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有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费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秦始皇相信“五德终始说”,认为周属于火德,秦朝代周,水克火,秦即水德。于是以水德附会制度,所用旌旗、符节都崇尚代表水德的黑色,黄河也改名“德水”。此举的实质是()A.为新政权寻找合法性B.替皇帝制注入神圣性C.论证王位世袭的正当性D.体现儒家思想的包容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认为周属于火德,秦朝代周,水克火,秦即水德。于是以水德附会制度,所用旌旗、符节都崇尚代表水德的黑色,黄河也改名‘德水’。”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相信“五德终始说”,力图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来证明前朝灭亡和新朝兴起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为改朝换代提供政治传承上的合法性,A项正确;“替皇帝制注入神圣性”并非是此举的实质,排除B项;材料所述与“王位世袭”无关,排除C项;秦朝焚书坑儒,信奉的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2.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三公九卿之外,扩充了尚书台,设尚书令(秘书长)、尚书仆射(副秘书长)和尚书(秘书)六名,六尚书又分管六曹,形成了庞大的新中枢机构。这种变化()A扩充了丞相权力B.加强了君主专制C.削弱了统治基础D.打击了士族地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三公九卿之外,扩充了尚书台”说明削弱了三公的权力,加强尚书台的作用,尚书台由皇帝直接指挥,可知加强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根据材料“设尚书(秘书)六名,六尚书又分管六曹,形成了庞大的新中枢机构”可知,三公名不副实,位于三公之首的丞相权力被削弱,排除A项;根据材料未体现扩大了统治基础,排除C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这种变化没有体现打击士族地主,排除D项。故选B项。3.我国古代将“亲亲相隐”制度称为“亲亲得相首匿”、“同居相为隐”等,是法律规定中一种互相隐瞒和包庇的制度,告发被视为不孝不亲和伤情败法的行为,要对其进行惩罚。这表明()A.人伦关系会影响到法律B.中国古代史上缺乏成文法C.统治者忽视法律制度建设D.判案依据道德而不是法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告发被视为不孝不亲和伤情败法的行为,要对其进行惩罚”信息可知,这个古代法律中有许多关于亲属容隐的规定,这体现出伦理道德对古代法律的影响,A项正确;中国古代从来就不缺乏成文法,而且也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内容,排除B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比较重视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且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统治者忽视法律制度建设”的判断,排除C项;“判案依据道德而不是法律”的说法是错误的,而且从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4.在中国,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A.消除了纷繁复杂的胡汉矛盾B.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C.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D.统一了长期分裂的多民族国家【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可知,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的的内容,有助于民族之间交融,C项正确;消除了纷繁复杂的胡汉矛盾,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统一了长期分裂的多民族国家,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历史的重要主题。下列反映唐朝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B.“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D.“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历史的重要主题”可知,“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出自唐代陈陶《陇西行四首》,意思是:自从两国君主和亲之后,胡风习俗有一半与汉族相似。说明的是唐朝和谐的民族关系,C项正确;“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光武帝在位时期,接见了倭国使者并向倭人“赐以印绶”,排除A项;“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指的是罗家伦用“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来赞扬左宗棠指挥人们在玉门关外种植杨柳,排除B项;“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这是康熙说的话,排除D项。故选C项。6.《明律·大诰》规定:“有等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违旨下乡,动扰于民。今后敢有如此,许民间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京来。”此规定()A.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完备了中央监察制度C.改进了地方行政体制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违旨”和“扰于民”信息显示,“民拿官制度”是针对一些官员的腐败行为而实行的,所以《明律》中的规定有利于遏制官员的腐败行为,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材料主题不符,材料没有体现此方面的信息;B项错误,材料虽体现了对官员的监察作用,但设立民拿官制度并不能说明监察体系完备。7. 维新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这表明慈禧太后A.谋求富强同意有限变法B.与光绪帝政治理念一致C.假装变法实为图谋政变D.与维新派变法理念相似【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说可致富强者,不制止,表明慈禧同意有限变法,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慈禧与光绪存在纷争,对其改革内容和方式多有不满,故B项错误;虽然后来发生了戊戌政变,但材料体现的是变法之初的慈禧态度,和变法发展中的态度变法无关,故C项错误;维新派触动政治制度深入变革,这是慈禧不能接受的,故D项错误。8.1913年初,在国民党选举获胜后,孙中山指出:“本党今即得占优胜地位,第一应研究者,即为政党内阁问题。”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又强调:“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可为我们模范”。由此可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A.鉴于政党政治受挫的现实B.说明其转向社会主义探索C.抛弃了资产阶级政治立场D.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孙中山的政治设想经历了从欧美的政党政治向苏俄以党治国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于现实政治的受挫,故A项正确;孙中山依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阶级属性不变,排除B、C两项;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9.《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一规定()A.改变了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B.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D.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政权建设实施了“三三原则”,从而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排除A项;这一规定推动了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排除B项;这一规定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权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10.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会议专门印发了《苏联在二三十年代是怎样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经济的》等参考材料,同时指出,我们应该研究日本、西德(联邦德国)、南斯拉夫等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的情况,很好地借鉴他们的经验。由此推断,中央工作会议A.完成了工作重心的转移B.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C.转变了经济发展的思路D.认可了市场经济的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学习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各国的先进发展经验,转变了封闭自守的经济发展思路,故选C项;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与改革开放决策的提出,是1978年12月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果,排除A、B两项;1978年11月处于改革开放前夕,市场经济的作用还未得到认可,排除D项。11.《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维重,与其杀不幸,中失不经(法律规定)。”《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这两则规定都()A.反映重罪轻判的理念B.体现一定的理性色彩C.说明法律的宽松灵活D.违背法律至上的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罪疑惟轻”“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可知二者都是对疑罪的规定,均重视证据的作用,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嫌疑罪的判定,没有体现重罪轻判的理念,也不能体现法律的宽松灵活,AC项错误;材料信息并没有违背法律至上的原则,D项错误。故选B项。12.在斯巴达统治者看来,他们的政治体制是绝对平等的,斯巴达公民也自称为“平等的人”。因而,斯巴达的制衡和均衡体系在世界古代史上极为罕见。对此,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陪审员达600人,审各种案件B.监察官由选举产生,可审判国王C.长老会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D.国王垄断军事统帅权,王位不世袭【答案】B【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斯巴达的制衡和均衡体系在世界古代史上极为罕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巴达的监察官是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可以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B项正确;陪审法庭属于雅典的民主制,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监察权,排除C项;“国王垄断军事统帅权,王位不世袭”,不能体现材料“平等”,“制衡和均衡”,排除D项。故选B项。13.1215年,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A.剥夺王权的治国理念B.权力分割的立宪思想C.控制权力的法治精神D.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答案】C【解析】【详解】未经法律审判任何人都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说明是保护个人权利不被随意侵犯,体现了控制权力的法治精神,故选C;这一规定针对的是保护个人合法权力,而不是剥夺王权和进行权利分割,排除AB;通过《大宪章》的规定保护个人合法权利,说明之前并不是自由平等的,排除D。14.法国的等级代表会议被称为三级会议,由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市民代表三个等级组成。1302年法王菲力四世在巴黎举行第一次三级会议。这次会议()A.进一步强化王权B.意在维护教会权威C.国王失去征税大权D.大大削弱贵族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世纪后期法国建立了等级君主制,国王借助三级会议来实施统治,王权与教皇对抗过程中,王权得到了三级会议的支持,反对教皇,三级会议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A项正确;三级会议意在维护国王的权威,排除B项;三级会议确立了国王拥有征税的原则,排除C项;三级会议大大削弱教皇的势力,排除D项。故选A项。1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上述材料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A.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近代化B.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C.加强了德意志国家中央集权D.影响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并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作用之一是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促进了整个德意志地区的人通过一种文字与语言在精神上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了对本民族的认同感,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D项正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并未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近代化,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非在强调“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排除B项;当时德意志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还未完成国家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16.“工业革命造就了英国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他们从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这一要求促进了英国()A.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文官制度的建立D.福利国家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工业革命造就了英国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阶级——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要求建立一个能够代表自身利益的政府,这推动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640年已经爆发,排除A项;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排除B项;英国福利国家的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5分,19题13分,20题12分。17.分封制是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久远。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因为封建制和宗法制是二位一体,被封的都是周天子的亲成,自然起到了“屏藩周室”,亦即起到了保护王室藩鸳的作用。对诸侯来说,实行封建也是为了维持基础的稳固,所以《左传·文公七年》载乐豫的话说:“公族,公室之被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阴矣。”材料二虽然汉初实行封建制在名义上是仿照周代遗意,但在实质上有很大区别。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 郡、五六郡不等。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没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那县之制,无改于秦。”这是一点也不错的。——以上材料均出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推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分封与西周分封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地方制度的演变。(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分封制的评价。【答案】(1)目的:维护周王室的统治。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2)区别:西周层层分封,汉代一层分封。演变:汉初地方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后来封国逐渐削弱直至消亡,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3)评价:初期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积极性居多;后期造成地方割据,影响稳定,消极性明显。(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因为封建制和宗法制是二位一体,被封的都是周天子的亲成,自然起到了‘屏藩周室’,亦即起到了保护王室藩鸳的作用”可知,维护周王室的统治。特征:根据材料“公族,公室之被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阴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2)区别:根据材料“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可知,西周层层分封,汉代一层分封。演变:根据材料“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地方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后来封国逐渐削弱直至消亡,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3)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的存在,在初期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积极性居多,但后期造成地方割据,影响稳定,消极性明显。18.议会民主制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种主要形式。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17-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重要法案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1689年《权利法案》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1694年《三年法案》规定议会是常设性立法机构,至少3年召开一次。1697年《年金法案》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1701年《王位继承法》国王继承者必须是国教徒;国王未经许可不准出国;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1832年《改革法令》废除56个保守的“腐败选区”,在新兴城市新设40多个选区。——根据阎照祥《英国史》材料二宪法将全部立法权赋子国会,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不能代替国会立法,但能宣布违宪,不少国会议员也意识到,造成“帝王式总统”的原因从根本上不在于总统过于强大,而在于国会过于虚弱。——摘编自赵可金《治理美国:国会的角色与模式》(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议会斗争取得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斗争的实质。(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分配,分析美国“国会过于虚弱”的原因。这些反映了美国中央权力机构运转中的什么特点?(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议会民主的认识。【答案】(1)成果:保证议会立法权;定期召开议会;限制宫廷和国王权力;中等阶级(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选举权。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2)权力分配:总统是政府首脑(或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拥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原因: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能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违宪。特点:制约与平衡。(3)认识:议会民主有利于减少行政决策失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国情产生不同的议会制度。 【解析】【详解】(1)成果:依据材料“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得出保证议会立法权;依据材料“规定……至少3年召开一次”,得出定期召开议会;依据材料“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得出限制宫廷和国王权力;依据材料“在新兴城市新设40多个选区”,得出中等阶级(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选举权。实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斗争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2)权力分配:依据材料“宪法将全部立法权赋子国会,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不能代替国会立法,但能宣布违宪”,结合所学可知总统政府首脑(或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拥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原因:依据材料“从根本上不在于总统过于强大,而在于国会过于虚弱”,得出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能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违宪。特点:依据所学可知美国中央权力机构运转中体现了制约与平衡。(3)认识:从减少决策失误角度分析,得出议会民主有利于减少行政决策失误;从代表的阶级利益分析,得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从不同的国情分析,得出不同的国情产生不同的议会制度。19.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和管理具有因时因势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汉或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诏令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后来两科逐渐合并为一种,称为“孝廉”。此外“秀才”也是察举的重要科目之一。孝廉重在德行,秀才重在才能。察举以举算为主,考试为辅,考试基本不存在黜落,举荐权掌握在皇帝以下的各级官僚权贵手中。一般没有门路的布农平民,几乎没有被察举的可能性。——摘编自金铮《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材料二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大、小中正将人才分为九等,详记年藉各项,并加评语。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此项制度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保留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它的推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摘编自李雪松《从三国乱世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利与弊》(1)据材料一,指出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以及它们的区别,井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察举制。(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的关联,归纳九品中正制在初创时的积极意义。 【答案】(1)科目:孝廉、秀才。区别:一个重德行,一个重才能。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但是举荐权为官僚和权贵掌握,阻断了平民上升通道。(2)关联:前者打破了由后者造成的豪强大族控制的选人权,但是前者延续了后者重视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的特征。积极意义: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吏治澄清,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中“后来两科逐渐合并为一种,称为‘孝廉’。此外‘秀才’也是察举的重要科目之一”、“孝廉重在德行,秀才重在才能”可知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为孝廉、秀才;孝廉和秀才的区别为选官标准不同,孝廉重视德行,秀才重视才能。根据所学知识,对察举制进行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但是举荐权为官僚和权贵掌握,阻断了平民上升通道。【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中“此项制度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保留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打破了由察举制造成的豪强大族控制的选人权,但是九品中正制延续了察举制重视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的特征。根据材料“它的推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进行归纳概括,九品中正制初创时期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吏治澄清,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20.为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清朝统治者注意加强各民族间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代前期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丰富经验和成果,不仅对后世统治者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对于今天我们看待民族问题、管理民族事务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经验。首先,普待和处理民族问题需要继承与创新。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其面临的民族问题和民在开盾较明朝更为复杂,处理民族事务的任务也更艰巨和繁重,但事实证明清朝在处理民读问题和制定民族政策方面比明朝更稳妥和有效,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统治者善于继承与创新。清建国初便承袭明制,向汉族学习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验,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民族地区实施了不同的民族政策。在处理民族事务上的创新,成为清朝迅速建立起全国政权和边疆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彭白雪《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初探》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清朝在民族问题上的“继承与创新”。(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清朝民族政策对今天我们处理民族事务的启示。【答案】(1)继承:和亲(联姻):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册封: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创新:设立理藩院,在青海、西藏设办事大臣,在西南改土归流。(2)启示:既要秉持优良传统,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有所调整,制定符合现实情况的民族政策。平等对待各族人民,凝聚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向心力。(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清建国初便承袭明制,向汉族学习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在民族问题上的继承有:通过和亲方式,满蒙联姻加强了对漠南蒙古的控制;通过军事斗争的形式,平定漠西蒙古准葛尔部叛乱;通过册封形式,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控制。根据材料清朝“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民族地区实施了不同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事务上的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在民族问题上的创新有:设立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的民族事务,在青海、西藏设立办事大臣,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清代前期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丰富经验和成果,不仅对后世统治者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对于今天我们看待民族问题、管理民族事务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清朝民族政策对今天我们处理民族事务的启示有:纪要秉持优良传统,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有所调整,制定符合情况的民族政策。如清朝在继承前代民族政策上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民族地区实施了不同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清朝政权和边疆地区的稳定;平等对待各民族人民,凝聚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向心力;重视民族事务,设立专门机构等。能够根据材料并结合清朝的民族政策得出对今天我们处理民族事务的启示,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08 08:05:03 页数:12
价格:¥2 大小:35.0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