端分析,得出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依据材料“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得出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依据材料“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得出民国政治的发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