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有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有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试卷语文总分150分2022.10.25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材料二: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国学”真正发扬光大。(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材料三:在殷周之际,中华传统文化由“神本”转向“人本”,人道主义思潮从而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构建“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秉持“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儒、道两家在“人本”的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也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摘编自洪修平《挖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儒、道成为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为双方主张长期共存,形成既对立又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B.法、阴阳、名三家灭绝的原因是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C.所谓“国学”是以儒道为根基,儒道互补,后来又加上中国化的佛教,构成了三足鼎立的“国学”。D.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历了从被孤立到逐渐与儒、道融合的漫长时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儒家讲究“内圣外王之道”,道家追求“顺任自然之性”,但二者人生态度与主张看似不同实则完全一致。B.在生命与理想不可兼得之时,儒家的杀身成仁之举,显然比不上道家的免祸全生更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C.儒道两家处处相反:比如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 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符合“道家”思想的一项是( )(3分)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D.兵贵胜,不贵久。4.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4分)5.为何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请结合材料,阐述其原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带玛丝洛娃来的看守在离桌子稍远的窗台上坐下。对聂赫留朵夫来说,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他不断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说出主要的话,就是他打算跟她结婚。现在他下定决心要把这话说出来。玛丝洛娃坐在桌子一边,聂赫留朵夫坐在她对面。屋子里光线很亮,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在近距离看清她的脸:眼睛边上有鱼尾纹,嘴唇周围也有皱纹,眼皮浮肿。他见了越发怜悯她了。他把臂肘搁在桌上,身子凑近她。“要是这个状子不管用,那就去告御状。凡是办得到的事,我们都要去办。”“唉,要是当初有个好律师就好了……”她打断他的话说,“我那个辩护人是个十足的笨蛋。他老是对我说肉麻话,”她说着笑了,“要是当初人家知道我跟您认识,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她今天好怪。”聂赫留朵夫想,刚要说出他的心事,却又被她抢在前头了。“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我们那儿有个老婆子,人品挺好。说实在的,大家都弄不懂是怎么搞的,这样一个顶刮刮的老婆子,竟然也叫她坐牢,不但她坐牢,连她儿子也一起坐牢。大家都知道他们没犯罪,可是有人控告他们放火,他们就坐了牢。她呀,说实在的,知道我跟您认识,”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转动脑袋,不时瞟聂赫留朵夫一眼,她就说:“你跟他说一声,让他把我儿子叫出来,我儿子会原原本本讲给他听的,那老婆子叫明肖娃。怎么样,您能办一办吗?”玛丝洛娃说,对他瞧瞧,又垂下眼睛笑笑。“好的,我来办,我先去了解一下。”聂赫留朵夫说,对她的态度那么随便,越来越感到惊奇。“但我自己有事要跟您谈谈。您还记得我那次对您说的话吗?”他说。“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脑袋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您最好还是……”“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我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我决定跟您结婚。”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 瞧他。“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我觉得我应该在上帝面前这样做。”“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上帝?什么上帝?咳,当初您要是记得上帝就好了。”她说了这些话,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您安静点儿。”他说。“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醉了吗?我是有点儿醉,但我明白我在说什么,”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你不用来跟我惹麻烦,免得辱没你的身分。还是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我知道,我知道,可如今我该怎么办呢?”聂赫留朵夫说。“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急不可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看守走到他们跟前。“你闹什么!怎么可以这样……”玛丝洛娃垂下眼睛,把她那双小手的手指紧紧地交叉在一起,又坐下了。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你不相信我。”他说。“您说您想结婚,这永远办不到。我宁可上吊!这就是我要对您说的。”“我还是要为你出力。”“哼,那是您的事。我什么也不需要您帮忙。我对您说的是实话,”玛丝洛娃说。“唉,我当初为什么没死掉哇?”她说到这里伤心得痛哭起来。聂赫留朵夫说不出话,玛丝洛娃的眼泪也引得他哭起来。玛丝洛娃抬起眼睛,对他瞧了一眼,仿佛感到惊奇似的,接着用头巾擦擦脸颊上的眼泪。这时看守又走过来,提醒他们该分手了。玛丝洛娃站起来,也没有对他瞧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她说,“看 样子,他被你迷住了。趁他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他会把你救出去的。有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这倒是真的,”道口工用唱歌一般好听的声音说,“有钱人想什么有什么,要怎么办就准能办到。”“怎么样,我的事你提了没有?”那个老婆子问。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她的内心展开了痛苦的活动。聂赫留朵夫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痛苦了。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选自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用不着来那一套……您最好还是……”欲言又止,语意未尽,希望他不用口头上道歉,要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B.玛丝洛娃两次说道“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一百卢布”,这是对聂赫留朵夫侮辱自己人格感情的指责与控诉。C.作者巧妙地把对话安排在玛丝洛娃醉酒的状态下,其实是为了让她无所顾忌地宣泄压抑已久的痛苦和悲愤之情。D.文末写她“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现实生活的痛苦让她无法“复活”,除了沉沦堕落,她别无选择。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通过聂赫留朵夫的视角观察玛丝洛娃的脸庞,写了她脸上的皱纹和浮肿的眼皮,表现他的怜惜之情。B.玛丝洛娃虽身陷牢狱,饱受折磨,但她仍然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明肖娃母子,从侧面体现了玛丝洛娃的厚道和善良。C.文中柯拉勃列娃、道口工等人的劝告既突显了牢房中底层民众的现实追求,也反衬了玛丝洛娃对人格尊严的坚贞执着。D.文章在描述二人会面的场景时,主要借助对话的形式展开,既深入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8.选文中,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称呼有着怎样的变化?其中体现了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9.玛丝洛娃为什么会拒绝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请联系所学与选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而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而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节选自《墨子·兼爱》)文本二:赵季良,字德彰,济阴人也。初仕后唐庄宗,为魏州司录。魏州税多逋负,庄宗时为晋王,过督之。季良曰:“殿下方谋攻取而不爱百姓,一旦百姓离心,恐河北非殿下有也。”庄宗大加钦重。累迁盐铁判官、太仆卿。明宗天成元年,诰拜孟知祥为侍中。即以为三川制置使,督蜀犒军余钱送京师,且制置两川征赋。是时知祥镇西川,颇不奉诏。会与季良有旧,遂留之不遣,因请为西川节度副使。事无大小,多与参决。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自是季良倾身事知祥,布腹心矣。季良通敏,善谋略。董璋时遣人求昏自结,而知祥心恨璋,未之许也。季良以为宜合从以拒唐。长兴时,进奏官言唐主欲大发兵讨两川。季良请以东川先取遂阆,然后并兵守剑门,则大军虽至,吾无内顾忧矣。未几,唐将石敬瑭因遂阆已破,烧营北归。军前驰报知祥,知祥故藏其书,谓季良曰:“北军渐近,奈何?”季良扣指曰:“不过绵州必遁。”知祥大笑,出书示之。由是甚服其智。是年,唐明宗即下制,以季良为武泰军节度使。知祥称尊号,是为后蜀高祖。拜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既而高祖病甚,召季良与李仁罕、赵廷隐、王处回等同受顾命。高祖晏驾,秘未发丧。处回夜过季良,涕泣不已。季良正色曰:“今强侯握兵,专伺时变,义当速立嗣君,岂可徒相泣耶!”遂与处回立后主而后发丧。以拥戴功加司徒,进太保。广政九年卒,谥文肃。节选自《后蜀列传·赵季良》)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古今异义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如“治乱者何独不然”“季良以为宜合从以拒唐”两句中的“不然”“以为”。B.“庄宗时为晋王”“董璋时遣人求昏自结”两句中的“时”,都是名词作状语,可以解释为“在当时”“在那时”C.“谋攻取而不爱百姓”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两句中的“爱”都是动词,可分别解释为“爱护”和“吝惜”.D.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升降任免的词语很多,如“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累迁”指多次升官。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 B.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C.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D.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赵季良是济阴人,后唐庄宗时担任魏州司录,表现出出众的政治才能,受到庄宗的赏识和器重。B.赵季良与镇守西川的孟知祥有交情,当他到蜀地担任三川制置使时,被孟知祥留在当地,没有返回京师。C.赵季良被孟知祥留在蜀中后,参与决断大小事务,深得信任,尽心尽力辅佐孟知祥成为孟知祥的心腹。D.赵季良深得唐明宗信任,先被任命为武泰军节度使,后又被任命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2)军前驰报知祥,知祥故藏其书,谓季良曰:“北军渐进,奈何?”14.文本二写到“季良通敏,善谋略”,其“善谋略”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桐竹赠张燕公李伯鱼北竹青桐北,南桐绿竹南。竹林君早爱,桐树我初贪。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注。栖食更如此,余非凤所堪。[注]《庄子·秋水》:“夫鹓鶵(神话传说中与凤同类的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不食,非醴泉不饮。”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青桐和绿竹一南一北相对,诗人见到后触景生情,引发了感慨。B.张燕公早就喜欢竹林,而诗人刚刚喜欢桐树,两人各有所爱。C.能够吸引凤凰栖息和食用果实,青桐和绿竹没有什么可惭愧的。D.本诗语言平易,虽有用典但并不晦涩,而情感表达深挚恳切。 16.诗人写这首“桐竹”诗赠给张燕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3)在《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并开始使用。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面对的_________现实,在_________中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来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他们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动因。针对当时诗坛的_________现状,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创作出大量_________的诗作,令沉闷许久的诗苑清风骤起,形成独有的浪漫主义诗风。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B.“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C.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现代诗”名称。D.“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的。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风雨如晦 蹉跎岁月 墨守成规 愤世嫉俗B.风雨交加 峥嵘岁月 抱残守缺 惊世骇俗C.风雨交加 蹉跎岁月 抱残守缺 愤世嫉俗D.风雨如晦 峥嵘岁月 墨守成规 惊世骇俗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500年以来,地球从未如此炎热,人类社会也从未面对过这般剧烈的升温。目前看,极端天气不再是“极端”事件,自2021年开始,西欧和东亚的暴雨洪水,西伯利亚、东地中海沿岸的森林大火都只是未来的预演。科研人员警告说,极端天气不仅是天灾,①未来每一次极端天气是否会继续极具致命性和破坏性,掌握在人类手中。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与极端天气“做斗争”,极寒、高温、暴雨、洪涝早在宋朝时期中国就有关于台风的记载。宋《太平御览》里有“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的说法,古人用了“怖惧”一词,②。一旦台风来了,会让许多地方几乎绝户,破坏力很大。开始的时候,③。比如,通过观察动物的某些敏感特性及反常举动来预测极端天气。到了18世纪,受益于经济发展和启蒙精神,现代气象学得以萌生,才逐渐改变应对极端天气的这种原始手段,自然灾害概念随之出现,专业人员开始在救灾中发挥作用。2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加点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泥腿子专家”袁隆平一生与稻田打交道,与杂交水稻打交道,付出了自己的心血。B.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与极端天气“做斗争”,抵御寒冷,抵抗高温,抗击洪水……C.有些地方领导干部自以为是的“英明决策”完全脱离了实际情况,违背了人民的意愿。D.“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得罪了老百姓可不好。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请结合以上的图文材料,以“德与得”为主题,写作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参考答案1.B (B.“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于文无据,根据原文“ 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可知文中并没有提到法、阴阳、名三家是否吸收儒、道的思想。) 2.D ( A.“但二者人生态度与主张看似不同实则完全一致”说法错误,原文为“儒家的人生观……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道家的人生观……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可见二者的人生态度与主张不一样。B.“显然比不上道家的免祸全生更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说法错误,原文为“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文本只是在阐述儒家和到家的不同,并没与说儒家比不上道家的免祸全生更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C.“儒道两家‘处处相反’:比如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错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与“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因此不属于儒道两家“处处相反”。) 3.B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指立身),也让他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事业通达),也让他人行得通。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道德境界,根据原文“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可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符合“儒家”思想。B.“天和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指天和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根据原文“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可知“天和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符合“道家”思想。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指崇尚和尊敬贤才是为政的根本。贤才是国家的栋梁,是成就事业的关键,这符合“墨家”思想。D.“兵贵胜,不贵久”指用兵打仗贵在速战速决,不宜持久消耗,这是古代的一种战争指导思想。) 4.①首先提出“人本”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影响(或意义、地位、作用);②接着以儒道两家为例阐述它们虽然致思路向不同,但都体现了社会和谐、人生美好的“人本”思想;③最后指出儒道可以在“人本”基础上实现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具有包容性。 5.①儒道两家思想理念不同,既对立鲜明,又相融互补;②儒道两家思想都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使自身不断丰富发展;③儒道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和谐社会和美好人生,符合人性的需求。6.A ( A.“希望他不用口头上道歉,要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错。玛丝洛娃的意思是不需要聂赫留朵夫为她做什么,还是像以前一样就好。) 7.C ( C.“突显了牢房中底层民众的现实追求”错,“有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有钱人想什么有什么,要怎么办就准能办到”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黑暗。) 8.(1)开始称呼聂赫留朵夫为“您”,写出玛丝洛娃内心对聂赫留朵夫的排斥,刻意拉开二人的距离;(2)在听说捏赫留朵夫要跟自己结婚之后,对他的称呼变成“你”,表明她内心对聂赫留朵夫有怨恨,不愿意原谅他;而且对自己尊严的捍卫是坚决而不容置疑的。 9.(1 )从选文来看,玛丝洛娃认识到自己与聂赫留朵夫地位悬殊,并且无法原谅他曾经抛弃自己,因此断然拒绝他的求婚;(2)玛丝洛娃认为聂赫留朵夫的求婚是为了赎罪,所以愤然拒绝;(3)从后文来看,玛丝洛娃最后拒绝聂赫留朵夫求婚是她作出的自我牺牲,因为怕给他带来不幸。10.A ( A.季良以为宜合从以拒唐:赵季良认为应该联合(董璋)共同抵抗唐军。“以为”在此句中不是古今异义词,可以解释为“认为”,和现代汉语意思一致。) 11.C (句意:过了一段时间,朝廷调赵季良担任果州团练使。孟知祥得到诏书,藏了起来,上表挽留赵季良,没有得到朝廷同意。又派人到朝廷论辩请求,明宗迫不得已,委曲顺从了他。“匿之”,省略了主语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BD;“明宗不得已”,主谓结构,“明宗”为主语,前面断开,“不得已”为谓语,后面断开,排除A。) 12.D ( D.“后又被任命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错误,原文为“知祥称尊号,是为后蜀高祖。拜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任命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的是蜀高祖孟知祥。) 13.(1)就像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样,一定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于是能治疗疾病。【 “譬之如”,就像、如同;“攻”,治疗;“所自起”,产生的根源、发生的原因。】(2)前线快马飞奔送信给孟知祥,孟知祥故意藏起那封信,对赵季良说:“北方的军队正慢慢靠近,(我们)该怎么办?” 【“驰报”,骑着快马前来送信(或报告),快马飞奔送信(或报告);“故”,故意;“渐进”,慢慢靠近。】14.(1)劝谏晋王不要强征赋税,以赢得民心。(2)劝说孟知祥联合董璋,共同拒唐。(3)提出先取遂阆后守剑门,以防内患的策略。(4)高祖驾崩后,主张速立新君,然后发丧。(答对三点满分)参考译文:文本一 圣人就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事业,必定会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如此才能治理混乱。不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就不能治理混乱。就像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样,一定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于是能治疗疾病。不知道疾病所起的根源,就不能治疗疾病。治理混乱怎么会与治病不一样呢?必定要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如此才能治理混乱;不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就不能治理混乱。文本二赵季良,字德彰,是济阴(今菏泽定陶)人。最初在后唐庄宗时做官,担任魏州司录。魏州的赋税多有拖欠,庄宗当时是晋王,(到魏州)探望督促。赵季良说:“您正谋划攻打夺取土地却不能爱护百姓,一旦百姓(和你)不一心,恐怕黄河以北的土地将不再属于您了。”庄宗很是钦佩敬重他。赵季良多次升官担任盐铁判官、太仆卿。唐明宗天成元年,发布诏命任命孟知祥担任侍中。朝廷就任命赵季良做三川制置使,督促蜀地把拖欠的犒军费用送回京师,并且让他办理两川地区赋税征收事务。这时候孟知祥镇守西川,很不遵从诏令。(孟知祥)恰好与赵季良有交情,于是留下赵季良不让他返回朝廷,趁机请求他担任西川节度副使。事情无论大小,大多让他参与决策。过了一段时间,朝廷调赵季良担任果州团练使。孟知祥得到诏书,藏了起来,上表挽留赵季良,没有得到朝廷同意。又派人到朝廷论辩请求,明宗迫不得已,委曲顺从了他。从此,赵季良竭尽全力辅佐孟知祥,表达出自己的诚意。 赵季良通达聪慧,在谋略方面很擅长。董璋当时派人(向孟知祥)请求联姻主动攀附,可是孟知祥对董璋怀恨在心,没有答应他。赵季良认为应该联合(董璋)共同抵抗唐军。长兴年间,进奏官说唐主打算发兵征讨两川地区。赵季良请求凭借东川先夺取遂阆,这之后合并兵力把守剑门,那么唐军即使到来,我们也不会有内顾之忧了。不久,唐将石敬瑭因为遂阆已被攻占,就烧了营房返同。前线快马飞奔送信给孟知祥,孟知祥故意藏起那封信,对赵季良说:“北方的军队正慢慢靠近,(我们)该怎么办?”赵季良握举行礼说:“他们过不了绵州一定逃跑。”孟知祥大笑,拿出书信让他看。从此很佩服他的智慧。这一年,唐明宗就颁布诏书,让赵否良担任武泰军节度使。(后来)孟知祥称帝,这就是后蜀高祖。他任用赵季良担任司空,兼任门下侍郎平章事。不久高祖病重,召见赵季良和李仁罕、赵廷稳、王处回等人一同接受临终遗命。高祖驾崩后,封锁消息没有发丧。王处回在夜里拜访赵季良,哭泣不止。赵季良严肃地说:“现在势力强大的节度使掌握着兵权,正等待时局变化,按道理应该马上拥立继位的国君,怎么可以只是相对哭泣呢!”于是赵季良与王处回拥立后主然后(为高祖)发丧。(赵季良)因为拥护推戴国君的功劳被加封司徒,进身为太保。广政九年去世,谥号文肃。15.B B.“刚刚”“两人各有所爱”理解有误。“君早爱”“我初贪”是一种互文手法,意思是,竹林和桐树是我和君都喜爱的事物。 16.①借桐竹能吸引凤凰栖食,赞美张燕公有为人敬仰的人格魅力。②桐竹有凤凰所不能匹敌的其他品质,赞美张燕公有其他高尚的品德。③表达了劝勉、惺惺相惜之情。17.(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2)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3)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易错字:胜、史、喻、义、庶、壹、修。)18.B 画波浪线句子共有两处语病:(1)语序不当。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应是先“提出”再“确立”。(2)成分赘余。“并开始使用”与“确立”语意重复,应删除“并开始使用”。 19.D ( 第一处,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风雨交加:风雨一起袭来。比喻天气恶劣。语境是说,“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矛盾十分突出,时局动荡。所以此处要选“风雨如晦”,比喻黑暗的社会现状。第二处,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岁月。语境是说“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在这个不平凡的岁月,“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故第二处填“峥嵘岁月”。第三处,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语境是讲以郭沫若为代表的诗人,敢于打破成规陋习,不因循守旧,直接针对当时“墨守成规”的世风。第四处,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愤世嫉俗:对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语境是说这些勇敢的新文化主将创作了大量使世人震惊的作品,故填“惊世骇俗”。) 20.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诗歌”,喻体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或将“诗歌”比作“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歌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的艺术价值。21.D ( 文中“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引号表示引用。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讽刺否定;D.表示引用。)22.①很大程度上更是人祸;②说明台风的破坏力很大;③应对极端天气的手段相对原始。23.【解析】审题:这是一道图画类材料作文题。 对图画中“德”与“得”两个字的理解,需要结合甲骨文旁边的字形介绍。在“德”的解释中,可以抓住“直”字这一构成中的“大道直行,按正道办事”和“心”字这一构成中的“心胸坦荡”这两部分去理解。这两部分内容对一个人应该拥有怎样的德行做出了解释和规范。一个人只有在心灵上心胸坦荡,在行动上坚持正道,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在“得”的解释中,可以结合“珍贵的东西”和“获得、取得”这两部分去理解,“德”意味着得到、获取,那么,用什么方法去获取,获取什么东西(珍贵的东西),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内容。理清了材料中“德”与“得”的内涵后,还要结合写作主题“德与得”,在写作中思考两者的关系。德是根本,有德才会得,无德不会得。有德了,在正确的行为上才有所得;而若我们非法所得,就会失德。德大,得就大;德少,得就少;德没了,想得也得不到。写作时,还可以结合相关的经典事例作为论据,对比“有德之得”与“无德之得”有怎样的不同,最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此外,还应该结合自身,重点论述我们青少年应该具备怎样的德行,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走怎样的正道)去取得,我们最终又应该获得什么才有意义。立意:1.德为得之先。2.用有德之道取得,人生才有意义。3.心中有德行,所失亦为所得。例文:“德”与“得”人生在世,都祈望有所“得”。有人祈望得荣誉、得地位、得成功,有人祈望得知识、得学问、得才干,有人祈望得衣食、得健康、得安全,等等。不管祈望哪种“得”,只要不妨害社会和他人,都是无可非议的。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表明,有劳就会有“得”。但如何劳作、如何耕耘,却体现人的品质,决定“得”的性质。如果把劳作和耕耘理解为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损人利己,那么,“得”之越多,他人和社会的损失就越多,这种“得”是缺“德”之“得”。以这种方式求“得”,也许会得逞一时、风光一阵,但终究不会长久。这种人也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审判和惩处,会受到道德与舆论的谴责和唾弃。无论不择手段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还是弄虚作假损公肥私、坑害他人的卑鄙之徒,都属于缺“德”之“得”者,都不会有好的下场。这种人看似“得”了,实际上却失去了灵魂、品格和尊严。如果把劳作和耕耘理解为利他、利社会、利国家,那么,“得”之越多,他人与社会随之受益就越多,这种“得”是有“德”之“得”。以这种方式求“得”,也许一时很苦很累甚至“得”不偿失,但终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社会的肯定。像钱学森、袁隆平等科学家,像焦裕禄、孔繁森等领导干部,像雷锋、郭明义等普通劳动者,都属于有“德”之“得”者。他们看似没有得到什么,实际上却收获了大大的“得”,即为人民所称颂、为社会所推崇。由此看来,“德”与“得”不仅只是音同,而且有着因果关系:“德”为“得”之基,有“德”方有善“得”。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政治品德,并能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坚持以“德”换“得”,不仅会得到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幸福,而且会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褒扬,从而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这种“得”,无疑更踏实、更可贵、更长久。 当今时代,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追求日益多元多样多变。面对这种新形势,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深入思考如何求“得”,努力做到以“德”求“得”、以“德”换“得”。就让我们以“德”求“得”吧!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有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06 11:05:08
页数:14
价格:¥2
大小:189.1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