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有答案)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有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三语文试卷命题学校∶武汉二中审题学校∶黄陂一中考试时间∶2022年11月1日上午0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似乎说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种废话式吐槽,已经成为最近这届年轻人之间最流行的梗。微博上,“废话文学大赛”达到了1.1亿的阅读量;豆瓣上也开展了废话文学、豆瓣废话学小组B站上相关视频播放量轻松上百万……轻松幽默无厘头,“抛开内容不谈,这话还蛮有内容的”,这就是“废话文学”的魅力,它是一场全民狂欢的“不好好讲话”。“废话文学”最典型的特征是说了和没说一样。但光废话还达不到“文学”的标准,只有带上点自嘲、讽刺、幽默,才能算一句合格的“废话文学”。“废话文学”考古群发现其渊源似乎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看着康熙大帝、尔康、甄嬛们一本正经地讲废话,观众老爷们属实是乐疯了。而视频的弹幕以及评论,也迅速成为了网友们交流“废话文学”的场地。“当康熙在怒斥群臣的时候,他在怒斥群臣。”“还好这个视频只有两分半钟,让我浪费了两分半钟的时间。”随着网友们对“废话文学”写作的得心应手,“废话文学”也衍生出各大流派。单位换算流,如“七日不见,如隔一周”,“十年生死两茫茫,五年生死一茫茫”,数学真好,你考虑过苏轼的感受吗重复表述流,“我曾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非常生气”,“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完全无关”;实事求是流,“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了就是跌了”,大师,全世界欠你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啊!如果你以为“废话文学”只有搞笑一个目的,那还是格局太小了。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废话社交教学”正风起云涌,“废话文学”无疑已成为年轻人十分热衷的社交表达方式。“我这么穿还行吧”“除了上衣、裤子、鞋子不太行以外,其他都还行。”这是陪老妈、女朋友等一切女性生物逛街时的标配语录。“高考考了多少分啊”“不到750吧。”“有600分没有啊”“肯定有考600分的学生,考600分以上的学生,哪都有600多分。”此文应出自学渣自救手册。“什么时候结婚啊”“领证之后就结婚。”此类废话套路同样适用于“你什么时候工作、生娃”等七大姑八大姨逢见必问的尴尬问题。“说得挺好的,下次别说了”,既委婉又讽刺,含蓄中央着杀伤力,堪称反击对方讲话的教科书。随着互联网发展,资讯高度发达,到处充斥着废话连篇、毫无营养的营销文、八股文、套皮文,人们常常面对的不是信息的海洋,而是废话的海洋。出于对低信息量内容的不满和抗议,这届年轻人开始用“躺平”的方式予以反击。消解无用信息的方法,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对冲。于是“废话”式警句便被改造出来,形成明褒暗贬、饱含戏谑的阴阳怪气的、“你说的是废话,我说的也是废话”的狂欢。废话文学是火出圈了,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梗火得有多快,它销声匿迹的速度就有多快。“废话文学”恐怕难以避免走上互联网文学先热后凉的老路,但并不代表其会完全淡出我们的生活。相比于消极躺平的亚文化和充满大道理的“鸡汤文学”,位于两者之间的“废话文学”更能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在不断搬砖拼搏中与生活和解的态度。我们并不会在正常的工作秩序中玩梗,但生活中说点废话,至少是打开了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节选自《废话文学“不好好讲话”的全民狂欢》,真知网,李旋、宁珊)材料二∶ “废话文学”能迅速发酵流行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是新晋的社交催化剂。虽然无厘头甚至很无聊,但它构筑了一个“共通意义空间”。成长于网络空间的年轻人是分众时代的孤独患者,充满着对建立连接与归属感的渴望。梗文化无疑是一种“最大公约数”和“社交货币”,在“废话文学”的字里行间,情感交流的有效信息其实也在悄然跃动。只要场合、时机运用得当,“废话文学”能创造诙谐、缓解尴尬,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三人行,必有三人,那咱仁就是一路人”,有人抛梗,有人接梗,一传一回,年轻人的社交关系很快就能拉近。从快餐、快递到短视频、实时通信,“快”弥漫于现代社会的时空之中。而在人际交流与信息传播领域,“废话文学”提供了一种延缓交流节奏的可能性。信息的爆炸式增长、高强度输入,会给人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使人的习得效率不增反降。在紧张的工作间歇,或与挚友小聚时,为轻松交流气氛,打趣上几句“废话文学”,让思维合理张弛,有助于情绪的调整与积极状态的保持。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娱乐精神还得有,让“废话”红一下也无妨,无需大惊小怪,但我们不能陷入波兹曼所揭示的困境——“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我们的互联网文化更不能成为波兹曼所警示的文化——“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节选自《废话文学一种可玩的网络“梗”》,公众号“成林思语”)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康熙大帝》等历史题材改编的电视剧,有不少废话台词,非常符合“废话文学”的标准。B.“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了就是跌了”这样的“废话”充满了自嘲式的幽默和无力感。C.学会了废话套路的年轻人,再遇到诸如考学和结婚之类的盘问,会显得既从容又绵里藏针。D.成长于互联网环境的年轻人,以创作和分享"废话文学",来表达对海量垃圾信息的不满。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废话文学”透露出玩世不恭的气质,折射出当代年轻人不堪工作压力而希望“躺平”的心理。B.“废话文学”绕口令般通俗,年轻人一说出口,就能传达情感交流的清晰信号,达到社交目的。C.在快速率而高强度的工作沟通中,插入点“废话文学”,让头脑更加清醒,是值得一试的办法。D.“废话文学”是柄双刃剑,可能使互联网文化陷入娱乐主义困局,冲淡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A.我买了辆黑色劳斯莱斯轿车去讨老婆欢心,谁知老婆瞧不起,说它黑不溜秋的。B.鲁迅∶我家门前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C.朱自清∶得有点废话,我们才活得有意思。D.我上一次遇到这么无语的事情还是上一次。4.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5.今年夏天,随着一位有争议的女诗人受人诟病的个别作品引起热议,一首形同废话的"诗"也随之走红,请你结合材料,谈谈其走红的原因。(4分)我想写首诗,一共有四句。这是第三句, 这是第四句。(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小虫儿窝蛋李佩甫在平原的乡村,“小虫儿窝蛋”一般都生长在沟渠边沿的杂草丛里,数量并不多,不经意你看不见它。我之所以和你说它,因为它与一个女人与关。在无梁村,这个女人被简称为“虫嫂”,是瘸子老杨的女人。很难说她的个子了,也就一米三四的样子,或是更低。奇怪的是,就虫嫂这样的小小身量,却一拉溜生了三个孩∶两男一女。也许是因为个子矮的缘故,她对“大”有无限的向往,三个孩子统称为"国"∶大国、二国、三国(老三是女孩,也叫国,国花)。她的三个孩子都是靠她嘴对嘴喂活的,她先把蒸好的红薯嚼一嚼,而后用嘴,或是手指头抿在孩子的嘴里。当三个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她已经是村里有名的小偷了。可有一条,她只偷集体的,不偷一家一户的。治保主任问她∶你要脸不要?她先说∶要。又说∶不要。治保主任问她∶那你要啥?她说∶娃饿了。开“斗私批修”大会的时候,虫嫂常常被勒令站在桌子上批斗。有人喊∶小人国,翻个跟头。她真就在桌子上翻个跟头,看上去就像是玩猴一样。因为偷,她在邻村的枣园里被一个光棍瞎眼老汉捉住了。从那一次开始,为了孩子们不挨饿,为了给老杨治病,每回偷时只要被捉住,她就用身体换,一直换到村里的治保主任,换到村里不少男人。虫嫂的行为遭到了全村女人的一致反对,女人们恨她恨到了极点。在一个大雨天,她们把虫嫂包围在场院里,剥光了她的衣服。虫嫂十分狼狈地在雨中奔跑着,鲜血顺着腿流到雨水里。她一边跑一边大声呼救,一声声凄厉地喊叫着叔叔大爷,救人哪救救我吧婶子大娘们,饶了我吧……可是这一刻无梁村的男人们都成了缩头乌龟,没一个人站出来,甚至没有一个人敢走进场院。女人们大喊着在场院里围追堵截,手里拿着鞭子、木棒、扫帚、木掀、皮绳,一边追着打她,一边嗷嗷叫着,用世上最丑的话大骂她。三个国,一个五岁,一个七岁,一个十岁,从此以后,都不再喊妈了,都嫌她,恨她。都想走得远远的,都拼了命地读书。到国花上中学时,虫嫂搬到了县城,租了间房,买了辆旧三轮,收破烂。……虫嫂去世了。临死前,她伸手去够那把破扇子。够了几次,没够着。临咽气时,她伸手指了指,喃喃地说我不连累人,我还有把破扇子。虫嫂之所以从城里回来,是因为大月和小月的缘故。据当了大半辈子村支书的老姑夫说,把虫嫂接到城里,本是国花的主意。她一是心疼娘,二是想让虫嫂帮她带一带孩子,于是就出面跟两个哥哥商量,说由三家轮流供养。大国只答应出钱,坚决不让虫嫂去家住。于是虫嫂就由二国和国花轮流供养,一个月一轮。可轮着就出了嫌隙了。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二国、国花偏偏在这件事上没商量好。到了这一年年关,赶上月小,只有三十天。三十号晚上,国花出差在外。女婿按一月一轮的规定,把生了病的虫嫂送到了二哥家门前。二国也不在家,二嫂不愿接,问大月小月怎么算,国花女婿把虫嫂放下就走了。天寒地冻的,虫嫂在二国家门前坐了很久。她怎么也没想到,她会被女婿和媳妇晾在门外。无梁村人又一次愤怒了!安葬虫嫂时,村人以为她很有钱。她收了十二年破烂,都说她发了。可是,找遍了整个家,却没找到一分钱,只找到了一百零四份汇款单,上面写着吴大国、吴二国、吴国花的名 字,还有那把破扇子。全村人商量,要把大国、二国、国花揪回来,好好羞辱他们一番!不然就去县上告他们!还有的说,把那些邮局的汇单贴出来,举着拿到县上去,看他们脸往哪儿搁?!就在这时,突然有个心细的女人拿起了那把破扇子,说怪了,虫嫂为啥老提扇子呢有人说,是啊,她咽气时,指了又指,一再说∶扇子……于是女人们拿着那把扇子,你看我看,传来传去,终于发现,那缠着布条的扇子把儿上果然有蹊跷。那布黑污污的,一层一层的。解了那些破布,发现里边裹着的竟是一个存折,存折上竟有三万块钱人们惊叹一声,说这个女人哪一听到这个消息,大国回来了,二国回来了,国花也回来了,都说是要争着行孝的。可村人把着村口不让他们进村。大国本来嚷嚷着说要跟村里本家人打官司,可问了律师后,就再也不吭了。这三万块钱,由老姑父出面,经村委会出证明取出来后,给虫嫂办了一个风风光光的葬礼。哦,对了,老姑父曾为虫嫂向我借钱,写过五张“白条”∶一张是二国考大学的时候,一张是为国花找工作的时候,还有三张是虫嫂收破烂、她的三轮车数次被工商局没收的时候。女人们,一个个哭着,把虫嫂洗得干净的,送进老坟里,与老拐合葬。每到清明节,国花回来一次就哭一次。她并不到村里去,只去坟地,烧一烧纸钱,哭了就走,不见村里任何人。大国二国再没回来过,人们说,他们是没脸回来了。又过了一些年,大国提拔了,当上了县教育局分管招生的副局长。无梁人听说后,又开始主动找上门去。去的时候,带些土特产∶小磨香油、柿饼、花生什么的。还怕人家不让进门,心里打鼓,怯怯地、很孙子地叫一声吴局长,吴局长在家吗吴局长倒也大度,客客气气的,不与村人计较,凡能办的事,也办。就这样,大国又与村人来往了。这时候,人们又说∶大国人不赖,虽说当了官,挺仁义。虫嫂的事,没人再提了,一句也不提,好像世上根本就没有过这个人。“小虫儿窝蛋”,该长还长。(节选自李佩甫长篇小说《生命册》第六章,有改动)6.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反复出现的那把扇子,有隐喻的意味。扇子夏天供人扇风,夏天一过就被弃置,极像虫嫂为丈夫和孩子奉献一生,最后却被弃在门外。B.“人们惊叹一声,说这个女人哪!”,耐人寻味,表现了村人复杂的感情∶既有震惊、敬佩,还有一点替虫嫂付出得不到回报的不值和不平。C.“那些女人们,一个个哭着,把虫嫂洗得干干净净的,送进老坟里去了”,说明女人们保持了淳朴、善良的传统,也为当初打骂虫嫂而愧悔。D.作者以厚重的艺术功力,表现了一个沉重异常的灵魂。虫嫂的人生轨迹,是一段或悲或喜或荣或辱的人生历程,写成了她厚厚的生命史册。7.关于虫嫂的三个孩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A.虫嫂的不良行为,给年幼的孩子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心灵创伤。孩子们并不领情,他们以这样的母亲为耻。虫嫂的自我牺牲,更成了一个悲剧。B.大国二国在母亲埋葬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国花只去坟地烧纸,不见村里任何人,说明他们与成长的村庄有距离感,对村民有发自内心的怨念。C.大国是老大,当初的屈辱感最强,此时面对低三下四找上门来的村人,内心一定充满波澜。村人并没有表达真诚忏悔,这加强了讽刺的效果。D.大国表现的大度和客气,并不与村人计较往事,说明时间冲淡了很多记忆,他也为当初自己的不孝行为而羞愧,所以此时看见乡亲比较亲切。 8.小说的首尾两处,都提到无梁村的一种小草∶小虫儿窝蛋。删掉这两处似乎也不影响故事的讲述。加上它们有什么作用呢(6分)9.有人说,“无梁村”就是“无良村”,无良村里无好人,你怎么看?(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太祖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父世珍,生四子,太祖其季也。十二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起兵濠州。太祖时年二十五,遂以闰三月甲戌朔入濠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子兴弱,太祖度无足与共事,乃以兵属他将,独与徐达等南略定远。道遇定远人李善长,与语大悦,遂与俱攻滁州,下之。十四年冬十月,元丞相脱脱大败士诚于高邮,分兵围六合。太祖曰“六合破,滁且不免。”与耿再成军瓦梁垒,救之。力战,卫老弱还滁。元兵寻大至,攻滁,太祖设伏诱败之。然度元兵势盛且再至,乃还所获马,遣父老具牛酒谢元将曰∶"守城备他盗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元兵引去,城赖以完。十六年春三月癸未,进攻集庆,擒陈兆先,降其众三万六千人,皆疑惧不自保。太祖择骁健者五百人入卫,解甲酣寝达旦,众心始安。庚寅,再败元兵于蒋山。元御史大夫福寿力战死之,康茂才降。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政渎扰,干戈蜂起,我来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民乃大喜过望。辟夏煜等十余人,葬御史大夫福寿以旌其忠。十九年春正月乙巳,太祖谋取浙东未下诸路。戒诸将曰∶“克城以武,戡乱以仁。吾比入集庆,秋毫无犯,故一举而定。每闻诸将得一城不妄杀,辄喜不自胜。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为将能以不杀为武岂惟国家之利子孙实受其福。”二十一年春,国珍遣使来谢,饰金玉马鞍以献。却之曰∶“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材,所用者粟帛,宝玩非所好也。”二十七年五月己亥,初置翰林院。是月,以旱减膳素食。六月戊辰,大雨,群臣请复膳。太祖曰∶“虽雨,伤禾已多,其赐民今年田租。”十二月癸丑,李善长帅百官劝进,表三上,乃许。甲子,告于上帝。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节选自《明史·本纪第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为/将能以不杀为/武岂惟国家之利/子孙实受其福/B.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为/将能以不杀为/武岂惟国家之利子孙/实受其福/C.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为将能以不杀为武/岂惟国家之利/子孙实受其福/D.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为将/能以不杀为武/岂惟国家之利子孙/实受其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本义为幼小禾苗,引申为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朝代或季节的末期等义。B.甲戌,甲为天干,戌为地支,天干地支可纪年、月、日、时,此处是纪月。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文中的“路”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府。D.劝进,劝登帝位。指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或者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元璋早年投奔郭子兴,因郭子兴孱弱无大志,朱元璋认为不足与之共事,便交出兵众,与徐达等人去南边定远发展。B.元军攻打滁州时,朱元璋设下埋伏诱败元军,随后又归还所缴获的马匹,并派父老慰问元军,元军退兵,滁州得以保全。C. 朱元璋治军颇有谋略,作战时眼光长远,往往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妥善的安排,不滥用武力,注重从心理上收服对方。D.朱元璋体恤百姓,作战时重视保民安民,不喜妄杀,在百姓遭受旱灾时,减少膳食中的素食,并免除百姓当年的田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2)却之曰∶“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材,所用者粟帛,宝玩非所好也。”14.简要概括朱元璋在攻陷集庆以及蒋山败敌后,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安定军民。(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过樊川旧居(时在华州驾前奉使入蜀作)韦庄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应刘①去后苔生阁,稽阮②归来雪满头。能说乱离惟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注释】①应刘∶汉末建安文人应璟、刘桢的并称。两人均为曹丕、曹植所礼遇。后亦用以泛称宾客才人。②稽阮西晋嵇康、阮籍的并称。两人均属竹林七贤。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兼具叙事和写景,交代了诗人奉使入蜀,途经樊川,重游故地之事,并用白描的手法写眼前所见之景。B.颔联以魏晋文人应刘、嵇阮四人自比,用借喻手法表现诗人华发满头的样子,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C.颈联宕开一笔,着眼燕鸥。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离乱现实的伤痛,和对悠闲生活的渴望。D.韦庄工诗,讲究炼字。其诗言简意丰,“横笛一声空泪流”中的“空”字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16.《唐才子传》说“韦庄寓目缘情……一咏一觞之作,俱能感动人也”,试从本诗的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这一特点。(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一联,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景。(2)《报任安书》中,作者列举周文王和孔子的事迹,指出身处困境仍能奋发有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3)古人对生命易衰非常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深沉的感喟,这样的情感抒写在唐诗宋词中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①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_____①__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②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___②__。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下子掉进了 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③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湾清溪。___③___,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被浓荫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二金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女儿悬挂干颈间的玉璞?押着唐韵,携着汉风,一点点地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④这真是“人间仙境”,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人间仙境”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B.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给工人做饭吃。D.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20.第3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描写了宁静的清溪,请结合材料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一22题。天门冬是一种攀缘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天门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____,将另一部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天门冬生长旺盛时,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叶片表面的透明包状突起,其中满是天门冬储存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二氧化碳气体就是天门冬对付火灾的“撒手铜”。____?当天门冬的叶片遇到火星后,水分会大量蒸发,针叶表面的微型包状气孔受热后会张开,二氧化碳气体随水蒸气喷溅而出,将火星灭掉。当火焰直接威胁到植物体的根部时,大量的微型包状气孔会受热崩开,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针的气孔中喷出,甚至能将火源吹开一定的距离,一段时间后,天门冬植物体的周围会形成一层二氧化碳保护层。这杨燃烧就会变得缓慢,甚至停止,植物体就不会被烧伤了。天门冬就是这样通过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来灭火的,______。因此,人们称它"天然灭火器”。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20字。(6分)22.请结合上面文字,给“天门冬”下定义。字数不超60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后会无期》)这句话在“知乎”平台上引起了许多探讨,有共鸣也有争鸣。有人说,还是个人对道理的认知水平不够吧有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行动起来才真难啊还有人说,大道至简,多则生乱嘛也有人说,莫非是我们对“过好”有什么误会那么这句话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呢?请以“道理与人生”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A】虽然废话文学可以追溯到这些历史题材电视剧,但是材料一第2段开头,“光废话还达不到文学的标准”,“只有带上点自嘲、讽刺、幽默才能算一句合格的废话文学”,可见,脱离了网友二次创作的玩梗,那些废话台词本身不符合“废话文学”标准。2.【D】A不合文意,根据材料一的最后两段,年轻人并不是对工作压力“躺平”,而是对“低信息量内容”不满又无奈的情况下,采取的抗争策略。B不合文意,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悄然跃动”的交流信息,还得“场合时机运用得当”,才能“润滑”人际关系。C不合文意,材料一末尾指出“我们并不会在正常的工作秩序中玩梗”。D符合材料二末尾观点。3.【C】A属于“凡尔赛文学”的例子,B反映了鲁迅居所的单调和精神的寂寞苦闷,C符合材料一分析废话文学包含了积极价值的主要观点,D是废话文学的典型现象,符合材料一讨论的话题和废话文学的含义,但是不及C选项符合题干要求。4.①首先提出“废话式吐槽”流行的现象,引出“废话文学”话题②接着界定其特征,考察其渊源、流派③然后阐述“废话文学”具备应对尴尬的社交功能④最后探讨废话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其对冲废话连篇的互联网内容、以及给忙碌的工作生活减压的意图。(共4分,每点1分)5.①反映人们对个别肤浅低劣作品的不满和戏谑,他们用同样“无意义”的“诗”进行对冲。②折射出人们在繁重的工作和生活之余,舒缓节奏,放松思维的需要。说点废话正好可以作为调剂减压的阀门。③这类废话体分行“诗”,以其通俗易懂构筑了一个“共通意义空间”,满足了网络时代人们消弭孤独,建立连接的需求。(共4分,第一点2分,后面两点各1分)6.【C】“这说明女人们保持了淳朴、善良的传统,为当初打骂虫嫂悔”错。安葬虫嫂时,女人们的悲痛是真心的,但他们当初打骂虫嫂的行为并不“淳朴、善良”,而是“健全者的丑恶”。另外,"为当初打骂虫嫂而愧悔",也于文无据,属于过度解读。7.【D】“说明时间冲淡了一些记忆,他为当初自己的不孝行为而羞愧,所以此时看见乡亲比较亲切”错。应该是身份、地位和权力,让大国有了“大度”“宽容”这些“优雅”的东西。8.①文章开头提起“小虫儿窝蛋”,展开了以此为题的虫嫂的故事,强调虫嫂的“虫”的含义,引出下文;②“小虫儿窝蛋”是长在平原乡村里的小草,也是努力活着的虫嫂的象征。她卑微低贱、渺小无助就像沟渠里的野草,但她也如这样的杂草一样在苦地里求活,在困境中求生。③文章末尾再次点题提到“小虫儿窝蛋”,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更是深化主题,表明除了虫嫂,乡村中还有无数这样为了活着、为了养家糊口而受尽屈辱、失去尊严的农村妇女,她们的生命如同野草,卑微、顽强。(每点2分,可以从结构作用、象征意味、末尾深意三个角度。如果从其他角度作答,也可以酌情给分。注意不要相同意思反复作答)9.不赞成。①无梁村中的人揪斗虫嫂,男人女人们羞辱她,这种群体的欺凌展现了人性的残忍,是“无良”的体现;②“无良”是特殊年代里人性的复杂和异化,不能简单地以“好人”“坏人”来评判;③无梁村的村民们自发阻止虫嫂的不孝儿女抢夺财产、体面地安葬虫嫂,老姑父多次为虫嫂借钱的行为,又展现了人性纯良的一面。(每点2分,共6分)(如果答为“赞成”,认为无良村里无好人,指出他们群体性的恶行,并认为他们的“善”是“伪善”,酌情给分。能够如上面参考答案条分缕析者,也可给高分。)10.【C】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为将能以不杀为武,岂惟国家之利,子孙实受其福。11.【B】"此处用来纪月"错,此处是纪日。12.【D】“减少膳食中的素食”有误,不合情理。“以旱减膳素食”应该翻译为“因旱灾减少膳食,(不吃荤腥)只吃素食”。13.(1)贤能的人我按照礼节来任用他们,旧政中不适宜的一律改掉,官吏不要贪婪残暴殃害百姓。(“不便”、“殃”各1分,句意2分)(2)太祖推拒说∶“当今正是经营四方之时,所需的是人才,所用的是衣食,珍宝玩物不是我所喜好的东西。”(“却”、“好”各1分,句意2分) 14.(1)大胆安排纳降的士卒入值宿卫,以诚相待;(2)向官吏百姓宣传义军政策;(3)征辟当地的优秀人才;(4)倡导美德,安葬并表彰忠义的元臣御史大夫福寿。(每点1分,答好3点即可)【参考译文】明太祖名叫元璋,字国瑞,姓朱。其父朱世珍,生有四子,太祖是老四。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在濠州起义。太祖当时二十五岁,于是在四月初一到濠州拜见郭子兴。子兴见其外貌形状十分惊奇,留下作为亲兵。郭子兴孱弱无大志,太祖考虑不值得与他共事,便交兵给别的将领,独自与徐达等人去南边定远发展。在路上遇到定远人李善长,与之交谈后大喜,便一起攻取滁州。至正十四年(1354)冬十月,元朝丞相脱脱在高邮大败张士诚,并分兵包围六合。太祖说∶“六合破,滁州也将难以幸免。”与耿再成驻扎在瓦梁垒援救六合,奋力而战,护卫老弱者回到滁州。元兵不久蜂拥而来,进攻滁州,太祖设下埋伏诱败元兵。但考虑到元兵士气正旺,定会卷土重来,于是归还所获马匹,派父老备牛、酒酬谢元将说∶“我们守城在于防备别的强盗,你们为何舍下大盗而来残害良民呢”元兵由此退去,滁州得以保全。至正十六年(1356)春二月二十五日,太祖进攻集庆,活捉陈兆先,使陈兆先部下三万六千人投降,但他们都疑惑、害怕不能自保。太祖挑选骁勇健壮的五百名投降士兵作为自己的护卫,并解下自己的铠甲,酣睡整夜,投降的众人才安心下来。三月十日,在蒋山再次击败元兵。元御史大夫福寿奋力战斗而死,康茂才投降。太祖入城,召集所有官吏父老告示说∶“元朝政治腐败,干戈蜂起,我来是为民除乱,请各位像以前一样安于职守。对贤士我以礼贤相待,对过去不适宜的政令一律改掉,官吏不要贪婪残暴殃害百姓。”百姓大喜过望。太祖征召夏煜等十余人,埋葬御史大夫福寿来表彰他忠义。至正十九年(1359)春正月十二日,太祖准备攻取浙东尚未攻下的各地,他告诫各位将领说“攻城凭借武力,治乱凭借仁义。我们进入集庆,秋毫无犯,所以一举而定。每每听到各位将领攻得一城不妄自乱杀,就喜不自胜。军队行动如火,不控制就将成燎原之势。为将能够以不杀人而起到武力征服的效果,难道仅是于国有利,实际是为子孙造福啊。”至正二十一年(1361)春,方国珍派使者前来谢罪,献上金玉马鞍。太祖推拒说∶“当今正是经营四方之时,所需的是人才,所用的是衣食,珍宝玩物不是我所喜好的东西。”至正二十七年(1367)五月二十四日,初次设置翰林院。当月,因早突减少膳食,不吃荤腥,只吃素食,六月二十三日,下大雨,群臣恳请太祖恢复膳食。太祖说∶“虽然下雨,但伤害禾稼已很多,免除百姓今年田租。”十二月十一日,李善长率百官劝太祖即皇帝位,多次上表,太祖才答应。二十二日,告祭上天。洪武元年(1368)春正月初四日,在南郊祭祀天地,太祖登上帝位。15.【B】“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错误。本诗抒发的是离乱之感,无怀才不遇之情。16.①内容上∶寄托了诗人深沉的身世之感、家国之悲,诗人经逢乱世,唐朝衰弱,亲人离散。(3分)②手法上∶写景状物,皆着悲色,以哀景写哀情;援引典故,叙写离乱的时代悲哀;与燕、鸥作比,衬托离乱的感伤;直抒胸臆,表达伤感的情怀。(3分,手法分析一点1分)17.(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3)示例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尘满面,鬓如霜(注意范围是唐诗宋词)18.①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②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光亮,或比喻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③屏气凝神(凝神敛息)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19.【A】(“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文中“人间仙境”也是表强调。B特定称谓,C反语,D特殊含义) 20.①运用比喻和比拟(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清溪之水比作多羞的少女,以琵琶遮面写出清溪藏在细叶下的情态;再连用四句描绘清溪之"羞",视听结合,用排比的方式写出溪水的捉摸不着∶最后将溪水比作美玉,极写溪水之平静无波,将人的心境也感染得宁静下来(修辞手法3分,分析需要结合材料)。②想象丰富,形象生动,富有气势和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溪流和自然的向往与热爱。(1分)21.①将一部分二氧化碳储存到叶面的微型包状气孔中。②天门冬又是怎样运用自己“撒手铜”的呢。③这与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是一样的。22.天门冬是一种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储存在叶面的微型包状气孔,遇火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灭火的攀缘的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下定义的格式错误,不得分格式对得1分,划线的词3分)23.【评分建议】起评分44分。文章完整,平淡无明显缺点和优点。平淡之作如果600字对应36分,400字对应20分。无标题扣2分。评分老师50分以上作文应占10%,55分以上1%;48-49分占20%,46-47分占30%,45分及以下占40%。【写作要求】写作立意不限于材料给定的四种。注意既要切合材料,又要围绕“道理与人生”的关系展开。关系不一定要表现在文面语词上,但要体现在思考表达上。单独谈“道理”的深刻性或多样性,或者单独谈“人生”个性和不确定性,都是不妥当的。因文论文,好立意,好构思,好素材,好表达,以及好标题好书写,都是亮点和提分的理由。【参考立意】①没有一样道理适用百样人生②人生如水流,道理如河岸(人生有时候会超出传统经验,过好一生需要遵循基本道理)③知行合一,形塑自我(思想满满而行动迟缓的人过不好一生)④大道至简,正道直行(树立理想目标,培养君子人格,抓大放小,不被生活琐碎困扰)⑤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让道理具体贴近自己当下的事务)⑥通权达变,才是赢家⑦道理的筋骨需要情感的血肉【话题解析】这话本身也是一个“道理”,它传达的信息大概是很多道理无用,有“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的意思。比如你从小到大,从父母、老师和书上知道了很多道理,但在你进入社会以后,发现它们基本没什么用。但是,这怪谁呢人,只能是对自己负责。首先你过不好这一生不能怨“道理”。道理应该活学活用,而且道理要知行合一,听过和做到是两码事。很有道理,但还未尽。首先,“道理”是从哪里来的?道理一般源于两大方面,一个是书上记录的道理,一个是长辈传授的道理。两者都是我们的前辈根据自己的经历、实践得出的经验。所以说,“道理”是有用的,非常有价值。如果人类没有这些经验、知识的传承,那人类会一直保持在幼儿的状态,没有发展和进步。但这些“道理”有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左右矛盾,很多“道理”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理。除了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道理”,这世上的大多数道理都是有其主观性、片面性的一面。这就导致人们在学习、吸收这些道理的时候,其实是在不断加深自己的偏见。比如古人说“近君子,远小人”,可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而且社会上的“小人”无处不在,你又怎么避开其实有些人就是“小人”,但他们喜欢把所有自己不喜欢的人归于“小人”之列。还有人把自己的过错和失败,都推到了“小人”身上,这何尝不是小人之行。另外,从行为这个层面看,君子和小人是可以互换的。 “道理”还可以区分为常识性道理和非常识性道理,比如“借钱要还”就是一个常识,而“吃亏是福”则是非常识性道理。不管你借银行的钱,还是借别人的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个没有什么可商讨的地方。而“吃亏是福”则不一样,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可谁愿意去吃亏了人性都是贪多,不愿意吃亏的。再往细里说,有些亏是不能吃的,有些亏吃些则无妨。比如一些关乎性命前途的“亏”,就千万不能吃,至于损失个仨瓜俩枣的“亏”,笑笑就是了。实际上,“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个“魔咒”是可以破解的。主要注意两点,一个是“道理”的来源问题,一个是自己的修行问题。两者需要同时进行。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强调不能盲信,没有选择,什么“道理”都往脑子里塞,这就把大脑搞乱了。“为什么只是一部分方法论就行,而不是越多越好呢”华为任正非就谈过这个问题,“太多的方法论会相互抵消,反而降低效率。所以说书读得越多越蠢,如果不活学活用的话,多读书不一定是好事。”所以,你要对道理、知识有批判性的学习和吸收。同时,你还要坚定地学习、跟行一种道理,并以此为根基,然后才能博采众长,厚积薄发。要注意,小道理应该服从大道理。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其实都在追寻人生的大道理,“朝闻道,夕死足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而且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学习、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然的话,就不可能做成功。比如小孩子也听过很多道理,可他们不能去管理一个国家或企业。因为他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话说回来,“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凸显了道理的片面性,把“道理”主观化、狭隘化和笼统化了,当然也有点为失败人生推卸责任是意思。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有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06 11:07:04
页数:12
价格:¥3
大小:938.0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